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電力(公)公司新聞
電價調漲須經立院同意,藍綠未達共識
立院昨(9)日協商《電業法》修法,各黨同意電價審議會委員組成,專家學者與民間團體須佔半數以上。不過,電價調漲是否須經立院同意,藍綠仍未達成共識。
國民黨團提案將電價審議權移交立院,取代「電價審議委員會」。民進黨團則主打世界多數國家皆採專業審議制,電價應回歸專業判斷。
經濟部長郭智輝強調,電價審議若失去獨立性,審議結果將充滿不確定性,影響台電財務調度,不利台電營運與電網投資。
台電董事長曾文生表示,電價公布時間應穩定,因會影響台電財務,也讓企業預估電價變動,讓社會能及早因應。
民進黨團、民眾黨團修正條文要求:電價審議會專家學者與民間團體委員不得少於半數;電價審議須公開透明,維護社會公益。
台灣電力釋出商機!高齡產業博覽會助建供應鏈
儘管台灣高齡化速度位居全球第三,但高齡族群的需求和消費卻常被產業忽略。為此,生策會與政府各部會將於 8 月 2 日起舉辦「第一屆高齡健康產業博覽會」,希望能推動台灣高齡經濟,在 2025 年達到 3.6 兆元的規模。
博覽會總召集人、生策會顧問沈榮津指出,台灣 2025 年將有高達 3.6 兆元的高齡經濟需求。他以千金股華城為例,說明台灣電力釋出的發電、輸電、變電、配電等計畫,以及政府能源計畫,都為國內重電產業帶來龐大商機。
沈榮津表示,博覽會將強化高齡族群的需求供應,並作為試驗場域,收集高齡使用者的回饋,進而開發更符合他們需求的產品,帶動產業發展。
生策會表示,台灣 2025 年 65 歲以上人口將達到 485 萬人,占人口比例 20.8%,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如何幫助民眾維持健康快樂的「長壽新經濟」,是下一波產業發展的重要趨勢。
此次高齡健康產業博覽會由生策會、生策中心主辦,與經濟部產發署、經濟部技術司、國家衛生研究院、數發部數產署共同主辦,將於 8 月 2 日至 4 日在台北世貿一館舉行。
中興電目前在手訂單量約410億元,今年以來已經陸續獲得民間統包工程及台電約120億元訂單、離岸風電統包工程50億元訂單,預計下半年可陸續爭取100億元以上訂單量,另,民間儲能電廠一年可拿約20億元訂單。
中興電為國內唯一一家可做345KV氣體絕緣開關的廠商,除了受惠台電強韌電網計畫外,中興電指出,未來也看好AI、綠能浪潮興起,將衍生相關電力設備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摩根士丹利證券首開外資證券先例,發布中興電研究報告,並給予目標價227元,為「優於大盤」評等,大摩認為,台灣雖然有很多變壓器廠商,但中興電是最大的GIS廠,且市占率最高,在台電電網投資中擁有優勢地位,因此受惠幅度最大。
產能方面,中興電目前產能稼動率達120%,也從兩個廠擴充到九個廠,目前嘉義廠已於今年1月投產,增加約20%產能,另,將再增加嘉義廠倉儲地約3,000坪的規模,可提升20%產能,預計最快今年第4季完成。另外,中興電也打入美國市場,與國內變壓器大廠合作,以出口變壓器帶氣體絕緣開關(GIS)模式,拿下整筆訂單,訂單金額概估約1,900萬美元(約新台幣6.1億元)。
國民黨團提出電業法修法,希望將電價審議權轉到立法院,取代「電價審議委員會」;然而民進黨團認為,世界多數國家都有專業審查機制,電價應回歸專業。
經濟部長郭智輝也提出,電價審議若失去獨立性,將使審議結果具有高度不確定性,影響台電財務調度,不利台電永續經營及電網強韌建設工作。最終朝野對此並未達成共識。
台電董事長曾文生表示,電價公布時間上的穩定性有其必要,因為不只對台電財務有影響,任何公司在編制隔年度財報、財務預算時,都要有電價估算值。近年穩定電價做法,就是讓它有一定程度的可預測性,讓國內企業應該都能稍微掌握電價調整的斜率,讓社會有清楚訊號,可做後續安排。
昨日民進黨團、民眾黨團則提出修正條文,主要有兩大方向,一是增訂電價審議會委員組成專家學者與民間團體不得少於半數,確保電價審議決策具專業及公正性;二是要求電價審議方式應秉持公開透明原則,維護社會公益。
現任中華開發金控副董事長的沈榮津,因擔任公職期間成功推動生醫多項政策,今年3月起被延攬為生策會顧問,並由他出任高齡健康產業博覽會總召集人。沈榮津昨日主持媒體列席則有國科會科技辦公室副執行秘書呂佩融、經濟部產業發展署長楊志清、經濟部產業技術司長邱求慧、國衛院院長司徒惠康、以及數發部數位產業署主秘黃雅萍等。
沈榮津表示,台灣高齡人口比率成長速度位居全球第三,台灣2025年將有高達3.6兆元高齡經濟需求,全球高齡經濟更達1.7兆美元,台灣應好好把握這個機會,加速建立健康產業供應鏈。
他以千金股華城為例,指出因台電釋出發電、輸電、變電、配電等計畫衍生的市場商機,再加上政府能源計畫、以及美國對中國大陸重電產品資安的疑慮,因此給國內重電產業帶來莫大機會。相對的,高齡健康產業博覽會強化高齡需求供給,並成為試驗場域,得到第一線高齡使用者的回饋,以利開發更好、更符合高齡需求的產品,帶動產業發展。
生策會表示,台灣2025年65歲以上人口達485萬人,占人口比例達到20.8%,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然而,台灣人平均卻有高達八年的不健康餘命,成為國家、社會與家庭重大負擔。生策會強調,如何幫助國人維持健康快樂的「長壽新經濟」,將是下一波重要產業趨勢。
今年起台灣首場高齡健康產業博覽會是由生策會、生策中心主辦,與經濟部產發署、經濟部技術司、國家衛生研究院、數發部數產署共同主辦,將於8月2日至4日在台北世貿一館登場。
時序進入夏季,台灣電力應供應鏈及將迎來大爆發時代。美系外資 首開外資證券先例,發布中興電研究報告,並給予其227元目標價, 以9日收盤價207.5元換算,仍有9.4%潛在獲利空間。
中興電6月營收21.62億元,月增5.03%、年增31.84%,創下今年 次高紀錄,累計上半年營收達122.73億元,年成長13.94%。外資分 析,自2021年至2024年6月,在台電電網韌性計畫採購中,變壓器及 氣體絕緣開關(GIS)分別占21%與72%,然台灣雖有許多變壓器廠 商,但中興電身為最大GIS廠,受惠程度預期也最高,且中興電目前 本益比仍低於同業,後續成長空間可期。
此外,受惠台電強韌電網計畫,亞力今年6月營收也衝上8.68億元 ,月增20.5%、年增1.31%,連續兩月繳出年月雙增成績;累計上半 年營收42.55億元,年成長3.41%,則創下歷史新高。
亞力目前在IDC機房已替中華電信提供多所IDC變電所的GIS與變壓 器,此外,其同時亦為國內晶圓大廠的長期合作供應鏈商,受惠多家 重要半導體廠開始全球擴廠計畫,使其變壓器、配電盤也銷往國外, 需求大幅增加。
至於太陽能、儲能及充電樁,亞力今年也陸續推出110KW(千瓦) 、136KW及225KW等大型太陽能逆變器,並積極建置太陽能案場;儲能 部分,則以20呎櫃及40呎櫃的櫃體模式,與知名電池廠商結盟,共同 布局國內外銷售。
台灣電力設備老舊 政府祭出4年換新計畫
近期跳電事故頻傳,經濟部長郭智輝強調,關鍵在於設備妥善率。政府已著手盤點高跳電風險地區,將其標示為「紅區」,優先進行維修和更新設備。目標是在四年內完成全台電力設備汰舊換新。
郭智輝指出,台灣電力供給充足,但從發電機到家庭用電的輸電過程中,會經過大量設備,包括變壓器、開關、電線桿和饋線等。這些設備日曬雨淋,再加上外力因素,容易造成跳電,例如小動物碰撞或天災。
郭智輝表示,設備老舊是主要問題。目前全國電力設備已年久失修,且部分地區人口激增,用電量大增,導致電流容量不足。對於人口增加的地區,台灣電力公司(台電)若想設置配電盤,卻常遭遇住戶反對,迫使台電從較遠處拉電線,這也提高了跳電風險。
例如內湖和南港工業區,近年來湧入許多辦公大樓和公司,變電箱和升壓站的需求激增。但是,既有住戶和台北市長蔣萬安都不同意台電興建新的變電箱或升壓站,這將影響國際雲端大廠來台設置資料中心的意願,進一步增加跳電風險。
郭智輝強調,台電正在盤點電力設備老舊且跳電風險高的地區,將其標示為「紅區」。這些地區的電力設備機齡已達20~30年,急需汰換。政府將在四年內完成設備更新,以確保全台供電穩定。
**台電釋單助攻 華新線纜營收上半年新高**
受惠於台灣電力公司強韌電網計畫釋出訂單,加上國際銅價上揚,華新電纜事業表現亮眼。6月份合併營收不僅創同期新高,更寫下上半年單月新紀錄。
華新表示,6月份國際銅均價達9,641.6美元,年增率達14.97%。由於7月份的線纜銷售預估與去年同期持平,預期銅價走勢將為7月份營收添彩。
根據倫敦金屬交易所數據,6月份銅現貨及期貨價格一度下滑,但7月份再度回升。截至本月5日,3個月期貨上漲61.5美元,收盤價為9,944.0美元,現貨價格也上漲61.16美元,來到9,795.24美元。
華新6月份合併營收為174.61億元,較前一個月增加11.37%,較去年同期增加12.56%。第二季合併營收為483.64億元,季增19.30%,但年減2.24%。上半年合併營收則達889.04億元,年減11.23%。
不過,華新也提到,受到國際鎳價下跌影響,今年不銹鋼事業雖全產全銷,營收與獲利仍受鎳價走勢左右。
為了解決跳電問題,經濟部長郭智輝宣布,將針對用電量激增、設備老舊及人口成長等指標,找出供電熱區並加速更換電力設備,目標在四年內完成,比原先規劃的十年提前完成。 郭智輝指出,過去十年來,台灣跳電次數已減少約七成,但由於部分電力設備老舊,加上某些地區人口增加,導致特定區域的跳電事故增加。為了提升供電品質,台電將從各項指標中篩選出熱區,並以桃園為例,原定十年內更換設備的計畫,將縮短至四年內完成。 此外,為配合人工智慧(AI)的發展,預計不少大型數據中心或算力中心會進駐台灣。然而,北部地區受電力供應受限,部分線路及變電所負載過大,可能會影響北部發展。 郭智輝表示,台電已經規劃更新台北市的松湖變電所及臨時變電所,並已獲得北市府核發建照及施工許可。不過,台電希望進一步取得南港區玉成變電所的相關建照,因此郭智輝公開呼籲台北市長蔣萬安支持變電所更新計畫。 郭智輝表示,南港區的內湖工業園區及大樓公司數量不斷增加,如果變電箱、變壓站數量不足或設備老舊,可能會造成供電問題。他指出,台電已經與相關單位溝通,希望獲得支持,否則大型數據中心可能會因為供電問題而無法進駐北部地區。
台電備戰AI爆發:核電也「需要」
隨著人工智慧(AI)浪潮,台灣用電預計於2030年成長12%。經濟部長郭智輝表示,各種形式的發電皆是不可或缺的,包括核能。郭智輝強調「在法的框架下做各種準備」,經濟部的立場是「能夠創電的,我們都需要」。
郭智輝提出,過去台灣用電成長率不高,但AI產業興起,大廠紛紛來台設立數據中心和研發中心,導致用電量大幅增加。加上政府推動五大信賴產業,其中半導體和AI都是高耗能產業。因此,經濟部預測2030年用電成長將達12%。
郭智輝指出,台積電建廠已推遲至2030年,而數據中心的發展尚不確定。若有10個數據中心進駐,儘管供電充足,但若機組發生故障或無新增電廠,就有可能發生跳電危機。郭智輝強調,興建電廠需要6年以上,而2025至2028年是AI應用爆發期,電力供應將面臨緊俏。
為應對電力需求,經濟部採取兩項措施:提高設備妥善率以減少停電,以及推動深度節能,例如從主要工廠設備進行節能,釋出5%電量。
對於核電廠延役,郭智輝表示,經濟部作為執行單位,將在法律規範下做好準備。「各種電我們都需要」,只要能發電,包括太陽能、風能、地熱、火力發電都不可或缺。至於執政黨的「非核家園」政策,郭智輝表示會遵守法規,朝永續發展的方向努力。
近期,台電夜間尖峰備轉容量率降至4.92%,引發缺電疑慮。郭智輝說明,備轉容量率過去維持在10%至15%,但隨著夏季用電高峰,會下降至5%到7%,仍屬安全範圍。核三廠兩個機組除役後,將減少5%電力供應,但他認為電力仍足夠。
此外,郭智輝表示,台電將調整優惠電價政策,自明年起,各機關需自行編列預算補助,不再由台電負擔。這項調整旨在提升台電作為公司的績效表現。
郭智輝表示,近十年台灣跳電次數已降低約七成,但因電力設備老舊,加上部分地區人口增加,造成特定地區的跳電事故增加。
為提升電力設備妥善率,郭智輝說,將從各項指標篩選熱區,例如像是桃園,先前計劃十年內更換設備,現在目標提早到四年內,完成更換跳電熱區的電力設備,提高妥善率。
此外因應AI發展,預計不少大型數據中心或算力中心將進駐台灣,但北部受限於電力供應,或是線路或變電所負荷過大,導致電送不進來,恐影響北部地區發展。郭智輝昨日也向台北市長蔣萬安喊話,呼籲支持變電所更新計畫,若不給台電蓋變電所,「大的數據中心就不會進來」。
據了解,台電松湖變電所及臨時變電所興建都已獲北市府支持,並已核發建照及施工許可。
台電希望取得在南港區興建的玉成變電所相關建照,亦可獲得市府協助,因此,郭智輝才會表達將持續與蔣萬安溝通說明。
郭智輝舉例,內湖、南港等工業區大樓公司不斷增加,若變電箱、變壓站沒有增加,老舊的也應該更換,但原本住戶卻不同意。
他說,雙方近來已有見面並持續溝通,「若不讓台電做變壓站,恐怕大型數據中心也不會進來」。
郭智輝昨日接受Yahoo TV網路節目《齊有此理》專訪,主持人王時齊詢問他對核電看法。郭智輝強調,「各種電都需要」,主持人追問「核電也是?」郭智輝說,「都需要」。
郭智輝表示,過去台灣用電成長不高,約年成長2%,但台灣比較特殊的是在AI浪潮下,AI大廠都希望來台設數據中心、研發中心,一台超級電腦下去,用電量大,這是2023年前沒有的現象。
加上賴總統提出要發展五大信賴產業,其中半導體及AI都是「吃電怪獸」,經濟部預估2030年用電成長12%。
他表示,目前台積電建廠已推進至2030年,比較不確定的是數據中心,原規劃三至四個數據中心,若突然來十個數據中心,雖然供電足夠,但萬一有一、兩台機組出狀況,又沒有增加新電廠、也沒有深度節電,就有可能跳電。
郭智輝說,蓋一座電廠最少需要六年,2025年至2028年是AI應用大爆發,電力會吃緊。
因此經濟現在做兩件事,一是提高設備妥善率,減少突然停電;二是進行深度節能,例如從主要工廠設備端來節能,如此擠出5%電力。
針對核電廠延役態度,郭智輝表示,經濟部是執行單位,「在法的框架下,要做各種準備」,經濟部的態度是,「各種電我們都需要」;王時齊追問「核電也是?」郭智輝說,「都需要」,只要能夠創電,把電發出來,太陽能、風、地熱、火力發電都需要。
針對執政黨「非核家園」是否牽動經濟部對於電力需求的選項?郭智輝說,「必須遵守法令規定」,執政黨既然說非核家園是希望永續,那就「盡量朝這方向做」。
針對近期台電夜尖峰備轉容量率僅剩4.92%,引發外界缺電疑慮。郭智輝表示,備轉容量率過去習慣維持在10%至15%,但隨著夏季用電高峰來臨,備轉容量率降至5%到7%區間,仍屬安全範圍。
他並說,若核三廠兩個機組除役後,將減少電力供應約5%,但他認為電仍是足夠的。
對於台電撥補議題,郭智輝表示,台電過去因執行政策任務,補貼各單位優惠電價,像是教育部、衛福部等,加上近期國際燃料大漲,造成台電嚴重虧損,已向行政院爭取千億補貼,希望獲朝野立委支持。
不過自明年開始,郭智輝表示,將改由各機關自行編列預算補貼,而非由台電補助,台電作為一間公司,更需要考慮績效問題。
郭智輝是在接受網路節目訪問時表示,以需求與供給來看,台灣的 電絕對足夠,但發電機輸送電力到一般家庭,會經過149萬變壓器、 167萬開關、319萬根電線桿、43萬公里的饋線等,還有上千萬個絕緣 礙子,每天日曬雨淋,若維修、妥善做不好或有外力就會跳電,包含 小動物碰撞、天災等都易造成短路。
郭智輝說,主要還是設備妥善率的問題。現階段全國電力設備太過 老舊,加上某些地區近年移入人口變多,用電突然增加,使得電流沒 有足夠大的容量,對人口增加的地區,台電若想將配電盤配置在附近 ,住戶又不願意,台電必須從較遠處將電線拉進,跳電頻率隨之大幅 提高。
郭智輝以內湖或南港工業區為例,在短時間內多出許多辦公大樓與 公司,變電箱、升壓站就必須跟著增加,但既有住戶不同意台電興建 變電箱或升壓站,台北市長蔣萬安也已經看到問題。他表示最近和蔣 萬安約定會面,雙方專業團隊正在安排溝通時間,郭智輝對蔣萬安說 :「如果你不讓我做變壓站,恐怕大的數據中心也不會進來。」
國際雲端大廠包括亞馬遜AWS、Google的GCP,以及微軟的Azureh等 爭相、接連來台設置資料中心,用電需求量勢必大幅增加,若不及早 因應恐有跳電風險。
郭智輝強調,台電正在找出並盤點設備老舊、較易跳電的地區,標 示出來的緊急者設為紅區,可能跳電的設為黃區,較穩定的地區則為 綠區,所謂「事故較高的熱區」,電力設備已經過於老舊,至今機齡 已近20∼30年,必須汰換設備。
郭智輝提到,過去內閣就有計畫汰舊設備,期限是10年,但不合理 ,第一年執行可能後續幾年又要維修設備,問題永遠無法被解決,因 此,目標10年的工作必須在四年內做好,一般用電戶無法忍受長期供 電不穩定,不確定性時間太長。
英國倫敦金屬交易所(LME) 5月銅現貨及期貨價格全面上漲,華新 等線纜廠6月營收係依5月銅均價10,129.07美元,年增幅23.01%計算 。6月下旬銅現貨及期貨價格雖回檔,在9,400∼9,700美元區間震盪 ,7月上旬銅價再度回升,5日3個月期貨上漲61.5美元,而以9,944. 0美元收盤;現貨收盤價9,795.24美元,上漲61.16美元,15個月以及 27個月期貨均重新回到10,200美元以上。
華新6月合併營收174.61億元,月增11.37%、年增12.56%;第二 季合併營收483.64億元,季增19.30%、年減2.24%;上半年合併營 收889.04億元,年減11.23%。華新表示,6月營收月增、年增主因是 國際銅價上漲。
國際鎳價從去年高點每公噸2.4萬∼2.6萬美元一路走跌,今年5月 下旬一度重回2.1萬美元以上,隨後再度走跌,5日3個月期貨收盤價 17,341美元,現貨17,082美元。華新今年不銹鋼雖全產全銷,但營收 及獲利仍要看鎳價臉色,鎳價走跌,影響華新整體營收表現。
華新表示,6月銅均價9,641.6美元,相較去年同期8,386.23美元, 年增14.97%,7月線纜銷售若維持去年同期水準,華新7月線纜事業 營收比去年同期增長。
**核三廠延役議題受關注 台電上緊發條應對電力缺口** 核三廠1號機將於7月27日停機除役,加劇台灣的電力供應缺口。國民黨已於本周三(10日)在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排審《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修正草案,力求當天送出委員會。 知情人士指出,修法不一定能解決核電廠延役問題,關鍵在於建立社會及政治共識。7月底將召開「氣候變遷推動委員會」,有關能源結構的建議結論將成為核三廠延役與否的重要指標。 經濟部長郭智輝表示,將依法行政,並在安全方面盡力補強,讓核三機組有機會協助電力成長。 核三廠1號機屆期停機後,台電已加強應對措施,以彌補供電缺口。 國民黨提出的《核管法》修正草案有多個版本,主要刪除條文中關於核電廠「期滿須繼續運轉者,應於主管機關規定期限內申請換發執照」的「期限內」規定。依據子法規定,核電廠必須在執照「屆滿前5年」提出換照申請。 即使法制面鬆綁,知情人士強調,行政部門仍須提出延役計畫,並進行安全總體檢後送核安會審查。此過程預計需時2至3年,台電保守估計需3至5年,以符合國際核安規範。 7月底的「氣候變遷推動委員會」將針對能源結構及核電延役議題進行討論,能否形成多數決共識將成為核三廠延役與否的重要指標。 台電評估,核三廠若延役,需投入600億元升級安全設施,一旦延役,預計可再運轉20至30年以上。
**台電重電需求飆升!外資摩根士丹利看好華城、中興電**
隨著人工智慧的應用和電網升級專案的激增,台灣電力設備的需求大幅提高。外資摩根士丹利證券看好這個趨勢,認為台灣重電產業具有重新評價的機會。摩根士丹利分析師施姵帆表示,生成式人工智慧和電網替換需求,將帶動變壓器供應商的營收。而美國的變壓器供應短缺情況將延續到2026~2027年,讓全球變壓器產能難以有效擴張,交貨等待時間將從原本的1、2年延長到2~4年。
摩根士丹利指出,華城在美國市場有近30年的經驗,是台股中相關題材最受青睞的個股。此外,台灣將投資5,645億元強化電網系統,變壓器和氣體絕緣開關設備(GIS)從2021年到2024年中,占台電電網計畫採購的比例分別約為21%和72%。中興電在GIS領域獨霸地位,將在台電電網投資中占得優勢。
摩根士丹利預估,華城2024~2026年的每股稅後純益(EPS)年複合成長率將超過30%,優於同業的15%~22%。中興電則在台灣GIS市場擁有高市占率,2025年的本益比僅為18倍,較同業平均的27倍便宜許多。
摩根士丹利的加入,將有助於吸引國際資金進駐台灣重電產業。隨著產業指標股股價持續上漲,帶動整體市值增加,重電產業的前景備受看好。
**台電強韌電網挹注,中興電訂單衝破400億** 國內重電四哥中興電,近期可說是春風得意,兩岸事業蒸蒸日上,不僅市值突破千億,手上訂單也超過410億。今年內,中興電信心滿滿要再添300億訂單,力拼營收和獲利雙雙突破兩位數成長,訂單能見度甚至望穿到2027年。 **台電訂單挹注,下半年再補100億** 今年第一季,中興電已拿下台電強韌電網訂單和民間統包工程,總計120億元。下半年更打算追加100億訂單,加上新增的離岸風電統包工程(50億)和民間儲能電廠EPC(每年20億)等,全年訂單有望突破300億元。 **擴廠迎戰,GIS廠增至9座** 為滿足大量訂單需求,中興電已將GIS廠擴增至9座,並與國內變壓器廠商攜手,計畫將設備外銷美國。據了解,今年7月將取得UL認證,正式進軍美國市場,與華城、士電、大同等大廠齊頭並進。
租屋族省錢攻略!議價、補貼並用,電費計價有上限
隨著租賃專法的實施,租屋市場的亂象有所改善。然而,供需失衡、資訊不透明等問題依舊存在,租金也成為租屋族的一大難題。
專家建議租屋族在租賃時積極議價,透過簽訂長約、強調繳租穩定性、預繳租金等方式爭取不漲價的優惠。此外,房東不得在合約期間內任意調漲租金,這也是租屋族需要留意的。
至於電費計收,多數租屋物件採用每度電收取固定金額的方式。為了防止房東超收電費,內政部訂定「住宅租賃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設有電費計收上限。近期,電費上限更從台電當月最高級距調整為當期每度平均電價。租屋時務必確認電費計算方式是否符合法規規範。
對於政府推出的租金補貼政策,不少房東會開出「未稅、含稅」兩種價碼。由於擔心房東漲租,許多房客放棄申領補貼。對此,專家指出,申辦租金補貼無須房東同意。若遭房東禁止申辦或要求漲租,可向相關單位檢舉。
在租屋時,除了租金和電費外,合約細節也應仔細留意。專家表示,屋內設備狀況、使用設備是否另外計費,以及租金是否包含水電、瓦斯、網路、電視、管理費等,都應明列於合約中。
此外,租賃專法禁止房東限制房客報稅、申請補助、設立戶籍。租屋族在簽約前應確認合約內容是否符合法規規範,保障自身權益。
**通膨維持高水準 台電調漲電費並非主因** 主計處公布,今年6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達2.42%,延續4個月上漲趨勢。值得注意的是,電價調漲後雖受到關注,但並非刺激通膨快速上升的主因,蔬菜、外食、房租、醫療費用、電價、交通服務、金飾、理髮美容等價格均溫和上漲,服務類漲幅達2.58%,扣除食物與燃料後核心CPI上漲2.02%,上半年平均通膨率為2.27%,皆超過央行2%的警戒線。 **台灣進入溫和通膨時代** 台灣通貨膨脹率自2020年12月零值攀升至2022年中3.59%後略有回落,但仍維持在1.75%至3.08%之間,已持續42個月未出現零通膨。此現象與全球經濟、供應鏈重組、貿易戰等結構性轉變有關,過去架構在WTO自由貿易體系下的低利率、低通膨時代已成過往。 各國央行面對溫和通膨,需維持相對較高的利率以避免通膨失控,企業也將面臨生產要素價格增長挑戰,消費者更需調整心態適應物價緩步上漲的新現實。 **指標性溫和通膨世代指標為汽油價格** 台灣中油95無鉛汽油每公升牌價連續4年維持在30元附近,但國際油價上揚,加上政府調升最低薪資與時薪,勞工薪資中位數增長16%,導致人事費增加。 **台灣通膨相較國際溫和 仰賴進口能源影響大** 台灣通膨相較主要工業國家溫和,但國內物價上漲原因與國際相似,包括勞動市場緊縮帶來的持續薪資增長、服務業物價漲幅高於商品物價漲幅、國際原油價格推升電價與交通費用、房地產價格上揚推動房租上漲。 **面對溫和通膨新常態 各界應提高彈性** 央行需維持較高的利率,避免通膨失控;企業需應對原材料、人事、運輸成本上漲;金融市場投資人需調高風險溢價,提高對價格波動的承受能力。 今年台股大漲,但經濟部門仍面對零通膨轉為溫和通膨的壓力,電價、薪資、供應鏈調整、運輸價格、貿易保護大戰等因素都可能再次刺激物價上漲。 台灣央行應引導國人建立對新台幣利率上揚的認知,各界應加強對物價與利率波動的韌性,才能維持經濟健康成長。
**摩根士丹利看好台灣電氣設備商**
外資大摩證券看好台灣電氣設備產業,首次發布華城(2313)和中興電(1513)的研究報告,目標價分別為1,140元和227元,評等為「優於大盤」。
大摩認為,隨著人工智慧(AI)應用增加,以及電網汰換和升級的需求,將推動電氣設備需求大幅成長。其中,華城是首選,因為其在美國市場經營近30年,在高壓變壓器領域具有競爭優勢。
大摩分析,美國變壓器供應持續短缺,預計將持續到2026-27年。另外,美國生成式AI的電力需求強勁,預估2024-2027年的複合年成長率(CAGR)為65%。
在台灣,台灣電力公司(台電)推出「強化電網韌性建設計畫」,政府宣布從2022年到2032年將投資5,645億元,以強化電網系統。大摩估計,投資會在2025年達到高峰,但從2026年到2032年也會維持在高檔。
大摩指出,中興電是台灣最大的GIS廠,因此最能受惠於電網汰換需求,而且本益比只有18倍,低於同業的27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