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大投信(公)公司新聞
台灣元大投信近期表現亮眼,其旗下的多檔債券ETF在市場上吸引大量投資者關注。從2月份開始,儘管美聯儲降息預期落空,但元大投信的多檔債券ETF仍呈現強勁的吸金能力。根據CMoney的統計數據,在規模成長最多的前十檔債券ETF中,元大美債20年ETF的規模增長超過66億元,位居首位。而國泰A級公司債ETF也以22億元的增長位居第二。其他如群益投等新興公債、群益AAA-AA公司債、新光A-BBB電信債、復華新興企業債等,規模也都有4億元以上的增長。 元大投信指出,在美國基準利率轉折點,維持高利率到正式降息這段期間,債券將受惠於利率風險降低,進而重拾固定收益的避險特性。目前,全球大型法人對債券走多已有共識,美銀全球經理人調查報告也指出,在降息預期基調下,債券將是2024年各資產類別的最大贏家,債市比重為近20年來最積極。 凱基ESG BBB債15+基金經理人劉書銘則預計,2024年貨幣政策轉向已成定局,全球主要央行上半年降息機率大為提升,美國預計將有3至5碼的降息空間。此外,債券籌碼面也有利於債券價格表現,預計2024年債券總發行金額將維持在1.2至1.3兆美元,到期債券金額將升高到8,200億美元,淨發行金額可望降至2011年以來最低點,供給放緩也有助投等債後續表現。
台灣櫃買中心為了提升投資人對櫃買市場的認同度,不斷推廣各項交易新制及相關商品。近期,櫃買中心精心規劃了一系列專題演講,邀請了來自各個領域的專業講師,就總體經濟、台股投資、特色商品以及交易制度等多個面向,為投資人提供寶貴的知識和洞見。 2024年度的首場講座即將在3月15日登場,這場講座將與多家證券商及投信公司合作,包括大昌、元大、元富、兆豐、第一金、統一、富邦、華南永昌等八家證券商,以及中信、元大、統等三家投信公司。此外,櫃買中心還特別與永豐金證券、永豐投信,以及富邦投信等三家公司合作,將在台灣各地舉辦28場次講座。 為了讓投資人能夠更深入理解指數化商品,講座中還將安排多場ETF、ETN等指數商品投資相關主題的專題演講。這對那些希望掌握投資關鍵策略、提升理財力的投資人來說,將是難得的機會。 講座相關資訊已經公布於櫃買中心網站,投資人可以隨時查看並報名參加。為了方便投資人參與,台北場次將採用網路線上影音直播,並錄製部分場次的影音檔,讓不能親臨現場的投資人也能觀看。 投資人可透過櫃買中心網站(www.tpex.org.tw)查詢場次時間、地點及專題演講內容等活動詳情,並於2月26日9時起開放報名。這一系列講座「完全免費」,讓更多投資人能夠無障礙地參與,共同學習和成長。
櫃買中心表示,本年度除持續與去年合作的多家證券商及投信公司(包含大昌、元大、元富、兆豐、第一金、統一、富邦、華南永昌等八家證券商及中信、元大、統一等三家投信公司)合作舉辦講座之外,另為擴大宣傳層面,特別再與永豐金證券、永豐投信,以及富邦投信等三家公司合作,共計於全台各地舉辦28場次講座,各場次都會邀請專業講師解析國際經濟局勢、台股市場投資展望等相關議題。
另為增進投資人對指數化商品的投資概念,特別安排多場ETF、ETN等指數商品投資相關主題的專題演講,對於有意掌握投資關鍵策略,提升理財力的投資人,將會有很大的助益。有關投資講座相關場次資訊,已公布於櫃買中心網站,內容精彩可期。
櫃買中心並指出,為提供投資人多元的參加方式,台北場次均同步採網路線上影音直播及部分場次錄製影音檔,歡迎投資人至櫃買中心網站首頁點選連結觀看。有關「櫃買投資人講座」的場次時間、地點及專題演講內容等活動詳情,請連線至櫃買中心網站(www.tpex.org.tw)查詢及進入報名網頁。此外,本講座各場次皆「完全免費」,自2月26日9時起開放投資大眾報名,歡迎有興趣的投資人踴躍報名。
法人表示,在美貨幣政策未明朗化前,2024年債券主軸宜「先領高息、再等降息」,尤其在降息循環啟動前夕,隨美公債殖利率走高,正是提供優質投資等級債券ETF布局買點。
根據CMoney統計,2月以來規模成長最多的前十檔債券ETF,主要多以長天期投資等級債為主,其中又以元大美債20年ETF增加逾66億元最多,國泰A級公司債ETF也成長逾22億元居次,其他像群益投等新興公債、群益AAA-AA公司債、新光A-BBB電信債、復華新興企業債也都增加4億元以上,至於新光投等債15+、群益投資級公用債、富邦新興投等債,2月以來規模也維持正成長。
新光投等債15+ETF經理人王韻茹表示,全球股市元月漲多,指數位置拉高後,除AI、半導體等利基類股持續看好外,機構法人資金看準今年美國利率轉向降息可能,加上2024美國進入大選年,但全球地緣政治風險卻不斷升溫,元月以來紛紛轉向加碼投資等級債券等ETF尋求避險。
元大投信也表示,在美國基準利率轉折點,「維持」高利率到正式降息這段期間,債券將受惠於利率風險降低,一改過去美國暴力升息階段的高波動,重拾固定收益避險性質,目前全球大型法人對於債券走多已有共識,美銀全球經理人調查報告指出,多數經理人看好在降息預期基調下,債券將是2024年各資產的最大贏家,重押債市比重為近20年來最積極。
凱基ESG BBB債15+基金經理人劉書銘指出,2024年貨幣政策轉向已成定局。
觀察全球主要央行上半年降息機率大為提升,預計美國2024年將有降息3至5碼的空間。
債券籌碼面也有利債券價格表現,預計2024年債券總發行金額將維持在1.2至1.3兆美元水位,到期債券金額升高到8,200億美元,淨發行金額可望降至2011年以來最低點,供給放緩也有助投等債後續表現。
劉書銘表示,2024年降息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投資等級債中利差最寬、風險與波動幾乎與投等債無異的BBB級債,提供相對誘人殖利率,在降息前可望吸引市場青睞。
統計目前所有在台掛牌的高股息ETF共有17檔,成立滿一年以上的有11檔,其中六檔高股息ETF近一年含息報酬贏大盤逾二倍,包括凱基優選高股息30、元大高股息、大華優利高填息30、元大台灣高息低波、國泰永續高股息、群益台灣精選高息,報酬介於49.4%至34.9%之間,遠勝加權指數15.9%的漲幅表現。
去年共有六檔高股息ETF掛牌,包括復華台灣科技優息、永豐ESG低碳高息、中信成長高股息、群益半導體收益、兆豐永續高息等權、台新永續高息中小等。
而最新資料顯示,今年預計有四檔將掛牌,3月即將開始募集的有兩檔,包括統一台灣高息動能ETF(00939)與元大臺灣價值高息ETF,分別將於3月1日與3月11日募集。
接下來則還有新光台灣高息優質成長、兆豐台灣電子成長高息等權重等已送出申請。
統一投信指出,投資人可以用指數成分股調整時間,挑出投資效率最高的台股高股息ETF,因為台股具備節奏性,隨著企業財報公布和特有的除權息旺季,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主旋律,使指數成分股調整時間影響ETF的投資效率。
而多數台股高股息ETF指數成分股調整落在4月至6月,但要精準卡位高息股,每年首次成分股調整最佳時間是在5月,而統一台灣高息動能ETF會在5月調整成分股並以股利排序,迎接6月開始的台股除權息旺季。
元大投信指出,台灣龍頭企業的成長力十分可觀,建議對於距離退休時間長達30至40年的年輕小資族,無須以配息率作為唯一考量,應盡可能擴大複利優勢。
演,共有41檔股債ETF陸續登場,包括國泰永續高股息、復華 台灣科技優息、富
邦特選高股息30及元大美債20年等人氣ETF,逾30 0萬股民年後加碼領紅包。
國際市場春節期間漲多跌少,激勵台股新春醞釀補漲行情,投資專 家認為,
整體來看多方架構不變,債市也有中長期向上趨勢,搭配後 續多檔ETF跟進除
息,具備價差、息值「雙賺」契機。
元大臺灣ESG永續ETF今年首季預估配息公告出爐,每受益單位擬配 發0.43
元,23日公告確定配息金額,27日除息,想參與配息的投資人 ,最晚在2月26日
前買進並持有,配息發放日則在3月25日。
此外,兆豐臺灣藍籌30 ETF將配息頻率由「半年配」改為「季配息 」,在長
期趨勢產業中,持續看好如科技股的AI相關產業、半導體、 高速運算與IC/IP設計
等族群後市。傳產類股方面以綠能、運動休閒 為主,兆豐投信建議可採取擇時加
碼進場,為新春存股投資策略。
另外,市場關注最新公布美1月CPI年增達3.1%,推升美公債殖利 率再度走
揚,元大投信指出,回顧過去經過四次升息循環,當利率進 入「高原期」,債券
配置價值浮現,具潛在資本利得機會,以及固定 領取債息優勢,配置上「進可
攻、退可守」,看好2024年將是債券投 資黃金時代。
元大美債20年將於2月27日除息,每受益權單位配發0.31元,預估 年化配息率
達4%。
法人強調,精準掌握債券投資的兩個黃金階段為「升息停止到降息 開始」、
「降息開始到降息結束」,第一階段可採槓鈴策略,布局5 0%短債與50%長債,
或是逐漸拉高中長天期債券比重,兼顧收益與 風險;而降息開始到降息結束期間
要提高中長天期債券比重,增加資 本利得空間。
元大金控在上個交易日(6日)公布了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那就是它旗下子公司在2024年1月的自結獲利創下了新紀錄。這次的亮眼表現,主要是因為台股在1月份的交易熱絡,讓元大金控的證券和銀行業務手續費與利息收入雙雙上漲。這一點在元大金控各個子公司的獲利數據上得到了充分體現,使得元大金元月單月的稅後純益达到了28.3億元,這個數字可是歷年來1月份的最佳紀錄,比起去年同期的獲利更是大增了兩倍之多。而根據數據,元大金元月的每股稅後純益(EPS)也達到了0.22元。 元大金控的這次佳績,不僅僅是單月獲利的增長,比起去年同月來說增長了2.03倍,而且比起去年12月的獲利,更是有近4.4倍的大幅成長。這個成長速度,充分展示了元大金控在金融市場上的競爭力和穩健的發展狀態。不僅如此,元大銀行和元大期貨這些子公司,也同樣在1月份交出了歷來最佳的獲利表現。 除了上述子公司之外,元大投信也公布了它自結獲利以來的元月最佳表現。這一點再次證明了元大金控在金融服務領域的多元化發展和綜合實力。總結來說,元大金控在2024年1月的獲利表現,可謂是台灣金融市場的一股清風,讓人對於該公司未來的發展充滿期待。
元大金元月獲利成績亮眼,除了比去年同月大增2.03倍,也比前月、也就是去年12月單月獲利大幅成長近4.4倍,旗下子公司包括元大銀行與元大期貨,也同樣交出歷來最佳元月的獲利表現。
另外,元大投信也是有公布自結獲利以來的元月最佳表現。
台灣投資市場近日來十分活絡,尤其在ETF除息方面,各投信公司紛紛公布旗下ETF的配息金額,引起廣大投資人關注。其中,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在1月31日就公告了每受益權單位將擬配出0.4元的新高成績單,顯示了強勁的投資回報。接著,群益ESG投等債20+與國泰10Y+金融債也陸續公告了首次配息金額,分別為0.23元與0.084元,其中中信關鍵半導體擬配0.32元,創下成立以來最高紀錄。 在這股ETF除息熱潮中,市場焦點之一的國泰10Y+金融債昨日成交爆天量,達到31.7萬張,成為台股市場成交量冠軍,並改寫了債券ETF的最大成交量紀錄。同時,成交金額也達到53.8億元,帶動規模來到330.08億元。群益ESG投等債20+也將進行掛牌以來的第一次配息,每股配發0.084元,單月配息率為0.52%。 不僅如此,投資等級債ETF人氣王群益ESG投等債20+的經理人曾盈甄表示,該ETF成立至今將近2個月,規模已達552.14億元,旨在為投資人建立長期穩健的現金流。元大投信則提醒投資人,參與配息時要留意配息率是否與標的指數息率差異太大,避免ETF長期績效落後於標的指數。此外,配息率並不代表報酬率,投資人須注意ETF所領到的企業股利均計算於每日淨值之內。
【台灣金融新聞】 近日,台灣市場ETF產品再度掀起一波千億元浪潮,不僅元大投信的ETF產品表現亮眼,國泰20年美債、群益投資級金融債也衝上千億元大關,讓千億俱樂部ETF達到11檔,創下新紀錄。這股熱潮背後,是台灣投資者對於維持高利率、預期降息周期以及股市短線漲多等因素的關注。 據CMoney統計,截至昨日,千億俱樂部ETF中,元大台灣50以2,917.39億元居冠,元大高股息2,614.28億元、國泰永續高股息2,493.9億元等也名列前茅。而元大投信的元大美債20年以1,652.28億元進入千億俱樂部,成為市場關注焦點。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11檔千億元ETF中,債券ETF檔數已超越高股息ETF,達到六檔,顯示市場對於債券ETF的興趣日益濃厚。在發行商方面,元大投信以五檔ETF傲視群倫,國泰及群益投信則分居第二,復華和中國信託投信各有一檔。 其中,正式晉級千億債券ETF的國泰20年美債,是第二檔千億元的長天期美債,經理人江宇騰表示,Fed最新的1月利率決議維持基準利率在5.25%至5.50%不變,並預期2024年起將進入降息階段。這一點對於債市投資者來說,是個重要的投資參考。 而群益投資級金融債則是首檔千億元的產業債,也是今年含息價格唯一上漲逾2%的千億元ETF,經理人謝明志表示,隨著市場對債券ETF產品的多元化和流動性的提升,這對投資者來說是一個穩定的投資選擇。
ETF除息熱潮持續上演接力賽,各投信陸續公告旗下ETF配息金額,市場焦點之一就是檢視兩檔月月配的債券ETF首次配息成績單,其中,國泰10Y+金融債成立以來第一次配息金額為0.23元,單次配息率達1.36%,惟留意該ETF成立至今約3.5個月,此次為大手筆將累計至今的債息配出。
市場期待性買盤積極卡位,昨日投資人瘋搶國泰10Y+金融債成交爆天量達31.7萬張,不僅是昨日台股市場成交量冠軍,更一舉改寫債券ETF最大成交量紀錄;同時,單日成交金額達到53.8億元,帶動規模來到330.08億元。
投資等級債ETF人氣王-群益ESG投等債20+也將進行掛牌以來第一次配息,預計每股配發0.084元,單月配息率為0.52%。
對此,群益ESG投等債20+經理人曾盈甄表示,成立至今將近2個月,規模達552.14億元,為符合多數投資人想以此建立長期穩健現金流的投資目的,並免於承受配息忽高忽低的狀況,成立至今所領取到的債息將以平滑化的方式來進行配發。
而投資人數最多的債券ETF元大美債20年配息金額0.31元,持平於成立以來第三高,換算單季配息率為1.02%,持續反映高債息優勢。
至於在台股ETF部分,復華台灣科技優息也是第二個月配出0.13元。而規模在百億元之上的中信關鍵半導體擬配0.32元,是成立以來最高的配息金額,已配息九次平均為0.21元,換算此次單季配息率1.9%;元大臺灣ESG永續擬配發0.43元,單季殖利率1.2%。
元大投信提醒,投資人參與配息時,除應注意配息率是否與標的指數息率差異太大,可能使ETF長期績效落後標的指數,參加配息時也要留意配息率不代表報酬率,ETF所領到的企業所發放股利,均計算於每日淨值之內。
據CMoney統計至昨日,千億元俱樂部標依序為元大台灣50的2,917.39億元、元大高股息2,614.28億元、國泰永續高股息2,493.9億元、元大美債20年1,652.28億元、復華台灣科技優息1,438.23億元、元大AAA至A公司債1,405.62億元、中信高評級公司債1,323.58億元、元大投資級公司債1,244.89億元、群益台灣精選高息1,176.57億元、國泰20年美債1,033.13億元、群益投資級金融債1,009.43億元。合計11檔千億元ETF規模達1.83兆元,占全市場246檔ETF總規模4.04兆元的45%。
在千億元等級ETF的類型別檢視,債券ETF檔數來到六檔、超越高股息ETF的四檔、市值型ETF維持一檔。至於發行商中,元大投信共五檔最多、國泰及群益投信都有兩檔排第二、復華和中國信託投信則各一檔。
正式晉級千億債券ETF的國泰20年美債是第二檔千億元的長天期美債;而群益投資級金融債則是首檔千億元的產業債,也是今年含息價格唯一上漲逾2%的千億元ETF。
國泰20年美債經理人江宇騰表示,Fed最新的1月利率決議,維持基準利率在5.25%至5.50%不變,加上利率點陣圖也顯示,本輪升息過程正式告終,2024年起將進入降息階段。
儘管近期債市收益率自相對高檔走降,各債券類別收益率仍皆高於近五年均值,債券收益率具備吸引力,投資人可趁債券價格仍處於低檔時定期定額買進。
群益投資級金融債經理人謝明志表示,債市多頭再起,伴隨著市面上債券ETF產品更趨多元,流動性也愈好,並大多具有穩定配息機制,更是吸引不少投資人透過債券ETF來卡位布局。
元大投信再創佳績,旗下ETF逆勢獲利!雖然台股在元月最後一個交易日受到權王台積電的拖累,總計下跌0.2%,但元大投信旗下的多檔ETF卻逆勢表現亮眼,帶給投資者正面的回報。根據CMoney統計,1月含息報酬前十強的台股ETF中,元大投信就佔了四席,包括元大富櫃50、元大電子、元大台灣50、元大MSCI台灣等,這些ETF在市場大跌時,依然能為投資者帶來0.9%至4.3%的含息報酬。 中信小資高價30 ETF的經理人韓聖弘表示,台灣景氣可望持續復甦,特別是隨著新興科技應用商機的活絡,台股有望延續利多走勢。他強調,特選小資高價30指數在多頭時展現強勁的爆發力,AI浪潮也將推升科技股的走勢。元大台灣50ETF研究團隊則預測,2024年全球貿易量成長回升,新興科技應用商機熱絡,對台股出口動能將產生正面影響。 凱基投信台股投資團隊也看好台股,建議投資人依據自己的持股比重,採取不同的投資策略。對於持股比重超過70%的投資人,建議適時把握紅包行情,部分落袋為安;持股比重在40-60%的投資人,則可採用定期定額策略;而持股比重低於40%的投資人,則可採大跌大買,小跌小買的策略,積極建立台股部位。 元大投信也提醒投資人,對於年輕小資族來說,無須將配息率作為唯一考量,可以善用「時間×市值型」策略,盡可能擴大複利優勢。對於有穩定現金流需求的投資人,則更適合投資高股息產品。
根據CMoney統計,1月含息報酬前十強台股ETF依序為:中信小資高價30、富邦科技、元大富櫃50、元大電子、富邦台50、元大台灣50、富邦摩台、FT臺灣Smart、元大MSCI台灣、國泰台灣5G+,今年在大盤跌0.2%期間,十檔ETF繳出4.3%至0.9%間之含息報酬。
中信小資高價30 ETF經理人韓聖弘表示,受惠於新興科技應用商機活絡,台灣景氣可望持續復甦,且在重量級財報陸續釋出正向訊號,激勵台股延續利多走勢,而特選小資高價30指數則在多頭時展現爆發力。
展望後市,韓聖弘表示,AI浪潮襲擊各行各業,推升科技股延續多頭走勢,加上電子庫存去化步入尾聲,預期2024年台股仍將偏多看待。惟指數步入高檔後震盪可能加劇,投資人年後可採逢低分批布局為宜。
元大台灣50ETF研究團隊也指出,根據國發會、IMF等機構預測,2024年全球貿易量成長回升,新興科技應用商機熱絡,供應鏈庫存水位趨向正常,皆有助出口動能。加上台股現金股息殖利率居全球主要股市前段,為外資回流新興市場優先標的,同時大型投研機構也同步看好在需求暢旺下,位居全球供應鏈重要位置的台灣指標企業,營運走揚可望推動台股大盤朝創新高發展。
法人表示,儘管短線跌落萬八,但台股2024年依舊看漲,凱基投信台股投資團隊表示,若手上台股部位比重超過70%的投資人,可適時把握紅包行情,部分落袋為安;若台股部位比重約在40-60%,則可採定期定額策略,把握今年行情;若持股比重低於40%,則建議大跌大買,小跌小買,2024年逢回一定要建立台股部位。
元大投信補充,台灣龍頭企業的成長力十分可觀,對於距離退休時間長達30至40年的年輕小資族,無須以配息率作為唯一考量,更可以善用「時間×市值型」,盡可能擴大複利優勢,而對於現金流有穩定需求,需要固定將獲利落袋為安,才相對更適合存高股息產品。
「農曆年封關在即,台股基金表現亮麗,主動式基金展現強勁實力!」近年來,台股市場的波動讓許多投資者猶豫不決,但今年來,台股基金表現卻讓人刮目相看。根據CMoney統計,今年台股基金績效前十強全數打敗大盤1%的漲幅,其中元大投信更是表現亮眼。
「雖然大盤漲幅只有1%,但AI帶動的產業營收獲利成長趨勢,讓主動式基金在這波行情中發揮了關鍵作用。」法人分析,今年是AI相關類股的業績驗證與實際應用年,實際業績將明顯影響相關類股股價表現。
「元大投信在這波AI帶動的行情中,表現非常出色。」元大投信表示,台股在經過外資連續賣超後,2023年轉為買超,是推動加權股價指數最大動能。而台股以半導體產業為主,上市市值占比四成,位居全球半導體供應鏈重要位置,加上高現金股息殖利率優勢,勢將持續吸引國際資金關注。
「在主流類股明確、市場情緒樂觀、資金行情穩定等因素匯聚下,大型投研機構同步看好在需求暢旺下,位居全球供應鏈重要位置的台灣指標企業,營運走揚可望推動台股大盤朝創新高走勢發展。」野村投信也表示,持續看好AI相關族群的成長前景。
「目前進入美國科技股法說周,加上農曆新年長假將近,市場風險意識上升,不易連續大漲,類股也處於快速輪動的狀態。」雖然短線台股在不確定因素影響下較為震盪,但在2024年企業獲利成長可望由負翻正、電子股庫存去化完畢等利多支持下,2024年表現依然看好。
「在操作方面,資金重回電子族群,建議不追高,待拉回修正後,再擇機進場。」野村投信表示,產業面看好AI與EV雙主軸,長期趨勢以AI/HPC、ASIC/IP、IC設計、散熱、雲端受惠以及EV上下游等為主。
根據CMoney統計,台股基金今年績效前十強依序為:野村高科技、野村優質、兆豐台灣先進通訊、兆豐電子、野村台灣運籌、野村鴻運、野村中小、富邦台灣心、富邦高成長、元大新主流,今年漲幅介於10.4%至6%之間,全數打敗大盤1%的漲幅表現,且近三月、近一年以來也皆繳出雙位數報酬。
聯邦投信投資長吳裕良表示,今年是AI相關類股的業績驗證與實際應用年,實際業績將明顯影響相關類股股價表現,雖然今年來大盤漲幅只有1%,惟部分次產業表現歧異,其中包括面板設備、矽智財、IC零組件、生物辨識等皆有兩位數的漲幅,表現遠勝大盤。
元大投信表示,台股在經過外資連續賣超年度後,2023年受市場對美國停止升息預期帶動,已轉為買超,是推動加權股價指數最大動能。
台股以半導體產業為主,上市市值占比四成,位居全球半導體供應鏈重要位置,加上高現金股息殖利率優勢,勢將持續吸引國際資金關注。在主流類股明確、市場情緒樂觀、資金行情穩定等因素匯聚下,大型投研機構同步看好在需求暢旺下,位居全球供應鏈重要位置的台灣指標企業,營運走揚可望推動台股大盤朝創新高走勢發展。
野村投信也表示,持續看好AI相關族群的成長前景。目前進入美國科技股法說周,加上農曆新年長假將近,市場風險意識上升,不易連續大漲,類股也處於快速輪動的狀態。
短線台股雖然在不確定因素影響下較為震盪,但是在2024年企業獲利成長可望由負翻正、電子股庫存去化完畢等利多支持下,2024年表現依然看好。在操作方面,資金重回電子族群,建議不追高,待拉回修正後,再擇機進場。
野村投信表示,產業面看好AI與EV雙主軸,長期趨勢以AI/HPC、ASIC/IP、IC設計、散熱、雲端受惠以及EV上下游等為主。
【台北訊】近年來,ETF市場在台灣熱度持續攀升,總規模上周五(26日)已突破3.99兆元,讓人驚嘆其強勁的成長勢頭。市場專家預測,在多項有利條件支持下,ETF市場將繼續邁向新的高峰。 元大投信董事長劉宗聖對於ETF市場的未來前景充滿信心。他表示,隨著新產品的推出和追加募集的進行,加上愈來愈多的投資者加入,以及健全的法規制度,ETF市場規模將更上一步。從CMoney統計數據看,2023年ETF規模全年成長達63.3%,增長1.5兆元,總規模逼近4兆元,創下新高。 在ETF市場中,債券ETF以53%的比重佔據總規模的最大宗,其次是台股ETF的37.7%。其中,元大投信旗下ETF規模達1.22兆元,占30.7%,位居市場第一。國泰投信、群益投信、富邦投信及中國信託投信分別位居第二至第五。 劉宗聖還指出,今年ETF市場的發展將受到多種因素的推動,包括受益人數的增加、更多發行商的加入、新產品的發行,以及市場的降息利多等。此外,制度的健全、法規的完善以及創新也是ETF市場長遠發展的關鍵。 在市場關注的焦點方面,劉宗聖強調,美國降息動作對台灣ETF市場具有重要影響。若美國降息如市場預期,將對債券市場的報酬率和規模帶來正面效果。另一方面,台股ETF預計將迎來新進者和新產品的加入,預計將持續增長。 近期,包括統一台灣高息動能、元大臺灣價值高息等ETF產品已開始募集,並獲得核准。此外,凱基台灣優選30等產品也將加入募集行列。國泰投資級公司債等債券ETF也正進行追加募集申請。 隨著ETF市場的蓬勃發展,台灣投資者有更多元化的投資選擇,市場期待未來ETF產品能為投資者帶來更多的價值。
根據CMoney統計ETF規模,2023全年成長63.3%,增加1.5兆元,今年來截至26日,最新ETF總規模衝上3.99兆元,再創新高峰,距離4兆元僅差臨門一腳。以主要類型來看,債券ETF占總規模的53%為最大宗、其次為台股的37.7%。
當中,前五大發行業者市場占比達10%以上,以元大投信旗下ETF規模1.22兆元,占30.7%最多;第二為國泰投信7,334億元,占18.3%;第三則是群益投信5,426億元,占13.5%;接著是富邦投信的4,851億元,占12.1%;中國信託投信4,095億元,占10.2%。
對比2022年底的變化,群益以及統一投信上升兩個名次,群益投信由第五強攀升至第三大;統一投信從第十大提升到第八大。至於復華投信也上升一個名次,從第七大提升至第六大。
劉宗聖指出,2023年整體ETF規模增胖逾兆元,處在快速發展期,今年看好在受益人數增加、更多發行商加入、新產品的發行、市場的降息利多等,對ETF市場發展仍抱持正面積極的看法。
同時,制度、法規、創新等面向也是持續健全是ETF市場長遠發展的關鍵,近期包含收益平準金規範已出爐、主動式ETF研議、重視投資人保護、ETF與其他金融商品結合的投資解決方案等。
今年ETF市場主要應觀察美國降息動作,若如市場預期,屆時債券市場的報酬率以及規模會有增長的效果;其次是台股ETF的變化,預料配息型應該會有很多新進者或新產品加入,預期持續有所增量。
ETF資金活水不斷,包含統一台灣高息動能及元大臺灣價值高息都將在3月展開募集,已獲得核准的還有凱基台灣優選30等;另外,國泰投資級公司債等債券ETF也送件申請追加募集中。
台積電帶動台股在22個月後再度突破萬八關卡,這股熱潮也讓各大投信紛紛看好台股後市。中信、新光、安聯、群益、元大投信等五大投信一致認為,台股將呈現偏多向上格局,農曆年前甚至可能創下新高。這些投信建議投資人可以抱緊半導體族群,利用AI紅利,過個「龍光煥發」的豐收年。
在台股個股波動較大的情況下,五大投信建議投資者採用定期不定額或日日扣款方式投資台股基金,這樣可以無論何時都能進場,並克服追高殺低的人性弱點。
中信投信指出,市場已進入AI全面帶動半導體業成長的階段,產業長線趨勢明確。隨著全球半導體在庫存去化告終,復甦趨勢明顯,再加上先進製程需求雙位數成長、先進封裝CoWoS產能雙倍擴張,以及車用半導體的穩健成長,工研院預估今年台灣半導體產值年成長有望達14.1%。
新光投信分析,下周起將進入半導體財報周,預計法說會將釋出利多,這將繼續點燃台股的多頭上攻勢。投資人可以在封關前,選擇近期表現強勁的半導體供應鏈族群,或是選擇半導體市值型ETF提前布局。
安聯投信強調,台股基本面有望持續改善,升息已不再是影響股市的主因。今年是成長格局,應會在基本面和動能回溫下,逐步向上。長線科技趨勢將是產業擴展的重要動力,矽智財、客製化晶片、高效能運算、雲端伺服器、先進與特殊製程等領域都值得關注。此外,綠能相關機會,如電動車等,也因永續趨勢的帶動而值得關注。
群益投信提醒,台股長多趨勢不變,追求穩健的投資人可以選擇基金定期定額分批進場投資。長期下來,投資平均單位成本會比平均市價低。台灣在半導體產業的優勢明顯,將帶動產業供應鏈獲利往上,預估台股後續行情可望呈現偏多向上格局。
元大台灣50 ETF研究團隊預期,國發會、國際貨幣基金IMF等機構均認為今年全球貿易量成長回升,新興科技應用商機熱絡,供應鏈庫存水位趨向正常,有助出口動能。加上台股現金股息殖利率居全球主要股市前段,為外資回流新興市場優先標的。同時,大型投研機構也同步看好在需求暢旺下,位居全球供應鏈重要位置的台灣指標企業,營運走揚可望推動台股朝創新高走勢發展。
台灣元大金控旗下的子公司元大銀行、元大人壽以及元大投信,因應智財管理工作的不斷深化,成功通過資策會「台灣智慧財產管理制度」(TIPS)的A級認證,這也是這三家公司二度獲得此殊榮。元大金控不僅將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ESG)理念深入企業文化與營運策略,同時,自2021年導入智慧財產管理制度以來,旗下五大子公司均已通過TIPS A級驗證,顯示其在智權管理領域的堅實基礎。 特別是元大投信,作為資產管理業的領軍企業,不僅在專業領域不斷創新,更是業界唯一取得發明專利的投信業者。過去一年,元大投信在專利取得上表現亮眼,新增了1項新型專利「利用電子支付機構進行投信機構開戶的系統」以及5項設計專利,這些成績充分展現了其在創新與研發上的投入。 而元大銀行也積極推動金融商品與商模創新,培訓同仁專業技能,並在2023年期間取得5項新型專利,展現了金融創新的活力。另一方面,元大人壽則以提供優質的客戶體驗為宗旨,成功以理賠作業管理系統取得新型專利,並有3件專利案即將提交申請,進一步強化其在服務質量上的領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