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聯合生物製藥公司新聞
台塑生醫自從從台化清潔劑部門發跡,一路走來不僅成功轉型,更在生技、新能源領域展現亮麗成果。創辦人王瑞瑜親自帶領團隊,從一無所有的狀態開始,透過不懈努力,將公司帶到32億元的規模。這段過程中,她承諾「一間公司大小不重要,而是你做了什麼東西、對社會有什麼幫助。」這種精神不僅是台塑生醫的座右銘,也成為該公司成長的動力。
從清潔劑用品開始,台塑生醫逐步跨足美容保養品市場,並得到微風集團的支持,成功在台北微風廣場設立旗艦專櫃。品牌知名度不斷提升,王瑞瑜還特別感謝孫芸芸夫婦的力挺,她們的代言為台塑生醫帶來更多關注。
不僅在消費市場上取得成功,台塑生醫近年來也積極拓展健康服務,例如在桃園設立「i醫健康管理中心」,並計劃進軍台北士林區。此外,公司不斷跨足新領域,如聯亞藥、聯生藥、和康生技、長春藤生命科學,以及轉投資台塑新智能,並成立台塑水科,進軍水資源處理領域。
王瑞瑜強調,無論公司大小,重要的是其所做的貢獻。在台塑集團的大家庭中,台塑生醫以其不斷創新的精神,成為了集團的亮點之一,並且在社會上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台塑生醫董事長王瑞瑜強調,公司未來將著眼於「再生醫學」、「高端醫材」及「智慧醫療」三大領域,並計劃投資或成立三到五家相關公司,展開深化合作。他透露,台塑生醫將與普瑞博合作,推動精準檢測耗材的開發,並考慮合資設產線,同時在再生醫學、基因治療、CDMO生產體系、次世代檢驗技術等方面尋求新投資。此外,台塑生醫宜蘭廠將作為生技園區用地,規劃檢驗試劑自動化產線,並設置次世代檢驗試劑與生化膜特用醫材產線,以建構大型CDMO產能。王瑞瑜還提到,台塑生醫將與長春藤生命科學、和康生技等公司合作,整合各領域技術,並強化AI運營能力,以創造黏著度並掌握客戶需求。最終目標是降低成本,以高性價比產品回饋消費者,造福更多有需要的人。
王瑞瑜說,要訴求品牌定位、耕耘終端市場,需要適度市場行銷, 但一開始卻受限規模條件,沒錢打廣告。所幸集團創辦人、父親王文 慶初期自掏腰包買台塑生醫禮盒送給員工,間接支持王瑞瑜;此外, 她也要感謝台塑企業總裁王文淵,同意以一年1億元廣告預算,支持 台塑生醫做品牌行銷,讓台塑生醫一步步打開品牌知名度。
台塑生醫前身是台化旗下清潔劑專案組,在王瑞瑜帶隊整頓下成功 轉虧為盈,並在2004年獨立成為台塑生醫。因王永慶支持,從清潔劑 用品開始跨入美容保養品事業;而微風集團創辦人廖偉志的一席話, 更讓台塑生醫通路布局踏出關鍵性的一步。
王瑞瑜透露,規劃保養品行銷通路時,原與統一集團旗下康是美洽 商合作,但微風集團總裁廖偉志告訴她,品牌「從下往上」發展很困 難,「由上而下」布局相對較易成功,表態願意讓台塑生醫進駐微風 百貨。
因有微風廖家協助,台塑生醫FORTE品牌順利在台北微風廣場設立 第一個旗艦專櫃,並得到廖鎮漢、孫芸芸夫婦幫忙,漸漸打開知名度 ,孫芸芸更首次跨刀代言非自家品牌力挺王瑞瑜。目前台塑生醫已有 Dr’s Formula生活用品、FORTE專櫃保養品、BioLead居家用品、DF 美肌醫生開架醫美、醫之方保健食品等品牌,年營收更從清潔劑時期 的8.4億成長到32億元規模。
台塑生醫繼桃園首座「i醫健康管理中心」,提供健檢後醫療諮詢 、個人化健康管理等服務後,今年也取得士林區不動產,準備進軍台 北市。王瑞瑜強調,台塑生醫營收在集團內只是小兵,但小兵也能立 大功,「一間公司大小不重要,而是你做了什麼東西、對社會有什麼 幫助。」
隨著台塑生醫營運觸角延伸至聯亞藥、聯生藥、和康生技、長春藤 生命科學,以及轉投資台塑新智能,並成立台塑水科進軍水資源處理 、要讓一滴水循環利用至少九次等,王瑞瑜帶領團隊不斷跨進新領域 ,扮演台塑集團與時俱進、引領時代趨勢的尖兵。
王瑞瑜透露,將與「普瑞博」合作推動包括精準檢測用耗材(採血 管、病毒過濾器等),並考慮合資設產線,開發植入性醫材(仿生物 性材質導管)及生物反應器(細胞培養袋)。新投資標的則包括再生 醫學延伸異體細胞治療、基因治療,並將評估成立CDMO生產體系;高 端醫材以次世代檢驗技術及具專一選擇性生化膜技術醫材為主;AI智 慧醫療技術將評估遠距醫療技術、疾病預測演算法及AI疾病趨勢判斷 研發。
此外,將以「台塑生醫宜蘭廠」現址近3.1公頃土地作為「台塑生 醫生技園區」用地,除規劃檢驗試劑自動化產線外,亦配合高階醫材 發展,評估設置次世代檢驗試劑與生化膜特用醫材產線,依據再生醫 學與各類蛋白質藥物、試劑發展需要,建構大型CDMO產能。
王瑞瑜指出,生技產業發展日新月異,將運用企業研究能量進行關 鍵技術自主研發,並與具互補性、有助跨領域夥伴合作,如長春藤生 命科學有助整合長庚醫學團隊於再生醫學領域獨有技術,布局細胞治 療與基因治療領域;和康生技讓既有人工代用骨延伸至骨水泥與針劑 型膠原蛋白、玻尿酸領域。
此外,掌握關鍵數據即可掌握客戶需求,創造黏著度,台塑生醫推 動遠端醫療諮詢與健康管理服務,疾病大數據分析及電商會員管理大 數據演算分析等,強化AI運營能力。
另台塑生醫已將「智慧精準預防醫學系統」應用於「健康老化大數 據資料庫建置」、「個人疾病風險預測」、「人工智慧篩檢X光影像 之骨質疏鬆風險」與「眼底AI推論疾病風險」主題,展望未來,台塑 生醫的目標是降低成本,包含自有品牌產品、醫材產品及其他生醫產 品,以高性價比回饋消費者,造福更多有需要的人。
值得留意的是,凱勝綠能因主辦輔導推薦證券商富邦證券及協辦輔導推薦證券商台新證券分別申請辭任輔導推薦證券商,同時依櫃買規定,將於本月19日終止興櫃買賣。
本周興櫃漲幅逾一成的有兔將周漲22.6%、聯亞藥周漲16.2%、愛比科技周漲11.1%、盛復周漲10.8%、共信-KY周漲10.6%。其中興櫃股后共信-KY創掛牌新高,逆勢衝上364.5元,表現相當亮眼。
先前台塑生醫曾投資蛋白質與抗體藥物研發公司聯生藥、聯亞藥。由於聯亞生技與高端疫苗最近並列國產新冠疫苗供應商,紅透半邊天,聯亞旗下聯亞藥6月23日登錄興櫃後股價飆漲,惟7月以來,台塑生醫兩度公告申讓聯亞藥共4,030張,昨天再公告申讓1,000張,引發外界揣測。
台塑生醫啟動投資組合調整,藉由申讓投資多年的聯亞藥股權,籌措資金以投入其他新投資。台塑生醫預告,參與和康私募案只是開端,未來半年至一年還會有二至三個投資案,金額規模都是億元以上。
台塑生醫董事長王瑞瑜指出,和康是國內具國際競爭力的醫材廠商之一,掌握各類醫療等級膠原蛋白、玻尿酸的關鍵技術,多達50張各國上市許可證;而搭配大江生醫全球化的發展能力,可產生巨大綜效。透過此次合作,共同推動台灣生技實力再次站上國際舞台。
台塑生醫副總劉慧啟表示,參與和康私募案有雙重意義。和康在關節注射液和人工代用骨方面有多達50張各國上市許可證,這方面價值很高,台塑生醫可藉此掌握朝高階醫材發展的契機。
第二是和康7月初獲得大江入主取得經營權。大江有近七成以上營收來自保健品和美容保養品,與台塑生醫的產品重疊度高,雙方沒有直接合作。
【台灣新聞】聯合生物製藥UB-612疫苗開發進度神速,全力應對變種病毒挑戰!董事長王長怡強調,除了二期臨床疫苗即將申請緊急使用授權,第二代、第三代疫苗也將在下半年進入臨床階段。預計下半年取得EUA時,將提供2000至3000萬劑疫苗,並持續擴大產能,年產能可達1億劑。中國附醫副院長黃高彬表示,台灣疫苗廠實力強大,國人對本土疫苗開發充滿信心。UB-612疫苗計劃在取得EUA後,將前進美國、巴西進行三期臨床。聯亞集團子公司COVAXX已獲得中南美國家1.4億劑預購訂單,將透過台灣生產基地增加產能,並將UB-612疫苗銷售至中南美洲市場。
王長怡表示,目前巳積極投入產能規劃,預計UB-612下半年取得EUA時,6、7月間可提供2,000∼3,000萬劑疫苗,加上已獲海外國家預採購訂單,將持續放大產能,預計年產能可達1億劑。
UB-612二期臨床試驗總主持人、中國附醫副院長黃高彬表示,本土疫苗廠實力堅強,亞洲國家中,目前也只有台灣、日本和韓國的疫苗臨床被國際認可,已進入二期臨床的高端、聯亞,收案狀況都不錯,顯示國人對本土新冠疫苗開發深具信心。
黃高彬表示,聯亞開發的新冠疫苗UB-612二期臨床試驗設計採多中心、安慰劑對照、隨機分派、觀察者盲性,總收案人數3,850人,其中逾3,000人為19∼64歲成年人及65歲以上老人,其次則為青少年,且疫苗組與對照組的比例為6:1。
該疫苗自上月底獲TFDA有條件核准第二期臨床試驗後,目前已收案約30人,尚有100多人待施打,預計本季底前3,850人都會施打第一劑,最遲4月底前完成第二劑施打,力拚6月中向TFDA提出緊急使用授權(EUA)。
此外,也計劃取得EUA上市後,該疫苗也將前進美國、巴西進行三期臨床。
聯亞藥營運長彭文君透露,有鑑於新冠病毒的變種,該集團目前積極投入第二代、第三代的疫苗開發,預計下半年可望進入臨床,拚進國際打世界盃。
彭文君表示,UB-612生產計畫將由集團旗下子公司聯生藥與聯亞藥合作,其中,聯生藥擁有兩座、共4條2,000公升生產線的蛋白質藥廠,將負責生產新冠疫苗蛋白質原料藥;聯亞藥則有無菌針劑產線,未來將負責新冠疫苗成品的調製、無菌充填及包裝。
除了滿足國內新冠疫苗施打需求外,聯亞集團子公司COVAXX已接獲巴西、厄瓜多爾和秘魯等中南美國家1.4億劑預先採購訂單,最快自今年中起透過聯亞集團台灣生產基地增加產能,並將UB-612疫苗銷售至中南美洲市場。
台灣疫苗研發再傳捷報!聯合生物製藥集團宣佈,旗下新藥UB-612的蛋白質原料藥製程已成功放大至商業量產規模,並預計在7月取得台灣緊急使用授權(EUA)時,能夠提供2,000~3,000萬劑疫苗。這個好消息來自於食藥署(TFDA)對聯亞生技新冠疫苗第二期臨床試驗計畫的有條件核准。聯亞集團不僅滿足國內需求,還積極拓展全球市場,旗下子公司COVAXX已與多國達成預購合約。
聯亞集團表示,他們的UB-612疫苗在第一期臨床試驗中,已經證明在人体中能夠產生良好的免疫反應,並且耐受性佳,沒有發生嚴重的副作用。為了確保疫苗品質,聯亞攜手子公司聯生藥及聯亞藥,利用專業分工及自有疫苗生產設施與技術平台,共同參與疫苗開發及量產。聯生藥擁有兩座共四條2,000公升生產線的蛋白質藥廠,並通過了歐盟GMP查核;而聯亞藥的無菌針劑產線則是亞洲少數通過美國FDA與日本PMDA認證的產線。
為加速疫苗開發,食藥署已經多次派員至聯生藥及聯亞藥進行駐廠監製,確保疫苗品質符合法規要求。此外,COVAXX已經與巴西、厄瓜多爾和秘魯等中南美國家達成1.4億劑的預購承諾,並與印度大製藥廠AurobindoPharma合作,協助疫苗量產與運輸至印度及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等地區。
聯亞攜手子公司聯生藥及聯亞藥,透過專業分工及自有疫苗生產設施與技術平台優勢,共同參與UB-612疫苗開發及量產。第一期臨床試驗的期中報告顯示,UB-612疫苗於人體可產生良好的免疫反應,且耐受性佳,無嚴重不良事件。
聯亞指出,聯生藥擁有兩座共四條2,000公升生產線之蛋白質藥廠,其中新竹總廠已通過歐盟SmiroQualitas國際專業藥廠稽查公司之GMP查核,負責UB-612疫苗蛋白質原料藥之生產。另聯亞藥無菌針劑產線為少數在亞洲同時通過美國FDA與日本厚生省PMDA之認證,產品已外銷至美日等先進國家,負責UB-612疫苗成品之調製、無菌充填及包裝。
為加速COVID-19疫苗之開發,食藥署(TFDA)已派員至聯生藥及聯亞藥進行十數次駐廠監製,以同步監控並確保疫苗品質符合法規要求,有助縮短UB-612疫苗取得EUA許可時程。另聯亞指出,COVAXX已接獲巴西、厄瓜多爾和秘魯等中南美國家1.4億劑之預先採購承諾。此外,COVAXX亦宣布與印度大製藥廠AurobindoPharma合作,協助UB-612疫苗量產與運輸至印度、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等地區。
台灣疫苗產業再掀熱潮,國光生技、高端疫苗、安特羅、聯生藥四家台廠齊力奮戰,搶進新冠肺炎疫苗研發,力圖年底前創下台廠疫苗開發的首例。其中,國光生技進度領先,已申請臨床一期試驗,其他三家公司也全力拼本季申請臨床,希望代表台灣在全球疫苗競賽中拔得頭籌。 自7月起,國光生技、高端疫苗、安特羅、聯生藥陸續申請臨床試驗,除可獲得衛福部補助外,還積極爭取年底百萬劑的採購大單。國光生技的子公司安特羅更與國家衛生研究院攜手開發DNA疫苗,預計今年底到明年初進入一期人體臨床試驗,成為第四家投入疫苗研發的公司。 高端疫苗以與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合作為戰略,預計今年第3季申請臨床,並在年底前供應100萬劑戰備疫苗。聯生藥母集團聯亞生技則計畫在7月底、8月初申請臨床試驗。這些疫苗廠在政府採購疫苗的潛在商機外,今年營運也呈現佳績,國光生技今年有望轉虧為盈。 國光大股東、晟德董座林榮錦看好國光後市,他表示,國光的四價疫苗成本與三價疫苗相當,但單價將更高。從年初至上周五,國光生技市值已漲2.1倍至316.5億元,高端疫苗市值也漲3.2倍至225.8億元,安特羅則漲3.6倍至67.2億元,三家公司市值共達609.5億元。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政府將扶植國產疫苗,並對國產疫苗研發階段給予經費挹注,包括收第一個病人發30%,收案到一半再發40%的補助。雖然外傳的3億元補助金和最高10億元採購金額尚未確定,但衛福部強調,政府對廠商提供的資源絕對不會少。
國光生技、高端及聯生藥三家疫苗廠開發的新冠肺炎疫苗,自7月起陸續申請臨床試驗後,除可獲得衛福部承諾補助之外,也將積極爭取年底百萬劑的採購大單。
國光子公司安特羅日前也宣布,與國家衛生研究院合作,共同開發DNA疫苗,預計今年底到明年初進入一期人體臨床試驗,為開發新冠肺炎疫苗的第四家公司。
特別的是,高端疫苗以與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合作為戰略主軸,預計今年第3季申請一期臨床,最快年底供應100萬劑戰備疫苗;聯生藥母集團聯亞生技的關係事業分布在美、中、台三地,公司計畫在7月底、8月初申請一期臨床。
除了來自政府採購疫苗的潛在商機之外,各疫苗廠今年營運也有不錯進展。國光生技今年拿下370萬劑公費疫苗採購,加上新增供應至泰國流感疫苗市場,總量可望與去年相近;自費四價流感疫苗也由去年的1萬劑成長至6萬多劑;另外,銷售至大陸的三價疫苗也較去年成長達六十多萬劑。法人估,國光生技今年有望轉虧為盈。
國光大股東、晟德董座林榮錦表示,國光的四價疫苗成本與三價疫苗相當,單價將比三價疫苗更高許多,看好國光後市營運表現。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帶動,國光生從年初至上周五(7月3日),市值已漲了2.1倍來到316.5億元,高端疫苗市值也從年初至上周五漲3.2倍至225.8億元;興櫃股安特羅則漲了3.6倍至67.2億元。三家公司市值共609.5億元。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日前說明,下半年的抗疫準備,除了向國外採購疫苗,也將扶植國產疫苗,針對國產疫苗人體實驗,指揮中心將給予經費挹注。雖然外傳3億元的補助金、以及最高10億元採購金額尚未拍板,但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強調,政府對廠商提供的資源絕對不會少。
陳時中公開說明,政府對國產疫苗廠每個研發階段會給予經費挹注,收第一個病人就發30%,收案到一半再發40%,補助經費已準備了。
該試驗結果已榮獲刊登在4月18日的新英格蘭醫學雜誌 (NEJM)。
台灣聯生藥(6471)近日驚喜發表,他們研發的治療HIV感染新藥UB-421,在最新一期的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JM)上發表了臨床二期試驗的成果。這個好消息讓台灣的醫藥研發再次受到矚目,而UB-421的亮麗表現更是讓人期待。 聯生藥董事長王長怡自豪地表示,UB-421這個單方藥物在試驗中展現了前所未有的效果,它幫助HIV感染患者將病毒載量控制在低水平,並且這種效果可以持續達到16周,這是之前從未見過的。這個突破性的成果讓人對於HIV治療的未來充滿希望。 在這項臨床二期試驗中,研究人員選擇了那些已經穩定接受抗反轉錄病毒療法(ART)並將HIV控制在偵測不到的病患作為對象。當這些病患暫停ART治療並改用UB-421後,並未發生抗藥性病毒反彈,這說明了UB-421的安全部位和良好的耐受性。 不僅如此,試驗還發現,受試者的CD4 T淋巴球數量保持穩定,甚至CD4抑制性調節T細胞數量顯著降低,而CD8 T細胞數量則顯著增加,這些結果都顯示UB-421具有免疫調節的功能。這個意外的發現,讓UB-421在治療HIV方面的潛力更為廣闊,甚至可能達到功能性治癒的效果。 聯生藥也透露,他們正在進行一系列的UB-421臨床開發計畫,包括長期ART替代治療的三期臨床試驗、多重抗藥性HIV感染的二b/三期臨床試驗,以及功能性治癒HIV感染的II期臨床試驗。 這次臨床試驗的成功,是由台灣本土的科學家與醫師團隊所共同完成的,包括聯生藥的臨床研發團隊以及台北榮總王永衛醫師、高雄榮總蔡宏津醫師和高雄醫學院附設醫院陳彥旭醫師所帶領的臨床執行團隊。 此外,聯生藥的長期合作夥伴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過敏與感染疾病研究所(NIH/NIAID)也提供了數據,證明了UB-421在不同人種中的藥效一致性,這對於未來的全球市場開發具有重要意义。
UB-421臨床二期試驗,以穩定接受「抗反轉錄病毒療法」且體內HIV已被控制在偵測不到的低水平下的病患為試驗對象,在中止ART治療8至16周期間改以施打單方UB-421,未出現抗藥性病毒反彈,顯示安全性與耐受性良好。
此外,受試者血液中CD4 T淋巴球數不僅維持穩定,並發現受試者CD4 抑制性調節T細胞數目顯著可逆性降低約50%,CD8 T細胞數顯著增加,顯示UB-421具有免疫調節的功能。這個意外的發現,加強了UB-421發展多種臨床適應症的潛力,包括功能性治癒HIV感染。
聯生藥表示,現正在進行一系列UB-421臨床開發計畫,包括長期ART替代治療三期臨床試驗、多重抗藥性HIV感染二b/三期臨床試驗和功能性治癒HIV感染II期臨床試驗。
此次UB-421臨床試驗乃由以台灣為主的科學家與醫師團隊所完成,包括聯生藥臨床研發團隊、台北榮總王永衛醫師、高雄榮總蔡宏津醫師與高雄醫學院附設醫院陳彥旭醫師所帶領之臨床執行團隊。
另外,聯生藥的長期合作夥伴,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過敏與感染疾病研究所NIH/NIAID,證明UB-421在不同人種藥效一致的數據也包含在此論文中。
就初步統計,近兩年來除了冠科、百略是獲得國際大廠和創投青睞出手併購、金樺是與晟德集團旗下的順藥進行集團內整併而有好結果外,其餘大都是被迫退出資本市場。
以今年來說,共有19家包括電子、文創、網通等公司終止興櫃,其中,生技就有喜康、百略、易宏、聯生藥、金樺、源一、瑞寶、生控和泰合等9家,約近5成,即可見眼下生技產業環境的惡劣。
生策會執行長吳明發表示,生技產業基礎能量佳,是有機會可以和國際較量的產業,但目前也碰到最臨界的關鍵,需要政策扶持及資金挹注,如果這個關卡過不去,明年會很辛苦。
法人認為,這兩年科技股當道,生技股的評價不好,募資也不容易,加上官方對陸資管的太嚴,畢竟台灣想成為亞太生技營運中心,自己沒錢就要想辦法借重陸、港的資本;但現在是沒錢評價又低,什麼事也做不了,結果就是等著下市倒閉或被國外收購。
雖然政府一再強調要扶持生技產業,但祭出的卻是無感的政策,生技募資困難,資本市場又不買單,政策上是遠水救不了近火,就像已經淹大水了,中央還在審治水預算,沒去治水救人!
再則,有些公司風控也不夠強,沒想過可能要面對台灣生技景氣的長期緊鎖,在沒有金援挹注下,下場就是錢燒完主辦券商也跑了,只好終止興櫃。
法人表示,以近年被收購的冠科和百略來看,都是因市值被低估出場,雖然這是原始股東很好的退場方式,但好公司技術沒有留在台灣也很可惜!
冠科是透過多次的合併成為全球最大藥效評估模型設計公司,其PDX模型數超過3,000個,在腺體癌症及血液型癌症模型數更是全球獨一無二,但因行情不好,最終吸引日商JSRCorporation以每股75元、溢價高達104%收購。另百略醫學是被摩根士丹利旗下滿得投資以每股84.74元全資收購,總交易金額約93億元,開啟國內醫材廠被外資收購首例。
聯生藥指出,此臨床試驗為一隨機、開放(open-labeled)、為期48周的試驗,該試驗的主要目的,是對已經穩定使用「抗反轉錄病毒療法(ART)」藥物的HIV-1感染病患,評估UB-421結合標準抗反轉錄病毒療法的降HIV病毒的效果。
聯生藥強調,該試驗將與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合作,以最靈敏的方法測量與監測使用UB-421的HIV感染患者之HIV病毒庫相關指標的降低量。
目前的抗反轉錄病毒藥物組合式療法尚無法治癒愛滋病(根除HIV病毒),主因在於HIV感染至宿主細胞(CD4 T 細胞)之後,所反轉錄的病毒基因會嵌入至宿主DNA中成為HIV前病毒,不會馬上繁殖而進入休眠狀態。
前臨床與臨床實驗數據顯示,UB-421具有抑制非細胞接觸型傳播與細胞接觸型傳播的作用可保護健康細胞不受感染、能活化宿主細胞中的HIV前病毒與抗原、並降低前病毒量以清除掉潛伏病毒庫,且具有活化殺手T細胞與活化免疫系統功能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