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證券交易所(未)公司新聞
臺灣證券交易所近日公布了一則關於台灣上市公司營收的相關資訊,讓我們來一探究竟。首先,康友-KY(6452)這家公司因故未能完成營收申報,不過,其餘946家本國及第一上市公司的營收申報作業已經全部完成。根據統計,這些公司單月營收高達3.43兆元,年增率達到14.1%,成長與衰退的家數分別是601家和345家。 對於去年12月的營收成長,證交所分析指出,主要得益于其他電子業、建材營造業及光電業的帶動。其中,其他電子業因終端銷售客戶產品熱銷而獲得好成績;建材營造業則是因個別公司新建案完工交屋帶動;而光電業則是因遠距辦公教學與宅經濟商機的挹注而增長。 相反地,去年12月營收衰退的產業則集中在觀光事業、油電燃氣業及金融保險業。觀光事業因團體旅遊需求減少而受影響;油電燃氣業則是因國際油價下跌;金融保險業則是因保險費淨收益減少。 若從整體來看,去年全年上市公司的營收累計達到33.13兆元,年增率為1.12%,成長與衰退的家數分別是446家和500家。去年全年營收呈現成長的產業前三名是半導體業、建材營造業及電子通路業,這主要是因為5G及高效能運算需求強勁,以及遠距辦公教學需求的增加。而營收衰退較大的前三名產業則是觀光事業、油電燃氣業及紡織纖維業,這些產業的衰退主因還是團體旅遊需求減少和國際油價下跌。
臺灣證券交易所近期提醒投資人,在ETF市場上,尤其是期貨ETF,出現了一些值得注意的現象。筆者從證交所得知,近期市場上出現了期貨ETF溢價率超過30%的情況,而且這些ETF的單位淨資產價值(NAV)也連續下跌。這個警訊讓我們意識到,投資人應該更加關注ETF的特性和風險,並且隨時關注市場的變化,以免承受不必要的投資風險。
隨著台灣ETF商品的多元化,愈來愈多的投資人加入市場。不過,證交所強調,有些ETF並不是投資於一籃子股票或債券,而是以操作期貨為主,如期貨ETF、槓桿型及反向型ETF。這些ETF的價格波動通常較大,且可能需要定期轉倉和重新平衡投資部位,這些都會增加交易費用,從而增加基金的成本負擔。從長期來看,這對基金的報酬表現並不利,因此這類ETF更適合作為短期交易工具。
另外,證交所也提醒投資人,部分進行期貨交易的ETF可能會受到期貨價差收斂和轉倉成本影響,導致淨值持續減損。因此,投資人應該注意交易風險,不要抱著逢低進場的思維去投資。
根據現行規範,如果期貨ETF最近30個營業日的基金平均單位淨資產價值累積跌幅達90%,或是基金平均淨資產價值低於2,000萬元,期貨信託事業應報金管會核准後終止期貨信託契約,並向證交所申請終止上市。
證交所還強調,單位淨資產價值(NAV)是衡量ETF所持標的價值的重要指標。如果投資人以過高於NAV的價格買進ETF,將可能承受較大的價格波動風險。特別是期貨ETF,如果單位淨值過低,還可能觸及信託契約終止門檻,甚至面臨終止上市的风险。因此,證交所呼籲投資人要審慎評估價格合理性,避免承擔過高的投資風險。
以富邦VIX ETF(00677U)為例,截至元月12日止,近30個營業日平均單位淨資產價值為2.98元,較最初單位淨資產價值20元累積跌幅達85.12%。富邦投信已依證交所規定在官網上揭露相關資訊。如果NAV持續偏低,達到終止信託契約標準,則須啟動終止上市及清算程序。
台股2021年表現亮眼,股民紛紛湧入市場,新增開戶人數達67萬人,交易人數創新高438萬人!法人分析,台股基本面強勁,資金充足,後市看漲。不過,投資人仍需注意風險管理,選股重於選市。專家建議關注半導體、5G及電動車族群,並可利用具有高槓桿特性的權證進場。永豐金證券推出多樣化投資商品,其中ETN深受小資族喜愛。為幫助投資人了解ETN並布局今年市場,永豐金證券將於明日舉辦投資講座,並提供現場報名優惠。同時,權證交易活動「權民豐權證」將於本月結束,預計公布抽獎結果。更多資訊請上永豐金理財網報名參加講座。
台灣證交所近日對富邦VIX ETF(00677U)的投資風險提出警訊,提醒投資人注意ETF溢價風險。該ETF在13日的收盤價為4.07元,溢價高達4成,但近期其近30個營業日的平均單位淨資產價值(NAV)為2.98元,與最初20元的NAV相比跌幅達85.12%。若NAV掉到2元以下,則將啟動終止上市及清算程序。
證交所強調,台灣ETF市場越來越多元,吸引愈多投資人參與,但投資人應充分認識各類ETF的特性及風險,並隨時注意市況變化。近期有期貨ETF出現溢價率超過30%,且NAV連續下跌,證交所提醒投資人應謹慎評估價格合理性,避免承擔過高的投資風險。
證交所指出,有些ETF以操作期貨為主,如期貨ETF、槓桿型及反向型ETF,這些ETF的價格波動通常較大,且可能因為期貨合約須定期轉倉、投資部位需每日重新平衡等因素,增加交易費用,長期而言不利於報酬表現,僅適合短期交易。
對於富邦VIX ETF,證交所強調,若其近30個營業日基金平均NAV跌幅達90%,或基金平均淨資產價值低於2,000萬元,則應終止期貨信託契約並向證交所申請終止上市。目前富邦VIX的NAV跌幅已達85.12%,投資人應該注意未來NAV變動情況,謹慎評估終止上市風險。
臺灣證券交易所最近公布了一項重要的營收報告,讓我們來一探究竟吧!話說康友-KY(6452)這家公司的營收申報因故延後,不過其他946家本國及第一上市公司的營收報告都已經全部出爐了。看來,去年12月的台灣股市可真是熱鬧非凡,整體上市公司的單月營收竟然達到了3.43兆元,年增率還有14.1%,這個成長速度真是讓人眼睛為之一亮啊! 說到成長,我們可以看到其他電子業、建材營造業和光電業這幾個產業可是功不可沒。這些產業之所以能夠獲得這樣的成長,主要還是因為終端銷售客戶產品熱銷、個別公司新建案完工交屋,還有遠距辦公教學和宅經濟商機的挹注,這些都是去年12月營收增長的關鍵因素。 然而,並非所有產業都這麼幸運,還有一些產業的營收卻呈現了衰退。觀光事業、油電燃氣業和金融保險業就是其中的代表。這些產業的營收衰退,主要原因是團體旅遊需求減少、國際油價下跌,以及保險費淨收益減少等因素。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看整體的年度營收情況。去年全年,台灣上市公司的營收累計達到了33.13兆元,年增率有1.12%。雖然成長幅度不是那麼驚人,但整體來看,還是呈現了穩定的成長趨勢。 其中,半導體業、建材營造業和電子通路業這三個產業的營收成長最為亮眼。這主要歸功於5G及高效能運算需求的強勁,以及出售房地產和新建案完工交屋的帶動。而觀光事業、油電燃氣業和紡織纖維業則是營收衰退較大的前三名產業,團體旅遊需求減少和國際油價下跌是主要原因。 總結來說,去年台灣股市的表現還算不錯,雖然有些產業遇到了困難,但整體來看,還是呈現了穩定的成長。期待未來台灣股市能繼續帶給我們更多的驚喜!
臺灣證交所提醒投資人:小心ETF溢價率狂飆,投資風險須慎評估!近期市場上,不少期貨ETF的溢價率已經爆表,超過30%的比率,單位淨資產價值(NAV)也連續下滑。這讓臺灣證券交易所對投資人發出警訊,強調要充分了解各類ETF的特性與風險,並關注市場動態,以免承受過高的投資風險。 隨著臺灣ETF商品的多元發展,越來越多投資人湧入市場。不過,這些ETF並非都是投資一籃子股票或債券那麼簡單,其中還包括以操作期貨為主的期貨ETF、槓桿型及反向型ETF等。這些ETF的價格波動較大,可能需要定期轉倉、重新平衡投資部位,這些都會增加交易費用,對基金的成本造成壓力,從長期來看,可能不會對報酬表現有所助益,適合的應該是短期交易工具。 尤其是那些從事期貨交易的ETF,可能會受到期貨價差收斂及轉倉成本影響,導致淨值持續減損。因此,證交所再次提醒投資人,不要以逢低進場的心態來投資,要特别注意交易風險。 根據規定,如果期貨ETF最近30個營業日的基金平均單位淨資產價值跌幅達90%,或基金平均淨資產價值低於2,000萬元,期貨信託事業應報金管會核准後終止期貨信託契約,並向證交所申請終止上市。 證交所還指出,ETF的單位淨值代表其所持標的價值,如果以過高於NAV的價格買進ETF,可能會承受較大的價格波動風險。以富邦VIX ETF(00677U)為例,截至元月12日止,近30個營業日平均單位淨資產價值為2.98元,較最初單位淨資產價值20元累積跌幅達85.12%。富邦投信已依證交所規定於官網揭露相關資訊,並提醒投資人,如果NAV持續偏低,達到終止信託契約標準,則須啟動終止上市及清算程序。
台股去年表現亮眼,創下新高紀錄,吸引大量投資人湧入股海。根據臺灣證券交易所統計,去年新增開戶人數達67萬人,交易人數更創新高達438萬人。專家分析,台股基本面佳,資金充裕,未來仍有上升空間。投資者應重選股而非選市,並關注半導體、5G及電動車等族群。永豐金證券提供多元投資商品,其中ETN成為新一代指數投資工具,深受小資族喜愛。為幫助投資者了解ETN並布局今年股市,永豐金證券將於15日舉辦投資講座,並提供全家禮物卡作為報名禮品。同時,權證交易活動「權民豐權證」也將結束,預計近期公布獎項。投資者可上永豐金理財網報名參加講座。
台灣證交所近日對富邦VIX ETF(00677U)的市場表現表示關注,並提醒投資人注意ETF溢價風險。該ETF於13日收盤價為4.07元,溢價高達4成,但近30個營業日的平均單位淨資產價值(NAV)為2.98元,較最初20元的NAV跌幅達85.12%。若NAV跌至2元以下,則可能啟動終止上市及清算程序。
證交所強調,台灣ETF市場日漸多元,吸引愈多投資人參與,但投資人需充分認識各類ETF特性及風險,並隨時注意市況變化。特別是近期有期貨ETF出現溢價率超過30%,且NAV連續下跌的情況,投資人需謹慎評估價格合理性,避免承擔過高的投資風險。
證交所指出,部分ETF並非投資一籃子股票或債券,而是以操作期貨為主,如期貨ETF、槓桿型及反向型ETF,這些ETF的價格波動通常較大,且可能衍生交易費用,加重基金的成本負擔。長期而言,這些ETF可能不適合投資人作為長期投資工具。
對於富邦VIX ETF,證交所強調,若其近30個營業日的平均NAV跌幅達90%,或基金平均淨資產價值低於2,000萬元,則期貨信託事業應報金管會核准後終止期貨信託契約,並向證交所申請終止上市。投資人應注意未來NAV變動情況,謹慎評估終止上市風險。
【臺灣證券交易所新聞稿】 「哇塞,大家聽說沒?我們的臺灣證交所最近發布了一個超級新鮮的營收報告!結果超乎想像的強勁,讓我來跟大夥分享一下。」 「首先,我們臺灣有870家上市公司,第一上市公司的數量也夠驚人的,有77家呢!但康友-KY(6452)這次因故沒能如期申報,其他946家可說是全數完成109年12月的營收申報啦!」 「結果出來了,12月份我們的上市公司營收直接衝高到3.43兆元,年增長14.13%,真的是超乎預期!整個109年全年營收也衝上33.13兆元,比證交所原來預估的32兆元還要多出點點,年成長1.12%,看來我們的股市真的很強健嘛!」 「具體來看,12月份營收總計3兆4,349億元,比去年同期的2.819兆元多了4,253億元,有601家公司營收成長,但345家公司營收衰退。整個109年,營收總計33兆1,329億元,成長3,662億元,成長公司有446家,衰退公司有500家。」 「分析來看,12月份營收成長的主力產業是其他電子業、建材營造業和光電業,而衰退的則是觀光事業、油電燃氣業和金融保險業。整體來說,全年營收呈現成長趨勢的主要產業有半導體業、建材營造業和電子通路業,衰退的則是觀光事業、油電燃氣業和紡織纖維業。」 「這次的報告真的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看來我們臺灣的股市真的是越來越強大了!大家也要繼續關注這些新鮮資訊,把握投資機會哦!」
台灣資本市場在2021年有望迎來新一波成長,這一點在台灣證券交易所的發展計劃中表現得十分明顯。根據勤業眾信審計服務部營運長洪國田的觀察,雖然2020年因疫情影響,台灣IPO家數僅有29家,但隨著創新板、戰略新板、拜登新政以及大陸十四五規劃的出現,2021年資本市場掛牌家數預計將大幅成長至60家,IPO募資額預計在200億至240億元新台幣之間,年增率可達五成以上。
在12日舉行的「2021年台灣資本市場發展暨趨勢與展望」記者會上,洪國田提到,2020年台灣IPO總募資額為147億元新台幣,企業平均募資額為5億元。其中,募資額最高的五家公司分別是汎德永業、昇佳電子、威鋒電子、安普新和ABC-KY(瑞磁生技),每家募資額在7.1億至23億元新台幣之間。這一數據顯示,台灣資本市場的動能仍然集中在消費產業和高科技產業。
對於2021年的展望,洪國田認為台股資金行情穩定,站穩萬五點關卡,並且受到創新板、拜登上任以及大陸新政策的正面影響。
為了促進資本市場的發展,台灣金管會在2021年第三季推出證交所的「台灣創新板」和櫃買中心的「戰略新板」。創新板專為滿足特定條件的創新企業設立,而戰略新板則針對政府六大核心戰略政策產業,如資訊及數位、資安卓越、精準健康等。
在國際因素方面,洪國田強調,拜登上任後將推動關鍵產品供應鏈的全美製造策略,這對台商來說是一個轉型智慧工廠的機會。此外,大陸十四五規劃的推進,對台商來說,既是內需市場的機會,也是利用RCEP協定的境外優惠的好時機。
【台股快訊】證交所今揭露台股強勁成績!本國及第一上市公司達870家及77家,除康友-KY(6452)外,其他946家上市公司已完成109年12月營收申報。結果來看,全體上市公司109年12月營收達3.43兆元,年增達14.13%,整體成績亮麗!而全年營收也衝上33.13兆元,超過證交所預估的32兆元,年成長1.12%。證交所進一步分析,12月營收成長主要來自其他電子業、建材營造業及光電業,衰退則集中在觀光事業、油電燃氣業及金融保險業。整體來看,全年營收呈現成長趨勢的產業包括半導體業、建材營造業及電子通路業,衰退的則是觀光事業、油電燃氣業及紡織纖維業。
台灣證券交易所成為2021年資本市場新引擎!勤業眾信審計服務部營運長洪國田在12日的記者會上預測,今年台灣IPO家數將大幅增加,有望達到60家,募資額預計新台幣200億至240億元,年增率上看五成。這主要得益於台灣創新板、戰略新板、拜登新政及大陸十四五規劃等多重利多因素。
洪國田表示,2020年台灣IPO總募資額為新台幣147億元,企業平均募資額為5億元,其中消費產業和高科技產業為主力。展望2021年,他看好台股資金行情未減,並且受到創新板、拜登上任及大陸新政策等多重利多因素的影響。
為推動資本市場發展,台灣金管會宣布在2021年第三季推動證交所「台灣創新板」及櫃買中心「戰略新板」。創新板對於滿足特定條件的關鍵創新企業開放掛牌,並可轉板上市;戰略新板則是針對政府六大核心戰略政策產業的公司設立,提供更多發展機會。
國際方面,洪國田提到,拜登上任後將推動關鍵產品供應鏈轉向「全美製造」,台商除了評估赴美設廠,也將逐步轉型智慧工廠。同時,大陸十四五規劃主攻的九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將為台商在陸產業鏈提供更多機會,並善用大陸《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境外優惠。
臺灣證券交易所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去年第四季台股市場交投熱絡,價量齊揚,創下近年來的新高。在這段期間,成交值超過5億元的大戶數量持續攀升,達到2,401人,而成交值在1億元以下的散戶也增加了338萬人,兩者均創單季新高。不過,成交值在1億至5億元的中實戶數量則較第三季減少了27人,但總數仍達2.05萬人,顯示台股市場的動能持續旺盛。
根據證交所的統計,去年第四季大戶和散戶的數量分別比第三季增加了32人和15.6萬人,連續兩季超過300萬人,這與台股的大漲交易爆量相呼應。特別是去年12月,台股狂漲1,009點,成交額高達6.19兆元,刷新了台股數十年來的紀錄。
證交所指出,去年12月的交易戶數達到301萬戶,較11月的254萬戶大幅增加。自然人成交比重也從11月的62.0%上升至67.3%,增加了5.3個百分點,是去年單月最大增幅。同時,外資成交比率從11月的28.9%大幅下降至23.44%。
當沖交易在去年12月也相當熱門,台股當沖比重達到32.9%,較11月的32.0%再攀新高。平均每日當沖戶數首度突破10萬戶,達到10.8萬戶,較11月的8.5萬戶有顯著增加。當沖交易熱潮也帶動了12月的成交量周轉率上升至19.95%,大幅高於11月的12.43%。
此外,定期定額投資台股的金額也穩定成長,上個月首次突破20億元,達到21.8億元,較11月的19.07億元有所增加。
台灣證交所今日召開ETF標的指數資格認可會議,結果令人期待,富蘭克林華美投信成功申請到「標普全球潔淨能源指數」的資格認可。這個指數由全球知名的標普道瓊斯指數公司編制,選擇了30檔成分股,都是那些在已開發國家市場交易、市值及流動性合乎標準,並且業務屬於潔淨能源的公司。這樣的指數不僅對投資者提供了更多選擇,也反映了台灣市場對可持續發展的關注。
同時,證交所也宣布了展碁國際(6776)的IPO現增案已於1月12日申報生效。這家公司的現金增資發行普通股共783.3萬股,每股面額10元,總額達到7,833元。這一動作將為展碁國際帶來新的資金,也為投資者提供了新的投資機會。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2月15日證交所董事會已通過迅得、志強-KY、展碁國際及AES-KY等四家上市案。其中,迅得將最快可望在第一季上市,而展碁國際的IPO現增案申報生效後,也將有望在第一季末登陸台灣股市。此外,志強-KY及AES-KY等兩家KY股也將在第一、二季之間陸續上市,為台灣股市注入新鮮血液。
【台北訊】最近台股市場又掀起一陣熱潮,根據臺灣證券交易所的統計,上周外資在集中市場大舉買進,總計買超金額達634.55億元,這個數字實在讓人眼睛為之一亮。其中,鴻海(2317)的買超數量高達16.35萬張,是上周外資買超最多的個股。不過,同時也有些個股遭到外資賣超,長榮(2603)就是其中之一,賣超金額達15.52萬張。 至於台股總市值,截至上周,外資持有市值已經達到21兆7,023.7億元,佔全體上市股票市值的46.12%,這個數字也創下了歷史新高。相較於去年底,外資持有市值增加了1兆5,329.31億元,這個成長速度實在驚人。 但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外資在2021年首周大舉買超,但第二周的開盤卻轉向賣超,當日賣超金額達15.8億元。這讓不少投資專家擔心,外資的這次轉向是否會持續,這將對台股後市產生重要影響。 從具體個股來看,除了鴻海和長榮之外,聯電和和碩也分別出現在買超和賣超的前三名。這些數據反映了市場上各個行業的熱門程度,也讓我們看到了投資者對於不同公司的看法和預期。 總的來說,這次外資對台股的熱情表現,讓台股市場再創高峰。不過,未來的走向還需要觀察外資的動向,以及台股自身的整體表現。
【台股新聞】 最近,台灣的股市又有了不小的動靜,讓我們來好好瞧瞧這一週的台股市場情況吧! 這一週,台灣證券交易所統計出來,外資在集中市場的買超金額竟然有634.55億元,真的是讓人眼睛為之一亮!其中,鴻海(2317)的買超數量最高,有16.35萬張,真的是太猛了。相對的,賣超最嚴重的公司是長榮(2603),賣超數量達到15.52萬張。 看起來,外資對台股的信心是越來越足了,因為現在資金對台股的持股市值已經达到了21兆7,023.7億元,這個數字可是佔了全體上市股票市值的46.12%,這個比例還是首次超過46%,真的是創下了歷史新高呢! 但話說回來,外資在2021年的首周可是大買超,可是在第二周的交易日卻突然反轉,轉而賣超了15.8億元。這讓很多投資專家都覺得,外資這次再度轉賣,將會對台股後市產生重要影響。 至於個股方面,除了鴻海和長榮,還有其他公司也引起了外資的注意。比如說,外資在集中市場買超最多的前三大公司還有聯電和台積電,分別買超了110,577張和68,216張。而賣超最多的前三大公司除了長榮,還有和碩和力鵬,分別賣超了25,617張和19,223張。 總的來說,這一週的台股市場真的是動盪不安,不僅外資動向成為關鍵,個股的表現也是讓人目不暇給。我們會繼續關注這些動態,並帶給大家最新的報導。
去年台股終於來到一個巔峰時刻,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呢?臺灣證券交易所昨天(11日)公布了去年12月和第4季的交易數據,結果真的是驚人啊!
首先,第4季成交值超過5億元的大戶人數增加到了2,401人,而季成交1億元以下的散戶也增加到了338萬人,這兩個數字都創下了單季新高,真的是太厲害了!不過,中實戶的人數比第3季的小減了27人,但還是有2.05萬人,看來台股的動能還是強勁無比。
再來,我們看到去年12月的台股真的是狂漲,狂漲了1,009點,成交額高達6.19兆元,這個數字刷新了台股數十年來的紀錄,真的是驚為天人啊!
證交所還提到,去年12月的交易戶數比11月增加了47萬戶,達到了301萬戶,自然人成交比重也大幅上升,從11月的62.0%增加到12月的67.3%,這個增幅達到了5.3個百分點,真的是非常驚人。同時,外資成交比率從11月的28.9%下降到了23.44%,看來台股的吸引力真的是越來越強了。
當沖交易也變得非常熱門,12月的當沖比重有32.9%,比11月的32.0%還要高,而且平均每日當沖戶數首次突破10萬,達到了10.8萬戶,這個數字真的是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當沖交易熱潮也讓12月的成交量周轉率達到了19.95%,比11月的12.43%大幅上升。
最後,定期定額投資台股的金額也穩定成長,上個月首次突破20億元,達到了21.8億元,這個成長速度真的是讓人感到興奮。
台股市場再創佳績,加權指數11日成功突破15,500點大關,除了外資的強力回補外,內資的活絡也是功不可沒。根據臺灣證券交易所的公布,2020年第四季台股價量雙創新高,這個成績是來自於大戶與散戶成交人數的創紀錄增長。不僅如此,中實戶的數量也維持在2萬人以上的高點,顯示出市場的熱絡程度。
在這波熱潮中,大戶與散戶的交易人數都創下了歷年單季新高。具體來說,成交值5億元以上的大戶數量達到了2,401人,季增32人;成交值1~5億元的中實戶有20,506人,略減28人;而成交值1億元以下的散戶則激增至338萬9,353人,季增幅度高達4.8%。這些數據都顯示出市場的活力。
台股集中市場在2020年第四季的成交值大漲17.71%,收盤指數達到14,732點,創下歷史新高。成交值也接近14.39兆元,顯示出市場的廣度和深度。其中,散戶的「螞蟻雄兵」力量不容小覷,他們的數量不斷增加,對市場的影響力也日益顯著。
此外,證交所還公布了一個引人關注的數據:2020年第四季自然人成交值占比上升至64.22%,這意味著個人投資者在市場中的重要性不斷增加。相較之下,外資及國內法人的占比則有所下降。
在櫃買市場方面,去年第四季雖然成交量能未超越7月的水平,但元月來的買盤熱度卻有升溫的跡象,日均值達到763.36億元,較12月增加兩成,行情及人氣都顯示出上升的趨勢。
台灣證交所今(11)日舉行ETF標的指數資格認可會議,結果公布,富蘭克林華美投信申請的「標普全球潔淨能源指數」成功通過認可。這個指數是由標普道瓊斯指數公司編制,採用「標普全球BMI指數」作為基礎,從中挑選出在已開發國家市場交易,市值和流動性均達標的潔淨能源相關股票,再經過碳足跡標準過濾,最終選出30檔成分股。這將為投資者提供更多元化的投資選擇。
此外,證交所也宣布,展碁國際(6776)的IPO現增案於1月12日起正式申報生效。該公司將發行783.3萬股普通股,每股面額10元,總額達7,833萬元。展碁國際的IPO現增案,預計將在第一季末完成上市。這不僅是展碁國際的里程碑,也將為市場帶來新的投資機會。
值得注意的是,證交所於去年12月15日召開董事會,同時通過了迅得、志強-KY、展碁國際及AES-KY等四家上市案。其中,迅得將進行櫃轉市,不需進行現金增資和公開承銷等作業,預計最快可在第一季上市。而展碁國際的IPO現增案申報生效後,也將有機會在第一季末登陸台灣股市。另外,志強-KY及AES-KY等兩家KY股,也將在第一、二季之間陸續上市,為台灣股市注入新活力。
台股上周表現亮眼,創下多項紀錄,當沖金額及占比也創新高。根據統計,長榮(2603)成為當沖客的最愛,周當沖成交量高達167.7萬張,占比達57%,創下歷史天量。股價雖然有上沖下洗的情況,但整體來說,上周小跌0.98%。 從2021年開年以來,台股加權指數一路創新高,去年第四季市場的熱門股,如航海王、面板雙虎、鋼鐵人以及鴻海集團等,都成為市場焦點,並吸引搶帽客的關注。上周台股成交值衝上1.88兆元,創下單周天量。 當沖成交量方面,除了長榮的167.7萬張外,聯電、群創、華邦電等公司也超過50萬張,萬海、中鴻等則逾30萬張,其他如鴻海、友達、欣興、廣宇及中石化等,當沖量能也相當驚人。 證交所的統計顯示,上周集中市場當沖成交買賣金額高達1.29兆元,占市場整體成交買賣的34.35%,當沖客成為市場整體成交值創歷史新高的關鍵推手。 投資專家們普遍認為,雖然台股8日收盤指數逼近15,500點,但從技術面來看,與年線的乖離率已經接近30%,短線可能過熱。雖然對台股中長線持看好態度,但也要注意疫情、拜登上任等消息面的變化,以及外資的進出動向。內資方面,當沖客的活躍,意味著投資人不太願意持倉,有價差就進行當沖,這也成為市場籌碼不確定的因素。 在當沖客最愛的11檔股票中,補漲股鴻海集團表現最為出色,鴻海及廣宇都大漲10~20%,中鴻漲6.67%。但其他9檔股票中有7檔收跌,2檔僅小漲,與台股加權指數周漲近5%相比,當沖客對股價表現的影響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