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證券交易所(未)公司新聞
【臺灣證券交易所新聞】應華精密(5392)在剛剛過去的季節中,交出亮麗的成績單,公司昨日(12日)公布的第1季財報顯示,税後純益達到5,142萬元,這個數字比起去年同期的數字來說,增加了六倍,創下了近六季的新高。每股純益0.31元,表現十分亮眼。這次的成長,除了本業獲利穩健之外,首季股市熱絡,轉投資創投公司也帶來了一部分獲利貢獻。 在好消息不斷的時候,應華精密還有一個重大宣佈,那就是旗下子公司IKKA-KY已經經過臺灣證券交易所的同意,申請上市,預計將在5月31日掛牌交易。這是日本企業來台上市的第一家公司,也是台灣上市櫃公司中少數主打日系汽車供應鏈的廠商。應華精密對此感到十分自豪,並規劃將2019年收購的日本Sol-plus也開始啟動上市櫃計畫。 日本Sol-plus的業務主要集中於車用零組件,近年來更是在日系電動車用馬達線圈核心市場佔有一席之地。目前,該公司已經開始進行IPO前的準備工作,並將依循IKKA-KY來台上市的模範,引導更多優質日系企業來台申請上市櫃。 展望今年,應華精密表示,除了將會持續深耕日系電動車市場,拓展營運之外,集團內各公司也將持續穩定發展,有機會擺脫去年虧損的困境。然而,在疫情這個變數仍然存在的情况下,公司將保持謹慎的態度,應對市場的發展,並不斷尋找新的成長機會。
【台股震盪,證交所公告違約交割情況】 近來台股市場可是波瀾壯觀,大家的心情跟著股票一起起伏。從4月份開始,證券商申報的違約交割金額就逐漸上升,顯示市場的波動確實有點大。但就在12日,集中市場來了一個驚天動地的大跌,一下跌超過1,400點,還爆出了7,828億元的歷史天量,櫃買市場也跟著跌了4.09%,量能暴增到1,139億元。上市櫃合計申報的違約交割金額,買進、賣出相抵後金額為523萬餘元,這個數字雖然不是近期新高,但看起來市場還是有些擔憂。 按照T+2的交割制度,12日的成交情況要到14日才能確定違約交割的具體情況。根據台灣證券交易所的網站公告,投資人的違約買進、賣出合計總金額和買進、賣出相抵後金額,今年2月26日分別是1.01億元和720萬元,5月6日則是8,746萬元和1,308萬元,而12日則是9,664萬元和523萬元,這些數字都沒有創下新高。對於違約交割金額的緩慢增加,證交所表示,疫情可能會有影響,但目前還沒有看到明顯的影響。 櫃買市場的「中心買進、賣出合計總金額」和「買進、賣出相抵後金額」在5月5日分別是3,184萬元和442萬元,這是近期的新高,但到了12日,這兩個數字分別是375萬元和12.7萬元,並未見到違約數字飆高的情況。雖然12日櫃買指數大跌,但依照T+2交割制度,投資人還要到14日才能了解真正的違約情況。
臺灣證券交易所近日對外發表,強調現股當沖制度對於投資人來說,是一項極具彈性的交易策略工具。這個制度不僅能夠讓投資者在市場波動中更靈活地應對,同時也是一個中性的交易環境。根據統計,今年前四個月集中市場的當沖交易比例高達33.85%,這一數字與國際市場的四至六成相比,屬於相當合理的範圍內。 近期,有關當沖降稅是否應該延長的討論沸沸揚揚,對此,證交所特別解釋了當沖比例的計算方式,並澄清了相關數據。證交所強調,在計算當沖比例時,應該以當沖買進或賣出的成交金額為基準,而不是將當沖買進金額與當沖賣出金額相加。 具體來說,今年前四個月集中市場當沖買進及賣出金額加總約為18.62兆元,以此數據除以交易天數,得到當沖日均值約為1,258億元,這一比例佔日均成交值的33.85%。這一數字顯示,當沖交易在市場中的占比相當穩定,並不會對市場造成過大的影響。 證交所還強調,當沖交易為投資者提供了在市場行情不確定、投資判斷錯誤或是股票價格走揚時,進行反向沖銷的機會,這有助於降低投資風險或提前實現獲利。因此,當沖交易不僅是投資策略的一部分,也是國際市場上普遍採用的交易方式,對於投資市場的發展具有積極的作用。
台灣證券交易所今年再度舉辦ETF及ETN競賽,總獎金高達465萬元,這次還有新獎項的加入,包括ETF、ETN發行貢獻獎和臺股ETF、ETN總貢獻獎。為了鼓勵ETF、ETN發行人以及證券經紀商持續推廣這些金融商品,提升投資人的投資興趣,證交所這麼做是希望能夠讓市場更加活絡。這次競賽的時間從110年1月4日到12月30日,期間會有交易競賽和造市競賽,還有專門鼓勵發行優質商品的獎項。證交所強調,這次的獎項設計是希望能夠鼓勵更多優質ETF及ETN商品的發行,讓投資人能夠有更多元化的投資選擇。有興趣的參賽者可以上證交所網站查詢更多資訊,並把握這個機會,積極推廣指數化投資,一起為市場帶來更多的發展動能。
【呂淑美/台北報導】近期台灣股市表現亮眼,台灣證券交易所(證交所)公布最新數據,指出台灣上市公司4月份營收突破3兆元,年增達21.9%,累計前四月營收更創下11.75兆元,年增率為24.76%。這份亮麗的成績單,讓台灣股市在全球經濟環境波動中依然保持穩定增長。 根據證交所資料,4月份台灣上市公司的營收達到3.06兆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5,504億元,成長率為21.9%。其中,營收成長的公司有748家,衰退公司則有203家。若與去年相比,營收成長的公司增加了4,896億元,成長率為19.02%。 從累計前四個月的數據來看,全體上市公司的營收總計達11.75兆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33兆元,成長率為24.76%。在這個數字中,營收成長的公司有778家,衰退公司則有173家。若與前一年同期相比,營收成長的公司增加了1兆7,591億元,成長率為17.6%。 對於4月份營收增長的產業,證交所指出,主要來自油電燃氣、航運及塑膠工業。其中,油電燃氣業因成品油及石化價格上漲而帶動營收增長;航運業則是因為貨量及運價上漲而獲益;塑膠工業則是因為去年同期受肺炎疫情影響,產品價格下跌,而今年則因疫情趨緩,需求及價格回升。 至於累計前四個月營收增長的產業,航運業因貨量及運價上漲,玻璃陶瓷業則是因去年同期營收基期較低,而塑膠工業則是因化工產品需求強。而營收衰退較大的產業則為觀光事業,這是因為肺炎疫情影響,國內外旅遊需求減少。
【台北訊】最近有些報紙和網路媒體對於我們台灣證券交易所的沖銷比例計算方法提出了一些質疑,於是交易所就在11號發出一則新聞稿來解釋和澄清。他們說,當日沖銷這個東西,其實是屬於一種中性交易制度,對市場來說是個好東西。 首先,他們解釋了沖銷比率的計算方法。他們說,市場成交值是單純的買進或賣出金額,不是買進加賣出的總和。所以,當我們要計算沖銷比率時,應該用當日沖銷交易買進或賣出的成交金額來計算,而不是把買進和賣出的金額加起來。 接著,他們提供了近期的數據。他們說,110年1到4月,當日沖銷買進和賣出的總金額大約是18萬6,299億元。這個數字平均到每一天,大概就是1,258億元。這個數字佔了同期間集中市場日均成交值3,718億元的約33.85%。這個比率比國際市場的四到六成還要低,所以說,我們台灣的沖銷比率還是相當合理的。 最後,他們還強調,當日沖銷是給投資人一個反向沖銷的機會,可以幫助投資人降低風險或者提前實現獲利。所以,對於投資市場來說,當日沖銷這個制度是中性的。
【呂淑美/台北報導】台股在4月份的表現實在是太火熱了,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呢?台灣證券交易所(證交所)11日公布了一個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數字,4月份集中市場的成交量周轉率竟然達到了24.03%,這可是12年來單月的新高啊!內資買盤像是潮水般湧入,當沖交易也變得超級流行,讓4月份的自然人成交值比重衝到了69.96%,快要逼近七成大關,這也是近年來少見的高點。 而且,4月份的台股交易戶數也創下了歷史新高,有380.1萬戶,比3月份的336.45萬戶多出了43.65萬戶,增長率達到了13%。這個數字真的讓人驚嘆,看來台股的魅力真的是無法抗拒。 再來看看整年的情況,證交所統計,從今年開始到5月7日為止,共計79個交易日,集中市場的股票成交量周轉率已經達到了74.76%,平均每天的周轉率是0.95%。如果台股能夠繼續保持這樣的熱絡交易,那麼周轉率將會輕鬆超過去年的125.8%,甚至有可能衝上200%,挑戰1994年的206.09%的紀錄。 4月份的當沖成交值占比也創下了新高,達到了34.02%,比3月份的32.85%還要高。內資買盤的熱情,加上當沖的流行,讓4月份的自然人成交值比重衝到了69.96%,外資成交值比重則是掉到了20.96%,這是除了暑假和聖誕節長假之外,近年來外資放假之外,非常少見的低點。 最後,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數字,那就是定期定額投資金額,4月份已經達到了31.55億元,這是自2017年1月中旬開辦以來的新高。看來,投資者對台股的信心真的是十足啊!
台股熱鬧非凡,11日當沖戶數狂飆至24.06萬戶,再創歷史紀錄,當沖買賣總額也同時刷新紀錄,達到5,844.7億元。不過,儘管台股11日大跌652.484點,當沖客在買賣之間還是小小的賺了5,700萬元,但平均每位當沖客只賺了236元,證券商和國庫才是真正的贏家。
當沖的焦點從電子股逐漸轉移到傳產股,當沖比超過五成的個股有44檔,只有愛普、晶心科、世芯-KY及光罩4檔電子股還在當沖戶的愛戴之下,顯示電子股的人氣已經跌到谷底。
當沖人氣王則換成了紡織的怡華和化學廠的元禎,當沖比分別攀升至74.64%和73.18%。此外,中鴻、第一銅、愛普、長榮、海光、萬海、強信-KY、台玻、威宏-KY、陽明等10檔個股的當沖比在61.47~68.75%之間;允強、中釉、和成、燁輝、南紡、裕民、四維航等32檔個股的當沖比也超過了五成,當沖人氣依然強勁。
投信投顧公會理事長張錫表示,從未來12個月的預估本益比來看,台股已經修正至去年10月底的低點,本次疫情延燒不會影響上市櫃公司的營運。11日的恐慌性殺盤讓股市出現了好的買點,特別是台股作為全球半導體的領頭羊,持股者不必恐慌出賣,待投資人信心恢復後,台股下半年還是很有潛力的。
臺灣證券交易所近日宣布,與永豐金證券共同主辦的「2021 SinoPac & TWSE Online Conference」線上引資活動已成功落幕。這是今年度首場針對歐洲地區投資人的引資活動,吸引了超過百位機構投資人參與會談。活動中,六家上市公司透過視訊會議向國外機構投資人簡報公司業務近況,並舉辦多場專題演講,涵蓋台灣整體政經環境、資本市場發展及ESG表現等主題。 證交所強調,活動全程以英語進行,透過密集的行銷策略,將台灣資本市場的優勢推廣給國際投資人。特別是透過「New Listing Business on TWSE」專題演講,介紹台灣在疫情期間的優異防疫成果,以及即將在第三季推出的臺灣創新板,讓投資人能夠更加了解國內市場的新制度。 此外,證交所與永豐投顧及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共同參與ESG專題講座,分享台灣資本市場在ESG領域的發展經驗。為了服務更多投資人,活動的部分場次已錄影並上傳至證交所Webpro3.0影音傳播網,讓投資人不受時間限制地線上觀看。 自疫情以來,證交所積極調整引資活動的方式,以滿足國內外投資人的需求。從年初至今,已舉行四場引資活動,與元富證券、高盛證券、寬量國際及永豐金證券等機構合作。在台灣疫情相對受控的情況下,證交所讓國內投資人能夠實體參加與上市公司面對面的溝通會議;對於海外投資人,則透過視訊雲端方式保持聯繫。 未來,證交所將根據全球疫情變化和投資人需求,採取最適當的方式,持續以不同模式辦理引資活動,提供機構投資人與上市公司多元溝通管道,吸引更多資金投入台灣股市,增進經濟成長動能。
臺灣證券交易所今(25)日宣布,將於25日至27日一连三日舉辦綠色經濟暨航運主題式業績發表會。這場盛會將邀請包括台灣高鐵(2633)在內的九家上市公司,向廣大投資大眾詳細介紹其財務和業務狀況。透過聚焦於主題產業,這些公司將展現各自的產業競爭優勢,並提升資訊的透明度。 根據證交所的排程,這九家與會公司分別是可寧衛、聯合再生、台灣高鐵、裕民、匯僑、世紀鋼、四維航、佰鴻、台驊投控。證交所強調,近年來政府積極推動以「5+2產業」為基礎的綠色經濟發展,不僅對環保政策持續加碼,同時也著眼於經濟的持續成長。在整體環境保護趨嚴的背景下,各產業被鼓勵以創新思維解決經濟、社會與環境問題。 隨著全球經濟的復甦,商品及原物料的需求不斷上升,航運產業因此成為市場矚目的焦點。許多公司積極進行船舶汰舊換新,以最新的技術打造節能船舶,並投資於綠色能源。 此次主題式業績發表會,除了將邀請國內三大法人、四大基金以及一般法人及證券商人員參與外,還將開放媒體採訪,並歡迎投資大眾踴躍參與。有關本次活動的相關訊息及網路報名方式,投資人可以至證交所網站首頁的「焦點專區─公告╱活動」頁面瀏覽。 在防疫期間,為了保障人們的健康安全,證交所也鼓勵投資人透過網路同步收看實況轉播。實況收看網址為https://webpro.twse.com.tw/webportal/?liveChannelId=1。
健全的資本市場必須投資者與投機者兼而有之,這是金融教科書的基本概念。投機者是市場流動量的提供人,如果每個人都是長期投資者,不隨意買賣股票,市場交易清淡,當有股票要獲利了結時,請問要賣給誰?合理的價格又是多少?因此,國際級的機構法人對於所投資的資本市場極為重視流動量,在進行投資前一定會評估投資標的之成交活絡程度,一個流動量不足的市場,很難吸引到國際級投資人。世界交易所聯合會(WFE)2013年實證研究表示,高頻交易對美國市場帶來流動量、縮小買賣價差、促進價格發現機制、降低市場波動性等益處。英國與南韓分別對提供流動量的造市者、中介者提供證券交易稅免稅的優惠,他們提升股市動能之目的,與台灣的當沖降稅並無二致,若僅單純地以鼓勵短線投機或賭博論斷,而取消當沖降稅,則當股市交易清淡宛如一灘死水時,台灣也會同時失去吸引國際資金及長線投資人的機會。喪失籌資功能的資本市場,對勞工就業、企業發展、國家稅收只有壞處沒有好處。
我國自2017年4月28日當沖降稅後,不但增進市場流動量,亦帶動國家稅收不減反增,從實施前2016年度的每日證交稅收入2.78億元,增加到實施後截至2020年底的每日4.43億元。證券商用最便利的代徵方式,由資本市場幫政府課徵充裕的稅收,有助於政府推動改善缺水、缺電的基礎建設,或推行社會福利政策,進行所得重分配。2012年推動之證所稅原本立意良善,但反造成投資人出走,沒有交易發生,連帶影響原有的證交稅也減少,造成證券商裁員關門的慘況,對國計民生實無助益。當沖降稅若不能正視其正面效益而貿然停止,到時若對市場活絡及國家稅收造成影響,實是得不償失。
在市場風險與經濟安全方面,曾有先進憂心降稅已經造成當沖比例過高,甚至高達市場成交值的六成,這是誤將當沖買進金額加計當沖賣出金額後,再除以市場成交值的結果;市場成交值係市場買進、賣出二者成交僅計算一次的成交金額,並非市場買進、賣出金額之加總,所以上述的六成事實上就是三成。證交所和櫃買中心公布之數據顯示,台灣因為防疫有成、科技實力領先全球,股市成交量屢創新高,但今年整體市場之當沖比例並未超過35%。另根據Bloomberg於2020年9月的報導,南韓投資人當沖比例衝高至87.5%,與其相較目前台股的當沖比例尚屬合理範疇,關心市場發展者無需過度憂慮。此外,自當沖降稅實施以來,整體當沖違約比例及市場違約比例並未增加,顯示投資人雖然增加當沖金額,但並未因此而減低其交易風險意識。證券投資人及期貨交易人保護中心的資料顯示,自當沖降稅實施以來,未曾接獲投資人以電話、書面、申訴及調處方式,反映反對立場或提出負面意見。
從這些證據看來,我國
台股是否過熱成為立法院議題,金管會主委黃天牧指出股市已進入新型態,外在環境與過去不同,要用新思維看待。黃天牧強調,台股日均交易量、周轉率、本益比等指標與國際相比並不高,屬正常範圍。立委曾銘宗質詢當沖交易對股市的影響,指出當沖占集中市場交易量的33.85%,在櫃買中心則佔35.87%,並質問台股是否不正常。台灣證交所董事長許璋瑤和櫃買中心董事長陳永誠都認為,台股與國際股市相比仍屬正常。黃天牧對當沖交易讓股市變賭場的說法表示不認同,並強調當沖是投資人避險套利與策略性交易的手段,對股市活躍有正面作用。金管會已向財政部提出報告,建議當沖降稅延長。
「金融知識進校園,逢甲大學與證交所攜手打造創新資本市場」——經濟日報主辦的「金融行動講堂巡迴系列」活動今日在逢甲大學熱鬧登場,主題聚焦於「打造創新多元的資本市場」。金管會主委黃天牧親臨現場,與證交所總經理簡立忠、期交所總經理黃炳鈞、逢甲大學金融學院副院長劉炳麟等專家學者共聚一堂,與學子們深入探討台灣資本市場的發展現況與未來趨勢。 黃天牧主委在座談中分享台灣資本市場的現狀,並對未來發展規劃提出建言。他指出,台股交投熱絡,年輕人積極參與,是台灣資本市場發展的一大亮點。近年來,政府也推出了多項金融商品與投資工具,降低投資門檻,讓更多民眾能夠參與資本市場。 資本市場作為企業籌資的重要管道,對於促進經濟成長具有關鍵作用。黃天牧主委強調,如何強化資本市場功能,便利企業募資,建立友善投資人的環境,是當前政府積極推動的工作。他期待透過這次校園講座,讓學子們對台灣資本市場有更深入的了解,並吸引更多新血加入這個領域。 簡立忠總經理在座談中也表示,證交所將繼續推動市場改革,提升資本市場的效率與透明度,並為投資人提供更完善的服務。劉炳麟副院長則認為,金融知識教育應該從校園開始,讓學子們能夠在早期就建立正確的金融觀念。 這次座談不僅讓學子們對台灣資本市場有了更全面的認識,也為他們未來職業生涯的發展提供了指導方向。期待在未來,台灣的資本市場能夠在專業人士的共同努力下,發展出更多創新與多元的商機,為國家經濟帶來更大的發展動力。
台灣證券交易所(證交所)與永豐金證券攜手主辦的「2021 SinoPac & TWSE Online Conference」線上引資活動,成功為台灣股市開啟了通往歐洲市場的新篇章。這場以歐洲地區投資人為主的引資盛會,自5月3日開幕以來,已經吸引了超過百位國際機構投資人參與會談,展現了台灣資本市場的活力與魅力。 在這場線上引資活動中,證交所巧妙地結合了視訊會議與專題演講,讓六家上市公司得以向海外機構投資人介紹公司業務的最新近況。不僅如此,為了滿足不同投資人的需求,證交所還精心安排了多場次專題演講,涵蓋了台灣整體經濟環境、資本市場發展以及ESG(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表現等多元主題,整個活動全程以英語進行,顯示了台灣對國際市場的開放態度。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活動中,證交所透過「New Listing Business on TWSE」專題演講,向國際投資人詳細介紹了台灣創新板的推出計劃,這將為投資人提供更多元化的投資選擇,並加強台灣股市的國際競爭力。 此外,證交所還與永豐投顧及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共同舉辦ESG專題講座,分享台灣在ESG領域的發展經驗,這對於提升台灣資本市場的永續發展意義重大。 為了讓更多投資人能夠參與,證交所還將部分活動場次錄影並上傳至其Webpro3.0影音傳播網,讓投資人不受時間與空間限制,隨時隨地觀看。 自年初以來,證交所已經與多家金融機構合作,成功舉辦了四場引資活動,這不僅增強了台灣資本市場的國際能見度,也為台灣經濟成長注入了新動能。證交所強調,未來將根據全球疫情變化及投資人需求,持續以不同模式辦理引資活動,為台灣股市的發展注入更多活力。
【台灣證交所舉辦綠色經濟暨航運主題式業績發表會】 台灣證券交易所將於5月25日至27日,連續三天舉辦一場綠色經濟暨航運主題的業績發表會。這場會議吸引了9家上市公司參與,包括可寧衛、聯合再生、台灣高鐵、裕民、匯僑、世紀鋼、四維航、佰鴻以及台驊投控,他們將在證交所資訊展示中心向投資大眾詳細介紹各自的財務和業務情況。 活動期間,這些公司將透過聚焦於綠色經濟和航運產業,向投資者展示其產業競爭優勢,並提升資訊透明度。近年來,台灣政府積極推動「5+2」產業發展策略,其中綠色經濟是重要一環。在環保政策日益嚴格的背景下,這些公司不僅在綠色能源和節能船舶方面投入資源,同時也力圖保持經濟的持續增長。 此次業績發表會特別聚焦航運產業,該產業在全球經濟復甦的背景下,需求增加,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會議中,參與公司將分享其近期營收和獲利情況。根據數據顯示,這9家公司在今年前3個月或前4個月的營收都有顯著成長,多數公司的年成長幅度在一成以上。在獲利方面,除了四維航和聯合再生去年虧損外,其他公司都實現了獲利,其中可寧衛的獲利甚至超過了一個股本。預計今年第一季的獲利將有顯著改善或強勁成長,給投資者帶來更多信心。
【台股新聞】台股成交熱絡,累計成交值突破30兆大關!
台灣證券交易所(證交所)最新統計顯示,截至5月7日,今年台股開盤以來的79個交易日裡,集中市場的總成交值已經突破30兆元大關,達到30.2兆元,日均值更是驚人地衝上3,823.3億元。同時,股票成交量的週轉率也創下新高,達到74.76%,顯示市場交易活絡。
雖然上周五台股收盤下跌,點數為17,285點,比前一周下跌了281.66點,跌幅約1.6%,但這並不妨礙市場的整體熱絡。集中市場的周成交值達到2.69兆元,而全體上市股票的成交值則是2.61兆元,兩者均創下了單周新高。
這些數據反映了台灣股市的強勁表現,也顯示了投資者對台股的信心。在這樣的背景下,台股的未來發展前景令人期待。
證交所今公告,統懋(2434)的110年第一季財報已經過過形式性審查,自5月11日起,這家公司的股票將恢復正常交易。為何會有這樣的變動呢?原來,統懋的最近兩期公告申報的財報淨值都超過了3億元,而且還達到了股本的二分之一以上,這些資料顯示公司狀況良好,因此原來導致變更交易方法的理由已經消失。根據證交所的營業細則第49條第2項規定,這樣的狀況下,股票當然要恢復為普通交易方法啦!這也讓投資者對統懋的信心更進一步提升。
券商公會理事長賀鳴珩昨(6)日大談股市當沖,他指出,當沖對股市就像引擎潤滑油一樣重要,不能小看它的作用。賀鳴珩說,台股的當沖比雖然有點上升,但並未造成市場過熱,事實上,這還是市場健康運作的證據之一。他強調,台股的當沖比還是低於其他國際市場,這個流動性對吸引好公司來台上市可是大有幫助。 賀鳴珩也提到,最近有些反對當沖降稅的人聲量很高,連財政部都轉趨審慎,但券商公會必須站出來說話。他以引擎為喻,說明如果股市的「馬力」加大,但當沖的「潤滑油」沒有同比例增加,那麼股市這台引擎就會燒掉。 他進一步解釋,當沖比過高的個股,大多不是像台積電這樣的大型權值股,建議證交所可以針對這些情況制定一些管理規則,以有效掌控市場風險。賀鳴珩也強調,隨著國際股市短線交易的流行,台股的當沖比應該要適應這種變化,但若未來當沖比超過五成,券商公會會出來冷卻市場。 最後,賀鳴珩提到,股票上市後的交易量是評量公司治理的一個重要指標,所以為了促進績優冷門股的交易,證交所推出了造市制度,這也是股市健康發展的一個必要措施。
台灣證券交易所近期公布了第七屆上市公司治理評鑑結果,其中永豐金控以優異的表現再度蟬聯第一級,名列全台905家受評上市公司前5%,同時在上市櫃金融保險業中,也入選最佳之前10%的企業。總經理朱士廷表示,公司將持續努力,精進公司治理,提升營運表現,為股東、客戶和員工帶來最大利益。
永豐金控在本次評鑑中,不僅在永續金融方面表現突出,如永豐銀行和永豐金證券在2020年投資的綠色債券金額達40.99億元,還發行了全台首檔可持續發展債券10億元,用於再生能源和能源科技等綠色投資。此外,永豐銀行還是唯一連續五年獲頒經濟部能源局光鐸獎優良金融服務獎的金融機構,並完成了台灣第一筆綠電自由交易融資專案。
在風險管理方面,永豐金控在2020年初簽署了赤道原則,積極實施責任授信,成為國銀第六家、全球第102家赤道銀行。公司治理方面,永豐金控在2020年完成了董事會改選,選出了民營金控首位女性董事長,並導入了TCFD框架,對氣候變遷相關風險進行評估和應對。
值得一提的是,永豐金控還是首次申請經濟部台灣智慧財產管理制度(TIPS)驗證即獲得A級認證的金融業者之一,也是首家以「全公司」為驗證範圍導入智慧財產管理制度並獲證的金控公司。
為了落實公司治理標準,永豐金控將於5月28日召開股東常會,分散上市櫃公司密集於6月舉行的時間。在股東會中,將討論今年擬配發每股0.7元的金股息,以昨日收盤價計算,現金殖利率達5.15%,在所有金控中位居首位。
【台股新聞】 哇塞,大消息來了!臺灣證交所最近公布了一個超級重要的資訊,讓我們來一探究竟吧!富蘭克林華美投信在5號正式遞交申請,希望得到「標普全球潔淨能源精選指數」的資格認可。這個申請案可是今年投信公司提出的第4檔ETF標的指數資格認可申請案哦! 證交所說,這個「標普全球潔淨能源精選指數」是由我們熟悉的標普道瓊斯指數有限公司編製和維護的。這個指數的來源是「標普全球BMI指數」,從中挑選出在已開發國家市場上交易的股票,這些股票還要符合市值和流動性的標準。最關鍵的是,這些公司的業務領域還得是潔淨能源,而且還要通過碳足跡標準的過濾,最後才會選出30檔成分股。 這個指數的推出,對於台灣的投資市場來說,可是個大好機會。不僅能夠讓投資者更方便地投資潔淨能源相關的股票,還能夠促進台灣在潔淨能源領域的發展。我們可以預期,這個指數的推出將會帶來更多的投資機會和市場活力。真的是讓人期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