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睿生物科技公司新聞
上周五櫃買指數雖然收黑,不過周線仍收紅,興櫃市場成交量略微增溫,有一檔成交量破萬張。上周成交量最大的前三名為有量科技(5233)、北極星藥業-KY(6550),以及台睿(6580)。而近一周成交量最大的十檔股票中,以生技醫療業占五檔最多,其他則無明顯族群性。
本周由有量科技擠下醣基(6586)奪下冠軍寶座,成交量13,099張,是唯一破萬張的興櫃股,不過股價從36.97元下跌至35.10元,該公司經營鋰電池及電池組製造及銷售電子材料批發業機械設備製造、銷售及批發;亞軍北極星藥業-KY成交量為7,991張,股價則是從70.19元下跌至68.33元;第三名的台睿成交量6,586張,股價則是從18.63元大漲至30.38元,前三名中僅台睿為價漲量增。
上周成交量前十名中,有三檔是新進榜,包括空降冠軍有量科技,第三名的台睿,以及基米(4195),從股價來看,只有台睿價漲量增,漲幅高達63.1%,該公司主要業務為新藥研究開發。
本周沒有公司登錄興櫃,不過今年來累計興櫃掛牌公司已有46家,目前興櫃公司有277家,包含外國公司10家,今年已受理尚未櫃檯買賣則有1家。
本周由有量科技擠下醣基(6586)奪下冠軍寶座,成交量13,099張,是唯一破萬張的興櫃股,不過股價從36.97元下跌至35.10元,該公司經營鋰電池及電池組製造及銷售電子材料批發業機械設備製造、銷售及批發;亞軍北極星藥業-KY成交量為7,991張,股價則是從70.19元下跌至68.33元;第三名的台睿成交量6,586張,股價則是從18.63元大漲至30.38元,前三名中僅台睿為價漲量增。
上周成交量前十名中,有三檔是新進榜,包括空降冠軍有量科技,第三名的台睿,以及基米(4195),從股價來看,只有台睿價漲量增,漲幅高達63.1%,該公司主要業務為新藥研究開發。
本周沒有公司登錄興櫃,不過今年來累計興櫃掛牌公司已有46家,目前興櫃公司有277家,包含外國公司10家,今年已受理尚未櫃檯買賣則有1家。
台睿生技旗下產品CVM-1118,已在台美兩地進行了一期臨床試驗,並於今年度ASCO年會發表成果,下一步公司將規劃,進行CVM-1118與其他抗癌藥物合併使用之多國中心二期人體臨床試驗,針對大腸癌及肝驗證其抗癌的效果。
台睿期待取得臨床試驗二期療效證明後,能技轉授權國際大藥廠,做全球的藥物開發布局;公司正積極與國際藥廠接洽,建立合作管道,打開授權藥物銷售通路,打入亞洲藥物市場。
台睿為一家新藥研發公司,專注於開發新穎性高之藥物,其中又以癌症藥物為首要目標。
台睿公司的主力研發項目為抗癌小分子藥物CVM-1118,公司共同創辦人暨董事長是簡督憲,總經理為朱伊文,歷經六年的耕耘與經營,目前獲得美國與台灣FDA的認可進入人體臨床試驗。
簡督憲曾任職於美國拜耳(Bayer)大藥廠,參與了世界第一個口服癌症藥物「 蕾莎瓦 」的開發,因此他特地邀請了過去拜耳同事,複製藥物成功經驗,希望讓台睿的新一代口服藥物CVM-1118,繼續向產品上市推進。
台睿的另一位創辦人朱伊文,專長於癌症生物學研究,她找到CVM-1118的獨特抑制癌細胞「類管道」形成機制,不僅獲得美國「科學」期刊的報導,更吸引許多國際大藥廠的探尋。
除了此項抗癌藥物外,台睿的新藥研發項目,還包含用於敗血症輔助治療的Rexis瑞克西注射劑,經由調控病人的免疫機制,期望能增加存活率。
此項產品已獲得台灣FDA核准臨床試驗執行 ,並已在台灣六家醫學中心同步啟動樞紐性三期臨床試驗。
台睿期待取得臨床試驗二期療效證明後,能技轉授權國際大藥廠,做全球的藥物開發布局;公司正積極與國際藥廠接洽,建立合作管道,打開授權藥物銷售通路,打入亞洲藥物市場。
台睿為一家新藥研發公司,專注於開發新穎性高之藥物,其中又以癌症藥物為首要目標。
台睿公司的主力研發項目為抗癌小分子藥物CVM-1118,公司共同創辦人暨董事長是簡督憲,總經理為朱伊文,歷經六年的耕耘與經營,目前獲得美國與台灣FDA的認可進入人體臨床試驗。
簡督憲曾任職於美國拜耳(Bayer)大藥廠,參與了世界第一個口服癌症藥物「 蕾莎瓦 」的開發,因此他特地邀請了過去拜耳同事,複製藥物成功經驗,希望讓台睿的新一代口服藥物CVM-1118,繼續向產品上市推進。
台睿的另一位創辦人朱伊文,專長於癌症生物學研究,她找到CVM-1118的獨特抑制癌細胞「類管道」形成機制,不僅獲得美國「科學」期刊的報導,更吸引許多國際大藥廠的探尋。
除了此項抗癌藥物外,台睿的新藥研發項目,還包含用於敗血症輔助治療的Rexis瑞克西注射劑,經由調控病人的免疫機制,期望能增加存活率。
此項產品已獲得台灣FDA核准臨床試驗執行 ,並已在台灣六家醫學中心同步啟動樞紐性三期臨床試驗。
上周五櫃買指數雖然收黑,但周線收紅,不過興櫃市場成交量維持穩定。上周成交量最大的前三名為上海商銀(5876)、巧新科技(1563),以及聯嘉光電(6288)。而近一周成交量最大的十檔股票中,以生技醫療占三檔最多,光電業占二檔居次。
上海商銀重回成交量冠軍寶座,成交量9,456張,股價從30.78小漲至31.17元;亞軍巧新科技成交量5,535張,股價從151.59元繼續下跌至139.18元;第三名的聯嘉光電成交量5,341張,股價則是從26.72上漲至27.32元。
上周成交量前十名中,有四檔是新進榜,包括泉盛(4159)、納諾*KY(6495)、華信光電(3627),以及台睿(6480)。從股價來看,除了20日登錄興櫃的台睿是價跌量增,其餘三檔均為價漲量增,以泉盛上周漲幅4.6%最高。
本周有高達五家公司登錄興櫃,榮科(4989)主要從事電解銅箔之研發、製造及銷售,興櫃認購價格訂為每股28元。
上海商銀重回成交量冠軍寶座,成交量9,456張,股價從30.78小漲至31.17元;亞軍巧新科技成交量5,535張,股價從151.59元繼續下跌至139.18元;第三名的聯嘉光電成交量5,341張,股價則是從26.72上漲至27.32元。
上周成交量前十名中,有四檔是新進榜,包括泉盛(4159)、納諾*KY(6495)、華信光電(3627),以及台睿(6480)。從股價來看,除了20日登錄興櫃的台睿是價跌量增,其餘三檔均為價漲量增,以泉盛上周漲幅4.6%最高。
本周有高達五家公司登錄興櫃,榮科(4989)主要從事電解銅箔之研發、製造及銷售,興櫃認購價格訂為每股28元。
台睿生技(6580)研發的抗癌新藥CVM-1118,其成果摘要於日前獲選參加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簡稱 ASCO)舉辦之2017年癌症年會,並已於美國時間6月5日在芝加哥發表CVM-1118台美兩地所執行的臨床一期試驗進度。
ASCO為全球癌症研究領導指標機構,全球癌症研究單位皆積極參與ASCO研究成果發表,國際大藥廠亦於會場中尋找潛力標的,以進一步取得洽談合作或併購機會,台睿公司此行將增加國際曝光度,對未來尋求國際合作或授權有龐大的助益。
台睿生技之抗癌小分子藥物CVM-1118為新一代口服非化療抗癌用藥,具多重標靶作用機制及獨特的抑制癌細胞「類管道」形成之核心優勢,可用以抑制癌細胞的轉移,將是未來眾多藥廠積極尋找的目標。CVM-1118於2015年獲美國FDA核可進行臨床試驗後,即在美國德州及密西根州臨床試驗中心啟動收案,後又獲台灣FDA同意也在台灣成大醫院啟動亞洲人的臨床試驗,可同時比較東方人與白種人的藥物動力特性及安全性,是台灣藥廠少數能在早期即打入國際的新藥開發公司。目前CVM-1118第一期試驗已於美國及台灣共招收36位病患,已接近完成階段。
目前進行之一期臨床試驗數據顯示CVM-1118已達預期之安全性及初步療效,台睿公司將持續投入後續開發,未來規劃進行CVM-1118與其他抗癌藥物合併使用之多國多中心二期人體臨床試驗。待取得臨床試驗第二期療效證明後,再技轉授權國際大藥廠進行後期大規模三期臨床試驗、新藥上市申請與銷售。
ASCO為全球癌症研究領導指標機構,全球癌症研究單位皆積極參與ASCO研究成果發表,國際大藥廠亦於會場中尋找潛力標的,以進一步取得洽談合作或併購機會,台睿公司此行將增加國際曝光度,對未來尋求國際合作或授權有龐大的助益。
台睿生技之抗癌小分子藥物CVM-1118為新一代口服非化療抗癌用藥,具多重標靶作用機制及獨特的抑制癌細胞「類管道」形成之核心優勢,可用以抑制癌細胞的轉移,將是未來眾多藥廠積極尋找的目標。CVM-1118於2015年獲美國FDA核可進行臨床試驗後,即在美國德州及密西根州臨床試驗中心啟動收案,後又獲台灣FDA同意也在台灣成大醫院啟動亞洲人的臨床試驗,可同時比較東方人與白種人的藥物動力特性及安全性,是台灣藥廠少數能在早期即打入國際的新藥開發公司。目前CVM-1118第一期試驗已於美國及台灣共招收36位病患,已接近完成階段。
目前進行之一期臨床試驗數據顯示CVM-1118已達預期之安全性及初步療效,台睿公司將持續投入後續開發,未來規劃進行CVM-1118與其他抗癌藥物合併使用之多國多中心二期人體臨床試驗。待取得臨床試驗第二期療效證明後,再技轉授權國際大藥廠進行後期大規模三期臨床試驗、新藥上市申請與銷售。
上周五櫃買指數雖然收紅,但周線收黑,不過興櫃市場成交量略有增溫。上周成交量最大的前三名為巧新科技(1563)、聯嘉光電(6288),以及上海商銀(5876)。而近一周成交量最大的十檔股票中,以電機機械、生技醫療、其他電子業各二檔最多,無顯著族群性。
巧新科技一躍成為成交量冠軍,成交量10,295張,但股價則從170.16元下跌至151.59元;亞軍聯嘉光電成交量9,920張,股價從23.54元上漲至26.72元;第三名的上海商銀成交量7,064張,股價則是從30.67元小漲至30.78元。
上周成交量前十名中,僅三檔是新進榜,包括昇陽國際半導體(8028)、和昇休閒(2720),以及朋億(6613)。從股價來看,均為價漲量增,以朋億上周漲幅1.7%最高。
本周有一家公司將於20日登錄興櫃,台睿(6580)主要是開發全球新穎性高之藥物並執行新藥臨床開發等項目。專注於新藥開發,治療不易治癒之嚴重疾病,其中又以開發癌症藥物為首要目標。生產策略上,與符合FDA或PIC╱S GMP認證之專業藥廠,共同開發具高度生產技術門檻之藥品,興櫃認購價格訂為每股45元。
巧新科技一躍成為成交量冠軍,成交量10,295張,但股價則從170.16元下跌至151.59元;亞軍聯嘉光電成交量9,920張,股價從23.54元上漲至26.72元;第三名的上海商銀成交量7,064張,股價則是從30.67元小漲至30.78元。
上周成交量前十名中,僅三檔是新進榜,包括昇陽國際半導體(8028)、和昇休閒(2720),以及朋億(6613)。從股價來看,均為價漲量增,以朋億上周漲幅1.7%最高。
本周有一家公司將於20日登錄興櫃,台睿(6580)主要是開發全球新穎性高之藥物並執行新藥臨床開發等項目。專注於新藥開發,治療不易治癒之嚴重疾病,其中又以開發癌症藥物為首要目標。生產策略上,與符合FDA或PIC╱S GMP認證之專業藥廠,共同開發具高度生產技術門檻之藥品,興櫃認購價格訂為每股45元。
台睿明(20)日登興櫃,台睿公司的主力研發項目為抗癌小分子藥物CVM-1118,在創辦人簡督憲及朱伊文博士,歷經六年的耕耘與經營,讓台睿的新一代口服藥物CVM-1118可在短時間內進入臨床試驗階段。朱伊文找到CVM-1118的獨特抑制癌細胞「類管道」形成機制,不僅獲得美國「科學」期刊的報導,更 吸引許多國際大藥廠的探尋。CVM-1118已在台美兩地進行了一期臨床試驗,找到它的人體安全劑量,並於今年度的ASCO 年會發表成果。
新藥股再添生力軍!台睿(6580)預計6/20以每股參考價45元登錄興櫃。董事長簡督憲表示,旗下目前有5項新藥開發中,進度最快的新成分新藥Zelnite/西寧特已向台灣TFDA提出新藥查登,而將進入台、美二期臨床的抗癌新藥CVM-1118正力拚明年授轉,有機會帶動營運轉盈。
簡督憲表示,台睿以開發全球高新穎性新藥為主,選題以不易治癒的癌症為首要目標,最受關注的小分子藥物CVM-1118,月初已在ASCO醫學年會上發表成果,該新藥已在台美兩地進行了一期臨床試驗,找到人體安全劑量,目前正規畫與蕾莎瓦、Avastin等抗癌藥合併使用於多國多中心的二期人體臨床試驗,預計第四季啟動2b臨床試驗。
另外,用於重症患者之靜脈注射針劑的Zelnite/西寧特,則是結合國內台耀化學的原料藥生產及南光製藥的製劑,已正式在台灣提出新藥查驗登記,預計年底取得藥證,明年可望在台灣上市,並將同時開發韓國、中國及美國市場。
至於敗血症輔助治療的Rexis/瑞克西注射劑,則是經由調控病人的免疫機制,期望能增加病人的存活率;由於台灣和國際目前用於治療敗血症的藥品非常少,Rexis已獲得台灣FDA核准臨床試驗執行,並已在台灣六家醫學中心同步啟動樞紐性三期臨床試驗,預計收案300多人,有機會在2019年上市,並同時開發韓國與中國市場。2011年成立的台睿,目前實收資本額6.72億元,創辦人是簡督憲和朱伊文。
簡督憲曾任職於美國拜耳(Bayer)大藥廠,參與了世界第一個口服癌症藥物「蕾莎瓦」的開發,他複製此藥物開發的成功經驗,讓台睿的新一代口服藥物CVM-1118在短時間內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朱伊文專長於癌症生物學研究,她找到CVM-1118的獨特抑制癌細胞「類管道」形成機制,也獲美國「科學」期刊報導,吸引國際大藥廠洽談合作。
簡督憲表示,未來的癌症治療一定是走向雞尾酒療法,而台睿開發獨特抑癌機制,能抑制類管道(VasculogenicMimicry,VM)形成,阻斷癌細胞的惡性轉移,有潛力成為市場首創藥物(First-in-classdrug),抑制癌細胞的生長及轉移,最有機會進行合併療法。
簡督憲表示,台睿以開發全球高新穎性新藥為主,選題以不易治癒的癌症為首要目標,最受關注的小分子藥物CVM-1118,月初已在ASCO醫學年會上發表成果,該新藥已在台美兩地進行了一期臨床試驗,找到人體安全劑量,目前正規畫與蕾莎瓦、Avastin等抗癌藥合併使用於多國多中心的二期人體臨床試驗,預計第四季啟動2b臨床試驗。
另外,用於重症患者之靜脈注射針劑的Zelnite/西寧特,則是結合國內台耀化學的原料藥生產及南光製藥的製劑,已正式在台灣提出新藥查驗登記,預計年底取得藥證,明年可望在台灣上市,並將同時開發韓國、中國及美國市場。
至於敗血症輔助治療的Rexis/瑞克西注射劑,則是經由調控病人的免疫機制,期望能增加病人的存活率;由於台灣和國際目前用於治療敗血症的藥品非常少,Rexis已獲得台灣FDA核准臨床試驗執行,並已在台灣六家醫學中心同步啟動樞紐性三期臨床試驗,預計收案300多人,有機會在2019年上市,並同時開發韓國與中國市場。2011年成立的台睿,目前實收資本額6.72億元,創辦人是簡督憲和朱伊文。
簡督憲曾任職於美國拜耳(Bayer)大藥廠,參與了世界第一個口服癌症藥物「蕾莎瓦」的開發,他複製此藥物開發的成功經驗,讓台睿的新一代口服藥物CVM-1118在短時間內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朱伊文專長於癌症生物學研究,她找到CVM-1118的獨特抑制癌細胞「類管道」形成機制,也獲美國「科學」期刊報導,吸引國際大藥廠洽談合作。
簡督憲表示,未來的癌症治療一定是走向雞尾酒療法,而台睿開發獨特抑癌機制,能抑制類管道(VasculogenicMimicry,VM)形成,阻斷癌細胞的惡性轉移,有潛力成為市場首創藥物(First-in-classdrug),抑制癌細胞的生長及轉移,最有機會進行合併療法。
針對生技產業低迷,股價重挫,台睿董事長簡督憲就以「這是最壞的時候,也是最好的時候」揭開序幕;而台灣研發型生技新藥發展協會副理事長張鴻仁也在致辭中表示,自由開放的國家原本就比較難看到正面的新聞,台灣沒那麼差,生技是政府支持的產業,也有資本市場的能量,鼓勵投資人要有信心。
雖然浩鼎風暴陰影未除,今年掛牌的生華科和亞獅康都跌破承銷價逾2成,不過,昨日台睿的法說會卻呈現爆滿,氣氛熱絡,不少法人也是衝著簡督憲有開發「蕾莎瓦」的成功經驗而來,另外,台睿的股東強而有力,也受關注。
台睿法人股東包括醫睿醫藥持股13.98%、王道銀行(2897)6.48%、台耀化學(4746)6.36%、中華開發生醫創投3.38%、南元紡3.37%、台灣工銀柒創業投資3.10%、益鼎生技創投2.57%,還有明象國際。
雖然浩鼎風暴陰影未除,今年掛牌的生華科和亞獅康都跌破承銷價逾2成,不過,昨日台睿的法說會卻呈現爆滿,氣氛熱絡,不少法人也是衝著簡督憲有開發「蕾莎瓦」的成功經驗而來,另外,台睿的股東強而有力,也受關注。
台睿法人股東包括醫睿醫藥持股13.98%、王道銀行(2897)6.48%、台耀化學(4746)6.36%、中華開發生醫創投3.38%、南元紡3.37%、台灣工銀柒創業投資3.10%、益鼎生技創投2.57%,還有明象國際。
新藥研發公司台睿預計將於本月20日掛牌興櫃,該公司專注於開發新穎性高之藥物,治療不易治癒之嚴重疾病,其中又以開發癌症藥物為首要目標。
台睿生物科技成立於2011年,由台耀與醫睿共同創立,其中大股東包括了台灣工業銀行以及中華開發等。台睿研發之新藥主力產品項目是抗癌新藥CVM-1118 、抗敗血症治療產品Rexis,另外還有重症患者靜脈注射針劑Zelnite、抗乳癌標靶藥物TRX-707、抑制副甲狀腺功能亢進產品TRX-711。
台睿生物科技成立於2011年,由台耀與醫睿共同創立,其中大股東包括了台灣工業銀行以及中華開發等。台睿研發之新藥主力產品項目是抗癌新藥CVM-1118 、抗敗血症治療產品Rexis,另外還有重症患者靜脈注射針劑Zelnite、抗乳癌標靶藥物TRX-707、抑制副甲狀腺功能亢進產品TRX-711。
櫃買中心表示台睿生技公司(6580)已在上周四(8日)送件申請登錄興櫃股票。
櫃買中心表示,台睿生技公司成立於民國100年8月間,董事長兼總經理為簡督憲,送件時實收資本為6億7,250萬元,主要產品為新藥研究開發。
根據櫃買中心資料顯示,該公司去(105)年還沒有營收貢獻,稅前虧損1億1,921萬元,每股虧損1.81元。
櫃買中心表示,台睿生技公司成立於民國100年8月間,董事長兼總經理為簡督憲,送件時實收資本為6億7,250萬元,主要產品為新藥研究開發。
根據櫃買中心資料顯示,該公司去(105)年還沒有營收貢獻,稅前虧損1億1,921萬元,每股虧損1.81元。
為突破台灣市場「規模小」的困境,製藥業卯勁開拓海外市場,中華民國製藥發展協會與韓國製藥協會(KPMA)近日在首爾簽署合作協議,除了達成4項合作外,南光、東生華、基亞生、台睿和順藥等多家公司合計至少有17個品項對接。
此次製藥協會在理事長王玉杯帶領下,參訪團包括新藥、原料藥、CRO和學名藥等20多家藥廠,並拜訪CMG、Kolon、Boryung、Alvogen 等4家韓國製藥公司,藉以了解韓國藥品創新開發的模式,提供台灣藥廠思考國際市場發展策略。
王玉杯表示,韓國近年來歷經一系列改革後,醫藥市場日益朝向全球化發展,據《亞洲經濟》報導,韓國醫藥品近十年出口額增長達3倍之多,目前全球藥品市場排名第13名,是個一成長快速且不容忽視的藥品市場,韓國的政策法規也值得借鏡學習。
有鑑於韓國市場的發展潛力,國內目前除了美時透過艾威群收購韓國藥廠外,智擎胰臟癌新藥安能得首張亞洲藥證將來自於韓國,另外,藥華、生華科的新藥也在韓國進行臨床,順藥新藥則也在洽談授權中,晟德集團也入股韓國投資公司,因此,此次國內藥廠提出的對接品項也備受關注。
就初步統計,此次對接品項中,新劑型新藥(505b2,韓國稱IMD)公司有東生華骨鬆、類風濕性關節炎生物相似藥等4項、台睿生技則專攻4項癌症新藥、南光則有長效型麻醉劑等2個品項,另外,順藥是長效止痛劑、基亞生技2項蛋白質疫苗、原創生醫和博信生技等公司。
至於原料藥公司則有神隆、台耀和生泰,研發型的API公司建誼、cRO 公司晉加、學名藥廠永信、瑩碩和晟德都參與盛會。
王玉杯表示,雙方簽署的合作協議包括:促進雙方成員的共同友誼與利益、開展雙方共同感興趣的合作項目、交換並研究醫藥產業技術發展的訊息和專業知識、在雙方共同利益基礎上探索任何其他領域的合作機會。
此次製藥協會在理事長王玉杯帶領下,參訪團包括新藥、原料藥、CRO和學名藥等20多家藥廠,並拜訪CMG、Kolon、Boryung、Alvogen 等4家韓國製藥公司,藉以了解韓國藥品創新開發的模式,提供台灣藥廠思考國際市場發展策略。
王玉杯表示,韓國近年來歷經一系列改革後,醫藥市場日益朝向全球化發展,據《亞洲經濟》報導,韓國醫藥品近十年出口額增長達3倍之多,目前全球藥品市場排名第13名,是個一成長快速且不容忽視的藥品市場,韓國的政策法規也值得借鏡學習。
有鑑於韓國市場的發展潛力,國內目前除了美時透過艾威群收購韓國藥廠外,智擎胰臟癌新藥安能得首張亞洲藥證將來自於韓國,另外,藥華、生華科的新藥也在韓國進行臨床,順藥新藥則也在洽談授權中,晟德集團也入股韓國投資公司,因此,此次國內藥廠提出的對接品項也備受關注。
就初步統計,此次對接品項中,新劑型新藥(505b2,韓國稱IMD)公司有東生華骨鬆、類風濕性關節炎生物相似藥等4項、台睿生技則專攻4項癌症新藥、南光則有長效型麻醉劑等2個品項,另外,順藥是長效止痛劑、基亞生技2項蛋白質疫苗、原創生醫和博信生技等公司。
至於原料藥公司則有神隆、台耀和生泰,研發型的API公司建誼、cRO 公司晉加、學名藥廠永信、瑩碩和晟德都參與盛會。
王玉杯表示,雙方簽署的合作協議包括:促進雙方成員的共同友誼與利益、開展雙方共同感興趣的合作項目、交換並研究醫藥產業技術發展的訊息和專業知識、在雙方共同利益基礎上探索任何其他領域的合作機會。
台灣新藥開發傳喜訊!台睿生技研發的抗癌新藥CVM-1118,獲最新一期美國《科學》(Science)期刊專題報導。CVM-1118主要是防止癌症細胞轉移,台睿在此領域的研究已領先世界各大藥廠。
已於6月17日出版的全球著名科學期刊Science ,此次特別專欄報導了惡性腫瘤細胞如何避開傳統的血管增生機制,來達到癌轉移的結果,該報導特別提到台睿研發中的抗癌新藥CVM-1118。
Science期刊介紹,癌細胞會經由「DIY」的方法,將自身細胞模擬成微血管的型態,形成「類管道」構造來避開傳統的血管增生機制,把癌細胞送到遠端器官,造成癌轉移的結果。從腫瘤「類管道」構造首先被報導以來,科學家經過17年來一系列的辯證,終於確認惡性的癌細胞很可能是因為具備了幹細胞的特性,所以可以透過本身的變異能力來增加存活率,使癌症成為人類健康的最大殺手。
過去幾年大藥廠雖致力於開發抗血管新生的藥物,例如Avastin、Nexavar等,來抑制腫瘤的轉移,但因癌細胞的類管道作用會避開抗血管藥物的治療,所以抑癌的效果仍差強人意,因此如何因應惡性癌細胞的這種特殊生存之道,將是未來眾多藥廠積極尋找的目標。
台睿的CVM-1118,不僅在抑制腫瘤生長的效果很強,更具備了打破此「類管道」構造的獨特能力,因此被Science期刊特別指出為此抗癌機轉研究的重大里程,將可在人體臨床試驗上獲得認證。
台睿的新藥為國人自行研發的藥物,以新藥開發的國際標準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US FDA)核准在美國及台灣同步執行一期臨床試驗。
台睿表示,對抗癌症、找出最佳癌症的治療方法,是公司成立的主要目標。很興奮能在抗癌的戰場上,與世界重大的研究發展同步並行,也期待藥物的開發能早日成功,讓腫瘤癌症不再是一種不可控制的疾病。
已於6月17日出版的全球著名科學期刊Science ,此次特別專欄報導了惡性腫瘤細胞如何避開傳統的血管增生機制,來達到癌轉移的結果,該報導特別提到台睿研發中的抗癌新藥CVM-1118。
Science期刊介紹,癌細胞會經由「DIY」的方法,將自身細胞模擬成微血管的型態,形成「類管道」構造來避開傳統的血管增生機制,把癌細胞送到遠端器官,造成癌轉移的結果。從腫瘤「類管道」構造首先被報導以來,科學家經過17年來一系列的辯證,終於確認惡性的癌細胞很可能是因為具備了幹細胞的特性,所以可以透過本身的變異能力來增加存活率,使癌症成為人類健康的最大殺手。
過去幾年大藥廠雖致力於開發抗血管新生的藥物,例如Avastin、Nexavar等,來抑制腫瘤的轉移,但因癌細胞的類管道作用會避開抗血管藥物的治療,所以抑癌的效果仍差強人意,因此如何因應惡性癌細胞的這種特殊生存之道,將是未來眾多藥廠積極尋找的目標。
台睿的CVM-1118,不僅在抑制腫瘤生長的效果很強,更具備了打破此「類管道」構造的獨特能力,因此被Science期刊特別指出為此抗癌機轉研究的重大里程,將可在人體臨床試驗上獲得認證。
台睿的新藥為國人自行研發的藥物,以新藥開發的國際標準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US FDA)核准在美國及台灣同步執行一期臨床試驗。
台睿表示,對抗癌症、找出最佳癌症的治療方法,是公司成立的主要目標。很興奮能在抗癌的戰場上,與世界重大的研究發展同步並行,也期待藥物的開發能早日成功,讓腫瘤癌症不再是一種不可控制的疾病。
第12屆國家新創獎已於去年底公告,共56項臨床、企業項目獲獎。這是由生策會主辦的獎項,已是成為生醫企業、學研、醫學界展現研發能量與創新力的指標,並透過這個新創獎平台實現科研商轉及創新創業的契機。以下為本屆部分得獎企業報導。
由台耀化學公司與醫睿醫藥科技公司以策略聯盟方式成立「台睿生物科技公司」,以開發成新一代癌症治療用藥為目標,2015在國內生技醫藥相關競賽逐漸嶄露頭角,陸續獲得台北生技獎、台灣生醫暨產業選秀大賽優秀獎,及第12屆國家新創獎。
其中,台睿目前主力開發的新成分抗癌新藥CVM-1118(原名TRX-818),也在去年5月及11月分別獲美國FDA及台灣TFDA核准進行臨床一期試驗,現已在美國德州及台灣同步展開白種人與亞洲人種臨床試驗。
台睿生物科技資深副總經理朱伊文博士表示,CVM-1118新成份抗癌新藥,技術來自中國醫藥大學郭盛助教授團隊。由於在細胞實驗發現,CVM-1118在低劑量下,就有很強抗癌能力。而且在動物實驗中,針對乳癌、大腸癌,卵巢癌,甚至肝癌都可有效抑制癌細胞增長。再加上,可以口服吸收,無論在方便性、副作用、生活品質和患者配合度上,都優於傳統的化療方式。
她特別指出,CVM-1118被看好最主要是具有獨特的「抑制癌細胞類管道的形成」(Vasculogenic mimicry, VM)的新抗癌作用機制。由於研究發現,微血管並不是癌細胞轉移的唯一途徑,還與癌細胞本身形成的管狀結構有關。目前市面上還沒有利用此機制開發的藥物,所以CVM-1118被認為具有發展優勢。
朱伊文表示,台睿目前共有16位員工,雖然本身沒有實驗室,但在選定CVM-1118為主要的研發標的後,歷經一年半的時間,就完成所有臨床前的試驗,包含原料合成、GLP毒理、藥物動力學、藥理研究,進入人體臨床。這主要歸功於總經理簡督憲博士和國際顧問團隊都來自國際大廠藥,具有豐富的國際藥物開發經驗,掌握好研發評估、實驗設計、專案管理後,再委託CRO執行實驗。
朱伊文認為,CVM-1118此項台灣本土研發的創新藥物,具有全球的競爭力。為了推向國際市場,台睿目前計畫在完成二期臨床實驗後,技轉給國際大藥廠,進行全球市場的布局,讓台灣本土研發的新藥站上國際。
由台耀化學公司與醫睿醫藥科技公司以策略聯盟方式成立「台睿生物科技公司」,以開發成新一代癌症治療用藥為目標,2015在國內生技醫藥相關競賽逐漸嶄露頭角,陸續獲得台北生技獎、台灣生醫暨產業選秀大賽優秀獎,及第12屆國家新創獎。
其中,台睿目前主力開發的新成分抗癌新藥CVM-1118(原名TRX-818),也在去年5月及11月分別獲美國FDA及台灣TFDA核准進行臨床一期試驗,現已在美國德州及台灣同步展開白種人與亞洲人種臨床試驗。
台睿生物科技資深副總經理朱伊文博士表示,CVM-1118新成份抗癌新藥,技術來自中國醫藥大學郭盛助教授團隊。由於在細胞實驗發現,CVM-1118在低劑量下,就有很強抗癌能力。而且在動物實驗中,針對乳癌、大腸癌,卵巢癌,甚至肝癌都可有效抑制癌細胞增長。再加上,可以口服吸收,無論在方便性、副作用、生活品質和患者配合度上,都優於傳統的化療方式。
她特別指出,CVM-1118被看好最主要是具有獨特的「抑制癌細胞類管道的形成」(Vasculogenic mimicry, VM)的新抗癌作用機制。由於研究發現,微血管並不是癌細胞轉移的唯一途徑,還與癌細胞本身形成的管狀結構有關。目前市面上還沒有利用此機制開發的藥物,所以CVM-1118被認為具有發展優勢。
朱伊文表示,台睿目前共有16位員工,雖然本身沒有實驗室,但在選定CVM-1118為主要的研發標的後,歷經一年半的時間,就完成所有臨床前的試驗,包含原料合成、GLP毒理、藥物動力學、藥理研究,進入人體臨床。這主要歸功於總經理簡督憲博士和國際顧問團隊都來自國際大廠藥,具有豐富的國際藥物開發經驗,掌握好研發評估、實驗設計、專案管理後,再委託CRO執行實驗。
朱伊文認為,CVM-1118此項台灣本土研發的創新藥物,具有全球的競爭力。為了推向國際市場,台睿目前計畫在完成二期臨床實驗後,技轉給國際大藥廠,進行全球市場的布局,讓台灣本土研發的新藥站上國際。
與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