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證券交易所(未)公司新聞
外資近來對台股情有獨鍵,14日大買超338億元,今年來累計買超已接近1,400億元,這讓市場對兩岸關係和緩的預期更加樂觀。臺灣證券交易所董事長林修銘指出,確實有這樣的氛圍讓外資開始進行回補。他預估2024年的日均交易額將達到2,300億元,比2023年的預估數2,200億元還要高。到12月14日為止,實際的日均值已經達到2,800億元。 林修銘強調,雖然證交所需要編列預算估計成交值,但並不能對台股行情做出預測。他提到,根據高盛的預估,台股明年的展望相當樂觀,因此證交所將更加積極與外資接觸。 從2020年起,外資已經連續三年對台股進行賣超,總計達到2.226兆元,這主要是因為對台海局勢的擔憂。但今年,隨著兩岸關係有望和緩,外資開始大舉搶補。林修銘對此表示認同,並指出今年來日股與台股的漲幅分別位居亞股第一、二名,台股的漲幅甚至接近日股,年底前台股的熱度看起來相當樂觀。 總統大選期間,兩岸和平穩定成為股民高度關注的焦點。林修銘首次強調,只要台海局勢不變,風險就相對較低。他並證實,在近期的出訪中,外資對此議題表現出高度關注。 朱成志,萬寶投顧董事長,則提到,在舊金山APEC期間習拜會晤後,外界對兩岸關係和緩的期待升高,外資開始進行回補。11月外資買超達到2,400億元,創下歷史單月新高,預估12月外資至少會再買超1,000~2,000億元。 未來,隨著台幣匯率的轉強以及上市櫃公司獲利的預期增長,台股評價有望提升。朱成志預測,外資明年必須進行回補,只要回補一半就會達到1兆元。
高股息ETF風頭無兩,元大高股息ETF(0056)成為市場焦點!根據臺灣證券交易所的統計,雖然元大台灣50(0050)長期保持定期定額交易王者的地位,但11月份元大高股息ETF卻逆勢增長,戶數從10月的204,982戶暴增到213,526戶,逼近0050的214,648戶,只差1,122戶,顯示其挑戰龍頭地位的潛力。此外,11月減少了701戶的元大台灣50,顯得高股息ETF的吸引力實在無法擋。 不僅如此,整體ETF市場也呈現活絡景象。11月證券商承作的定期定額投資金額為93.4億元,雖然較10月份的95.71億元減少,但高股息ETF的熱潮依然不減。在交易戶數最高的十大ETF中,高息ETF就佔了五檔,顯見投資者對於高股息ETF的熱愛。 值得注意的是,11月個股投資戶數明顯減少,前20名合計掉至30萬戶以下,僅299,311戶,較10月減少了6,937戶。反觀ETF市場,交易戶數在10月首度突破100萬戶後,11月再攀新高至102萬6,825戶,月增23,493戶,顯示投資者對ETF的興趣日益濃厚。 在個股方面,金融股依舊是市場的明星,台積電、兆豐金、玉山金等11檔金融股穩居前列。而ETF方面,元大台灣50、元大高股息、國泰永續高股息等與高息相關的ETF成為市場關注焦點,其中元大高股息ETF的成長速度令人矚目。 接下來的第11至20名ETF中,富邦越南、國泰智能電動車等新興市場ETF也漸受投資者青睞。總的來說,ETF市場的多元化發展,讓投資者有更多選擇,而高股息ETF的崛起,更是為市場帶來新的投資風潮。
臺灣證券交易所為了把握永續投資的趨勢,並發揮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投資的影響力,於14日舉辦了「ESG指數化商品投資研討會」。這場會議吸引了超過120位來自資產管理業和證券業的專業人士參與,共同探討永續投資的未來發展趨勢和商機。
證交所總經理簡立忠在會上致詞時強調,ESG已經不再是風險管理的一部分,而是企業和投資者可以利用的工具,來對市場發揮影響力。他提到,證交所作為資本市場的重要平台,將與市場參與者一起發展多元化的ESG商品,以達到永續結合創新的目標。
簡立忠還指出,隨著ESG商品的數量和資產規模逐年成長,這反映了投資者對永續投資的重視。臺灣在發展指數化投資已經邁入第20年,市場基礎更加堅實,這為拓展永續投資領域和挖掘更多商機提供了機會。
研討會中,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公司總經理張瑞婷分享了全球與臺灣永續投資的發展現況。她提到,雖然永續投資的比例已經接近總體投資的四成,但還存在著數據揭露不足、績效難以比較以及影響力衡量等挑戰。張瑞婷建議,未來應該參照國際標準,持續強化ESG資訊的揭露,並加強對永續資訊的信心。
會議還進行了兩場專題座談,一場是關於「掌握永續投資發展趨勢與影響力」,另一場則是「發掘ESG指數化商品多元商機」。在這些座談中,與會者深入討論了全球永續投資的發展現況、低碳轉型的驅動因素、ESG趨勢對新的投資機會的塑造,以及臺灣市場中的機會與挑戰。
與談人還強調了ESG指數化投資商品在退休基金和指數金融商品中的重要性。他們提到,ESG投資不僅要考慮績效表現,還需要運用ESG搭配其他主題,這可能是ETF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此外,ETN為投資人提供了小额投資的管道,使得ESG投資更加便利。
台灣證交所昨日公布11月的券商承作定期定額業務交易戶數統計,發現小额投資者在7月行情高檔修正後,投資熱情不斷攀升。特別是ETF熱門前20名的定期定額交易戶數,近四個月來增長了14.2萬戶,成長率超過16%,超越了股票的7,000多人、2.4%。其中,元大高股息(0056)因為全年累積配息金額創下歷史新高,並持續保持13年的填息紀錄,吸引了大量資金湧入,交易戶數達到21.3萬戶,重返第二大寶座。不僅如此,投資人積極加碼的還有復華台灣科技優息、國泰永續高股息等高股息標的,高股息ETF的比拚效應越演越烈。在這些ETF中,復華台灣科技優息近四個月增加3.3萬戶,元大高股息、國泰永續高股息也有超過2萬戶的增加,群益台灣精選高息、元大台灣高息低波也分別有1.9萬、1.2萬戶的增長。而成立時間最長的元大台灣50則是唯一破萬的市值型ETF。熱門ETF前20名的總戶數在10月已經衝破百萬戶後,11月行情反彈,單月再增加約2.3萬戶,達到102.6萬戶。相較之下,熱門存股減少了近7,000戶,總戶數失守30萬大關,降至29.9萬。在定期定額方面,11月超過20萬戶的包括元大台灣50的21.4萬戶、元大高股息的21.3萬戶、國泰永續高股息的21.1萬戶。由於競爭激烈,元大高股息單月增加8,534人,而國泰永續高股息11月除息月僅增加2,902人,為今年1月以來月增新低。在個股方面,前三大則是台積電的5.9萬戶、兆豐金的3.3萬戶、玉山金的2.9萬戶。
臺灣證券交易所近期盛事不斷,旗下臺灣企業銀行(以下簡稱「臺灣企銀」)在今年繼續交出亮麗的獲利成績單。為感謝員工一整年的辛勤付出,臺灣企銀董事會於13日作出重大決定,全面調薪4%,並將員工伙食津貼從原本的2,400元提高至3,000元,新措施將於明年1月1日正式生效。這一調薪方案預計將為員工帶來平均超過7.5%的加薪幅度。 臺灣企銀表示,這次的調薪和津貼調整主要是為了適應物價的變動,並減輕員工的生活負擔。以伙食津貼為例,調整後每位員工每月將多獲得600元,換算一年就是7,200元,而且這部分津貼不會列入薪資所得額度,讓超過5,400名員工直接受惠。 除了物質上的補助,臺灣企銀也積極響應政府生育政策,今年將生育補助金額大幅加碼,第一胎補助金從1萬元增加至4萬元,第二胎7.5萬元、第三胎10.5萬元、第四胎則高達15.5萬元。自5月起,已有百名員工領取了生育補助,其中5名員工獲得了第三胎補助。臺灣企銀也將根據經營狀況進一步調高生育補助金額,以提升員工福利並支持政府政策。 此外,臺灣企銀還為員工提供了多項優於法令的勞動條件,如將婚假從10天增至14天,並提供全薪安胎假7天、病假30天以及生理假薪資照給等福利。自108年3月開辦的員工持股信託也表現亮眼,截至去年11月底,入會率已高達97.45%,顯示員工對公司的向心力。 臺灣企銀這一系列的員工福利措施,不僅展現了公司對員工的關懷,也證明了其在打造幸福職場、持續提升員工福利方面的努力。這一做法也獲得了外界的肯定,臺灣企銀已連續10年入選證交所「臺灣高薪100指數」,成為業界標竿。
臺灣證券交易所昨日(14日)再度引發市場關注,隨著美國聯準會主席鮑爾的「放鴿」談話,市場預期明年至少降息三次,全球金融市場開起狂歡派對,台股亦獲益良多。在熱錢湧入的背景下,新台幣匯率終場強升1.96角,以31.33元作收,創下兩周來新高。市場交投熱絡,一天內便爆出20.325億美元的成交巨量。 鮑爾的會後聲明讓市場大為振奮,美元走勢疲軟,非美貨幣全數反彈。中央銀行統計顯示,美元指數大跌1.15%,非美貨幣則清一色翻漲。其中,日圓匯率強勁上揚2.68%,韓元強升1.89%,星元上漲1.07%,人民幣與新台幣匯率單日升幅分別為0.64%與0.63%。 證交所數據顯示,外資昨日買超台股逾330億元,同時在匯市瘋狂匯入逾10億美元,激勵新台幣匯率盤中最高升抵31.244元,最多升值2.82角。匯銀主管透露,央行為避免市場力道過於傾斜進場調節,促使新台幣以31.33元作收。
臺灣證券交易所於昨日(13日)發布了「113年度(第11屆)公司治理評鑑指標」,這份指標共有四大構面,計75項指標。值得注意的是,這次評鑑指標進行了不小的調整,包括新增四項指標、刪除九項指標以及修正七項指標。其中,新增的指標有關於溫室氣體的揭露,顯示了對環境保護的重视。
這份評鑑指標適用於11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間的上市櫃公司,預計在114年4月底前公布評鑑結果。證交所也透露,為了讓投資人能夠更清楚了解上市櫃公司在ESG(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各面向的表現,並作為ESG投資決策的參考,計劃將現行的「公司治理評鑑」架構轉型為「ESG評鑑」,預計在115年實施。
證交所強調,這次的評鑑修正是基於主管機關的「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行動方案(2023年)」以及「資本市場藍圖」,並參考了國內外的公司治理及永續發展趨勢、法規、政策以及各界回饋意見。在新增的指標中,包括增加「揭露高階經理人薪資報酬與ESG相關績效評估連結之政策」以及將「公司編製之永續報告書經提報董事會通過」納入指標,以提升上市櫃公司對永續報告書編製的責任。
此外,還將「揭露過去兩年溫室氣體年排放量」以及「制定溫室氣體減量管理政策」從原指標中拆分出來,成為兩項獨立的指標,目的是鼓勵上市櫃公司加強溫室氣體的揭露,並積極實踐淨零排放的目標與規劃。近年來,證交所不斷推動公司實施永續發展,並將「推動永續發展」指標的權重逐年提升,如今已成為配分比重最高的指標。
有興趣的民眾可以至證交所公司治理中心/公司治理評鑑專區(cgc.twse.com.tw/evaluationCorp/listCh)查閱並下載相關指標內容。
全球邁入後疫情時代,台灣股市穩定復甦,臺灣證券交易所最新統計顯示,今年11月全體證券商稅後純益達74.81億元,創近四個月新高。累計前11月,全體證券商稅後純益約621億元,已超越去年全年稅後純益387.28億元,並高於近五年平均值545.68億元。若12月能維持穩健獲利,今年稅後純益有望創近十年次高。
過去三年,即107年至109年,證券商獲利呈穩定成長,稅後純益從294.94億元成長至584.56億元。110年,因台股成交值及股價指數均創新高,證券商獲利首度突破千億元,達到1,054.27億元。但去年受到全球疫情反覆、地緣政經局勢動盪及通膨升溫等不利因素影響,證券商獲利大幅減少,掉到387.28億元。
幸運的是,隨著全球逐步邁入後疫情時代,今年台股活絡,大盤穩定走高,全體證券商11月稅後純益約74.81億元,較10月的8.54億元大幅增長7.56倍。累計今年前11月,全體證券商稅後純益已達621億元,其中,綜合證券商獲利547億元,占比88%,整體表現亮眼。較去年同期的347.21億元激增78.85%。
證交所分析指出,台股交投熱絡是帶動券商獲利增長的重要原因。今年前11個月台股成交值突破60兆元大關,達60.617兆元,已超過去年全年的59.574兆元。110年,券商獲利破千億元,當年總成交值達95.517兆元創歷史新高。
證交所強調,未來將持續強化創新、永續、資安韌性及數位轉型等面向,與證券商攜手同行,提供投資人更貼心、更可靠及更安全的交易環境,達成「打造健全資本市場、實現福國利民」的願景。
台股今年表現亮眼,大盤昨日(13日)指數收在17,468點,再創今年新高!據證交所統計,今年截至11月,全體證券商的稅後淨利已達621億元,超過去年全年度的387.28億元,更勝過近五年平均值545.68億元,獲利表現是近十年來第二好的。券商成為最大受惠戶,而明年上市櫃公司的獲利預期也相當看漲,法人預測年成長將達兩成以上,甚至有可能挑戰「萬九」關口。 近期,新光投信、華南投顧等法人對2024年台股展望表示樂觀,預期半導體、AI概念股將引領市場走勢。不僅如此,券商明年經紀、自營業務的表現也值得期待。從證交所的數據來看,2018年到2020年,證券商的獲利呈穩定成長,稅後淨利從294.94億元成長至584.56億元。2021年,受惠於台股成交值及股價指數創新高,證券商獲利首次超過千億元,達到1,054.27億元。雖然去年受到全球疫情、地緣政治及通膨等因素影響,證券商獲利有所減少,但今年受惠於台股活絡,全體證券商稅後淨利約621億元,創下近十年次高,甚至有機會成為史上次高。 在券商類型方面,綜合證券商今年前11月的獲利佔比最大,達到547億元,表現亮眼。對此,證交所表示,未來將持續強化創新、永續、資安韌性及數位轉型等面向,與證券商攜手,提供投資人更貼心、更可靠及更安全的交易環境,實現「打造健全資本市場、實現福國利民」的願景。
臺灣證券交易所今([[今天日期]])正式發布「113年度(第11屆)公司治理評鑑指標」,這套指標將成為202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間上市櫃公司評鑑的依據。預計在2025年4月底前,我們將看到這一年的評鑑結果。值得注意的是,證交所還計劃將「公司治理評鑑」轉型為「ESG評鑑」,預計在2026年全面實施。 這次的評鑑指標涵蓋四大構面,共計75項,是基於主管機關公布的「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行動方案(2023年)」以及「資本市場藍圖」所制定。為了跟進國內外的公司治理和永續發展趨勢,並參考相關法規、政策以及各界回饋,證交所對指標進行了調整。具體來說,新增了四項指標,刪除了九項,並修正了七項,目的在於鼓勵企業更加重視公司治理和永續發展。 為了強化公司治理和推動永續發展,證交所還特別增修了幾項指標。例如,為了讓上市櫃公司達到永續發展目標,新增了「揭露高階經理人薪資報酬與ESG相關績效評估連結之政策」這項指標。此外,將「公司編製之永續報告書經提報董事會通過」也納入指標,目的是提升上市櫃公司對永續報告書編製的責任感。 這次的評鑑指標調整,不僅體現了證交所對公司治理和永續發展的關注,也反映了市場對這兩個領域的期待。未來,隨著ESG評鑑的逐步推廣,我們可以預期,台灣的上市櫃公司將在這兩個領域有更多的進步。
台股在2023年的表現可說是相當亮眼,到了12月12日,集中市場的日均值已經衝破2,792億元大關,這個數字不僅優於2022年的2,422億元,還高出了15%以上,甚至超過了臺灣證券交易所當初的預估值2,200億元。對於2024年的台股展望,投資專家普遍認為將會是另一個多頭市場,而證交所的最新預估值也調升至2,300億元。 「萬九」這個數字對於台股來說並不陌生,有專家預估2024年台股的高點將挑戰萬九,甚至有機會衝上2萬元。這個預測對證交所來說也是一個新的挑戰,它不僅是市場的參考指標,也是證券業獲利的關鍵。隨著證交所預估值的調升,證券業界也樂觀期待台股能夠持續創造豐收。 雖然證交所對台股日均值的預估一向採取保守態度,但近年來,隨著現股當沖的普及,成交值表現普遍不錯,這也讓預估值逐漸達標。2022年的日均值為2,422億元,當證交所在1月11日公布2023年的預估值為2,200億元時,當時的日均值只有1,733.57億元,這個數字讓人不禁為證交所捏把冷汗。 到了2023年,台股交易日數達到226個,日均值已經達到2,792億元,比2022年高出15.28%,更是預估值2,200億元的26.91%。而2024年的預估值更是上調至2,300億元,比2023年的預估值高出100億元。近年來,台股日均值多在2,000億元以上,這不僅讓證交所稅收大豐收,同時也讓證券業成為最大的受益者,連年創造數百億元的優異盈餘。
臺灣證券交易所最新統計數據顯示,11月份全體上市公司的營收達到3.295兆元,這個數字比去年同期的3.175兆元增加了3.85%。雖然整體來看,前11月的營收總計33.676兆元,比2022年同期的34.977兆元少了8.95%,但其中觀光餐旅、汽車及資服等三大族群卻有不俗的成長表現,年增率分別在8%到47%之間。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12月11日,本國及第一上市公司的營收申報作業已全部完成。其中,本國上市公司共有914家,創新板公司則有79家,總計993家。這些公司都提交了11月的營收報告。
在11月的營收中,金融保險業、貿易百貨業、觀光餐旅業表現亮眼,年增率分別達到172.07%、50%及31.75%。對比之下,航運業、運動休閒業、水泥工業的營收則出現了衰退,年減率分別為15.11%、10.73%及10.45%。
而觀光餐旅業、汽車工業、資訊服務業在前11月的營收中,年增率也分別為46.84%、12.53%及7.95%。不過,航運業、塑膠業、光電業的營收則較去年同期衰退,年減率分別達到37.47%、18.98%及15.44%。
台灣證券交易所最新統計顯示,截至2023年11月底,全年的交易天數已達218天。再加上12月的21天,估計2023年全年交易天數將達到239天,這將是歷史交易天數最少的一年。雖然交易天數減少,但來年即將迎來的2024年,將有247個交易天數,與2018年持平,是近七年來的交易天數最高點。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的補班日數高達六個,創下歷年紀錄,引發了不少民眾的不滿。因為這些補班日,台股並沒有交易,這也是造成2023年交易天數減少的原因之一。再加上因颱風而放假的一天,2023年的交易日數減少了。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人事行政總局近期已決定2024年的休假安排。2024年將有115天的休假,其中三天以上的連續假期有四個。更重要的是,2024年的補班日數將大幅減少,僅有一次,即2月17日補小年夜,這將有效減少對交易天數的影響。
臺灣證券交易所近日收到一份來自億而得(6423)的申請文件,該公司計劃於創新板進行上市。這一動作標誌著今年第11家企業選擇創新板作為上市舞台。億而得在興櫃市場的股票在12日收盤時下跌了3.85%,收於124.5元,整日平均收盤價為125.65元。 億而得公司的董事長是黃文謙,公司實收資本額達到2.68億元。該公司主要從事可複寫嵌入式非揮發性記憶體IP授權及技術服務等業務。在2022年,億而得的稅前盈餘為8,137萬元,每股稅後純益(EPS)則達到2.72元,表現亮眼。
臺灣證券交易所於昨日(12日)召開了有價證券上市審議委員會,會議中一個重頭戲就是沛爾生技(股票代號:6949)的創新板上市案順利通過啦!這對沛爾生技來說,可是個大喜事啊!
沛爾生技的董事長兼總經理是林成龍大帥,公司實收資本額有4.62億元,市值則是高達45.31億元。他們的主要產品呢,就是那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這個產品可是市面上炙手可熱的。而幫忙他們上市的承銷商是凱基證券,這家券商在市場上也是頗有口碑的。
來看看沛爾生技的市場結構,截至2022年,公司100%的銷售都是內銷市場。而到了2023年10月31日,公司董事會有五席董事,他們合計持股比率是37.51%,看來公司內部股權結構還算穩定。
不過,話說回來,沛爾生技目前還是處於虧損狀態。2021年到2022年,公司的稅前純損分別是1.89億元和2.31億元,到了2023年前三季度,稅前純損更是達到了3.02億元。每股稅後虧損也是從5.68元到5.87元,再升到6.73元,這個虧損數字還是讓人為之擔憂。
臺灣證券交易所近期為了讓上市審核作業更為順暢,不斷加強效率,從12月份開始就展開了一系列行動。交易所積極召集上市審議委員會,對那些等待審議的上市案進行「清倉」,並決定在12月19日和26日分別召開董事會,專門處理上市案,預計將在明年第一季度帶來一波上市掛牌的熱潮。 這個月的上市活動相當活躍,5日就有華凌和澤米兩家公司順利上市掛牌,接著12日又有天虹加入,後續還將有生技產業的熱潮。19日將有保瑞公司上市,21日則是正瀚-創和金萬林-創,以及22日的泰博公司。其中,正瀚-創與農業生技有關,其他三檔則是生技股,這些公司將從興櫃或上櫃轉為上市。 從12月開始,證交所就加緊步伐,召開上市審議委員會,1日通過眾福科技上市案,5日科科科KKT-KY股票上市案,6日愛爾達-創股票上市案,8日微矽電子-創上市案,12日則將再審議沛爾生技-創股票上市案。這五家申請上市的公司中,有三家屬於創新板,顯示明年創新板將是主要發展目標。 由於上市申請案絡繹不絕,證交所正加強內部審議,並將陸續排定在12月中下旬召開上市審議委員會,以加速上市公司的審核過程。12月19日和26日的董事會將是加速上市步伐的重要一步。從目前證交所的動向來看,預計明年上半年將會有一波熱鬧的上市潮,讓市場充滿活力。
臺灣證券交易所日前盛裝出擊,參加了「2023 Meet Taipei 創新創業嘉年華」,這次的活動主題是「創新永續 上市新聚落」,讓人們對創新板有了更深的認識。活動中,證交所不僅推廣創新板,還特別規劃了「TIB上市英雄榜」專區,介紹了十家創新板(準)上市公司的產品和業務。這樣的舉動,不僅讓民眾更加了解創新板的魅力,也為新創團隊提供了展示的舞台。
為了讓活動更加豐富,證交所還舉辦了「Meet TIBs @ Meet Taipei」專場活動,邀請了十家創新板(準)上市公司,透過深入淺出的方式,向與會者介紹他們的主要產品和業務,以及營運亮點和未來展望。這些公司包括讓台灣農業生技新藥產品傲視全球的正瀚生技、利用AI與數據驅動的數位防詐與風險管理服務的Gogolook,以及創新板市值最大的公司鴻華先進等。
此外,還有Neo Star Demo Show,近30家國內外新創團隊參與角逐「年度創業之星」殊榮,證交所也連續第二年擔任共同推動夥伴,並提供總獎金60萬元給前三名得獎新創團隊。證交所董事長林修銘在活動中致詞,強調證交所積極參與新創生態圈交流活動,並將與多個單位合作,加強引導資金,驅動新創投資活水。
活動中,證交所還特別辦理了多場次「合格投資人開戶宣導」活動,邀請證券商來到證交所專館,向民眾說明合格投資人資格條件及登錄方式,並現場解答投資人疑惑。值得一提的是,臺灣創新板自2021年7月正式開板以來,兩年來累計申請送件公司達18家,今年底前還將有更多公司陸續申請,創新板掛牌家數也將達到十家公司,這些公司來自電動車、綠能環保、數位雲端、生技醫療、半導體等領域,都是各自領域的明日之星。
臺灣證交所最近在臉書上大搞宣傳活動,為了讓大家對創新板有更深入的了解,特別舉辦了連續三波的答題抽獎活動。現在來到最後一波,時間從8日到14日,只要在這期間答對問題,就有機會拿到500元禮券,而且名額還不少,共有十個呢!如果完整參加三波活動,還有機會獲得1,000元的獎勵哦! 這波活動的內容是關於臺灣創新板的問答,問題是關於證交所為了鼓勵那些符合政府產業發展策略、擁有關鍵核心技術,以及具有創新能力或創新經營模式的公司申請上市,特別設立的上市板塊名稱是什麼。而且,最近證交所還放寬了合格投資人的資格條件,把財力證明從原本的300萬元降低到200萬元,最近兩年平均所得調整也從150萬元降低到多少元,這些資訊都在問答中。 證交所強調,這是「創新板 最強達人」臉書抽獎活動的最後機會,大眾朋友們千萬不要錯過這個機會,拿500元禮券的好康就在眼前。而且,如果三波活動都參加完,還有機會獲得1,000元的獎勵呢!想要了解活動詳情的朋友,請關注證交所官方臉書粉絲專頁,絕對不能錯過這個好康!
證交所近日宣布,將於明年(113年)1月3日上午9點開放股東常會日期事前登記作業。為推動電子投票,對於電子投票率達50%以上的公司,將不受每日召開股東常會的80家限制。證交所也提醒各公司,須在12月18日至12月27日下午五點前完成「單一憑證IC卡設定作業」,並在1月3日使用驗證的IC卡進行登記。證交所還強調,若公司未在公開資訊觀測站申報系統登記股東會日期,將無法完成股東會公告程序。此外,從112年起,公司還需完成「股東會召開方式登記作業」,並在3月15日前完成登記。
臺灣證交所為了推廣創新板,不僅推出了一系列的宣傳活動,還特別設計了有趣的答題抽獎活動。這個活動已經進入最後一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波活動的熱鬧情況吧! 從第一波到第二波,民眾參與度都非常高,大家都紛紛湧入參與,顯見對創新板的興趣與期待。而這第三波活動,將從12月8日開始至12月14日結束,這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只要簡單回答正確的問題,就有機會獲得500元的禮券,還有10個名額等你來拿哦! 證交所特別強調,這次的活動非常實惠,因為只要參加三波活動,就有機會抽中1,000元的獎金!這次第三波活動的主題是關於臺灣創新板的知識問答。問題涉及臺灣創新板的設立宗旨,以及證交所為了鼓勵符合政府產業發展策略、擁有關鍵核心技術和創新能力或創新經營模式的公司申請上市所設立的上市板塊名稱。 另外,證交所今年9月也放寬了合格投資人的資格條件,將財力證明降低為200萬元,並且最近兩年平均所得調整為多少元,這些都是這波活動的關鍵知識點。如果你對這些內容有興趣,可以上臺灣創新板網站(www.twse.com.tw/TIB/zh/index.html)查詢詳情。 想要參加這波活動的朋友們,可不要錯過了!請密切關注「證交所官方臉書粉絲專頁」(reurl.cc/GKWyqx)的最新消息,把握這個機會,一起來獲取豐富的知識和獎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