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支付電子支付公司新聞
全家主導的全盈支付以及全聯的全支付上線後,各銀行積極因應, 將藉由參加「電子支付跨機構共用平台」順應電支市場發展,由於該 平台「共通支付標準」整合各電支特約商店收付款QR Code,提供客 戶持單一電支錢包即可於不同電支收單特店掃碼消費,也就是未來其 他電支業者的特店也可以接受消費者使用台灣Pay來付款。
臺灣企銀主管指出,「電支跨機構共用平台」強調的是「共通支付 標準」,對於消費者來說更加便利,未來台灣Pay特店也可以接受消 費者持其他電支業者的錢包來付款。透過這樣的特性,在推展商戶成 為台灣Pay特店上,除了原先的收單手續費率優勢,「可接受各電支 上百萬用戶來店消費」將是一個較大的誘因。
公股銀主管說,電子支付業者的電支錢包具有「跨機構轉帳」功能 ,即民眾可透過電支的APP在電支機構間,或是電支帳戶與銀行帳戶 間,自由轉帳。使得電支帳戶使用性質更加接近一般銀行存款帳戶, 對傳統金融業者來說,電支業者的加入將衝擊跨行轉帳交易承作筆數 ,影響手續費收益。
另一方面,加入電子支付業者全盈支付以及全支付後,也意味者電 支市場逐漸地朝向「汰弱留強」的戰國時代,當電子支付普及化後, 現金、實體信用卡及電子支付使用者版圖將會產生流動,配合電支業 者以及銀行各種行銷活動的推波助瀾下,將會加劇使用者習慣的改變 。
華南銀行指出,在支付方式百花齊放的時代,電支業者、銀行都在 相互合作與競爭時,核心概念依然是想盡辦法提升客戶黏著度。以華 銀為例,就是提供支付多元化的生活場景,除與全盈+Pay合作外, 早在2020年起,即陸續與簡單付、悠遊付、愛金卡以及街口支付等電 子支付業者合作,希望打造電子支付生態圈並擴展生活應用。
臺灣企銀主管指出,「電支跨機構共用平台」強調的是「共通支付 標準」,對於消費者來說更加便利,未來台灣Pay特店也可以接受消 費者持其他電支業者的錢包來付款。透過這樣的特性,在推展商戶成 為台灣Pay特店上,除了原先的收單手續費率優勢,「可接受各電支 上百萬用戶來店消費」將是一個較大的誘因。
公股銀主管說,電子支付業者的電支錢包具有「跨機構轉帳」功能 ,即民眾可透過電支的APP在電支機構間,或是電支帳戶與銀行帳戶 間,自由轉帳。使得電支帳戶使用性質更加接近一般銀行存款帳戶, 對傳統金融業者來說,電支業者的加入將衝擊跨行轉帳交易承作筆數 ,影響手續費收益。
另一方面,加入電子支付業者全盈支付以及全支付後,也意味者電 支市場逐漸地朝向「汰弱留強」的戰國時代,當電子支付普及化後, 現金、實體信用卡及電子支付使用者版圖將會產生流動,配合電支業 者以及銀行各種行銷活動的推波助瀾下,將會加劇使用者習慣的改變 。
華南銀行指出,在支付方式百花齊放的時代,電支業者、銀行都在 相互合作與競爭時,核心概念依然是想盡辦法提升客戶黏著度。以華 銀為例,就是提供支付多元化的生活場景,除與全盈+Pay合作外, 早在2020年起,即陸續與簡單付、悠遊付、愛金卡以及街口支付等電 子支付業者合作,希望打造電子支付生態圈並擴展生活應用。
支付業者吹起興櫃風,悠遊卡2023年興櫃登錄首日盤中就飆破百元 ,最終收在最高價105元,漲幅高達110%,拿下興櫃金融股王,激勵 支付業者競相投入拚上興櫃。據了解,第三方支付業者LINE Pay也將 在2023年計劃興櫃,街口電支預計2024年興櫃。
根據金管會統計,截至2022年10月底止,電子支付帳戶總使用者人 數已突破2,000萬人達約2,077萬人,當月代理收付實質交易款項金額 約115.8億元。專營電子支付機構從早期的5家增加至11家,另有20家 兼營電子支付機構(含銀行及郵局)。
以使用人數來看,目前專營業者仍以街口電支588萬人居冠、其次 為一卡通530萬人、全支付215萬人排第三,悠遊卡196萬、歐付寶10 2萬分居第四、第五。
街口支付董事長梅驊指出,街口電支預計2024年可達「單月損益兩 平」,2023年會努力增加三大獲利來源,即繳費成本下降、特店與線 上商店手續費、跨境支付獲利,且2024年規劃興櫃。
支付業者獲利難,就連龍頭街口,即便特店已達30萬點,2022年前 十月交易達286億元、儲值達22.5億元,依然累虧八年,日前再增資 1億元,資本額拉高至6.1億元。但梅驊接手後,累積虧損開始減少, 2021年虧損4.56億元、2022年虧損已降至4億以下,2024年估可單月 損益兩平。
梅驊強調,2023年發展重點有四大主軸,一是會員分級分五級,高 活躍客戶可有更好的回饋;二要讓賠錢的繳費業務降低成本、轉虧為 盈;三為增加跨境O2O收益;四將發展Fintech HUB和更多金融業合作 。
LINE Pay則指出,LINE Pay各方面持續高速成長,對各種發展持正 面且開放的態度,若未來有明確的計劃會再公布。
根據金管會統計,截至2022年10月底止,電子支付帳戶總使用者人 數已突破2,000萬人達約2,077萬人,當月代理收付實質交易款項金額 約115.8億元。專營電子支付機構從早期的5家增加至11家,另有20家 兼營電子支付機構(含銀行及郵局)。
以使用人數來看,目前專營業者仍以街口電支588萬人居冠、其次 為一卡通530萬人、全支付215萬人排第三,悠遊卡196萬、歐付寶10 2萬分居第四、第五。
街口支付董事長梅驊指出,街口電支預計2024年可達「單月損益兩 平」,2023年會努力增加三大獲利來源,即繳費成本下降、特店與線 上商店手續費、跨境支付獲利,且2024年規劃興櫃。
支付業者獲利難,就連龍頭街口,即便特店已達30萬點,2022年前 十月交易達286億元、儲值達22.5億元,依然累虧八年,日前再增資 1億元,資本額拉高至6.1億元。但梅驊接手後,累積虧損開始減少, 2021年虧損4.56億元、2022年虧損已降至4億以下,2024年估可單月 損益兩平。
梅驊強調,2023年發展重點有四大主軸,一是會員分級分五級,高 活躍客戶可有更好的回饋;二要讓賠錢的繳費業務降低成本、轉虧為 盈;三為增加跨境O2O收益;四將發展Fintech HUB和更多金融業合作 。
LINE Pay則指出,LINE Pay各方面持續高速成長,對各種發展持正 面且開放的態度,若未來有明確的計劃會再公布。
國內行動支付業者,掀起登錄興櫃新風潮。繼歐付寶、悠遊卡後,市場傳出,第三方支付LINE Pay計畫在今(2023)年登錄興櫃;力拚2024年單月達損益兩平的街口電子支付,也規畫2024年達成在興櫃市場掛牌的目標。
對於市場傳言,LINE Pay昨(4)日回應,「LINE Pay各方面持續高速成長,我們對各種發展持正面且開放的態度,若未來有明確的計畫會再公布。」
街口支付董事長梅驊昨日證實,街口確實有在2024年登錄興櫃的計畫,在此之前,街口將致力改善財務體質,2023年將有四大重點,包括執行會員分級制度、讓街口的繳費稅業務由虧轉盈,推動跨境O2O(線上線下整合),以及和更多金融業攜手合作。
梅驊解釋,所謂執行會員分級制度是指:對用戶行為細緻分類,從交易、轉帳、繳費等消費行為來看活躍度分析,預備會將用戶分成五個級別,若為高活躍客戶,未來就能獲得更好回饋。
第三方支付業者LINE Pay為國內行動支付龍頭,截至去年10月,全台用戶數突破1,100萬戶,全台支付據點突破42.5萬處,累計今年前十月,交易總金額突破4,342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近四成,總交易筆數超過5.4億筆,較去年同期成長五成,等同每0.05秒就有1筆LINE Pay交易。
在電子支付業者方面,根據金管會統計顯示,去年10月底,街口的使用者人數588萬戶最高,一卡通530萬戶居次。據悉,目前街口的特約店數超過30萬戶,交易金額286億元、儲值金額達22.5億元。
梅驊在去年6月1日接任街口董事長,接下來三年將以「單月獲利損益兩平」為目標,他坦言「這是一個艱鉅的任務」,因為放眼全世界,幾乎沒有單靠電支業務就能獲利的案例。
梅驊昨天受訪時表示,街口的財務狀況已經逐步改善,累積虧損持續減少,2021年虧損4.56億元,2022年虧損金額縮小至3至4億元,以此推估,到2024年,應該就能達成「單月損益兩平」的目標。
對於國內行動支付業者近年吹起登錄興櫃風潮,電支業者分析,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可藉此籌措資金,二是可證明公司財務狀況透明、能夠接受市場的公開檢驗。
電支業者表示,「電支是很燒錢的行業,上興櫃讓公司可以進到公開市場拿到資金,同時也能證明這家公司的財務狀況透明、可供市場檢驗。」
目前國內已有兩家電支業者登錄興櫃,分別是歐付寶與悠遊卡,市場傳出,第三方支付LINE Pay今年也有登錄興櫃計畫,街口則計畫2024年在興櫃市場掛牌。
行政院設定2025年行動支付普及率達90%的目標,國發會統計,最近三年,每年約有5%的成長幅度,截至2021年已達72.2%,預估2025年有望達標。
對於市場傳言,LINE Pay昨(4)日回應,「LINE Pay各方面持續高速成長,我們對各種發展持正面且開放的態度,若未來有明確的計畫會再公布。」
街口支付董事長梅驊昨日證實,街口確實有在2024年登錄興櫃的計畫,在此之前,街口將致力改善財務體質,2023年將有四大重點,包括執行會員分級制度、讓街口的繳費稅業務由虧轉盈,推動跨境O2O(線上線下整合),以及和更多金融業攜手合作。
梅驊解釋,所謂執行會員分級制度是指:對用戶行為細緻分類,從交易、轉帳、繳費等消費行為來看活躍度分析,預備會將用戶分成五個級別,若為高活躍客戶,未來就能獲得更好回饋。
第三方支付業者LINE Pay為國內行動支付龍頭,截至去年10月,全台用戶數突破1,100萬戶,全台支付據點突破42.5萬處,累計今年前十月,交易總金額突破4,342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近四成,總交易筆數超過5.4億筆,較去年同期成長五成,等同每0.05秒就有1筆LINE Pay交易。
在電子支付業者方面,根據金管會統計顯示,去年10月底,街口的使用者人數588萬戶最高,一卡通530萬戶居次。據悉,目前街口的特約店數超過30萬戶,交易金額286億元、儲值金額達22.5億元。
梅驊在去年6月1日接任街口董事長,接下來三年將以「單月獲利損益兩平」為目標,他坦言「這是一個艱鉅的任務」,因為放眼全世界,幾乎沒有單靠電支業務就能獲利的案例。
梅驊昨天受訪時表示,街口的財務狀況已經逐步改善,累積虧損持續減少,2021年虧損4.56億元,2022年虧損金額縮小至3至4億元,以此推估,到2024年,應該就能達成「單月損益兩平」的目標。
對於國內行動支付業者近年吹起登錄興櫃風潮,電支業者分析,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可藉此籌措資金,二是可證明公司財務狀況透明、能夠接受市場的公開檢驗。
電支業者表示,「電支是很燒錢的行業,上興櫃讓公司可以進到公開市場拿到資金,同時也能證明這家公司的財務狀況透明、可供市場檢驗。」
目前國內已有兩家電支業者登錄興櫃,分別是歐付寶與悠遊卡,市場傳出,第三方支付LINE Pay今年也有登錄興櫃計畫,街口則計畫2024年在興櫃市場掛牌。
行政院設定2025年行動支付普及率達90%的目標,國發會統計,最近三年,每年約有5%的成長幅度,截至2021年已達72.2%,預估2025年有望達標。
與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