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電力公司新聞
根據報導,台電規畫許久的「RE30」低碳電預定7月1日推出,首批 放出16.6億度,內中摻配30%的綠電。最低購買額度是百萬度,最高 不可超過1億度,鎖定中小企業購買。不過售價每度將比預期高,估 計超過5元。但RE30主要售電客戶為因應2026年歐盟碳關稅(CBAM) 上路的出口製造商和金融、保險等非出口商,可能會引發國際間對台 灣企業漂綠的疑慮。
公會總結RE30「電力分艙」恐有三大隱憂,一、違背台電銷售一般 電力用戶的環境效益分配公平性原則。根據「電業法」規範,台電負 有逐年降低電力碳排放係數的法定義務,同時台電已向一般電力用戶 收取「再生能源發展基金」,並用於推動綠電發展。然而,RE30方案 設置「電力分艙」機制,讓有資源支付高額費用的企業取得低碳電力 ,卻變相提高了未參與方案的中小型企業碳排放量,這對國家推動淨 零碳排政策將造成負面影響。
二、衝擊離岸風電發展,RE30方案的推出,將使企業轉而採購台電 提供的低碳電力,而非購買離岸風電。
市場選擇的轉變,恐導致潛在買家觀望甚至放棄離岸風電採購,並 影響開發商的銷售與開發進度。
三、破壞綠電市場機制。台電作為國營企業,擁有龐大資源和市場 優勢,RE30方案讓台電直接向終端用戶銷售低碳電力,將會干預綠電 交易市場,並使得民間業者難以公平競爭。
若民間綠電業者退出市場,國內綠電的發展將再度依賴台電,缺乏 市場推動的單一供應模式,極可能導致綠電交易量增長遲緩,最終阻 礙企業淨零目標與國家能源轉型進程。
事實上,重電、變壓器、綠能概念大部分個股先前回檔幅度均頗深 ,像是士電、華城等股價從高點回落以來,最慘都曾跌到腰斬;甫獲 得大型投顧研究機構力挺的世紀鋼,股價高點以來最多更一度跌掉6 成,現在從低位階展開反彈,也見到國際資金回補。
法人指出,世紀鋼主要營收來源為台電案與海龍案,然去年下半年 受台電案大組完工時程,以及渢妙案投料進度遞延,加上歐盟向WTO 提告我國國產化政策有違公平性等不利影響拖累。展望2025年,世紀 鋼目前在手案場有台電二期、海龍風場、渢妙等三件,此外,3-1期 尚有海盛與蔚藍海兩個案場洽談中,為2025年營收增添動能。
長期而言,世紀鋼將受惠政府政策支持,且3-1、3-2期風場國產化 政策維持不變,於興達海基熄燈後有望承接剩餘國產化分額,隨產能 逐步到位,有利後續承接3-3期國產化限制鬆綁部分,目前訂單能見 度達2029年。法人估計,世紀鋼2025、2026年每股稅後純益(EPS) 各為11.88元與21.46元,相當明年多賺將近一股本。
另一金控旗下投顧法人指出,綠能政策攸關能源供應穩定性、國際 減碳壓力與半導體科技大廠需求,長期而言,綠電剛性需求趨勢明確 。展望未來,政府可能調整方向為鼓勵民間業者參與綠能發展、透過 企業綠電購售協議CPPA來彌補台電投資不足。其中,泓德能源以能源 聚合商角色參與電力交易,於海外市場有所斬獲,給予「買進」投資 評等、目標價300元。整體而言,看好再生能源仍為2024∼2033年電 力供給核心,電網穩定性為發展綠電之關鍵。
多年來,汎武承接不少光儲充案場的配電盤承製、電力系統建置,累積不少實績;近年整合材料銷售與配電盤製造的資源,進一步跨足充電樁建置工程服務,涵蓋社區大樓、公有停車場及國道休息站的充電樁設置。充電樁建置從場地勘查、價格估算、台電申請,到施工安裝、測試驗收及售後服務;電源管理系統可以提供最優化的能耗管理,確保客戶在每一階段都能得到最專業的支援。地下停車場的充電樁設置選用高強度導線架,經過檢測認證,每跨距可承重高達150kg ,比鋁合金更耐用,獲建商的高度認可;戶外則加強防風雨的配電盤與防水控制箱的安全設計,優質的用料與施工品質造就了汎武的卓越口碑。
汎武以顧問式的系統化服務,365天24小時隨時待命的承諾,憑藉誠信與正直,成為企業能源轉型、永續發展的重要推手。無論是太陽能╱儲能╱風電╱充電樁的開發商、EPC廠商,或工程承包商,都有相對應的資源整合,開創合作商機。
汎武電話(07)616-7936分機111。
台灣電力市場即將迎來新一波的電價調漲風波,據悉,此次調漲將於4月份實施,而受影響最為直接的便是產業用戶。自經濟部與電價審議會在2024年對電價進行大幅調整後,將產業用戶分為四大級距,但專家們對此表示擔憂,因為即便用電大戶全力節電,也無法降低至低級距,這可能會導致節電動力不足。
台電方面已經提出相關回應,除了推廣「尖峰改離峰」等節電措施外,計劃在2024年度結束後,重新計算用戶的電費級距,以確保電費差異能夠迅速感受到。
在2024年的電價調漲方案中,經濟部新增了一個新的級距,即「年用電量5億度以上、用電連兩年平均正成長」的「大戶」級距。這個級距的電價漲幅將高於一般產業用電,影響範圍包括電子業龍頭企業如華碩、聯電、力積電、中華電信、高鐵等十幾家重要業者。
去年9月,審議委員在會前工作小組中提出疑慮,認為企業可能因為用電量大,到年底結算時無法將用電量降低到5億度以下,這會減少企業節電的動機。對此,台電回應稱,用電規模是基於2022到2023年用電平均正成長的法人公司,並以2023年度總用電量達5億度以上的法人公司為判定標準,根據用電數級距來給予適用的電價調整級距。
此外,用電量達5億度以上的大戶也分為四個級距,電價調幅各不相同,分別是5億度以上未及50億度、50億度以上未及100億度、100億度以上未及150億度,以及150億度以上。如果企業在年底結算時無法將用電規模降至5億度以下,仍可透過採取節電措施來降低適用級距,或者將尖峰用電時間移轉至離峰時間,這些方法都有助於減少電費支出。
台灣電力龍頭亞力迎來春暖花開,股價持續攀升
近日,美國總統川普簽署行政命令,成立「國家能源主導委員會」(NEDC),強調對電力基礎建設及AI資料中心電力需求的關注,這一舉動不僅對亞力(1514)等重電族群帶來利多,也為整個台灣電力產業帶來新機遇。
NEDC的成立,意味著美國將透過該委員會掌握國家能源安全,並在全球舞台上扮演更為主導的角色。特別是對於AI軍備競賽所需電力的關注,更顯示了美國對電力基礎建設的重视。
市場分析師指出,隨著美國未來對電力基礎建設的加強投資,亞力等擁有美國訂單的重電股將能夠延長訂單能見度,進而帶動公司營收的穩定成長。
據法人評析,亞力目前在手訂單金額約在100億到110億元之間,其中台電強韌電網計畫的占比高達4成,而與半導體廠房相關的訂單則約占20%。這些訂單的來源,一方面來自台電的強韌電網計畫,另一方面則是因應半導體大廠在國內外擴張,以及AI機房的電力需求增長。
AI資料中心的興起,為亞力帶來了新的商機。亞力過去已經為IDC變電所提供GIS與變壓器,隨著AI機房對電力的需求不斷增大,亞力已經搶佔了先機,成為市場上的一股新力量。
台灣電力公司董事長方振仁近日於公司發布會上表示,隨著天然氣發電需求的持續上升,去年天然氣的營收佔比已達34.06%,佔總營收的比重相當驚人。今年,公司預計總營收將達1.21兆元,其中天然氣營收預計將達4,447.74億元,佔比高達37%。
為了應對天然氣供應的穩定性,中油正在推動永安、台中、觀塘、洲際四座接收站及輸氣管線的擴建及新建計畫。這些計畫旨在提升天然氣供應的韌性,並建立有效的備援機制。其中,第三座液化天然氣接收站預計於3月底進行測試運轉,其營運量可達300萬噸/年。
此外,中油還計劃興建洲際液化天然氣接收站、永安至通霄第二條海底輸氣管線、永安廠增建儲槽及台中廠港外擴建(四期)計畫。這一系列天然氣布局的投資總額將達3,500億元。
台中廠的發展也不斷進行中,二期投資增建第二席LNG卸收碼頭,已於1月開始進行LNG船的試靠卸作業,預計完成後營運量可達800萬噸/年。而台中廠三期投資將增建2座18萬公秉儲槽、1,600噸/時氣化設施及相關設施,預計2026年底完成,營運量可達1,000萬噸/年。
方振仁還透露,目前規劃及設計中的洲際液化天然氣接收站投資計畫,將於高雄港洲際二期新建4座18萬公秉儲槽、1,600噸/時之氣化設施,並包括港灣設施及聯外輸氣管線。這項計畫預計於2029年第三季初期供氣,整體計畫於2031年底完成,營運量為600萬噸/年。
永安至通霄第二條海底輸氣管線的投資計畫則將興建36吋長約233公里的海底輸氣管線,與既有陸上輸氣幹線系統銜接,預計2028年底完成,可提升供氣可靠度及調度彈性與韌性。
永安廠增建儲槽的投資計畫將增建2座地下型薄膜式儲槽及氣化設施,其中氣化設施已完成性能測試,將配合台電進行供氣事宜。然而,由於地下型儲槽技術規格特殊,投標成本大漲,計畫曾兩次流標,將依替代方案辦理計畫修正。
台中廠港外擴建(四期)投資計畫將興建4座18萬公秉儲槽、1,600噸/時之氣化設施、建築物及相關附屬設施,目前正進行環評作業,預計完成後營運量可達1,300萬噸/年。
近期台灣公司債市場進入空窗期,今年前兩個月整體發行量明顯萎縮。根據櫃買中心統計,今年前兩個月公司債合計僅發行566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年減幅達16.7%。去年3月發行量達720.2億元,第一季合計發行量為1,380.7億元。若3月發行量仍維持在300億元左右,則第一季發債量恐低於千億元。
今年前兩個月,發債主力富邦金發行72億元,其他大企業如台電、中油均無發債行動。券商主管分析,去年美國聯準會(Fed)降息累計4碼,但今年市場預期美國經濟政策可能推升通膨,聯準會官員對降息態度保守,預估全年降息下修至僅2碼空間,最快第二季才會再降息。不確定性升高,使得企業發債顯現相對觀望態度。
近期利率有上行趨勢,成為降息年發債意願降溫的主因。部分企業研判國內債券利率有機會走低,不急於利率高點發債。櫃買中心統計顯示,前兩月公司債發行量縮小,1月指標公司債僅鴻海的92億元,可轉債有325億元;2月發債大咖台電、中油均休兵,僅富邦金發72億元,整體發債量更縮小至241億元。
券商主管指出,1月和2月公司債籌碼減少,企業等待新財報出爐才能發新債。但整體第一季新台幣資金相對浮濫,加上公債額度不夠、券源稀少,近期不少新發公司債都算熱銷,普遍有超額認購跡象。鴻海1月發行的十年券票面利率回升至2.05%,5年券也升至1.98%;富邦金2月發行的七年和十年新券利率均破2%。
券商主管預期,企業發債成本確實已增加,其餘廠商發債可能還是先暫緩,至少上半年都會先觀望市場利率走向,全年發行量預料繼續萎縮。但綠色債券發行逆勢熱絡,今年累計已有6檔發行、合計達230億元;去年發行32檔、共1,161億元。台積電等大咖企業今年預期還是以綠債為主軸,綠債總發行額有機會超越去年。
台灣電力概念股在20日展開了強勁的反攻,其中高價指標股華城(1519)更是攻上漲停,帶動重電族群全面上漲。這一波上漲讓長期受壓的個股如士電、華城等股價從低點展開反彈,也吸引了國際資金的關注。
近期,金控旗下投顧研究機構對世紀鋼(9958)進行了初評,強調該公司受惠於政策支持,以及離岸風電產業的躍進,給予「買進」投資評等,並預測合理股價為245元。事實上,世紀鋼的股價在先前曾一度跌掉6成,但如今已從低位階展開反彈。
法人分析,世紀鋼的主要營收來源為台電案與海龍案,雖然去年下半年受到台電案完工時程延後以及渢妙案投料進度遞延的影響,但展望2025年,該公司在手案場有台電二期、海龍風場、渢妙等三件案件,加上3-1期尚有海盛與蔚藍海兩個案場洽談中,為2025年營收帶來動能。
長期來看,世紀鋼將受惠於政府政策的支持,以及3-1、3-2期風場國產化政策的維持不變。隨著興達海基熄燈後有望承接剩餘國產化分額,並有利後續承接3-3期國產化限制鬆綁部分,目前訂單能見度達2029年。法人預估,世紀鋼2025、2026年每股稅後純益(EPS)將分別為11.88元與21.46元,預計明年多賺將近一股本。
另一家金控旗下投顧法人則指出,綠能政策對於能源供應穩定性、國際減碳壓力以及半導體科技大廠的需求具有重要影響。長期來看,綠電的剛性需求趨勢明確。未來,政府可能調整方向,鼓勵民間業者參與綠能發展,並透過企業綠電購售協議CPPA來彌補台電投資不足。其中,泓德能源以能源聚合商的角色參與電力交易,在海外市場取得佳績,給予「買進」投資評等,目標價300元。
綜合來看,再生能源在2024至2033年間將成為電力供給的核心,而電網穩定性則是發展綠電的關鍵。
深耕電力配電領域多年的汎武公司,自從36年前從材料通路商起家,如今已經發展為業界領先的配電盤製造商。該公司不僅承擔大型太陽能及儲能EPC的委託製造,包括中高壓配電盤與低壓貨櫃併聯盤,同時也提供關鍵零組件的代理銷售。汎武與光儲充客戶建立長期合作關係,並將服務範圍拓展至充電樁的建置統包工程,提供完整的發電系統一條龍服務。
在過去的多年中,汎武承接了眾多光儲充案場的配電盤承製和電力系統建置工作,累積了豐富的實績。近年來,公司整合了材料銷售與配電盤製造的資源,進一步跨足充電樁建置工程服務,涵蓋社區大樓、公有停車場及國道休息站的充電樁設置。從場地勘查、價格估算、台電申請,到施工安裝、測試驗收及售後服務,汎武提供全方位的電源管理系統,以最優化的能耗管理確保客戶在每一個階段都能得到專業的支援。
在地下停車場的充電樁設置方面,汎武選用高強度導線架,每跨距可承重高達150kg,耐用性超越鋁合金,獲得建商的高度認可。而戶外的充電樁設置則採用加強防風雨的配電盤與防水控制箱,優質的用料與施工品質造就了汎武卓越的口碑。
汎武以顧問式的系統化服務,365天24小時隨時待命的承諾,憑藉誠信與正直,成為企業能源轉型、永續發展的重要推手。無論是太陽能、儲能、風電、充電樁的開發商、EPC廠商,或工程承包商,汎武都能提供相對應的資源整合,開創合作商機。有興趣的客戶可以致電(07)616-7936分機111聯繫汎武公司。
亞力電(1514)近期表現亮眼,得益于台電強韌電網計畫的推動以及AI機房商機的開拓,公司目前在手訂單金額已超過百億元。此外,亞力電正積極爭取半導體大廠在新加坡及日本設廠的新訂單,展現出強大的市場競爭力。儘管外資近兩個交易日紛紛出貨,但20日市場對亞力電的追價買盤十分強勁,開盤僅46分鐘即亮燈漲停,並一直維持至終場,最終大漲9.8元,收盤價創近期新高。
亞力電的成長動力來自於多個方面。首先,台電強韌電網計畫的進行,為亞力電帶來了穩定的業務增長。其次,國內半導體大廠不斷在國內外擴張產能,這對亞力電的產品需求形成了強有力的支持。再者,AI運算機房的興起,為亞力電帶來了新的商機。此外,亞力電積極推廣太陽能PV變流器新產品,並投入大型案場系統建置,同時也在儲能、微電網及充電樁等新產品市場上展開布局,預計今年營收將有顯著成長。
面對上檔將迎來的半年線111.35元以上的賣壓,亞力電仍表現出強勁的上升動力。公司未來發展前景值得期待,市場對其投資價值也將進一步提升。
國發會於昨日(20日)公布了一則令人振奮的「深度節能推動進展」報告,揭露了我國在節能領域的亮麗成果。根據報告,去年全年我國共節約了48億度的電力,這一數字超過了原先設定的45億度目標,達成率達到了106%。這一驕人的成績,讓我們對未來的節能工作充滿信心。
國發會主委劉鏡清在發表會上表示,今年我們將把節電目標設定為更高的55億度,這一目標將繼續由公民營企業扮演關鍵角色,共同為2027年預估的累計206億度節電大目標努力。劉主委強調,政府將透過公營事業的帶頭作用,同時引入ESCO產業的力量,共同推動節能工作的進展。
為了實現這一宏偉目標,國發會規劃了一系列的措施。首先,由台大醫院、北榮、三總、中油、台電、台糖、台水、中鋼等十大公營事業帶頭示範,建立節能輔導模型。接著,經濟部等九大部會將接力串連,進一步推動節能工作的普及。最終,這一努力將擴散至整個民間,協助企業展現節能成效。
劉鏡清還提到,促進ESCO產業的發展在落實深度節能過程中是不可或缺的。政府將繼續延續去年推出的ESCO專案貸款信用保證,提供50億元信保額度,以確保業者的資金不斷。未來,政府還將推動大型ESCO專案開發,讓大公司承攬、中小企業施作,以大帶小的方式,擴大並整合國內ESCO業者。
為了維持ESCO發展的量能與動能,政府也將評估研議相關業者的獎勵機制,期望通過公私協力,邁向淨零碳排,同時推動產業的綠色成長。
行政院深度節能推動架構涵蓋了四大面向:公民營企業節能改善、家電汰舊換新補助、設備效率基準管理及建築與地方節能治理。在設備效率基準管理方面,國發會將提升我國冷氣機、電熱水器及馬達等設備的能效基準,並推廣分級標示制度及節能標章。在建筑與地方節能治理方面,將推動建築節能、縣市共推節電,並關懷弱勢、輔導偏鄉,打造公正轉型。
台股近期呈現震盪偏多走勢,個股題材成為市場關注焦點。專家建議投資者應跟進盤面輪動節奏,把握短線價差操作機會。華城(1519)、亞光等個股近日獲得外資和投信等法人連續買超,顯示後市仍有上漲空間。
儘管市場風險偏好有所增溫,帶動美股四大指數全線收紅,但台積電ADR受川普晶片關稅議題影響,逆勢下跌0.8%。台股昨日(20日)在三大法人偏空操作下,回測短期均線,失守23,500點關卡,連續兩日下跌。
台新投顧副總經理黃文清指出,台股正在消化川普關稅戰、美聯準會(Fed)利率政策、輝達(NVIDIA)財報及GTC大會、企業財報等多空訊息,短線指數空間有限。然而,外資、投信等法人積極進場加碼,且股價相對強勢的個股將成為盤面短多焦點。
市場進行篩選,發現外資或投信至少連續買超三日、累計買超逾200張,且昨日漲幅1.5%以上的強勢個股,包括華城、磐儀、矽力*-KY、融程電、亞光、長榮航太、家登、東元、昇陽半導體、復盛應用、研華、勤誠等,主要涉及電力設備、工業電腦、半導體材料設備等族群。
近期,低成本人工智慧(AI)模式問世,加速邊緣應用發展,預計將帶動工業電腦產業受益。相關個股持續走強,磐儀昨日帶量強漲5.2元,收於65元,創波段新高,外資連續敲進十日,扮演關鍵角色。研華、融程電也同時保持強勢。
川普宣示要滿足AI用電需求,加上國內電價審議會將在3月下旬召開,經濟部暗示台電千億補助預算可能遭刪,並可能調漲電價。這些因素帶動重電族群重新點火轉強,外銷比較高的華城昨日攻頂收於623元,連續四日紅盤,克服半年線反壓。東元則漲3.0%,收於54.5元,收復所有均線。
台灣電力產業再掀波瀾,全球科技大廠微软預計數年後將問世量子電腦,其中量子運算晶片「Majorana 1」成為關鍵。而「常溫常壓超導體」技術的發展,更是該產品成真的核心。這項技術的突破,對台灣的電力產業和相關產業帶來巨大期待。
隨著常溫超導體傳言四起,台灣的電力、原物料、化工族群有望獲益。消息指出,常溫半導體的主要材料來自銅、化工等領域,市場專家特別提到在銅的供應方面,有第一銅、高興昌、金益鼎、太空梭等公司;在電纜方面,則有華榮、大亞、華新等企業;在磷方面,則有全宇生技、惠光、東鹼等公司。
台灣最大的鉛合金提煉製造商泰銘發言人童新沅表示,該公司主要原材料為鉛錠,進口來源涵蓋澳洲、歐洲、大陸、美洲等地。另一種原料來源是再生鉛,主要來自廢鉛酸蓄電池的熔煉。至於下游客戶,主要是汽機車電池生產廠。
針對市場傳出的常溫常壓超導體技術,南韓科學家宣稱透過改良過的鉛-磷灰石(LK-99)結構,可使材料在127℃以及常壓下展現超導特性。泰銘對此持樂觀態度,認為若技術成功,將有利於擴大鉛合金的應用範圍。
線纜業界則指出,若常溫超導體技術得以實現,將對銅金屬產業帶來正面影響,進而推升銅價。對於線纜業而言,這將是一個利多消息。雖然是否能帶動大量需求仍有待觀察,但無可否认的是,在台電強韌電網計畫以及AI科技帶動下,新增電廠的增多將對線纜產業帶來良好市場。電力傳輸效能的提升,也將推動全球電網布建需求的增加。從整體來看,線纜業的發展前景至少可以期待兩到三年。
台灣電力需求持續成長,半導體產業成為關鍵推手
近期,國科會轄下智庫DSET發布了一份關於台灣半導體產業水資源與電力使用分析的報告,指出台積電近年來因為產能擴張,用電量呈現每五年翻倍成長的趨勢。雖然台灣整體上並未出現缺電的問題,但未來三年夜尖峰備轉容量率可能會偶爾略低於6%,對台電的供電能力提出了挑戰。
根據報告,台積電的用電量隨著產能的擴張而快速增加,這對台灣的電力供應構成了不小的壓力。報告強調,雖然台積電已經投資了節能與綠能技術,但由於產能不斷擴張,用電量仍然呈現翻倍增長。隨著台積電2奈米製程的陸續量產,外界對台灣是否會面臨缺電危機的關切不斷升高。
報告進一步分析,若考慮到台積電2奈米廠房預計分別於2025、2026年陸續量產,並結合主要科學園區的用電負載數據,預計台灣主要科學園區的最大用電負載將達到7.51GW,佔全台2024年最大用電負載的18.23%。這意味著台灣的電力需求將進一步增加。
報告還提到,經濟部所評估的用電需求年成長率,加上已知2奈米先進製程的最高用電量1.928GW,對台電2025年至2035年每天夜尖峰的供電能力進行了估算。結果顯示,總量上並無缺電疑慮,但未來三年夜尖峰備轉容量率可能偶爾略低於6%,這對台電的供電能力是一個不小的考驗。
報告的發布,讓人們對台灣半導體產業的發展與電力供應的穩定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面對未來電力需求增長的趨勢下,台電和相關部門必須加強規劃與應對,確保電力供應的穩定與安全。
台灣協和電廠更新改建案,又稱「四接」,即將於下周三(26日)迎接環評大會的關鍵判決。環境部長彭明昨日(20日)強調,環評的過程並非單純比拼聲量大小,也非零和遊戲,環境部將堅持專業審查,絕對沒有偏袒任何一方。 在環評初審階段,四接案就引起了廣泛關注。環境部在年初召開的四接環評初審會議上,整日都處於熱烈的討論中,當日共有55位民眾參與意見表達,其中46人現場發言,另有9人通過電話參與。在這場正反意見激烈交鋒的會議中,環評專案小組作出了「建議通過」及「不同意開發」兩案並陳的結論,將於下周的環評大會進行討論。 若四接案能在下周大會中順利通過環評,將標誌著歷時多年的四階環評終於達到終點。然而,若環評結果為不同意開發,台電擔憂將對供電穩定性造成影響。如果議而不決,四接環評將延長至下次討論,進入拉鋸戰。 彭明表示,他將不會出席下周的四接環評大會,主要是因為他在民間時期曾與台電合作進行天氣風險評估相關工作,為了保持公正,將以最高規格自我要求,由次長葉俊宏主持會議。 環境部長強調,環評的結果不是由聲量大小或人數多少決定,而是由環評委員做出最終決定。他尊重各界的意見,過去的會議中也積極聽取了各方的聲音,並對新的看法持開放態度。他再次強調,環境部絕對沒有為任何一方護航,一切都是依法依規進行。 台電方面表示,四接案對於穩定供電具有重要性,穩定供電需要以「區域平衡」為核心。隨著北東電網內機組陸續除役,未來僅剩和平電廠的130萬瓩可用,供應量遠低於區域需求,北東電網的缺口將達470萬瓩以上,因此四接案的供電穩定性對整體電網運作影響重大。
台電強韌電網計畫、國內半導體大廠持續在國內外擴廠、AI運算機 房商機,推太陽能PV變流器新產品及大型案場系統建置,推廣儲能、 微電網及充電樁新產品,亞力預估今年營收成長。
國發會主委劉鏡清表示,今年節電目標將更進一步提升至55億度, 公民營企業將進一步扮演重要角色,共同朝向2027年預估累計206億 度的節電大目標,將持續透過公營事業帶頭,同時導入ESCO產業。
國發會規劃,由台大醫院、北榮、三總、中油、台電、台糖、台水 、中鋼等十大公營事業,先帶頭示範,建立節能輔導模型,再由經濟 部等九大部會接力串連並進,最後擴散至整個民間參與,協助企業展 現節能成效。
劉鏡清進一步指出,落實深度節能的過程中,促進ESCO產業發展不 可或缺,政府除延續去年推出的ESCO專案貸款信用保證,提供50億元 信保額度,讓業者資金不斷炊外,未來更將推動大型ESCO專案開發, 大公司承攬、中小企業施作的以大帶小方式,擴大並整合國內ESCO業 者。
為維持ESCO發展量能與動能,後續也將評估研議相關業者獎勵機制 ,期許透過公私協力邁向淨零,同時推動產業綠色成長。
行政院深度節能推動架構,包含公民營企業節能改善、家電汰舊換 新補助、設備效率基準管理及建築與地方節能治理等四大面向。
其中,在設備效率基準管理方面,國發會指出,將進一步提升我國 冷氣機、電熱水器及馬達等設備能效基準,並推廣分級標示制度及節 能標章;建築與地方節能治理方面,則推動建築節能、縣市共推節電 ,同時關懷弱勢、輔導偏鄉,打造公正轉型。
雖然市場風險偏好略有增溫,帶動美股四大指數全收紅,但台積電ADR受到川普晶片關稅議題干擾,逆勢下跌0.8%,台股昨(20)日在三大法人偏空操作下,回測短期均線,失守23,500點整數關卡,連二跌。
台新投顧副總經理黃文清指出,台股持續消化川普關稅戰、美聯準會(Fed)利率政策、輝達(NVIDIA)財報及GTC大會、企業財報等多空訊息,短線指數空間有限,但外資、投信等法人積極進場加碼且股價相對強勢個股,將是盤面短多焦點。
篩選外資或投信至少連續買超三日、累計買超逾200張,且昨日漲幅1.5%以上強勢指標,包括華城、磐儀、矽力*-KY、融程電、亞光、長榮航太、家登、東元、昇陽半導體、復盛應用、研華、勤誠等,以電力設備、工業電腦、半導體材料設備等族群為主。
DeepSeek等低成本人工智慧(AI)模式問世,加速邊緣應用發展,工業電腦產業可望受惠,相關個股持續輪動向上,屬於中低價股的磐儀昨日帶量強漲5.2元收65元,改寫波段新高,外資連續敲進十日扮演重要關鍵,研華、融程電同步強勢。
川普宣示要滿足AI用電,加上國內電價審議會將在3月下旬召開,經濟部日前暗示台電千億補助預算遭刪後,可能調漲電價,沉寂已久的重電族群紛紛點火轉強,外銷比較高的華城昨日攻頂收623元,連四紅,克服半年線反壓,東元則漲3.0%收54.5元,收復所有均線。
據悉,常溫半導體主要成分材料來自銅、化工等領域,法人點名在銅方面有第一銅、高興昌、金益鼎、太空梭;電纜方面有華榮、大亞、華新;磷方面有全宇生技、惠光、東鹼等。
台灣最大鉛合金提煉製造商泰銘發言人童新沅表示,該公司主要原材料為鉛錠,進口來源包含有澳洲、歐洲、大陸、美洲等地。
另一種原料來源是再生鉛,主要由廢鉛酸蓄電池熔煉而成,至於下游客戶以汽機車電池生產廠為主。
針對先前市場傳出發展出常溫常壓超導體,南韓科學家宣稱透過改良過的鉛-磷灰石(LK-99)結構,可使材料在127℃以及常壓下展現超導特性,泰銘樂觀其成,將有利擴大鉛合金的應用面。
線纜業者指出,倘若常溫超導體技術成真,對銅金屬勢必有所推升,但要真正到實質受惠,必須要走向商業化模式,屆時才會有更大的獲利幅度。
線纜業者指出,超導體需要用到銅,短期來看會造成銅需求增加,將順勢推升銅價,對線纜業而言肯定是利多。
不過,是否能真正帶動大量需求仍有待評估,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在台電強韌電網計畫、以及AI科技帶動下,新增電廠增多,都對線纜帶來良好的市場,且電力傳輸效能大增,也會使全球電網布建需求提升,整體而言,線纜業的榮景至少可以在維持兩到三年。
根據台電標準,備轉容量率大於等於10%,代表供電充裕,供電亮綠燈;10%至6%則為代表供電吃緊,亮黃燈;小於等於6%則代表供電警戒的橘燈。一旦備轉容量掉到90萬瓩以下,代表限電警戒的紅燈;備轉容量50萬瓩以下就亮黑燈,進入限電準備。
DSET全名為「科學、民主與社會研究中心」,為國科會轄下智庫,昨日發布「氣候變遷與基礎設施韌性:台灣半導體產業水資源與電力使用分析報告」,分析台灣半導體產業用水、用電。
報告指出,隨半導體晶片處理技術提升,相同製程每單位產量能耗率雖正在下降,但由於製程產量與品質增加,使半導體製造整體耗電量仍攀升。
報告更指出,台積電雖已投資節能與綠能,近年卻因產能不斷擴張,用電量約呈現每五年翻倍成長的趨勢。
隨著用電成長,另外台積電2奈米預計今年起陸續量產,外界關切台灣是否面臨缺電危機。報告指出,若考量台積電2奈米廠房預計分別於2025、2026年陸續量產,根據已通過的環評或環差報告書,結合主要科學園區用電負載數據,考慮2奈米先進製程可能所需新增用電量後,主要科學園區最大用電負載將一舉攀升至7.51GW(百萬瓩),占全台於2024年最大用電負載41.19GW的18.23%。
報告指出,考慮經濟部所評估的用電需求年成長率,加上目前已知2奈米先進製程的最高用電量1.928GW後,以此估算台電2025年至2035年每天夜尖峰的供電能力表現,結果指出,總量上並無缺電疑慮,然而未來三年(2025年至2027年)夜尖峰備轉容量率可能偶爾略低於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