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摩根投信(公)公司新聞
台股近期表現亮眼,摩根投信市場洞察團隊的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分析,雖然近期中國大陸經濟數據不如預期,外資上周在亞股賣多於買,但台股卻逆勢上漲,漲幅達1.1%。今年來,陸股及印度仍然是外資的最愛,分別吸金達332億、80億美元,而台股則有10.1億美元的失血。不過,摩根投信預計,亞股結構性的利多因素不會改變,尤其是下半年將進入科技旺季,東北亞股市將有表現機會。
對於A股市場,摩根中國A股型產品經理張致寧表示,儘管上周A股經歷了修正,但企業獲利並未因此翻轉。他預期在這次修正之後,外資等法人長線資金將重新回歸,下半年A股的投資風格將重回成長股驅動,包括晶片、新能源等新經濟題材,以及大型消費藍籌股等有望持續領漲。
群益印度中小基金經理人林光佑則指出,印度股市近期延續漲勢,主要因疫情持續緩解,疫苗施打率提高,市場預期企業獲利成長率將高逾20%。印度央行維持寬鬆立場,對股市後市有利。
安聯投信觀察到,台股已連漲七周,目前大致維持高檔震盪,航海貨運及鋼鐵股等類股表現強勁。但由於交投熱絡,短期內可能持續處於類股輪動格局。
越南股市今年來強漲27.8%,為亞股第一。中國信託越南機會基金經理人張晨瑋提醒,越股技術指標出現過熱跡象,短線需關注疫情對經濟增長及企業營運的影響,市場高檔震盪或難避免。
今年以來,陸股及印度仍是外資的最愛,分別吸金332億、80億美元,印尼也有11.6億美元的淨流入。在賣超方面,韓股及台股仍是外資在亞股的兩大提款機,失血金額進一步擴增到175億、144億美元,但這兩大股市今年來漲幅分別達14%、21%,在亞股當中名列前茅。
摩根投信市場洞察團隊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表示,雖然市場已預期美國聯準會(Fed)將提早縮表,但由於部分亞洲市場仍受疫情壓抑,預料亞洲仍會維持較寬鬆的貨幣環境與積極的財政政策。
因此,亞股結構性的利多因素不會改變,搭配下半年將進入科技旺季,以科技為主的東北亞股市在第3季將有表現機會。
摩根中國A股型產品經理張致寧指出,儘管上周A股修正,但企業獲利並未因此翻轉。預期在這次修正過後,外資等法人長線資金將重新回歸。
此外,下半年A股的投資風格將重回成長股驅動,包括晶片、新能源等新經濟題材,以及大型消費藍籌股等有望持續領漲。
群益印度中小基金經理人林光佑表示,印度股市6月來延續漲勢,因素包括疫情持續降溫,且疫苗施打率已從一個月前約10%加速至現階段的17%。不過,先前因疫情實施的地區封鎖並未帶來商業活動全面降溫,加上財報與財測均優異,市場預期今、明兩年企業獲利成長率將高逾20%,同時印度央行維持寬鬆立場,有利股市後市。
台股連漲七周,安聯投信指出,台股大致仍維持高檔震盪,類股上則以航海貨運及受惠美國基礎建設題材的鋼鐵股持續強勢。
不過,因交投仍熱絡,加上短期內累積較大漲幅,短線可能持續處於類股輪動格局。
越南今年來強漲27.8%,為亞股第一。中國信託越南機會基金經理人張晨瑋表示,越股技術指標浮現過熱跡象,短線觀察疫情是否干擾經濟增長及企業營運,市場高檔震盪或難避免。
【台北訊】近期美國主要指數連創新高,市場走多頭行情,基金公司預測企業獲利將成為美股續航的關鍵。摩根投信分析師指出,美國經濟預期下半年每季成長率可望超過6%,雖然供應鏈尚未完全恢復,但受到財政刺激政策及企業獲利成長的帶動,美股將是下半年投資焦點之一。 聯博投信股票投資策略師李長風表示,市場預期今年S&P 500指數成分股的獲利可望成長56%,並在未來一、兩年間維持兩位數成長動能。他指出,在景氣循環的成長期,科技、醫療與消費等產業的毛利率較高,議價能力與獲利能力也較強,因此這些產業將成為股票投資組合的核心。 摩根投信對歐股後市持看好態度,認為歐洲央行持續寬鬆政策,加上經濟逐步解封,企業獲利將進一步成長,歐股仍有上漲空間。此外,貝萊德投信看好亞洲風險資產未來數個月前景,主要因全球經濟陸續重啟,中國維持平衡成長與改革,以及亞洲市場強健的基本面吸引全球資金流入。
聯博投信股票投資策略師李長風表示,市場預期下半年美國每季經濟成長率都可望高於6%,遠高於過去十年長期平均的1.7%。雖然受疫情影響,供應鏈尚未完全復甦,短期市場將面臨通膨挑戰。不過,受惠於龐大的財政刺激政策及企業獲利成長力道強勁,美股仍將是下半年掌握成長機會的核心配置之一。
李長風說,景氣循環將邁入擴張期,各類股表現不盡相同。在景氣復甦初期,小型股、景氣循環類股、防禦型價值股整體表現較佳;進入景氣擴張期與成長期,則將由成長股與高品質股接棒續航。
目前市場共識是,今年S&P 500指數成分股的獲利可望成長56%,且在未來一、兩年間仍維持兩位數成長動能。觀察過去經驗,成長期是景氣循環中歷時較長的期間,可望超過四年。原先股市報酬動力來源主要是由本益比擴張推動,但進入成長期後,將轉由獲利成長接棒支撐股市。
李長風認為,科技、醫療與消費等產業的毛利率較高,議價能力與獲利能力也較強。
由於美股不乏高品質企業,且以科技、醫療、消費股為大宗,具備穩定成長動能,適合作為股票投資組合的核心部位;至於衛星配置,則可布局歐洲及新興市場,因此可望受惠短期通膨升溫的環境。
摩根投信看好歐股後市。在歐股中,金融、工業等價值股比重較高,加上經濟逐步解封,今年來表現優於全球股市。
即使如此,歐股估值並未偏貴,加上歐洲央行(ECB)持續寬鬆,整體經濟預期隨全球景氣強勁復甦,將進一步推升企業獲利成長,歐股仍有上漲空間。
貝萊德投信看好亞洲風險資產未來數個月的前景,原因包括全球經濟陸續重啟、中國在維持成長和推進改革之間維持平衡,以及亞洲市場較強健的基本面能吸引全球資金流入等。
【股市新聞】 美聯儲(Fed)可能提前進行政策縮表,外資上周在亞股的買賣動向中,買賣差額為負,其中中國大陸買進32.4億美元,印尼買進0.9億美元。相較之下,台股遭遇7.6億美元的賣超,其次是南韓的5.8億美元賣超。雖然如此,亞股中只有泰國和馬來西亞收盤下跌,其他市場普遍上漲超過1%。今年來,外資對陸股和印度的熱情持續,陸股吸金357億美元,印度79億美元,印尼則有超過12億美元的淨流入。在賣超方面,韓股和台股仍是外資在亞股的主要流出市場,分別達到172億和134億美元,但這兩個市場今年來的漲幅超過一成,在亞股中名列前茅。 摩根投信市場洞察團隊的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表示,雖然今年以來新興亞洲股市的表現落後於歐美,但從第三季開始,亞洲股市的投資價值將更加明顯。歐美經濟動能的增強也對亞洲供應鏈產生正面影響。在需求增長和銷量上升的背景下,亞股的價值已經開始顯現優勢,預計第三季將重獲投資者的關注,尤其是陸股。 摩根太平洋科技型產品經理張致寧強調,大陸企業首季財報表現亮麗,多數產業的獲利已經回到疫情前的水平,非核心消費類股的獲利年增率甚至高達409%,而滬深300指數成分股的獲利年增長率也達到27%,創下2010年以來同期新高。 群益亞太新趨勢平衡基金經理人楊慈珍則指出,雖然亞太地區仍面臨疫情的威脅,股市可能持續震盪,但多數國家的先導指標持續上漲,總經濟數據優於疫情前,基本面呈現擴張趨勢,因此亞股後市仍有可觀的發展潛力。她建議投資人布局亞太平衡基金,透過跨國別、跨資產的方式,把握不同國家和產業的復甦機遇。 安聯台灣大壩基金經理人蕭惠中則提到,成長股在上半年經歷了明顯的回檔,並反映了通脹和縮表等利空因素,但在經過評價修正後,投資價值已經浮現,投資者可以在拉回時機進場。她建議關注電子股,如ABF載板、伺服器、高速運算和車用電子等族群。
今年以來,陸股及印度仍是外資的最愛,分別吸金357億、79億美元,印尼也有逾12億美元的淨流入。在賣超方面,韓股及台股仍是外資在亞股的兩大提款機,失血金額進一步擴增到172億、134億美元,但這兩大股市今年來漲幅逾一成,在亞股中名列前茅。
摩根投信市場洞察團隊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表示,今年以來新興亞洲股市的表現雖然落後歐美,但進入第3季以後,亞洲股市的投資價值將更明顯。此外,歐美景氣動能提升,也同步嘉惠讓亞洲供應鏈。在實際需求與銷量增加的情況下,價值面已出現優勢的亞股可望在第3季重拾投資吸引力,特別是陸股。
摩根太平洋科技型產品經理張致寧指出,大陸企業首季財報表現亮麗,多數產業獲利已回到疫情前水準,其中非核心消費類股的獲利年增率更高達409%,整體滬深300指數成分股的獲利年增長率也達27%,是2010 年以來同期新高。
群益亞太新趨勢平衡基金經理人楊慈珍指出,亞太仍受疫情威脅,股市仍將延續震盪格局。不過,亞洲多數國家領先指標持續升溫,總經數據優於疫情前水準,基本面呈擴張趨勢,亞股後市仍可期。
建議投資人布局亞太平衡基金,透過跨國別、跨資產的方式,掌握不同國家及產業復甦輪動契機。
安聯台灣大壩基金經理人蕭惠中表示,成長股上半年經歷明顯回檔、且反映通貨膨脹及縮表等利空,在經過評價面的修正後,投資價值浮現,可在拉回時伺機進場,電子股部分可優先關注如ABF載板、伺服器、高速運算及車用電子等族群。
外資上周在亞股市場中,普遍呈現轉買為賣的趨勢,但台灣股市卻逆勢上揚,讓投資人眼睛為之一亮。雖然台股在賣超方面名列前茅,失血近9億美元,但這些資金流失與陸股及韓股相比,還是相對較輕。事實上,今年來台股的漲幅還是高達一成以上,在亞股中表現亮眼。 摩根投信市場洞察團隊的林雅慧策略師指出,即使美國聯準會(Fed)預計將提前退場,但這不會改變風險資產的利多趨勢。她強調,亞股短期雖然可能會有波動,但基本面仍然強健,後市仍看多。 對於陸股,摩根太平洋科技型產品經理張致寧表示,自2月以來,陸股的估值已經重新變得有吸引力。今年前五月北向淨買入金額逼近去年全年,融資餘額與公募基金的募集規模也顯著回升,這些都是對陸股長期投資的有利指標。 群益亞太新趨勢平衡基金經理人楊慈珍則提到,雖然疫情的不確定性仍存在,但經濟最差狀況已經過去,加上各國政府的疫情管制及經濟刺激政策,對亞股後市將是正面影響。 至於台股,安聯台灣科技基金經理人廖哲宏建議,下半年可以關注伺服器、網通、IC載板、印刷電路板(PCB)、功率元件、IC設計等族群。而保德信高成長基金經理人葉獻文則分析,台股技術面上維持多頭,但類股輪動快速,資金湧向特定族群,未來量能變化、電子股是否重回主流等,都將是觀察的重點。
今年以來,陸股及印度仍是外資的最愛,分別吸金324億、79.7億美元,印尼也有11.2億美元的淨流入。其他股市全是淨流出,以韓股及台股最嚴重,失血金額進一步擴增到166億、126億美元,但這兩大股市今年來漲幅逾一成,在亞股中名列前茅。
摩根投信市場洞察團隊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表示,通貨膨脹預期升溫,已讓美國聯準會(Fed)公開表示提早退場的可能性。不過,即使如此,仍不會改變風險資產利多的趨勢。亞股短期波動,但基本面仍佳,後市仍看多。
摩根太平洋科技型產品經理張致寧指出,大陸股市自2月以來的修正之後,估值已重新變得有吸引力。
今年前五月北向淨買入金額已逼近去年全年流入總額,滬深兩市的融資餘額與公募基金的募集規模也顯著回升,這些指標都代表散戶信心好轉,有利陸股的長期投資。
群益亞太新趨勢平衡基金經理人楊慈珍表示,疫情不確定性猶存、變種病毒來勢洶洶,加上多數新興亞洲國家疫苗覆蓋率仍待提升、科技業缺料、通膨升息疑慮等因素干擾,短線新興亞股預期將維持區間整理。但中長期來看,經濟最差狀況已過,搭配各國政府在疫情管制及經濟刺激政策上仍不鬆懈,有助亞股後市。
安聯台灣科技基金經理人廖哲宏表示,時序進入下半年,可關注伺服器、網通、IC載板、印刷電路板(PCB)、功率元件、IC設計等族群,但上半年表現亮眼的面板可能轉弱。
在非電部分,運輸股因需求強勁表現持續亮眼,企業支出回升概念股也有表現空間。
保德信高成長基金經理人葉獻文分析,就技術面來說,台股持續維持多頭局面,但類股輪動快速,資金又屢屢湧向特定族群。
未來量能變化、電子股是否重回主流、當沖占比是否下降等,將是本波觀察重點。
今年以來,陸股及印度仍是外資的最愛,分別吸金332億、80億美元,印尼也有11.7億美元的淨流入。在賣超方面,韓股及台股仍是外資在亞股的兩大提款機,分別流失160億、117億美元,但這兩大股市今年來漲幅逾一成,在亞股名列前茅。
摩根投信市場洞察團隊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表示,亞股上半年的表現落後美歐股市,但第3季有機會趕上,因亞洲各國出口仍在高速增長,加上美歐將在第4季追求解封並開放有條件旅遊,這些因素都有利亞洲供應鏈未來持續開出產能,帶動亞洲企業獲利持續向上。
摩根太平洋科技型產品經理張致寧指出,南韓出口表現火熱,顯示全球經濟已自疫情中加速復甦。亞洲雖然還受到疫情影響,但政府在貨幣與財政政策上的迴旋空間也較大,因此疫情並不等於投資行情,這一點從亞洲多國股市過去的表現已獲得充分證明。
印度股市創歷史新高。群益印度中小基金經理人林光佑分析,印度疫情自高峰明顯下降,進一步提振市場信心。印度的內外部經濟環境同步改善,且4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降至4.29%,有助於央行維持寬鬆政策立場不變,可望支撐股市,看好金融、原物料及將受惠於疫情受控的循環性類股。
安聯台灣科技基金經理人廖哲宏表示,漲價趨勢在下半年有望持續。儘管手機及電視等產品近期銷售有雜音,但科技應用的正面機會仍存在,如雲端伺服器及車用電子等,可持續留意及參與。
越南今年來漲幅逾23%,為亞股第一,但上周收黑。中國信託越南機會基金經理人張晨瑋表示,越南股市交投熱絡,交易量一再創高,導致交易所系統過載,投資人被迫下市價單,加深波動幅度。但7月交易所系統將再次升級,預料系統過載導致的短期波動將緩減。
全球經濟逐漸解封,市場逐漸活絡起來,各種成長股和循環股快速輪動,不斷創下新高。雖然許多風險性資產已經大幅上揚,但依舊處於高檔震盪狀態。根據理柏統計,境外基金一年期表現前十強,涵蓋了AI人工智慧、科技、新能源、原物料、中小型股等主題,這些都是因為景氣復甦和區域多元化帶來的機會。 安聯投信的分析師們指出,近期股市表現受到有利市場環境和經濟復甦的推動,美國和歐洲等國家的強勁經濟數據,特別是對市場加速成長起到了重要作用。他們預估,下半年服務業的表現可能會優於製造業,全球經濟有望實質成長超過6%,創下40年來最大成長幅度。 摩根投信則表示,雖然全球經濟在成長軌道上,但波動性會增加,特別是部分新興經濟體仍受疫情影響。因此,美國和中國股市的投資能見度較高,美股因為經濟成長預期高,中國則因為修正後的價值優勢。兩國企業的最新財報顯示,銷售額都超過預期,兩國的科技產業和內需消費都為復甦提供了堅實基礎。 在策略上,摩根投信建議投資者可以把握這波經濟重啟的題材,透過主題式投資持續布局關鍵主題,如半導體、數位生活、未來能源、醫療科技、人工智慧及受惠政策題材的基礎建設等。同時,景氣循環股如工業金屬、原物料或金融等,也因為經濟復甦而有望表現突出。
安聯投信表示,最近幾個月股市表現受惠於有利的市場環境和經濟復甦動能,美國和歐洲等國家的強勁經濟數據,尤其成為這波推升市場加速成長的動能來源。
根據安聯環球投資研究顯示,觀察採購經理人指數(PMI)走勢推估,服務業下半年表現有機會優於製造業。預估今年全球經濟有望實質成長超過6%、創下逾40年以來最大成長幅度。
下半年經濟成長預期仍將繼續高於趨勢水準,加上企業獲利成長動能,有望持續為股市形成強力支撐。安聯AI人工智慧基金產品經理黃詩琴指出,經濟與盈餘復甦、充裕流動性繼續支撐股市。另外,經濟從疫情中逐漸恢復正常,加上原物料漲價,確實有助景氣循環股落後補漲;科技股則仍將受惠於5G、AI的長線發展與需求,先前的修正反倒更有助於長線投資價值浮現。
策略上,建議可把握這波經濟重啟復甦題材,具長線剛性需求的利基也可透過主題式投資的策略、持續布局如半導體、數位生活、未來能源、醫療科技、人工智慧及受惠政策題材的基礎建設等關鍵主題。受惠於經濟復甦帶來的大循環,包括工業類股的工業金屬、原物料或金融等景氣循環股,也可望有表現機會。
摩根投信表示,全球經濟仍在成長的軌道,不過,波動勢必加大,特別是部分新興經濟體仍受到疫情的干擾,因此美國與中國股市的投資能見度較高,美股有經濟成長高於預期的優勢,中國則有修正後的價值面優勢。根據最新一季財報顯示,兩國企業的實際銷售額都優於預期,雙方不但都有強勁的科技產業,也有堅實的內需消費作為復甦基礎,因此產業能見度也較其他區域明顯。
【台灣新聞】台灣投資環境看好,摩根投信預測全球經濟持續增長
隨著全球疫苗接種率提升,經濟指標逐漸顯現正向趨勢,台灣股市也逐漸回暖。近期,摩根投信分析指出,美歐及新興股市動能增溫,超過九成的境外基金呈現正報酬,其中亞洲市場的比重明顯上升。
摩根投信海外投資首席許家豪表示,疫苗接種加速對經濟帶來正向動能,全球金融市場開始轉趨穩定。他指出,除了美國,歐元區也迎頭趕上,預計陸續解封,歐洲製造業PMI指數創新高,新興市場PMI也逐漸回穩。
對於亞股短期前景,摩根投信預測中國經濟有望持續復甦,為當地企業獲利奠定基礎。長期來看,中國經濟發展與資本市場的國際化將帶動更多投資契機。
在策略上,摩根投信看好成長股長期趨勢,並認為循環股今年轉機題材值得關注。此外,景氣復甦、美國基礎建設政策、清潔能源與電動車發展等,都有助於拉升原物料行情。
對於未來市場,摩根投信預測美國與歐盟今年夏季可望解封,中國大陸也預計在今年底前達到群體免疫。雖然聯準會縮減購債規模可能導致股市波動增加,但長期投資人仍可在股市中獲得回報。
安聯投信表示,從經濟復甦步調來看,疫苗接種加速對經濟帶來正向動能逐漸浮現;從波動度看,近期包括美股波動度(VIX)、新興市場債利差走勢也出現緩和的跡象,亦透露出全球金融市場開始轉趨穩定,繼續朝經濟重啟目標邁進。
安聯投信海外投資首席許家豪表示,不只有美國,歐元區也正迎頭趕上,不僅有望陸續解封,歐洲4月製造業PMI指數為62.9,高於上個月的62.5。新興市場4月PMI也由前月的51.3升至52.2,結束連三個月下滑,與已開發市場經濟表現同向,露出經濟回穩的跡象。
安聯東方入息基金經理團隊表示,亞股短期前景仍將取決於中國的展望,預計未來一年經濟有望持續復甦,有助於強化為當地企業獲利奠定基礎。拉長來看,中國經濟發展與資本市場的國際化發展勢將帶動更多的投資契機,特別具有核心技術前景與競爭優勢。
策略上,基於各國季報結果佳,經濟數據強勁,根據預估,今年全球企業獲利預期將大幅正成長,仍看好股市。題材上,成長股長期趨勢仍看好,循環股今年轉機題材則更值得留意,兩者具有輪動機會;另外,景氣復甦、美國基礎建設政策、清潔能源與電動車發展也有助拉升原物料行情。
摩根投信指出,受惠於疫苗的普遍施打,美國與歐盟在今年夏季可望解封,中國大陸也預計在今年底前達到群體免疫,在這三大經濟體帶動下,全球經濟還是在增長的軌道上。
在未來這段期間,市場將關注聯準會縮減購債規模的進度,股市波動也會增加,但股市終將反映長線的企業獲利,在景氣復甦的帶領下,長期投資人仍可在股市中獲得回報。
外資上周在亞股市場上買賣互見,其中中國大陸成為最大買超者,達73.1億美元,創下2020年以來最高紀錄。台灣則以2.7億美元的買超位居第二,而泰國和菲律賓則分別出現2.2億美元和1.5億美元的賣超。儘管如此,亞股上周全線收紅,菲律賓股市大漲7%,是表現最強的亞股市場,而中國大陸和台灣股市的漲幅也超過了3%。 今年來,外資對於中國大陸和印度的投資熱情持續升温,分別吸金314億和58億美元,印尼也有近8億美元的淨流入。然而,韓股取代台股成為外資在亞股的最大提款機,共流失167億美元,台股則以118億美元的賣超位居第二。 摩根投信市場洞察團隊的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指出,美國經濟復甦的速度超出了預期,市場預期聯邦儲備銀行(Fed)可能會縮減購債規模,這可能引發股市的震盪。但從長期來看,只要全球經濟持續復甦,股市短期的震盪反而可能成為長線投資的機會。 摩根太平洋科技型產品經理張致寧則提到,雖然通膨可能會對股市帶來短期的震盪,但它也開啟了多元投資的機會。中國A股自農曆年後的修正已經接近長期平均水準,在人民幣資產升值的預期下,上周已經吸引外資回流加碼,特別是食品飲料、家電等消費藍籌股。 印度確診人數從高峰滑落,股市持續吸引投資。群益印度中小基金經理人林光佑表示,印度疫情的好轉有利於經濟活動的改善。在經濟持續改善和低基期效應的影響下,印度企業的獲利大幅成長,加上央行持續提供流動性,印度股市後市看漲。 台股加權指數重返萬七大關之上,保德信高成長基金經理人葉獻文表示,指數在疫情利空鈍化及美股走揚的刺激下,已經收復月線和季線之上。盤面上,除了傳產持續強勢外,電子股成交比重回昇至四成左右,對指數產生了拉抬效果。 安聯台灣科技基金經理人廖哲宏指出,台股在5月17日的多空利空測試以及後續的疫情相關雜音反覆消化後,底部支撐已逐漸形成。雖然目前多空消息仍多,但市場交投熱絡,機會仍大於風險,建議關注電動車相關供應鏈、高效能運算(HPC)、人工智慧(AI)等高速傳輸題材。
今年以來,陸股及印度仍是外資的最愛,分別吸金314、58億美元,印尼也有近8億美元的淨流入。在賣超方面,韓股取代台股成為外資在亞股最大提款機,共流失167億美元,台股則遭外資賣超118億美元居次。
摩根投信市場洞察團隊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表示,美國經濟復甦速度超出預期,市場預期聯準會(Fed)可能縮減購債規模,引發股市震盪。但股市反應的還是企業的長期獲利,只要全球經濟持續復甦,股市短期震盪時,反而是長線投入的機會。
摩根太平洋科技型產品經理張致寧指出,通膨雖會對股市帶來短線震盪,但反而是多元投資的開始,中國A股就是代表之一。中國A股自農曆年後修正以來,估值已近長期平均水準,在人民幣資產升值預期心理下,上周已吸引外資回流加碼,特別偏好食品飲料、家電等消費藍籌股。
印度確診人數從高峰滑落,股市持續吸金。群益印度中小基金經理人林光佑表示,印度疫情降溫,有利於經濟活動改善。在經濟持續改善與低基期效應下,印度企業獲利大幅成長,加上央行持續挹注流動性,印度股市後市可期。
至於台股加權指數重返萬七大關之上,保德信高成長基金經理人葉獻文表示,經過前波急跌,在疫情利空鈍化及美股走揚激勵之下,指數收復月線及季線之上,盤面上除傳產持續強勢外,電子股成交比重回四成左右,對指數帶來一定程度的拉抬效果。
安聯台灣科技基金經理人廖哲宏表示,台股經歷5月17日的多空利空測試,以及後續反覆消化疫情相關雜音後,底部支撐已逐漸形成。現階段雖多空消息仍紛雜,但多數已逐漸反應,加上市場交投熱絡,機會仍大於風險,可關注電動車相關供應鏈、高效能運算(HPC)、人工智慧(AI)等高速傳輸題材。
據了解,目前已有部分投信業者提供線上開戶功能,包含:統一投信、國泰投信、群益投信、安聯投信、富蘭克林華美投信、富邦投信、第一金投信、摩根投信。
線上開戶指的是可以透過投信投顧公會認可的晶片金融卡核印或網路銀行簽署,全程在線上作業,即可完成開戶流程,無須再有任何臨櫃、郵寄等紙本作業,也不像傳統紙本作業需等待銀行端三周至四周冗長的核印時間。
統一投信線上開戶提供兩種方式,一種是讀卡機搭配晶片金融卡核印,另一種不需要讀卡機,直接透過網路銀行簽署。兩種方式各有多家銀行配合作業,投資人可任選對自己便利的方式。
通膨近期持續對金融市場造成壓力,儘管聯準會官員試圖維持市場信心,但市場對於聯準會可能提早縮表的預期不斷升溫。結果,上周高收益債市場微幅淨流出0.43億美元,貨幣型基金則吸引135.76億美元的資金觀望。但與此同時,新興市場債卻顯現出顯著的淨流入,金額達到12.29億美元。 摩根投信的劉奕伶經理指出,根據歷史經驗,高收益債的走勢與股市呈正相關,與MSCI世界指數的關聯度更是高達0.83,這意味著高收益債的走勢深受經濟景氣影響。在當前美國處於溫和通膨環境下,企業獲利有望提升,違約率降低,從投資角度看,在經濟從復甦走向增長階段,高收益債仍然是一個值得考慮的投資選擇。 林雅慧策略師也強調,在全球景氣擴張的背景下,風險性債券成為資產配置的必要部分。然而,由於相關債種的利差已經接近歷史平均值,利差收斂的空間有限。在股市波動日益加劇的情況下,建議投資人將債券納入資產配置,利用債券的孳息收益來對抗市場波動風險。 安聯四季豐收債券組合基金經理許家豪則表示,4月美國CPI通膨數據超過預期,但這主要是去年同期的低基期效應和缺工帶來的工資成本上漲所導致。長遠來看,市場將回歸基本面走勢,因此不必過度擔心短期市場震盪。 許家豪進一步預測,聯準會為了降低企業借貸成本和維持金融市場穩定,不會太快進行升息。如果通膨數據持續高檔,聯準會將會先逐步縮減現行購債規模,再考慮升息。 對於投資建議,許家豪提醒,由於經濟轉佳和通膨等因素可能導致利率走揚,投資人應該重視債券存續期的控管,降低長天期債券的部位。同時,隨著債券收益率提高,信用債有望提供優於利率債的收益率,並受惠於景氣復甦,值得投資人關注。 最後,投信法人建議,若投資人覺得操作不易,可以考慮複合債或債券組合基金來參與市場,不錯過任何投資機會。
摩根環球高收益債券型產品經理劉奕伶表示,根據經驗,高收益債的走勢與股市呈正相關,與MSCI世界指數的關聯度甚至還高達0.83,代表高收益債的走勢深受景氣影響。當前美國正處於溫和通膨的環境,這環境有助於企業獲利提升並降低違約率,所以從投資角度來看,在景氣從復甦邁向增長階段時,高收益債仍可以持續投資。
摩根投信市場洞察團隊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表示,在美國、歐盟與大陸帶動下,全球景氣今年還是呈現擴張局面,風險性債券還是必要的資產配置,不過由於相關債種的利差都已來到歷史平均值之下,因此利差收斂的空間也相對有限。儘管如此,由於股市的波動度日益提升,建議投資人還是要把債券納入資產配置的一環,用孳息收益抵抗波動風險。
安聯四季豐收債券組合基金經理人許家豪表示,4月美國CPI通膨數據高於預期,但主要的原因其實為去年同期的低基期效應、缺工緊俏帶來的工資成本上漲等原因,加上也是反映經濟基本面轉佳的正面情勢,目前不必過度擔心,短期市場可能會受到通膨雜音干擾有所震盪,但市場長線來說仍會回歸基本面走勢。
許家豪認為,可以觀察6月美國聯準會FOMC會後對於升息的投票與決議狀況;不過根據研判,聯準會為了降低企業在經濟成長階段資本支出的借貸成本,以及為維持金融市場穩定,應不會太快進行升息,若通膨數據持續維持於高檔,也應會先逐步雖現行購債規模,之後才會考慮升息。
債市的投資建議上,經濟轉佳及通膨等因素可能會使利率走揚,故此時至年底的投資應首重債券存續期的控管,降低長天期債券的部位,避免資產價格受到衝擊。其次,隨著債券收益率普遍提高,加上景氣復甦帶動基本面好轉,信用債不但可提供優於利率債的收益率,後市也有望受惠走揚的景氣有潛在成長空間,值得投資人關注。
投信法人強調,若投資人覺得因市場震盪操作不易,難以根據最新變化進行即時調整,也建議可以複合債或債券組合基金的形式參與市場,不錯過任何投資契機。
外資上周在亞股市場上賣超明顯,對於台灣股市來說,更是遭受重創。根據最新數據顯示,上周台灣股市流失高達34億美元,成為亞股市場上賣超最多的兩大市場之一。而中國大陸股市則成為外資的「最愛」,買超高達4.2億美元。 對於這種市場情況,摩根投信市場洞察團隊的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表示,亞洲各國疫苗施打進度不一,復甦步調難以齊步,加上美國面臨通貨膨脹的壓力,未來市場波動勢必會加大。不過,隨著全球經濟逐漸復甦,對於風險資產仍抱持审慎樂觀的態度。 在科技產業方面,摩根太平洋科技型產品經理張致寧強調,美國與中國大陸經濟的復甦對亞洲科技供應鏈帶來正面影響。拜登政府的基礎建設法案中,對製造業的半導體、自動化與數位科技等相關投資也將成為利多,進而帶動亞洲相關傳產與科技供應鏈的發展。 群益亞太新趨勢平衡基金經理人楊慈珍則認為,近期印度及東南亞部分國家疫情升温,通膨疑慮和科技業缺料等問題都使得股市波動放大。她建議投資者採取跨資產、跨地區及跨產業的均衡配置,以降低市場波動風險。 另一方面,安聯台灣大壩基金經理人蕭惠中則提到,雖然近期市場上存在通膨擔憂、本土病例增加等不利因素,但從長期看,經濟復甦的趨勢尚未出現轉向跡象。她建議觀察傳產股及疫情控制來判斷台股是否已經落底。
受到美、歐、中等主要經濟體疫苗施打進度順利的影響,雖然全球股市近期有點「起起伏伏」,不過外資還是對股票資產相當看好。最近美國股市基金就迎接了連續第七周的資金淨流入,這次淨流入的金額還是放大到90.79億美元呢!同時,國際股票型基金也連續42周吸金。 新興市場在這波全球經濟復甦的風潮下,也受到很大的幫助。特別是那新興亞股,資金流入量明顯放大,從前一周的淨流入5.85億美元直接飆到32.34億美元,這也讓全球新興市場基金在上周吸金8.53億美元。 摩根投信的市場洞察團隊,他們的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分析說,最近美股的震盪是越來越劇烈,但企業獲利卻是股市行情的最佳支柱。看最新的數據,S&P500指數在今年第一季的平均獲利增長達49.4%,這是2010年以來最高的首季獲利表現。這樣的獲利讓美股全年的獲利增長也同步上調到32%,所以美股的資金流入是有其基本面支撑的。 當然啦,通膨問題還是金融市場最關心的議題。經驗告訴我們,只要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在3%以下,美股的走勢和美國長債利率反而會呈現正相關。目前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還在1.6%左右,預計未來也不太會上升到3%以上。所以,對股市投資人來說,現在股市的這種修正,反而是未來中長期的買點。 接下來,摩根美國科技型產品經理張致寧分享了他的一些看法。他說,美國經濟復甦還在持續,拜登政府的政策對基礎建設和半導體的投入也相當大。再加上全球市場對先進製程的需求強勁,3月北美半導體設備製造商出貨年增48%,創下歷史新高32.7億美元。不過,目前電腦、消費性電子、醫療到車用晶片還是供不應求,所以市場預計今、明年全球晶圓廠的設備支出將分別成長15.5%、12%。 安聯收益成長多重資產基金經理人謝佳伶也加入討論,她提到,在疫苗施打和救援法案的刺激下,美國經濟持續轉佳,企業獲利和展望都有向上調整的空間。Factset的統計顯示,截至5月初,約六成的標普500企業公布了財報,其中超過八成的企業獲利優於預期,整體企業獲利預估也有望較去年同期成長四成以上。 謝佳伶還說,雖然近期通膨數據引發市場憂心,但主要是因為去年同期基期較低的關係。聯準會官員最近多次發言強調,短期內聯準會內應暫不會升息,市場流動性還是充足的。加上基礎建設方案、經濟解封和疫苗施打等利多因素,長期來說美股市場還是有望回歸基本面,反應企業獲利成長、經濟復甦等正面因子,重回長線成長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