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證券交易所(未)公司新聞
證券F4助攻強化碳盤查 證交所、櫃買、期交所與集保所辦宣導會,2,000位上市櫃公司代表齊聚
臺灣證券交易所與證券櫃檯買賣中心、臺灣期貨交易所及集中保管 結算所四大證券周邊單位,日前共同辦理「溫室氣體盤查實作宣導會 」,課程內容兼具深度與實用性,有效協助企業對接國際標準及主管 機關政策,提升企業碳盤查執行與應用能力。
證交所表示,此次宣導會首度採實體及線上直播方式同步進行,期 望能擴大宣導效益,共吸引約2,000位上市櫃公司代表參與。
為協助資本額50億元以下(第三階段)上市櫃公司,順利於明年首 次依「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完成114年度個體公司碳盤查資 訊申報,由四大證券周邊單位共同舉辦「溫室氣體盤查實作宣導會」 。
證交所表示,此次宣導會課程內容多元且實用,由勤業眾信聯合會 計師事務所代表就「永續發展路徑圖」及「我國接軌IFRS永續揭露準 則」中的溫室氣體盤查揭露規範進行說明。
另臺北科技大學講師則深入解析ISO 14064-1與GHG Protocol兩套 國際溫室氣體盤查標準之差異,並說明範疇一與範疇二溫室氣體盤查 步驟。
最後由具實務輔導經驗之台灣產業服務基金會專業顧問,帶領企業 就範疇一與範疇二盤查實務案例進行演練,並介紹可免費使用之盤查 資料庫與工具。
證交所與櫃買中心為擴大課程影響力,將於課程內容剪輯為影音檔 ,上傳至「ESG InfoHub (esg.twse.com.tw/ESG/front) 」。「接軌IFRS永續揭露準則專區(isds.tpex.org.tw/IF RS/front/#/main/home)」等網站,供所有上市櫃公司隨時觀看,進 一步推動碳盤查知識普及,協助企業強化永續競爭力。
證交所指出,面對永續法規與揭露要求日益嚴謹之趨勢,將持續規 劃多元化之宣導資源,協助企業提升資訊透明度,攜手企業共同強化 我國資本市場永續競爭力,邁向淨零轉型。
臺灣證券交易所與證券櫃檯買賣中心、臺灣期貨交易所及集中保管 結算所四大證券周邊單位,日前共同辦理「溫室氣體盤查實作宣導會 」,課程內容兼具深度與實用性,有效協助企業對接國際標準及主管 機關政策,提升企業碳盤查執行與應用能力。
證交所表示,此次宣導會首度採實體及線上直播方式同步進行,期 望能擴大宣導效益,共吸引約2,000位上市櫃公司代表參與。
為協助資本額50億元以下(第三階段)上市櫃公司,順利於明年首 次依「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完成114年度個體公司碳盤查資 訊申報,由四大證券周邊單位共同舉辦「溫室氣體盤查實作宣導會」 。
證交所表示,此次宣導會課程內容多元且實用,由勤業眾信聯合會 計師事務所代表就「永續發展路徑圖」及「我國接軌IFRS永續揭露準 則」中的溫室氣體盤查揭露規範進行說明。
另臺北科技大學講師則深入解析ISO 14064-1與GHG Protocol兩套 國際溫室氣體盤查標準之差異,並說明範疇一與範疇二溫室氣體盤查 步驟。
最後由具實務輔導經驗之台灣產業服務基金會專業顧問,帶領企業 就範疇一與範疇二盤查實務案例進行演練,並介紹可免費使用之盤查 資料庫與工具。
證交所與櫃買中心為擴大課程影響力,將於課程內容剪輯為影音檔 ,上傳至「ESG InfoHub (esg.twse.com.tw/ESG/front) 」。「接軌IFRS永續揭露準則專區(isds.tpex.org.tw/IF RS/front/#/main/home)」等網站,供所有上市櫃公司隨時觀看,進 一步推動碳盤查知識普及,協助企業強化永續競爭力。
證交所指出,面對永續法規與揭露要求日益嚴謹之趨勢,將持續規 劃多元化之宣導資源,協助企業提升資訊透明度,攜手企業共同強化 我國資本市場永續競爭力,邁向淨零轉型。
臺灣證券交易所提醒上市公司留意,除了金控公司之外,所有上市公司都應在11月14日(周五)公告第三季財報,至於13家金控股截止期限為12月1日。
證交所表示,截至目前為止本國及第一上市公司(含創新板公司)分別為967家及89家,共計1,056家。第三季財務報告公告申報期限:金控公司以外之上市公司(共1,043家)為11月14日。
至於金控公司(共13家)為11月29日(周六),因適逢假日,故其公告申報期限順延至12月1日(周一)。為避免屆時網路流量壅塞,請上市公司掌握時效,及早辦理財務報告之公告申報事宜。
證交所並提醒上市公司應同步公告申報「格式化財務報告」與「電子書」,以利投資人參閱上市公司之完整資訊。
證交所表示,截至目前為止本國及第一上市公司(含創新板公司)分別為967家及89家,共計1,056家。第三季財務報告公告申報期限:金控公司以外之上市公司(共1,043家)為11月14日。
至於金控公司(共13家)為11月29日(周六),因適逢假日,故其公告申報期限順延至12月1日(周一)。為避免屆時網路流量壅塞,請上市公司掌握時效,及早辦理財務報告之公告申報事宜。
證交所並提醒上市公司應同步公告申報「格式化財務報告」與「電子書」,以利投資人參閱上市公司之完整資訊。
暉盛-創(7730)昨(4)日以每股72元登創新板交易。早盤股價一度衝上97元高點,漲幅逾34.7%。終場上漲16.6元,收88.6元,成交量384張,開啟蜜月行情。
展望景氣走勢,暉盛認為今年營收可望落底,明年隨著半導體相關產品放量,加上玻璃基板趨勢成形,同步帶動玻璃基板相關設備明年下半年出貨成長,推升2026年營運升溫。
暉盛長期專注於電漿乾式表面處理設備研發與製造,產品應用橫跨半導體晶圓製造、先進封裝等領域。
展望景氣走勢,暉盛認為今年營收可望落底,明年隨著半導體相關產品放量,加上玻璃基板趨勢成形,同步帶動玻璃基板相關設備明年下半年出貨成長,推升2026年營運升溫。
暉盛長期專注於電漿乾式表面處理設備研發與製造,產品應用橫跨半導體晶圓製造、先進封裝等領域。
臺灣證券交易所表示,由統一投信募集發行的主動統一全球創新ETF(00988A)將於今(5)日掛牌上市交易,並得辦理融資融券。
證交所表示,根據送件資料顯示,主動統一全球創新ETF投資標的涵蓋全球股票,於市場尋找具備成長潛力的公司,並著重投資於以全新技術或思維改變舊有事物,藉由創新,進而創造出全新價值,甚至成為其他創新的基礎者的創新企業。
證交所表示,包含上述ETF,集中市場掛牌上市ETF將達200檔,含被動式ETF 189檔及主動式ETF 11檔。國內ETF商品種類日趨多元,追蹤標的涵蓋國內外各主要交易所證券、債券及大宗商品等,便利投資人資產配置選擇,惟各類金融商品投資均具有風險,投資前應審慎評估。
證交所表示,根據送件資料顯示,主動統一全球創新ETF投資標的涵蓋全球股票,於市場尋找具備成長潛力的公司,並著重投資於以全新技術或思維改變舊有事物,藉由創新,進而創造出全新價值,甚至成為其他創新的基礎者的創新企業。
證交所表示,包含上述ETF,集中市場掛牌上市ETF將達200檔,含被動式ETF 189檔及主動式ETF 11檔。國內ETF商品種類日趨多元,追蹤標的涵蓋國內外各主要交易所證券、債券及大宗商品等,便利投資人資產配置選擇,惟各類金融商品投資均具有風險,投資前應審慎評估。
壯大資產管理 迎向黃金年代》臺灣集保結算所董事長林丙輝:三面向推廣TISA投資
臺灣證券交易所與證券櫃檯買賣中心、臺灣期貨交易所及集中保管 結算所四大證券周邊單位,日前共同辦理「溫室氣體盤查實作宣導會 」,課程內容兼具深度與實用性,有效協助企業對接國際標準及主管 機關政策,提升企業碳盤查執行與應用能力。
證交所表示,此次宣導會首度採實體及線上直播方式同步進行,期 望能擴大宣導效益,共吸引約2,000位上市櫃公司代表參與。
為協助資本額50億元以下(第三階段)上市櫃公司,順利於明年首 次依「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完成114年度個體公司碳盤查資 訊申報,由四大證券周邊單位共同舉辦「溫室氣體盤查實作宣導會」 。
證交所表示,此次宣導會課程內容多元且實用,由勤業眾信聯合會 計師事務所代表就「永續發展路徑圖」及「我國接軌IFRS永續揭露準 則」中的溫室氣體盤查揭露規範進行說明。
另臺北科技大學講師則深入解析ISO 14064-1與GHG Protocol兩套 國際溫室氣體盤查標準之差異,並說明範疇一與範疇二溫室氣體盤查 步驟。
最後由具實務輔導經驗之台灣產業服務基金會專業顧問,帶領企業 就範疇一與範疇二盤查實務案例進行演練,並介紹可免費使用之盤查 資料庫與工具。
證交所與櫃買中心為擴大課程影響力,將於課程內容剪輯為影音檔 ,上傳至「ESG InfoHub (esg.twse.com.tw/ESG/front) 」。「接軌IFRS永續揭露準則專區(isds.tpex.org.tw/IF RS/front/#/main/home)」等網站,供所有上市櫃公司隨時觀看,進 一步推動碳盤查知識普及,協助企業強化永續競爭力。
證交所指出,面對永續法規與揭露要求日益嚴謹之趨勢,將持續規 劃多元化之宣導資源,協助企業提升資訊透明度,攜手企業共同強化 我國資本市場永續競爭力,邁向淨零轉型。
臺灣證券交易所與證券櫃檯買賣中心、臺灣期貨交易所及集中保管 結算所四大證券周邊單位,日前共同辦理「溫室氣體盤查實作宣導會 」,課程內容兼具深度與實用性,有效協助企業對接國際標準及主管 機關政策,提升企業碳盤查執行與應用能力。
證交所表示,此次宣導會首度採實體及線上直播方式同步進行,期 望能擴大宣導效益,共吸引約2,000位上市櫃公司代表參與。
為協助資本額50億元以下(第三階段)上市櫃公司,順利於明年首 次依「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完成114年度個體公司碳盤查資 訊申報,由四大證券周邊單位共同舉辦「溫室氣體盤查實作宣導會」 。
證交所表示,此次宣導會課程內容多元且實用,由勤業眾信聯合會 計師事務所代表就「永續發展路徑圖」及「我國接軌IFRS永續揭露準 則」中的溫室氣體盤查揭露規範進行說明。
另臺北科技大學講師則深入解析ISO 14064-1與GHG Protocol兩套 國際溫室氣體盤查標準之差異,並說明範疇一與範疇二溫室氣體盤查 步驟。
最後由具實務輔導經驗之台灣產業服務基金會專業顧問,帶領企業 就範疇一與範疇二盤查實務案例進行演練,並介紹可免費使用之盤查 資料庫與工具。
證交所與櫃買中心為擴大課程影響力,將於課程內容剪輯為影音檔 ,上傳至「ESG InfoHub (esg.twse.com.tw/ESG/front) 」。「接軌IFRS永續揭露準則專區(isds.tpex.org.tw/IF RS/front/#/main/home)」等網站,供所有上市櫃公司隨時觀看,進 一步推動碳盤查知識普及,協助企業強化永續競爭力。
證交所指出,面對永續法規與揭露要求日益嚴謹之趨勢,將持續規 劃多元化之宣導資源,協助企業提升資訊透明度,攜手企業共同強化 我國資本市場永續競爭力,邁向淨零轉型。
證交所鼓勵上市公司透過「提升企業價值計畫」制定和揭露營運策略和業務計畫,積極與股東溝通,以提升企業價值及永續發展,計畫推行至今已逾一年。截至10月31日,共有104家上市公司響應並公告相關計畫,占上市公司總家數約10%,占上市公司總市值約11%。
證交所去年6月推出「壯大資本市場價值計畫」,並於同年8月增訂「上市上櫃公司治理實務守則」第13-3條,鼓勵上市公司透過「提升企業價值計畫」制定和揭露營運策略和業務計畫。並已於第12屆(2025年)公司治理評鑑新增指標1.5「公司是否制定提升企業價值具體措施,且提報董事會,並將相關資訊揭露於公開資訊觀測站提升企業價值計畫專區」。
評鑑指標亦將該計畫是否提報董事會及於2025年底前上傳至公開資訊觀測站「提升企業價值計畫專區」納入得分要件,鼓勵公司高階管理階層重視企業價值提升,並積極與股東溝通。
已公告提升企業價值計畫的104家上市公司的第11屆(2024年)公司治理評鑑結果,18家公司評鑑結果為前5%,另22家公司為6%∼20%,合計約38%的公司評鑑結果為前20%。已公告提升企業價值計畫之上市公司,可在第12屆(2025年)公司治理評鑑取得優勢。
證交所表示,良好的公司治理評鑑結果不僅有助於企業在市場上建立良好形象,也能增進投資人信任、提升資本市場能見度,創造實質競爭優勢。而公告「提升企業價值計畫」不僅是展現公司策略布局與治理決心的重要機會,更可為企業在公司治理評鑑中爭取加分優勢。
「提升企業價值計畫」是以企業自願參與為核心。透過企業自願揭露提升企業價值計劃,投資人可更清楚掌握公司發展方向,進而提升市場信任度,有助於形成更健康的投資環境,帶動資本市場長期穩健發展。
未來,證交所將持續鼓勵上市公司以投資人視角出發重視股東價值,透過自主檢視企業價值、策略布局與有效溝通,提升企業價值。
證交所亦將持續透過宣導、專業輔導及資源協助,鼓勵更多上市公司參與計畫,擴大成果效益。同時,也將持續優化提升企業價值專區及修訂提升企業價值計畫揭露指引,協助上市公司及投資人更便利地編製、查閱企業價值提升相關資訊。
證交所去年6月推出「壯大資本市場價值計畫」,並於同年8月增訂「上市上櫃公司治理實務守則」第13-3條,鼓勵上市公司透過「提升企業價值計畫」制定和揭露營運策略和業務計畫。並已於第12屆(2025年)公司治理評鑑新增指標1.5「公司是否制定提升企業價值具體措施,且提報董事會,並將相關資訊揭露於公開資訊觀測站提升企業價值計畫專區」。
評鑑指標亦將該計畫是否提報董事會及於2025年底前上傳至公開資訊觀測站「提升企業價值計畫專區」納入得分要件,鼓勵公司高階管理階層重視企業價值提升,並積極與股東溝通。
已公告提升企業價值計畫的104家上市公司的第11屆(2024年)公司治理評鑑結果,18家公司評鑑結果為前5%,另22家公司為6%∼20%,合計約38%的公司評鑑結果為前20%。已公告提升企業價值計畫之上市公司,可在第12屆(2025年)公司治理評鑑取得優勢。
證交所表示,良好的公司治理評鑑結果不僅有助於企業在市場上建立良好形象,也能增進投資人信任、提升資本市場能見度,創造實質競爭優勢。而公告「提升企業價值計畫」不僅是展現公司策略布局與治理決心的重要機會,更可為企業在公司治理評鑑中爭取加分優勢。
「提升企業價值計畫」是以企業自願參與為核心。透過企業自願揭露提升企業價值計劃,投資人可更清楚掌握公司發展方向,進而提升市場信任度,有助於形成更健康的投資環境,帶動資本市場長期穩健發展。
未來,證交所將持續鼓勵上市公司以投資人視角出發重視股東價值,透過自主檢視企業價值、策略布局與有效溝通,提升企業價值。
證交所亦將持續透過宣導、專業輔導及資源協助,鼓勵更多上市公司參與計畫,擴大成果效益。同時,也將持續優化提升企業價值專區及修訂提升企業價值計畫揭露指引,協助上市公司及投資人更便利地編製、查閱企業價值提升相關資訊。
成立滿兩年的臺灣碳權交易所,9月迎來新任總經理陳脩文,看似中性的名字,其實是一位優雅俐落的女性總經理。碳交所在前任總經理田建中任內,成功建立碳權交易平台,開啟國際及國內碳權交易。
促進國際合作
陳脩文表示,目前最重要的任務是配合環境部政策,建立總量管制與交易機制ETS(Emission Trading System),而她將以「充分授權、維持開放多元」的原則,繼續帶領碳交所團隊前行。
陳脩文指出,碳交所很像是一個大集團內的小新創,是個很扁平的組織,除了初期成立時,以資訊與金融背景的成員為主,隨國際的自然碳匯趨勢,近來也加入了具有自然森林背景的同仁。這樣的團隊很像AI團隊,「必須敏捷又要創新」,因為碳交所目前的任務,其實都沒有前例可依循。
今年6月,碳交所與歐盟排放交易機制(EU ETS)最核心的交易平台—歐洲能源交易所(EEX),在德國萊比錫總部簽署合作備忘錄(MOU),期望借重EEX營運EU ETS市場的成功經驗,助力TW ETS市場的建構與運作。
除了ETS是碳交所接下來重中之重的任務,去年COP29在推動《巴黎協定》第6條的實施目標方面取得進展,除建立國家間的碳交易機制,第6.4條確立全球統一的碳信用市場機制,並允許非締約國參與全球碳市場,促進更廣泛合作,將可帶動碳交所國際碳權的商品更加多元,可引入更多元的國際碳權,以及更多的國際合作,這也是陳脩文的任務之一。面對碳權議題一度因為國際大廠力推而炒得火熱,但在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宣布退出巴黎氣候協定,也讓市場擔憂各國的淨零目標是否生變,進而影響企業減碳意願及碳權交易。
推動自然碳匯
對此陳脩文認為,就目前的觀察確實有輕微影響,但大方向並沒有改變,其中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定在明年1月生效,但美國並未撤銷已提交的NDC(國家自定貢獻)文件,後續仍要觀察。
再者,觀察財星500大企業近年對淨零的承諾或倡議,透過使用碳權的比率仍是處於增加,至於在推動碳權屬於先驅者的歐盟,則是持續推動未受影響。長遠來看,全球推動淨零的腳步並不會因此停下,大型企業要求供應鏈做到碳中和的規劃也沒有改變,只是時程上可能會稍微調整。
因應自然碳匯有綠碳(如森林)、黃碳(如土壤)、藍碳(如紅樹林),一般人熟知綠碳,部分企業投入藍碳,但土壤也有很大的潛力。證交所日前因此推動「台灣自然碳匯永續共生行動計畫」,在宜蘭與雲林啟動森林與土壤碳匯專案,結合碳權開發、生態調查、社區參與及地方創生,為業者提供自然碳匯示範案例,碳交所在其中也扮演關鍵角色。
由於陳脩文過去在證交所任職於公司治理部門,對企業在永續或ESG規劃上相當熟悉,因此也會將與產業界溝通時所掌握到的訊息,分享給碳交所的同仁,讓同仁在國際碳權的挑選與引進上,更貼近企業的需求,並持續進行教育推廣,滿足企業對「綠領人才」的需求。
促進國際合作
陳脩文表示,目前最重要的任務是配合環境部政策,建立總量管制與交易機制ETS(Emission Trading System),而她將以「充分授權、維持開放多元」的原則,繼續帶領碳交所團隊前行。
陳脩文指出,碳交所很像是一個大集團內的小新創,是個很扁平的組織,除了初期成立時,以資訊與金融背景的成員為主,隨國際的自然碳匯趨勢,近來也加入了具有自然森林背景的同仁。這樣的團隊很像AI團隊,「必須敏捷又要創新」,因為碳交所目前的任務,其實都沒有前例可依循。
今年6月,碳交所與歐盟排放交易機制(EU ETS)最核心的交易平台—歐洲能源交易所(EEX),在德國萊比錫總部簽署合作備忘錄(MOU),期望借重EEX營運EU ETS市場的成功經驗,助力TW ETS市場的建構與運作。
除了ETS是碳交所接下來重中之重的任務,去年COP29在推動《巴黎協定》第6條的實施目標方面取得進展,除建立國家間的碳交易機制,第6.4條確立全球統一的碳信用市場機制,並允許非締約國參與全球碳市場,促進更廣泛合作,將可帶動碳交所國際碳權的商品更加多元,可引入更多元的國際碳權,以及更多的國際合作,這也是陳脩文的任務之一。面對碳權議題一度因為國際大廠力推而炒得火熱,但在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宣布退出巴黎氣候協定,也讓市場擔憂各國的淨零目標是否生變,進而影響企業減碳意願及碳權交易。
推動自然碳匯
對此陳脩文認為,就目前的觀察確實有輕微影響,但大方向並沒有改變,其中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定在明年1月生效,但美國並未撤銷已提交的NDC(國家自定貢獻)文件,後續仍要觀察。
再者,觀察財星500大企業近年對淨零的承諾或倡議,透過使用碳權的比率仍是處於增加,至於在推動碳權屬於先驅者的歐盟,則是持續推動未受影響。長遠來看,全球推動淨零的腳步並不會因此停下,大型企業要求供應鏈做到碳中和的規劃也沒有改變,只是時程上可能會稍微調整。
因應自然碳匯有綠碳(如森林)、黃碳(如土壤)、藍碳(如紅樹林),一般人熟知綠碳,部分企業投入藍碳,但土壤也有很大的潛力。證交所日前因此推動「台灣自然碳匯永續共生行動計畫」,在宜蘭與雲林啟動森林與土壤碳匯專案,結合碳權開發、生態調查、社區參與及地方創生,為業者提供自然碳匯示範案例,碳交所在其中也扮演關鍵角色。
由於陳脩文過去在證交所任職於公司治理部門,對企業在永續或ESG規劃上相當熟悉,因此也會將與產業界溝通時所掌握到的訊息,分享給碳交所的同仁,讓同仁在國際碳權的挑選與引進上,更貼近企業的需求,並持續進行教育推廣,滿足企業對「綠領人才」的需求。
台股熱度持續升溫,據臺灣證券交易所統計,集中市場投資人10月開戶人數增4.91萬人,累計至10月底,集中市場總開戶數達1,366.21萬人,再創新高。
台股「光輝10月」表現強勁,單月大漲2,412點,吸引「內資螞蟻雄兵」持續湧入;與9月底總開戶數1,361.3萬人相較,10月新增開戶數高達4.91萬人,反映股民投資台股意願仍高昂。
從整體帳戶分布來看,台股投資人的年齡層分布廣泛。截至10月底,61歲以上的投資人總計402.23萬人、占比最高,達29.44%;41至50歲投資人達259.55萬人,占比19%,為第二大年齡層;51至60歲投資人達232.57萬人,占17%。
進一步觀察10月新增開戶的年齡層分布,顯示年輕世代是推動開戶數增長的主要動能。其中,20至30歲的族群新增開戶數最多,單月增加1.95萬人;其次則是19歲以下(含19歲)的族群,單月新增1.05萬人,凸顯台灣股市的投資人結構正持續年輕化。
台股「光輝10月」表現強勁,單月大漲2,412點,吸引「內資螞蟻雄兵」持續湧入;與9月底總開戶數1,361.3萬人相較,10月新增開戶數高達4.91萬人,反映股民投資台股意願仍高昂。
從整體帳戶分布來看,台股投資人的年齡層分布廣泛。截至10月底,61歲以上的投資人總計402.23萬人、占比最高,達29.44%;41至50歲投資人達259.55萬人,占比19%,為第二大年齡層;51至60歲投資人達232.57萬人,占17%。
進一步觀察10月新增開戶的年齡層分布,顯示年輕世代是推動開戶數增長的主要動能。其中,20至30歲的族群新增開戶數最多,單月增加1.95萬人;其次則是19歲以下(含19歲)的族群,單月新增1.05萬人,凸顯台灣股市的投資人結構正持續年輕化。
金管會推動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政策,在新型態的金融商品趨勢上,包含推動具台灣特色的個人投資儲蓄專戶(TISA),及完成台日指數股票型基金(ETF)相互掛牌、開放主動式與多資產ETF等多項突破性進展。7月22日成立「亞洲資產管理中心高雄專區」後,業者引進各類私募基金,吸引高資產客戶的青睞,成為一大亮點。
在推動TISA上,第一階段由台灣集中保管結算所協助國人,建立個人TISA管理專戶,一定額度內由資產管理業者讓利,發行經理費率及手續費率優惠方案,並已於今年6月30日上線,第二階段金管會將持續與相關部會研商租稅或其他誘因,增加TISA普及率與參與率。
另外,2024年12月公告日本為我國承認的基金註冊地與基金管理機構所在地,台日ETF得相互於對方交易所掛牌,首檔台日ETF已於今年9月18日相互掛牌。
相互掛牌的ETF,009812野村日本東證ETF在台灣證交所掛牌上市,009812所連結的ETF「NEXT FUNDS 東證股價指數ETF(1306.JP)」,為日本規模稱王的ETF,在日本更被納入NISA標的,在日本當地被稱為「日本國民ETF」。而「日本野村資產管理」亦有一檔新基金連結台股ETF-00935野村臺灣創新科技50 ETF的NEXT FUNDS TIP FactSet Taiwan Innovative Technology 50 Index ETF(日股代號:412A),同步於日本東京證交所掛牌上市。
此外,金管會鬆綁法規開放主動式ETF及被動式多資產ETF。截至今年8月底,已有八檔主動式ETF掛牌上市、一檔被動式平衡型ETF掛牌上櫃,資產管理規模分別為498.5億元及14.4億元。據悉,金管會也正研擬開放投信發行「掩護性買權(Covered Call)ETF」,主要是收取賣出買權的權利金,在市場波動大時降低波動。
亞資中心高雄專區部分,各銀行推動特色商品,包含私募股權、私募信貸、避險基金等都是鎖定的商品種類。第一銀行近期上架由列支敦斯登皇室共同投資的LGT私募信貸基金,基金策略透過收益導向與機會型信貸並行,提供高資產客戶參與皇室投資的機會。
公股銀高層指出,目前已陸續與核准進駐專區的投信業者洽談中,透過專區業務合作引進國際級的私募策略產品,讓高資產客戶能參與私募股權、私募信貸、基礎建設或避險基金等過去僅法人機構可投資標的,可提供更多元的資產配置選擇。
在推動TISA上,第一階段由台灣集中保管結算所協助國人,建立個人TISA管理專戶,一定額度內由資產管理業者讓利,發行經理費率及手續費率優惠方案,並已於今年6月30日上線,第二階段金管會將持續與相關部會研商租稅或其他誘因,增加TISA普及率與參與率。
另外,2024年12月公告日本為我國承認的基金註冊地與基金管理機構所在地,台日ETF得相互於對方交易所掛牌,首檔台日ETF已於今年9月18日相互掛牌。
相互掛牌的ETF,009812野村日本東證ETF在台灣證交所掛牌上市,009812所連結的ETF「NEXT FUNDS 東證股價指數ETF(1306.JP)」,為日本規模稱王的ETF,在日本更被納入NISA標的,在日本當地被稱為「日本國民ETF」。而「日本野村資產管理」亦有一檔新基金連結台股ETF-00935野村臺灣創新科技50 ETF的NEXT FUNDS TIP FactSet Taiwan Innovative Technology 50 Index ETF(日股代號:412A),同步於日本東京證交所掛牌上市。
此外,金管會鬆綁法規開放主動式ETF及被動式多資產ETF。截至今年8月底,已有八檔主動式ETF掛牌上市、一檔被動式平衡型ETF掛牌上櫃,資產管理規模分別為498.5億元及14.4億元。據悉,金管會也正研擬開放投信發行「掩護性買權(Covered Call)ETF」,主要是收取賣出買權的權利金,在市場波動大時降低波動。
亞資中心高雄專區部分,各銀行推動特色商品,包含私募股權、私募信貸、避險基金等都是鎖定的商品種類。第一銀行近期上架由列支敦斯登皇室共同投資的LGT私募信貸基金,基金策略透過收益導向與機會型信貸並行,提供高資產客戶參與皇室投資的機會。
公股銀高層指出,目前已陸續與核准進駐專區的投信業者洽談中,透過專區業務合作引進國際級的私募策略產品,讓高資產客戶能參與私募股權、私募信貸、基礎建設或避險基金等過去僅法人機構可投資標的,可提供更多元的資產配置選擇。
台股投資人結構持續朝向年輕化。臺灣證券交易所3日公布,截至10月底止,集中市場總開戶數為1,366.21萬人,再寫新高,單月大增49,143人,其中,光是30歲以下就增加30,088人、占比達61.23%。
台灣進入超高齡社會,但擁高儲蓄率優勢,父母透過定期定額為子女存教育基金的情況日益明顯,帶動台股新開戶人數持續攀升,總開戶數也節節攀升,10月單月新開戶人數近5萬人,僅次於3月大增57,422人之後、近七個月來增加最多。
外資10月對台股轉為賣超991億元,但吸引內資買盤湧入,10月台股再飆漲2,412點,寫下史上單月第二大漲點,內資螞蟻雄兵力量大,扮演台股創高重要功臣。
台股開戶人數持續大增,證交所統計,截至10月底止,依各年齡層來看,總開戶人數仍以61歲以上最多,為402.23萬人,惟占比則明顯下降,從過去的高峰占比約三分之二,到目前降為29.44%。
整體來看,10月新開戶除了61歲減少242人之外,其餘都呈現增長態度,並以30歲以下占比逾6成最多,若加計31∼40歲的新開戶數8,837人,合計40歲以下新開戶數達38,925人、占比近8成達79.2%。
台灣進入超高齡社會,但擁高儲蓄率優勢,父母透過定期定額為子女存教育基金的情況日益明顯,帶動台股新開戶人數持續攀升,總開戶數也節節攀升,10月單月新開戶人數近5萬人,僅次於3月大增57,422人之後、近七個月來增加最多。
外資10月對台股轉為賣超991億元,但吸引內資買盤湧入,10月台股再飆漲2,412點,寫下史上單月第二大漲點,內資螞蟻雄兵力量大,扮演台股創高重要功臣。
台股開戶人數持續大增,證交所統計,截至10月底止,依各年齡層來看,總開戶人數仍以61歲以上最多,為402.23萬人,惟占比則明顯下降,從過去的高峰占比約三分之二,到目前降為29.44%。
整體來看,10月新開戶除了61歲減少242人之外,其餘都呈現增長態度,並以30歲以下占比逾6成最多,若加計31∼40歲的新開戶數8,837人,合計40歲以下新開戶數達38,925人、占比近8成達79.2%。
臺灣證券交易所10月底攜手國發會Startup Island Taiwan (SIT),赴新加坡參加亞洲創新指標性展會-新加坡科技創新週(SWITCH ),證交所向來自亞洲各地的新創企業與投資人推廣臺灣創新板,並向全球展現臺灣在創新與資本市場上的獨特優勢。
證交所表示,新加坡作為亞洲新創生態圈的核心樞紐,已經超越傳統金融與貿易中心的角色。憑藉其位於東南亞的戰略地理位置和完善的基礎設施,新加坡成為新創、科技與資本匯聚的重鎮,其開放的貿易與金融制度,對跨國新創企業與國際資金具有強大的吸引力。
證交所進一步指出,今年繼日本與韓國之後,再次攜手SIT前進新加坡,積極進軍東南亞市場,不僅有助於擴展與當地市場的資源鏈結與人脈網絡,還將深化國際業務與產業合作機會,進一步提升臺灣在亞洲創新領域的能見度與影響力。
證交所分別於「2025 Tai-Sin Startup Summit Forum」以及「Taiwan Night投資人交流晚會」進行專題分享,向新創生態圈說明臺灣資本市場優勢,強調證交所透過打造具國際競爭力的創新板,推動臺灣成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發揮資本市場募集資金、吸引人才、鏈結產業上下游以及拓展市場的功能,聚焦亞洲地區具備潛力的創新企業,建立完整生態系。
另證交所除了為創新公司打造專屬舞台,更可吸引前瞻新經濟產業來臺掛牌,提升國家整體產業發展。
展望未來,證交所將持續攜手國發會SIT、創投公會、孵化器與新創團體等多元化管道,積極參與亞洲新創生態圈,除掌握新創發展趨勢外,期待能發掘更多具高成長潛力及科技含量的前瞻獨角獸,成為未來臺灣的護國群山。
證交所表示,新加坡作為亞洲新創生態圈的核心樞紐,已經超越傳統金融與貿易中心的角色。憑藉其位於東南亞的戰略地理位置和完善的基礎設施,新加坡成為新創、科技與資本匯聚的重鎮,其開放的貿易與金融制度,對跨國新創企業與國際資金具有強大的吸引力。
證交所進一步指出,今年繼日本與韓國之後,再次攜手SIT前進新加坡,積極進軍東南亞市場,不僅有助於擴展與當地市場的資源鏈結與人脈網絡,還將深化國際業務與產業合作機會,進一步提升臺灣在亞洲創新領域的能見度與影響力。
證交所分別於「2025 Tai-Sin Startup Summit Forum」以及「Taiwan Night投資人交流晚會」進行專題分享,向新創生態圈說明臺灣資本市場優勢,強調證交所透過打造具國際競爭力的創新板,推動臺灣成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發揮資本市場募集資金、吸引人才、鏈結產業上下游以及拓展市場的功能,聚焦亞洲地區具備潛力的創新企業,建立完整生態系。
另證交所除了為創新公司打造專屬舞台,更可吸引前瞻新經濟產業來臺掛牌,提升國家整體產業發展。
展望未來,證交所將持續攜手國發會SIT、創投公會、孵化器與新創團體等多元化管道,積極參與亞洲新創生態圈,除掌握新創發展趨勢外,期待能發掘更多具高成長潛力及科技含量的前瞻獨角獸,成為未來臺灣的護國群山。
臺灣證券交易所鼓勵上市公司響應「Power UpTW提升企業價值計畫」已滿逾一年,據統計,截至今(114)年10月31日止,共有104家上市公司響應並公告相關計畫,占上市公司總家數約10%、占總市值則約有11%。
證交所為鼓勵企業響應國際資本市場對股東價值行動方案倡議,於113年6月推出「壯大資本市場價值計畫」,並於同年8月增訂「上市上櫃公司治理實務守則」第13-3條,鼓勵上市公司透過「提升企業價值計畫」制定和揭露營運策略和業務計畫,積極與股東溝通,以提升企業價值及永續發展。
證交所進一步表示,該計畫推行至今已逾一年,截至114年10月31日止,共有104家上市公司響應並公告相關計畫,占上市公司總家數約10%,占上市公司總市值約11%。
參與「提升企業價值計畫」 爭取公司治理評鑑優勢
證交所指出,為持續提升我國上市公司關注企業價值提升,已於第12屆(114年)公司治理評鑑新增指標1.5「公司是否制定提升企業價值具體措施,且提報董事會,並將相關資訊揭露於公開資訊觀測站提升企業價值計畫專區」。
評鑑指標也將該計畫是否提報董事會,以及於114年底前上傳至公開資訊觀測站「提升企業價值計畫專區」,納入得分要件,鼓勵公司高階管理階層重視企業價值提升,並積極與股東溝通。
證交所統計,已公告提升企業價值計畫的104家上市公司之第11屆(113年)公司治理評鑑結果,18家公司評鑑結果為前5%,另22家公司為6%∼20%,合計約38%的公司評鑑結果為前20%。另已公告提升企業價值計畫之上市公司,可在第12屆(114年)公司治理評鑑取得優勢。
證交所說明,良好的公司治理評鑑結果不僅有助於企業在市場上建立良好形象,也能增進投資人信任、提升資本市場能見度,創造實質競爭優勢。而公告「提升企業價值計畫」不僅是展現公司策略布局與治理決心的重要機會,更可為企業在公司治理評鑑中爭取加分優勢。
期盼更多企業響應 共創企業成長動力
證交所表示,「提升企業價值計畫」是以企業自願參與為核心。透過企業自願揭露提升企業價值計劃,投資人可更清楚掌握公司發展方向,進而提升市場信任度,有助於形成更健康的投資環境,帶動資本市場長期穩健發展。
未來,證交所將持續鼓勵上市公司以投資人視角出發重視股東價值,透過自主檢視企業價值、策略布局與有效溝通,提升企業價值。證交所亦將持續透過宣導、專業輔導及資源協助,鼓勵更多上市公司參與計畫,擴大成果效益。
同時,證交所也將持續優化提升企業價值專區及修訂提升企業價值計畫揭露指引,協助上市公司及投資人更便利地編製/查閱企業價值提升相關資訊。
證交所為鼓勵企業響應國際資本市場對股東價值行動方案倡議,於113年6月推出「壯大資本市場價值計畫」,並於同年8月增訂「上市上櫃公司治理實務守則」第13-3條,鼓勵上市公司透過「提升企業價值計畫」制定和揭露營運策略和業務計畫,積極與股東溝通,以提升企業價值及永續發展。
證交所進一步表示,該計畫推行至今已逾一年,截至114年10月31日止,共有104家上市公司響應並公告相關計畫,占上市公司總家數約10%,占上市公司總市值約11%。
參與「提升企業價值計畫」 爭取公司治理評鑑優勢
證交所指出,為持續提升我國上市公司關注企業價值提升,已於第12屆(114年)公司治理評鑑新增指標1.5「公司是否制定提升企業價值具體措施,且提報董事會,並將相關資訊揭露於公開資訊觀測站提升企業價值計畫專區」。
評鑑指標也將該計畫是否提報董事會,以及於114年底前上傳至公開資訊觀測站「提升企業價值計畫專區」,納入得分要件,鼓勵公司高階管理階層重視企業價值提升,並積極與股東溝通。
證交所統計,已公告提升企業價值計畫的104家上市公司之第11屆(113年)公司治理評鑑結果,18家公司評鑑結果為前5%,另22家公司為6%∼20%,合計約38%的公司評鑑結果為前20%。另已公告提升企業價值計畫之上市公司,可在第12屆(114年)公司治理評鑑取得優勢。
證交所說明,良好的公司治理評鑑結果不僅有助於企業在市場上建立良好形象,也能增進投資人信任、提升資本市場能見度,創造實質競爭優勢。而公告「提升企業價值計畫」不僅是展現公司策略布局與治理決心的重要機會,更可為企業在公司治理評鑑中爭取加分優勢。
期盼更多企業響應 共創企業成長動力
證交所表示,「提升企業價值計畫」是以企業自願參與為核心。透過企業自願揭露提升企業價值計劃,投資人可更清楚掌握公司發展方向,進而提升市場信任度,有助於形成更健康的投資環境,帶動資本市場長期穩健發展。
未來,證交所將持續鼓勵上市公司以投資人視角出發重視股東價值,透過自主檢視企業價值、策略布局與有效溝通,提升企業價值。證交所亦將持續透過宣導、專業輔導及資源協助,鼓勵更多上市公司參與計畫,擴大成果效益。
同時,證交所也將持續優化提升企業價值專區及修訂提升企業價值計畫揭露指引,協助上市公司及投資人更便利地編製/查閱企業價值提升相關資訊。
臺灣證券交易所正式發布「115年度(第一屆)ESG評鑑指標」,共計三大構面75項指標,適用期間為明(11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預計116年4月底前公布115年度評鑑結果。
證交所表示,隨環境與社會議題日益受國際重視,為建構市場永續價值文化,進一步鑑別上市櫃公司於ESG各面向的永續發展表現,並提供投資人進行ESG投資決策參考,近年來持續衡酌國內外政策發展與永續趨勢,逐步擴展「公司治理評鑑」環境面與社會面相關議題。
同時也精進既有指標,並將原四大構面調整為「環境面(E)」、「社會面(S)」及「治理面(G)」三大構面,於115年轉型暨更名為「ESG評鑑」。
第一屆ESG評鑑修正依循主管機關相關規劃與計畫,參考國內外公司治理及永續發展趨勢、法規及各界回饋意見,總計新增指標12項、修正指標17項、刪除指標七項及調整指標題型五項,以持續促進企業對各項公司治理機制及永續發展之重視。
為強化公司治理及推動永續發展之實踐,本屆評鑑主要增修如下:一、環境面(E):為鼓勵公司就各項環境議題採行相應管理作為,提升能源使用效率,並重視生物多樣性及生態保育等議題,將「揭露廢棄物總重量」及「供應商管理政策對環境面議題之要求」由原指標拆分。同時也新增「制定推動循環經濟或廢棄物管理政策」、「揭露能源使用狀況」、「訂定生物多樣性政策或承諾」及「訂定推動自然碳匯策略與措施」之指標。
二、社會面(S):為深化公司對人權保障及員工權益之重視,強化與投資人間積極溝通,新增「訂定人權盡職調查」、「提供友善婚育或家庭照顧措施」、「依性別及年齡揭露員工離職率與變動原因」、「揭露投資人議合情形」。
另外,為支持推動創新型新創事業發展,新增「揭露投資國內創新型新創事業情形」之指標,並將「勞退新制雇主提繳優於法令之情形」列為進階加分要件。
三、治理面(G):除按上述行動方案推動時程修正全體獨立董事連續任期均不得逾三屆外,為強化公司落實庫藏股買回計畫之目的與執行,新增「買回庫藏股目的為轉讓員工且平均執行率達90%以上,或揭露買回期間每日實際執行情形」。
而為提升永續發展事務治理強度及永續資訊揭露品質,新增「設置永續長且定期於董事會報告永續發展事務執行情形」之指標,並將「參考SASB準則揭露行業指標且取得第三方確信或保證」列為進階加分要件等。
第一屆ESG評鑑指標內容已置於公司治理中心/ESG評鑑專區(cgc.twse.com.tw/esgEvaluation/listCh)提供查閱下載。
證交所表示,隨環境與社會議題日益受國際重視,為建構市場永續價值文化,進一步鑑別上市櫃公司於ESG各面向的永續發展表現,並提供投資人進行ESG投資決策參考,近年來持續衡酌國內外政策發展與永續趨勢,逐步擴展「公司治理評鑑」環境面與社會面相關議題。
同時也精進既有指標,並將原四大構面調整為「環境面(E)」、「社會面(S)」及「治理面(G)」三大構面,於115年轉型暨更名為「ESG評鑑」。
第一屆ESG評鑑修正依循主管機關相關規劃與計畫,參考國內外公司治理及永續發展趨勢、法規及各界回饋意見,總計新增指標12項、修正指標17項、刪除指標七項及調整指標題型五項,以持續促進企業對各項公司治理機制及永續發展之重視。
為強化公司治理及推動永續發展之實踐,本屆評鑑主要增修如下:一、環境面(E):為鼓勵公司就各項環境議題採行相應管理作為,提升能源使用效率,並重視生物多樣性及生態保育等議題,將「揭露廢棄物總重量」及「供應商管理政策對環境面議題之要求」由原指標拆分。同時也新增「制定推動循環經濟或廢棄物管理政策」、「揭露能源使用狀況」、「訂定生物多樣性政策或承諾」及「訂定推動自然碳匯策略與措施」之指標。
二、社會面(S):為深化公司對人權保障及員工權益之重視,強化與投資人間積極溝通,新增「訂定人權盡職調查」、「提供友善婚育或家庭照顧措施」、「依性別及年齡揭露員工離職率與變動原因」、「揭露投資人議合情形」。
另外,為支持推動創新型新創事業發展,新增「揭露投資國內創新型新創事業情形」之指標,並將「勞退新制雇主提繳優於法令之情形」列為進階加分要件。
三、治理面(G):除按上述行動方案推動時程修正全體獨立董事連續任期均不得逾三屆外,為強化公司落實庫藏股買回計畫之目的與執行,新增「買回庫藏股目的為轉讓員工且平均執行率達90%以上,或揭露買回期間每日實際執行情形」。
而為提升永續發展事務治理強度及永續資訊揭露品質,新增「設置永續長且定期於董事會報告永續發展事務執行情形」之指標,並將「參考SASB準則揭露行業指標且取得第三方確信或保證」列為進階加分要件等。
第一屆ESG評鑑指標內容已置於公司治理中心/ESG評鑑專區(cgc.twse.com.tw/esgEvaluation/listCh)提供查閱下載。
臺灣證券交易所推動的「5D反詐行動」,以創新的思維結合文化力與多元傳播手法,成功翻轉傳統金融教育推廣模式,近日獲得金管會頒發「114年度金融教育貢獻獎」最佳創新銅質獎,肯定證交所在金融教育推動上的創新突破與社會影響力。
以「五不原則」為核心 推動全民識詐行動
證交所表示,該公司作為資本市場籌資及交易平台,肩負維護市場秩序與投資人權益的責任。面對詐騙手法層出不窮,為協助投資人強化識詐能力與風險意識。
證交所結合主管機關倡導的「反詐五不原則」-不接陌生來電、不點未知連結、不聽投資明牌、不怕莫名威脅、不給個人資料,並以「Don’t=凍ㄟ」作為識詐提醒,提出「5D反詐行動」,呼籲民眾在投資決策前停下思考、冷靜判斷,守護財產安全與市場信任。
文化×娛樂×教育 打造全民識詐新體驗
證交所指出,「5D反詐行動」以文化、娛樂與教育三重策略打造全民識詐新體驗,跳脫傳統警示式宣導框架,透過創意內容與多元場域觸及不同族群。
證交所指出,自113年啟動「5D反詐行動以來,多元宣導素材已累積超過1.16億次曝光、3,500萬次觀看與22萬點擊數,成功將「識詐」從知識傳遞轉化為全民行動。證交所強調,未來將結合數位工具與生活場景,推動「反詐騙聯防行動專區」,建構即時辨識與通報機制,串聯橫向聯防力量,打造全民共防的防詐安全網。
同時,證交所將針對不同年齡層特性,持續推進跨齡識詐教育,讓防詐觀念深入校園、社群與生活場域,實踐「識詐無盲區、守護零距離」的願景。
證券投資反詐騙專區:www.twse.com.tw/anti-fraud/zh/index.html。反詐騙聯防行動專區:mopsov.twse.com.tw/mops/web/t179sb01。
以「五不原則」為核心 推動全民識詐行動
證交所表示,該公司作為資本市場籌資及交易平台,肩負維護市場秩序與投資人權益的責任。面對詐騙手法層出不窮,為協助投資人強化識詐能力與風險意識。
證交所結合主管機關倡導的「反詐五不原則」-不接陌生來電、不點未知連結、不聽投資明牌、不怕莫名威脅、不給個人資料,並以「Don’t=凍ㄟ」作為識詐提醒,提出「5D反詐行動」,呼籲民眾在投資決策前停下思考、冷靜判斷,守護財產安全與市場信任。
文化×娛樂×教育 打造全民識詐新體驗
證交所指出,「5D反詐行動」以文化、娛樂與教育三重策略打造全民識詐新體驗,跳脫傳統警示式宣導框架,透過創意內容與多元場域觸及不同族群。
證交所指出,自113年啟動「5D反詐行動以來,多元宣導素材已累積超過1.16億次曝光、3,500萬次觀看與22萬點擊數,成功將「識詐」從知識傳遞轉化為全民行動。證交所強調,未來將結合數位工具與生活場景,推動「反詐騙聯防行動專區」,建構即時辨識與通報機制,串聯橫向聯防力量,打造全民共防的防詐安全網。
同時,證交所將針對不同年齡層特性,持續推進跨齡識詐教育,讓防詐觀念深入校園、社群與生活場域,實踐「識詐無盲區、守護零距離」的願景。
證券投資反詐騙專區:www.twse.com.tw/anti-fraud/zh/index.html。反詐騙聯防行動專區:mopsov.twse.com.tw/mops/web/t179sb01。
11月是上市公司公布第三季財報的旺季,共有25家上市公司將於臺灣證券交易所場地自辦法說會,下周由喬福(1540)、弘裕(1474)、jpp-KY(5284)、南染(1410)及達邁(3645)等5家公司率先開跑。
證交所表示,為提升上市公司財務業務資訊透明度,並增加投資人獲取企業訊息之管道,已規範全體上市公司每年應至少在中華民國境內自辦或受邀參加一次法人說明會,其中,創新板公司每半年、創業投資公司每季應至少自辦或受邀參加一次法人說明會。
證交所統計,今年以來截至10月23日止,全體上市公司已經辦理超過2,306場法說會。11月將有25家公司在證交所場地辦法說會,加上各公司受國內外證券商邀請舉辦法說會,估計全年上市公司法說會將達到約2,800場。
11月將在證交所自辦法說會公司有喬福、弘裕、jpp-KY、南染、達邁、南緯、波力-KY、百容、陞泰、傳奇、科嘉-KY、東元、潤泰全、美隆電、聯鈞、生達、華夏、中電、南僑、台橡、迎廣、華票、建通、新纖、欣欣等25家。下周率先登場的5家公司包括:11月3日的喬福、11月4日的弘裕、11月6日jpp-KY,以及11月7日的南染及達邁等。
喬福第二季每股稅後純益(EPS)-0.37元,上半年0.13元,第三季營收季減28.7%、年增18.9%;弘裕第二季EPS為-0.04元,上半年0.14元,第三季營收季增4.36%、年減4.25%。
jpp-KY營收獲利都表現出色,第二季EPS為2.1元,上半年為4.61元,第三季營收呈現季增、年增雙增表現,季增率為14.39%、年增率為55.38%。
南染今年來營運表現不佳,第二季EPS為-0.09元,上半年-0.02元,第三季營收季減30.39%、年減43.54%,呈現大幅衰退表現;達邁第二季EPS為0.16元、上半年0.47元,第三季營收季減3.85%、年減0.25%,營收均小幅衰退。
證交所表示,為提升上市公司財務業務資訊透明度,並增加投資人獲取企業訊息之管道,已規範全體上市公司每年應至少在中華民國境內自辦或受邀參加一次法人說明會,其中,創新板公司每半年、創業投資公司每季應至少自辦或受邀參加一次法人說明會。
證交所統計,今年以來截至10月23日止,全體上市公司已經辦理超過2,306場法說會。11月將有25家公司在證交所場地辦法說會,加上各公司受國內外證券商邀請舉辦法說會,估計全年上市公司法說會將達到約2,800場。
11月將在證交所自辦法說會公司有喬福、弘裕、jpp-KY、南染、達邁、南緯、波力-KY、百容、陞泰、傳奇、科嘉-KY、東元、潤泰全、美隆電、聯鈞、生達、華夏、中電、南僑、台橡、迎廣、華票、建通、新纖、欣欣等25家。下周率先登場的5家公司包括:11月3日的喬福、11月4日的弘裕、11月6日jpp-KY,以及11月7日的南染及達邁等。
喬福第二季每股稅後純益(EPS)-0.37元,上半年0.13元,第三季營收季減28.7%、年增18.9%;弘裕第二季EPS為-0.04元,上半年0.14元,第三季營收季增4.36%、年減4.25%。
jpp-KY營收獲利都表現出色,第二季EPS為2.1元,上半年為4.61元,第三季營收呈現季增、年增雙增表現,季增率為14.39%、年增率為55.38%。
南染今年來營運表現不佳,第二季EPS為-0.09元,上半年-0.02元,第三季營收季減30.39%、年減43.54%,呈現大幅衰退表現;達邁第二季EPS為0.16元、上半年0.47元,第三季營收季減3.85%、年減0.25%,營收均小幅衰退。
臺灣證券交易所馬不停蹄展開國際行銷,日前出席世界交易所聯合會(WFE)第64屆年會,分享臺灣ETF發展時指出,臺灣ETF市場近十年資產規模成長超過36倍,增速為全球平均的6.7倍,躍居亞太第三大ETF市場,總資產規模已達1,955億美元。
繼10月17日至19日於高雄舉辦的「2025臺灣週ETF投資博覽會」吸引逾2.3萬民眾熱烈參與後,證交所緊接著於10月21日23日出席WFE年會,分享臺灣ETF發展,戮力國際行銷。
證交所表示,臺灣ETF市場近十年成長幅度位居全球前段,資產規模成長超過36倍,增速為全球平均的6.7倍,目前為亞太第三大ETF市場。產品數量已超過270檔,總資產規模達1,955億美元。
證交所強調,此一成果,除了反映我國AI與半導體產業相關指數型商品深受投資人青睞,也展現出由投信、證券商、期貨商及指數公司等多方共同組成的發行、申購贖回、避險等完整ETF生態系,形成推動市場穩健成長的關鍵動能。
證交所表示,一直以來證交所致力深化投資人教育與普惠金融推廣,透過ETF博覽會、線上學習平台及漫畫教材提升理財知識,鼓勵定期定額投資。
據統計,目前臺灣ETF受益人次突破1,500萬人,顯示ETF已成為全民理財的重要工具。同時,證交所也積極推動跨境合作,推出多元創新ETF產品,並與日本交易所實現雙邊掛牌,強化臺日市場連結,展現臺灣資本市場在國際上的重要地位。
繼9月臺日跨境ETF合作,證交所持續推動國際行銷,促進多元商品發展。此次藉由WFE大會,證交所報告台灣ETF市場發展與投資人服務,獲得與會交易所肯定,證交所利用國際場合與各交易所代表交流互動,強化國際連結,有助提升臺灣資本市場全球知名度,以實現將臺灣打造成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的目標。
繼10月17日至19日於高雄舉辦的「2025臺灣週ETF投資博覽會」吸引逾2.3萬民眾熱烈參與後,證交所緊接著於10月21日23日出席WFE年會,分享臺灣ETF發展,戮力國際行銷。
證交所表示,臺灣ETF市場近十年成長幅度位居全球前段,資產規模成長超過36倍,增速為全球平均的6.7倍,目前為亞太第三大ETF市場。產品數量已超過270檔,總資產規模達1,955億美元。
證交所強調,此一成果,除了反映我國AI與半導體產業相關指數型商品深受投資人青睞,也展現出由投信、證券商、期貨商及指數公司等多方共同組成的發行、申購贖回、避險等完整ETF生態系,形成推動市場穩健成長的關鍵動能。
證交所表示,一直以來證交所致力深化投資人教育與普惠金融推廣,透過ETF博覽會、線上學習平台及漫畫教材提升理財知識,鼓勵定期定額投資。
據統計,目前臺灣ETF受益人次突破1,500萬人,顯示ETF已成為全民理財的重要工具。同時,證交所也積極推動跨境合作,推出多元創新ETF產品,並與日本交易所實現雙邊掛牌,強化臺日市場連結,展現臺灣資本市場在國際上的重要地位。
繼9月臺日跨境ETF合作,證交所持續推動國際行銷,促進多元商品發展。此次藉由WFE大會,證交所報告台灣ETF市場發展與投資人服務,獲得與會交易所肯定,證交所利用國際場合與各交易所代表交流互動,強化國際連結,有助提升臺灣資本市場全球知名度,以實現將臺灣打造成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的目標。
臺灣證券交易所於28日舉辦「永續報告書編製實務與公司治理評鑑說明課程」,協助創新板企業強化ESG管理基礎。證交所延續7月反應熱烈的溫室氣體盤查實作課程,持續以實務導向方式,協助企業掌握ESG揭露重點與法規要求。
證交所表示,金管會日前公布多項資本市場精進措施,包括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結合證交所與櫃買中心組成的資本市場服務團,整合資源提供各類企業完整服務,並推動前瞻新經濟與重點產業,透過友善且彈性的市場制度,壯大我國資本市場規模與國際競爭力。
為呼應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推動方向,並協助創新板企業強化永續治理與資訊揭露能力,證交所28日舉辦「永續報告書編製實務與公司治理評鑑說明」課程。
證交所說明,此課程聚焦企業在永續推動上最具挑戰的三大任務—溫室氣體盤查、永續報告書編製,以及公司治理評鑑。
課程邀請專業顧問與證交所講師共同授課,說明最新揭露規範、ESG數位平台報告書產製功能、GRI準則應用、報告書編製實務以及公司治理評鑑介紹,協助創新板公司建立系統性的永續管理基礎,逐步符合國際準則及主管機關要求。
證交所指出,自今年起所有上市櫃公司均須編製永續報告書,象徵我國資本市場邁入永續揭露的新里程碑。
證交所未來除持續優化ESG數位平台、提供範例與報告書產製功能外,也透過公司治理評鑑制度,引導企業強化治理透明度與永續績效,提升整體市場永續水準。
證交所強調,創新板企業多屬新興產業,從製程優化、產品創新到循環經濟皆展現高度永續競爭力。未來將持續推動創新板,並結合ESG行動,共同打造創新與永續的資本市場生態圈。
證交所表示,金管會日前公布多項資本市場精進措施,包括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結合證交所與櫃買中心組成的資本市場服務團,整合資源提供各類企業完整服務,並推動前瞻新經濟與重點產業,透過友善且彈性的市場制度,壯大我國資本市場規模與國際競爭力。
為呼應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推動方向,並協助創新板企業強化永續治理與資訊揭露能力,證交所28日舉辦「永續報告書編製實務與公司治理評鑑說明」課程。
證交所說明,此課程聚焦企業在永續推動上最具挑戰的三大任務—溫室氣體盤查、永續報告書編製,以及公司治理評鑑。
課程邀請專業顧問與證交所講師共同授課,說明最新揭露規範、ESG數位平台報告書產製功能、GRI準則應用、報告書編製實務以及公司治理評鑑介紹,協助創新板公司建立系統性的永續管理基礎,逐步符合國際準則及主管機關要求。
證交所指出,自今年起所有上市櫃公司均須編製永續報告書,象徵我國資本市場邁入永續揭露的新里程碑。
證交所未來除持續優化ESG數位平台、提供範例與報告書產製功能外,也透過公司治理評鑑制度,引導企業強化治理透明度與永續績效,提升整體市場永續水準。
證交所強調,創新板企業多屬新興產業,從製程優化、產品創新到循環經濟皆展現高度永續競爭力。未來將持續推動創新板,並結合ESG行動,共同打造創新與永續的資本市場生態圈。
臺灣碳權交易所與農業部林業試驗所29日簽署合作備忘錄(MOU),宣告攜手建構臺灣自然碳匯生態系。碳交所董事長林修銘指出,未來碳交所將借重林試所在林業研究專長,結合科研專業與市場機制,推動森林碳匯與碳權開發並進,讓碳匯成為兼具生態、經濟與社會價值的永續投資。林修銘表示,在全球淨零趨勢下,自然碳匯已成為全球競逐的新戰略,國際科技巨頭亦積極投入,展現以自然解方加速負碳增匯的決心。
他進一步指出,碳交所將深化與林試所的合作,借重其林業研究專長,結合科研專業與市場機制,推動森林碳匯與碳權開發並進,並呼籲企業與地方政府應及早行動,將自然價值納入永續管理策略,讓碳匯成為兼具生態、經濟與社會價值的永續投資。未來碳交所與林試所的深化合作,將結合林業專業與碳市場能量,推動自然碳匯專案、人才培育與產業實踐,協助企業從減排走向「以自然創造正向影響」的淨零解方。
碳交所與林試所共同推出「森林碳匯專案實務課程」,從理論至實地操作,完整涵蓋專案規劃、監測與額度申請等流程,協助企業掌握專案開發關鍵能力,打造兼具減碳效益與永續韌性的自然碳匯生態系。相關課程資訊:www.tcx.com.tw/learn/studio/content/108。
他進一步指出,碳交所將深化與林試所的合作,借重其林業研究專長,結合科研專業與市場機制,推動森林碳匯與碳權開發並進,並呼籲企業與地方政府應及早行動,將自然價值納入永續管理策略,讓碳匯成為兼具生態、經濟與社會價值的永續投資。未來碳交所與林試所的深化合作,將結合林業專業與碳市場能量,推動自然碳匯專案、人才培育與產業實踐,協助企業從減排走向「以自然創造正向影響」的淨零解方。
碳交所與林試所共同推出「森林碳匯專案實務課程」,從理論至實地操作,完整涵蓋專案規劃、監測與額度申請等流程,協助企業掌握專案開發關鍵能力,打造兼具減碳效益與永續韌性的自然碳匯生態系。相關課程資訊:www.tcx.com.tw/learn/studio/content/108。
臺灣證券交易所繼10月17日至19日於高雄舉辦的「2025臺灣週ETF投資博覽會」吸引逾2萬3,000位民眾熱烈參與後,馬不停蹄出席世界交易所聯合會(World Federation of Exchanges, WFE)第64屆年會,分享台灣ETF發展,戮力國際行銷。
證交所表示,台灣ETF市場近十年成長幅度位居全球前段,資產規模成長超過36倍,增速為全球平均的6.7倍,目前為亞太第三大ETF市場。產品數量已超過270檔,總資產規模達1,955億美元。
此一成果,除了反映我國AI與半導體產業相關指數型商品深受投資人青睞,也展現出由投信、證券商、期貨商及指數公司等多方共同組成的發行、申購贖回、避險等完整ETF生態系,形成推動市場穩健成長的關鍵動能。
證交所致力深化投資人教育與普惠金融推廣,透過ETF博覽會、線上學習平台及漫畫教材提升理財知識,鼓勵定期定額投資。
同時,證交所也積極推動跨境合作,推出多元創新ETF產品,並與日本交易所實現雙邊掛牌,強化台日市場連結,展現台灣資本市場在國際上的重要地位。
證交所表示,台灣ETF市場近十年成長幅度位居全球前段,資產規模成長超過36倍,增速為全球平均的6.7倍,目前為亞太第三大ETF市場。產品數量已超過270檔,總資產規模達1,955億美元。
此一成果,除了反映我國AI與半導體產業相關指數型商品深受投資人青睞,也展現出由投信、證券商、期貨商及指數公司等多方共同組成的發行、申購贖回、避險等完整ETF生態系,形成推動市場穩健成長的關鍵動能。
證交所致力深化投資人教育與普惠金融推廣,透過ETF博覽會、線上學習平台及漫畫教材提升理財知識,鼓勵定期定額投資。
同時,證交所也積極推動跨境合作,推出多元創新ETF產品,並與日本交易所實現雙邊掛牌,強化台日市場連結,展現台灣資本市場在國際上的重要地位。
臺灣證券交易所為打造國內資本市場成為亞洲創新籌資平台及優化上市審查標準,董事會近日通過修正五大項主軸關於上市公司板塊轉換、創新板掛牌的法規機制。其中,創新板交易制度精進、比照一般板最快11月底可望實施,其餘四項送主管機關通過後目標在12月底前實施新制。
五大項主軸如下:一、創新板交易制度精進:創新板交易制度原則上將完全等同一般板,包括開放信用交易、借券交易、當沖標的、盤中/盤後零股交易,且投資人資格條件未限制;投信基金投資創新板股票額度也從1%放寬至比照一般板限額10%。
二、創新板本國企業制度鬆綁:集保期間符合上市獲利條件者,集保期間由二年縮短為一年、未獲利者則維持二年。至於本國企業的證券商保薦與會計師內控審查,符合獲利條件者免除證券商保薦義務、未獲利者保薦期間縮短為一年。會計師內控審查報告期間由三年縮短為一年。
三、外國企業制度優化:台籍董事席次部分,鬆綁外國發行人董事會應由過半在我國設有戶籍者組成的規範。針對非屬陸港澳主要營運或控制公司,得僅設置在我國設有戶籍的獨立董事二席;陸港澳公司則維持現行董事會過半台籍加台籍獨董二席的規定。
四、外企法遵輔導期間:外國公司上市後委任承銷商協助法遵及檢送會計師內控審查報告期間,非屬陸港澳者由三年縮短為一年;屬陸港澳主要營運或控制者縮短為二年。
五、促進轉板彈性:開放上櫃公司申請創新板上市及上市公司申請改列創新板,但須於原板塊掛牌屆滿一年始受理申請。本國公司申請上市改列創新板、或櫃轉創新板,免除保薦與檢送內控審查報告義務,外國公司則延續計算集保原掛牌期間。
此外,證交所董事會上也通過雙幣ETF交易制度調整,繼開放可加掛美元及人民幣之後,最新將納入日圓幣別,並可望於明年中開始實施,屆時市場將看到首檔日圓的雙幣掛牌ETF。
五大項主軸如下:一、創新板交易制度精進:創新板交易制度原則上將完全等同一般板,包括開放信用交易、借券交易、當沖標的、盤中/盤後零股交易,且投資人資格條件未限制;投信基金投資創新板股票額度也從1%放寬至比照一般板限額10%。
二、創新板本國企業制度鬆綁:集保期間符合上市獲利條件者,集保期間由二年縮短為一年、未獲利者則維持二年。至於本國企業的證券商保薦與會計師內控審查,符合獲利條件者免除證券商保薦義務、未獲利者保薦期間縮短為一年。會計師內控審查報告期間由三年縮短為一年。
三、外國企業制度優化:台籍董事席次部分,鬆綁外國發行人董事會應由過半在我國設有戶籍者組成的規範。針對非屬陸港澳主要營運或控制公司,得僅設置在我國設有戶籍的獨立董事二席;陸港澳公司則維持現行董事會過半台籍加台籍獨董二席的規定。
四、外企法遵輔導期間:外國公司上市後委任承銷商協助法遵及檢送會計師內控審查報告期間,非屬陸港澳者由三年縮短為一年;屬陸港澳主要營運或控制者縮短為二年。
五、促進轉板彈性:開放上櫃公司申請創新板上市及上市公司申請改列創新板,但須於原板塊掛牌屆滿一年始受理申請。本國公司申請上市改列創新板、或櫃轉創新板,免除保薦與檢送內控審查報告義務,外國公司則延續計算集保原掛牌期間。
此外,證交所董事會上也通過雙幣ETF交易制度調整,繼開放可加掛美元及人民幣之後,最新將納入日圓幣別,並可望於明年中開始實施,屆時市場將看到首檔日圓的雙幣掛牌ETF。
與我聯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