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證券交易所(未)公司新聞
臺灣證券交易所每年都會舉辦一項重要的評鑑活動,那就是「公司治理評鑑」。在剛剛結束的2022年度第九屆評鑑中,彰化銀行表現亮眼,名列前5%,這對彰化銀行來說是一個莫大的榮譽。彰化銀行表示,他們會繼續努力,推動各項強化公司治理的措施。 這次的評鑑,臺灣證券交易所是依照主管機關公告的「公司治理3.0-永續發展藍圖」及「資本市場藍圖」規劃內容進行的。除了這些內容,還參考了國際重要公司治理發展趨勢、國內新修正的法規、函釋及政策,從「維護股東權益及平等對待股東」、「強化董事會結構與運作」、「提升資訊透明度」及「落實企業社會責任」四大構面,綜合評量企業的公司治理情形。 彰化銀行在這次的評鑑中,連續第二年於金融保險類產業中,拿下前四名的好成績。這是董事長凌忠嫄和總經理周朝崇帶領下,積極落實公司治理各項作為的結果。他們的努力得到了肯定,也讓彰化銀行在業績上創下了近年來的新高股利水準。 彰化銀行在強化公司治理方面,做了許多努力。例如,為了強化審計委員會對公司財務監督職能,期中財務報告都經過審計委員會的同意,並提董事會討論決議。此外,每年還會定期對功能性委員會進行內部績效評估,並將執行情形及評估結果加以揭露,以提升功能性委員會的運作。 彰化銀行也注重資訊透明度,在公開資訊觀測站及公司網站上揭露中英雙語的永續報告書。同時,他們也重視氣候變遷議題,依照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建議書(TCFD)架構,揭露對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的治理情況、策略、風險管理、指標和目標等相關資訊。 彰化銀行還提供了利害關係人充分且及時的資訊,除了定期召開法人說明會,2022年還在召開實體股東常會時以視訊輔助,擴大投資人參與等,對公司治理相關議題投注了相當的心力。 總之,彰化銀行在2022年度的公司治理評鑑中表現優異,不僅業績亮眼,也讓股東得到了回報。今年股東會即將改選,期待凌忠嫄和周朝崇能繼續領航,將彰化銀行打造成為一個性能卓越的永續金融業者。
台灣證券交易所於4月28日成功舉辦了「112年度證券業永續發展轉型執行策略宣導座談會」,吸引了超過200位證券商董事、監察人及高階主管熱情參與。會議中,金管會證期局主秘黃厚銘強調,永續發展已經成為企業經營不可或缺的主軸,並呼籲業界共同努力實現「2050淨零排放」目標。
黃厚銘指出,過去企業多依賴財務報表評估經營績效,但現在社會對企業誠信經營的期待更高。他強調,在國際先進國家推動永續發展的趨勢下,台灣證券期貨業也應該積極跟進,並已經由金管會開始推動「證券期貨業永續發展轉型執行策略」,從提升治理、強化資安、落實責任到發揮中介功能等多個面向進行規劃。
證交所也強調,本次座談會不僅聚焦法規,還分享實務經驗。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以「國泰金控企業永續與責任投資之實踐」為題,分享如何與利害關係人攜手創造長期互利共好的永續核心思維,並透過多項工作小組推動企業永續作業。
在法規層面,證期局證券商管理組組長黃錫和介紹了「證券商永續發展法令遵循架構」,強調ESG文化、資安防護、責任制度等規範,並建立追蹤控管機制,讓業者能按季申報具體措施辦理進度的現況。
總結來說,本次座談會展現了台灣證券業對永續發展的堅定決心,證交所與金管會、證券商攜手,共同推動永續金融的發展。
環保署與金管會攜手打造「台灣碳權交易所」,預計7月啟動!
近日,環保署委託金管會,並由臺灣證券交易所主辦的「台灣碳權交易所」即將在7月正式成立。金管會主委黃天牧於27日透露,該交易所的運作將分為兩階段:初期為「代購」國外碳權,幫助國內企業降低成本;第二階段則是開放國內次級市場自由交易,但需待環保署年底前完成相關子法制定,最快可能要到2024年才能實現。
立法院財委會中,立委曾銘宗對此表示關注,並質疑碳權交易所成立後的監管問題。他指出,雖然環保署是碳權的主管機關,但交易所一旦開始交易金融商品,監管責任就將轉移至金管會。若發生內線交易或炒作等問題,現行法令可能無法有效處理,建議金管會要慎重評估修證交法、期交法或訂立專法。
對此,黃天牧表示,7月成立的交易所第一階段將從國外批購碳權,屬於代購性質,並非有價證券交易,因此不會存在內線交易問題。至於第二階段開放自由交易,將參考其他國家如日本、韓國的交易規範,並由證交所進行考察和制定合理的法據。
證交所董事長林修銘則強調,碳權交易所的第二階段將在明年有機會實現。初期將以國外碳權為交易標的,國內碳權部分則需等待《氣候變遷因應法》子法的立法進度。林修銘也強調,碳權交易所不會開放券商、銀行的金融商品,其主要任務是協助企業減碳,並提供碳權交易市場的基礎設施。
目前,國內如華邦電、奇美電等企業已經自行前往國外購買碳權。林修銘表示,由於國際碳權品質不一,因此碳權交易所會確保在國內上架的碳權獲得環保署認同。這個平台是國家隊的作戰,金管會、國發基金、經濟部、環保署等多個部門共同參與機制的建立。
原物料價格飆漲,證券F4也面臨壓力!臺灣證券交易所新總部搬遷計畫引發關注。證交所董事長林修銘27日表示,為應對原物料價格上漲,總部大樓購置預算將增加20%至30%,預計達三、四十億元。林修銘強調,證交所去年底淨值約720億元,其中固定資產約24億元,可動用資金476億元,已預留129億元購置新總部。立委羅明才建議證券F4加強安全等級,朝亞洲財管中心發展,並讓證券F4上市,進行全民釋股。金管會主委黃天牧則表示,證券F4盈餘用於充實資安、大數據、永續,未來淨值將繼續擴大。此外,金管會也將推動修法,對金融機構間資金移轉帳務清算的重要機構設施的破壞提高罰責。
台灣證券交易所與櫃買中心27日攜手舉辦「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行動方案宣導會」,吸引了近650位公司代表共襄盛舉。會議旨在讓企業代表深入瞭解最新的永續政策,並探討減碳實務,共同推動台灣溫室氣體管理及企業永續發展,讓台灣更加接軌國際化趨勢。
會議中,證交所強調,金管會於3月28日最新發布的「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行動方案」將成為企業減碳轉型的指南。金管會證期局副局長高晶萍在致詞時提到,企業面對氣候變遷的挑戰同時也是機會,金管會將分階段推動上市櫃公司設定減碳目標,並強化ESG資訊揭露,鼓勵企業投入淨零轉型。
證交所副總陳麗卿表示,協助企業永續成長是證交所的重要使命之一。證交所將整合市場資源,推動ESG評鑑,並發展多元化ESG商品,讓企業在永續發展的道路上走得更穩健。
金管會證期局副組長林秀美介紹了「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行動方案」的四大主軸:治理、透明、數位、創新,並強調將建構五大面向,包括引領企業淨零、深化企業永續治理文化、精進永續資訊揭露等,以提升上市櫃公司的國際競爭力。
環境部氣候變遷署籌備處代理組長郭孟芸則深入淺出地解析了氣候變遷的挑戰與國際淨零趨勢,並介紹了氣候變遷因應法與減量對策。
中華電信副總黃志雄分享了公司長期積極實踐淨零轉型的經驗,包括實施內部碳費機制、使用節能設備、提高再生能源轉供量等,並號召關鍵供應商建立綠色供應鏈聯盟。
證交所表示,本次宣導會受到上市櫃公司的廣泛關注,相關影片將上傳至Webpro影音傳播網,供各界隨選播放。
台股市場近期表現稍顯低迷,但隨著幾家重要公司的上市計劃獲得證交所批准,市場氛圍逐漸回暖。雖然今年上市櫃IPO家數較去年同期有所減少,但仍有8家公司成功通過IPO,預計第二季度將有更多新公司掛牌,使今年IPO家數達到19家。 在這波上市潮中,科技股成為焦點。知名電子製造商宏碁集團的子公司倚天酷碁,以其元宇宙概念獲得證交所批准上市創新板,預計將成為創新板第6家掛牌個股。同時,宏碁也將擁有7家上市櫃公司,展現其在市場上的強大實力。 此外,興櫃股王達發科技也傳來好消息,其轉投資的子公司在創新板上市計劃獲得證交所批准。達發科技本月間接連通過上市審議委員會審議及交易所董事會核准,有望成為今年上市最重量級新兵。 儘管台美股市震盪,外資連續八日提款台股,權值股表現不佳,但這些新上市公司的加入,對於台股市場來說,仍然是一個正面刺激。尤其是IC設計龍頭聯發科,在股價重挫的情況下,仍堅定進軍資本市場的決心,這也顯示了市場對於優質公司的信心。
台灣證交所於昨日(26日)公布了3月份全體證券商的經營成果,結果讓人眼睛為之一亮。根據公布的數據,3月份全體證券商的稅後純益高達59.68億元,這個數字比上個月增加了2.15億元,成長率約為3.74%。而從今年1月至3月的累計數字來看,全體證券商的稅後純益更是达到了161.19億元,比起去年同期增加了48.5億元,年增長率達到了43.04%。 在成交額方面,3月份大盤總成交值約為5.438兆元,這個數字比上個月增加了33.25%。證券商的經紀手續費收入也因應著成交額的上升,比2月份增加了18.07億元,成長率約為26.85%。然而,在自營業務方面,由於3月份自營證券評價損失較多,導致證券商自營業務淨利較2月份衰退了16.81億元,月衰退率為60.38%。同時,證券商承銷業務淨利也比2月份衰退了0.68億元,減幅為9.32%。 儘管今年累計的證券商經紀手續費收入因大盤總成交值減少而比去年同期衰退了22.97%,但今年首季的自營證券評價利益及出售證券利益較多,讓證券商自營業務淨利較去年同期成長了76.13億元。而證券商承銷業務淨利也較去年同期成長了1.49億元,年增長率為9.46%。這些數據都顯示出台灣證券市場的活力與潛力。
台灣證券交易所為了激勵發行人及證券經紀商不斷推廣ETF商品,提升投資者的投資熱情,同時也鼓勵證券自營商擔任ETF流動量提供者,持續提供有效報價,以促進ETF商品的流動性,今年再度舉辦了ETF競賽。這次的競賽總獎金高達315萬元起跳,並且配合ESG(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生態系的具體行動方案,特別新增了「ESG發行獎勵」。 這次競賽活動是由證交所、證券商公會、投信投顧公會以及期貨公會共同主辦的。競賽時間從1月3日開始,一直持續到12月29日。競賽的內容包含了原有的交易競賽獎項,如「臺股ETF交易貢獻獎」和「臺股ETF交易進步獎」等。而為了配合ESG生態系的具體行動方案,本年度還特別設立了「ESG發行獎勵」,以鼓勵ETF發行人不斷推出ESG商品,幫助投資者參與永續投資。
臺灣證券交易所(證交所)將於28日舉辦今年度首場「證券業永續發展轉型執行策略宣導座談會」,預計全年將辦理六場活動,從4月下旬開始,持續到第3季,這將再次掀起一陣熱潮。這項活動旨在幫助證券期貨業者達到業務發展、環境保護與生態體系之間的均衡與協調,並將台灣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基因進化為優秀示範。金管會於2022年發布的「證券期貨業永續轉型執行策略」規定,以三年為期限,逐步輔導業者建立永續發展的管理體系,以提升台灣在全球資本市場的競爭力。 去年,證交所及其周邊單位,包括櫃買中心、期交所、集保結算所,以及證券、期貨、投信顧三大公會,共同舉辦了五場有關永續發展轉型策略的宣導座談會,吸引了約2,000名業界董監事及高階主管參與。今年首場活動將邀請金管會證期局副局長高晶萍指導,並將聚焦法規與實務兩大層面。 在法規部分,證期局組長黃錫和將針對「證券商永續發展法令遵循架構」進行說明與專業論述。實務方面,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將分享將ESG納入保險、銀行及資產管理決策的經驗。這場座談會的受邀對象主要是與證交所簽訂契約的證券商,預計將有200人出席。 為推動證券商的永續發展轉型,證交所已要求證券商增加資源與人力配置,並對進度落後的業者提供法規與技術面的諮詢協助。此外,證交所還於112年2月修正了「證券商公司治理實務守則」,增修了關於董事會通過永續發展政策、設置專職單位、資安防護、運用外部專家職能等規範,以鞏固法令遵循的基礎。
臺灣證券交易所近日發出嚴正聲明,強調絕對不會主動致電給民眾,近期發現有不法份子冒用證交所的名義,試圖進行詐騙活動。交易所呼籲民眾提高警覺,對接到的來電和投資訊息要進行嚴格的判斷和核實,以保障自身的投資權益和財產安全。
詐騙集團通過各種管道,包括通訊軟體、社群平台、簡訊和電話等,不斷變更手法進行詐騙。近期,就有民眾反映收到顯示來自證交所投資人服務專線(02-2792-8188)的未接來電,這讓證交所不得不再次提醒大眾注意這種詐騙手段。
為了推廣反詐騙觀念,證交所已經在官網設置了「證券投資反詐騙專區」,並不斷在宅在家學習網、投資人知識網等相關網站以及臉書上發布防詐騙的注意事項。此外,證交所還拍攝了宣傳影片,在電視台上播放,並在實體證券金融講座上向民眾介紹防詐騙的相關知識。
若民眾發現金融機構遭到冒名或自身遭受詐騙,可以檢集相關證據,致電警政署165反詐騙諮詢專線,或證券期貨反詐騙諮詢專線(02-2737-3434),向司法檢調機關提出檢舉。金管會也為了加強對證券期貨相關不法案件的處理效率,建立了專區和即時聯繫窗口,並與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合作,設置了「防範非法證券期貨業宣導專區」。
券商公會、投信投顧公會網站也設置了「國際投資警示專區」和「非法業者警示專區」,供民眾查詢相關資訊,確保投資安全。
【金融新聞】金管會加強金融關鍵基礎設施保護,修法提升刑責嚇阻危害行為
近日,金管會積極籌備對《銀行法》、《證交法》和《期交法》三大法案進行修訂,針對那些破壞、侵害、危害金融關鍵基礎設施的行為,將刑度大幅提升。現行普通刑法對於這些行為的處罰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但金管會認為這不足以達到嚇阻效果,因此建議將刑度提高至七年,並可併科最高500萬元罰金。若行為者有危害國家安全的意圖,則可加重至十年有期徒刑,並併科最高5,000萬元罰金。
這五大金融關鍵基礎設施包括財金公司、證交所、櫃買中心、集保中心、期交所。金管會官員強調,這些設施的正常運作對於金融市場的穩定至關重要,若受到破壞或危害,將對市場造成嚴重影響。因此,為了提高保護力度,金管會建議在相關法規中明確規定刑事處罰規定。
此次修法是由行政院主導,經過十次會議的討論,由經濟部、金管會等八大部會共同參與,共提出22項關鍵基礎設施保護法。金管會主委黃天牧將於今日(27日)率領一級主管前往財委會,對這三大金融法案進行審議報告。
根據修法架構,將區分實體及虛擬行為態樣,不論是實體破壞還是虛擬侵害,都將明確規定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可併科最高500萬元罰金。對於實體破壞行為,如竊取、毀壞核心資通系統設備等,對虛擬侵害行為,如惡意軟體攻擊、社交工程等,都將受到嚴厲的制裁。
若行為者有危害國家安全的意圖,將加重處罰,最高可達十年有期徒刑,並併科最高5,000萬元罰金。若行為造成金融市場穩定損害,還可以再加重二分之一刑責。這次的修法將為金融市場帶來更強有力的保護,並對危害行為者形成有效嚇阻。
台灣證交所即將於28日辦理「112年度證券業永續發展轉型執行策略宣導座談會」,這場會議可是相當重要哦!當然,我們的證交所可是很認真地在推動永續發展的,這次會議將邀請到金管會證期局副局長高晶萍小姐來致詞,她將就國內證券業的永續發展進行講解。 會議的議題可是很實用的,橫跨法規與實務兩大層面。法規部分,我們的黃錫和組長會從市場管理者的角度,對近期針對證券商永續發展的相關規範進行說明和專業論述。實務部分,國泰金總經理李長庚先生將分享他們公司如何將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納入保險、銀行及資產管理的決策考量,並分享他們在建立管理體系上的寶貴經驗。 這次會議的對象主要是與台灣證交所簽訂契約的證券商,每家公司都要派董事、監察人及高階主管來參加,估計會有200位業界人士來參與。而且,證券期貨周邊單位也會派相關同仁來參觀學習,為今年後續的宣導座談會做準備。 為了推動證券商的永續發展轉型,證交所已經要求證券商增加資源和人力配置,並對進度較慢的業者提供法規和技術上的協助。去年,我們的證交所、櫃買中心、期交所、集保結算所等周邊單位,以及證券、期貨、投信顧問三大公會,已經共同舉辦了五場相關的宣導座談會,吸引了超過2千名業界人士參與。 今年,我們計劃擴大規模,辦理六場宣導座談會,從4月下旬開始,持續到第三季,相信會帶來更多的熱潮和討論。
近日,台灣證券交易所再度提醒民眾注意投資詐騙風險。由於近期有民眾接到顯示證交所投資人服務專線(02-2792-8188)的未接來電,證交所強調,他們絕對不會主動致電給民眾,這些來電是冒用證交所名義的詐騙手法。民眾在接獲來電時,應該提高警覺,並勿輕信。
詐騙集團會利用各種方式,如通訊軟體、社群平台、簡訊和電話等,不斷變換手法進行詐騙。為了宣導反詐騙觀念,證交所不僅設立了「證券投資反詐騙專區」網頁,還在多個相關網站和臉書上發布防詐騙注意事項,並拍攝宣傳影片在電視台播放。此外,還在全台舉辦實體證券金融講座,向民眾解說防詐騙的重要性。
如果民眾發現金融機構遭到冒名或自身遭受詐騙,可以檢具相關事證,致電警政署165反詐騙諮詢專線或證券期貨反詐騙諮詢專線(02-2737-3434)提出檢舉,或者直接向司法檢調機關報告。金管會為了加快處理相關不法案件,除了建置檢舉專區,還與警政署刑事警察局建立即時聯繫窗口,並建立「防範非法證券期貨業宣導專區」。
券商公會和投信投顧公會的網站也已設置「國際投資警示專區」及「非法業者警示專區」,投資人可以至這些網站查詢相關資訊,確保投資安全。最後,證交所提醒民眾「防詐騙三不三要」:不聽來源不明的資訊,不加陌生投資群組,不用保證獲利的APP或投資平台;要提高警覺,查證資訊真偽,並向相關機構報警檢舉。
【台灣金融新聞】 「想學金融理財,但不知從何開始?」這個問題將不再是難題!由金管會指導,臺灣證券交易所主辦的金融知識理財講座,即日起在全台各地社區大學開跑,而且全部課程都是免費的哦!對理財有興趣的民眾,絕對不要錯過這個機會。 證交所表示,今年計劃舉辦50場次講座,第一場已於23日開始,這些講座特別邀請了產、官、學界財金專家,用簡單易懂的方式,將金融知識和退休理財等相關知識帶給大家,讓大家能夠輕鬆接觸金融,了解金融,並將這些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創造一個富足的人生。 在這些講座中,民眾還可以了解到證交所積極推動的創新板,這個板塊鼓勵擁有「關鍵核心技術」及「創新元素」的創新企業掛牌,讓民眾有機會參與新創公司的投資。 此外,證交所也將於7月3日進行產業分類的調整,從目前的29項產業類別增加至33項,新增加的類別包括「綠能環保」、「數位雲端」、「運動休閒」及「居家生活」。為了實現「讓ESG成為台灣企業全球競爭利基,提升整體資本市場國際競爭力」的目標,證交所也正致力於建構ESG生態系。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金融詐騙案件頻發,證交所也提醒民眾要小心各種詐騙手法,並建立正確的投資理財觀念。 最後,證交所也提醒大家,由於社大講座的名額有限,對於有興趣參加的民眾,要提早完成報名,以免錯過這個難得的學習機會。詳細的講座時間及地點,可以關注「2023年金融知識普及計畫:投資未來系列~社區大學講座」專區的公告。
【台灣金融新聞】復華S&P500成長ETF將於26日掛牌上市,市場ETF種類再添新選擇!
台灣證券交易所(證交所)近日宣布,由復華投信募集發行的復華美國標普500成長ETF證券投資信託基金,簡稱「復華S&P500成長ETF」(00924),將於本月26日正式掛牌上市,為投資人帶來更多元化的投資選擇。
根據證交所提供的資料,復華S&P500成長ETF的標的指數為「標普500成長指數」,這個指數是由S&P Dow Jones Indices LLC指數公司編製及維護。該指數通過計算標普500指數各成份股的成長因子和價值因子分數,選擇在成長因子方面表現較佳的公司,並採用自由流通市值加權的方式進行計算,目前成份股共有231檔。
證交所強調,隨著復華S&P500成長ETF的掛牌上市,台灣集中市場的ETF種類將達到146檔,市場ETF商品種類日趨多元,為投資人提供了更廣闊的資產配置選擇。然而,各類金融商品的投資均存在風險,投資者在進行投資前應該詳細閱讀公開說明書,並對投資風險進行嚴謹評估。
這次復華S&P500成長ETF的上市,不僅是對市場的豐富,也是對投資者投資策略的一項重要補充。未來,隨著市場的持續發展,預計將有更多類似的高質量ETF產品出現,為台灣的投資環境注入新的活力。
臺灣證券交易所於昨日(25日)召開董事會,正式通過了2022年的盈餘分派案。由於去年台股成交量受到影響,每股配發股利從去年的6.4元減少至4元,其中,現金股利是2.7元,股票股利則是1.3元。預計在配發股票股利後,股本將擴增至115.86億元,並已決定於6月21日召開股東常會。從2010年開始,證交所的股利政策除了2016年僅有現金股息外,其他時間都是現金股利與股票股利的組合。這段期間內,2021年的每股配發股利最高,為6.4元。證交所副總陳麗卿表示,近幾年配發股票股利的原因,主要是為了維持股利的衡平性,並充實公司資本。至於2022年的財報,證交所的稅後純益為70.06億元,較前一年的103.86億元衰退了32.5%,每股稅後純益(EPS)從10.13元降為6.83元,這主要是因為台股成交量的減少造成的。
泰山公司昨日(25日)應臺灣證券交易所要求,對於近期引起爭議的幾項重大交易進行說明。針對外界關注的寬量國際顧問契約、購買吳冠中兩幅畫作、以及預計購買台開土地等交易,泰山公司總經理詳細解釋了相關情況。他強調,顧問契約是在董事長核准權限範圍內進行的,而土地交易尚處於籌備階段,公司現金餘額充足,達到70.48億元。 然而,臺灣證券交易所對泰山公司的內部控制制度提出質疑,認為泰山公司在這些交易中存在違規行為。交易所指出,泰山公司涉嫌違反内部控制制度規定,因此決議對其處以新台幣250萬元的違約金。 對於媒體報導的泰山公司支付8,000萬元仲介費、購買7,000萬元畫作,以及為購買30億元土地提供3,000萬保證票據等交易事項,證交所進行了詳細查核。結果發現,這些交易確實存在,但存在多項問題。例如,與寬量國際重要顧問合約的簽訂未逐層簽核、購買高額畫作部分未留存簽核紀錄,以及部分合約日期早於簽核日期等。此外,泰山公司在簽訂重大不動產購買契約書前,也沒有進行適當的評估及簽核程序,這些行為都明顯違反了公司內部控制制度及「取得或處分資產處理程序」規定。
台灣證券交易所今(25)日傳出重大好消息,本土科技大廠聯發科(2454)和宏碁同步宣布旗下的子公司成功通過上市審查,將陸續在台灣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其中,興櫃股王達發科技將轉戰一般板,倚天酷碁-創則將成為創新板的新兵,而六方科技-KY也將加入上市行列。這一系列的上市動作,無疑將為台灣股市帶來新的活水。
聯發科轉投資的達發科技,其申請上市資本額高達14.55億元,主要生產無線通訊晶片和固網通訊晶片。過去幾年的財務表現亮麗,2019年至2022年間,公司稅前盈餘分別為18.98億、12.15億、22.41億和37.54億元,每股純益也相對不錯,分別為19.91元、13.56元、15.79元和19.9元。
另一方面,宏碁轉投資的倚天酷碁-創,申請上市資本額為6億元,專注於電腦周邊、衣著包袋及智慧移動產品之設計開發與銷售。從2020年到2022年,公司財務狀況逐漸穩定,從2020年的稅前純損2,045.2萬元,到2021年的稅前純益5,537.4萬元,再到2022年的稅前純益1.2億元,每股盈餘也從負0.81元上升至3.04元。
而六方科技-KY的申請時資本額為2.75億元,主要業務涉及汽車、工業應用、3C電子及醫療產品的精密金屬零組件設計、製造和銷售。過去三年,公司稅前淨利穩定成長,2020年至2022年間,分別為1.39億元、3.02億元和2.94億元,每股盈餘也從4.98元增加到10.65元。
台灣證交所董事會於近日通過111年度盈餘分派案,決定每股配發現金股利2.7元及股票股利1.3元。雖然由於台股近期表現不佳,量能萎縮,使得分派金額較去年4.2元的現金股利及2.2元的股票股利有所下滑,但證交所仍持續實施連續五年配發股票股利的政策。這次盈餘轉增資後,證交所實收資本額將從目前的102.53億元增加至115.86億元,預計將於6月21日召開股東會進行相關事宜的討論。
在25日的董事會會議中,證交所副總陳麗卿強調,證交所的獲利來源主要與台股的量能表現相關,每年都會根據獲利情況及配發比率進行考慮,並經過董事會的同意後,適度配發股票股利,以增加資本額的實力。
自107年度以來,證交所已連續五年配發股票股利,並在完成盈餘轉增資後,實收資本額將有顯著提升。此外,證交所董事會還決議修正「有價證券上市審查準則」及「有價證券上市審查準則補充規定」的部分條文,根據「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行動方案」及「公司治理3.0-永續發展藍圖」,要求申請股票上市公司董事會成員不得為單一性別,並且獨立董事席次不得少於董事席次的三分之一,這將有助於促進董事會成員組成的多元化,並強化董事會的監督功能。
立法院財政委員會於24日進行視察,目標對焦於臺灣證券交易所的運作情況。在這場會議中,證交所總經理簡立忠對於交易所近年來的業務發展和未來策略進行了詳細的報告。
簡立忠總經理強調,2023年證交所將聚焦於四大新興策略,包括形塑特色產業聚落、資本市場國際盃、碳權交易平台以及投資人教育投資。這些策略的目標是推動32家企業掛牌上市,以促進市場的發展。
他進一步提到,雖然2022年台股受到通膨壓力和多國央行升息的影響,大盤全年跌幅達22.4%,但台股在全球的表現依然亮眼。去年上市股票成交金額達59.6兆元,市值排名第17,並且在2022年前三月,台股漲幅達12.2%,領先亞洲主要股市。
簡立忠也提到,台股市場在普惠金融方面的努力,盤中零股交易自實施以來,成交值增加了13倍,總開戶人數達1,218萬人,超過總人口半數。
在籌資方面,2022年有26家企業申請上市,其中23家成功新上市,股票籌資金額達2,689億元,創下歷史新高。今年首季已有7家新上市公司,預計全年申請上市目標為32家。
為因應大環境的變化,證交所將深化海外招商,並延伸資本市場的觸角至東協市場。簡立忠強調,除了由證交所首長率隊招商外,還將每季辦理上市說明會,並計劃在越南駐點,協助東協台商回台上市。
此外,證交所也將積極與海外市場的機構投資人溝通,預計在3、4月前往新加坡、日本進行拜訪,並在9月赴美東、年底前至歐洲進行全球引資。
關於台股是否考慮跟進「T+1」制度,簡立忠表示,將積極與外資機構和利害關係人溝通,並成立專案小組研議相關事宜,從多個面向營造有利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