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納智捷汽車(未)公司新聞
此外,n7甫結束2024亞洲越野拉力賽事,亦以該賽事首次參與的純 電車型之姿,首戰即成功完賽並拿下分組冠軍。
納智捷n7上市後首波接單約9,000張,至7月底累積領牌已逾4,700 輛,展開大量交車後,已連續四個月單月交車持穩在千輛以上,打破 台灣電動車銷量紀錄,目前國內電動車市場,穩定呈現國產n7與進口 的特斯拉(TESLA)雙強並立格局。
為延續買氣,納智捷除於8月限時推出「純電體驗月」,全面開放 一般大眾試駕,內部目前也正為接下來n7「增程版」上市積極做準備 ,新車已送能源署檢試,根據能源署最新公布的資訊,納智捷n7增程 版共分三種規格,最大續航力將可達711公里,亦呼應n7上市之初, 即說明還會推出續航力超過700公里的預告。
伴隨能源署公告能耗相關數據,代表新車已可開始交付車主,一般 認為,隨同集團兄弟品牌MG4目前正因自製率而暫停接單,身為唯一 可正常接單並交車的國產電動車,納智捷將加速n7增程版上市時程, 以補足目前國產電動車量能。納智捷內部預估,今年n7銷量將可順利 突破1萬輛。
此外,採用Model B為平台的n5,納智捷目前也已規劃將於明年第 二季上市,成為納智捷第二款全新平台車款。
LINE GO目前累計用戶數逾400萬會員,旗下並已擁有1.4萬名合作 司機,隨著此次正式導入n7電動車,裕隆預期LINE GO多元減碳車隊 將一舉突破3,000輛,成為推動營業用車電動化的領頭羊。
裕隆表示,此次正式成立多元減碳車隊,結合納智捷及格上租車等 集團資源,除導入國產電動車n7,更整合租賃、充電及電池保固、串 聯充電漫遊、電動車保修及原有燃油車收購等服務,將以此進一步擴 大LINE GO eMaaS (EV Mobility as a Service)電動車生態圈。
此外,除結合集團資源實現電動車生態圈,裕隆表示,為減輕駕駛 負擔,此次推出的n7電動車駕駛招募方案,優惠內容包括零頭款72期 每期1.58萬元租購,或純租每月最低2.48萬元綁約一年,租購方案更 有獨家回饋最高21萬元獎金,可說是業界最優惠。
此外,裕隆表示,駕駛加入車隊後,還可搭配優惠車險、協助原車 收購、家用充電樁獨家購買優惠、充電漫遊平台充電金回饋等措施, 再加上n7作為營業用車的電動車優勢包括保養費用、燃油費用更低廉 ,初估一年可省約10萬元營業成本,也都可望推動n7成為新一代首選 營業用神車。
裕隆於去年入股LINE TAXI改制為LINE GO時,即宣示將率先發展新 能源車隊,集團並成立移動服務事業群,就是為了強化LINE GO創新 移動服務平台功能,此次隨著n7電動車隊成立,也正式為集團發展M aaS移動服務樹立新的里程碑。
事實上,兩大汽車集團裕隆及和泰車,近年不約而同推動MaaS事業 ,和泰集團推出iRent共享機車、yoxi計程車平台,同樣積極介入新 能源車領域,以iRent為例,車隊亦多以油電車為主要供應車款。
7月車市狂飆創紀錄 納智捷電動車再奪冠
受到夏季促銷優惠和傳統民俗月領牌潮影響,7月車市表現亮眼。總市場領牌數達4.57萬輛,月增9.8%、年增7.8%,創下近3年半的新高紀錄。
在一片熱絡氣氛中,國產電動車龍頭納智捷的n7繳出亮眼成績,以1,010輛的領牌數重回單月電動車銷售冠軍寶座。這也是n7連續4個月銷量破千,打破台灣電動車銷量紀錄。
此外,和泰車祭出號稱TOYOTA史上最大優惠後,展間買氣增逾13%。旗下TOYOTA與LEXUS品牌單月領牌近1.7萬輛,年增2.9%,市占率達37.2%,創今年單月新高。
台灣賓士則以2,807輛的領牌數拿下6.1%的市占,年增43%、月增18.1%,穩坐市場第三大。台灣本田、裕日車、中華車及馬自達等車廠的領牌數也都有不錯的成長表現。
值得注意的是,傳統旺季的7月,中華MG卻僅繳出1,428輛的領牌成績,意外跌出單月前十大品牌榜。
展望8月,由於將進入傳統民俗月淡季,各車廠預估單月領牌數將下滑至2.9萬輛。不過,為延續7月銷售熱度,各車廠仍持續提供高額優惠方案,力拚下半年營運。
裕隆集團旗下兩大高層人事異動,總經理姚振祥升任副董事長,由裕融總經理許國興接掌裕隆總經理一職,帶領集團持續朝移動服務新世代邁進。 此次人事異動,裕隆表示,借重兩位高階主管在汽車價值鏈上的專長與經驗,推動集團從汽車工業產業轉型至創新移動生活服務,邁向「全域移動、未來啟動」的新時代。 裕隆集團除積極發展多元品牌外,也面臨產發署近期宣布將嚴格審核陸資車自製率的挑戰。許國興上任後,如何應對此政策,考驗著他的智慧與能力。 裕隆公布上半年財報,營收年增13.21%至436.48億元,主要受進口車銷售量增加及納智捷電動車n7亮眼的銷售表現所帶動。不過,受去年新安東京迴轉利益墊高比較基期及轉投資獲利減少影響,稅後純益年減9.29%至20.81億元。 展望今年,納智捷n7持續穩定交車,將成為裕隆業績成長的亮點。n7累計今年以來領牌4,702輛,全年銷量可望達1萬輛,法人預估將挹注裕隆全年營收動能。 裕隆集團強調,姚振祥與許國興在集團服務超過40年,具有豐富的產業經營與管理經驗,有助於執行長嚴陳莉蓮制定集團重大策略方向。接任裕融總經理的闕源龍,將持續推動裕融在融資領域的業務,擴大裕隆集團汽車價值鏈與服務量能,強化汽車金融與移動服務生態圈。
隨7月車市表現熱絡優於多數車廠預期,累計前七月總市場領牌數 27.82萬輛、年增0.3%,不僅扭轉上半年車市衰退局面,更創2006年 以來同期新高。
觀察各車廠銷售表現,龍頭車廠和泰車隨7月祭出號稱TOYOTA史上 最大優惠後,祭出總價值逾15萬元的購車大禮包奏效,助攻展間買氣 增逾13%,合計雙品牌TOYOTA與LEXUS品牌單月領牌近1.7萬輛、年增 2.9%,市占率37.2%,亦創今年單月新高。
7月多數車廠領牌皆有年月雙增表現,台灣賓士則以2,807輛拿下6 .1%市占,年增43%、月增18.1%,市場第三大。台灣本田(HONDA )、裕日車(NISSAN)、中華車(CMC、MITSUBISHI及MG三品牌合計 )及馬自達(MAZDA)單月領牌都較去年同期及上月成長。
此外,唯一國產電動車納智捷(LUXGEN)n7於7月領牌1,010輛,重 回單月電動車銷售冠軍,也連續四個月銷量破千,已打破台灣電動車 銷量紀錄。
展望8月,由於4日即將進入傳統民俗月淡季,和泰車推估,單月領 牌將下縮至2.9萬輛。為延續7月銷售熱度,目前各車廠於民俗月期間 仍持續提供高額優惠方案,力拚下半年營運。
裕隆說明,集團此次高階職務調動,主要希望借重兩位高階在汽車 價值鏈的專長及經驗,持續推動集團從汽車工業產業轉型創新移動生 活服務,朝向「全域移動、未來啟動」移動服務新世代邁進。
近年裕隆集團除積極朝向創新移動生活服務轉型,亦同時發展多元 品牌,不過,面對近期產發署甫宣布將對陸資車採行自製率嚴格審核 ,許國興上任後將如何應對,也將考驗其智慧。
裕隆1日同步公告上半年財報,隨進口車銷售量增加及納智捷(LU XGEN)n7電動車銷售亮眼,帶動上半年營收436.48億元、年增13.21 %。不過受到去年認列新安東京迴轉利益墊高比較基期,及轉投資獲 利挹注減少影響,裕隆上半年稅後純益20.81億元、年減9.29%,每 股稅後純益(EPS)為1.99元,仍處歷史高位水準。
裕隆說明,因去年有新安東京迴轉利益墊高比較基期,再加上裕融 今年以來增加提列預期信用減損損失,及受到升息影響舊有貸款合約 成本提高,獲利貢獻減少,上半年營業利益41.17億元,亦較去年同 期衰退11.67%。
展望今年,納智捷n7續穩定交車,將成為裕隆今年業績成長亮點, n7已連續四個月交車逾千輛,累計今年以來領牌4,702輛,挹注裕隆 上半年營收成長,由於全年銷量可望達1萬輛,法人樂觀全年營收動 能。
對於此次集團兩大核心事業高層人事案,裕隆表示,主要配合集團 持續朝向「創新移動生活服務」邁進,姚振祥與許國興皆在集團服務 超過40年,具備車輛產業豐富的經營與管理經驗,也同樣身為集團決 策委員,將繼續協助執行長嚴陳莉蓮決策集團重大策略方向。
裕隆指出,接任裕融總座的闕源龍過去已在裕融超過20年,近年裕 融持續透過旗下公司延伸業務範疇,布局企業金融、消費金融、移動 服務三大事業支柱,未來將持續推動裕融在融資領域,提供消費者多 元化汽車專業金融服務,透過策略合作導入更多元移動創新服務,擴 大MaaS移動及用車服務長期策略布局,強化裕隆集團汽車價值鏈及服 務量能,拓展集團汽車金融與移動服務生態圈。
**鴻華先進國產組件比重領先 全車台製電動巴士問世** 經濟部自明(1)日起施行國產車組件自製比例,其中鴻華先進(納智捷汽車母廠)在電動車與巴士的國產組件比重超過4成,遙遙領先其他業者。 鴻華先進總經理李秉彥表示,旗下納智捷n7(原名Model C)的國產組件比重已超過5成,不僅提升整體競爭力,更持續與歐美日廠商合作。 此外,鴻華先進在高雄橋頭科學園區的電動巴士工廠已動工,預計2025年完工後可年產500輛,第二期產能將達1,000輛,預計2028年完工。 李秉彥表示,鴻華先進將導入台灣製造的馬達與電池,提升電動巴士的自製率至7成。鴻海在高雄的電池工廠也將於2025年量產,屆時電動巴士的自製率有望再攀升。 鴻華先進第2季營收創新高,達36.04億元,歸功於納智捷n7持續交車,以及與納智捷合作的第二款電動車已啟動工程開發。鴻華先進預期,第二款電動車Model B將於第4季量產,除台灣市場外,還將鎖定東南亞和歐洲市場。 鴻華先進董事長劉揚偉預計,今年納智捷n7出貨量將破萬輛,為鴻華帶來百億元營收。海外市場方面,預計明年將出貨至美國與日本,電動巴士則優先出貨至東南亞。劉揚偉也透露,今年的鴻海科技日將推出新款乘用車與商用車。
**經濟部出重拳,國產車零組件自製率提升**
為提升台灣汽車產業競爭力,經濟部近日祭出重拳,管制大陸品牌車輛引進台灣,並要求國產車廠提升台廠零組件自製率。此舉雖被視為治本之道,但業界憂心恐衝擊國產車產業。 **四大對象受管制** 經濟部新措施針對四類對象進行管理:與陸資合資的國際品牌、陸資併購的國際品牌、在中國大陸生產的國際品牌,以及大陸品牌車輛。 **國產車恐受影響** 汽車業龍頭納智捷等品牌表示,此次政策影響不大。但中華車旗下的MG,以及日產、福特、現代、本田等外資品牌,則表達擔憂,預期未來國產車占比可能縮水。 **政府與業界拉鋸** 車輛公會表示,國產化需要時間與市場規模支持,建議初期不宜訂得太高。汽車業者也呼籲政府給予緩衝時間。 **產業憂心** 業界人士認為,在自由競爭市場中,大陸產業影響無所不在,此令一出可能會緊縮本土廠商的動能。同時,車廠評估引進國際品牌時,必須考量競爭力,投資風險不容小覷。 **零組件自製範圍** 初步自製化的範圍預計包含輪胎、鋁圈、地毯、玻璃等。鈑金、保險桿等零組件視情況而定,目前的自製化程度約為20%。若要達到35%自製率,對於業者而言難度高、風險大,未來國產車市場占比勢必受到影響。鴻華先進總經理李秉彥之前表示,旗下Model C(納智捷n7)採用台灣生產零組件比率超過五成,他指出,在增加國產零組件比重同時,也提升整車平台的競爭力,持續與歐、美、日等夥伴合作。
電動巴士方面,鴻華先進位在高雄橋頭科學園區的工廠已經動土,第一期預定2025年完工,年產約500輛,第二期產能將達到1,000輛,預估約在2028年。
鴻華先進電動巴士今年將導入台灣製造的馬達,鴻海在高雄的電池工廠陸續量產,2025年也會導入電動巴士,零組件自製率提高到七成。李秉彥說,台灣製造的馬達、電池逐年導入電動巴士,鴻華先進將會獲得示範型資格。
鴻華先進第2季營收36.04億元,季增3.3倍、年增14.6倍;上半年營收44.27億元,年增14.6倍,第2季單季營收創新高,上半年營收創同期新高。主要是電動車納智捷n7持續擴大交車,鴻華與納智捷合作的第二款電動車也已啟動工程開發。
鴻華先進先前預期,第二款電動車Model B第4季量產,除了台灣市場,還鎖定東南亞和歐洲市場拓展銷售。鴻華先進董事長劉揚偉之前表示,今年Model C出貨可望破萬輛,為鴻華帶來百億元營收貢獻。海外部份明年可望出貨美國與日本市場,電動巴士先出貨到東南亞,今年的鴻海科技日也將推出新款的乘用車與商用車。
相對不受影響的和泰車表示,和泰汽車與國產車製造廠國瑞汽車,無論於適用對象與比率上,商品目前均不受影響。
未來也將配合政府政策,支持現地零組件,與供應廠商共同成長。
車輛公會日前表示,國內市場規模不大,且已是成熟且競爭激烈的市場,因此雖支持推動零組件國產化,但初期不宜過高,提升國產化率需要時間及市場規模支持,也需政府協助零件業者提升競爭力。
汽車業者也認為,汽車國產化率需要長時間驗證,建議要給業者一些緩衝時間執行。
經濟部新致意在針對四個主要對象,即陸資與國際品牌合資者、陸資併購之國際品牌者、國際品牌在中國大陸廠生產者及中國大陸品牌者,納入管理機制內。不過,業界則認為,在自由競爭的市場,大陸產業的身影無所不在,此令一出,恐緊縮台廠動能。
再者,在業界的立場上,必然贊同台廠自製率占一定比重,不過,車廠在評估引進國際品牌來台組裝時,必須考量競爭力,畢竟一條產線的投資動輒以10億元為單位,做好了卻賣不掉,那還有誰願意在台投資生產?進一步說,當國產者已經沒有價格競爭優勢,那會有什麼結果?消費者不埋單,投資者血本無歸。
就經濟部當前的規範來看,目前台灣可見的國產車品牌都很難置身事外。國產車初步零組件自製化的範圍大致是輪胎、鋁圈、地毯、玻璃等,鈑金、保險桿則視情況而定,一般自製化的程度在二成左右,如果銷量較好,導入時程較久,則可望進一步提高。
不過,若要三年內達到35%自製率,對業者而言有難度、投資有風險,未來國產車占整體市場的份額勢必會大幅縮水。
**納智捷n7熱銷再創高峰 5000位尊榮會員相挺**
國內電動車熱潮方興未艾,納智捷電動車n7重啟接單後不到1個月,又新增5000位尊榮會員,會員總數已突破3萬人次。 身為台灣自主汽車品牌,納智捷乘勝追擊,宣布定價103.9萬元的n7滿電特仕版延長接單期限至7月底。此外,深受消費者喜愛的99.9萬元n7五人純粹版也重磅回歸。 納智捷總經理李應生表示,n7自4月起連續3個月單月交車量都維持在千輛以上,第二季交車數接近3200輛。電動車市場也迎來第一個單季破萬輛的佳績。 李應生認為,隨著各廠牌推出更多元的車款,未來電動車市場單季領牌破萬輛將成常態。目前n7已累計8000張訂單,預計第三季可交車完畢。第二波接單以來,已有超過3成的訂單來自車主推薦。 為了滿足n7車主不斷增加的需求,納智捷規劃在第四季再增加5個體驗中心,屆時全國將有10個體驗中心。此外,與鴻華先進合作的第二款電動車也已啟動工程開發。 對於此次百萬有找的n7五人純粹版回歸接單,市場好奇是否與同集團的MG4競爭,李應生強調,兩車款車格不同,不應拿來相提並論。n7自4月起連續三個月單月交車維持在千輛以上,第二季交車近3, 200輛,國內整體電動車銷售也迎來第一個單季破萬輛的佳績;對於 國內電動車市快速擴增,李應生認為,隨個各廠牌陸續推出更多元車 款滿足不同需求,未來電動車市單季領牌萬輛應可成常態。
李應生說明,n7首波逾8,000張訂單,迄今已有近半數交付,預計 第三季可交車完畢,而6月第二波接單以來,有超過3成來自車主推薦 邀請,新增5,000位會員當中,也已確定有1,000張購車訂單,第二波 訂單預計可在年底前開始交車。
配合n7車主持續擴增,李應生表示,目前已規劃於第四季再新增5 個體驗中心,屆時全國將有10個體驗中心。至於與鴻華先進合作的第 二款電動車,李應生也說,已啟動工程開發,但上市時機仍待規劃。
至於此次百萬有找的「五人純粹版」回歸接單,市場好奇是否與同 集團的MG4互別苗頭,李應生則強調,兩車款車格完全不同,不應拿 來做比較。
**納智捷再下一城 接單數破3千**
納智捷旗下的電動車 n7 傳出捷報,在重啟會員接單計畫後,短短一周就湧入 3000 位會員,顯示接單數已達至少 3000 輛,不僅超乎預期,也證明 n7 已在市場站穩腳步。 納智捷表示,從去年新起點活動至今,首次招募會員一周內即吸引 2.5 萬人,每位會員繳納千元取得 n7 購買資格。今年會員搶先下訂活動更在 12 天內收到超過 8000 筆訂單。6 月再開放會員招募,首周內新增 3000 位尊榮會員,新世代納智捷新會員數再創新高。 納智捷將於 7 月 1 日發布加速純電未來普及的回饋方案,預計第 3 季已接訂單可望完成交車。納智捷今年 4 月交車台數破千台後,未來單月交車台數預估在 1200 至 1500 輛之間,加上目前訂單挹注,今年 n7 交車台數可望較原先預估的萬台再上修。 除了汽車本業,納智捷去年開幕的裕隆城也創下佳績,已成為新北最大的商場。此外,裕隆持續推動數位化及導入 AI 技術,提升生產效率和能源效率。在再生能源方面,裕隆廠區已完成太陽能發電 15.4MW 容量裝置,等於全廠區用電量的 137%,今年將再擴大 10% 至 17MW。納智捷表示,從2022年LUXGEN新起點活動以來,首次啟動招募一周內即吸引2.5萬會員,每位會員繳納千元獲取n7購買資格,2023年會員搶先下訂活動中,短短12天內即收到超過8,000筆訂單。今年6月會員招募再開放又在首周內新增了3,000位尊榮會員,讓新世代LUXGEN的新會員數突破新高。新世代LUXGEN朝新能源品牌轉型獲得支持,納智捷將於7月1日發布加速純電未來普及的回饋方案。
納智捷今年4月交車台數破千台之後,未來單月交車台數約在1,200輛到1,500輛之間,預估第3季已接訂單可望完成交車,納智捷6月開始開放大眾接單,由於目前裕隆的產線穩定,在新訂單挹注後,納智捷今年的n7交車台數表現可望較原先預估的萬台再上修。
n7的銷售表現對裕隆集團的電動車發展意義重大,為了確保新車上市之後的妥善率,n7去年第3季生產出來之後,即大量而且持續的測試,直到今年3月底才開始放量交車,4月、5月的交車台數都破千台,6月再度開放接單之後,已增加超過3,000位會員,顯示新車上路後,市場對該車使用方面的評價反應正面,納智捷的後續表現更趨樂觀。
除了汽車本業之外,裕隆去年新開幕的裕隆城,是新北最大的複式商場,開幕期間創下單日7萬多人次的紀錄,已成為新店一日生活圈的核心,由於營業規模超出原先預估,預期將為裕隆公司創造更多的獲利。
除此之外,裕隆持續推動數位化及導入AI技術運用以達成智慧製造,提升生產效率、能源效率及品質。再生能源方面,已累積於三義廠區完成太陽能發電15.4MW容量裝置,去年總發電量1,716萬度實績,等於全廠區用電量的137%,今年將再增加10%擴大至17MW的建置目標。
國產電動車大戰開打!MG4百萬元有找、納智捷n7迎戰
全新跨界跑旅電動車MG4強勢上市,入門車款定價壓低在百萬元內,對手納智捷n7也全力應戰,開放一般大眾預購。
MG4共有兩車型,定價分別為99.9萬及118.9萬元,預計7月領牌可達250輛,全年領牌目標1,600輛。中華MG汽車總經理陳宗裕表示,MG4上市前已接獲近7,000組試乘預約,相當看好後市。
納智捷n7先前已對會員客戶重啟開放接單,13日下午3時進一步開放一般大眾,憑車主專屬白金邀請碼線上預購,滿電特仕版車價下調至103.9萬元。儘管MG4與n7分屬不同級距,但近期一系列促銷操作,可看出兩車較勁意味十足。
陳宗裕表示,MG4不僅是品牌旗下首輛純電車款,更是台灣CUV級距市場唯一滿配純電跨界跑旅,相信可帶領MG品牌在台灣電動車市場開創新格局。
除了價格優勢,MG4最高續航里程在EV旗艦版可達567公里,車重僅1.8噸,相當適合日常都會代步。為滿足充電需求,MG除提供家用充電樁補貼優惠,上市初期也推出充電儲值優惠,消除車主里程焦慮。
隨著品牌車款增加,陳宗裕指出,MG全台服務據點已成長到21間展示中心、21間服務廠的規模,年底前將以達成全台30間以上展間與服務據點為目標。
```國產電動車新勢力成形!全新跨界跑旅電動車MG4於13日正式上市 ,入門車款定價壓低在百萬元內,成為最親民的電動車,因此上市前 吸引近7,000組消費者預約試乘,由於銷售後市看多,市場樂觀預期 ,中華MG汽車今年業績目標將上修。
隨MG4挾超殺價進逼,同集團的納智捷n7全力應戰,先前已對會員 客戶重啟開放接單,13日下午3時進一步開放一般大眾,憑車主專屬 白金邀請碼線上預購,n7滿電特仕版車價更下調至103.9萬元。儘管 MG4與n7分屬跨界跑旅及休旅車的不同級距,不過,此唯二的兩款國 產電動車,透過近期一系列促銷操作,可看出較勁意味十足。
隨著n7累計首波訂單近萬張,更連續兩個月拿下單一電動車款銷售 冠軍,在MG4也加入戰場後,國產電動車新勢力儼然成形,勢必撼動 電動車市場版圖。
國民電動車MG4共有EV旗艦版、XPower等兩車型,定價分別為99.9 萬及118.9萬元。MG Taiwan總經理陳宗裕表示,MG4這個月就開始交 車,預計7月領牌可達250輛,全年領牌至少1,600輛。
由於MG4尚未上市前,即已接獲近7,000組試乘預約,一般認為,中 華汽車內部訂出的月均領牌250輛目標稍嫌保守。
對此,陳宗裕表示,電動車仍在起步階段,儘管對MG4的產品力相 當有信心,但初期仍謹慎以對。
陳宗裕指出,全新MG4不僅是品牌旗下首輛純電車款,更是台灣CU V級距市場唯一滿配純電跨界跑旅,相信可帶領MG品牌在台灣電動車 市場開創新格局,提供車主以最親民入手的百萬等級電動車購車首選 。
除車價優勢,陳宗裕表示,MG4最高續航里程在EV旗艦版可達567公 里,車重僅1.8噸,相當適合日常都會代步。此外,為滿足充電需求 ,MG除針對可設置家用充電樁的車主提供專屬補貼優惠,上市初期也 推出充電儲值優惠,相信可消弭車主里程焦慮。
而隨著品牌車款增加,陳宗裕指出,MG全台服務據點已翻倍成長到 21間展示中心、21間服務廠的規模,年底前將以達成全台30間以上展 間與服務據點為目標。
**裕隆營收維持高檔,納智捷推升5月營收年增13.6%**
隨著旗下的自有品牌納智捷穩定繳出千輛以上的交車成績,裕隆汽車(2201)5月營收續居高水準,今日(9日)公告5月營收為77.19億元,雖然較上月微幅減少0.01%,但年增率仍達到雙位數的13.6%。累計前5月營收也達360.83億元,年增12.34%。
納智捷在4月交車達1,055輛,5月再增至1,100輛,挹注裕隆這兩個月的營收都維持在77億元以上的高水位。法人估計,至少到今年第3季底前,裕隆每月營收都可望維持在這個水準之上。
裕隆去年10月推出的納智捷n7,自萬元預購以來,累計接獲個人及企業客戶的訂單接近1萬張。如果按照n7三款車型的價格(109.9萬元至134.9萬元)推估,保守估計今年對裕隆的營收貢獻將超過100億元。
除了裕隆之外,中華汽車(2204)5月營收也受MG車款銷售挹注,達到38.39億元,雖然較上月減少5.04%,但仍較去年同期成長17.12%。累計前5月營收為201.38億元,年增34.53%。
中華MG目前有HS及ZS兩款車型,首款電動車預計在本周上市。預期隨著新車效應發酵,將可帶動一波銷售動能,中華汽車今年的營收表現也頗受看好。
雖然目前六都上市車廠的5月營收尚未全部公布,但對照前4月的營收表現,中華汽車受惠於MG車款的銷售動能,5月營收年增率持續維持雙位數,前5月營收更突破200億元,年增幅度超過34%,預料成長幅度仍將領先其他車廠。
裕隆汽車則因有納智捷n7的交車動能,5月營收年增13.6%,前5月營收也維持12.34%的成長動能,成長幅度預計僅次於中華汽車。
納智捷4月交車達1,055輛,5月再增至1,100輛,挹注裕隆這兩個月 營收皆維持在77億元以上高水位,法人估至第三季底前各月應可維持 此一營收規模之上。
納智捷n7自去年10月展開萬元預購後,累計接獲個人及企業客戶合 計近1萬張訂單,若以三車型車價自109.9萬元至134.9萬元,保守推 估,今年對裕隆營收貢獻將自100億元起跳。
裕隆5月營收較去年同期維持明顯成長,中華同樣隨著MG銷量挹注 ,單月營收38.39億元,雖較上月減少5.04%,不過仍較去年同期成 長17.12%,累計前五月營收201.38億元,年增34.53%。
中華MG目前有HS及ZS兩車款,首款電動車將於本周上市,隨新車效 益推升,可望再帶出一波銷售動能,全年營收看好。
儘管目前六上市車廠5月營收未全數公告,不過,若對照前四月營 收表現來看,中華受惠MG銷售新動能挹注,5月營收年增續維持雙位 數成長,前五月營收突破200億元、年增逾34%,預料成長幅度仍將 冠於其他車廠。
裕隆同樣因有納智捷n7交車動能,5月營收年增13.6%,前五月營 收維持12.34%的成長動能,成長幅度估也將僅次於中華。
裕隆再推限量特仕版 納智捷n7重磅回歸
國產車霸主納智捷於今(6)日宣布,即日起將限時推出全新升級的n7滿電特仕版。此次特仕版除了將車價調降6萬元至103.9萬元,更增加多項配備,展現納智捷鞏固國產電動車銷售冠軍的決心。
儘管n7已穩定量產,但裕隆及納智捷仍謹慎以對。裕隆集團執行長嚴陳莉蓮親自試乘並視察生產線,確保特仕版的品質。值得注意的是,n7自4月增量交車後,持續蟬聯市場最熱賣單一電動車款寶座,今年前五月領牌數突破2,655輛,僅次於多款車型的特斯拉。
為因應競爭對手推出的電動車,納智捷小心應戰。n7滿電特仕版將接續會員優先線上銷售模式,並提供限時預購優惠。納智捷表示,特仕版全系升級搭載V2V車對車供電功能,並新增旅行式行動充電器等配備,預計將帶來更多訂單。
電動車市場戰火再起!納智捷繼3月底交車後,今(6)日宣布第二波接單,以103.9萬元的會員專屬價強攻市場,比原先109.9萬元的純粹版入門定價還要低。這波接單除了新增V2V車對車充電功能及熱門配件組合,更祭出限時優惠,至6月30日前限量搶購。
值得注意的是,同屬裕隆集團的中華車將在下周正式發表旗下的MG4電動車,兩大品牌同步推出電動車,成為市場焦點。據悉,MG4預計7月開始陸續交車,首月交車目標為250輛,後續將視接單狀況調整產能。中華車預估MG4月產量約400輛。
儘管納智捷與MG出現自家競爭,但裕隆集團強調,此舉有助於擴大市場,推升買氣。裕隆執行長嚴陳莉蓮表示,集團致力發展自主品牌,成為台灣綠色移動創新者。納智捷n7以國產電動車搭配集團水平資源,建構完整的新能源交通服務生態系,推動台灣電動車普及。
除了乘用電動車,業者也鎖定電動貨卡市場。台灣商用車龍頭FUSO與Mercedes-Benz Trucks總代理台灣戴姆勒亞洲商車公司(DTAT)宣布,全新首輛電動輕型貨卡FUSO eCanter正式登台,提供客戶更多元的運具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