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期貨交易所(未)公司新聞
為便利台灣交易人參與全球半導體市場,期交所推出一系列半導體期貨商品。今年12月18日將推出美國費城半導體期貨,以美國費城半導體指數為標的,該指數是衡量美國半導體股票走勢和反映全球半導體行業景氣的重要指標。
去年問世的半導體30期貨則追蹤臺灣市值最大的30家半導體公司,代表台灣半導體股票表現。期交所同時提供重量級半導體公司如台積電、聯發科、聯電、日月光投控、環球晶、瑞昱等的個股期貨。
交易時間方面,日盤從上午8時45分至下午1時45分。費城半導體期貨及半導體30期貨還有夜盤交易,時間為下午3時至次日早上5時,涵蓋美股主要交易時間,讓交易人能根據全球政經及科技股動態即時執行交易策略,相較於台股半導體指數ETF的交易時間(上午9時至下午1時30分),提供更高的操作靈活性。期交所並計劃將台積電期貨及小型台積電期貨納入夜盤交易,進一步擴展市場交易選擇。
另漲跌幅方面,期交所費城半導體期貨比照美國同標的期貨,設有三階段漲跌幅限制(±7%、±13%、±20%),半導體30期貨及個股期貨則與現貨市場相同,採±10%的漲跌幅限制,前述商品亦適用動態價格穩定措施,透過雙重防護機制,增進價格穩定、保護交易人。
期交所表示,交易人透過這些商品可以更便利、安心地參與全球半導體市場操作。
美國與臺灣在半導體產業各有所長,美國費城半導體期貨和半導體30期貨分別覆蓋各自領域的代表性企業;若對個別半導體公司發展有想法,則可利用相關個股期貨;交易人可根據產業特點、趨勢和國際行情選擇適合產品操作。
經濟日報、臺灣期貨交易所、中華民國期貨業商業同業公會、世新大學與財務金融系共同主辦的「從校園到職場─與期貨共創Future」校園講座與徵才活動,12月4日在世新大學舉辦,邀請黃厚銘專題演講,暢談資本市場未來展望及人才培育;歐洲期貨交易所大中華市場股權衍生品業務主管洪湘雅與元富期貨資深協理陳順揚分享期貨人經驗傳承;黃厚銘敏、期交所副總楊朝舜、期貨公會常務理事林家進及世新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教授兼系主任徐苑玲則共同參與「培養期貨市場人才的願景」座談。
黃厚銘指出,「書中自有黃金屋」,學生在學校要先蹲好馬步、練好基本功,尤其學好統計學更是為自己已鋪好未來路,若干年後,遇到風險管理等問題,才會發現統計學早已給了很好答案。期貨是全球化市場,行有餘力可強化英語能力。黃厚銘也說明台灣資本市場概況與金管會推動的重要政策,2022年我國期貨市場交易量3.84億口,日均量156.3萬口,2022期貨市場交易量較2021年微幅下滑約0.08億口,主因受通膨與升息影響,投資人觀望。今年前十月期貨市場交易量2.71億口,日均量138.3萬口,11月已突破3億口。
金管會積極引領企業淨零,以往社會觀念是公司經營者應該讓股東財富最大化,用各種方式讓公司賺錢,造成社會成本外溢;現在則是讓公司目標轉變成讓關係人權益最大化,重視公司治理、社會責任、環境保護,也發布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行動方案。
期交所董事長吳自心以近期播映的韓國魷魚遊戲第2季影片舉例,影集提到有人因為操作期貨造成大虧損,不得不參加這場遊戲,韓國自然人投資比重也高,一般認為期貨是高風險市場;的確投資期貨需要更專業的投資知識,年輕學生們應該把握在校期間,憑藉本身聰明智慧,加上努力以深化本身的專業知識,為進入期貨業職場做準備。
世新大學副校長暨管理學院院長廖鴻圖表示 ,這次活動邀請主管機關跟同學介紹資本市場及期貨業概況,期貨業者分享經驗傳承,還邀集12家業者在現場讓同學們更認識期貨業。
金管會證期局副局長黃厚銘表示,期貨從現實經濟活動衍生需求而來,全球現在最關心議題是全球暖化,各國限制碳排放,碳權交易及衍生商品產生,台灣可預見未來也會引進類似碳權交易機制,碳權衍生性商品也會落地生根,期貨是全球化市場,因此學生在校期間應強化外語能力。
臺灣期貨交易所副總經理楊朝舜說,期貨選擇權務必修好,不論到期貨商或期交所,甚至期貨主管機關都會用到;期貨是國際化、全球化的商品,尤其會大量用到資訊科技,所以,懂資訊系統者也可以進入期貨業。進入期貨業最好要有實務經驗,期交所網站虛擬交易所,學生們可登錄進行模擬交易,增進本身對期貨操作的認識。
永豐期貨總經理也擔任期貨公會常務理事林家進表示,期貨業務近年已轉進到網路,行銷與社群運用也都是顯學,同學也可以去深入心理學,修煉心理層面。
為便利臺灣交易人參與全球半導體市場,臺灣期貨交易所推出一系 列半導體期貨商品。今年12月18日將推出美國費城半導體期貨,以美 國費城半導體指數為標的,該指數是衡量美國半導體股票走勢和反映 全球半導體行業景氣的重要指標。去年問世的半導體30期貨則追蹤臺 灣市值最大的30家半導體公司,代表臺灣半導體股票表現。期交所同 時提供重量級半導體公司如台積電、聯發科、聯電、日月光投控、環 球晶、瑞昱等的個股期貨。
交易時間方面,日盤從上午8:45至下午1:45。費城半導體期貨及 半導體30期貨還有夜盤交易,時間為下午3點至次日早上5點,涵蓋美 股主要交易時間,讓交易人能根據全球政經及科技股動態即時執行交 易策略,相較於臺股半導體指數ETF的交易時間(上午9:00至下午1: 30),提供更高的操作靈活性。期交所並計劃將台積電期貨及小型台 積電期貨納入夜盤交易,進一步擴展市場交易選擇。
漲跌幅方面,期交所費城半導體期貨比照美國同標的期貨,設有3 階段漲跌幅限制(±7%、±13%、±20%),半導體30期貨及個股 期貨則與現貨市場相同,採±10%的漲跌幅限制,前述商品亦適用動 態價格穩定措施,透過雙重防護機制,增進價格穩定、保護交易人。
臺灣交易人透過這些商品,可以更便利、安心地參與全球半導體市 場。美國與臺灣在半導體產業各有所長,美國費城半導體期貨和半導 體30期貨分別覆蓋各自領域的代表性企業。若對個別半導體公司發展 有想法,則可利用相關個股期貨。交易人可根據產業特點、趨勢和國 際行情選擇適合產品操作。
台灣期交所積極強化市場穩定性,推動個股選擇權適用動態價格穩定措施,並將於12月18日全面實施。這項措施旨在防止價格異常波動,保障交易人利益。此外,期交所也調整了股票選擇權的交易制度,縮小履約價格級距,讓交易人有更多選擇,進行更靈活的交易策略。舉例來說,台積電選擇權近月契約履約價格範圍從前的兩個序列,將增加至五個,這對交易人來說是個大好消息。
最新一期上海集裝箱出口(SCFI)運價指數逆勢上漲,周漲幅達1.77%,讓市場看到一絲希望。不過,貨櫃三雄之一的陽明在法說會上提醒大眾,雖然短期內感恩節銷售帶來一定的刺激,但長期來看,供過於求的狀況仍然存在。全球閒置運力比重高達4.2%,運價受壓,新船交船高峰也將持續到2025年。近期航運類股成為盤面焦點,而台灣期貨交易所推出的航運期貨(SHF)也因成交值大增而受到關注。技術分析顯示,航運期貨已經連續收復短中期均線,但仍需注意投資風險,並設定停損機制。
個股選擇權適用後,對其造成價格異常波動之新進委託,例如新進 買進委託之可能成交價格高於即時價格區間上限,或新進賣出委託之 可能成交價格低於即時價格區間下限,將予以退單,以防範盤中價格 異常波動風險,保護期貨市場交易人。
另期交所依市場需求,近年來逐步調整股票選擇權交易制度,以利 提升市場參與。考量現行交易人進行股票選擇權交易時,因500元以 上履約價格序列之間距較寬,可選擇序列較少,故將自今年12月21日 起縮小股票選擇權履約價格500元至1,000元級距之間距,近月契約間 距由25元調整至10元,季月契約間距由50元調整至20元,以俾利交易 人執行交易策略。
就交易人角度,規劃交易策略時,將有更多序列可以選擇。例如交 易人欲交易台積電選擇權近月契約履約價格510元至550元之買權,現 行制度下,僅有525元及550元僅2個序列可選擇。調整後,變為有51 0元、520元、530元、540元、550元共五個序列可選擇,有利於交易 人執行交易策略。
然而貨櫃三雄之一的陽明於4日法說會指出,雖歐美感恩節假期銷 售狀況短線有激勵作用,但市況仍供過於求,11月全球閒置運力占整 體比重4.2%,使得運價受壓,且今明兩年全球海運市場處在新船交 船高峰,預計供過於求的狀況,恐怕要等到2025年才開始收斂。
值得關注的是,近期航運類股成為盤面亮點,散裝航運恰逢旺季, 同時因中國呼吸道疫情、市場傳出廠商擔心工人染疫造成缺工,以及 巴拿馬運河塞船等利多消息影響,相關個股連日大漲。臺灣期貨交易 所於去年6月推出的航運期貨(SHF),由於航運類股成交值大具話題 性,加上航運指數成分股涵蓋海運、空運及陸運,行業類別多元。
以技術面來看,航運期貨近期從底部緩步震盪走高,已接連收復短 中期均線,下檔持續走高的月線可望成為支撐,因此在跌破月線支撐 之前,仍為多方控盤。期貨交易為高槓桿的保證金交易,因此均有高 度的投資風險,請投資人設定停損機制,以利有效控制投資風險。
市場預測聯準會明年第一季降息機率達七成,預計2024年底將降息五次。雖然經濟面有不確定性,但大多數經濟學家仍看好明年經濟溫和成長。這時,利用臺灣期貨交易所發行的臺灣永續期貨和美國標普500指數期貨進行投資布局,似乎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近期,市場對聯準會可能調整貨幣政策的反應相當敏感。美國GDP穩定成長,加上勞動市場緊俏,從GDP和就業市場數據來看,美國經濟並無衰退跡象。這讓聯準會官員難以認為有降息的必要,也是主席鮑爾堅持升息的原因之一。因為美國經濟尚未達到聯準會預期的軟著陸目標,這也間接導致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標普500和那斯達克指數出現下跌。 在指數期貨方面,NASDAQ期貨近期在壓力下小幅震盪,5日線近日向下穿越月線,帶來利空訊號。若持續走弱,下檔支撐可能落在季線位置。目前指數位置來看,若行情進一步走空,則距離支撐價仍有較大的下行空間。在行情未突破壓力前,投資者應保持謹慎。 回顧今年,全球股市,特別是科技股表現亮眼,逆轉市場預期。大型科技股在經歷裁員和重組後,展現出強勁的獲利能力。企業透過財務操作有效減輕聯準會升息政策的衝擊。
近期市場對聯準會可能調整貨幣政策的反應明顯,特別在GDP穩定 成長的表現,加上美國勞工市場依然緊俏的背景下,從GDP和就業市 場數據觀察,美國經濟沒有衰退現象,很難讓聯準會官員認為有降息 的必要,也是主席鮑爾認為,現階段還不能放棄升息工具的原因,因 美國經濟尚未達聯準會先前預期的軟著陸目標,也間接導致道瓊、標 普500和那斯達克指數出現下跌。
指數期貨上,NASDAQ期貨近期持續在壓力之下小幅震盪,且5日線 近日向下穿越月線帶來利空訊號,若持續走弱,則下檔支撐可能落在 季線的位置,以目前指數位置來看,若行情進一步走空,則距離支撐 價仍有較大的下行空間,在行情未突破壓力前,應保持謹慎態度。
回顧今年,全球股市尤其是科技股表現出色,逆轉市場預期,大型 科技股經歷裁員和重組後,展現出強勁的獲利能力,企業通過財務操 作有效減輕聯準會升息政策的衝擊。
台灣期交所積極因應市場變化,推出航運期貨契約,幫助交易者對抗巴拿馬運河壅塞帶來的風險。近期巴拿馬運河因乾旱導致水位下降,導致船舶等待時間拉長,運力受限,對乾散貨和液化天然氣(LPG)等商品價格造成影響。據巴拿馬運河管理局預測,2024年元月起每日貨輪通行量將減少至20艘,2月再減至18艘,進一步加劇供應鏈緊張情況。 為應對運費上升,全球航運公司紛紛研議收取附加費,台灣知名航運公司如長榮、陽明也正在研究收取附加費的方式及金額。同時,上海航交所最新公布的上海集裝箱出口(SCFI)運價指數已重返千點大關,終止連三黑,其中歐洲線漲幅領先。不過,市場運力過剩的狀況仍可能對航運商造成壓力,預計運價有望在明年農曆春節後的出貨旺季反彈。 在這樣的背景下,台灣期交所推出的航運期貨契約成為交易者的新選擇。該契約設計為小型化,每口原始保證金17,000元,使交易者能夠更加靈活地運用期貨進行避險或交易。該期貨的標的為航運指數,涵蓋海運、空運及陸運等不同行業,提供交易者多樣化的投資選擇。
由此產生的供應鏈緊張,將波及整個產業,並影響貨櫃價格。為因應增加成本,全球航商陸續加收巴拿馬運河附加費,國內如長榮、陽明正著手研究收取附加費的方式及金額,未來將對貨櫃運價帶來支撐效果。
海運承攬商表示,進入年底傳統需求淡季,因近期三大長程線均反彈,反映航商減班縮艙持續發酵下,淡化運量不足衝擊,上海航交所1日公布最新上海集裝箱出口(SCFI)運價指數重返千點大關,終止連三黑,歐洲線漲幅更位居四大航線之冠。
然而後市仍須注意,在市場運力過剩情況下,航運商仍有可能持續承壓,直到明年農曆春節前進入出貨旺季,運價有望出現反彈。
若交易人欲參與航運行情,可考慮搭配臺灣期交所推出的航運期貨,其標的為航運指數,成分股涵蓋海運、空運及陸運等不同行業。該期貨為小型化契約設計,每一口原始保證金17,000元,有助交易人更加靈活運用期貨作為避險或交易輔助工具。
台灣期貨交易所新聞稿內容:
近期美國聯準會主席鮑爾對於通膨問題的表態,讓市場對於未來的利率走向充滿期待。鮑爾強調,當前的通膨水準還是遠高於聯準會的目標,雖然不排除有進一步升息的可能,但降息的話題還是太早了。他還提到,貨幣政策的影響會有滯後性,因此緊縮政策的成效還需要時間來評估。
美國11月的ISM製造業指數已連續13個月低於50榮枯線,這是自網路泡沫危機以來最長的萎縮周期。同時,全球標普11月製造業PMI也創下了近三個月的新低。這些數據顯示,全球製造業的景氣可能正在進入一個低潮期。
在美國,10月的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增速創下了2021年3月以來的最慢增速,核心PCE年增率也從前值的3.7%下滑至3.5%。這一點顯示,通膨的趨勢正在逐漸緩和。
然而,美國10月的失業率卻上升至近兩年來的高點,雖然仍然低於聯準會的長期失業率目標4%。市場對於聯準會後續升息的可能性幾乎為0,並預期明年3月降息的可能性將達到近六成。這從2年期美債殖利率的下跌也能看出端倪,1日的殖利率跌至4.547%,創近五個半月來新低。
在此背景下,台灣期貨交易所推出的「臺灣永續期貨」顯得格外受到關注。這款期貨追蹤臺灣永續指數,與加權指數相關性高,採用小型化契約設計,操作靈活性高。對於交易者來說,在股市動盪的時候,這款期貨可以作為避險或交易輔助工具,幫助他們更加靈活地應對市場變化。
台灣期貨交易所昨(4)日於世新大學舉辦「從校園到職場─與期貨共創Future」校園講座與徵才活動,吸引眾多學生參與。金管會證期局副局長黃厚銘在活動中強調,年輕學子若想投身期貨業,在校時應該打好統計、會計及經濟等基礎,並加強英語能力。他提到,期貨市場是全球化市場,具備良好的英語能力將是未來的競爭力。此外,進入職場後,透過期交所等單位提供的在職訓練,可以提升跨業領域及國際化能力。黃厚銘並以韓國熱門影集《魷魚遊戲》為例,提醒年輕學生期貨投資風險,並呼籲學生把握學習機會,深化專業知識,為未來職場做好準備。活動中,還有歐洲期貨交易所大中華市場股權衍生品業務主管洪湘雅、元富期貨資深協理陳順揚等專業人士分享經驗,並與學生進行座談,共同探討期貨市場人才的培養與發展。
美國11月ISM製造業指數連續13個月低於50榮枯線下,創網路泡沫危機以來最長萎縮周期,此外,同日發布的全球標普11月製造業PMI創近三個月新低。
美國10月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創2021年3月以來最慢增速,剔除能源和食品價格後的核心PCE年增3.5%,也較前值3.7%下滑,顯示通膨持續降溫。美國10月失業率升至近兩年高點,低於聯準會長期失業率目標4%。
芝商所Fed Watch數據顯示,市場認為聯準會後續進一步升息的可能性幾乎為0,並預期明年3月降息1碼的可能性升至近六成,對聯準會政策敏感的2年期美債殖利率1日跌至4.547%,創近五個半月以來新低,10年期美債殖利率跌至4.2%,為9月初以來新低。
期交所推出的「臺灣永續期貨」追蹤臺灣永續指數,與加權指數相關性高,採小型化契約設計,操作靈活性高,有助於交易者在股市動盪之際,靈活的運用期貨作為避險或交易輔助工具。
經濟日報、臺灣期貨交易所、中華民國期貨業商業同業公會、世新大學與財務金融系共同主辦的「從校園到職場─與期貨共創Future」校園講座與徵才活動,昨日在世新大學舉辦,邀請黃厚銘專題演講,暢談資本市場未來展望及人才培育。
歐洲期貨交易所大中華市場股權衍生品業務主管洪湘雅、與元富期貨資深協理陳順揚分享期貨人經驗傳承;黃厚銘、期交所副總楊朝舜、期貨公會常務理事林家進、及世新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教授兼系主任徐苑玲則共同參與「培養期貨市場人才的願景」座談。
黃厚銘指出,「書中自有黃金屋」,學生在學校要先蹲好馬步、練好基本功,尤其學好統計學更是為自己已鋪好未來路,若干年後,遇到風險管理等問題,才會發現統計學早已給了很好答案。期貨是全球化市場,行有餘力可強化英語能力。
期交所董事長吳自心以近期播映的韓國魷魚遊戲第2季影片舉例,影集提到有人因為操作期貨造成大虧損,不得不參加這場遊戲。韓國自然人投資比重也高,一般認為期貨是高風險市場;的確投資期貨需要更專業的投資知識,年輕學生們應該把握在校期間,憑藉本身聰明智慧,加上努力以深化本身的專業知識,為進入期貨業職場做準備。
世新大學副校長暨管理學院院長廖鴻圖表示 ,這次活動邀請主管機關跟同學介紹資本市場及期貨業概況,期貨業者分享經驗傳承,還邀集12家業者在現場讓同學們更認識期貨業,更提供職場面對面可一對一現場徵才,機會十分難得。
今年上半年全球期貨市場成交口數爆增,達到557.82億口,年增44.68%。在這樣的背景下,衍生性金融商品在風險管控方面的需求不斷上升,對於避險交易和穩定金融市場來說,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而台灣期貨交易所也迎來了新的發展里程碑。
近期,台灣期貨交易所與工商時報聯合舉辦了第五屆「2023NEW FUTURES期貨學術與實務交流研討會」,吸引了不少業界重量級人士參與,包括金管會副主委蕭翠玲、金融研訓院長黃崇哲、期交所董事長吳自心等人。
在研討會上,蕭翠玲強調,產官學共同推動證券期貨業的永續發展轉型,已取得多項成效。金管會也針對此發布了「證券期貨業永續發展轉型執行策略」,旨在完善永續生態體系,維護資本市場交易秩序與穩定,並強化證券期貨業自律機制。
期交所董事長吳自心則提到,期交所設計商品時,始終秉持著行穩致遠的永續發展理念。雖然投資者對期交所的熟悉度不高,但期貨成交值卻是現貨的二到三倍,市場規模發展小而美,交投活絡。
此外,黃崇哲在研討會上解析了「疫後金融新面貌」,吳恭維則主講了「銀行業參與我國店頭衍商集中結算的回顧與展望」。期交所企劃部副經理謝侑樺也宣布,將於12月18日推出美國費城半導體期貨,成為美國境外唯一同時掛牌美國四檔主要指數期貨的交易所。
最後,楊朝舜、歐素華等與會者進行了座談,探討如何促進台灣資本市場的永續轉型。這次的研討會不僅展現了台灣期貨交易所的發展成果,也為未來的發展方向提供了重要的參考。
臺灣期貨交易所近日與工商時報攜手舉辦了「2023 NEW FUTURES期貨學術與實務交流研討會」,會議邀請了金管會副主委蕭翠玲、期交所董事長吳自心等多位產官學界專家共同探討後疫情時代的金融市場變革。會議中,專家們就金融市場結構變革、高通膨與美聯準會升息等問題進行了深入討論。
會議中提到,台灣期貨市場過去25年間交易規模成長了1,383.43倍,交易量從1998年的27萬7,908口增長至去年的3.84億口,顯示市場蓬勃發展。期交所的电子交易占比達90%,成為台灣資本市場交易活絡的重要證明。
吳自心表示,今年的學術研討會透過論文發表、演講及專題論壇,讓產、官、學、研各界專家學者的知識得以交流。在38篇論文中,有18篇優秀論文入選,並收錄於論文集。此外,期交所近期獲得日本金融廳豁免註冊,並認可為新台幣IRS合規結算機構,展現台灣期貨市場的國際競爭力。
黃崇哲在主題論壇中強調,台灣在防疫方面取得的成功,為全球經濟提供了有益的經驗。而吳恭維則主講了「銀行業參與我國店頭衍商集中結算的回顧與展望」,呼籲標準化店頭衍生性商品納入集中結算,降低金融市場系統性風險。
臺灣期貨交易所即將在12月18日帶來新鮮熱潮,將推出美國費城半導體期貨,這可是全球首檔在美國本土以外的費半指數期貨,對於國內的投資人來說,這可是個追蹤國際半導體指數的好機會。這個消息來自於期交所企劃部副經理謝侑樺的介紹,他提到,英特爾執行長基辛格曾預言,未來50年半導體將會取代石油,成為全球地緣政治的關鍵,這一點顯示了半導體的重要性。 謝侑樺強調,台灣作為全球半導體代工和研發中心,國內投資者對半導體類股情有獨鍾,我們在這個領域有著獨特的優勢。去年,台灣半導體產業總值高達1,750億美元,對出口的貢獻約四成,對台灣GDP的貢獻達13%,在台股中,半導體類股的成交值佔了三成,是所有類股中最高的。 美國半導體產業作為全球最大的市場和技術創新的推動者,對台灣經濟影響重大。謝侑樺指出,費城半導體指數歷史悠久,曝光度高,目前國內投資人還無法直接交易美國的費城半導體期貨,也無法透過交易其成分股進行投資,因此期交所推出這個期貨,讓投資人可以一站式投資和避險。 根據統計,費半指數近七年的波動度介於17.6%~47.4%,這個波動範圍比那斯達克等美國主要指數還要高,具有很高的交易獲利和避險功能。而費城半導體指數與國內的半導體30指數、電子指數等相關指數之間的相關係數約五成,具有市場區隔性和商品互補性。 在契約規格方面,考慮到我國期貨市場自然人成量占比約50%,契約規模設計為小型規模,契約乘數為新台幣80元,最小升降單位0.5點即40元;以指數近三年平均收盤點數約為2,781點計算,一口契約價值約22萬元。 此外,費半期貨特別針對國內投資人設計,以新台幣計價,交易費率低,交易時間涵蓋美股全日,讓投資人可以即時掌握行情,進行風險管控和投資部位調整。
台灣期交所近期積極推動市場多元化,為投資者帶來更多交易選擇。隨著市場對避險和策略交易的需求不斷增長,期交所的夜盤交易口數也隨之大幅攀升。副總楊朝舜透露,期交所正研議將部分個股期貨標的掛到夜盤,預計明年實施,進一步促進台灣期貨商品的發展。在「2023 NEW FUTURES期貨學術與實務交流研討會」上,楊朝舜與其他專家共同探討了夜盤期貨交易、金融詐騙等議題。 從1998年開業至今,台灣期貨市場的交易量已從27.79萬口增長至去年3.84億口,成長了1,383.43倍,這一數字充分說明了投資者對避險商品的熱情。今年全球期貨市場增長44%以上,其中台灣期貨市場夜盤交易口數的增長尤為顯著,顯示投資者在夜盤交易時段的參與度轉趨積極。 楊朝舜強調,台灣期貨市場近年來年交易量突破3億口,小型合約的商品交易量也越來越熱絡。為應對個股期貨交易熱絡,期交所正在規劃將台積電個股期貨加入夜盤交易。此外,期交所還將建置「交易人風險偵測平台」,幫助交易人評估風險。 在研討會上,黃崇哲、吳恭維和歐素華等專家也發表了對市場的觀點。黃崇哲認為,AI應用工具和服務的落地將是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吳恭維則提醒投資者要謹慎對待金融詐騙,強調KYC的重要性。歐素華則建議投資者尋找高成長的「明日之星」,並強調企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