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電力(公)公司新聞
403強震至今已逾千起餘震,23日清晨再發生2起規模6以上地震, 台電代理董事長曾文生表示,一連串大地的考驗均未造成大停電,初 步證明台電加強電網韌性是正確方向,但只是通過第一回合「小考」 ,10年電網韌性計畫只做了第1年,接下來9年要加速推動以因應可能 的「大考」。
外界憂心兩起規模6以上的餘震,恐讓台電設備再受「內傷」,一 旦機組設備受損續用可能影響供電,蔡志孟表示,依目前巡檢回報, 花蓮和平電廠1號機不受影響,2號機則處於大修期,整體電力機組都 正常運作,會在電力負載較低時加強檢修。
蔡志孟說,目前預估今年用電尖峰負載4,108萬瓩,目前機組仍在 歲修期,約有430萬瓩裝置容量機組會陸續在5月、最晚6月前陸續回 歸供電,其中已有2部機組提前在4月歸隊。此外,今年規劃新增機組 也大於今年除役機組,以確保今夏供電無虞。
年度用電高峰多落在7月底,且通常年年創高,去年景氣低迷,尖 峰用電最高為3,961萬瓩,是過去11年來首見7月用電負成長、年減1 15萬瓩;今年隨產業逐漸復甦,半導體業者新廠陸續投產,帶動用電 量增加,預期2024年用電尖峰負載量上看4,108萬瓩,可望超越2022 年的4,075萬瓩、再寫歷史新高。
台電環境月已進入第6個年頭,2023年台電自有火力機組空污排放 強度比2016年大減近7成、碳排放強度也減少8%。
**台電總座王耀庭哽咽:留任為同仁負責**
台灣電力公司(台電)近來電力事故頻發,台電總經理王耀庭閃電請辭,震動政院高層。經過兩日沉澱,台電22日召開記者會宣布,王耀庭決定留任。王耀庭在記者會上表示,自己無所畏懼,留任就是為了保護同仁,並一度哽咽落淚。
王耀庭表示,台電接連發生花蓮強震、桃園停電事故和限電危機,導致外界爭議不斷。他強調,外界將這些事故扭曲成缺電,讓他不滿,因此在未預警的情況下辭職,目的就是讓民眾清楚,無端的指責會對第一線同仁造成莫大壓力。
王耀庭強調,自己進入台電36年,如今擔任總經理,必須負起保護同仁的責任。他表示,台電的電力系統包括發電端到用戶端,中間有1萬多條纜線、300萬根電線桿和150萬個變壓器,才能將電力送到每戶人家。桃園最近發生的幾起區域停電,都是末端線路故障所致,與缺電無關。
王耀庭表示,全世界各地的電業公司,都可能因天災或設備故障影響供電,台電的停電次數已經大幅減少,近10年來減少7成停電事故。他承認台電仍有進步空間,但絕不應該承受無端的指責。
台電地位應提升!只賢:能源危機關鍵
只賢董事長童子賢日前表示,能源危機是台灣一大挑戰,必須重視台灣電力公司(台電)的地位。童子賢指出,台電一年花費逾2兆元,比醫療健保和國防經費還多,卻只是經濟部轄下的「配合執行業務」單位。
童子賢認為,台灣80%發電來源為煤、天然氣和燃油,碳排指數高。全球關注地球暖化議題,台灣應有所準備,否則產業發展受限,不利經濟。
童子賢強調,核能可以是綠能的盟友,而非敵人。他認為,核能是一種技術,其安全係數可以提升,好好控管,「現在搭飛機比騎摩托車安全很多。」
童子賢透露,自己30年前是反核人士,後因地球暖化議題,轉而支持核能。他認為,地球暖化才是人類公敵,核能不是。
童子賢建議,國家應挹注更多心力於能源研究,及相關基礎科學,例如設置能源部和國家級實驗室。
童子賢表示,他曾與準總統賴清德討論能源問題,賴清德有意延攬他為閣揆,但他因家庭因素放棄。童子賢祝福新閣施政順利。
**台電總經理請辭風波 王耀庭:誰來幫台電?**
近日台灣電力公司(台電)機組接連跳電,引發關注。台電總經理王耀庭22日召開記者會接受經濟部、行政院慰留,細數台電遭遇的困境,包括電廠、變電所建設受阻等。
王耀庭表示,請辭是為了對台電負責,留下來也是為了台電負責,他把自己的去留交給新內閣決定。對於網路上的批評,他並不在意,因為他在台電服務36年,連職務都可以辭,他「無所畏懼」。
針對外界對台電的種種指責,王耀庭一一回應。在發電方面,他指出目前社會既不想要燃煤發電,又嫌棄再生能源發電太貴,「只要晶圓廠不要發電廠」,導致電廠建設處處受阻。然而,2050年的淨零碳排目標迫在眉睫,電廠建設動輒五年、十年。自2017年非核家園政策出爐後,台電便開始規劃新電廠,但環評程序屢屢卡關,台電已積極溝通、拜託。
童子賢昨於台北榮總大師講堂針對「台灣產業發展與世界趨勢」議題進行演講。他表示,電力是現代文明的基礎,也是產值龐大的產業,曾與準總統賴清德深入討論能源問題,建議國家應挹注更多心力於能源研究,及相關基礎科學,例如美國設置能源部,旗下擁有重要的國家級實驗室。
童子賢不諱言,「30年前我也反核,十年前逐漸關注地球暖化這個議題後,開始陷入掙扎。」他重申對核能的立場,認為在地球暖化危機的當下,台灣社會應考慮核能為未來供電選項之一。
童子賢強調,能源若使用不當,地球暖化是無可挽回的,可能會毀掉地球文明。他反問,「為什麼不能像航空業一樣,做出非常良好的機制管理能源呢?」且不論天然氣、綠能、核能,可能都還有很多努力空間。
童子賢表示,台灣經營管理能源最重要的國營事業為中油、台電,營業額均超過兆元,但在專業上未獲得重視,位階也不夠高。電力加上石油,一年花費逾2兆元,是醫療健保的二倍、國防經費的四倍,但此二個單位卻只是經濟部轄下「配合執行業務」單位。
童子賢認為,應給這二個單位更多鼓勵與政策支持,強化能源的決策與研發,投入電網安全、核能安全等重大研究。
童子賢指出,台灣80%發電來源為煤、天然氣、燃油,導致碳排指數居高不下。隨著全球關注地球暖化議題,台灣應該要有所準備,否則很多產業發展將受到限制,不利於經濟。
「核能可以是綠能的盟友,而非敵人。」童子賢說,如使用能源不當,將造成無法挽回的暖化,毀掉地球文明,而「核能」是一種技術,其安全係數就好像航空業的安全係數,可以好好提升,好好控管,「現在搭飛機比騎摩托車安全很多。」
外傳賴清德有意延攬童子賢為閣揆,但童子賢因家庭因素而放棄。童子賢表示,只是討論過程,可能在24小時內有人耳聞,就這樣以為,並祝福新閣施政順利。
王耀庭表示,請辭是為台電負責,留下來也是要為台電負責,「我把我的去留,交給新內閣來決定」。
「接受慰留,我知道網路酸民一定又要酸言酸語,」王耀庭表示,他在台電服務36年,連職務都可以辭,他「無所畏懼」,但要講一些真心話:「我厭惡台電被當作政治鬥爭工具。」
針對近年台電遭外界各項指責,王耀庭一一回應。首先是發電端,他說,大家不想要灰電、又嫌綠電太貴,「只要晶圓廠不要發電廠」,導致電廠建設處處受阻,但2050淨零目標近在眼前,電廠建設動輒五年、十年;2017年非核家園政策出爐後,台電就開始規劃,但環評屢屢卡關,台電已積極溝通、拜託。
台電歷經0403花蓮強震、桃園多起停電事故以及0415限電危機,引 發議論。王耀庭不滿外界將事故扭曲成缺電,在無預警下閃電辭職。
王耀庭說,自己畢業後就進入台電,36年來做到總經理的位置,必 須盡責保護同仁,酸民跟民眾也都是用戶,但他厭惡「台電被當成政 治工具操作」,辭職是為了要讓社會大眾清楚,曲解、無謂的指責, 造成第一線同仁極大壓力,他必須站出來捍衛,「留下來也一樣,要 為同仁負責」,他要盡全力讓大家了解電力業的問題。
王耀庭並說明,電力系統從發電端到用戶端,經過1萬多條纜線、 300萬根電線桿及150萬個變壓器送到家戶,桃園近日多起區域停電, 為末端線路故障,「絕非缺電問題」,全世界的電業公司,都可能受 天災或設備故障影響供電,與日本、美國相比,台電停電次數已大幅 改善,近十年來減少7成停電事故,是仍有改進的空間,但不該承受 無端指責。
**台灣電力調度驚險過關**
今年電網調度驚險過關!台灣電力公司副總暨發言人蔡志孟表示,儘管核三廠1號機將在7月除役,但今年新加入的發電機組容量較除役機組大,因此夏季供電無虞。
今年新增發電機組容量共443.3萬瓩,遠大於除役機組的315.1萬瓩。其中包括民營的森霸豐德3號機(110萬瓩)、大潭7號及9號機(約203萬瓩)以及興達新的1號機(130萬瓩)。
蔡志孟強調,台電今年調度準備充足,再生能源持續開發也有助於電網穩定。今年預估夏季尖峰白天備轉容量率約13-15%,晚上尖峰負載備轉容量也有約8-10%的餘裕。
至於台電同仁先前搶修時遭批評,總經理王耀庭不捨同仁努力遭受誤解,在20日閃辭。據了解,台電董事長曾文生21日慰留王耀庭,行政院長陳建仁也致電打氣,王耀庭目前仍在考慮中。
台電已建立新機制,每周一至周四上午召開供電情勢會議,周五由總經理主持預測供電狀況,以便提早作出調度應變。
**桃園5天連8停電非缺電**
桃園市近日連續停電8次,外界將原因歸咎於缺電,但台電公司副總蔡志孟澄清,這些停電事故與缺電無關,主要是外力、設備故障或老舊劣化所致。
蔡志孟指出,台電全台共有200多部機組,每年4至5月天氣轉熱時,電力供應會較吃緊,目前正在大修的機組超過430萬瓩,預計將在5月底或6月初陸續回歸供電行列。
至於桃園地區的停電問題,蔡志孟說明,桃園市區有1千多條饋線,容易受到外力或設備故障影響。此外,架空電線易受外力及動物影響跳脫,地下纜線也可能因年久劣化而故障。
蔡志孟強調,台電同仁24小時待命現場巡修,近期更特別加強人力調度,配電系統搶修輪值人員共2,467人,夜間約730人輪值。他呼籲外界給予應有的肯定。
對於外界質疑的降壓問題,蔡志孟表示,台電依據《電業供電電壓及頻率標準》調整電壓,範圍在上下5%內,是合法的行為,並非因電力短缺所致。
蔡志孟也提到需量反應措施,強調這是一種國際潮流,台電會採取計畫型及臨時性措施,企業大戶若願意主動調整製程,將獲得電費扣減的優惠。
**403花蓮強震重創台電機組 險釀限電危機**
4月3日花蓮地震對台灣電力公司(台電)發電機組造成嚴重損害,當天超過37萬用戶停電。餘震持續加劇機組損傷,導致4月15日一度面臨限電風險。
台電發言人副總蔡志孟表示,地震對電力的影響與震級大小和發生地點密切相關。以921大地震為例,中寮變電所受損導致全台大規模停電,波及649萬戶;而本次花蓮地震規模略小,但由於受災地區東北部電力設施較為脆弱,導致停電集中於宜蘭、花蓮等地。
蔡志孟指出,國際上也有一些案例可以證明災害大小與停電規模不成正比。例如日本石川縣今年元旦發生的7.6級地震,停電戶數僅約3.4萬戶;而東北福島外海在2022年發生的7.4級地震,卻造成225萬戶停電。
此外,美國德州在2021年遭遇暴風雪時,因電力設備耐候不足,導致440萬用戶停電。這起事件顯示,除了災害大小,電力系統的穩定性也與供電地點的特性有關。
蔡志孟強調,台電在403地震後全力投入搶修,並靈活調度資源,有效確保供電穩定。即便有少數機組因損毀嚴重或餘震影響而暫停運轉,但電力供給仍維持穩定。
**老牌電機廠受惠台電訂單和綠能題材** 台灣電力公司為強化電網韌性而釋出的訂單,以及綠能產業的發展,讓老牌電機廠大同(2371)和東元(1504)備受市場關注。 大同股價連續三天漲停,上漲幅度達 18.12%,東元則連續第四天獲投信買超,累計買進 1 萬張。 除了傳統的電纜事業獲得台電滿手訂單外,大同也取得北美變壓器的認證,旗下變壓器產品除了外銷北美地區,也正與多國客戶洽談訂單,其中與美國客戶的合作已進入合約階段。 美國 1.2 兆美元的基礎建設法案中,加州和德州獲得的資金最高,大同鎖定這兩個地區,洽談機電業務,預計美國市場將成為公司未來的成長動能,2024 年為衝刺美國變壓器市場的第一年。 東元承攬全台最大的儲能場工程,已於年初交付台電,目前手上訂單近 300 億元,後續將持續承接離岸風場、強韌電網等計畫,訂單能見度可到 2026 年。 此外,東元也積極布局電動車綠能事業,鎖定台灣、印度、北美三大市場,已 erfolgreich 拓展印度電巴士和美國肌肉車業務,並推動電動樁建置,預計今年相關訂單和營收將比去年成長三倍,2025 年將進入爆發期。
**台電轉型卡關?綠學院:恐倒退30年**
隨著氣候變遷的影響,台灣政府於2017年通過電業法修正案,規劃電業自由化和能源轉型。然而,近年來卻傳出能源署將再次修正電業法,打算讓台電維持現況,引發外界質疑。
綠學院綠色帶路人鄭智文表示,若能源署再次修正電業法,讓台電維持現狀,將會導致台電原地踏步甚至倒退30年。他指出,開放綠電售電雖然對台電帶來競爭,但卻可以促進傳統及新興能源業者溝通協調,找出最佳的轉型途徑。
鄭智文認為,台電應學習國際大型綜合電業的國際化發展策略,參考其他國家電業轉型的經驗。同時,建立獨立專業的常態性監管機關,落實責任政治,提升資訊透明度,並為電力系統可靠度和政策把關。
此外,鄭智文強調,電力交易平台供過於求,風、光電和儲能的饋線與選址都應在透明資訊下運作,才能加快民間投入並優化效益。他呼籲台電參與電力交易平台競標時,應有可信賴的機制,避免產生「劣幣驅良幣」的負面效應。
鄭智文表示,台灣需要全方位地推動能源轉型,讓台電從過去的綜合大電業轉型為獨立的發電、輸配和售電子公司。若能源署再次修正電業法,讓台電維持現狀,將會對台灣接軌國際造成重大打擊。
403地震搖撼全台 台灣電力挺住未大規模停電
4月3日花蓮發生芮氏規模7.2級強震,這是921地震後最大規模的 зем震,全台各地都有明顯晃動和災損。根據台灣電力統計,本次 地震導致全國超過37萬戶停電,但相較於芮氏規模7.3級的921大 地震,當時花費近兩周才恢復正常供電,403地震卻未發生大規 模停電。
台灣電力公司近年積極推動綠能政策和儲能電力交易平台,這 次地震中發揮了關鍵作用,大幅減少經濟損失。多家業者委託 南方電力公司參與台灣電力的輔助服務(AFC),合計交易運轉 容量約300MW。
監管部門負責人黃重凱表示,24小時監控系統頻率的專業人員 在403地震發生的瞬間,所有儲能電池立即啟動並滿載輸出。由於 震央距離儲能設備主案場非常近,挑戰性更大。黃重凱在地震後 3分鐘內,要求現場人員回報儲能設備情況,維運小組也迅速進 場檢測,並在震後5分鐘將訊息回報業者。
南方電力平時制定了緊急情況標準作業程序(SOP),並進行各 種狀況的模擬演練,確保儲能設備正常運作。但黃重凱仍心有 餘悸地回想地震當下的情景。
南方電力除了代理參與台灣電力輔助服務市場,也積極推動綠 電交易,發展「綠電通」交易媒合平台,提供一站式服務,確保 交易公開公平。同時提供客製化的小額綠電購電專案,企業可 透過「綠電通」了解市場價格動態,進行交易決策,提高買賣雙 方交易便利性和滿意度,促進綠電交易市場的發展。
過去6年,第一、二階段的啟動時間相繼展延,如今僅剩不到3年時間,卻驚傳能源署將在立法院下個會期再提修正案,打算推翻2017年原議,讓台電繼續保持原樣。若未向大眾說明,除了難以擺脫「球員兼裁判」的疑慮,台電原地踏步甚至倒退30年,不僅無助能源轉型、提升電力效益及自由化發展,對台灣接軌國際不啻為一記重大打擊。
綠能浪潮席捲,加速更多民營再生能源電廠加入供電行列,開放綠電售電雖對台電帶來潛在競爭,但能達到傳統及新興能源業者對話溝通的目的,循漸進模式找到最佳的轉型路徑。此時需要常態性的組織進行溝通,而非遇到民間壓力時,被動召開臨時討論會議。台電具有百年基礎的獨占優勢,面對公平、公正、公開的市場趨勢,無須擔心民營電廠的挑戰,反而應參考國外少數具規模的綜合國際電業,其國際化的發展策略。
通常公務官僚體系存在三不管灰色地帶,大多只在法規或政策要求時啟動,不利能源轉型的新形態多元發展。設立獨立專業的常態性監管機關,不只監事和管理,還要能以獨立性排除不專業的政策建議,落實責任政治,提升資訊開放透明度,為電力系統可靠度及政策把關。
電力交易平台供過於求,風、光電及儲能的饋線與選址等,都應在透明資訊下運作,才能加快及民間投入,優化效益。國營電力機組參與電力交易平台競標並且為大戶,更需有可信賴的機制,如果被質疑打假球,將產生劣幣驅除良幣,導致市場萎縮甚至消失。
據台電統計,此次強震造成全國超南方電力參與台電的AFC輔助服務過37萬戶停電,較芮氏規模7.3級的921大地震後,全台近兩周後才恢復正常供電,403地震未有大規模停電,歸功於政府近年推動綠能政策及儲能電力交易平台發揮作用。大幅減少經濟層損失,凸顯儲能系統執行調頻備轉服務對電力基礎設施的重要性。
多間業者委託南方電力參與台電的AFC輔助服務,合計交易運轉容量約300MW。監管部門處長黃重凱表示,每日都有專業人員24小時監控系統頻率,因此在403地震發生的瞬間,所有案場的儲能電池均立即作動,且滿載輸出。
由於震央距離儲能設備主案場非常近,挑戰更大。黃重凱坐鎮指揮,在地震後的3分鐘,要求現場人員回報儲能設備情況,並由維運小組進場檢測,「震後5分鐘,就把現場訊息同步回報給業者」。黃重凱表示,南方電力平時已擬定緊急狀況SOP,以及各種狀況模擬演練,因此確保儲能設備正常運轉。但回想地震當下,仍是心有餘悸。
南方電力除了代理參與台電輔助服務市場,也深耕綠電交易多年,發展「綠電通」交易媒合平台,提供一站式服務,達到交易公開公平。也提供客製化小額綠電購電專案,企業可通過 「綠電通」了解市場價格動態,進行交易決策,提高買賣雙方購售電的便利性和滿意度,促進綠電交易市場發展。
除電纜事業獲得滿手台電訂單外,大同也宣布獲得北美變壓器UL實 驗室認證,旗下電力變壓器與配電變壓器全系列產品,除出貨至北美 地區外,也正與多個國際客戶洽談訂單中,與美國客戶相關訂單即進 入最後合約階段。
美國1.2兆美元的基礎建設法案中,加州獲得的金額最高,其次是 德州,大同鎖定這兩個地區,洽談機電業務,看好未來美國市場將成 為大同打造高速成長的引擎,2024年是衝刺美國變壓器市場的元年。
東元承攬台電全台最大儲能場「龍潭儲能系統儲能場」工程,已於 年初交付給台電,東元智慧能源事業群在手訂單近300億元,後續將 持續執行離岸風場的陸上變電站和強韌電網計畫的相關案件,訂單能 見度到2026年。
另外,東元積極發展電動車綠能商機,鎖定台灣、印度、北美3大 市場,已經成功打路印度電巴、美國肌肉車領域。美國是使用廂型貨 車的動力系統,在改裝後成為肌肉車、中古車電動化等。另外,積極 推動電動樁,3月底已經完成數座公共充電站和學校巴士充電站,快 充充電樁預計第三季投產。東元預估今年相關訂單和營收將較去年有 3倍的成長,2025年邁入爆發期。
415因受地震影響及四部機組跳機,台電在晚間一度備轉容量率低 於3%,供電拉警報,最終為3.25%並未限電。外界擔心4月用電就走 鋼索,真正夏天來臨,核三廠1號機還要停機除役,短少約95萬瓩, 屆時恐怕有限電之虞。
不過,蔡志孟表示,今年新加入機組共有443.3萬瓩,遠大於除役 機組315.1萬瓩。今年少了興達燃煤1、2號機共100萬瓩,7月核三1號 停機,民營的麥寮電廠1、2號機也因合約到期,今年共短少315.1萬 瓩。
新加入供電行列也有民營的森霸豐德3號機110萬瓩,大潭7號及9號 機約203萬瓩,還有興達新的1號機130萬瓩,都可以接受供電調度, 視供電調度接受半載或滿載調度,新加入共有443.3萬瓩。加上再生 能源積極開發,每年約有逾200萬瓩可加入供電行列,蔡志孟說,台 電在調度上都有準備,不必過度擔心。
據台電先前預估,今年夏天最高負載預估約在4,178萬瓩,可能出 現在7月下旬或8月初,至於供電能力夏季尖峰白天備轉容量率約有1 3∼15%,晚上尖峰負載備轉容量也有約8∼10%,對機組事故跳脫都 預留必要的餘裕容量。
據悉,台電現在也建立一套新機制,周一至周四上午一早就有供電 情勢會議,周五由總經理主持預測當天至下周供電情勢,能火速對當 天供電寬緊,提前作出研判及調度。
至於王耀庭因不捨台電同仁努力搶修,卻被誤解是因有缺電之虞, 突然閃辭總經理一職,令長官們措手不及,連陳建仁都親自致電及傳 簡訊慰留,據悉,周日(21日)曾文生也再度強力慰留,王耀庭雖未 完全打消念頭,但不無有轉圜可能。
蔡志孟說,台電全台有200多部機組,難免有設備老舊故障跳脫情 況,每年4∼5月若天氣一轉熱,外界就會有用電走鋼索的印象。因每 年10月至隔年5月都有機組要排修,電力調度略為吃緊,目前正在大 修的機組逾430萬瓩,5月底或6月初會陸續回歸,加入供電行列。
蔡志孟說,桃園地區發展迅速,市區共有1千多條饋線,可能因外 力或設備問題造成停電,其中架空電線易受外力及動物影響跳脫,地 下纜線年久亦有劣化情況,因埋於地下修復時間更長。日前大雷雨, 桃園沿海的架空電線受鹽害故障,甚至有花架倒坍壓倒饋線,均外力 造成,區域配電事故不應歸咎是「缺電」,帽子扣太大了。
外界質疑台電因採取降壓造成設備損壞,實情也非如此。他說,台 電是依據《電業供電電壓及頻率標準》允許的上下5%變動範圍,在 合法內調整電壓,讓供需平衡、系統維持穩定調度,降壓並非因電力 短缺採取的作為,如此臆測對台電同仁並不公平,以非核指向缺電元 凶也不公平,因核電全盛時期,104年有5部核電機組運轉,當時備轉 容量率曾一度低至1.9%。
蔡志孟說,台電同仁24小時隨時待命現場巡修,除花蓮地震時,跨 區域調度逾6千人次搶修,最近對區域停電現象都加強調度人力,配 電系統搶修輪值人員包括配電調度控制中心及現場巡修人員,總數為 2,467人,夜間約730人輪值,控制中心人員四班輪值,現場人員三班 輪值,外界應予應有肯定。
至於需量反應措施,蔡志孟說,這是國際潮流,如果為了一整年8 ,760小時中僅約200小時的用電尖峰,而耗費鉅資新建每度成本約9至 17元的尖載機組,實在划不來。他說,需量反應措施有計畫型及臨時 性,而臨時性依企業競價而來,有的每度5元,最高10元,並非每度 均10元,低價者先得標,若電力系統有突發狀況時,能配合台電臨時 於2小時前通知且抑低用電者,即加碼其報價2成最高12元,但這屬短 期間救急應變,並非常態措施。企業大戶願意主動將製程移至離峰可 節省電費,而協助台電降低尖峰負載又可獲電費扣減,是一舉二得, 可獲得二次減免電費優惠。
403花蓮強震是25年來,規模僅次921的大地震,當天37萬戶停電, 集中在東北部的宜蘭和花蓮;但921大地震發生在中部車籠埔,因為 南投縣中寮鄉中寮超高壓變電所遭震損,造成嚴重電力設施受損,中 寮-龍潭線203號高壓電塔倒塌毀損,全台包括核一、核二、協和、 深澳、通霄等公民營8座電廠機組全部跳機,彰化以北無電可用,共 計649萬戶全部停電。
何以這二次地震規模相差不多,造成停電結果差距這麼大?蔡志孟 表示,天災造成停電事故,即使與天災大小有關,但與地點更有密切 相關,921就是最好的例子。過去有時颱風來襲,直接掃進台灣本島 ,停電戶數十數至上百萬戶;但有時強颱,僅輕輕掃過邊緣,只會造 成蘭嶼地區停電。
國際上也有很多案例可以印證,災害的大小和停電戶數多寡未必成 正比。蔡志孟舉近期日本今年元旦發生在石川縣能登地區7.6級強震 為例,北陸電力因1.2GW燃煤電廠停機,僅造成約3.4萬戶停電;但更 早2022年3月16日晚上,發生在東北福島外海發生規模7.4強震,在東 電轄下1都八縣造成約210萬用戶停電。兩次地震,造成停電戶數影響 大不同。
另,2021年2月,美國德州因受暴風雪侵襲(極端低溫),為72年 來新低溫挑戰,冬季用電尖載創新高,但因電力設備耐候不足,致大 量機組跳機,加上天然氣供應斷鏈,且屬獨立電網缺乏奧援,導致發 生440萬用戶停電的的嚴重事件。
蔡志孟表示,從國際案例可見,災害的大小固然對電力受損可能會 有影響,但並非絕對,要視所處的地點而定。0403地震造成多部發電 機組跳脫、受損,雖然大部分在短期內即修復完畢、歸隊供電,但仍 有少數機組因損傷較嚴重,且因道路落石坍方,變壓設備被土石淹沒 難以救援,還有受餘震影響,以致4月15日傍晚出現供電較為緊澀情 況。惟面對天災帶來挑戰,台電同仁第一時間投入搶修機組,甚至搭 乘直升機支援花蓮民營和平電廠,也靈活運用各種資源調度,全力確 保供電穩定。
<h3>台電力攜手產業界 擬解決水電供應疑慮</h3>
準經濟部長郭智輝表示,將蒐集產業界意見,擬出一套完整報告,釐清台灣是否缺電,以及產業需求多少電力。他也提到,核電延役與否,須取得全民認同,安全考量優先。
面對限電質疑,經濟部強調,產業用電需求增加,將與台電擴大發電供給。郭智輝來自產業,了解痛點,將穩健推動供電工作。
近期水情方面,經濟部已連續召開水情會議。水利署副署長王藝峰表示,鋒面通過後,全台水庫集水區進帳約820萬噸水量。枯水期將視條件許可,執行人造雨。
經濟部長王美花赴立院備詢時表示,近期停電主要因供電管線問題,並無限電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