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郵政(未)公司新聞
近年來,台北市的面店市場實在是冷清得不行,但桃竹地區卻有幾個億元級店面成交,市場的投資資金都往南跑,看上桃竹高端店面市場,這裡的價格比較低,收益率還穩定。比如說,台北的一家投資公司就花1.5億元買下了東大路上的「金鼎巨座商業大樓」,而中華郵政也去年接連以超過億元的價格,購入了桃園大有特區和青埔高鐵商圈的店面。
去年桃園和新竹地區至少有19件總價超過億元的店面交易,比前一年翻了一倍,而且除了當地的投資客和高資產置產族外,還有不少來自台北的資金湧入,他們在尋找比台北租金收益率更高的店面,或者那些中長線具有增值潛力的店面。
實價登錄顯示,新竹市東大路二段的「金鼎巨座商業大樓」一、二樓店面,去年10月成交價1.5億元,這是去年新竹地區總價最高的店面交易。台灣房屋北大直營店店長林祥智表示,這個商業大樓的店面在市場上待售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原來屋主開價近2億元,但因為不在主流商圈,對當地買家來說沒有太大的吸引力。現在由台新銀行承租,估計月租金在25到30萬元之間,從最後的成交價來看,年租金投報率可達2到2.4%,已經達到了台北投資人的標準。
另外,中華郵政去年9月和11月分別以約1.38億元和1.44億元的價格,購入了高鐵「日光苑」和大有「長昇采居」等店面。房仲業者指出,過去桃竹高總價的店面買家主要還是看好未來增值潛力的在地投資客,現在卻有更多關注穩定租金收益的台北客進場。
台灣房屋智庫發言人張旭嵐表示,台北店面單價太高,加上觀光等因素的衝擊,導致空置率上升、租金下調,擁有較佳投報率的屋主也願意惜售,近年來少有高總價店面交易。但隨著大台北生活圈的擴大,許多台北投資人將目光轉向桃園、新竹一帶,特別是那些新興重劃區和擁有穩定在地租客的商圈店面。隨著重劃區的發展成熟,將帶來更多居住人口,而屋齡較新的大樓店面規格和形象,適合銀行或大型連鎖品牌布點,吸引更多資金進場。
去年一年桃園及新竹地區就至少有19件總價逾億元的店面交易,比 起前一年度倍增,而除了過去在地大咖、高資產置產族資金外,也有 不少「北資」進場,搜尋相較台北更高租金收益率、或中長線具增值 潛力的店面。
實價登錄顯示,新竹市東大路二段「金鼎巨座商業大樓」的一、二 樓店面,去年10月以1.5億元成交,為新竹地區去年最高總價的店面 交易。
台灣房屋北大直營店店長林祥智表示,金鼎巨座商業大樓店面在市 場待售已有很長一段時間,屋主原先開價近2億,因非處主流商圈, 對在地買家而言缺乏吸引力,現為台新銀行承租,估計月租金約在2 5∼30萬元左右,以最後成交價來看,年租金投報率可達2∼2.4%, 已滿足台北投資人標準。
此外,中華郵政在去年9月、11月各以約1.38億元、1.44億元接連 購入高鐵「日光苑」、大有「長昇采居」等店面。房仲業者指出,過 去桃竹高總價的店面主要買盤多為看好未來增值潛力的在地投資客, 如今也有更多著眼穩定租金收益的台北客進場。
台灣房屋智庫發言人張旭嵐表示,台北店面單價高,觀光等因素衝 擊店面,空置率提高、租金下修,擁有較佳投報率的屋主也惜售,近 年少有高總價店面交易。然而大台北生活圈擴大,不少台北投資人把 眼光轉向桃園、新竹一帶,尤其新興重劃區,以及擁有穩定在地租客 的商圈店面。重劃區發展成熟後,帶入更多居住人口,屋齡較新的大 樓店面規格、形象,適合銀行或大型連鎖品牌布點,吸引資金卡位。
台灣行動支付大膽跨界合作,與近20家銀行攜手推動信用卡行動支付現金回饋優惠,讓消費者透過智慧手機就能享受更加便利的支付體驗。這次合作,無論是使用感應裝置還是掃碼支付,消費者都能額外獲得1%的回饋金,再加上銀行提供的各種行銷活動,回饋金額最高可達8%! 中華郵政也加入了這場行動支付的盛宴,與台灣行動支付合作推出信用卡行動支付現金回饋優惠。若消費者在指定期間內使用公股行庫信用卡掃碼支付,每筆交易還可以獲得5%的刷卡金。此外,在鬍鬚張、頂好及JASONS超市消費,還能再獲得20~25%的回饋。 台灣Pay的便捷性在這次合作中再次得到體現。目前,台灣Pay提供兩種使用方式,一種是透過銀行的行動銀行連結,另一種則是直接使用台灣行動支付APP。由於APP可以連結所有合作銀行的信用卡或金融卡,因此在使用上更加靈活。 台灣行動支付表示,目前其APP已支援包括台銀、土銀、合庫、一銀、華南、彰銀、上海、台北富邦、兆豐、臺企、台中、新光、陽信、遠東、永豐、台新、日盛、中國信託等金融機構的信用卡,以及中華郵政的Visa金融卡。不論是iPhone還是Android手機用戶,都可以通過台灣Pay掃碼支付。對於擁有NFC感應功能的Android手機用戶,更可以透過感應式刷卡機輕鬆付款。
台灣行動支付指出,在指定期間若以公股行庫信用卡掃碼支付,每 筆交易將另享5%刷卡金,至鬍鬚張、頂好及JASONS超市消費,還可 再享20∼25%回饋。
台灣Pay目前有兩種使用方式,一種是透過銀行的行動銀行連結, 另一種則是透過台灣行動支付APP執行,而後者由於在App之上可同時 連結所有合作銀行的信用卡或金融卡,因此在卡別使用的選擇上有更 大彈性。
台灣行動支付指出,目前其App已支援台銀、土銀、合庫、一銀、 華南、彰銀、上海、台北富邦、兆豐、臺企、台中、新光、陽信、遠 東、永豐、台新、日盛、中國信託等金融機構的信用卡,及中華郵政 Visa金融卡,不論是Apple或所有Android手機用戶均可使用台灣Pay 掃碼支付,而若持Android具NFC感應功能手機的用戶,可透過感應式 刷卡機付款。
台灣中華郵政公司為了提升郵件處理效率,從即日起正式啟用全新「3+3郵遞區號」制。這項新措施將前3碼的「行政區編碼」保持不變,後3碼的「投遞區段碼」則從原來的2碼增加至3碼,以更細緻地規劃投遞區段,從而簡化處理流程,提高郵件分揀效率,並確保投遞準確率。 這個郵遞區號制度是為了配合機器分揀郵件以及方便收件人而設計的。自從1980年2月1日中華郵政公司實施「3+2郵遞區號」以來,已經走過了超過29個年頭。現在,為了更有效地服務大型機關、公司行號、學校以及大樓等大宗郵件收寄戶,新制「3+3郵遞區號」特別增設了專屬的「投遞區段碼」,讓收件人能夠透過電腦列印地址,更方便郵件處理。 中華郵政公司強調,為了讓這項新措施能夠順利實施,社會大眾需要配合新規定,未來在交寄郵件時請書寫「3+3郵遞區號」。這樣的改變將有助於郵件分揀處理的便捷性,讓郵件能夠迅速而準確地送達收件人手中。
郵遞區號為配合機器分揀郵件及便利收件的一種地址編碼制度,中 華郵政公司自80年2月1日實施「3+2郵遞區號」,迄今已逾29年。為 利收件人收受郵件,「3+3郵遞區號」新增大型機關(構)、公司行 號、學校及大樓等大宗郵件收、寄件戶專屬之「投遞區段碼」,可直 接透過電腦列印地址,方便郵件處理,收件客戶亦可更準確快速收到 郵件。
中華郵政公司呼籲社會大眾配合此項新措施,未來交寄郵件請書寫 「3+3郵遞區號」,便捷郵件分揀處理,迅速送達。
水中遊蕩的金魚,跟「金餘」這個詞一聽起來就覺得挺吉利,是代表著富貴的吉祥物。為了讓大家更了解金魚的風采,中華郵政在去年(108年)1月24號就發行了「觀賞水族生物郵票-金魚(第1輯)」。接著,它們又來了!在2月26號,中華郵政推出了「觀賞水族生物郵票-金魚(第2輯)」,這次一共推出了4枚郵票,分別是鶴頂紅、蘭壽、寬尾琉金和繡球,面值從6元到17元不等。 為了配合這次的郵票發行,中華郵政還特別印製了首日封、貼票卡、護票卡和活頁集郵卡,一共是1批。而且還有預銷首日戳低值封和套票封,這些都是在郵票發行的那天供應給大家購買的。對於喜歡集郵的民眾來說,現在可以到全台各地的郵局或是郵政博物館去挑選自己喜歡的郵票了。
配合郵票發行,中華郵政印製相關首日封、貼票卡、護票卡及活頁集郵卡各1批;另製作預銷首日戳低值封及套票封,於郵票發行當日供售,愛好集郵的民眾可至全國各地郵局、郵政博物館選購。
【台北訊】近期,台灣壽險業界的資金活動相當活躍,尤其對於國際板債券的投資興趣有增無減。本周,美國知名電信通訊業者威信通訊(Verizon)與AT&T分別發行的美元國際板債券將在台灣掛牌,這兩筆債券的發行金額合計高達53.8億美元(約新台幣1,636億元),其中92%被七大壽險公司與中華郵政包下,顯示出對市場的強烈信心。 這七大壽險公司中,南山人壽以15億美元的投資額居首,其次是國泰人壽與富邦人壽,各拿下6億美元。全球人壽、台灣人壽、中國人壽和新光人壽的投資額則分別為6.5億美元、6.15億美元、3.5億美元和3.1億美元。中華郵政則投資了3億美元,使得八大壽險資金共吞下49.25億美元(約新台幣1,498億元)。 這波投資熱潮背後,是因為去年第四季到今年第一季,國際板債券大量被贖回,市場需要「補貨」。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資金湧向債市,壽險資金今年對國際板債券的投資格外積極。不過,由於舊債與新債的利差至少有100點,即1千億元一年的利息差10億元,這讓壽險業者認為差異「差很多」。 威信通訊將於24日掛牌,發行的40年期美元國際板債利率為3.6%,發行金額約新台幣725億元。AT&T則於27日掛牌,發行的29年又3個月期美元國際板債利率為4%,發行規模29.95億美元。這兩筆債券的投資機會吸引了大量壽險公司的關注。 壽險業者積極投資國際板債券,主要是為了去化現金,避免將來變成外幣存款,佔用到國外投資額度。由於保險局給予六個月的緩衝期,但考慮到資金收益率及海外投資額度,許多公司都無法等待,因此只要國際板債券發行,幾乎都能迅速被消化。
七大壽險業者分別是國泰人壽、富邦人壽各拿下6億美元,南山人 壽搶下15億美元最多,其次是全球人壽投資6.5億美元、台灣人壽亦 吃下6.15億美元,中國人壽與新光人壽分別拿3.5億及3.1億美元,中 華郵政則投資3億美元,合計八大壽險資金共吞下49.25億美元(約新 台幣1,498億元)。
國際板債券在去年第四季到今年第一季大量贖回,為了「補貨」, 加上新冠肺炎疫情衝擊讓資金湧向債市,壽險資金今年可說是「狂掃 」國際板債券,但舊債與新債至少差100點(1點等於0.01百分比), 等於1千億元一年利息就差10億元,壽險業者說:「差很多」。
威信通訊24日即將掛牌,發行40年期美元國際板債,利率3.6%, 發行金額共23.85億美元,即約新台幣725億元,算是近期的「大案」 ,七大壽險加中華郵政就吃下23億美元,占率達96.4%;威信去年3 月亦在台發行32年的國際板債,當時利率還有5%,今年差了140點, 壽險業仍是搶投。
AT & T則是27日掛牌,發行29年又3個月期的美元國際板債,訂價 利率4%,已被市場業者讚許是「佛心」,發行規模29.95億美元,七 大壽險加上中華郵政搶到26.25億美元,占率87.7%,有其他投資人 亦搶投此債券。
AT & T在2017年在台發行的30年期國際板債券,今年3月即可提前 贖回,當時發行利率5.15%,與這次差115點,去年12月AT & T亦有 發行一檔30年期美元國際板債,利率4.25%,與這次訂價亦差了25點 。
壽險業者積極「海吞」近期的國際板債券,主要是為了去化現金, 若之前被大量贖回國際板債,未即時利用,就會變成外幣存款,占到 國外投資額度,保險局雖給六個月緩衝期,但考慮到資金收益率及海 外投資額度,許多公司都「不能等」,因此只要有國際板債券發行, 幾乎都被秒殺。
市場資金湧濫,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活動與銀行授信業務造成衝擊,銀行業為避免收進來的存款,尤其是定存過多,導致利息支出增加,採取了調降大額定存金額門檻的措施,其次是針對活存或活儲利率進行分類定價。許多民營銀行對特定分類的活存幾乎不給利息,只是因為主管機關的態度,不會像郵局那樣對於100萬元以上存款直接不計息。 郵局對於超過100萬元以上的存款不給利息,這一政策引起了廣泛關注。雖然銀行業界對此有些羨慕,但由於郵政儲金匯兌法的規定,中華郵政公司對於逾百萬元以上的存款,實際上是不必支付利息的。 銀行高層主管表示,理論上,銀行利率定價屬於市場機制,不涉及法令,但如果針對新台幣存款的利率定價,如果特定主管機關認為有偏離市場行情的疑慮,那麼就會引起關注。 銀行高層還指出,銀行收存款要付給存戶利息,而放款才能獲得利息,存放利差是銀行的主要收益來源。如果利率較高的定存金額過大,會導致銀行的利息支出增加,侵蝕利差收益。因此,銀行對大額定存的利率會比一般定存低得多,一般定存的利率普遍比大額定存高出十倍以上,許多銀行已將大額定存標準從早期的500萬元降至300萬元。 雖然新台幣活存利息很低,但銀行還會根據客戶別進行分類,除了既定的個人與非營利法人可存活儲,利率略高於活存外,不論活存或活儲,都會根據帳戶性質、客戶別進行分類定價,例如證券交割戶的利率通常最低。
「咦,你知不知道啊?中華郵政的活期存款有個規定,就是如果你存的錢超過100萬元,那超出的部分可是沒有利息的哦!」這消息最近在網路上轉得熱熱鬧鬧,讓許多人對於郵政儲金的新規定感到好奇。
其實,這個規定早已存在,只是很多人可能沒有注意到。根據金管會官員的解釋,這是根據《郵政儲金匯兌法》第19條規定,由中華郵政公司擬訂的最高存款限額報給交通部,再由交通部與央行、金管會共同決定。所以,超過這個限額的存款是不會計算利息的。
不過,這個規定也讓人想起,郵政儲金的利息是免稅的,這也是很多人選擇將錢存入郵政的原因之一。根據《郵政儲金匯兌法》第20條,存簿儲金的利息應免一切稅捐,這讓郵政儲金在市場上具有相當的吸引力。
關於這個100萬元的存款限額,它是在1990年訂定的,2002年《郵政儲金匯兌法》立法時也沒有調整。至於未來是否會調整這個額度,官員表示,必須經過郵局提報交通部,再由交通部與央行、金管會討論後才能決定。目前還沒有接到相關建議。
另外,由於郵儲金的利息是免稅的,所以如果將存款額度提高,也就等於擴大了免稅範圍,這可能還需要財政部的同意。至於定存部分,由於存款金額較多,為了鼓勵儲戶投資,郵政公司的定存金額基準是500萬元。
總之,中華郵政的這些規定對於想要存款的民眾來說,還是挺重要的。未來如果有任何變動,相信郵政公司也會及時公告,讓大家有足夠的時間了解和準備。
新冠肺炎衝擊產業,行政院政委龔明鑫昨日說明相關紓困措施。他表示,行政院長蘇貞昌指示因應方案要採取「防疫、紓困、振興」三階段來協助,針對受疫情衝擊較大的觀光、運輸業,以及因人潮減少而受影響的內需服務業優先處理。
相關措施分為融資、就業、稅務三大面向;融資方面,除跳票寬限,行政院也不分產業別,對中小企業的舊有貸款,提供展延、及一年利息補貼;中小企業因振興轉型所需融資,將提供八至九成信保,補貼利息一年且免收保證手續費。
為助企業度過疫情衝擊,經濟部規劃160億元的紓困經費,包括「防疫千億保」措施,經濟部編列100億元,由信保基金以十倍保證,創造額度千億元的融資保證,對象不分產業類別或企業規模。政府也提供免責條款,依規定辦理授信、信保的民營、公營金融機構人員,可免除行政與財務責任。
為因應疫情造成消費潮減少,行政院規劃20億元的抵用券措施,使用範圍除鎖定夜市、商圈、餐飲外,昨日也宣布納入藝文活動。龔明鑫也說「不排除,非常有可能增加經費上限。」
另外還有25億元,將用在企業貸款利息補貼,包括舊貸展延、補貼新增貸款一年利率、提供企業租金、薪水等營運資金的利率補貼。
針對舊貸展延,政府協助紓困企業與銀行協商,在疫情期間可展延還款期限,政府以中華郵政的1年期定期儲金機動利率1.06%,補助銀行利息一年。
針對新增貸款的部分,是對於在疫情後,中小企業因振興轉型需求產生的融資,由政府提供八到九成信保,以1.095%補貼利息一年,且免收保證手續費。
其中,疫情期間若中小企業因營收減少,因此產生租金、員工薪資的融資需求,但沒因此減薪或裁員,政府將提供十成信用保證,並補貼其此類經費融資全額貸款利息,每間廠商可享有500萬元的貸款額度、為期六個月的利息補貼。
至於利息補貼最高上限,是依照中華郵政的2年期定期儲金機動利率1.095%,另外再加碼1%達到2.095%,且期間免收保證手續費。
郵局對存款超過100萬元以上不給利息引發話題,銀行業者雖然羨慕,但也難以跟進,因為依郵政儲金匯兌法,中華郵政公司對逾百萬元以上的存款,確實是不必給息。
銀行高層指出,理論上銀行利率定價是各銀行業務,屬市場機制、不涉法令,但如果針對新台幣存款的利率定價,若特定主管機關認為有偏離市場行情之虞,就有可能關切。
銀行高層主管指出,銀行收存款要付利息給存戶,放款才能賺利息,存放利差是銀行主要收益來源,若利率較高的定存金額過大,會造成銀行利息支出增加,侵蝕利差收益。
因此,銀行對大額定存利率會比一般定存低得多,普遍一般定存利率可比大額定存高出十倍有餘,不少銀行就將大額定存標準從早期500萬元降到300萬元。
雖然新台幣活存利息很低,但銀行還是會再就客戶別分類,除既定只限個人與非營利法人可存活儲,利率略高於活存外,不論活存或活儲,就帳戶性質、客戶別會再分類定價,例如證券交割戶的利率通常最低。
中華郵政公司相關主管表示,給息金額限制的規定已經有十多年了,除在網站上有公告外,在存簿儲金的內頁第一頁,也有明確書寫,告知儲戶,只是很多儲戶都沒有注意看,才會不知道有這項規定。
金管會官員表示,根據郵政儲金匯兌法第19條規定,存簿儲金,儲戶計息之最高存款限額,由中華郵政公司擬訂,報由交通部會同中央銀行及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定之;「超過限額之數,不給利息」。
同法第20條規定,存簿儲金之利息,應免一切稅捐。
官員表示,100萬元的額度是早在1990年就訂定,後來2002年郵政儲金匯兌法立法時,並未調整100萬元的門檻。
至於100萬元的額度是否會作調整?官員表示,依郵匯儲金匯兌法規定,100萬元的額度若要調整,必須由郵局提報交通部後,再由交通部洽央行、金管會同意。不過,到目前為止,並未接獲相關建議。
除了交通部洽央行、金管會同意外,因郵儲金的利息免稅,100萬元的額度若提高,等於擴大免稅額度,可能也要看財政部的意見。
至於定存部分,因存款金額相當多,郵政公司為鼓勵儲戶投資,減少存款,加上景氣因素,目前整體利率是偏低的,郵局的定存金額以500萬元為基準。
資深債券商主管則說,銀行手中頭寸多,通常在年初都會積極補進部位,推測元大銀是基於財務操作需求敲進債券。
鼠年開春便遇上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擴大衝擊,台灣10年期公債殖利率春節開紅盤便跌至0.5788%的歷史新低,債券多頭氣焰還一直延燒至2月上旬。
相較於元大銀大舉敲進台債,同為民營銀行的台北富邦銀行逆勢操作,1月大賣台債116.1億元,為金融機構債券賣超冠軍。
對於1月大舉賣債,台北富邦銀行昨日表示,「配合市場利率下跌機會,伺機獲利了結去(2019)年第4季布局的債券部位」。
由於台灣10年債殖利率在1月30日跌至歷史新低,預料台北富邦銀賣出公債將有豐厚的收益入袋。
櫃買資料顯示,1月債券買超前五大機構依序為元大銀行、中華郵政、渣打銀行、上海商銀和華泰銀行。其中,第三名的渣打銀單月買超42.2億元,上海銀與華泰銀買超31.2、30.5億元。
債券商主管分析,1月大買台債的銀行,除中華郵政與渣打銀外,多是中小型民營銀行,而銀行買超債券多半是為了去化手頭資金。
至於賣超前五大,依序為台北富邦銀、華南銀行、永豐金證券、匯豐(台灣)銀和元大證券。
銀行賣超債券多數著眼台債利率跌至谷底、趕緊實現獲利、落袋為安,至於證券商則是以交易為主要目的。
券商主管還說,雖然買賣超前五大機構裡各有一家外商銀行,這些外銀買賣標的是以短券為主,但目前為止,並未發現外資大舉敲進債券停泊資金的跡象。
家樂福觀察,疫情持續延燒,家樂福實體商場在今年1月30日之後的平日人潮,就減少近一成,不過也讓兩項服務訂單持續提升,那就是線上購物和外送服務。
家樂福線上購物提供2至3萬個購買品項,過年前日訂單量約2,000至3,000張單,過年後因疫情升溫,日訂單量在1月29日衝上5,000張單,數量提高一倍以上;消費者主要訂購內容,包括像米、濃湯、即時調理包、罐頭、冷凍冷藏、水餃、食用油與醬料類醬、早餐穀片、沖泡飲品等民生必需品。
另外則是外送服務,提供400多個品項。家樂福表示,在疫情升溫前,每日約200至300單,目前平均每日近800單,外送品項較多的是冷凍冷藏和麵包等需即時送達的商品。
目前愛買全台14家分店,昨日除了再新增外送服務據點,包括台北市忠孝店和新北市永和店,另外,搶進南部外送市場,愛買也首度將外送服務觸角延伸到南部,2月底前台南店也將加入外送服務,如此全台14間愛買中有五家提供外送。
愛買表示,因全台防疫意識高漲,根據今年1月外送服務資料顯示,不少客人選擇在家使用外送服務,愛買1月單店訂單數最高達6,000筆,比預期多兩倍。
台灣郵政再出新招,帶動日常消費便利性!繼續擴大台灣Pay服務範圍,讓民眾在繳稅之後,還能輕鬆以QRCode掃碼方式支付日常生活帳單。為了推廣此服務,台灣郵政大手筆放送多項家電大獎,吸引更多消費者加入台灣Pay的使用行列。 台灣郵政表示,此次抽獎獎項豐富,包括Sony 65吋OLED電視、Hitachi環保節能冰箱、Panasonic環保洗衣機、Dyson無線吸塵器等高檔家電,希望能藉此提升民眾對台灣Pay掃碼繳費的興趣。 目前,台灣Pay已支持水費、電費、瓦斯費、電信費、信用卡費、學雜費、政府機關相關費用等多種帳單種類。全國超過30家金融機構與財金公司合作,提供台灣Pay繳費支付服務。其中,透過金融機構行動支付APP掃碼繳費的金融機構有17家,包括臺灣銀行、土地銀行、合作金庫等;而透過金融卡和台灣行動支付App掃碼繳費的金融機構也有17家,包括臺灣銀行、土地銀行、合作金庫等。 台灣郵政強調,台灣Pay不僅能支援轉帳、購物、繳費、繳稅、提款等多種功能,還能為民眾提供24小時隨時隨地繳費的便利性。只要掃描帳單上的台灣Pay QRCode,就能快速完成繳費,既方便又省時。 此次大規模行銷活動,台灣郵政期望能讓更多民眾透過台灣Pay繳交食衣住行等生活帳單,進一步推動普惠金融發展。
財金公司指出,目前舉凡水費、電費、瓦斯費、電信費、信用卡費、學雜費、政府機關相關費用等帳單種類,均可使用「台灣Pay」繳費支付。
目前全國已有超過30家金融機構有和財金公司進行「台灣Pay」繳費支付合作,方式有兩種,一種是透過該金融機構的行動支付APP來進行「台灣Pay」的掃碼繳費,目前採取該合作方式的金融機構全國有17家,包括臺灣銀行、土地銀行、合作金庫、第一銀行、華南銀行、彰化銀行、台北富邦、國泰世華、兆豐銀行、王道銀行、臺灣企銀、陽信銀行、台中二信、三信商銀、農金資訊、永豐銀行及日盛銀行。
另一種方式則是該金融機構的金融卡,可透過台灣行動支付公司所設計的「台灣行動支付」App,進行「台灣Pay」的掃碼繳費,相關金融機構也有17家,包括臺灣銀行、土地銀行、合作金庫、第一銀行、華南銀行、彰化銀行、上海商銀、兆豐銀行、臺灣企銀、新光銀行、淡水一信、新竹一信、彰化六信、花蓮二信、中華郵政、日盛銀行及南農中心。
財金公司指出,「台灣Pay」能同時支援轉帳、購物、繳費、繳稅、提款等多元功能,可說是最符合「普惠金融」的行動支付平台,其中「QRCode掃碼繳費」,更能為民眾省下前往超商繳費的時間,提供民眾24小時隨掃隨繳的便利性,只要拿起手機掃描帳單上「台灣Pay」QRCode即能繳付各項費用,既方便又省時。
此次展開大規模行銷,也希望藉此能讓更多民眾運用「台灣Pay」來繳交多種食衣住行在內的生活帳單,讓「台灣Pay」在普惠金融推動上有更大斬獲。
近日,壽險業界傳來一則重大新聞,與台灣金管會的決策有關。為了解決壽險公司國外投資額度的緊張狀況,金管會預計在2020年將核准一定量的國外投資額度。根據金管會的資料,目前包括新光人壽、台灣人壽、全球人壽、元大人壽、台銀人壽等公司在內的多家壽險公司,先前已經申請將國外投資額度提高至45%,但金管會將會根據各公司的風險模型覆蓋率和有效度,分階段核准1~3%的額度,而不是一步到位。 這次的國外投資額度核准,將是近兩至四年來首次,對於壽險公司來說,每增加1%的國外投資額度,就相當於多出約700多億元的投資空間。由於國外投資的報酬率通常比國內高出2%,這意味著一年內的收益可達14億元,對於公司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不過,2019年底,壽險業的國外投資金額已達17兆5,997億元,佔資金的66.56%,這是近十多年來首次比率回降,同時也是六年來單年投資量增加的新低。此外,金管會還設定了國際板債券投資的上限,即加計國外投資後,不得超過已核國外投資額度的145%,但目前只有少數幾家壽險公司達到這個上限。 值得注意的是,壽險業去年最愛的新台幣計價債券ETF,以及其他金管會核准的商品,加計起來不能超過資金的10%。到了2019年12月底,單是債券ETF就已經佔了4.93%,不少公司可能已經接近滿水位。 多家壽險公司都希望今年能夠獲得新的國外投資額度,將比例從40%提高至45%。例如,新光人壽已經申請三年多,台灣人壽則是近兩年來一直在申請。其他如全球人壽、台銀人壽、中華郵政等資本適足率(RBC)超過250%且有內部風險模式的公司,也有機會申請提高國外投資額度。 據了解,目前多家壽險公司的申請案仍在補件階段,金管會今年有機會核准部分申請案,但由於目前只有40%的申請公司,所以很難一次性達到45%的目標,可能先獲得1~3%的新額度。 金管會強調,將會檢視各公司的國外投資內部風險模式,評估其有效性和覆蓋範圍,以決定可核准的國外投資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