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佰龍機械廠(未)公司新聞
台灣知名紡織機械製造商佰龍機械廠(Pailung)近期盛裝亮相,以「Knit Beyond Boundaries」為主題,展現其最新的技術成果。在這場盛會中,佰龍展示了突破性的AlterKnit™創新技術,以及一系列智能編織解決方案,預示著紡織行業即將迎來一場革命。 作為紡織機械行業的領頭羊,佰龍機械廠不僅展出了多種針織布種,這些布種都是基於對市場的深入觀察而開發的。同時,其智能編織解決方案系列也格外吸引目光。這些方案透過整合數據分析、自動化和智能控制,將紡織製造帶入了智能時代,無論是提升生產效率還是降低能源消耗,都為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佰龍機械廠的AlterKnit™技術更是一大亮點,與台灣國際級知名設計師周裕穎合作,打造出時尚且功能性兼具的布料應用系列。這系列布料不僅色彩豐富,還具有多功能性,特別是Mesh編織技術,大大提高了布料的透氣性。 AlterKnit™技術採用色紗線作為原料,從而減少了後續加工步驟,體現了更環保的生產過程。除了提供多種顏色和圖案選擇外,AlterKnit™還能將圖案直接編織到面料中,省去後續印花和染整步驟,有效降低水、化學品和能源的消耗,符合環保和可持續性目標。 佰龍機械廠透過將美觀、功能性和可持續性結合,目標是針對足球、跑步和休閒時尚等運動服裝市場,取得競爭優勢,並吸引更多注重環保的消費者。未來,佰龍機械廠將進一步擴展AlterKnit™的功能,增加組織結構的豐富多樣性,為消費者帶來更多創新與選擇。
身為紡織機械行業龍頭,佰龍展示多種針織布種,是基於對市場的觀察而開發;同時智能編織解決方案系列也非常吸睛,透過整合數據分析、自動化和智能控制,將紡織製造帶入智能時代。無論是提升生產效率或降低能源消耗,智能編織解決方案幫助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並保持市場競爭力。AlterKnit™還與台灣國際級知名設計師周裕穎合作,共同創作時尚且功能性兼具的布料應用系列。
佰龍最新的AlterKnit™技術系列布料帶來豐富的色彩組合和多功能性,透過不同織法,如Mesh編織,提高透氣性。AlterKnit™使用色紗線作為原料,從而減少後續加工步驟,體現更環保的生產過程,除提供多種顏色和圖案選擇外,AlterKnit™直接將圖案編織到面料中,省去後續印花和染整步驟,有效降低水、化學品和能源的消耗,符合環保和可持續性目標。
佰龍希望透過將美觀、功能性和可持續性結合,針對足球、跑步和休閒時尚等運動服裝市場,取得競爭優勢,同時吸引更多注重環保的消費者。未來佰龍將進一步擴展AlterKnit™的功能,增加組織結構豐富的多樣性。
台灣知名機械製造商佰龍機械廠的董事長王堅倉近日表示,在後疫情時代,全球針織機市場逐漸回溫,特別是圓編針織機產業,訂單能見度已達到2021年4月。王堅倉認為,品牌商為回補庫存,以及全球供應鏈的轉移,使得「大者恆大、強者恆強」的現象日益明顯,帶動了圓編針織機的景氣回升。佰龍機械在2020年第四季營收大幅成長,訂單能見度上看明年4月,自創品牌「PAILUNG」也在全球市場佔有一席之地。
佰龍機械專注於生產圓編、類平織及橫編機等針織機,其產品行銷至歐洲、美國等72個國家,包括大陸的申洲集團和美國的GILDAN等知名企業都是其客戶。其中,圓編針織機的占比高達九成,與德國Mayer&Cie、日本Fukuhara兩大競爭對手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王堅倉指出,2020年上半年由於全球封城鎖國,疫情帶來許多不確定性,成衣品牌商為壓低庫存,曾要求供應商停止供貨,庫存水位降至歷史新低。但下半年開始,隨著感恩節和耶誕節的需求增加,品牌商的回補力道強烈。土耳其地緣政治因素導致供應鏈短鏈,使得該國市場在2020年特別旺。各國疫情造成許多行業停業,品牌商進行供應鏈再進化,形成短鏈,有利潤的供應商逐漸成為市場的主導者。
王堅倉還提到,紡織機械業在4月至7月期間受到疫情影響最為慘重,但隨著居家辦公和休閒服裝需求的增加,針織機景氣逐漸回溫。德國和日本的同業也陸續恢復正常生產。佰龍機械在2020年第四季營收比第三季大幅成長一倍,訂單能見度上看明年4月,其中亞洲市場占比達75%,美洲則是亞洲以外最大市場。此外,佰龍機械在歐洲市場的耕耘也開始看到成效,波蘭和葡萄牙市場前景可期。
台灣知名紡織機械廠商佰龍機械廠,近年來不僅在產品開發上創新不已,更在業界中打下了深厚的基礎。佰龍機械廠不僅是傳統的機械製造商,更以創新為核心,成立OIL(Open Innovation Lab,開放式布料創新實驗室),通過布料這種媒介與客戶進行溝通,開發出衣著、家飾等八大類產品,將研發投入提升至營收的5%~6%,累積出535項專利,專利數在全球圓編針織機中居冠,成為該公司最有價值的資產。
佰龍機械廠位於瑞芳工業區,其總部擁有超過4千種各種用途的布料,從球鞋、運動衫到家飾及汽車坐墊等,應用範圍廣泛。董事長王堅倉分享了一個故事,1995年時,佰龍面臨與客戶溝通新機器的困難,於是他決定改用布料作為溝通的媒介,讓客戶能夠親自感受產品,從而更容易理解並解決問題。
佰龍的研發範圍不僅侷限於衣著,還涵蓋家飾、汽車、農業、醫療、工業、軍事及過濾材等八大類產品,並每年投入大量資金於研發,以應對市場變化。王堅倉強調,機械製造是一項精密工程,佰龍透過標準化、模組化及共用零件,將零件數量從20萬個減少至6萬~8萬個,大幅提高了效率。
佰龍機械廠擁有535件專利,總部辦公室設有一整面「專利牆」,王堅倉表示,這是他和公司最引以為傲的成果。面對全球疫情帶來的挑戰,佰龍機械廠不僅加強與代理商的線上溝通,還對客戶進行遠距教學,以應對市場變化,並共同迎接2021年紡織產業的復甦。
佰龍機械廠,這家在台灣地區深耕多年的企業,近年來面對著貿易戰與疫情雙重打擊,董事長王堅倉帶領團隊不斷調整策略,力求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穩住腳跟。2019年,佰龍營收為12.7億元,受到貿易戰影響;2020年,疫情再來一波衝擊,年營收不到10億元。雖然如此,王堅倉對未來仍抱持著信心,他表示,只有當EPS達到5元以上,才會考慮進行IPO。 佰龍機械廠早已洞悉先機,早在德國總理梅克爾推動工業4.0之前,從2010年開始就推廣MES(製造執行系統)。這個系統可以全面管理訂單及原料,並提供最詳盡的織造數據庫記錄,讓管理階層能夠更清楚地掌握生產動態。此外,佰龍的MES還與針織機上的製造執行系統相結合,能夠迅速調整不同訂單,減少人工調整的誤差。 王堅倉強調,以往每台機械都需人工調校,容易出現誤差,但有了MES,可以大幅提高精度,讓老師傅們能夠專注於開發新布種。在工業4.0的趨勢下,佰龍的MES還加入了可視化監視系統,讓客戶能夠通過手機監控工廠,從單機到整廠的提升生產效率,實現生產製造的數位化。 佰龍機械廠的客戶群以針機廠和針織染整廠為主,並開始與品牌商合作。2006年,佰龍在湖北黃崗投資建廠,2008年完工啟用,2009年再併購美國Vanguard Supreme。然而,面對美國總統川普推動的美國製造,王堅倉指出,美國在紡織技術相關人才上的缺乏,是美國製造的一個盲點。 隨著東協十國加中日韓紐澳五國在2020年11月簽署成立RECP,王堅倉認為,對於紡織機械,尤其是針織機械來說,RECP的成立影響相對較小。佰龍在2019、2020年因轉投資事業虧損而發生虧損,現階段正重新聚焦,以台灣為生產基地,並對海外生產基地布局進行調整。 王堅倉也坦言,佰龍一直希望透過IPO吸收年輕人才,但傳統產業需要自知之明。紡織機械與橡膠膠機屬於產業機械,在資本市場的能見度不及工具機,又無法單獨掛機械類股,因此他們訂出了EPS達5元才會IPO的目標,並將持續朝此目標努力。
大學時念電子工程系的佰龍機械廠董事長王堅倉,因為1985年的十信事件,人生道路急轉直下,24歲那年,他不得不接手家族企業,還得面對沉重的債務壓力。從一個紡織及機械的门外漢,到現在能夠對各種布料和織法如數家珍,王堅倉的轉變令人驚艷。他的努力和創新,讓佰龍成為優衣庫、申洲等知名品牌的信賴夥伴。
自嘲是「負二代」的王堅倉,回憶起當年,他父親和舅舅共同創立佰龍時,他還是個高中生,寒暑假都會到公司打工。淡江大學電子工程系畢業後,他本來計劃去美國攻讀碩士,但十信事件發生,讓佰龍陷入困境。當時的佰龍營業額不到6千萬,卻因為與國泰租賃的往來,負債高達1.2億元。
面對這樣的困境,王堅倉放棄了留學夢想,開始為還債而努力。在銀行和廠商之間奔走,他滿腦子想的都是如何讓佰龍走出困境。幸運的是,當年底他獲得了長輩的資金援助。內銷市場競爭激烈,客戶還要求分期付款買設備或延長貨款,所以他決定全力拓展外銷市場。
1986年,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從40比1升值至28比1,許多競爭對手因匯率問題而受挫,佰龍則順勢而起,外銷比例從四成逐步提升至九成以上。王堅倉將這一切歸功於天時、地利及人和,並在短短三年內還清了債務。
隨著原有工廠產能不敷使用,佰龍斥資在瑞芳工業區興建新廠,順利展開了新篇章。儘管陸續遭遇亞洲金融風暴、全球金融危機、中美貿易戰及新冠肺炎等黑天鵝事件,佰龍仍堅強屹立。王堅倉認為,對布的熱愛是他30多年來在紡織機械業拼鬥的動力。
如今,王堅倉面對訪客,總能如數家珍地介紹單面或雙面染整的泰迪熊長毛絨布、瑜珈用的四面彈性布、自行開發的針織上衣、運動衣到運動鞋面布料。佰龍OIL部門也根據客戶需求,不斷創新,這也是佰龍在全球圓編針織業界保持領先地位的主要原因。
佰龍機械廠不僅是台灣紡織機械的領軍企業,更是業界創新的代表。該公司打破傳統的賣設備模式,創立了OIL(Open Innovation Lab,開放式布料創新實驗室),以布料為媒介,與客戶進行溝通,並不斷開發各種創新產品。每年,佰龍的研發費用佔營收的5%~6%,這種對研發的投入,讓它累積了535項專利,成為全球圓編針織機專利數量的冠軍。
佰龍的總部位於瑞芳工業區,它擁有全球獨步的OIL,內部展示著超過4千種各種用途的布料,從球鞋、運動衫到家飾、汽車坐墊,一應俱全。董事長王堅倉分享了一個故事,1995年,佰龍作為業界新機器的開發商,面臨與客戶溝通的困難。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決定用布料作為溝通的橋樑,讓客戶能夠直接看到、摸到產品,從而更易於理解並解決問題。
佰龍不僅限於衣著類產品的研發,還拓展到家飾、汽車、農業、醫療、工業、軍事以及過濾材等八大類產品。公司每年投入的研發費用佔營收的5%~6%,並建立了上萬的織造數據,以應對客戶的各種需求。
在機械製造方面,佰龍將針織機的零件標準化、模組化,從而大幅降低了零件數量,提高了物料管理和製造流程的效率。此外,佰龍在織造結構和機械結構設計上擁有多達535件專利,這些專利被集結在總部辦公室的「專利牆」上,成為王堅倉和佰龍的驕傲。
面對全球市場的挑戰,佰龍在全球72個國家有超過30個代理銷售網路。2020年疫情爆發,佰龍迅速調整策略,加強與代理商的線上溝通,並對客戶進行遠距教學,以應對市場的變化。王堅倉表示,佰龍期待與客戶一起迎接2021年紡織產業的景氣復甦。
佰龍機械廠董事長王堅倉透露,公司近年來面臨貿易戰和疫情雙重打擊,2019年營收為12.7億元,2020年則不到10億元。未來,佰龍將以EPS達5元以上為目標,才會考慮進行IPO。面對中美貿易戰、新冠肺炎新變局以及RECP新競爭態勢,佰龍也計畫根據供應鏈變化進行調整。
王堅倉強調,佰龍早在2010年就開始推動MES(製造執行系統),並提供線上監測系統及製造執行系統,全面管理訂單及原料,確保織造數據庫記錄詳盡,讓管理階層能夠更清楚掌握生產動態。此外,佰龍的MES系統還能夠提高生產精度,讓老師傅專注於新布種開發。
隨著工業4.0的趨勢,佰龍的MES系統加入了可視化監視系統,讓客戶能夠通過手機監控工廠,從單機到整廠生產效率得以提升,生產製造數位化。佰龍的主要客戶包括針機廠及針織染整廠,並開始與品牌商合作。2006年前,佰龍已進入大陸湖北黃崗投資建廠,並在2009年併購美國Vanguard Supreme。
王堅倉指出,美國總統川普推動美國製造,但由於美國缺乏相關人才,鞋類、成衣等產業仍難以回流美國生產。至於RECP的成立,對佰龍的影響相對較小,因為紡織機械在多個市場享有關稅優勢。
佰龍在2019、2020年受到轉投資事業虧損影響,發生虧損。王堅倉表示,佰龍將重新聚焦,以台灣為生產基地,並對海外生產基地布局進行調整。他還提到,佰龍一直希望透過IPO吸引年輕人才,但由於傳統產業特性,只有當EPS達到5元以上,才會考慮進行IPO,並將持續朝此目標努力。
佰龍機械廠的創辦故事就像一部實力與勇氣並存的傳奇。當年,電子工程系的才子王堅倉,因為一場金融風暴,不得不在24歲的年紀接班家族企業,還要面對債務壓力。這場突來的變故,讓他從一個紡織和機械的门外漢,變成了掌握各種織法的高手,深獲優衣庫、申洲等時尚品牌和成衣廠的信任。
自嘲是「負二代」的王堅倉,回憶起父親和舅舅在1977年創立佰龍的時候,他還是個高中生,寒暑假都會到公司打工。從淡江大學電子工程系畢業後,原本計劃到美國深造,卻因為十信事件,讓他的人生道路急轉直下。當時佰龍的營業額還不到6000萬元,卻因為與國泰租賃的關係,總負債高達1.2億元,銀行拒絕往來,讓他不得不放棄留學夢,接手還債的重任。
在銀行和廠商之間奔走,王堅倉不斷思考如何還清債務。幸運的是,當年底他獲得了長輩的資金援助。然而,內銷市場競爭激烈,客戶要求分期付款買設備或延長貨款,讓他不得不轉向外銷市場。1986年,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升值,許多競爭對手因匯率問題受挫,佰龍則順勢崛起,外銷比例從四成提高到目前的九成以上。
王堅倉將佰龍的復甦歸功於天時、地利和人和,短短三年內還清了債務。隨後,為了解決原有工廠產能不足的問題,他斥資興建了新的工廠,為佰龍開啟了新的篇章。儘管接下來遭遇了亞洲金融風暴、全球金融危機、中美貿易戰和新冠肺炎等多次挑戰,佰龍依然堅強不屈。王堅倉認為,對布的熱愛是他能夠在紡織機械業拼搏30多年的關鍵。
現在,王堅倉面對來賓,對於各種單面或雙面染整的布料,如數家珍。佰龍的OIL部門也根據客戶需求,不斷開發新布料,這也是佰龍能在全球圓編針織業界保持領先地位的重要原因。
後疫時代,台灣針織機業界大放異彩!佰龍機械董事長王堅倉透露,隨著品牌商積極回補庫存,以及全球供應鏈的轉移,圓編針織機市場迎來春天。佰龍機械2020年第四季營收狂飆,比第三季成長一倍,訂單能見度甚至預見到2021年4月。
佰龍機械以自創品牌「PAILUNG」聞名,專注於生產圓編、類平織及橫編機等針織機,產品遠銷全球72個國家,包括中國申洲集團、美國GILDAN等知名企業都是其客戶。其中,圓編針織機佔比高達九成,與德國Mayer&Cie、日本Fukuhara並駕齊驅,形成三強鼎立格局。
王堅倉指出,2020年上半年,全球因應疫情實施封城,市場充滿不確定性。為降低庫存,成衣品牌商以「不可抗力」為由,要求供應商停貨,庫存水位降至歷史新低。幸運的是,下半年市場逐漸回溫,感恩節和耶誕節的需求推動下,回補庫存的力道更為強烈。
土耳其作為橫跨歐亞兩洲的國家,因地緣政治因素,供應鏈轉移至土耳其,這也是該國市場在2020年特別火熱的原因之一。各國疫情導致許多行業停業,品牌商進行供應鏈再進化,形成短鏈,僅存活的供應商強者愈強,利潤也越來越好。
王堅倉還提到,紡織機械業在4月至7月遭遇重創,但隨著居家辦公、OL對正式服裝需求降低,瑜珈衣、內衣及休閒服等需求不斷上升,尤其是瑜珈衣的需求更勝運動衣。台灣生產的七成機能布料都賣得飛快,六大布商皆獲利,鞋類需求也逐漸回溫。針織機景氣逐漸回暖,德國同業11月已脫離三修二困境,恢復正常生產,日本同業也逐漸回溫。紗線用的短纖機景氣上漲,但長纖機和梭織機的景氣還有待觀望。
佰龍機械2020年第四季營收翻倍,10月和11月連續加班,訂單能見度達到2021年4月。從第四季接單來看,亞洲市場佔比達75%,美洲則是亞洲以外最大的市場。2019年耕耘的歐洲市場也逐漸看到成效,尤其是波蘭和葡萄牙市場前景可期。
全球前三大圓編針織機廠佰龍機械董事長王堅倉表示,後疫情起品牌商回補庫存,加上全球供應鏈轉移,形成短鏈及「大者恆大、強者恆強」,帶動圓編針織機景氣回溫,佰龍2020年第四季營收比第三季大幅成長一倍,訂單能見度已看到2021年4月。
佰龍自創品牌「PAILUNG」,專注生產圓編、類平織及橫編機等針織機,行銷歐洲、美國及歐洲等72個國家,包括大陸紡織大廠申洲,及美國GILDAN等大廠都是佰龍的客戶,其中圓編針織機占比高達九成,與德國Mayer&Cie、日本Fukuhara兩勁敵形成三足鼎立。
王堅倉指出,2020年上半年全球封城鎖國,疫情造成了許多不確定性,成衣品牌商為壓低庫存,以「不可抗力」因素為由,要求所有供應商停止供貨,庫存水位也降至歷史新低;所幸下半年起陸續回溫,第四季在感恩節、耶誕節的需求帶動下,回補力道更強。
王堅倉表示,土耳其橫跨歐亞兩洲,也因地緣政治出現短鏈,歐洲將供應鏈移轉至土耳其,這也是土耳其市場2020年特別旺的主因。各國疫情造成許多行業停業或歇業,品牌商也進行供應鏈再進化而形成短鏈,存活下來的供應商,形成大者恆大、強者恆強,利潤也愈來愈好。
王堅倉指出,紡織機械業4∼7月最慘,疫情期間,衣著及鞋類也有不同際遇,居家辦公,OL不太需要正式服裝,但瑜珈衣、內衣及休閒服有其需求,尤其瑜珈衣需求比運動衣更旺,台灣生產七成機能布,六大布商都是贏家,鞋類也有需求,針織機景氣已有起色,德國同業11月脫離做三修二的慘狀,恢復為正常上班,日本同業也慢慢回溫。紗線用的短纖機景氣也向上,長纖機景氣還不如短纖機、梭織機景氣復甦也不明顯。
王堅倉表示,佰龍2020年第四季營收比第三季大幅成長一倍,10、11月持續加班,訂單能見度到2021年4月。從第四季接單來看,涵蓋土耳其在內,亞洲市場占比達75%,美洲則是亞洲以外最大市場,2019年耕耘歐洲市場慢慢看到成績,尤其波蘭及葡萄牙市場可期。
佰龍位於瑞芳工業區企業總部,不同於紡織機械業者,擁有獨步全球的OIL,陳列超過4千種應用在球鞋、運動衫、上衣、家飾及汽車坐墊等不同用途的布料。佰龍董事長王堅倉表示,1995年間,佰龍是業界還持續開發新機器的廠商,卻面臨與客戶溝通新機器的瓶頸,講了半天客戶還是聽不懂;在被客戶刺激後,他靈機一動,與其談機器,還不如用布作為媒介溝通最快。
自此佰龍業務人員都是拿著自家針織機生產出來的布,讓客戶看到、摸到容易理解,甚至跟客戶一起探討其面臨的困難,一起解決問題。藉由這個模式逐漸獲取客戶的信任與依賴,成為圓編針織機領導品牌。
王堅倉指出,紡織業有12大類產品,佰龍研發新產品不侷限於衣著類,也跨到家飾、汽車、農業用、醫療用、工業用、軍事用布及過濾材等八大類產品,每年投入研發費用占營收5%∼6%,並建立上萬的織造數據,隨時可因應客戶需求做應變。
機械製造是精密工程,王堅倉表示,每台針織機零件達1千種,規格從3吋到64吋不等、3針到50針都有,佰龍開發100種機型,有高達20萬個產品品項,佰龍將機台所需零件標準化、模組化及共用零件,大幅縮減至6萬∼8萬個經常共用性零件品項,大幅提高物料管理、製造流程的效率。
此外,佰龍從織造結構的變化到機械結構的對應設計都擁有專利,多達535件專利,在總部辦公室匯集成一整面「專利牆」,是王堅倉及佰龍感到最驕傲的成果。
王堅倉說,佰龍在全球72國家有超過30個代理銷售網路,2020年爆發疫情造成各國封鎖邊境,往來不便也無法派員到海外客戶工廠提供技術協助,因此佰龍加強與代理商的線上溝通,使其就地提供客戶最即時幫助。
同時,佰龍也對客戶進行遠距教學,涵蓋機上調整、繪圖訓練及各種基本狀況排除的教育訓練,希望共同迎向2021年紡織產業景氣復甦的到來。
王堅倉洞燭機先,早在德國總理梅克爾推動工業4.0前,從2010年就開始推MES(製造執行系統),佰龍的線上監測系統及製造執行系統,分別提供訂單及原料全面管理,讓織造數據庫得到最詳盡的記錄,管理階層能更清楚地掌握生產動態;搭配針織機上的製造執行系統,應對不同訂單更迅速調整,減少人工調整的誤差。
王堅倉指出,以往每台機械靠人工調校,難免有誤差,有了MES可提高精度,讓老師傅的一雙手專注開發新布種。而在工業4.0趨勢下,佰龍MES加入可視化監視系統,先做監視、再做控制,客戶可透過手機監控工廠,提升單機到整廠的生產效率,生產製造數位化。
王堅倉指出,佰龍客戶以針機廠及針織染整廠為主,也開始向下與品牌商合作。2000年後,大陸變成全世界戰場,需求占全球紡織機械的60%,佰龍遂於2006年前進大陸湖北黃崗投資建廠,2008年完工啟用,2009年再併購美國VanguardSupreme。
至於美國總統川普鼓吹美國製造,但除鋼鐵及半導體業可到美國製造,鞋類、成衣都不會到美國生產,主因是美國這幾年不再有教授紡織技術相關科系,廠商即使有心前進美國,也沒有足夠相關人才,這是美國製造盲點。
東協十國加中日韓紐澳五國,在2020年11月簽署成立RECP,王堅倉指出,紡織機械銷東南亞,很多國家是進口關稅0%、最多5%;台灣與大陸有ECFA,針機機械列入早收清單有關稅優勢,另銷往日、韓關稅都是零;另針織機械銷往印尼早年關稅二成多,隨印尼政府鼓勵投資設紡織廠,也調降紡織機械進口關稅;因此RECP成立對紡織機械,尤其是針織機械影響比較小。
王堅倉表示,佰龍2019、2020年遭轉投資事業虧損拖累而發生虧損,由於戰線拉太長,現在重新聚焦,以台灣為生產基地,海外生產基地布局將做調整。王堅倉坦言,佰龍一直希望透過IPO吸收年輕人才,然而傳統產業要自己知道斤兩,尤其紡織業常被外界稱為夕陽產業;而紡織機械與橡塑膠機均屬產業機械,在資本市場能見度不及工具機,又無法單掛機械類股,如果獲利不夠
高,不可能吸引投資者關注,因此訂出EPS達5元才會IPO的目標,未來將持續朝此目標積極邁進
自嘲是「負二代」的王堅倉回想說,他父親王炳賜與舅舅-佰龍副董事長陳博貞兩人,1977年共同創立佰龍時他就讀高中,常利用寒暑假到公司打工。淡江大學電子工程系畢業後到金門服兵役,原本打算退伍後到美國攻讀碩士,但當年1月爆發十信事件,佰龍當時營業額還不到6千萬,因與國泰租賃往來金額逾3千萬元,總負債達1.2億元,在十信出事跟著周轉失靈,被銀行列為拒絕往來戶。
他無奈放棄留學夢,還被迫扛起佰龍債務,在銀行、廠商之間奔走,滿腦想的是如何還債?還好當年底獲長輩資金奧援,但眼看內銷市場競爭激烈,客戶還要求分期付款買設備或延長貨款,他只好全力拓展外銷市場。1986年起,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從40比1快速升值至28比1,許多競爭對手遭匯率卡關,佰龍順勢而起,外銷比例從出事前四成逐步拉高至目前九成以上。
王堅倉將這一切歸功於天時、地利及人和,佰龍才能在短短三年就還清債務。之後因原有工廠產能不敷使用,遂斥資在瑞芳工業區興建新廠,順利展開佰龍新頁。之後雖陸續遭逢亞洲金融風暴、全球金融危機、中美貿易戰及新冠肺炎等黑天鵝襲擊,但佰龍仍屹立不搖,王堅倉認為支撐他在紡織機械業拼鬥30多年,關鍵在於他對布的熱愛。
時至今日,王堅倉面對訪客,一拿起單面或雙面染整成的泰迪熊長毛絨布、瑜珈用的四面彈性布、自行開發的針織上衣、運動衣到運動鞋面布料,總能如數家珍;而佰龍OIL部門也依客戶需求,不斷幫忙客製化新布料,這也是佰龍能在全球圓編針織業界居於領先地位的主因。
台灣機械業在近期面臨中美貿易戰、疫情及新台幣匯率等多重挑戰,不過百塑、佰龍及新峰等機械業的「隐形冠軍」仍積極尋找突破之道。百塑正研發全電式射出成型機,新峰則計畫與建築業合作,提供建築鋼構,而佰龍則在智慧化織造網路上布局。百塑董事長胡永進透露,射出成型機接單量今年比去年成長5%,他們正在開發全電式成型機,未來將雙管齊下。新峰董事長蔡國智表示,他們的鋼模市占率高達85%,並與建築業者洽谈合作。佰龍董事長王堅倉則強調,他們早已布局智慧化織造架構,以應對未來市場的變化。
台灣機械業面臨人才荒危機,後繼無人成為當前主要問題。北台灣基隆、瑞芳一帶的佰龍機械廠,每年創造超過10億元營業額,但現場卻難見30歲以下的年輕世代。這種後繼無人的現象,正是台灣機械業面臨的困境。業界普遍認為,政府應調整技職體系,加強產學合作,以解決人才短缺問題。
柯拔希理事長呼籲政府,將技職體系延長為三加四年制,並加強產學合作,以培育更多機械人才。他指出,台灣機械業毛利率多半在20%~25%間,無法與上銀毛利率直逼40%相比,社會新鮮人起薪多半在30K~35K,對於機械業的吸引力不足。因此,不少機械本科系畢業生,寧可投身半導體、光電及汽車等產業,對於機械業興趣缺缺。
上銀集團總裁卓永財則認為,台灣教育應該更加注重學用落差,與企業合作,培育實用人才。上銀集團與台灣23所大學及美、德、日、俄及以色列六所頂尖大學合作,舉辦「上銀機械碩士論文獎」和「上銀優秀機械博士論文獎」,激發大學生對機械領域的創新熱情。
柯拔希理事長表示,台灣機械業老中青世代逐漸凋零,企業最大問題是人才短缺。他呼籲政府,技職教育體系應改為三加四,以培育下一代機械人才,避免產業空洞化。
百塑是台灣少數生產立式塑膠射出成型機廠商,早在工業4.0席捲全球之前,百塑就研發出智能化射出成型機,蘋果、日立及3M都是百塑的客戶,台廠生產蘋果手機所需設備大都是出自百塑之手,最高紀錄曾締造一次出貨800台射出成型機給富士康。
百塑董事長胡永進表示,百塑今年射出成型機接單比去年相比正負成長5%,但因應射出成型機從油壓走向全電式成型機的發展趨勢,正開發全電式成型機,未來油壓及全電式成型機雙管齊下。
新峰董事長蔡國智表示,新峰生產鋼模、鋼結構及設備類鋼結構,隧道、高架道路、電廠焚化爐等公共工程都使用新峰生產的鋼模,鋼模市占率高達85%,花博館及天文台鋼構也出自新峰提供。
蔡國智指出,新峰雖獲得桃園機場第一、二航廈總計28台空橋標案,總金額八千多萬元,陸續交貨,但考量政府公共工程標案起伏不穩定,正與達欣及甲山林建築業者洽談合作,新峰提供建築用鋼構。
佰龍是全球前三大圓緣針織紡織機械廠,佰龍董事長王堅倉指出,上半年雖受疫情影響,佰龍很早建立樣布管理系統,內建三、四千筆樣布資料,POMS織機監控系統,提供客戶解決方案,使得佰龍9月接單,10月生產逐漸回復到2016年高峰期的八成,第三季及10月接單都比去年同期成長。
佰龍指出,因應未來零售業,紡織產品將轉向線上銷售為主,品牌商面臨供貨即時性與庫存成本的考量,產業供應鏈距離縮短或生產在地化,將是新的趨勢,無論是新廠房設置或原有生產基地再投資,供應鏈相關生產製造商,都需要更高度自動化且智慧化管理的設備,因應可能小量且多樣的訂單。
佰龍表示,早在2010年就布局研發智能織造架構,要比同業更有機會勝出。
走入位於北台灣基隆、瑞芳一帶的新峰機械、佰龍兩公司工廠,映入眼簾是一群擁有精湛技術的老師傅專注工作,上百名員工,每年創造超過10億元營業額。但令人意外是現場鮮少30歲以下年輕世代,此場景,正是台灣機械業面臨後繼無人,不容易找到新血的縮影,此問題也困擾業者多年。
放眼台灣機械業,僅生產傳動系統元件及機器人的上銀等少數業者,每年持續招募新血,新進員工沒有工作經驗,月薪多半35K起跳,有證照的工程師薪資更是三級跳。最讓上銀自豪的是,工程師不用做到爆肝,至少可領到與股王大立光相同待遇,其他機械業就沒有這麼好的際遇。
業者表示,台灣機械業毛利率多半在20%∼25%間,鮮少超過30%,無法與上銀毛利率直逼40%相比,社會新鮮人起薪多半在30K∼35K,加上台灣機械業鮮少上市櫃,對新鮮人求職來說,含金量不夠,不少機械本科系畢業生,寧可投身半導體、光電及汽車等產業,對於機械業興趣缺缺。
柯拔希接任機械公會理事長以來,努力鼓吹機械業IPO,持續推動智慧機械與智慧製造,化解普羅大眾將機械業與黑手畫上等號的沈痾印象。但仍不敵許多父母親對昔日機械工廠工作環境就是骯髒、高溫的印象,捨不得子女大學畢業到工廠工作吃苦;有些年輕世代認為,準時上下班要比薪水重要,寧可到服務業工作,也不到製造業。
上銀集團總裁卓永財認為,台灣教育劃錯重點、搞錯方向,教育部只在乎教授論文數,忽略學用落差的鴻溝。上銀集團推動與台灣23所大學產學合作,也與美、德、日、俄及以色列六所頂尖大學合作,2004年起舉辦「上銀機械碩士論文獎」;2011年擴及兩岸舉辦「上銀優秀機械博士論文獎」,藉助高額獎金,激發兩岸四地大學機械領域師生的創新熱情。
柯拔希表示,台灣機械業老中青世代逐漸凋零,企業最大問題是人才短缺,從事工廠工作年齡層偏高,年輕人較少,出現嚴重斷層,他呼籲政府,技職教育體系應改為三加四,三年讀技職學校,畢業後直升四年科技大學,培育下一代機械人才。
柯拔希指出,他接任機械公會理事長後,將2015年訂為「智慧機械製造元年」,開始推動工業4.0,智慧機械及智慧製造是工業4.0兩大核心。
2016年進入「智慧機械行動年」,機械公會成立智慧機械產學研委員會推動智慧機械與智慧製造,囊括台中精機、永進、百塑、佰龍及鳳記等12家不同機械領域且投入智慧機械及智慧製造的廠商作示範,讓機械同業觀摩、相互交流,加快智慧機械產業滾動速度。此外,兩年一度數控機械暨數控技術應用展將於明年5月登場,目前也決定更名為智慧機械暨智慧製造展。
2017年是「智慧機械整合年」,他將整合業者發展智慧機械所遭逢問題,預計年底先完成智慧機械白皮書製作,作為政府發展智慧機械產業參考。
柯拔希表示,政府推動智慧機械產業,業者也朝此方向持續投入,很多廠商在3月台北國際工具機展均展出智慧機械成果,形成產品差異化,接單也收到成果。
柯拔希指出,以往各廠家老闆都得待到展期最後1天,等買主比價決定下單,即使接到訂單也都是殺到見血,沒什麼利潤。今年業者則不只賣機械單機,還提供智慧機械到軟體的TOTALSOLUTION,開展首日就許多老闆因為太多客戶上門,談生意談到失聲。
柯拔希指出,前7月台灣機械出口值破140億美元、年成長16.3%,即使遭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升值6%侵蝕,折合新台幣近4,300億元、年增9.1%,各廠商目前訂單滿手,如果新台幣匯率貶回31元以上,他有信心今年機械產業產值、出口值有機會比去年成長10%,優於年初預期年增5%∼10%,挑戰兆元產業將可達陣,產值上看1.1億元。
柯拔希指出,台灣機械業憑藉智慧機械,未來提供軟、硬體、資通訊、管理及系統整合解決方案,台灣機械業可以脫胎換骨,不容易被取代。機械業有強烈企圖心,複製電子業奇蹟的成功經驗,全面推動智慧機械,由大廠帶小廠,今年成功跨過兆元後,邁向2兆元也不再是夢想。
無獨有偶,台灣手工具產業公會也因應工業4.0時代來臨,希望從工業2.0升級,在台灣智慧自動化與機器人協會當媒人下,日前由理事長吳傳福組團參訪上銀,從滾珠螺桿、線性滑軌等關鍵元件,到機器人與自動化系統服務整合的能量與實例應用,讓台灣手工具業者可進一步了解產線自動化效益,進而轉型升級。
機械公會理事長柯拔希表示,他去年接掌理事長一職以來,因應台灣機械產業轉型迫切需求而訂為智慧機械元年,並邀請產、學、研等單位召開「智慧機械產學研委員會」,推動智慧機械製造,第1波遴選出台中機械(CNC車床)、永進(加工中心)、佰龍機械(紡織機械)、百塑(塑橡膠機械)、鼎聖(製鞋機械)及上銀轉投資的陸聯精密(齒輪加工機)等6家廠商做為智慧機械製造示範廠。
今年又新增遠東機械(鋁輪圈)、高聖精密機電(帶鋸機)、慶鴻(放電加工中心)、鳳記國際(中空成型機)、銓寶(中空成型寶特瓶吹拉機)、連結機械(油壓沖床成型機)等6家廠商,參與示範廠商倍增至12家。
柯拔希指出,台中精機在台灣機械業界,投入智慧機械時間相對較早,與日本發那科攜手合作開發出智慧生產線,目前公會理監事安排11月3日參訪台中精機觀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