

臺灣證券交易所(未)公司新聞
LED大廠晶電和隆達近日共同宣布,將透過換股方式,共同創立一家投資控股公司。這項重頭戲的發生,讓市場上對兩家公司未來的發展充滿期待。根據公告,晶電和隆達將成為新控股公司的100%持股子公司,換股基準日定於10月20日,並預計將在當日從市場下市,轉而以新控股公司的身份進行上市。這次合夥,讓兩家公司希望可以整合資源,在Mini LED、Micro LED技術以及三五族半導體領域進行更深入的布局。
市場傳言,友達可能是促成這次合夥的推手,而蘋果則在其中扮演著關鍵角色。由於兩家公司資源整合,預期將加速成本降低和量產的進程,這對蘋果來說,將有助於加速新品的推出。
分析人士指出,蘋果與晶電在Micro LED的研發上已合作數年,並希望將這項技術應用於終端產品上。不僅如此,品牌大廠也陸續在電競筆電、電競螢幕和高階電視上導入Mini LED背光技術,蘋果也在iPad、MacBook等產品上開發Mini LED應用,顯示出對整合所有資源的渴望。對於晶電來說,不評論單一客戶,但強調與隆達的合作將加速新產品的量產,並降低生產成本;隆達則表示,合作主要是為了加速開發Mini LED、Micro LED和化合物半導體等領域,避免重複投資。
在換股方式上,晶電將以其1股換發新公司普通股0.5股,而隆達則是1股換發新公司普通股0.275股。未來,新公司的董座將由晶電派任。雙方強調,雙方仍將維持獨立運作,員工和客戶不受影響,新公司將致力於成為跨國性的三五族半導體產業投資平台。晶電將專注於上、中游市場,而隆達則成為晶電的重要客戶之一,同時聚焦於下游市場。
隆達副總經理張博儀進一步解釋,雙方的合作是上下游的整合,將聚焦於產品、技術發展以及資源運用,以加速研發轉量產,避免重複投資,降低成本,並加快擴大Mini/Micro-LED的應用。
晶電與隆達預計將於8月7日召開股東臨時會,討論通過股份轉換案。若該案通過,將申請各國政府反托拉斯法核准,並向證交所申請撤銷公開發行。股份轉換基準日預定為10月20日。
台股電子下單比重創紀錄,突破七成關卡!
【台北訊】近期台股市場一大亮點,就是電子下單的比重不斷攀升,創下歷史新紀錄。根據最新統計,5月份台股整體市場(包括集中市場及櫃買中心)的電子下單成交筆數比重已經突破七成,達到驚人的70.43%。若以成交金額來看,電子成交值的占比也衝上67.53%,接近七成的目標,讓主管機關金管會的期望成真。
這次電子下單比重的飛躍,與年輕一代投資者的習慣有關。隨著科技發展,年輕人更加習慣使用網路和手機進行交易,而簡單易用的電子下单介面,也讓不少年紀較大的資深投資者轉向網路下單。此外,3月23日實施的逐筆交易新制,也為市場帶來更多交易量,進一步推動電子下單的比重上升。
具體來看,從去年6月至今年2月,台股整體電子下單筆數占比一直維持在64%至66%之間,但從3月開始,這個比重逐月上升,分別為67.27%、69.14%和70.43%,每月增加1至2個百分點。成交金額占比也呈現同樣趨勢,3月為64.06%,4月和5月則分別上升至66.6%和67.53%。
證交所表示,隨著市場需求的變化,證券商紛紛精簡據點,並提高電腦資訊系統的效率,為投資者提供更良好的下單環境。加上投資者習慣的轉變,證券電子下單的比重逐年提升,目前已經達到金管會提出的七成目標。
台灣證交所新聞稿內容轉編
台灣證交所今(19)日公告,與富時指數公司共同編制的多項指數,包括台灣50指數、台灣中型100指數、台灣資訊科技指數、台灣發達指數及台灣高股息指數等,將於19日盤後生效進行成分股的納入及刪除調整。證交所提醒投資者,這次變動可能引發防爆量甩尾的現象,請注意交易風險。 在台灣50指數方面,緯穎將加入成分股,而寶成則將被刪除。對於台灣中型100指數,寶成、義隆、神隆將成為新成分股,而緯穎、國際中橡、為升則將被剔除。在台灣資訊科技指數中,義隆將進入成分股,群創則將被刪除。至於台灣發達指數,群創、神隆將加入,而國際中橡、為升則將被移除。而在台灣高股息指數方面,義隆、中鼎、健鼎、福懋、京城銀將成為新成分股,國巨、台化、大成鋼、南亞科及台勝科則將被剔除。 證交所強調,這些指數的成分股變動,旨在反映市場結構的變化,並提供更精準的投資參考。投資者應該密切關注這些指數的變動,並根據自身投資策略做出適當的調整。
台灣證交所主辦的「全國教師證券知識研習營」將在6月22日開放報名,這個活動對於教師來說是個充實證券知識、培養正確投資觀念和提升投資風險意識的好機會。這個研習營不僅讓教師能夠在適當的時機將這些知識傳授給學生,還能夠促進學生對金融市場有更深入的了解。 根據證交所的公告,今年的研習營將在台北、高雄和台中三地舉行,分別在7月29日至30日、8月5日至6日以及8月13日至14日進行。研習營將分為「基礎班」和「進階班」,以滿足不同教師的需求。由於場地大小不同,報名名額有限,所以有興趣的教師要把握時間報名。 為了讓更多教師能夠參與,證交所還將將課程內容錄影,供無法親自到場的教師觀看。這樣的安排不僅方便了教師,也讓資源得到更廣泛的利用。 由於近期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研習營的場地座位將採梅花座方式,並實施對號入座,同時要求參與者填寫健康聲明書、測量體溫、全程戴口罩以及保持社交距離,確保活動的安寧與安全。 這次研習營的內容十分實用,包括證券市場介紹、投資工具特性與交易概念、證券交易新制度、證券基本面與技術分析、金融商品的介紹,以及如何看懂和解析財務報表等。課程採分級進行,讓教師能夠選擇適合自己的研習班別。 無論是對金融市場有興趣的教師,還是希望提升自身教學能力的教師,這個「全國教師證券知識研習營」都是一個不容錯過的機會。快來報名參加吧!
台灣證券交易所(證交所)在昨日(17日)舉行了ETN(Exchange Traded Note,交匯交易債券)標的指數資格認可會議。會議中,證交所正式通過了兩項重要的指數資格認可,分別是「臺灣指數公司特選價值成長報酬指數」以及「臺灣指數公司特選臺灣上市上櫃FactSet5G報酬指數」。這一決定預計將為ETN市場注入新的活力,帶來更多投資選擇。
根據證交所的說法,在這兩項指數通過資格認可後,證券商發行的ETN將需要經過證交所的詳細審查,並得到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的同意。這樣的流程確保了市場的穩定性,同時也為投資者提供了更加多元化和豐富的投資工具。
這一決策不僅為投資者帶來便利,也為證券商開拓新業務提供了機會。隨著ETN市場的發展,證券商可以通過發行不同類型的ETN來滿足不同投資者的需求,從而促進整個市場的繁榮。
總結來說,這次的指數資格認可會議對於台灣的金融市場來說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未來,隨著更多創新產品的推出,台灣的投資環境將更加完善,吸引更多國際投資者的目光。
臺灣證交所最新統計,18日將有台積電、美亞、敦陽科、中再保及福興等五檔股票進行除息交易。其中,台積電的發行市值將減少約648億元,對發行量加權股價指數影響約21.5點。這五檔指數採樣股票除息後,減少市值佔發行量加權股價指數約22.1點。 證交所提醒投資者,有關股票除權除息的訊息,各上市公司已在公開資訊觀測站上發布完整公告,並張貼於證交所網站首頁的「市場公告」和「基本市況報導」中。 為維持股價指數的連續性,證交所自編的發行量加權股價指數基值,是根據加權股價指數編製要點及分類指數規則維護。計算公式為股價指數=所有採樣股票總發行市值÷當日基值×100。 當採樣股票遇到股東無償配股除權時,發行股數增加而股價下降,但發行市值不變,因此不會影響股價指數。但若遇到除息,發行市值將因配發現金股利而下降,發行股數不變,股價下降,對相關股價指數產生影響。 此外,證交所每日收盤後還編有相關股價指數的「報酬指數」,當股票除息時也會調整指數基值,這些指數不受現金股利影響,是衡量投資績效的重要指標。
台灣證交所公布「台灣高薪100指數」最新成分股!新進股王出現啦~
記者:小編
日期:2020年6月16日
台灣的股市動態可是讓人眼睛為之一亮!最近,台灣指數公司公布了一個讓大家非常關注的消息:「台灣證券交易所銳聯台灣高薪酬100指數」的成分股在2020年的定期審核結果中,新納入了幾檔大檔股,這對於股民來說可是個不小的驚喜呢!
這次的成分股更新,我們看到了台達電(2308)、盟立(2464)、長榮(2603)、中壽(2823)、統一證(2855)、瑞儀(6176)等六檔新面孔。這些公司都因為在薪酬和獲利上表現出色,所以得到了這個榮譽。
這個指數是由台灣證交所和銳聯資產管理公司合編的,他們選擇成分股的標準可是非常嚴格哦。首先,他們會檢查股票的流動性,把那些交易量太小的小股票給刷掉。接著,他們會看這些公司的員工福利和稅後淨利,還有每股淨值,這些都是決定一檔股票是否進入指數的關鍵因素。
不過,別以為這個指數只是單純的員工薪資排行榜,它還考慮了公司的獲利能力呢。只有那些既有高薪又會賺錢的公司,才有機會進入這個指數。
而為了減少指數成分股的替換率,他們還設置了一個緩衝區。如果一檔股票的薪酬規模排名在80名以上,那它就能成為指數成分股。如果現有的成分股排名在第121名以下,那它可能就要說再見了。
這次的新增成分股,對於那些喜歡投資高薪公司的人來說,可是個絕佳的投資選擇。讓我們一起關注這些公司的未來表現,看看他們能否在這個指數中穩坐江山吧!
台灣證交所拚經濟復甦,全力拓實體招商!副總經理陳麗卿透露,在疫情影響下,證交所已從線上引資說明會轉向實體招商,並預計7月份將舉辦三場招商說明會,力拼完成今年招商目標。雖然上半年受新冠疫情衝擊,IPO掛牌數低於往年,但證交所並未調整IPO目標,陳麗卿表示「還有半年時間可以努力」。近期,隨著經濟逐漸解封,越來越多企業湧現上市申請,證交所昨日就通過匯僑室內裝修設計和艾姆勒車電的上市申請案。為配合經濟復甦,證交所上周開始恢復實體招商及企業拜訪,並在台中舉行推動優質企業上市座談會,吸引近15家企業積極參與。未來,證交所還將於7月份分別在台北和高雄舉辦座談會,持續推動優質企業上市,為台灣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
臺灣證券交易所(證交所)與元富證券共同主辦的「APost-PandemicWorld:TaiwanMarketOutlook」線上台灣投資說明會,就在日前圆满結束。這場會議吸引了超過50位國內及亞洲地區的機構投資人,與23家國內上市櫃公司進行近300場會談,充分展現了台灣股市的吸引力與投資價值。
證交所副總陳麗卿在會議上強調,台灣政府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反應迅速,成功阻止疫情蔓延,企業也採取了適時的緊急應變計畫,維持了市場的穩定。她提到,證交所不斷提升資本市場效率,今年3月已實施逐筆交易,10月也將推出盤中零股交易,並強化了公司治理,提升市場透明度與股東參與度。
市場推廣部組長潘景華則詳細介紹了證交所如何透過完善的BCP制度與防疫措施,保持市場運作與韌性。他提到,證交所將持續與機構投資人溝通互動,提供更優質的服務,並運用多元方式進行市場推廣。
此外,證交所公司治理部專員黃于珊也介紹了台灣公司治理的發展現況,包括金管會於2018年公布的新版公司治理藍圖,以及近年來企業採用的各項良善公司治理措施。
面對新冠肺炎的挑戰,證交所積極推動優質上市公司,吸引外資投入台股,並利用數位雲端技術,讓投資人與上市公司得以空中交流。未來,證交所將繼續安排引資活動,透過多元的面向介紹台灣產業前景與優勢,吸引更多資金投入台股,增進經濟成長的動能。
許璋瑤董事長強調,面對新冠疫情這個大考驗,台灣證交所展現了高度的因應能力,積極保障投資人權益,並讓上市公司的營收和獲利逆勢成長。台股憑藉穩健的基本面、高殖利率、良好的公司治理及永續經營,成功鞏固了國內外投資者的信心,順利推動逐筆交易上線。
今年,由於疫情全球蔓延,全球經濟充滿不確定性,台股也不例外地受到了衝擊。但許璋瑤指出,證交所自3月上旬即採取異地辦公,並設置電腦系統備援機制,確保股市交易正常進行。此外,台股殖利率優於全球主要市場,即便在疫情嚴峻時期,仍能維持在4%左右,顯示其長期投資價值。
近年來,台灣企業重視公司治理與ESG永續經營,吸引全球投資人目光。即使在疫情期間,國際資金移出各資本市場,台股外資持股仍高達四成,顯示對台股的信心。許璋瑤還提到,面對全球疫情恐慌高峰,證交所成功推動逐筆交易上線,這是十年研議的成果,值得慶賀。
許璋瑤強調,台灣在疫情期間的防疫成果,以及實體經濟成長、台股表現,都受到國際肯定。這是國人共同努力的成果,也讓台灣資本市場更加堅韌。她相信,疫情過後,台灣資本市場將更加精實茁壯。
臺灣證券交易所與元富證券攜手舉辦的「A Post-Pandemic World: Taiwan Market Outlook」線上投資說明會,已成功落下帷幕。這場为期一周的線上會議,吸引了超過50位來自國內及亞洲地區的機構投資人,與23家國內上市櫃公司進行了近300場會談,相當熱鬧。
在這次說明會中,臺灣證券交易所透過專題演講向國際機構投資人展示了臺灣資本市場的實力和深度,特別是對於國際投資人關注的公司治理議題,證交所副總經理陳麗卿強調臺灣政府迅速反應,成功阻止疫情蔓延,並且企業採取了適時的緊急應變計畫,維持了市場的穩定。
陳麗卿還提到,證交所不斷努力提升資本市場效率,包括今年3月實施的逐筆交易及10月即將上路的盤中零股交易。此外,臺灣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成長也相當顯著,新版的公司治理藍圖引領市場更加透明,並強化了股東的參與。
證交所市場推廣部組長潘景華解釋了疫情期間臺灣市場穩定運作的原因及近期市場的重要措施,他強調證交所建立了完善的BCP制度,並配合防疫提供市場參與者彈性的作業機制,確保市場持續運作並維持韌性。
證交所公司治理部專員黃于珊則介紹了近年來臺灣公司治理的發展,她提到金管會2018年公布的新版公司治理藍圖,以及第六屆臺灣公司治理評鑑結果的公布,這些都逐步導引企業採用良善的公司治理措施。
對於推廣台股,證交所表示不遺餘力,並強調在新冠肺炎的挑戰下,與全球機構投資人的溝通非常重要。證交所將運用數位雲端方式,突破疫情的障礙,讓投資人與上市公司持續於空中交流。
接下來,證交所也將持續安排引資活動,運用多元的面向介紹臺灣產業前景與優勢及上市公司的競爭力,希望吸引更多資金投入臺灣股市,增進經濟成長的動能。本次引資專題演講影片已置於Webpro 3.0影音傳播網,投資人可隨時聆聽專題演講,不受時間限制。
活動影片可於以下網址觀看:https://webpro.twse.com.tw/webportal/vod/117/?categoryId=160
新光金控旗下的子公司元富證券與臺灣證券交易所攜手,共同策劃了一場重頭戲——「APost-PandemicWorld:TaiwanMarketOutlook」線上投資說明會。這場會議從6月8日到12日,連續五天,吸引了23家國內上市櫃公司參與,與來自日本、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的近60位機構投資人代表進行線上會議,目的就是要讓外資對台股的關注度升溫,並對下半年的經濟景氣有更深入的了解,從而做好投資部署,提升投資回報。
元富證券近年來不斷在海外市場耕耘,幫助台灣優質企業提升國際能見度,每年都會定期在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日本等地舉辦海外法人說明會,成功引進資金進入台灣資本市場。在疫情初期,元富證券就迅速轉向線上會議方式,確保海內外機構投資人對台股的掌握不受影響。該公司的投顧團隊則專注於推薦優質公司,並掌握市場趨勢,定期推出產業熱點與族群,累積了良好的口碑。
這次線上投資說明會,元富證券與證交所攜手,將優質台股企業推薦給國際投資人,包括日本、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的近60位機構投資人代表。透過與企業經營階層的對話,機構投資人得以了解下半年經濟景氣的展望,並進行超前部署,提升投資績效。
參與此次線上法人說明會的企業,多為各產業的領頭羊,具有很高的產業代表性,例如泰鼎-KY、貿聯-KY、可成、致茂、創意、聯茂、景碩、旺宏、美利達、富邦媒、南亞科、強茂、藥華藥、廣達、瑞昱、中美晶、新光金、新日興、大江、欣興、旭隼、鈺太、矽創等。
會議採取現場直播及視訊會議的方式,除了安排上市櫃公司與國內外機構法人進行線上一對一或小型會談外,還針對參與者的需求設計了線上專題演講。這些專題演講橫跨了近期熱門的蘋果相關供應鏈,以及PCB產業等,透過多元、專業、深入的題材,呈現台灣尖端企業的發展潛能及特色,進一步吸引外資投入台灣資本市場。
【台灣證交所新聞】 哇塞,大家快來睇一下這個新聞啊!台灣證券交易所最近公布了5月份上市公司的營收報告,結果來了,5月份的營收總額是2.54兆元,但是年減了3.11%。雖然數字看起來有點小失色,但也不差啦,因為還是有345家公司的營收是上升的,對比之下,有599家公司的營收是下滑的。 接著看整個前五個月的累計營收,來到11.96兆元,年減5.21%,這個數字就稍微低一點了。不過,這個期間裡,營收上升的公司有322家,而營收下降的公司有622家。 證交所還特別說明了,5月份營收成長較大的產業,其中資訊服務業因為有幾家公司的重大專案認列,所以數字看起來比較亮麗。半導體業也因為受到5G和高效能運算的需求推動,表現也不錯。建材營造業則是因為有幾家公司認列了出售房地產的收入,再加上這個月過戶交屋數量比去年同月成長,所以營收也上升了。 但是,也有一些產業的營收是下降的。比如說油電燃氣業,因為受到國際油價下跌的衝擊,所以營收下滑。觀光事業呢,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國內外旅遊需求減少,營收也跟著下滑。紡織纖維業也受到疫情影響,終端客戶需求減少,加上油價下跌,產品價格也跟著下跌,所以營收也下降了。 總的來說,這個報告告訴我們,台灣上市公司的營收在疫情之下還是有些波動,但還是有些產業表現還不錯。我們也要期待未來的經濟能夠逐漸回復,讓這些數字能夠更加亮麗哦!
台灣證券交易所近日公布了2019年度的公司治理評鑑結果,結果令人驕傲!中華電信第五度榮獲上市公司中最優等之排名前5%的殊榮,同時在「市值100億元以上之電子類」上市櫃公司中,也獲得了評鑑結果最佳前10%的肯定。這實在是個難得的成就,讓我們來一探究竟吧! 中華電信總經理郭水義表示,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中華電信依然堅強,積極部署,並在5月底召開了落實防疫標準的股東會,響應政府保障投資人權益的呼籲,期望各公司股東會能夠分散召開,減少集體活動的風險。 中華電信的公司治理文化,首重「資訊透明度」,並以「維護股東權益及平等對待股東」為期許。自2004年起,中華電信就選任自然人獨立董事組成審計委員會,2013年則依證券交易法選出獨立董事,取代監察人組成審計委員會,不斷深化公司治理。 2019年,中華電信在「強化董事會運作」方面更是不遺餘力,訂定董事會績效評估辦法,引進外部專家評估,並將評估結果揭露於公司網站。2020年,更是提前在會計年度結束後二個月內公布年度財務報告,讓投資人能夠儘早掌握公司營運績效。 中華電信秉持「永遠走在最前面」的品牌精神,在各領域追求卓越表現,持續成為最有價值與最值得信賴的資通訊公司。在公司治理與董事會組成上,中華電信也注重多元化與性別平衡,選任合適的董事及獨立董事,強化各功能委員會的運作,加強與投資人的溝通,以期強化公司經營,為客戶、股東、員工及社會創造共贏價值。 證交所指出,透過公司治理評鑑,我們希望能夠形塑公司治理文化,藉由獎勵優良公司,引導企業良性競爭及互相學習,提升我國整體公司治理水準,進而增進國際資本市場形象與競爭力。 去年底,證交所發布了第七屆評鑑指標,強化質化指標、增加給分差異化比重及發送問卷蒐集意見,並參酌「新版公司治理藍圖」及外界建議增訂指標,期望提升評鑑鑑別度,促進企業對各項公司治理機制的重視。
開發金控股東會前大放異彩!獲台灣證券交易所「公司治理評鑑」前5%佳績,表揚肯定其近年來在公司治理與永續發展上的努力。代理總經理許道義代表受獎時表示,這一榮耀充分展現開發金控對公司治理的堅持,以及對永續發展的投入。
「公司治理評鑑」評比四大面向:維護股東權益、董事會結構與運作、資訊透明度及企業社會責任。開發金控不斷優化這些面向,從2019年起設立公司治理主管,落實多元化董事配置,並成立誠信經營委員會,確保企業文化與健全發展。
為提升資訊安全,開發金控成立了資訊安全處,並於2019年通過SO 27001:2013資訊安全管理系統驗證。公司亦重視與利害關係人的溝通,並透過子公司與工會簽訂團體協約,推動勞資和諧。
在永續發展方面,開發金控投入五大資本,實施五大核心策略,包括企業永續治理、永續金融、永續人才培育、永續環境促進及共享永續價值。子公司中華開發資本更是積極落實責任投資原則,將ESG議題融入投資分析,加速國際化布局。
開發金控近年來在創新育成、普惠金融與綠色金融方面不斷努力,獲得台灣企業永續獎三大領域單項獎項,並榮獲「台灣永續企業績優獎」及「企業永續報告金獎」。
公司長期投入社會公益,子公司與基金會共同推動多項公益專案,如「我們班的小飛象」、「技藝職能獎學金」、「營養100分」等,以平衡城鄉差距,回饋社會。
台灣證券交易所近期公布了第六屆「公司治理評鑑」的結果,其中玉山金控再度榮獲前5%殊榮,這已經是他們連續六年獲得這項殊榮了,這在金融業中可是創下了唯一的紀錄呢!由於疫情影響,這次的頒獎典禮採取了替代方案,玉山金控的總經理黃男州於10日上午特地到證交所拍照留念,並錄製了得獎感言。
黃男州總經理在感言中提到,公司治理是一條永遠沒有終點的路,他們始終相信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玉山金控將會持續不斷地精進公司治理,並積極跟進國際的永續發展趨勢。他希望透過主管機關的指導、企業本身的努力,以及大家的共同學習和響應,一起提升台灣的公司治理水準,並塑造一個良好的公司治理文化。
玉山金控在這方面表現得非常積極,他們在公司治理、企業社會責任和誠信經營上不斷努力,並將公司治理文化深植於公司的制度和工作執行中。他們秉持著公開透明的原則,透過多元溝通方式持續關注並確保資訊揭露品質,對於評鑑中未得分指標也會進行檢視和精進,並將其優先列為公司治理加強計畫。
玉山金控堅持誠信、專業、興利、用心的經營理念,並決心成為公司治理的典範。他們以高於標準的自我要求,超越法令規範和同業標準。董事配置結合公司未來經營策略發展,並考慮多元化標準,選任誠信正直、能帶領公司持續卓越的董事人選。董事會由金融業、產業界及學者組成,並有不同專業背景的獨立董事,以強化董事會職能。
玉山金控的董事成員均具備執行業務所需的知識、技能和素養,並具備金融產業決策能力和風險管理等能力,讓董事會的決策更具前瞻性、客觀性和周延性。此外,他們選任了五位最具專業和聲望的學者專家為獨立董事,並設有功能性的委員會,為創造員工、股東、顧客、企業及社會價值而努力。
自1992年玉山成立以來,就決心要走一條不同的路,由專業經理人領航,建立世代傳承的領導梯隊,積極培養人才,致力於成為綜合績效最佳、最受尊敬的企業。
台灣證交所針對近期元大S&P原油正2(00672L)ETF的交易情況進行說明,並對涉事券商進行查核。證交所強調,ETF清算後,投信仍會分配剩餘價值給投資人,券商可透過折價買進並做好避險措施,從而獲得價差利益。該ETF由台新證等兩家券商擔任參與證券商,並由元大證等七家證券商擔任流動量提供者,以平衡ETF折溢價並活絡市場。證交所對券商的交易策略、流動量提供者的交易部位、暴險金額等進行查核,並未發現重大異常。此外,證交所還對部分券商透過認購權證避險專戶交易該ETF的情況進行瞭解,結果也未發現異常。
【臺灣金融新聞】 台灣證券交易所(證交所)與證券商公會、投信投顧公會及期貨商公會攜手,共同啟動了「109年度證券商ETF及ETN競賽」。這場競賽自5月開始,將持續到9月底,並已經有了亮眼的成果。在截至5月底的時間點,ETF和ETN交易進步獎的獲獎名單已經揭曉,元富證券信義分公司和統一證券松江分公司分別榮獲20萬元和10萬元的獎金。 這是「證券商ETF及ETN競賽」的第二届,去年首次舉辦就受到了廣大回響。今年,競賽總共設置了七大獎項,總獎金高達500萬元,顯見對證券公司積極參與ETF及ETN交易的鼓勵。 證交所強調,這次競賽的重點在於交易成績,特別是鼓勵參與的證券商每月ETF╱ETN交易金額能夠比前月有所成長。根據這個指標,元富信義分公司和統一松江分公司在首個月的比賽中表現亮眼,成功奪得獎金。 在ETF交易比重獎的比賽中,目前由永豐潮州分公司領先,緊追其後的是元大北屯、日盛三峽、元富敦南、元大南勢、元大經紀、亞東板橋、元富緯城、元大信義及元富信義等分公司。而在ETN交易貢獻獎方面,則是富邦台北、富邦高雄、富邦中壢三分天下,位居前三名。 這次競賽不僅是對證券商交易能力的檢驗,也反映了台灣金融市場的活躍與多元。隨著競賽的進行,未來還將有更多精彩成績浮出水面。
台灣證券交易所近日針對近期市場上引起討論的元大S&P原油正2(00672L)交易情況進行全面查核,並於昨日公布結果。查核發現,九家參與證券商均基於造市原則平抑折溢價,相關買賣並無異常。以下是相關報導內容:
3月19日,元大S&P原油正2淨值暴跌至2元以下,觸及下市門檻,當日ETF賣壓導致溢價轉折價,造市商為了平抑市場波動,進行大量買入。不過,在接近收盤時,前金管會主委顧立雄宣布寬限,並在次日油價大漲,造成大量買氣,溢價再度上升,造市商則進行賣出操作。
對此,市場上出現了對消息是否提前走漏的質疑,甚至有圖利之嫌。為了解決這個疑問,證交所對這九家證券商進行了全面查核。查核結果顯示,這些證券商均依據造市原則進行交易,並沒有發現異常。
證交所指出,這九家證券商中,有兩家擔任參與證券商,負責ETF的申購買回業務;另外七家則擔任流動量提供者,負責在次級市場提供買賣報價,以提升市場流動性。這些證券商在ETF出現折價時,會進行買入操作,以平抑市場波動。
證交所還檢視了這些證券商的交易記錄,並確認他們的交易行為符合證券商造市原則,並未逾越投資限額或曝險金額。此外,這些證券商在進行交易時,也採取了相對應的原油期貨避險措施。
總結來說,證交所的查核結果表明,元大S&P原油正2的交易並無異常,市場上的質疑不攻自破。這也再次證明了台灣證券交易所對市場監管的重視和嚴格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