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銀行(公)公司新聞
呂桔誠並在日前親自主持「預訂信託」全行視訊業務宣導會議,強調政府推動信託2.0是以發展配合民眾各面向需求之全方位信託業務,此與臺灣銀行經營理念之一「以人為本」People Centered ,提供客戶全方位金融服務,照顧客戶一生從求學、就業、創業、理財,甚至到家族傳承安排等之Relationship Banking目標相呼應。
臺銀以多年辦理安養信託業務經驗,體察多數民眾雖然認同辦理信託好處,但是在自己身心狀態仍很健康的情況下,立即拿出積蓄放入信託專戶並開始支付信託管理費,往往有所猶豫,但當真正需要時,卻可能因身心失能不及辦理信託,因此特規劃「預訂信託」服務,該項服務具有及早預訂更安心、辦理輕鬆無負擔、適當時機即啟動三大好處,可以讓客戶在有充分的時間及妥善的規劃下,預為簽訂信託契約,約定未來適當時點依自主意願再交付主要財產,完善照顧未來的自己。由於辦理所需費用及金額不大,可大幅提升民眾辦理安養信託之意願。
臺銀多年來積極投入安養信託服務,不斷精進開發多元商品及新種服務模式,已經連續四年榮獲金管會評鑑為辦理安養信託的績優銀行。
配合金管會「信託2.0」推動計畫,臺銀已成立跨單位「信託2.0推動小組」,由總經理擔任召集人,整合內部資源,積極規劃業務發展策略與具體執行方案,於全臺各地分行指定信託專員及加強培訓,以提供客戶專業的信託諮詢及受理申辦等服務,今年並將首次辦理信託業務對外徵才,藉由組織調整以強化專業分工,帶動信託服務轉型提升,為高齡社會提供更貼近客戶需求之全方位信託服務。
為善盡企業社會責任及落實普惠金融的目標,臺銀長期深入社區關懷年長者及弱勢,除參與公部門的信託宣導活動外,亦主動接洽參與社福機構及團體的信託講座。
為打造高齡客戶生活資訊整合專區平台,讓長者的樂齡生活更安心與安全,正規劃建置樂齡生態圈服務網,另外,臺銀也提供學生暑期研習信託實務工讀機會,期待透過產學合作,使信託成為養成教育而往下扎根,讓信託成為大家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呂桔誠以全行視訊主持「預訂信託」業務宣導會議,強調政府推動信託2.0,以發展配合民眾各面向需求的全方位信託業務,與臺銀經營理念之一:以人為本,提供客戶全方位金融服務,照顧客戶一生從求學、就業、創業、理財,甚至到家族傳承安排等的Relationship Banking目標相呼應。
臺銀近年積極投入安養信託服務,辦理經驗豐富,體察多數民眾雖認同辦理信託好處,但在自己身心狀態仍很健康情況下,立即拿出積蓄放入信託專戶,並開始支付信託管理費,往往有所猶豫,但當真正需要時卻可能因身心失能不及辦理信託,因而規劃「預訂信託」服務。
該項服務具有及早預訂更安心、辦理輕鬆無負擔、適當時機即啟動等三大好處,讓客戶在有充分時間及妥善規劃下,預為簽訂信託契約,約定未來適當時點依自主意願再交付主要財產,完善照顧未來的自己。由於辦理所需費用及金額不大,將大幅提升辦理安養信託意願。
臺銀已連續4年獲金管會評鑑為辦理安養信託的績優銀行,配合金管會「信託2.0」推動計畫,成立跨單位「信託2.0推動小組」,由總經理擔任召集人。
臺灣銀行近期推出了一項全新的「預訂」樂活人生安養信託服務,針對現今社會的高齡化、少子化趨勢,這項服務鼓勵民眾趁著身心健康的時候,先預先規劃,等到適當的時機再啟動。這不僅是對個人的照顧,也是對未來生活的負責。讓我們來看看這項服務的細節吧! 臺灣銀行的董事長呂桔誠和總經理許志文都親自簽署了「預訂」樂活人生安養信託契約,以身作則,體驗這項服務的實質效果。呂董事長更是在日前主持了全行視訊業務宣導會議,強調臺灣銀行將以「信託2.0」為目標,提供全方位的信託服務,從求學、就業、創業、理財到家族傳承,全面照顧客戶的一生。 許多民眾認同信託的好處,但在健康時卻猶豫著是否要開始支付信託管理費。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臺灣銀行特別設計了「預訂信託」服務。這項服務有三個明顯的好處:及早預訂更安心、辦理輕鬆無負擔、適當時機即啟動。讓客戶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來規劃自己的未來,並在適當的時機啟動信託,保障自己的老年生活。 為了落實這項服務,臺灣銀行成立了跨單位的「信託2.0推動小組」,由總經理許志文擔任召集人,整合內部資源,積極規劃業務發展策略。此外,全臺各地分行也指定了信託專員,並進行了專業培訓,以提供客戶專業的信託諮詢和申辦服務。
臺灣銀行以多年辦理安養信託業務之經驗,體察多數民眾雖然認同 辦理信託好處,但在自己身心狀態仍很健康之情況下,立即拿出積蓄 放入信託專戶並開始支付信託管理費,往往有所猶豫,但當真正需要 時卻可能因身心失能不及辦理信託,因此特規劃「預訂信託」服務, 該項服務具有及早預訂更安心、辦理輕鬆無負擔、適當時機即啟動三 大好處,可讓客戶在有充分的時間及妥善的規劃下,預為簽訂信託契 約,約定未來適當時點依自主意願再交付主要財產,完善照顧未來的 自己。由於辦理所需費用及金額不大,可提升民眾辦理之意願。
臺灣銀行配合金管會「信託2.0」推動計畫,該行已成立跨單位「 信託2.0推動小組」,由總經理擔任召集人,整合內部資源,積極規 劃業務發展策略與具體執行方案,於全臺各地分行指定信託專員及加 強培訓,以提供客戶專業的信託諮詢及受理申辦等服務。
彰銀最新前十大股東名單揭曉,儘管「原班人馬」未變,但公股陣營及台新金兩大陣營外圍持股均有減少。財政部旗下的兆豐銀、台灣菸酒持股比重小幅下降,合興石化也有所調整。近年來,由於改選之爭激烈,前十大股東名單多由和改選相關的公民股包辦。最新統計結果顯示,台新金在釋股計劃中仍維持彰銀持股,泛公股陣營持股約31.9%,而台新金與合興石化合計持股約25.31%。財政部與台新金之間的訴訟及釋股價格未達共識,可能導致未來持股變動及「提前開戰」的隱憂。
其中,財政部旗下的兆豐銀、台灣菸酒持股比重分別由2.32%、2 .17%降至2.27%、1.93%,而台新金董座吳東亮友人吳澄清的合興 石化,則從2.85%降至2.76%。
彰銀近八年來由於改選之爭激烈,使得前十大股東名單幾乎清一色 全部都由和改選相關的公民股包辦,而在龍巖集團總裁李世聰近三年 來漸淡出彰銀後,前十大股東則由公股陣營及台新金全包,特別是泛 公股陣營在去年彰銀改選之前全體總動員進場加碼,因此前十大股東 裡,除了台新金與合興石化,另八席由泛公股陣營全包。
最新出爐的統計結果顯示,台新金在宣布彰銀釋股之外的其他籌資 計劃來募集併購保德信的資金後,目前一張彰銀持股都沒賣,至於友 好外圍合興石化雖有調節,但所賣不多。
至於泛公股陣營的兆豐銀、台灣菸酒近一年來有減碼彰銀股權,但 減碼幅度並不大,前十大股東所顯示的整體泛公股股權大約在31.9% ,包括一銀、兆豐、合庫、台灣菸酒、華銀等財政部轄下的公股銀行 均上榜,倘若再計入台銀、土銀、台企銀等其他行庫的彰銀持股,則 泛公股持股台新金的水位仍約在33%左右;至於台新金與友好的合興 石化,則合計25.31%。
據了解,由於財政部與台新金之間尚有訴訟官司,且台新金釋股彰 銀一事,雙方始終未就價格達成共識,不但有可能一路持續到下次改 選,甚至不排除有「提前開戰」的可能,這些隱憂使得財政部在公股 掌控彰銀股權比重水位的變化上,一直不敢掉以輕心。
臺灣銀行不僅是金融界的佼佼者,更是社會責任的先鋒。在疫情陰霾之下,許多社福機構面臨資源短缺的困境,臺銀則展現其溫暖的一面,力挺台灣導盲犬協會,舉辦了「為Eye圓夢,夢想前行」導盲犬愛心捐款活動。在昨(28)日的「國際導盲犬日」,臺銀在公庫部舉行了募款成果記者會,向大眾傳遞對視障朋友的關懷,同時也強調了對導盲犬培育的支持。 臺銀董事長呂桔誠在會上強調,臺銀作為金融業的領頭羊,自2005年起就開始發行全台首張「導盲犬認同卡」,透過刷卡金額的捐助,累計捐款金額已超過4,000萬元,這種持續的捐助行為,展現了臺銀對社會責任的堅定承諾。 自2017年起,臺銀不斷擴大對社會公益的關懷,連續三年舉辦導盲犬公益募款園遊會。雖然2020年因疫情影響而停辦,但2021年臺銀仍然以義賣捐款和台灣Pay行動支付的形式,讓愛心不間斷。透過這些努力,短短一個月內,義賣捐款金額就達到600萬元以上,許多員工和卡友都表示,能夠參與這樣的活動,既開心又能做公益,非常有意義。 記者會當天,臺銀還特別邀請了視障者樂團和街頭藝人,帶來了豐富的音樂表演。其中一些藝人正是導盲犬的守護對象,他們分享了自己與導盲犬的感人故事,強調導盲犬不僅是陪伴,更是讓他們生活得更好、更自在的關鍵。 呂桔誠董事長在會上感謝了所有參與者的愛心,並強調臺銀作為一家百年銀行,除了優質的品牌、產品和服務,更應該擁有承擔社會責任的核心價值。他表示,臺銀將堅守企業向善的價值,實踐環境保護、善盡社會責任、落實公司治理永續發展理念,讓社會和土地的未來更加美好。
臺銀董事長呂桔誠在最新記者會上強調,截至4月底,臺銀房貸業務表現亮眼,新增房貸金額達686億元,整體房貸餘額累計至3月底已達7,554億元。對於市場對房市過熱的疑慮,呂桔誠表示,過去兩年臺銀房貸增額均達2,000億元,但並未出現過熱現象,將持續維持穩健成長。 他指出,臺銀房貸主要服務對象為首購族和公教人員,其中青年安心房貸占比28%,服務9萬戶家庭。此外,土建融資方面,臺銀已超過兩年不承作餘屋貸款,土建融餘額占總放款比例不到4%,嚴格遵守中央銀行的政策要求。 在數位金融發展方面,臺銀積極投入,已申請369項專利,取得292項專利。為吸引IT人才,臺銀計劃在今年招募300位專業人才,並研擬將職等從目前的八職等以下提升至九職等。 對於台灣經濟展望,呂桔誠表示,台灣正進入一個密集投資期,受到中美貿易戰轉單效應、台商回流、民間加大投資及前瞻基礎建設等因素的正面影響,實體經濟表現亮眼,股市走揚,全台各地都充滿著建設熱潮。尤其是數位轉型投資為台灣經濟帶來新動能,創造就業機會,對於今年經濟展望持审慎樂觀態度。
台銀發動愛心捐款 助導盲犬協會籌集資金623萬元
近期,面對疫情對社福團體造成的經費與資源短缺,台灣銀行(以下簡稱「台銀」)展開行動,積極支持台灣導盲犬協會。台銀董事長呂桔誠親自領銜,與同仁共同發起愛心捐款活動,短短一個月內,義賣捐款金額已達623萬元。
自2005年11月起,台銀與導盲犬協會攜手,發行全台首張「導盲犬認同卡」,透過刷卡金額提撥0.375%來支持協會。16年來,台銀已透過此方式助養了近百隻導盲犬,幫助了近百名視障者及其家庭。
為了繼續支持導盲犬協會,台銀自2017年起,已連續三年舉辦導盲犬公益募款園遊會。然而,由於2020年疫情影響,園遊會被迫停辦。今年,雖然疫情未完全緩解,但台銀仍決定以義賣捐款形式,並結合台灣Pay行動支付,代替傳統的園遊會,結果在短短一個月內就籌集到623萬元。
呂桔誠表示,台銀作為金融業界的領航者,始終堅持倡議並落實企業社會責任。他強調,對於對的事情,就要堅持不斷去做,對導盲犬協會的捐助就是最好的證明。16年來,台銀累計捐款金額已超過4千萬元,每年約有300萬元的回饋金,可培育六隻導盲犬。
呂桔誠指出,導盲犬認同卡的發行量在過去16年間也呈現顯著成長,從最初的1萬多張增加到目前的4萬張,這也使得捐助給導盲犬協會的回饋金更多。
台銀不僅是優勢品牌和產品的代表,更是一個具有承擔社會責任的核心價值的企業。呂桔誠強調,台銀將堅守企業向善的價值,實踐環境保護、善盡社會責任、落實公司治理的永續發展理念與精神,為台灣的社會和環境做出更多貢獻。
臺灣銀行董事長呂桔誠表示,臺銀可說是金融業界倡議落實企業社會責任的先行者。2005年11月率先發行全台首張「導盲犬認同卡」,由刷卡金額提撥0.375%以細水長流方式捐助台灣導盲犬協會,持續16年累計捐款金額逾4,000萬元。
2017年起,臺銀為凝聚社會企業公益力量,深化社會關懷,連三年擴大舉辦導盲犬公益募款園遊會;2020年受疫情影響停辦園遊會, 2021年疫情雖未完全紓解,但臺銀秉持防疫期間愛心不間斷,改以義賣捐款形式、結合台灣Pay行動支付,凡以台灣Pay綁定該行信用卡掃碼購買義賣商品或捐款者,可享10%回饋,還有機會抽中好禮。
臺銀統計,臺銀員工及卡友踴躍參與募款活動,短短一個月義賣捐款金額逾600萬元,許多員工直呼:「買得開心又能做公益,格外具有意義」。記者會當天,臺銀特別邀請視障者樂團及街頭藝人帶來豐富音樂饗宴,其中部分成員也是導盲犬守護對象,對他們而言,導盲犬不只是陪伴,更重要的是讓他們生活過得更好、更自在,也見證導盲犬帶領視障朋友活出生命光彩。
記者會在溫馨感人氛圍中圓滿落幕,呂桔誠感動之餘,在現場特別感謝每位參與者愛心,他強調:「一家能屹立百年的銀行,除要擁有優勢品牌、產品與服務,更需具備承擔社會責任的核心價值。臺銀以行動見證社會愛的力量,每筆善款都是視障朋友希望,也是滋養導盲犬育成的養分;未來將堅守企業向善價值,實踐環境保護、善盡社會責任、落實公司治理永續發展理念與精神,讓這塊土地和社會的未來更加美好」。
呂桔誠說,臺銀房貸很大比重是首購族,青年安心房貸市占率28%、9萬戶,另一大部分為公教人員築巢優利貸款。土建融遵守中央銀行政策及要求,已經超過兩年不承作餘屋貸款,土建融餘額占總放款不到4%。
呂桔誠說,臺銀持續靠攏數位金融發展,已申請369個專利、取得292個專利,預計今年將招募300位人才,並為吸引IT人才,研擬提高職等,從目前八職等以下提高到九職等。
談到景氣,呂桔誠說,未來記錄這段時間台灣經濟發展,是進入密集投資期,受惠中美貿易戰轉單效應、台商回流、民間加大投資及前瞻基礎建設等,反映在實體經濟表現佳、股市高漲,全台到處充滿建設感:工廠擴廠、住宅建設、企業投資更新設備,尤其數位轉型投資為台灣經濟帶來成長動能,以及就業機會,審慎樂觀看待今年經濟展望。
台銀從2017年起,已連續三年擴大舉辦導盲犬公益募款園遊會,2 020年因為疫情而停辦,由於今年疫情未完全紓解,因此台銀改採義 賣捐款形式並結合台灣Pay行動支付來代替園遊會,短短一個月已募 集623萬元。
呂桔誠指出,台銀可說是金融業界倡議落實企業社會責任的先行者 ,早在2005年11月,台銀已率先發行全台首張「導盲犬認同卡」,由 刷卡金額提撥0.375%來細水長流地捐助台灣導盲犬協會。
呂桔誠說,他經常鼓勵同仁「對的事就要堅持一直做」,對導盲犬 協會長達16年的捐助就是一項重要的體現。16年來的累計捐款金額已 超過4千萬元,一年大約有300萬元左右的回饋金,大約可培育六隻導 盲犬,16年來已有將近百隻導盲犬由台銀的認同卡刷卡回饋金助養。
16年前導盲犬認同卡是呂桔誠初任台銀董事長任內發起,四年多前 呂桔誠回到台銀,導盲犬認同卡的張數也再掀一波大躍進,從1萬多 張卡,迄今已成長到4萬張的發卡量,捐助給導盲犬協會的回饋金也 因此更多。
呂桔誠強調,台銀是已屹立百年的銀行,除了要有優勢的品牌及產 品、服務,更需具備承擔社會責任的核心價值,此次台銀能在短時間 之內募集到這麼多的捐款,可說以具體的行動來見證社會愛的力量, 每筆善款都是視障朋友的希望,也是滋養導盲犬育成的養分。
未來台銀將堅守企業向善的價值,實踐環境保護、善盡社會責任、 落實公司治理的永續發展理念與精神,讓台灣這塊土地和社會更加美 好。
今年房貸業務和台股投資均是台銀重點出擊目標,其中台股投資方 面,目前持股水位已經拉到台銀立行以來新高,接近200億元。
台銀統計,去年台銀全年房貸餘額淨增加900億元,截至目前為止 ,房貸餘額已超過7,600億元,而今年前四個月房貸餘額成長280億元 ,全年房貸餘額應可望淨增加近千億元。
呂桔誠說明,台銀房貸業務都是以首購為主,即使中央銀行之後再 採取新的管制措施,也不會影響到台銀房貸業務的成長力道,例如, 台銀現在是青安房貸戶數最多,已經達到9萬戶,占全體比重28%, 目前總金額3,110億元。
至於土建融業務目前占台銀總放款比率僅4%,而台銀近幾年來在 不斷推展以房貸為主的消金業務,讓放款結構已有相當的調整,公營 相關放款、一般企金放款和消金放款已接近對等。
台銀近四年金融科技發展大有斬獲,呂桔誠指出,台灣銀行申請專 利四年多來已經有369件申請專利,並且取得292項專利,其中39項為 發明專利,而台銀今年預計再徵才約300人,資訊、電金方面的專才 也將成為重頭戲。
對於今年的景氣展望,呂桔誠看好,台灣今年經濟有三大利多,包 括轉單效應及台商回台投資,還有前瞻建設對後續投資的帶動開始發 酵,將是今年主要成長動能。
該分行是早期建物,營業廳動線規劃不合時宜,為便利民眾臨櫃辦理各項業務,臺銀積極辦理行舍改建工程,並配合馬祖近年發展離島觀光,特色建築轉變島嶼風貌,將重建為融合地景樣貌,及友善環境的嶄新分行。
臺銀表示,新建行舍以環境共生為發想的綠建築,提供完備的金融友善服務設施,營造舒適的洽辦業務空間,將大大提升金融服務品質及客戶臨櫃體驗。重建面臨尋找臨時行舍難題,在連江縣政府及中華郵政協助下,臺銀承租毗鄰的馬祖郵局舊址,重建期間持續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務,使金融服務不中斷。
臺銀於民國40年成立馬祖通匯處,原僅辦理當地國軍存撥業務,民國52年改制為分行,是馬祖地區唯一一家商業銀行。
臺灣銀行高度關注人口老化現象,特別是失智人口逐年攀升的問題。為了提升公眾對失智症的認識與關懷,該行與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攜手合作,舉辦了《父親》電影特映會,並邀請了理財貴賓共同參與。這部由國際知名演員安東尼.霍普金斯主演的電影,深入探討失智症與家庭之間的關係,讓觀眾對這個社會問題有更深刻的了解。 在電影特映會中,臺灣銀行副總經理康蘩代表致詞,強調失智症議題的重要性,並呼籲大家共同關懷失智長者及其照護者。目前台灣失智症患者已超過29萬人,並以每年約1萬人的速度增加,這對社會來說是一個重大的挑戰。 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近年來不斷推動「全國失智症宣導計畫」,通過教育宣導、出版刊物、推廣篩檢以及照顧課程等方式,努力推動失智症相關議題的倡導工作。 臺灣銀行始終秉持「取之社會、用之於社會」的信念,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支持文化藝術發展,鼓勵青年學術研究,並定期舉辦捐血活動,關懷偏鄉幼童、長者、自閉症者及弱勢族群,貫徹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擴大社會參與範圍。
台灣房市交易熱絡,消費者貸款創新紀錄!中央銀行最新統計顯示,3月份房屋貸款餘額及建築貸款均達歷史新高,分別為8兆1,875億元與2兆5,394億元。房貸餘額年增率更飆升至9.25%,創下2006年10月以來14年半來的最高紀錄。央行官員指出,民眾申貸時金額較高,但還款則是分期償還,導致貸款餘額逐漸增加。此外,3月房貸餘額年增率上升,部分原因在於2月農曆春節工作天數少,以及去年3月疫情嚴重,看屋人潮減少,使得比較基期偏低。建築貸款方面,3月份達到2兆5,394億元,月增246億元,年增率下滑至17.79%,連續兩月下跌。對於政府打炒房政策對建商態度的影响,央行官員表示,需要觀察一段時間才能得出準確結論。央行還指出,3月銀行不動產貸款占總放款比重微幅下滑,不動產貸款集中度略見改善。台灣銀行、土地銀行、合作金庫、第一銀行、華南銀行等五大銀行今年第一季新增房貸達1,526.72億元,創十年同期新高。央行自去年12月以來已兩度加碼房市信用管制措施,但從房貸增量續增來看,政策成效尚未顯著。央行經研處副處長蔡惠美解釋,房貸自住比重高達86%,央行採取的房貸管制措施對受影響的「受限戶」比例不高,且政策成效需一段時間才能觀察。五大銀行3月新增房貸利率為1.357%,月減0.01個百分點,主要是銀行整批分戶貸款增加,以及少數銀行為了提高房貸市占率,略為調降房貸利率。
該行副總經理康蘩代表參加電影特映會,致詞時誠摯呼籲共同重視 失智症的議題,一起用行動,共同關懷失智長者及照護的家屬。台灣 已邁入高齡化社會,目前失智症患者已超過29萬人,且快速增加中, 預估每年新增1萬人,此乃現今社會亟需面臨的重大議題。天主教失 智老人基金會近年來積極推動「全國失智症宣導計畫」,辦理教育宣 導活動、出版失智症相關刊物、推廣失智症篩檢,且針對全國民眾, 開辦失智症照顧課程;針對專業人員,開辦基礎及進階課程,努力扮 演失智症相關議題的倡導者,與失智症醫療及宣導教育的推手。
臺灣銀行長期秉持「取之社會、用之於社會」的信念,期能盡一己 之力且發揮影響力,創造更美善的社會。大力支持文化藝術多元發展 ,且設立「臺灣銀行論文賞」鼓勵青年學子精進研究,更於年度間每 季舉辦捐血活動,並落實社會慈善關懷,扶助社福機構、偏鄉幼童及 長者、自閉症者、弱勢族群等,呼應聯合國永續SDGs之發展目標,以 擴大社會參與層面。
房市買氣熱,象徵房市需求面的房貸餘額續創新高,3月比2月增加556億元;房貸餘額年增率飆上9.25%,刷新2006年10月以來、14年半新高紀錄。
央行官員解釋,「貸款餘額逐步墊高為正常情況,因為民眾申貸時是一筆1,000萬元,但還款為幾萬元、幾萬元分期償還。」
至於3月房貸餘額年增率飆高,可能是因為2月適逢農曆春節,工作天數只有16天,3月則有22天,部分貸款案件遞延至3月,加上去年3月為疫情最嚴重的時候,看屋人潮大減,使比較基期偏低;另外,3月買賣移轉棟數增加,也是房貸年增幅擴大的另一主因。
進一步觀察建商推案信心指標-建築貸款,3月增至2兆5,394億元,同步寫下歷史新高,月增246億元,年增率下滑至17.79%,連兩月下跌。
對此,央行官員分析,建築貸款年增率下滑,與建物開工呈現衰退有關,至於政府推出一系列打炒房政策,是否導致建商態度轉呈觀望,官員回應,考量農曆春節季節性因素,政府打炒房政策成效,需要再觀察一段時間較為準確。
央行昨日公布,3月銀行不動產貸款占總放款比重,由2月的36.53%微幅下滑至26.48%,顯示不動產貸款集中度略見改善,但降幅相當有限。
央行日前公布,今年第1季,台灣銀行、土地銀行、合作金庫、第一銀行、華南銀行等五大銀行新增房貸為1,526.72億元,創下十年同期新高,年增率10.4%,為三年高點。
自去年12月以來,央行已兩度加碼房市信用管制措施,但從房貸增量續增觀察,政策成效目前並未彰顯:對此,央行經研處副處長蔡惠美解釋,房貸自住比重高達86%,而央行採取的房貸管制措施為同一名下三戶以上房貸,「受限戶」的占比不高,且央行政策實施後需一段時間觀察成效。
五大銀行3月新增房貸利率為1.357%,月減0.01個百分點,主要是銀行整批分戶貸款增加,而分戶貸款利率較低,使整體購屋貸款利率下滑;另外,少數銀行考量房貸市占率,略為調降房貸利率,也是主因。
【台灣金融新聞】 最近,台灣金融市場又傳來一則熱門新聞!那就是我們熟悉的「綠巨人」——中華郵政,在3月份再次成為債券市場的買超冠軍。根據櫃買中心的統計數據,中華郵政在3月份大膽出手,單月投資台債的金額高達128.63億元,這個數字甚至比排名第二的渣打銀行還多了一倍呢! 不僅如此,中華郵政並不僅僅是公債市場的熱情買家,它還積極進軍公司債市場,終於讓它再次奪回「買債王」的寶座。回顧今年第一季度,每月的債券買超冠軍都會有所變化,1月份是玉山銀行,2月份則是渣打銀行,而到了3月份,則輪到了我們的「綠巨人」中華郵政。 這個手握龐大資金的金融巨頭,在債市上的影響力不容小覷,因此才有「喊水會結凍」的說法。在3月份的債券買超前五大金融機構中,中華郵政以128.63億元的買超金額高居榜首,其次是渣打銀行、台新銀行、台北富邦銀行和彰化銀行。 此外,3月份的債券市場還有一些有趣的變化。比如,外商銀行、民營銀行和公股銀行都參與了買超行為,大多數買超的原因都是為了去化餘裕資金。在買超排行榜上,除了前面提到的機構外,還有台灣銀行、?豐(台灣)銀行、農業金庫、法國巴黎銀行和兆豐銀行等。 對比之下,賣超榜單上則是另一番景象。民營銀行國泰世華銀行以140.62億元的賣超金額奪得3月份的賣債王寶座,其餘的前五大賣超金融機構則是第一銀行、兆豐票券、兆豐證券和國泰證券。 總結來說,3月份的台灣金融市場相當活躍,各路銀行都在為了自身的利益而爭奪市場份額。而中華郵政的崛起,更是讓人對台灣金融市場的未來充滿期待。
回顧今年第1季,每月債券買超冠軍皆易主,1月為民營玉山銀行奪下,2月為外商渣打銀行,3月則是中華郵政。手握龐大資金的中華郵政,在債市具有「喊水會結凍」、左右行情的能力,因此有「綠巨人」封號。
櫃買中心統計顯示,3月債券買超前五大金融機構,依序為中華郵政、渣打銀行、台新銀行、台北富邦銀行和彰化銀行。
其中,中華郵政單月買超128.63億元,遙遙領先其他金融機構;外商渣打銀行買超65.58億元,排名第二;台新銀行買超59.84億元名列季軍。
台北富邦銀行、彰化銀行單月買超57.44億、56.17億元,分居第四與第五名。
券商主管指出,3月公債殖利率走勢震盪,放眼前十大買超金融機構裡,外商、民營與公股銀行兼而有之,絕大多數買超債券的理由都是為了去化餘裕資金。
櫃買中心資料顯示,買超第六至第十名依序為台灣銀行、?豐(台灣)銀行、農業金庫、法國巴黎銀行與兆豐銀行。
其中,台灣銀行單月加碼42.02億元,?豐(台灣)銀行買超37.9億元,農業金庫加碼33.64億元,法國巴黎銀行與兆豐銀行買超30.94億、30.46億元。
在賣超排行榜部分,民營國泰世華銀行單月賣超140.62億元,奪下3月賣債王寶座。
3月前五大賣超金融機構依序為:國泰世華銀、第一銀行、兆豐票券、兆豐證券與國泰證券,賣超金額分別為140.62億、60.24億、59.83億、47.98億、39.05億元。
賣超第六至第十大金融機構,還包括華南銀行、中國信託銀行、群益金鼎證、凱基證與元大證,單月賣超金額介於27.06億至38.14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