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納智捷汽車(未)公司新聞
相較於其他車廠8月營收衰退,裕隆(2201)在自有品牌納智捷電 動車n7領牌穩增挹注下,8月營收70億元,年增8.98%,成為8月營收 唯一年增車廠,亦為2019年8月以來同期高,累計前八月營收579.26 億元,年增11.76%。
n7今年以來累計領牌已逾5,000輛,納智捷表示,在民俗月過後, 9月領牌恢復正常水位,仍樂觀全年銷售1萬輛目標達陣,年底前營收 貢獻力持續看好。
和泰車8月營收207.34億元、年減9.3%,不過仍創同期次高;累計 前八月營收1,860.66億元、年增0.41%,續創同期新高。和泰車說明 ,8月營收減少,主因豐田(TOYOTA)品牌車受民俗月配車減少影響 。此外,轉投資事業營收下滑,包括長源汽車8月營收年減2.19億元 、和泰產險年減6.14億元。
汎德永業8月營收35.7億元、年減14.4%,累計前八月營收380.7億 元、年減5.3%,汎德永業說明,雖民俗月影響新車銷售減少,但9月 起樂觀業績回溫。
三陽8月營收50.22億元、年減6.56%,三陽分析,營收下滑係受民 俗月影響汽機車領牌。三陽前八月營收457.2億元,年增3.94%。
**裕隆納智捷電動車n7交車擴大,推升裕隆營收成長**
裕隆(2201)自有品牌納智捷電動車n7擴大交車,帶動裕隆8月營收達69.99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8.98%。累計前八個月營收為579.26億元,年增率11.76%。
受惠於n7在網路上的正面評價,成為裕隆今年業績成長的重要推手。納智捷電動車累計領牌已突破5,000輛。隨著農曆淡季結束,9月交車量預計恢復正常,單月領牌估計維持約千輛水準。裕隆全年銷售目標仍為1萬輛,納智捷目前占營收比重約12%。
市場期待納智捷推出更多新款車型。隨著自主研發電動車的成功,裕隆預計將持續提升納智捷在營收中的貢獻。
納智捷n7是該品牌首款電動車,預計9月之後單月銷售掛牌數量將回升至1,000輛左右。納智捷n7即將展開新一波預購,有助於進一步提升銷售量,預測每月可交付1,200~1,500台。
考量全球碳中和趨勢,納智捷未來將持續聚焦新能源車研發。裕隆長期以來以生產製造為核心,採「開放平台、多元客戶」的策略前進,積極與國內供應鏈合作,提升國產化能量和競爭力。
裕隆受惠於自有品牌納智捷電動車n7銷售再度繳出佳績,納智捷電動車累計領牌已突破5,000輛,隨著農曆淡月結束,9月納智捷電動車交車恢復正常,推估單月領牌將維持約千輛水準,全年銷售目標仍看1萬輛,納智捷目前占營收比重約12%,目前市場也相當期待納智捷後續再有新款推出,隨著自主研發電動車告捷,對於裕隆的貢獻可望續增。
納智捷推出首款電動車n7後,推估9月之後單月銷售掛牌數量回到1,000左右,目前納智捷n7新一波的預購將展開,有助於再推升銷售量,有機會衝高來到每月可交付1,200~1,500台,納智捷除了n7以外考量到全球都在推動淨零碳排新趨勢下,未來的主力還是會放在新能源車的研發;長期裕隆是以生產製造為主,採「開放平台、多元客戶」的策略前進,長期與國內供應鏈擴大合作,提高國產化能量與競爭力。
**納智捷汽車配合國產新制,電動車進程持續關注**
國產車自製率新制上路後,國內車市面臨調整。根據最新消息,南陽現代旗下現代汽車因第四季規劃推出的國產主力新車可能延後,導致今年品牌新車銷售目標下修至2.2萬~2.3萬輛。
雖然和泰車和裕隆汽車集團仍維持對今年國內車市45萬輛規模的預估,但中華MG銷量大幅衰退,預計8月整體車市將減少逾千輛至2.8萬輛。專家評論,除MG影響最大外,其他部分車廠國產新車上市推延,全年車市恐縮水逾1萬輛。
此次,南陽現代率先下修今年銷量,主要是因應國產車在地化新制,導致計畫於第四季推出的國產主力新車計畫延後。不過,公司強調整體影響不大。
對於今年車市展望,多數車廠仍持觀望態度。南陽現代雖然下修自家品牌銷量,但考量市場轉單可能,仍維持全年車市預估45萬~45.5萬輛。不過,南陽現代坦言,去年下半年多款新車上市,基期墊高下,今年車市衰退幅度恐逾10%。
和泰車和裕隆汽車於近期法說會上,對全年車市目標皆暫維持約45萬輛水位。兩家公司表示,將全力配合政策及法規要求,提升自製率。和泰車分析,旗下仍有大量未交車訂單,預期今年車市將相對穩定。
此外,法人關注納智捷電動車產品進程以及n7交車展望,裕隆表示,將以納智捷或鴻華先進對外揭露資訊為主。
儘管兩大汽車集團和泰、裕隆28日法說會對今年全年國內車市展望 ,皆暫維持年初推估的45萬輛規模,不過由於中華MG銷量已出現斷崖 式衰退,至上周領牌僅約315輛,影響所及,8月整體車市估將減少逾 千輛至2.8萬輛。車界人士評論,隨新制相關規定細節仍須認定,除 MG影響最大,部分車廠國產新車上市推延,全年車市恐將縮水逾1萬 輛。
此次南陽現代率先下修今年銷量,據了解,主要因應國產車在地化 新制,原先規劃第四季推出的國產主力新車計畫,可能因部分細節仍 在確認而推延。不過,除上市時程可能受到影響,公司早先也強調, 整體影響不大。
對於今年車市展望,目前多數車廠仍維持觀望態度,南陽現代雖下 修自家品牌銷量,但考量市場上亦可能出現轉單狀況,因此對全年車 市預估仍維持45萬∼45.5萬輛看法,不過南陽現代亦坦言,去年下半 年有多款新車上市,基期墊高下,今年又有外在環境變化影響,整體 車市衰退幅度恐逾10%。
和泰車及裕隆於28日均舉行法說會,對全年車市目標亦皆暫維持約 45萬輛水位看法,國產自製率新制議題也都成為法人關注焦點,兩家 公司皆表示,全力配合政策及法規要求,將持續在國產化供應鏈上強 化與供應商合作,以提升自製率。
和泰車分析,以和泰車旗下來看,仍有大量未交車訂單,如Camry 尚有逾1,000張待交車單、LBX有近2,000張,UX300h亦有超過500張未 交單,Town Ace及Alphard更各有逾4000張待交單,整體來看,尚屬 穩定。
至於近期自製率新制影響,和泰車表示,確實恐影響車市,但以今 年車市構成比來看,高級車占總市場比例在25%以上,由於下半年還 有多款進口重量級新車上市,是否彌補缺口有待觀察。
除自製率新制,法人關注納智捷電動車產品進程,以及n7交車展望 等,裕隆表示,以納智捷或鴻華先進對外揭露資訊為主。
國內國產車將成主角 大陸汽車品牌來台搶市夢碎
在政府嚴格執行汽車國產自製率要求下,除中華MG首當其衝外,也宣告大陸汽車品牌低價來台搶市的夢想破滅。裕隆集團原先評估導入的大陸新能源車品牌「吉利銀河Galaxy」也全數喊卡。
裕隆集團看準全球新能源車趨勢,原鎖定吉利銀河的純電車E8、E5和油電休旅車L7導入台灣。這些車款在大陸價格親民,若搭配競爭力的定價策略,有望在台掀起銷售熱潮。
裕隆旗下子公司曾改名為「電馳利」,市場猜測是為導入吉利車型鋪路。但裕隆強調,電馳利尚未有任何新品牌合作計畫。裕隆同時表示,該集團擁有國產車自主研發能力,會持續推動國產化。
事實上,裕隆集團近年積極轉型,既發展自主品牌納智捷,也開放多元化價值鏈平台。中華車成功導入MG在台熱銷,讓裕隆評估再導入其他品牌車款。這種來台組裝銷售模式也為國產車廠帶來新契機,包括奇瑞、比亞迪等陸資品牌也摩拳擦掌欲進入台灣市場。
然而,政府祭出國產自製率新制,大陸電動車的低價優勢不再。隨著零件國產化成本提高,價格競爭力消失,國產車廠導入大陸車款的吸引力也將隨之消退。
因此,政府明確開出國產自製率條件後,不僅吉利銀河不再推進,其他車廠導入大陸自有品牌車款的計畫也將終止。
台灣自有品牌納智捷展現成長動能 n7增程版有望9月上市
儘管多品牌發展受阻,裕隆集團仍致力於深耕旗下自有品牌納智捷。繼國產電動車n7交車量穩居千輛以上,成為市場龍頭後,能源局近日公布最新送測數據,顯示n7增程版續航力可達711公里,原訂年底前上市計畫有望提前至9月。
不僅如此,n7更以亞洲越野拉力賽首款參賽的純電車型,一舉拿下分組冠軍,再次證明其產品實力。
自上市以來,n7首波接單約9,000張,已累積領牌超過4,700輛。持續交車後,其單月交車量連續四個月突破千輛,打破台灣電動車銷售紀錄,並與進口車龍頭特斯拉形成雙強局面。
為了延續銷售熱潮,納智捷限時推出「純電體驗月」試駕活動。同時,為迎接n7增程版的上市,能源署已核准其能耗相關數據。根據數據顯示,n7增程版共分三種規格,最大續航力可達711公里,兌現了納智捷在n7上市之初提出的「續航力超過700公里」承諾。
隨著能源署公布能耗數據,代表新車可開始交付車主。業界人士預測,由於同集團的MG4暫停接單,納智捷身為唯一可正常接單並交車的國產電動車,有望加速n7增程版的上市時程,填補國產電動車市場的產能缺口。納智捷預估,今年n7銷量將有機會突破1萬輛。
據悉,裕隆集團瞄準全球新能源車市場潮流,內部原先評估導入國 產的,就是吉利集團旗下、2023年才成立的新能源品牌吉利銀河「G alaxy」,包括純電車E8、E5及目前市場主流的油電休旅車L7,都被 認為是可望陸續導入台灣的車款。
E5目前在大陸定價約人民幣15萬∼20萬元,E8則在人民幣17.58萬 ∼22.88萬元,L7更落在人民幣14萬∼17萬元,若成功導入台灣市場 ,再搭配具競爭力的定價策略,有機會再掀起一波銷售熱潮。
裕隆旗下子公司裕佳汽車於今年1月改名為「電馳利」,公司名稱 當中的「利」被外界認為是為導入吉利車型做準備。裕隆集團當時低 調回應指出,電馳利仍未有任何新品牌合作計畫,後續有進展也都將 依法公告。裕隆集團也強調,集團採多角化品牌策略,也是台灣唯一 有自主研發能力的國產車業者,會持續推動國產化。
事實上,裕隆集團近年積極轉型,在發展自主品牌納智捷(LUXGE N)的同時,亦同步開放多元化價值鏈平台,隨中華車成功導入MG在 台熱銷,市場即不斷有傳聞,裕隆評估再導入其他品牌車款進入台灣 市場。
此一來台組裝銷售模式,似也為國內其他國產車廠帶來全新發展契 機,除吉利之外,還陸續傳出奇瑞、比亞迪等陸資品牌,亦都摩拳擦 掌進入台灣搶市。
由於大陸電動車近來橫掃全球,主要與其受惠政府強力補貼而帶來 的低價優勢有關,隨著政府自製率新制上路,零件國產化成本較高、 價格競爭優勢不再的情況下,國內車廠導入大陸車款的吸引力也將隨 之消失。
因此,隨政府這波明確開出自製率條件、一網打盡所有陸資車廠來 台模式的法規一出,除吉利銀河不再推進,預料其他車廠導入大陸自 有品牌車款計畫也都將正式告終。
此外,n7甫結束2024亞洲越野拉力賽事,亦以該賽事首次參與的純 電車型之姿,首戰即成功完賽並拿下分組冠軍。
納智捷n7上市後首波接單約9,000張,至7月底累積領牌已逾4,700 輛,展開大量交車後,已連續四個月單月交車持穩在千輛以上,打破 台灣電動車銷量紀錄,目前國內電動車市場,穩定呈現國產n7與進口 的特斯拉(TESLA)雙強並立格局。
為延續買氣,納智捷除於8月限時推出「純電體驗月」,全面開放 一般大眾試駕,內部目前也正為接下來n7「增程版」上市積極做準備 ,新車已送能源署檢試,根據能源署最新公布的資訊,納智捷n7增程 版共分三種規格,最大續航力將可達711公里,亦呼應n7上市之初, 即說明還會推出續航力超過700公里的預告。
伴隨能源署公告能耗相關數據,代表新車已可開始交付車主,一般 認為,隨同集團兄弟品牌MG4目前正因自製率而暫停接單,身為唯一 可正常接單並交車的國產電動車,納智捷將加速n7增程版上市時程, 以補足目前國產電動車量能。納智捷內部預估,今年n7銷量將可順利 突破1萬輛。
此外,採用Model B為平台的n5,納智捷目前也已規劃將於明年第 二季上市,成為納智捷第二款全新平台車款。
LINE GO目前累計用戶數逾400萬會員,旗下並已擁有1.4萬名合作 司機,隨著此次正式導入n7電動車,裕隆預期LINE GO多元減碳車隊 將一舉突破3,000輛,成為推動營業用車電動化的領頭羊。
裕隆表示,此次正式成立多元減碳車隊,結合納智捷及格上租車等 集團資源,除導入國產電動車n7,更整合租賃、充電及電池保固、串 聯充電漫遊、電動車保修及原有燃油車收購等服務,將以此進一步擴 大LINE GO eMaaS (EV Mobility as a Service)電動車生態圈。
此外,除結合集團資源實現電動車生態圈,裕隆表示,為減輕駕駛 負擔,此次推出的n7電動車駕駛招募方案,優惠內容包括零頭款72期 每期1.58萬元租購,或純租每月最低2.48萬元綁約一年,租購方案更 有獨家回饋最高21萬元獎金,可說是業界最優惠。
此外,裕隆表示,駕駛加入車隊後,還可搭配優惠車險、協助原車 收購、家用充電樁獨家購買優惠、充電漫遊平台充電金回饋等措施, 再加上n7作為營業用車的電動車優勢包括保養費用、燃油費用更低廉 ,初估一年可省約10萬元營業成本,也都可望推動n7成為新一代首選 營業用神車。
裕隆於去年入股LINE TAXI改制為LINE GO時,即宣示將率先發展新 能源車隊,集團並成立移動服務事業群,就是為了強化LINE GO創新 移動服務平台功能,此次隨著n7電動車隊成立,也正式為集團發展M aaS移動服務樹立新的里程碑。
事實上,兩大汽車集團裕隆及和泰車,近年不約而同推動MaaS事業 ,和泰集團推出iRent共享機車、yoxi計程車平台,同樣積極介入新 能源車領域,以iRent為例,車隊亦多以油電車為主要供應車款。
7月車市狂飆創紀錄 納智捷電動車再奪冠
受到夏季促銷優惠和傳統民俗月領牌潮影響,7月車市表現亮眼。總市場領牌數達4.57萬輛,月增9.8%、年增7.8%,創下近3年半的新高紀錄。
在一片熱絡氣氛中,國產電動車龍頭納智捷的n7繳出亮眼成績,以1,010輛的領牌數重回單月電動車銷售冠軍寶座。這也是n7連續4個月銷量破千,打破台灣電動車銷量紀錄。
此外,和泰車祭出號稱TOYOTA史上最大優惠後,展間買氣增逾13%。旗下TOYOTA與LEXUS品牌單月領牌近1.7萬輛,年增2.9%,市占率達37.2%,創今年單月新高。
台灣賓士則以2,807輛的領牌數拿下6.1%的市占,年增43%、月增18.1%,穩坐市場第三大。台灣本田、裕日車、中華車及馬自達等車廠的領牌數也都有不錯的成長表現。
值得注意的是,傳統旺季的7月,中華MG卻僅繳出1,428輛的領牌成績,意外跌出單月前十大品牌榜。
展望8月,由於將進入傳統民俗月淡季,各車廠預估單月領牌數將下滑至2.9萬輛。不過,為延續7月銷售熱度,各車廠仍持續提供高額優惠方案,力拚下半年營運。
裕隆集團旗下兩大高層人事異動,總經理姚振祥升任副董事長,由裕融總經理許國興接掌裕隆總經理一職,帶領集團持續朝移動服務新世代邁進。 此次人事異動,裕隆表示,借重兩位高階主管在汽車價值鏈上的專長與經驗,推動集團從汽車工業產業轉型至創新移動生活服務,邁向「全域移動、未來啟動」的新時代。 裕隆集團除積極發展多元品牌外,也面臨產發署近期宣布將嚴格審核陸資車自製率的挑戰。許國興上任後,如何應對此政策,考驗著他的智慧與能力。 裕隆公布上半年財報,營收年增13.21%至436.48億元,主要受進口車銷售量增加及納智捷電動車n7亮眼的銷售表現所帶動。不過,受去年新安東京迴轉利益墊高比較基期及轉投資獲利減少影響,稅後純益年減9.29%至20.81億元。 展望今年,納智捷n7持續穩定交車,將成為裕隆業績成長的亮點。n7累計今年以來領牌4,702輛,全年銷量可望達1萬輛,法人預估將挹注裕隆全年營收動能。 裕隆集團強調,姚振祥與許國興在集團服務超過40年,具有豐富的產業經營與管理經驗,有助於執行長嚴陳莉蓮制定集團重大策略方向。接任裕融總經理的闕源龍,將持續推動裕融在融資領域的業務,擴大裕隆集團汽車價值鏈與服務量能,強化汽車金融與移動服務生態圈。
隨7月車市表現熱絡優於多數車廠預期,累計前七月總市場領牌數 27.82萬輛、年增0.3%,不僅扭轉上半年車市衰退局面,更創2006年 以來同期新高。
觀察各車廠銷售表現,龍頭車廠和泰車隨7月祭出號稱TOYOTA史上 最大優惠後,祭出總價值逾15萬元的購車大禮包奏效,助攻展間買氣 增逾13%,合計雙品牌TOYOTA與LEXUS品牌單月領牌近1.7萬輛、年增 2.9%,市占率37.2%,亦創今年單月新高。
7月多數車廠領牌皆有年月雙增表現,台灣賓士則以2,807輛拿下6 .1%市占,年增43%、月增18.1%,市場第三大。台灣本田(HONDA )、裕日車(NISSAN)、中華車(CMC、MITSUBISHI及MG三品牌合計 )及馬自達(MAZDA)單月領牌都較去年同期及上月成長。
此外,唯一國產電動車納智捷(LUXGEN)n7於7月領牌1,010輛,重 回單月電動車銷售冠軍,也連續四個月銷量破千,已打破台灣電動車 銷量紀錄。
展望8月,由於4日即將進入傳統民俗月淡季,和泰車推估,單月領 牌將下縮至2.9萬輛。為延續7月銷售熱度,目前各車廠於民俗月期間 仍持續提供高額優惠方案,力拚下半年營運。
裕隆說明,集團此次高階職務調動,主要希望借重兩位高階在汽車 價值鏈的專長及經驗,持續推動集團從汽車工業產業轉型創新移動生 活服務,朝向「全域移動、未來啟動」移動服務新世代邁進。
近年裕隆集團除積極朝向創新移動生活服務轉型,亦同時發展多元 品牌,不過,面對近期產發署甫宣布將對陸資車採行自製率嚴格審核 ,許國興上任後將如何應對,也將考驗其智慧。
裕隆1日同步公告上半年財報,隨進口車銷售量增加及納智捷(LU XGEN)n7電動車銷售亮眼,帶動上半年營收436.48億元、年增13.21 %。不過受到去年認列新安東京迴轉利益墊高比較基期,及轉投資獲 利挹注減少影響,裕隆上半年稅後純益20.81億元、年減9.29%,每 股稅後純益(EPS)為1.99元,仍處歷史高位水準。
裕隆說明,因去年有新安東京迴轉利益墊高比較基期,再加上裕融 今年以來增加提列預期信用減損損失,及受到升息影響舊有貸款合約 成本提高,獲利貢獻減少,上半年營業利益41.17億元,亦較去年同 期衰退11.67%。
展望今年,納智捷n7續穩定交車,將成為裕隆今年業績成長亮點, n7已連續四個月交車逾千輛,累計今年以來領牌4,702輛,挹注裕隆 上半年營收成長,由於全年銷量可望達1萬輛,法人樂觀全年營收動 能。
對於此次集團兩大核心事業高層人事案,裕隆表示,主要配合集團 持續朝向「創新移動生活服務」邁進,姚振祥與許國興皆在集團服務 超過40年,具備車輛產業豐富的經營與管理經驗,也同樣身為集團決 策委員,將繼續協助執行長嚴陳莉蓮決策集團重大策略方向。
裕隆指出,接任裕融總座的闕源龍過去已在裕融超過20年,近年裕 融持續透過旗下公司延伸業務範疇,布局企業金融、消費金融、移動 服務三大事業支柱,未來將持續推動裕融在融資領域,提供消費者多 元化汽車專業金融服務,透過策略合作導入更多元移動創新服務,擴 大MaaS移動及用車服務長期策略布局,強化裕隆集團汽車價值鏈及服 務量能,拓展集團汽車金融與移動服務生態圈。
**鴻華先進國產組件比重領先 全車台製電動巴士問世** 經濟部自明(1)日起施行國產車組件自製比例,其中鴻華先進(納智捷汽車母廠)在電動車與巴士的國產組件比重超過4成,遙遙領先其他業者。 鴻華先進總經理李秉彥表示,旗下納智捷n7(原名Model C)的國產組件比重已超過5成,不僅提升整體競爭力,更持續與歐美日廠商合作。 此外,鴻華先進在高雄橋頭科學園區的電動巴士工廠已動工,預計2025年完工後可年產500輛,第二期產能將達1,000輛,預計2028年完工。 李秉彥表示,鴻華先進將導入台灣製造的馬達與電池,提升電動巴士的自製率至7成。鴻海在高雄的電池工廠也將於2025年量產,屆時電動巴士的自製率有望再攀升。 鴻華先進第2季營收創新高,達36.04億元,歸功於納智捷n7持續交車,以及與納智捷合作的第二款電動車已啟動工程開發。鴻華先進預期,第二款電動車Model B將於第4季量產,除台灣市場外,還將鎖定東南亞和歐洲市場。 鴻華先進董事長劉揚偉預計,今年納智捷n7出貨量將破萬輛,為鴻華帶來百億元營收。海外市場方面,預計明年將出貨至美國與日本,電動巴士則優先出貨至東南亞。劉揚偉也透露,今年的鴻海科技日將推出新款乘用車與商用車。
**經濟部出重拳,國產車零組件自製率提升**
為提升台灣汽車產業競爭力,經濟部近日祭出重拳,管制大陸品牌車輛引進台灣,並要求國產車廠提升台廠零組件自製率。此舉雖被視為治本之道,但業界憂心恐衝擊國產車產業。 **四大對象受管制** 經濟部新措施針對四類對象進行管理:與陸資合資的國際品牌、陸資併購的國際品牌、在中國大陸生產的國際品牌,以及大陸品牌車輛。 **國產車恐受影響** 汽車業龍頭納智捷等品牌表示,此次政策影響不大。但中華車旗下的MG,以及日產、福特、現代、本田等外資品牌,則表達擔憂,預期未來國產車占比可能縮水。 **政府與業界拉鋸** 車輛公會表示,國產化需要時間與市場規模支持,建議初期不宜訂得太高。汽車業者也呼籲政府給予緩衝時間。 **產業憂心** 業界人士認為,在自由競爭市場中,大陸產業影響無所不在,此令一出可能會緊縮本土廠商的動能。同時,車廠評估引進國際品牌時,必須考量競爭力,投資風險不容小覷。 **零組件自製範圍** 初步自製化的範圍預計包含輪胎、鋁圈、地毯、玻璃等。鈑金、保險桿等零組件視情況而定,目前的自製化程度約為20%。若要達到35%自製率,對於業者而言難度高、風險大,未來國產車市場占比勢必受到影響。鴻華先進總經理李秉彥之前表示,旗下Model C(納智捷n7)採用台灣生產零組件比率超過五成,他指出,在增加國產零組件比重同時,也提升整車平台的競爭力,持續與歐、美、日等夥伴合作。
電動巴士方面,鴻華先進位在高雄橋頭科學園區的工廠已經動土,第一期預定2025年完工,年產約500輛,第二期產能將達到1,000輛,預估約在2028年。
鴻華先進電動巴士今年將導入台灣製造的馬達,鴻海在高雄的電池工廠陸續量產,2025年也會導入電動巴士,零組件自製率提高到七成。李秉彥說,台灣製造的馬達、電池逐年導入電動巴士,鴻華先進將會獲得示範型資格。
鴻華先進第2季營收36.04億元,季增3.3倍、年增14.6倍;上半年營收44.27億元,年增14.6倍,第2季單季營收創新高,上半年營收創同期新高。主要是電動車納智捷n7持續擴大交車,鴻華與納智捷合作的第二款電動車也已啟動工程開發。
鴻華先進先前預期,第二款電動車Model B第4季量產,除了台灣市場,還鎖定東南亞和歐洲市場拓展銷售。鴻華先進董事長劉揚偉之前表示,今年Model C出貨可望破萬輛,為鴻華帶來百億元營收貢獻。海外部份明年可望出貨美國與日本市場,電動巴士先出貨到東南亞,今年的鴻海科技日也將推出新款的乘用車與商用車。
相對不受影響的和泰車表示,和泰汽車與國產車製造廠國瑞汽車,無論於適用對象與比率上,商品目前均不受影響。
未來也將配合政府政策,支持現地零組件,與供應廠商共同成長。
車輛公會日前表示,國內市場規模不大,且已是成熟且競爭激烈的市場,因此雖支持推動零組件國產化,但初期不宜過高,提升國產化率需要時間及市場規模支持,也需政府協助零件業者提升競爭力。
汽車業者也認為,汽車國產化率需要長時間驗證,建議要給業者一些緩衝時間執行。
經濟部新致意在針對四個主要對象,即陸資與國際品牌合資者、陸資併購之國際品牌者、國際品牌在中國大陸廠生產者及中國大陸品牌者,納入管理機制內。不過,業界則認為,在自由競爭的市場,大陸產業的身影無所不在,此令一出,恐緊縮台廠動能。
再者,在業界的立場上,必然贊同台廠自製率占一定比重,不過,車廠在評估引進國際品牌來台組裝時,必須考量競爭力,畢竟一條產線的投資動輒以10億元為單位,做好了卻賣不掉,那還有誰願意在台投資生產?進一步說,當國產者已經沒有價格競爭優勢,那會有什麼結果?消費者不埋單,投資者血本無歸。
就經濟部當前的規範來看,目前台灣可見的國產車品牌都很難置身事外。國產車初步零組件自製化的範圍大致是輪胎、鋁圈、地毯、玻璃等,鈑金、保險桿則視情況而定,一般自製化的程度在二成左右,如果銷量較好,導入時程較久,則可望進一步提高。
不過,若要三年內達到35%自製率,對業者而言有難度、投資有風險,未來國產車占整體市場的份額勢必會大幅縮水。
**納智捷n7熱銷再創高峰 5000位尊榮會員相挺**
國內電動車熱潮方興未艾,納智捷電動車n7重啟接單後不到1個月,又新增5000位尊榮會員,會員總數已突破3萬人次。 身為台灣自主汽車品牌,納智捷乘勝追擊,宣布定價103.9萬元的n7滿電特仕版延長接單期限至7月底。此外,深受消費者喜愛的99.9萬元n7五人純粹版也重磅回歸。 納智捷總經理李應生表示,n7自4月起連續3個月單月交車量都維持在千輛以上,第二季交車數接近3200輛。電動車市場也迎來第一個單季破萬輛的佳績。 李應生認為,隨著各廠牌推出更多元的車款,未來電動車市場單季領牌破萬輛將成常態。目前n7已累計8000張訂單,預計第三季可交車完畢。第二波接單以來,已有超過3成的訂單來自車主推薦。 為了滿足n7車主不斷增加的需求,納智捷規劃在第四季再增加5個體驗中心,屆時全國將有10個體驗中心。此外,與鴻華先進合作的第二款電動車也已啟動工程開發。 對於此次百萬有找的n7五人純粹版回歸接單,市場好奇是否與同集團的MG4競爭,李應生強調,兩車款車格不同,不應拿來相提並論。n7自4月起連續三個月單月交車維持在千輛以上,第二季交車近3, 200輛,國內整體電動車銷售也迎來第一個單季破萬輛的佳績;對於 國內電動車市快速擴增,李應生認為,隨個各廠牌陸續推出更多元車 款滿足不同需求,未來電動車市單季領牌萬輛應可成常態。
李應生說明,n7首波逾8,000張訂單,迄今已有近半數交付,預計 第三季可交車完畢,而6月第二波接單以來,有超過3成來自車主推薦 邀請,新增5,000位會員當中,也已確定有1,000張購車訂單,第二波 訂單預計可在年底前開始交車。
配合n7車主持續擴增,李應生表示,目前已規劃於第四季再新增5 個體驗中心,屆時全國將有10個體驗中心。至於與鴻華先進合作的第 二款電動車,李應生也說,已啟動工程開發,但上市時機仍待規劃。
至於此次百萬有找的「五人純粹版」回歸接單,市場好奇是否與同 集團的MG4互別苗頭,李應生則強調,兩車款車格完全不同,不應拿 來做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