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電力(公)公司新聞
太陽光電業者開發新案場,要面對的問題可不少,如:簡化行政作業程序、解決土地變更、增加饋線、協調居民抗爭,及建立升壓站與農業許可等,其中許多是陳年老問題;部分雖獲得改善,但未符合業界期望。每年也會定期上演次年度躉售費率(FIT)調整的拉踞戰,第一次躉售費率審定會議於7月24日舉行,聽取各方意見。
蔡宗融表示,明年躉售費率修正,可參考綜合市況及成本變動。去年鋼、鋁及線材價格皆上漲,人事費用也增加,只有模組價格持平;過去未將租金及開發費用計入,但目前每千瓦前期開發費甚至高達5,000元,成本比重不低,至於建造升壓站的變數大、成本也高。「去年大型案場每度電躉售電價雖有多0.4元,但綜合考量其實仍不符投資成本」,公會表示。
大型太陽能電場應比照離岸風電,完工日的躉售費率應以簽約日計,以及電證分離,為公會的兩大重點訴求。離岸風場開發曠日廢時,變數多不可測,市場已認同FIT「完工日即簽約日」。反觀上百公頃的大型太陽能案場,經常採多期開發,分30、30及40%三期完成為常態,加上台電拖延外線等各種因素,完工日期變數大。唯有FIT以「完工日即簽約日」計算,才能對投資IRR有所保障,提升投資意願。
台灣接軌國際,推動綠電憑證,綠電電廠每生產1度綠電,就會伴隨1度的綠電憑證。蔡宗融主張電證分離,綠電與憑證分開賣,能讓市場更加活絡;電業法修正使電力邁向自由化發展,綠電自由買賣,台電不是唯一供電方,買方有多重選擇。目前在台灣1張憑證大多以1,000度為單位,台灣的再生能源憑證(T-REC)目前也採取這種做法。政府應儘速建立綠電憑證交易平台,催生碳交易市場,使台灣的綠能產業永續發展。(翁永全)
新環委除接招三大舊案,備受政府重視的高雄橋頭科學園區,也已加速腳步完成籌設計畫,依程序科技部會在籌設計畫完成後送案到環保署,預計也會在這屆環委任期內進入環評程序,各界也將緊盯環評每個環節,是否上緊發條。
三項舊案中,以彰化二林精機園區最「棘手」。今年6月此案初審會議中,就可觀察到環委「觀望」氣氛濃厚;如今已拖到新一屆環委再處理,屆時是否會浮現新爭議點,成為無法預期的變數。
台中電廠新增燃氣機組計畫,預計新建兩部燃氣複循環機組,並於2024年3月、2025年7月分別提供裝置容量各約130萬瓩,至今開過三次專案小組初審會議。
台電以供電穩定為由,既有燃煤機組無法提前除役,僅轉為備用,引發環團及台中市政府不滿,是最主要的爭議點。由於環評初審以三次為原則,第四次已算是例外,也就是說,此案下次進入專案小組第四次初審,有可能是最後補考機會,但新任環委上任,專案小組成員可能更迭,成變數之一。
最後還有大潭電廠7號機展延,此案是今年5月首度進專案小組初審,配合台商回流、用電增加,希望將7號機運轉期間延後三年至2022年底。
環保署表示,環評委員會共有21位委員,除了環保署正副署長、相關機關代表共七位官派委員外,還有14位民間委員。
麥寮汽電年初因台電以支付前年未發滿的不足電度之替代成本約32.84億元,加以扣押麥電款項費用。對此,台塑集團旗下民營電廠(IPP)麥寮汽電總經理曹明證實,此官司案在主掌國家經濟、能源主軸的經濟部出面作證,地方限煤政策,對民營發電廠實屬不可抗力衝擊,雙方得以和解落幕,也讓台電、麥電後續因限煤政策面臨的發電合約矛盾獲得法令合理解釋,不再惡性上演。
雖然目前雙方紛爭已結束,但由於麥電今年依舊維持先前的燃煤限制(約減量燃燒生煤21~27%),後續發電支應該如何運作?是否會再度發生供應台電電量不足情況發生。
曹明表示,麥電去年因沒有例行定檢、大修計畫,以致11月便因遭逢燃煤額度屆滿,被迫停止運作。今年麥電上半年因有進行較長的年度定檢計畫,有助保留燃煤額度支應下半年供電運作,在沒有其他突發因素干擾前提下,預計下半年應可有2座機組參與供電任務。
此外,麥寮電廠與雲林縣府簽署備忘錄,允諾在2025年前,投資570億元,將燃燒生煤的三個機組改燒天然氣。
曹明指出,該案仍處環評申請階段,且後續最大關鍵在於未來是否仍可獲得台電購電合約。台電目前與麥電的購電合約將在2025年到期,一旦後續台電沒有給予購電承諾合約,麥電改天然氣進料之計畫就沒有投資、執行意義;屆時,不排除直接將麥寮汽電加以結束。
台塑集團有3座裝置容量各60萬瓩的燃煤機組,及合格汽電共生系統16組機組,總裝置容量275萬瓩,為全國最大汽電共生廠;其中麥寮汽電當初即為回應台電廣邀設置民營電廠所成立,每小時發電約282萬瓩。一旦未來被迫結束營運,對台塑集團麥寮生產的自給用電也不受影響。
為因應能源轉型,大量建設太陽光電及離岸風電,光是太陽光電未來總裝置容量達到20GW,離岸風電目前規劃5.5GW,且2025綠電占比要提高至20%。
但由於再生能源有不穩定的特性,容易受到氣候因素影響發電效率,嚴重會影響電網穩定性,若是工廠沒設置穩壓器,嚴重會造成企業廠商的精密儀器損壞及民間用戶的家電受損。
為避免缺電造成瞬間低頻震盪,台電規劃把現有2.6GW抽蓄水力分拆使用,保留1.6GW用於穩定電網,另外規劃可以快速啟動的燃氣機組,預計在2025年裝置容量達到13.18GW,會視供電情況彈性調配,另外台電正在多處進行電網等級的儲能試驗,加上智慧電網平衡供需。
台電還說,目前正在著手建置「配電級再生能源管理系統(DREAMS)」,預定會在今年底完成建置,用來因應未來再生能源發電系統裝置容量達100kW以上之案場監控需求。
台電說,透過收集發電資訊,包括實虛功發電量、功率因數、責任分界點電壓及相關設定值等,透過控制指令傳送給太陽光電發電系統智慧變流器,執行太陽光電發電系統案場遠端監控,提高電網強韌度,保持再生能源最大供應量的同時,還能維持良好供電品質。
據台電資料顯示,17日的用電寫下新高,超越去年8月3735.1萬瓩的歷史用電紀錄,而7月發電量較去年同期增加3.54%。
徐造華指出,這歸功於今年有林口電廠新3號機、通宵電廠新2號機及通宵聯外電纜升級,整體供電提升200多萬瓩,且17日下午用電尖峰時段太陽光電帶來將近180萬瓩供電能力,風力也超過20萬瓩,都增加供電系統的穩定度。
資料顯示,17日實際備轉容量率10.08%,略高於10%警戒線,供電燈號亮出「供電無虞」綠燈。徐造華說,今年台電就是以備轉容量率10%為努力目標,雖然16日因機組故障加上氣溫異常偏高而沒有達標,17日則有機組歸隊及新機組進行測試,整體供電能力比16日大大提升。
台電估,18日因丹娜絲颱風來襲,天氣轉為陰雨,氣溫下降,用電量將隨之下降,預計可以穩定供應至周末。
台電中央調度室調度監鄭有財表示,由於連日高溫加上颱風在台灣附近,造成台灣主要城市氣溫偏高,因此用電量接近3,700萬瓩的高點,由於今年有林口、通宵及大林電廠的新機組投入發電,供電能力大幅提升,這幾天雖然有部分機組故障檢修,民營和平電廠1號機正在維修中,預計周五才會重新歸隊,但整體供電相當充足。
在供電方面,根據台電顯示,16日剩餘備轉容量為322.4萬瓩,備轉率8.73%,亮出「供電吃緊」的黃燈。台電強調,由於新機組的投入,同時舊有機組狀況都維持良好狀態,最大供電能力維持在4,000萬瓩以上,只要沒有特別事故,負載維持穩定,預計下半年供電不會有太大問題。
至於未來幾天供電狀況,鄭有財認為,17日開始會有颱風外圍環流進到台灣上空,會帶來些許雨量讓氣溫略降,整體用電狀況會跟周二相似。慶幸的是,林口新3號機周三會進行測試,可提供80萬瓩的供電能力,讓整體備轉容量率可以提升至10%以上,供電燈號會轉亮「供電正常」的綠燈。
值得注意的是,往年成為夏日供電救火隊的需量競價,鄭有財指出,由於今年供電能力相較往年提升,備轉容量率從過去低於6%的情況一舉升到10%以上,因此需量競價的需求量就沒以往這麼高,維持一定幅度作為補充電源。
根據台電網頁顯示,未來二個月電力供需預測,從7月中一路到8月中旬,最大供電能力都可以維持在4,170萬瓩以上,預估備轉容量率也能維持10.02%以上,高於10%的警戒線。
依據經濟部公布最新的「長期電源開發規劃」,預計從2019起到2025年,除了2023年備轉容量率在16%以下,其餘都可維持法定15%到16%以上,2025年甚至可達17.2%。官員說,表面上看起來7年都不缺電,但最大變數卻是地方的限煤令,及煤氣機組的擴增。
官員說,究竟備轉容量率要達多少,工商界才不會感到缺電,台中市府必須思考。而台商回台一波波,未來用電成長勢必會增加。
台電發言人徐造華指出,中火一部機組裝置容量約55萬瓩,若一口氣停五部機組,將減少275萬瓩,相當於秋冬備轉容量率減少7.8%至9.0%,會讓好不容易才達備轉容量率10%供電無虞的狀態,瞬間變為約只剩4%備轉率,只要一部大型機組故障,立即有缺電之虞。
台電指出,能源轉型與增氣減煤需要時間,必須要按部就班才能達成,另還要考慮天然氣的供應。對此,中油發言人方振仁說,中油還未接到台電提出需要增加供氣量,無法對未來供氣量是否能再增加達到足量供應作估計。
新的船運合資公司成立後,預計先訂造兩艘巴拿馬極限型船中最新型的卡爾薩姆船,另比照中油與裕民、中航合資設立的環能海運,造船期間先租船營運。
至於為何會有外資在內,裕民高階主管透露,讓日商川崎汽船加入,主要是借重該公司在LNG船的經驗,新公司預計2025年開始LNG船運業務,但還要視台電天然氣接受站興建進度而定。
新的船運公司將結合專業船運公司的技術、知識、業務、財務等資源,以期強化發電業務攸關的原物料運輸,提升經營效率、降低營運成本,並確保台灣發電燃料供應安全。
台電指出,航運市場面臨全球能源轉型、電業轉型的浪潮,以及各項經營環境與條件急遽變化的挑戰,如何採取適切的因應措施,不但補足電昌一、二號退役後的運力缺口,也要能全面穩定燃煤供應,並於日後適當時機拓展LNG船運業務,為合資公司的目標與使命。
合資業者估計,在台電公司有貨、合資公司有船舶營運專業的前提下,未來業務定能進步茁壯。這項合資案已在6月獲經濟部通過,準備陳報行政院核定,預計明年上半年籌備合資公司,也為業務多角化奠下基礎。
台電與中油在30年前就想設立船公司,也擁有自己的船舶,但是向交通部申請設立船公司成為船舶營運人時,全國船聯會與立法院都以公營事業不宜擴大投資與民爭利理由否決。
2010年7月中油在持股不超過五成的條件下,由中油持股48%,與裕民、中國航運各持股26%,成立環能海運,次年底開始營運,之後股權調整為中油48%、裕民40%、中航12%。中鋼因為完成民營化,在1996年成立中鋼運通,目前一年進口約3,500噸礦砂與煤炭,幾乎全部是中運自有船舶與租用船舶運送。
台電表示,合資公司資本額設定為新台幣10億元,台電規劃出資4億元。各股東之權益比例現劃台電40%、裕民32.5%、光明海運20%及日商K-LINE7.5%。
這項合資案已獲經濟部同意,將報行政院核定。台電總經理鍾炳利昨天與裕民航運、光明海運、川崎汽船株式會社簽訂合作備忘錄。
台電表示,合資成立船運公司,是為結合專業船運公司的技術、知識、業務、財務等資源,以強化台電發電業務攸關的原物料運輸,進一步提升經營效率、降低營運成本,並確保台灣發電燃料之供應安全。
台電表示,成立船運公司可補足電昌一、二號退役後的運力缺口,更能全面穩定燃煤供應,並於適當時機拓展LNG船運業務。台電強調,台電有貨、合資公司有船舶營運專業,有助業務發展,全面穩定燃煤、燃氣供應,在能源轉型過程中,也能降低台電營運成本。
但目前圓山都更案仍有法規問題待解,那就是銀行法75條規定,商業銀行不得投資非自用不動產,不過台銀圓山都更案為配合國家政策、活化不動產,進而帶動地方發展,應不至於牴觸銀行法75條「商業銀行不得藉此炒地皮」的立意,期盼主管機關能協助鬆綁、解決法規卡關問題。
身為大地主的台銀,近年積極配合政府政策推動都市更新、資產活化,除進行中的台銀圓山都更案外,在高雄市也有指標性的都更大案,為「高雄新灣區都更造鎮計畫」。台銀將以1.5萬坪,約等值5公頃土地參與都更,土地價格至少100億元以上。
據了解,除了台銀,其他「地主」還包括台電、中油、台糖、台肥、台灣菸酒公司以及高雄港務局等機構,絕大部分地主都是國營事業。這個高雄新灣區都更造鎮計畫,正好鄰近高雄85大樓及夢時代等黃金地段,深具開發潛力。
導入系統 服務加值
永豐金租賃成立於1997年,為永豐金控子公司,因而比照金融業規範,非常重視客戶資料保護。
林佳亨表示,有別於商業銀行提供的融資型態,租賃公司提供的是融物及相關專業服務,涵蓋企業營運所需的前端或周邊資金範圍,依運作方式可分為二種,分別是融資性租賃、營業性租賃。
在融資性租賃方面,林佳亨舉太陽能產業為例,因太陽能廠建置案場的前端時期需要進料、買太陽能板、invert(轉換器)、蓋高壓電廠,永豐金租賃可以提供融物的資金服務,待其與台電併聯後,改由永豐銀行等接續提供資金服務。
至於營業性租賃,林佳亨以企業汽車租賃為例指出,汽車租賃是近幾年財務管理的新趨勢,這是提供給公家機關或企業高級主管的配車服務,企業可訂定長租車契約,例如三年,並告訴租賃公司傾向提供哪種車,等到汽車用了三年,便還給租賃公司,後續的再租賃或變賣由租賃公司負責。
簡化流程 效益大增
永豐金租賃目前業務範圍涵蓋機器設備及原物料租賃及分期付款、船舶租賃及融資、航空器及飛機引擎租賃及分期付款、海內外華商、專案性業務以及不動產相關業務。
「當中,不論是客票融資、應收帳款融資,每張支票後面都有一張發票。」林佳亨說,以operator(操作者)而言,開張發票從製作、複核、傳輸、儲存,到最後一關的對方收取,期間工作流程相當繁瑣。
以汽車租賃為例,永豐金租賃最高峰時有900台車,每個月都要開一張發票,每個月就有900張發票,寄給二、三百家客戶,必須雇用一位同仁開發票,再去郵寄,又不能寄錯,透過更換為電子發票,不用開發票,可以節省很多時間、成本。
對於從電子計算機統一發票更換為電子發票,林佳亨進一步歸納有二大必要,四大效益。二大必要,其一是因應財政部政策,電子計算機統一發票將於2020年底落日,若屆時無法接軌,必須採行手寫發票,對企業形象是一大損傷;其二是趨勢考量,原本擔任永豐金融資租賃(天津)總經理的林佳亨,外派中國大陸期間,看到其商業環境已經都改為電子發票,所有發票資料都存在載具,不僅無紙化,更環保,且電子化有不可撤銷性,而電子發票是否要列印出來,由你決定,讓使用者有更多的選擇權。
林佳亨不諱言,在政策、趨勢之外,在商言商,對企業來說,更換系統是大事,更重要的是考量效益。改採電子發票是經營管理的一小部分,但就效益來看,可以帶來安全性、正確性、便利性,以及下一階段的加值服務。
傳輸加密 更有保障
安全性是指資料傳輸透過加密,相較列印出紙張,對客戶資料保護更具安全性;正確性則是在資料輸入系統時,透過系統的欄位設計。
例如,金額超過1,000萬元便不可列印、哪個欄位未輸入便不能傳送等,做到資料複核的debug(除錯);便利性則是不必再列印發票、寄送發票,而客戶也不需處理收到發票後的行政工作,有助提供租賃公司的專業服務品質。
至於下一階段的加值服務效益,林佳亨透露,一些沒有電子發票的客戶,可能改用人工發票,而永豐金租賃可以提供一個簡單介面讓客戶登入,例如,附條件買賣必須提供進項發票,透過提供傳輸系統,將更永豐金租賃公司產生更緊密合作。
展望未來,林佳亨表示,永豐金租賃將持續加強內部流程改造及系統資訊化,並配合企業客戶的全球化布局,加強區域及產業的深耕服務,將業務焦點拓展至海外市場及中國大陸,目前腳步延伸至南京、天津、重慶、廈門、東莞、昆山,接下來還將開設銀川等新據點。
美中貿易衝突加劇,市場避險風氣大增,激勵債券價格大漲、利率走低。今年第2季以來,公司債市場百花齊放,不少「A」咖企業趁著債券利率位處低檔,進場發行中長年期的公司債,籌措低利資金。
債券承銷商指出,國內發債大戶台灣電力今年二度標售公司債,利率持續降低、締造歷史新低紀錄,激勵不少企業跟進發債籌資。
台電今年二度標債,結果上周出爐,因利率比想像更低,本次大手筆發行192億元。在市場熱烈追捧下,台電今年二度發債,5、7、10年期利率分別為0.72%、0.79%與0.87%,均為歷史新低,台電公司債超熱賣,就連台電主管都大感吃驚。
券商主管指出,具有國營事業身份的台電公司債被視為「類公債」,因投資風險極低,投資人通常願意用較低的利率買進,另外,台電公司債標售結果,也是市場重要的觀察指標。
債券承銷商指出,第2季以來,有意發債、進場詢價的企業如雨後春筍般冒出,其中有不少都是業界的「大咖」。除台電外,近一個月來發債的企業,包括台塑四寶之一的南亞、台泥、和碩科技、華航、萬海、國泰人壽與合迪等。
其中,南亞今年首期無擔保公司債,利率非常低廉,5年期利率僅0.74%,7年期利率0.82%,10年期利率0.91%,合計發行63億元。
台泥與和碩發行的5年公司債利率水準相當,均為0.85%,不過台泥僅發行5年債,金額126億元,和碩則是發行兩種年期,除5年券外,還有7年券利率0.95%,本次發債規模為85億元。
台灣炎炎夏日來臨,供電壓力倍增,為了應對尖峰時刻的電力需求,經濟部能源局積極推動節能措施,於6月1日在華山文創園區舉辦了「聰明用電現在式、阿光節電市集」108年節能月啟動儀式。活動中,局長游振偉強調,今年節能月的核心主題是「聰明用電現在式」,鼓勵全民在炎炎夏日中,透過簡單的節電方法,共同參與節能減碳的行動。 活動當天,遊振偉局長提出多項節電建議,如汰換家電、換裝高效率燈具、調整冷氣溫度至26-28℃、定期清洗濾網,以及隨手關燈等。他呼籲民眾與家人、朋友共同參與,即使不影響生活品質,也能為節能減碳盡一份心力。 為讓民眾更深入理解節電的重要性,能源局特別設置了「阿光節電市集」,並與台電、紡織所及節能志工合作,設立了各式節能闖關平台。這些平台讓民眾透過互動體驗,輕鬆學習照明節能、夏日輕衫等節電技巧。 從106年起,政府已推動「新節電運動」,要求部分機關學校汰換T8/T9螢光燈具,並引領示範空調適溫26~28度。107年更啟動「縣市共推住商節電行動」,加強住宅與服務業的節電措施。未來,政府將持續帶頭實施節能減碳,並鼓勵全民共同參與,落實節能減碳新生活。
台灣的太陽能興起,不少家庭都興致勃勃地在自家屋頂或空地上安裝太陽能發電系統,希望透過賣電給台電公司,兼顧環保和經濟效益。不過,大家對於賣電的稅務問題可能還有些搞不清楚。讓我們來為你詳細解析一下。 首先,售電的收入是屬於營業稅的課徵範圍。如果一個月的平均銷售額超過了8萬元,那麼你就必須去登記稅籍,並依法課徵營業稅。但如果你的月銷售額沒有達到8萬元,那麼雖然不用登記稅籍,但申報個人綜合所得稅時,還是得按照「一時貿易盈餘」6%的純益率來計算所得,也就是賣電每賺100元,就要申報6元所得。 對於那些將電能全數銷售給台電的再生能源發電設備使用者來說,財政部南區國稅局針對這一點也做了明確的解釋。如果你最近六個月平均每月銷售額未達8萬元,那麼你就不需要辦理稅籍登記,也無須課徵營業稅。但如果你超過了這個起徵點,那麼就得按照規定去登記稅籍了。 國稅局也提醒大家,如果你已經達到了營業稅的法定起徵點,請主動去辦理稅籍登記,以免後果。這樣一來,大家對於賣電的稅務問題應該就清楚多了,也更能安心地享受太陽能帶來的收穫。
經濟部能源局局長游振偉表示,今(108)年度節能月以「聰明用電現在式」為主軸,期望推動全民在夏季尖峰時刻聰明用電。
可採行包括:家電汰舊換新認標示、換裝高效率燈具、冷氣溫度提高1度、定期清洗濾網、冷氣適溫26-28℃、隨手關燈、善用定時器等措施。
大家不妨邀家人和朋友共同響應,在不影響生活品質的前提下,也能同時達到減少能源的浪費。
為促使民眾深入了解生活節能好方法,能源局結合台電、紡織所與節能志工,於「阿光節電市集」的活動現場,設置各式節能闖關平台,讓民眾能夠透過互動體驗的方式,輕鬆學習生活中的各種節電手法,例如照明節能、夏日輕衫等等。
經濟部指出,節能意識的培養及節能工作的推動,需要持之以恆。
政府於106年起推動「新節電運動」,包括要求部分機關學校全面汰換T8/T9螢光燈具、引領示範空調適溫26~28度。此外,為加強中央與地方政府之間的合作,政府於107年啟動「縣市共推住商節電行動」,加強住宅與服務業節電措施。
未來政府除帶頭落實節能減碳之外,將持續引導及鼓勵全民聰明用電,落實節能減碳新生活。
民眾在自家屋頂、空地裝設太陽能發電系統,再把電賣給台電公司所獲取的收入,也屬營業稅課稅範圍。
財政部南區國稅局表示,依財政部解釋,設置再生能源發電設備並將所產生的電能全數銷售,如無其他銷售行為,且最近六個月平均每月銷售額未達8萬元者,可免辦理稅籍登記,也無須課徵營業稅;反之,則須依規定登記稅籍。國稅局提醒,如已達營業稅法定起徵點,請主動辦理稅籍登記。
除此,國發基金提供台商回流200億元貸款額度已用罄,公民營行庫爭搶台商回流大餅,台銀更備妥1,000億元融資額度下,國發基金是否要控管匡列總額,或設立單一個案上限,及補助銀行1.5%手續費應否調降等,國發會將全盤滾動式檢討向蘇揆報告。
立法院本會期即將結束,接下來,行政院將全力拚經濟。蘇貞昌本周四大陣仗邀集國發會、經濟部、金管會、科技部、勞動部等相關部會檢討解決「五缺」對策,盤點用地、用電等最新進度。這一波台商回流,行政院趁機全面盤點經濟發展戰略,引導資金落實投資台灣。
不過,外界及朝野立委諸多雜音,認為國發基金不應圖利大企業大財團,或手續費補助1.5%太高,以致部分台商甚至享受0利率好處。財經高層表示,當初歡迎台商回台方案規劃時,沒想到中美貿易戰瞬息萬變,台商返台又快又急,因此方案本就有預留滾動檢討空間。
「廠商願意多投資是好事,政府應鼓勵」,高層官員說,該方案不是新創,是參考102年國發會提出鼓勵台商回流計畫,國發基金一年有100多億元的獲利收益,支出3億手續費補助台商很划算,因台商回流投資5、6,000億元,創造就業機會、增加稅收及產值,遠大於政府支出的成本。唯一要考量的,是如何平衡長期根留台灣的中小企業,未來例如調降手續費,或另案祭出優惠扶助中小企業,都在思考中。
據悉,台商投資審核61家,但國發基金匡列200億元融資額度已搶光,台商投資雖核准3,100億,但申請融資為240多億元,配合200億額度的銀行,國發基金補助1.5%手續費共支出3億元。
另針對電力供應,台電強調,通霄、大林、林口等電廠今年都加入供電行列,這二年內不會有缺電問題;甚至在110∼112年,台電以電力成長率3.1%預估,遠高於近年1∼2%,以因應台積電三奈米、日月光、華邦電等半導體投資量產的用電成長需求。
「台商回流潮來了,但『五缺』問題還是讓人頭痛啊!」這不僅是台商的心聲,也是政府當前的工作重點。經濟部長沈榮津近期在立法院經濟委員會的會議上強調,為了解決台商回台投資的「五缺」問題,政府正在加緊推動各項措施,讓投資環境更加完善。 沈榮津指出,目前最緊迫的問題就是用地問題。他已經指示台糖全面盤點土地區位,並由工業局「跳」下去開發工業區,未來將採取「只租不售」的方式,以降低台商的土地資金壓力。由於台糖在中南部有較合適的土地,因此這些土地將成為台商回流的重要據點。 「工業區開發要快,二年到二年半完成!」沈榮津強調,第二波回台台商將會有建廠需求,因此政府必須把握時間,確保土地供應不會出現問題。除了台糖的土地外,科技部和彰化縣政府也將提供相關土地,作為台商回流的新基地。 對於缺電問題,沈榮津表示,苗栗首座離岸風場已經動工,預計年底可以發電,並且明年台電在彰化的示範風場也將動工。這些電源開發計畫若能如期完成,將確保2025年之前,備用容量率和備轉容量率都能達到預期目標,穩定供電。 在勞工方面,沈榮津對勞動部展現的務實彈性給予了高度評價。他認為,在3k5級制額外增聘10%的政策下,台商回台生產的需求還能夠得到滿足。 至於台糖的土地,沈榮津透露,北部和高雄已經沒有土地可提供,目前經濟部已經收到六處地點供選擇,其中台南和雲林兩處土地將優先開發,共約百公頃。但這些規畫還需要向行政院報告,才能確定最終方案。
沈榮津強調,工業區開發一定要快,「二年到二年半完成」,第二波回台台商會有建廠需求,屆時一定會有土地供給問題。「五缺」問題,沈榮津日前在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備詢時,也打包票「沒有問題」。
沈榮津指出,第一波審查通過的55家廠商大多是擴建既有廠房,大多沒有缺地問題,只有不織布龍頭的南六企業回台投資需要找尋新土地,現已找到台糖在燕巢的土地。另外,智邦長期需要找一個總部設置地點,「正在幫忙找」。
對於第二波台商回流土地需求,沈榮津說,規劃由台糖釋出中南部適合區位的土地,再由工業局開發工業區,採取「只租不售」方式,可降低台商土地資金壓力,台商也能儘速建廠,同時可以避免炒作土地,讓工業用地價格蠢蠢欲動。至於新設工業區實際開發及規模,須視投資台灣事務所需求,預計在二年至二年半間完成開發。
除台糖土地釋出外,科技部在二林基地有500公頃正開發中,彰化縣政府在二林精密機械園區也有約500公頃,均可作為台商回流的供應新基地。
有關缺電問題,沈榮津認為,位於苗栗首座離岸風場上周已動工,年底可以發電,總裝置容量128MW(百萬瓦);明年台電位於彰化的示範風場也將動工,總裝置容量110MW,年底就可以併聯發電,各項電源開發計畫若如期完成,就能確保2025之前,備用容量率15%以上,備轉容量率10%以上,可穩定供電。
勞工部分,沈榮津大大肯定勞動部展現務實彈性的柔軟態度,先進用外勞,一年後再補足本勞。他認為台商回台在3k5級制額外增聘10%政策下,尚能因應回台生產的需求。
據了解,台糖在北部、高雄已無土地,現提供六處地點給經濟部選擇,多位在台南、雲林、嘉義;經濟部初步考量可行性,將優先開發台南和雲林二處土地,共約百公頃。惟仍待向行政院報告相關規畫後,才能夠拍板定案。
環保署環評大會於15日通過「核能一廠除役計畫」環境影響評估案,這意味著台電在取得原能會的除役許可後,將啟動台灣史上首次的核電廠除役,進入一個持續25年的除役過程。原能會指出,台電須在收到環保署的環評許可函後,向原能會說明最新計畫,並解釋與原先核准的差異。預計,若一切順利,台電將在2號機的運轉執照到期前,即今年7月15日前,獲得除役許可。 台電發言人徐造華表示,核一廠除役計畫環評通過後,接下來將等待原能會核發除役許可。這項除役工作將耗時25年,總經費將超過300億元,用於用過燃料棒儲存、電廠除役期間人員經費,以及最終電廠拆除所需。值得注意的是,這些除役經費來自核後端基金,因此電價不會因此上漲。 核一廠第1、2號機組的運轉執照分別在2018年12月和2019年7月到期,依照相關規定,核電廠除役應進行環評。核一廠除役自2016年3月起採自願進入二階環評,經過二階環評及三次初審小組審查,最終通過環評大會審查,原能會將正式發布除役許可。 律師蔡雅瀅指出,對於露天乾貯地點的土石流、輻射外洩等預防措施,台電應有更謹慎的規畫。對於拆除後的土方廢棄物等,即使輻射量低於法令規定,也應在原地放置25年,讓輻射量更低後再行處理。 新北市政府環保局強調,新北市居民都期待核一廠除役計畫能順利完成,但過程中必須確保安全。環評大會認為,台電的核能一廠除役計畫已經完成相關程序,並完成二階環評,環說書中也規定乾貯存設施的貯存不會超過40年,且不會轉作最終處置場。此外,環評大會也審查了「核能二廠用過核燃料中期貯存計畫」環差報告,由於台電僅變更混凝土護箱規模,對環境影響輕微,最終決議修正後通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