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富邦投信(未)公司新聞
隨著投資者對多元資產配置的需求不斷提升,台灣ETF市場呈現蓬勃發展的趨勢。統計顯示,截至2024年底,台灣市場上已掛牌的ETF檔數累計達到277檔,其中今年新增的ETF有33檔,創下近五年來的新高。預計2025年將有更多主動式ETF加入市場,並且被動式ETF的發行熱度也將持續攀升,其中將有5檔ETF將於元月率先掛牌。
這些將於元月搶先掛牌的ETF包括野村日本價值動能高息(00972)、野村美國創新研發龍頭(00971),以及台新特選BBB債(00980B)、中信NASDAQ(009800)和中信美國創新科技ETF(009801)。此外,富邦投信、元大投信、第一金投信等知名投信公司均有ETF送件申請,而保德信、聯邦等投信也將於明年首次切入台灣ETF市場,並預計在第一季發布台股市值型ETF。
過去幾年,ETF發行的高峰期在2017年至2019年間,每年分別新增了42檔、34檔、54檔,之後逐年下滑。今年掛牌的33檔ETF中,債券ETF以13檔居多,其次是海外股票型與台股型各10檔。在海外股票型ETF中,日股ETF佔了一半,其他則是全球型與亞洲型的高股息或主題型ETF;台股ETF則以高股息ETF為主,特別的是,今年開始出現主打AI概念的台股ETF。
就各投信ETF掛牌檔數來看,中信投信以7檔拔得頭籌,元大投信以5檔排名第二,凱基與台新投信各以4檔緊隨其後,其他投信的掛牌檔數則在1~2檔之間。
中國信託投信分析指出,尽管美國未來經濟走勢存在不確定性,但美股市場的獲利能力和定價能力相對健全,美國龍頭企業有能力應對各種情況。預計AI技術的應用場景將持續擴大,這些企業的技術優勢和市場地位將逐步轉化為實質獲利,為投資人帶來可觀的投資回報。
2024年,台灣投信市場迎來了一波前所未有的成長潮,其中,股債ETF的興起成為了推動這股趨勢的重要力量。根據統計,截至11月底,台灣前五大投信公司的規模均呈現顯著增長,年來規模增加至少2,000億元。這其中,元大投信以募集新基金的大幅增長,規模達到7,386億元,蟬聯冠軍;群益投信則在股債ETF的助力下,規模增加5,308億元,位居第二。
前五大投信公司的規模合計在2024年增加了2.2兆元,不僅創下了歷史新高,也預示著今年獲利可望創下新紀錄。整體來看,投信主被動基金規模的總計增加接近3兆元,股債ETF的強力吸金作用無疑是其中的關鍵。
在這波增長潮中,除了元大、群益、國泰、復華與富邦等龍頭投信公司外,中小型投信公司也表現亮眼。其中,群益投信的增幅達到78.9%,國泰投信增加56.9%,復華與元大投信的規模也都有50%以上的成長。富邦投信則以37.4%的增幅,在這波增長中也不落下風。
值得注意的是,中小型投信公司如大華銀投信和統一投信的成長幅度更是驚人。大華銀投信首次涉足ETF市場,便因高股息ETF的配息表現不俗,規模在2024年增加383億元,比2023年底成長1.74倍。統一投信則因股債ETF新基金的助力,規模增加1,341億元,成長高達91.2%。凱基投信和台新投信的整體規模也有近4成的成長。
隨著投信規模的創新高,市場預期2024年投信公司的獲利將創下新高紀錄。員工對於年終獎金的期待也相對提高。投信公司的獲利主要來自基金管理費與手續費,其中股票型基金的費用率較債券基金高,主動式基金則較被動式基金高。因此,若新的股票型基金能夠募集並且規模持續成長,將會對獲利產生顯著的正面影響。
然而,各投信公司的年終獎金分配存在差異,基金經理人、業務人員的薪資與獎金通常與基金表現、規模和銷售業績相關。業內人士透露,平均來說,年終獎金的發放時間在2至6個月之間,而2024年的期待值可能會更高。
即將於元月搶先報到的ETF包括:1月9日將掛牌的野村日本價值動 能高息(00972)、野村美國創新研發龍頭(00971),以及將於1月 2日展開募集的台新特選BBB債 (00980B)、13日開幕的中信NASDAQ( 009800)、中信美國創新科技ETF(009801)等。此外,目前富邦、 元大、第一金等投信皆有ETF送件申請中,而明年將首次切入台灣ET F市場的則有保德信、聯邦等投信,也預計將於第一季發布台股市值 型ETF。
根據CMoney統計,過去幾年,ETF發行最高峰時期在2017年至 201 9年間,期間每年分別新增了42檔、34檔、54檔,之後則逐漸下滑, 觀察今年掛牌的33檔ETF中,最多的類別為債券ETF、共有13檔,海外 股票型與台股型各有10檔,海外股票型中,有一半為日股ETF,另則 是全球型與亞洲型的高股息或航太、航運、半導體等主題型ETF;台 股ETF中則多數為高股息ETF,特別的是,在今年開始有了主打AI概念 的台股ETF陸續出爐。
若以各投信ETF掛牌檔數來看,2024年由中信投信以7檔拔得頭籌, 第二名為元大投信、全年掛牌5檔ETF,4檔的則有凱基與台新投信, 其他投信掛牌檔數皆在1∼2檔。
中國信託投信表示,美國未來經濟走勢雜音雖然紛擾,但美股相較 於其他主要股市,無論是獲利能力、定價能力等財務體質都相對健全 ,顯示無論是軟著陸或是衰退,美國龍頭企業皆有能力應對,預期A I技術的應用場景將持續擴大,這些企業累積的技術優勢與市場地位 ,將逐步轉化為實質獲利,為投資人創造可觀投資報酬。
2024年整體投信主被動基金規模合計增加逼近3兆元,在股債ETF強 力吸金之下創下史上最爆發性的成長,也挹注多家投信基金規模創下 新高。
元大、群益、國泰、復華與富邦等前五大投信公司規模增加力道不 輸中小型投信公司,規模增加至少逾2,000億元,以增幅來看,群益 投信大增78.9%最多、國泰投信增加56.9%居次,復華、元大投信規 模也都有50%以上的成長,富邦投信則是增加37.4%。
規模增加前十大投信的中小型投信大華銀投信、統一投信的成長幅 度最驚人。大華銀投信首度跨足ETF市場就因高股息ETF配息不俗引起 市場關注,2024年規模增加383億元,較2023年底成長1.74倍;統一 投信也因股債ETF新基金助陣,規模增加1,341億元、成長高達91.2% 。凱基投信、台新投信整體規模也有近4成的成長。
隨投信規模創下新高,預期2024年獲利將寫下新高紀錄的豐收年, 員工對年終獎金也有較高期待,投信主要獲利來源在基金管理費與手 續費,其中股票型基金的費用率比債券基金高,主動式基金又較被動 式基金高,因此若是有新的股票型基金募集而且規模持續成長,通常 會成為獲利大補丸,因此元大、統一、群益與大華銀、凱基等有新基 金挹注的投信公司獲利成長會較明顯;規模大幅增加的國泰、復華投 信獲利也將會明顯提升。
但各投信年終獎金向來差異甚大,基金經理人、業務人員薪資與獎 金通常會和基金績效、規模、銷售業績連結,與一般內勤員工發放基 礎不同,業者透露,平均約2∼6個月,2024年期待會更高一些。
台灣ETF市場邁入新紀元,富邦投信等投信公司共譜發展新篇章
【台北訊】台灣ETF市場自2002年發展至今,已邁入第21個年頭,市場規模與影響力不斷擴大。昨日(25日),投信投顧公會理事長暨元大投信董事長劉宗聖在「2025投資論壇 ETF創富大趨勢」活動上,對2025年ETF市場的發展趨勢做出前瞻性分析,並強調將來將會面臨七個新關鍵挑戰。
劉宗聖指出,台灣ETF市場在1.0時代已經取得顯著成就,包括規模亞洲第三、債券ETF規模亞洲第一、債券ETF受益人數亞洲第一、受益人數滲透率亞洲第一、高股息ETF受益人亞洲第一等亮點。
展望未來,劉宗聖提出「ETF2.0」的七個新關鍵:首先是新政策,金管會推動台灣成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ETF將成為達成此目標的重要工具。
其次,新趨勢下,全球ETF規模持續成長,今年資金流入預計創下歷史新高。台灣ETF市場也將迎來新產品,如開放主動式ETF與多重資產ETF,為投資人提供更多元化的選擇。
新成長方面,台灣ETF市場已有17家發行商,其中15家為本土投信,未來有望吸引更多外商投信加入,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
新商機則來自於指數公司對台灣ETF市場的關注,未來開放被動式多重資產ETF後,將引發國內外指數公司爭奪台灣ETF市場的新成長契機。
在資產配置方面,ETF2.0時代將從單一產品投資轉向配置導向,透過AI與多元化投組模式,為投資人提供更多便利方案。
最後,新挑戰則集中在市場布局與投資人教育上,避免誤解與盲目投資,同時引導投資人進行合理的資產配置。
活動由經濟日報主辦,富邦投信、元大投信、國泰投信、群益投信、復華投信、統一投信等多家投信公司協辦,共同探索台灣ETF市場的未來發展方向。
台灣金融市場的領航者——富邦投信,近期針對2025年的投資趨勢發表了精闢的見解。投信策略師徐翊達在專題演講中強調,未來一年的投資王道將聚焦於市值型ETF,並提醒投資者面對川普新政局的影響,應該採取靈活多變的策略。
徐翊達表示,由於川普的政策具有多空矛盾的特點,目前市場對於企業獲利前瞻指引和經濟預測均未充分考慮其影響。因此,他建議投資者在2025年的資產配置上,應該採取股債各半的平衡策略,以應對不確定性。同時,他強調了企業獲利和AI成長趨勢的重要性。
徐翊達進一步指出,過去兩年高股息ETF成為市場主流,但隨著台積電帶動台股市值上漲,以及AI行情的興起,2025年的投資焦點將轉向市值型ETF。特別是台積電在市值型ETF中的比重超過五成,科技型ETF甚至高達六成。
對於AI投資的短期與長期策略,徐翊達認為,雖然AI長線趨勢看漲,但短期內投資者還需要耐心等待市場情緒平穩。他提醒投資者,當台積電股價跌破900元時,應該勇敢買進,並利用市場低點進行操作。
徐翊達還建議,如果投資者決定投資市值型ETF,不妨從現在開始布局。他指出,台股在中期回檔時,通常會回跌至起漲點。此外,全球市場中,除了美國股市外,其他市場都已經經歷了較大程度的回檔修正,因此採取定期定額投資策略可以分散投資時點和平均成本。
在市值型ETF的選擇上,徐翊達建議投資者考慮美國、日本、台灣、印度、越南等股市的ETF,並根據自己的投資經驗和周期進行選擇。同時,他也強調了公司治理的重要性,指出公司治理良好的企業往往會有更好的運營表現。
在產業型ETF方面,徐翊達提到,產業型ETF可能會經歷景氣循環,例如半導體產業的循環可能為三年多頭循環後的一年空頭。投資者在選擇產業型ETF時,需要能夠忍受空頭時間。至於加入Smart Beta的ETF,徐翊達認為,雖然動能策略是高風險,但去年至今表現出色。
長榮航空近期的貨運業務表現亮眼,自去年4月起已連續七個月呈現正成長,這主要得益于AI相關產品和電商物流的帶動。雖然2025年第1季度可能因農曆年效應導致運價小幅下滑,但整體運價仍維持穩定。在金融市場方面,固定配息的金融商品受到投資人青睞,不斷有新的ETF和基金推出,以滿足市場需求。
在众多配息商品中,如何找到穩定配息的標的成為關鍵。以富邦投信的富邦台美雙星多重資產基金為例,該基金著重投資台灣及美國市場的科技成長概念股,並布局收益型資產,維持良好的成長性和高配息。這檔月配息基金過去一年皆穩定配息,累積一年配息達1.172元,配息率達8.9%,自成立以來,連續21個月配息率近9%。
富邦台美雙星多重資產基金的配置分為「恆星」和「衛星」兩大部位,「恆星」部位以台美成長股為主,投資比重介於30%至50%,關注AI、ESG、5G與新能源等高成長潛力的產業,「衛星」部位則以收益型資產為主,投資比重介於50%至70%,包括高股息ETF、特別股ETF、REITs ETF等,以實現穩定收益。
該基金一年來的報酬率達到29.08%,成立以來更有49.67%的出色表現。基金會根據市場狀況動態調整資產標的,實現攻守兼備。富邦台美雙星多重資產基金已在逾20家銀行、證券銷售機構上架,透過富邦投信線上開戶申購,12月31日前申購可享有0手續費優惠。
展望2025年,長榮航空將持續擴大航網,包括增加曼谷航線班次、新增桃園至神戶航線以應對大阪世博會的需求、與波蘭航空聯營台北至華沙航線以強化跨歐洲航網,以及新增飛往德州達拉斯的航線。這些策略考量了市場需求,尤其是商務需求的增長。
技術分析顯示,長榮航空期貨自12月初起放量突破,展開新一波漲勢,雖然12月中旬有所回調,但短中期均線持續上揚,顯示多方格局依舊強勁。綜合來看,2025年長榮航空在航網擴張與貨運需求支撐下,具備穩健的成長基礎,航空業整體展望樂觀。
富邦投信投資處資深副總經理呂其倫指出,7年前富邦投信即與臺灣大學進行資產管理人才培育,今年在臺灣科技大學主動爭取加入計畫下,總計已有5所大學參加,包括中山大學(4年)、中正大學(3年)及去年加入的暨南大學。參與計畫的學生也從當年1屆40人,成長至今年113人。
呂其倫說,針對每年的校園資產管理人才培育計畫,公司內部動員所有投資研究團隊的力量,課程設計主軸以培育「投資管理人才」為核心,讓學生在踏入社會前,就能對資產管理的工作樣貌有一些認識與了解,協助探索工作的內涵與本質。此活動除希望從校園扎根,也希望藉此獲得優秀的人才,加入富邦投信的行列。今年已有參與去年計畫的學生經過層層海選,錄取為MA(儲備幹部),成為富邦投信的研究員,未來目標將成為基金經理人。
經濟日報將於25日舉辦「2025投資論壇 ETF創富大趨勢」,徐翊達將以「聚焦國內外市值型ETF,帶你投資全球頂尖企業」為題發表演講。
徐翊達指出,目前市場對2025年經濟表現並未算進關稅戰、貿易戰,或美國國內改革可能產生的影響,因為還不清楚川普將採取何種政策組合拳、來弭平或對沖各種變革帶來的利多與利空。
徐翊達認為,川普政府提出的各種新政策勢必對市場產生影響,過程中,最能為市場護航的仍將是美國聯準會(Fed)的貨幣寬鬆政策。但在川普施壓下,聯準會降息幅度出現不確定性。在政策高度不確定下,最好的投資方式就是擁抱獲利確定性最高的科技股,尤其是AI。在長期趨勢的推動下,拉回就是買點。
對於科技投資,富邦投信看好三個方向,分別是AI伺服器、AI手機與筆記型電腦(NB)、自動駕駛。AI伺服器是明年上半年訂單最明確產業,只要大型科技公司的資本支出持續成長,相關供應鏈將持續成長。
原本市場看好的AI手機與NB換機潮,明年第2季有望重新引發市場關注,可期待明年下半年的換機需求。三者之中,富邦投信最看好的是自動駕駛,在特斯拉取得自動計程車營運資格後,對自動駕駛軟體估值將有顯著影響;另隨著成熟國家出生人口下滑,機器人遲早將成為剛需。
富邦投信不僅是金融領域的佼佼者,更是一個熱心推動社會教育與人才培育的企業。近年來,該公司積極參與校園資產管理人才培育計畫,與多所高等學府合作,旨在培養未來的金融專才。自2016年起,富邦投信與臺灣大學管理學院結緣,開啟了這項重要的教育計畫。
這個計畫自推出以來,已經走過了7個年頭。從最初的1所學校,發展至今已擴及5所大學,包括中山大學、中正大學、暨南大學,以及今年新加入的臺灣科技大學。這樣的成長,不僅體現了富邦投信對人才培育的堅定承諾,也顯示了其在教育領域的影響力。
日前,富邦投信成功完成了今年的聯合企業參訪活動,吸引了超過百名師生參與。這次活動讓學子們在未踏入職場之前,就能夠親身體驗企業環境,對未來的職業生涯有更深刻的認識。
富邦投信投資處資深副總經理呂其倫表示,公司自2016年開始與臺灣大學合作,目的就是希望從校園開始,培育出優秀的資產管理人才。隨著臺灣科技大學的加入,計畫的規模不斷擴大,參與學生的人數也從當年的40人增長至今年的113人。
呂其倫強調,每年公司都會動員內部所有投資研究團隊的力量,精心設計課程,以培育「投資管理人才」為核心。透過這樣的培訓,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不僅能夠獲得資產管理的知識與技能,還能夠對工作的內涵與本質有更深刻的理解。
此外,富邦投信透過這項計畫,也期望能夠挖掘並吸引優秀人才加入公司。今年,已有參與過去計畫的學生,經過嚴格的選拔,成功錄取為MA(儲備幹部),並將成為富邦投信的研究員。未來,這些優秀的學子們將有機會成為基金經理人,為公司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經濟日報將於25日舉辦「2025投資論壇--ETF創富大趨勢」,劉宗聖將出席,並以「2025年ETF趨勢前瞻與永續發展」為題發表演講。本論壇由元大投信、國泰投信、群益投信、富邦投信、復華投信、統一投信等協辦。
2024年台灣ETF蓬勃發展,步入2025年,劉宗聖認為,最大不同在於「2024年很多投資人把股票當債券買,把高股息商品買進持有等配息;把債券當股票買,期望在降息過程換取資本利得。明年有望回歸股票當股票買、債券當債券買。」台股今年大漲三成,個股殖利率將趨於穩定;建議股票要當股票買,可專注在參與經濟成長動能的市值型ETF,再視需求情況做配息部位。
而將債券當股票買的投資人,今年下半年面臨美國公債殖利率反彈、價格下跌的情形,建議債券投資應回歸長線思考,關注債券票息率與到期殖利率;依據投資人自身屬性在債券市場短、中、長期布局,對資本利得有所期待的人,可關注長天期債;想要適度參與債市的配息收益,建議選中天期債;因短天期債對利率敏感度較低,希望活化手上資金部位的人可留意領息增益的短債。
值得留意的投資主題有三,第一,因應地緣政治的國防產業;第二,未來產業發展重點的AI科技;第三,川普概念,能源、黃金、另類投資等機會浮現。
投資人也須留意兩大趨勢變化,首先,川普喊要退出巴黎協定,需留意ESG趨勢轉變力道;其次,觀察另類投資對傳統有價證券的影響性。
隨著2025年的即將到來,投信投顧公會理事長劉宗聖強調,投資策略應該回歸股票與債券的本質,並建議投資者關注市值型、國防產業、AI主題以及債券等ETF產品。為此,經濟日報將於25日舉辦「2025投資論壇--ETF創富大趨勢」,劉宗聖將親臨現場,並以「2025年ETF趨勢前瞻與永續發展」為題,與眾分享其專業見解。此次論壇由元大投信、國泰投信、群益投信、富邦投信、復華投信、統一投信等多家知名投信公司協辦。
回首2024年,台灣ETF市場蓬勃發展,進入2025年,劉宗聖認為,市場的一大轉變在於投資者行為的轉變。他指出,去年很多投資者將股票視為債券,購買高股息商品並持續等待配息;同時,將債券視為股票,期待在降息過程中獲取資本利得。而來年到來,市場有望回歸理性,讓股票回歸股票的本質,債券回歸債券的本質。
今年台股大幅上漲達三成,個股殖利率也將趨於穩定。劉宗聖建議,投資者應該專注於參與經濟成長動能的市值型ETF,並根據自身需求情況進行配息部位調整。對於那些將債券視為股票的投資者,今年下半年美國公債殖利率反彈,債價下跌,建議債券投資應該回歸長線思維,關注債券的票息率與到期殖利率。根據投資者的個性化需求,在債券市場進行短、中、長期布局,對於期待資本利得的投資者,可關注長天期債;而希望參與債市配息收益的投資者,則建議選擇中天期債。對於那些希望活化手上資金部位的投資者,短天期債可能是一個合適的選擇,因為它對利率的敏感度較低。
值得關注的投資主題有三個:首先,應對地緣政治風險的國防產業;其次,未來產業發展的重點AI科技;最後,川普概念帶來的能源、黃金、另類投資等機會。此外,投資者還需關注兩大趨勢變化:一是川普退出巴黎協定的影響,ESG趨勢的轉變;二是觀察另類投資對傳統有價證券的影響。
甫於11月上任的富邦投信新董座黃昭棠於發表會開場致詞表示,富邦投信早在8年前就看準ETF適合作為退休理財的選項,並與中經院合作規劃這項研究調查,確實非常有遠見,這8年之間,ETF從乏人問津到成為炙手可熱的商品,ETF的商品優勢已經逐漸為國人熟悉,更是退休理財最適合的投資工具之一。
黃昭棠也提供他長年致力於ETF領域的專業見解,建議投資人要回歸初心,退休理財越早開始越好,特別是長期複利效果的觀念,富邦投信每年持續宣導,要在對的時候做對的配置,長期複利的效果才能顯現。
舉例來說,年輕人最大的本錢就是時間,選擇市值型ETF才能有很長的時間可以享受經濟發展的成長,時間複利是年輕人最好的投資利器;而屆臨退休的族群則需要現金流,因此隨著退休時間越靠近,則應該開始提高配息型ETF配置比重。
從今年度「國人安心樂活享退調查」的調查結果發現,ETF在過去幾年的多頭行情中得到更多投資人的認同,有越來越多投資人選擇以ETF的方式進行投資。特別是過去1年才開始參與ETF的投資人大約占三成,其中可以留意的是24歲以下,有將近七成是近一年才開始投資ETF,足見近一年ETF投資已蔚為風潮,成為年輕族群新寵。此外,以定期定額方式進行ETF投資的方法應該已經深入人心,隨著投資金額的累積,此次調查中也觀察到投資人對於投資資訊的需求比以往更大。
另外,富邦投信投資策略師徐翊達也在發表會中分析,對於2025年,市場基本保持著樂觀的心情,因為在AI相關科技創新的帶動下,看好AI科技革命帶來的投資機會。
根據CMoney統計至9日,海外股ETF規模王富邦NASDAQ突破400億元達429.86億元;統一FANG+也受惠於資金流入,規模來到387億元,躍躍欲試挑戰第二大;國泰費城半導體站上300億元後也來到311.36億元。
海外股票ETF中最新一檔、11月26日掛牌的元大航太防衛科技,第一次追加募集195億元,追加發行受益權單位數為13億個單位,已獲核准於昨(9)日起開始募集;合計總募集金額為390億元,淨發行受益權單位總數最高為26億個單位。
國泰投信指出,受川普勝選影響,11月美銀美林經理人調查報告顯示,未來12個月全球和美國的經濟成長都將轉強,與上個月認為經濟將趨緩有明顯轉變。
根據2000年後選舉統計,只要沒有遇到衰退,無論是何黨執政,選舉結果明朗後美股至少走一年的多頭態勢,隨今年經濟軟著陸、第4季降息以及選舉結果明朗後,皆有利於美股表現。
富邦投信投資策略師徐翊達指出,明年股市的波動節奏將是先蹲後跳的一年。在中長期科技創新帶動的需求增長不停止下,明年下半年到後年的新一波換機潮,仍將主導市場的獲利成長潛力。
在股票配置上,傾向以市值型ETF作為核心配置,可考慮台、美市場,輔以AI為首的商品作為衛星配置,如半導體、AI、未來車等相關題材。
法人指出,元大航太防衛科技主要成分股涵蓋輝達、台積電、三菱重工等美日台航太防衛供應鏈大廠,除跟隨科技股行情表現,各成分股對於維持區域穩定相關新聞也高機率正向反映。
而面對川普上台後可能啟動貿易戰議題,也讓主要國家思考增加向美採購設備,以換取談判空間,更讓航太防衛成為對沖貿易戰風險重要產業,可望持續推升股價表現。
富邦投信近期與中華經濟研究院攜手發表了今年度的「國人安心樂活享退調查」結果,並對2025年的投資趨勢進行了深入探討。報告中強調,ETF(交易型指數基金)作為退休理財的利器,近一年來在年輕族群中受到了廣泛歡迎。
在發表會上,富邦投信新任董座黃昭棠致詞時提到,富邦投信自8年前就認識到ETF在退休理財上的潛力,並與中經院共同策劃了這項研究。黃昭棠認為,這項研究顯示了富邦投信的遠見,因為ETF已從一個不為人知的產品,變成了熱門的投資選擇。他指出,ETF的商品優勢逐漸被國人認識,並成為退休理財的理想工具之一。
黃昭棠也分享了他在ETF領域多年的專業見解,建議投資人應該及早開始退休理財,並強調長期複利的關鍵。他提到,富邦投信每年都持續宣導這個觀念,並呼籲投資者在正確的時機做出正確的投資配置,以達到長期複利的效益。
以年輕人為例,黃昭棠指出,他們最大的資本就是時間,因此選擇市值型ETF可以讓他們有更多時間享受經濟增長的成果。對於即將退休的人來說,則應該注重現金流,隨著退休時間的接近,應該逐步增加配息型ETF的配置比重。
今年的調查結果顯示,ETF在近年來的多頭行情中獲得了更多投資人的認可,並有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以ETF進行投資。特別是近一年才開始參與ETF投資的投資人,其中24歲以下的人占將近七成,這顯示了ETF在年輕族群中的流行程度。此外,調查也發現,投資人對於投資資訊的需求比以往更大。
富邦投信的投資策略師徐翊達在發表會上進行了市場分析,對於2025年,他保持樂觀態度,並看好AI科技創新帶來的投資機會。
ETF產品多元,包括台股ETF、海外股ETF、債券ETF,各類型產品還能細分是否配息、配息頻率差別、投資標的為區域市場或特定產業與主題等,因此,投資人在投資ETF時,可融入資產配置概念,善用各類型ETF來滿足投資需求。
富邦投信投資策略師徐翊達指出,明年因為川普政策干擾,投資操作難度提高,投資ETF會建議以科技型為主,有機會賺取波段價差,並搭配債券ETF降低風險,以這樣的布局作為明年的開局會比較穩健。
群益投信表示,鑑於AI科技是全球科技主流大勢,而台灣又在全球科技供應鏈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在科技產業中長期成長趨勢明確下,偏好科技題材的投資者,不妨適度將半導體收益ETF、科技高息ETF納入配置,掌握科技成長行情也兼顧收益來源。
債券ETF方面,在降息循環延續下,債市投資環境順風,且發債企業體質穩健,非投等債ETF便是投資人可關注的產品。
此外,群益投信分析,以投資人最為熟悉的台股市場來看,目前大多數產業仍處向上景氣循環,主計處預測2024年台灣GDP成長3.9%、2025年成長3.26%,因此預估台股可維持多頭格局。
看好台股行情的投資人,可適度透過台股市值型ETF參與行情。
國泰台灣領袖50ETF經理人蘇鼎宇表示,台股在12月有年底作帳、紅包行情、以及節慶熱潮帶動科技業訂單滿手支撐,單月勝率達九成,明顯高於其他月分,建議投資人趁現在台股回落時,善用市值型ETF卡位。
今年來,台灣ETF市場的表現中,科技型和市值型ETF顯得格外亮眼。隨著美國總統川普的上任,市場預期將面臨波動加劇的環境,專家們建議投資者可以考慮布局市值型和科技型ETF,並利用債券ETF來對沖波動風險。ETF產品種類繁多,包括台股ETF、海外股ETF、債券ETF等,不僅可以根據投資標的進行區域市場或特定產業的選擇,還能根據配息和配息頻率進行區分,這使得投資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投資需求進行資產配置。
富邦投信的投資策略師徐翊達表示,在明年市場波動加劇的情況下,投資ETF將會是一個較為穩健的策略。他建議以科技型ETF為主,這類ETF有機會賺取波段價差,同時搭配債券ETF來降低風險,這樣的布局對於明年開局來說會更加穩固。
群益投信則指出,由於AI科技成為全球科技的主流趨勢,而台灣在全球科技供應鏈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因此對於偏好科技題材的投資者來說,將半導體收益ETF、科技高息ETF納入投資組合,既能掌握科技成長的行情,又能兼顧收益來源。
在債券ETF方面,隨著降息循環的延續,債市投資環境相對順風,且發債企業體質穩健,非投等債ETF成為投資者關注的焦點。
從台股市場的表現來看,大多數產業目前仍處於向上景氣循環中。主計處預測2024年台灣GDP成長率為3.9%,2025年為3.26%,預估台股將維持多頭格局。對於看好台股行情的投資者,適度參與市值型ETF的投資可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國泰台灣領袖50ETF經理人蘇鼎宇強調,台股在12月受到年底作帳、紅包行情以及節慶熱潮的帶動,科技業訂單滿手支撐,單月勝率達九成,顯著高於其他月分。他建議投資者可以趁現在台股回落時,利用市值型ETF進行卡位,把握投資機會。
群益投信投資處副總經理呂鴻德在講座一開始強調,好的開始是成 功的一半,復華投信客戶關係經理詹博宏也提到,年輕人需要及早學 會投資理財,最大原因在於,不再只領死薪水,用錢滾錢更有效率, 他試算一個人人生當中固定花費,包括結婚、購屋、子女教育、退休 生活等,至少需要2,000萬元,且通常更多,薪資成長的速度遠比你 我想像更慢,為了不讓薪水被通膨吃掉,學會投資理財才能真正享有 豐沛人生。
富邦投信資深經理蔡素菁指出,真正開始投資之前,儲蓄非常重要 ,必須養成存錢的習慣,並保持手上有足夠的現金;呂鴻德也說,要 存到第一桶金的基本功就是轉換思維,先儲蓄再支出,意即收入扣掉 儲蓄後才等於支出的主動式理財。
呂鴻德並提出人生財富累積三階段觀點,分別為換錢、值錢、轉錢 ,階段一「換錢」,以提升工作能力,加上工作的時間,換取收入, 久而久之,擁有專業能力、價值後,進入第二階段「值錢」,增加專 業的收入,最後進入階段三「轉錢」,也就是用自己擁有的資本,透 過投資工具,達到報酬累積的效果。
在投資工具選擇上,據中經院調查,從25歲到65歲以上,各年齡層 皆以股票為最常使用的投資工具,可見投入股票的投資人愈來愈多, 買進一籃子標的的ETF更成了近年投資一大趨勢,元大投信指出,目 前台股ETF投資人已突破千萬大關,台灣ETF市場猛爆性成長,不僅成 為帶動境內基金增長的主要關鍵,更引發國際關注。
據投信投顧公會統計,台灣投信投顧業管理資產總規模中,ETF就 高達48%,儼然成了國人投資顯學,該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ETF商品 ,呂鴻德建議,市場上主要有市值型、配息型與產業型ETF,其中以 市值型成長動能相對較強,配息型則相對溫和,因此市值型適合追求 長期資本空間的族群,配息型適合希望有穩定配息族群,產業型ETF 適合看好特定產業發展趨勢的投資人。
除股票ETF外,蔡素菁認為,隨美國聯準會去年3月啟動升息循環, 在殖利率達到甜蜜點位下,國內債券型ETF由去年下半年開始持續吸 引資金進駐,但提醒同學們參與投資前務必留意三大重點,分別是債 信、存續期間及利率,一般非投資等級及新興市場債信風險較高、投 資等級債信風險則相對較低;存續期間愈長風險也較大,且價格對利 率變化愈敏感。
六場講座中,講者幾乎都提到定期定額重要性,第一金投信資深協 理曾志峰指出,定期定額適合投資新手或上班族,優勢在於能夠培養 投資紀律,不用花時間挑選進場點,還能平均成本、分散風險,投資 門檻也較低,更能有效累積退休金。建議年輕族群定期定額停利後, 能夠提高扣款金額或增加扣款基金方式,將本金及獲利滾入再投資; 退休族群可將資金轉換到固定收益型基金,以配息金額再投入定期定 額。
保德信投信市場策略部主管葉家榮表示,投資人必須盯目標、鎖報 酬、長期累積,建議若有資金需求,且報酬率10%至15%以上可停利 不停扣;若無其他資金需求,可持續累積,以享受長期複利效果的機 會。
近年來,投資理財市場不斷年輕化,為了引導大學生建立正確的理財觀念,投信投顧公會於今年10月啟動了大專院校巡迴講座活動。這次的第二波講座在台北商業大學、聯合大學、臺南大學、南華大學、朝陽科大及長榮大學等校舉行,講座主講人來自富邦投信、元大投信、群益投信、第一金投信、復華投信及保德信投信等知名投信公司,他們專門針對及早投資、定期定額累積資產和ETF理財等主題進行深入講解。
在講座中,群益投信投資處副總經理呂鴻德強調,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而復華投信客戶關係經理詹博宏也提醒年輕人要及早學會投資理財,因為這樣可以更有效率地利用資金。他進一步計算,一個人在一生中的固定花費,包括結婚、購屋、子女教育、退休生活等,至少需要2,000萬元,而這個數字通常還會更多。由於薪資成長的速度往往慢於想像,因此學會投資理財對於享受豐沛人生至關重要。
富邦投信資深經理蔡素菁強調,在真正開始投資之前,儲蓄是非常關鍵的,必須養成存錢的習慣,並保持手上有足夠的現金。呂鴻德也提到,存到第一桶金的基本功就是轉換思維,先儲蓄再支出,這種主動式理財方式可以讓投資者更有效地管理資金。
呂鴻德提出了人生財富累積的三階段觀點,分別是「換錢」、「值錢」和「轉錢」。階段一「換錢」是指提升工作能力,加上工作的時間,換取收入;階段二「值錢」是增加專業的收入;最後階段三「轉錢」則是利用擁有的資本,透過投資工具達到報酬累積的效果。
根據中經院的調查,從25歲到65歲以上的各年齡層,股票是最常使用的投資工具。ETF的投資人已經超過千萬人,台灣ETF市場呈現迅猛成長,這不僅成為帶動境內基金增長的主要關鍵,也引發了國際關注。
投信投顧公會的統計顯示,台灣投信投顧業管理資產總規模中,ETF佔比高達48%,成為國人投資的顯學。呂鴻德建議,市場上主要有市值型、配息型與產業型ETF,其中市值型適合追求長期資本空間的族群,配息型適合希望有穩定配息的族群,產業型ETF則適合看好特定產業發展趨勢的投資人。
蔡素菁指出,隨著美國聯準會去年3月啟動升息循環,在殖利率達到理想點位時,國內債券型ETF開始吸引大量資金。但她也提醒,投資者參與投資前必須留意債信、存續期間及利率等三大重點。
在六場講座中,講者們都強調了定期定額的重要性。第一金投信資深協理曾志峰表示,定期定額適合投資新手或上班族,能夠培養投資紀律,平均成本、分散風險,並有效累積退休金。保德信投信市場策略部主管葉家榮則建議,投資人應該盯目標、鎖定報酬、長期累積,並根據自己的資金需求來決定是否停利不停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