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榮國際公司新聞
長榮集團昨(4)日大膽宣布了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那就是要免費送員工及家屬出國旅行,搭上專屬的「幸福專機」!這不僅是對員工的照顧,更是對旗下長榮航空的強力支持。這項活動是針對長榮航空推出的類出國包機活動,而長榮海運則是在11月7日率先包下了集團第一班包機,讓集團內部的營運活力更加充沛。 在這個疫情肆虐的時刻,長榮集團旗下包括長榮海運、長榮國際、長榮鋼鐵等子公司,都紛紛響應長榮航空的客製化包機、包艙、包區服務。特別的是,他們還規劃了類出國員工旅遊包機專班,讓員工和親友都能免費搭乘,同時也為長榮航空的航機和組員帶來了活絡的機會。 長榮集團強調,他們在這樣的時刻,希望盡自己的一份力,減緩長榮航空所承受的疫情衝擊。根據統計,集團目前已向長榮航空提出超過35班的包機需求,這些員工專案航班將陸續開航,甚至預排到了明年元旦。首發航班由今年獲利最好的長榮海運承包。 長榮航空在疫情期間不斷尋求新商機,成為首家規劃類出國專案航班的航空公司,還推出了客製化包機、包艙、包區的安心旅遊,以及機長、空服、空廚的體驗營,努力降低疫情帶來的衝擊,讓員工能安心工作。 這次集團承包的所有長榮航空類出國專案航班,都會有長榮航空準備的驚喜伴手禮,還可以七折預購免稅品。各公司也特別致贈每位員工,包括剛剛獲得世界巧克力大賽金牌的長榮桂冠酒店及長榮空廚綜合精裝巧克力禮盒。 全球第七大的長榮海運,在第二季成功拿下全球海運業營業利潤率第1名,顯示了其強大的全球競爭力。長榮海運每年都會規劃員工旅遊,今年則是特別響應長榮航空的類出國包機,並送給員工及親友一場類出國之旅。
長榮集團旗下長榮海運、長榮國際、長榮鋼鐵用行動響應長榮航空推出客製化包機、包艙、包區服務,特別規劃類出國員工旅遊包機專班,讓員工及親友免費搭乘,也可活絡長榮航空的航機及組員。
長榮集團表示,在嚴峻的疫情下,目前集團營運狀況行有餘力的公司,以行動支持同集團的航空產業,希望盡綿薄之力,減緩長榮航空受疫情衝擊壓力,經統計,集團目前初步已向長榮航空提出超過35班的包機需求,此員工專案航班於11月7日陸續開始已預排到明年元旦,首發航班由今年獲利最好的長榮海運承包。
長榮集團表示,長榮航空在疫情期間不斷尋求拓展各種新商機的可能性,除了是首家規劃類出國專案航班的航空公司外,也領先業界推出客製化包機、包艙、包區的安心旅遊,並推出機長、空服、空廚的體驗營,努力降低疫情帶來的衝擊,讓員工能安心的堅守工作崗位。
此次集團所承包所有長榮航空類出國專案航班,不僅有長榮航空準備的驚喜伴手禮外,並可以七折預購免稅品,各公司也特別致贈每位員工,日前剛得到世界巧克力大賽金牌獎的長榮桂冠酒店及長榮空廚綜合精裝巧克力禮盒。
全球排名第七大的長榮海運,第2季成功拿下全球海運業營業利潤率第1名,也讓市場看到長榮海運的全球競爭力,長榮海運每年皆有規劃員工旅遊,今年特別在既有的員工旅遊之餘,響應長榮航空的類出國包機,另外送給員工及親友一場類出國之旅。
張榮發2016年過世後,留下1張「四子單獨繼承」存款及股票的遺囑,張榮發三子張國政在2018年對張國煒提出遺囑無效等訴訟,16日台北地院家事法庭一審判決遺囑有效,張國煒勝訴。不過,張國政依法可上訴。
在2016年遺囑執行人向國稅局申報的張榮發遺產總額約240億餘,其中包括現金約6,000萬元,股票部分有長榮海運、長榮航空、長榮國際儲運、長榮國際等,當年估算現金加上股票有140億元,不過近期長榮集團的相關股票市值下挫,張國煒可獲得的遺產約低於100億元。
台灣長榮集團內部權力鬥爭再起,張榮發次子張國明與三子張國政聯手對抗長子張國華,為了爭奪集團經營權而展開激烈對峙。張國明指控張榮發基金會遲不改選,董事長鍾德美霸權,並提出五大質疑。張榮發基金會則回應,稱是部分董事杯葛導致改選未能完成。此一鬥爭核心在於誰能掌握張榮發基金會,進而控制整個長榮集團。長榮國際在股權結構中扮演關鍵角色,持有長榮航、長榮海運及榮運等多家公司的股權,其中長榮國際最大股東為張榮發基金會,張國明則持有12.17%的股權。
張國明16日召開記者會提出對張榮發基金會遲不改選、董事長鍾德美霸占基金會五大控訴,對此張榮發基金會駁斥反批是部分董事杯葛以致未完成改選。
張國明在記者會上不發一語,全程由委任律師朱應翔代表發言。朱應翔提出的質疑包括:第一、第12屆董事改選已超過一年尚未完成改選,鍾德美想要當萬年董事長;第二、阻擋不同意見董事開會;第三、鍾德美多次將基金會持股違法涉入長榮集團經營;第四、鍾德美修改基金會組織章程,將出席門檻從三分之二「特別決議」降至二分之一「普通決議」;第五、呼籲教育部介入,基金會勿介入長榮集團經營。
張榮發基金會回應五大訴求,包括鍾德美召開五次董事會提出改選董事,但張國明、吳景明、李寬量等多位董事惡意缺席杯葛,導致新任董事無法產生,意圖犧牲基金會,企圖取得長榮集團經營權,這也是教育部多次發函要求基金會完成董事改選的原因。
至於投票門檻部分,張榮發基金會強調,因無法完成改選,報請教育部希望能以「普通決議」二分之一的出席門檻改選董事,現階段教育部尚核准中。
比較張國明記者會的指控與張榮發基金會的回應,雙方論點出現「各執一詞」的僵局。
為何張榮發基金會的董事改選引爆發兄弟間兩派人馬的爭奪?知情人士指出,最核心就是搶經營權,因張榮發基金會在長榮集團交叉持股中,扮演最關鍵的一個角色,也就是誰主導了張榮發基金會,就能掌握整個集團的權力。
攤開長榮航空、長榮海運及榮運等前10大股東結構,都有長榮國際的身影,並扮演頗為重要的股權。
長榮國際持有長榮航11.32%,居第二大,僅次長榮海運的16%;也持有長榮海運5.81%股權,居第三大,僅次於巴拿馬商長榮國際的8.68%及張國華的7.08%。在榮運的股權上,長榮國際持有8.45%,居第二大,第一大為長榮海運40.36%。
再把股權結構的層級往上一級來觀察,長榮國際最大股東是張榮發基金會持有28.86%,居第一大,張國華12.90%,張榮發慈善基金會5%、張榮發5%以及非長子一派的張國明12.17%、張國政16.67%,以及張國煒母親李美金7.14%。
長榮航原本持有台灣高鐵3.8萬張,交易後將剩2.5萬張,以昨日收 盤每股26元計算,市值約6.6億元。
長榮集團包含長榮國際、長榮海運與長榮航空都是台灣高鐵的原始 股東。
台灣高鐵自今年6月起被納入MSCI明晟的台灣指數成分股,股價從 5月31日當天算起至今,漲幅逾1成。台灣高鐵今年預計8月1日除息0 .6元,若以2.5萬張持股計,預計貢獻長榮航股息收益1,530萬元。
大房長子張國華、次子張國明也都入列董事名單,兩人將公司經營交由專業經理人主導,並未親上第一線。
長榮集團發言人柯金成表示,長榮國際董事長改選,主因原董事長張明哲申請退職,因此昨天召開股東臨時會,並隨後舉行董事會,通過由柯麗卿擔任董事長,戴錦銓升任總經理,原總經理洪秉琨另有任用,人事案即日起生效。
張榮發生前欽點的四位「顧命大臣」中,除長期擔任張榮發貼身保鏢的總裁特助吳界源已於2月初申請退休,柯麗卿、戴錦銓、劉孟芬等三人都進入長榮國際董事會,引發外界聯想。
柯金成強調,長榮國際由專業經理人主導,柯麗卿及戴錦銓在長榮集團都是由基層做起,專業及資歷皆相當完整。
前長榮航空董事長張國煒委任律師宋耀明日前砲轟,長榮國際已成為長榮集團的新管理總部,集團對內還公告「國內外各公司須陳報至長榮國際公司事項。」
柯金成強調,長榮集團總裁永遠只有一個,就是張榮發。各公司只有購買新飛機、新船之類等重大事件,才需要報到長榮國際,而且也不是董事長一個人就可以決定。
長榮國際為公開發行公司,沒有上市櫃,主要營業項目為提供旅館業、廣告業、印刷業、船務代理業等管理諮詢顧問服務,但其實扮演更重要的是長榮集團控股公司角色,以長榮集團旗下四家上市公司為例,長榮國際為中再保的最大股東,長榮航空、長榮儲運的第二大股東,也是長榮海運的第三大股東,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據了解,其他繼承人及遺囑執行人昨天都是委託律師代表出席。戴錦銓會後說明,「雙方第一次見面,針對遺囑執行的問題初步交換意見,今後會持續溝通,尋求圓滿解決方案」。
昨天會議內容主要是報告遺產清查進度,讓繼承人了解執行人確實有在做事。
由於張榮發在國內外有很多資產,預計3月底國內遺產清查會有初步結果;海外方面最快要等到4月底。
長榮家族爭產,由於張榮發辭世後,遺囑執行人遲遲未見動作,二房獨子張國煒直指「老臣叛變」,透過委任律師宋耀明揚言要對四名遺囑執行人提告。
據了解,幾位遺囑執行人對此說法頗有微辭,多認為張榮發有很多遺產,2月16日遺囑開封當天,遺囑執行人就向法定繼承人表示,若有不同意見,可在4月15日之前提出。「本來大家講好是4月中,自己先把遺囑公開,現在又嫌執行速度太慢」。
曾參與國內家族集團爭產官司的律師觀察,長榮兩房之爭進入遺產爭奪的法律戰,將曠日費時。以台塑長子王文洋為例,爭產官司已進行七、八年,至今有些還未了結。原本外界預期明年6月的長榮航空股東會改選董監,可能上演王子復仇記,但現在大房「以拖待變」,張國煒在缺乏奧援下,這場仗應該很難打。
長榮集團總裁張榮發辭世後,柯麗卿是「張家人」以外最常被提到的名字。不論是張榮發遺囑欽點的遺囑執行人,或是輔佐接班的顧命大臣,都有柯麗卿的名字。柯麗卿從基隆女中畢業後,就進入張榮發與朋友合資的中央海運工作,後來張榮發創立長榮海運,她也一路相隨將近50年,負責集團所有的財務操盤,贏得「長榮大掌櫃」稱號。
此外,長榮集團「兩房」爭產經過1個多月雙方你來我往過招後,昨天終於踏出第一步,展開首次面對面協調會。遺囑執行人由戴錦銓一人代表,兩房繼承人並未現身,均由律師出席。戴錦銓表示,此次雙方第一次見面,針對遺囑執行的問題初步交換意見,今後會持續溝通,尋求圓滿解決方案。
長榮國際指出,因董事長張明哲申請退職,因而於昨天召開股東臨時會,並於會後召開董事會,會中通過柯麗卿擔任董事長,長榮國際公司法務部副總經理戴錦銓升任總經理,該人事案即日起生效,原總經理洪秉琨將另有任用。
除了柯麗卿出任長榮國際董事長外,戴錦銓高升總經理且出任長榮國際董事,另原已是長榮國際董事的劉孟芬等,上述3位遺囑執行人昨天均同步出任長榮國際董事。
外界解讀認為,柯麗卿等3位遺囑執行人在力挺大房,「護主有功」之後,獲得大房力拱接掌長榮國際董座、升職,進入最重要權力核心之內。
對於柯麗卿獲推舉為長榮國際董事長,張國煒的委任律師宋耀明先是回應:「這不是我們能控制的事,無從評論。」但他也提出質疑:以前的長榮集團管理總部移到長榮國際,柯不是等於當了「總裁」?
長榮集團強調,未來集團均會全面朝向專業經理人經營的方向,此次長榮國際也是定調在專業經營人經營。長榮國際表示,柯麗卿及戴錦銓在長榮集團皆由基層做起,專業及資歷完備。柯麗卿1968年進入長榮海運,1998年擔任集團財務最高主管,2007∼2016年接任集團次席副總裁督導國內外各公司業務。
戴錦銓1986年進入長榮國際,1994年調任長榮航空,2006年被拔擢擔任長榮集團管理總部法務最高主管,並負責投資等相關業務。
張榮發遺囑執行人之一的長榮國際總經理戴錦銓昨天傍晚表示,此次雙方首次見面,針對遺囑執行問題初步交換意見,今後會持續溝通,尋求圓滿解決方案。
這場會議於昨日下午4點,在雙方約定的律師事務所登場,張國煒委任律師宋耀明先到,隨後包括大房律師代表及戴錦銓才到,不過卻不見長榮國際董事長柯麗卿。
短暫寒暄之後,雙方律師先針對張榮發遺囑內容形成共識。因依照《民法》,遺產繼承權有特留分規定,張榮發遺囑指示財產獨留予張國煒,但不得侵害其他繼承人的權力,所以直系血親仍可獲得應繼承財產。
有初步共識後,進入分配攻防。宋耀明提出希望大房方面能盡快提供財產清冊,以供分配參考,這方面大房代表都同意,只是因為張榮發海內外資產眾多,還有許多是以個人名義的轉投資,恐怕得花些時間準備。
與會大房律師表示,確實已在清查張榮發遺產,「因為還有遺產稅的問題」。如按照先前富比士預估,張榮發個人財產超過新台幣500億元,遺產稅至少得繳50億元,國稅局時間到也會來追,「所以不可能不處理」。
宋耀明解釋,張國煒提出的法律舉措,都為了希望遺產爭議儘快落幕,如今大房代表既然釋出善意,雙方針對分配及財產清冊移交也有共識,所以會先按照進度走,透露任何提告的法律行動會先暫緩。
這場會議開了1個多小時,雙方律師唇槍舌戰、互不相讓,但氣氛還算融洽,會議結束前還傳出一陣笑聲。昨日下午5時20分時,代表大房的律師群先離場,宋耀明於5點40分離開,僅留戴錦銓在事務所。
為了怕被媒體堵到,戴錦銓先請事務所人員支開記者,待記者下樓後,約傍晚6點,戴錦銓才搭電梯下樓,在隨扈築出人牆護送下,進了停在仁愛路上的廂型車,快速離去。
尤其,長榮集團相關企業的股務工作,多由長榮國際處理,讓長榮國際不但是集團交叉控股的重要金庫,若未來出現股權爭霸戰,掌握各公司股東名冊的長榮國際,是爭奪經營權的關鍵。
長榮集團前天宣布裁撤管理總部,原相關人事及單位多數轉入「長榮國際」旗下,長榮國際儼然成為長榮集團新權力核心,外界好奇。
長榮國際因沒有上市櫃,蒙上一層神秘面紗。長榮國際成立於1984年,初期主要為集團所屬國內外公司提供統籌管理與諮詢顧問服務,1998年開始對外,提供包含旅館業、廣告業、印刷業、船務代理業等管理諮詢顧問。
不過,「長榮國際」更重要的幕後任務,其實扮演長榮集團控股公司角色。以長榮集團旗下四家上市公司為例,長榮國際持有長榮海運7.11%的股權,名列第三大股東;持股長榮航空12.17%、長榮儲運8.45%,皆為第二大股東;另外還持有中再保高達35.13%,更為最大股東。長榮國際成為集團交叉控股的重要金庫。
長榮國際由張榮發家族100%掌控,長子張國華+配偶楊美珍,二子張國明+配偶陳惠珠,三子張國政+配偶曾瓊慧,分別都各持有長榮國際18%的股權,大房子女合計持股達54%,具有絕對掌控力。因此被安排接替長榮管理總部,成為集團新的權力核心。
長榮集團昨天僅發布簡短新聞稿表示,張榮發於20日上午11時05分安詳辭世,享壽90歲。長榮集團全體員工聞此噩耗,皆感到痛心與不捨,謹此敬告社會各界人士。
張榮發是台灣傳奇人物,生於港口、謀生於船運,海洋最終成就了他的一番大事業,因此,自稱是「海洋之子」,這也成為他的最佳寫照。有人稱他是「航海王」,擁有傲視全球的船隊,曾掌握全球將近十分之一海運貨櫃業務,改寫中國海運史上的第一人。
家境清寒,張榮發半工半讀完成學業,讀書時就跑到海運公司打工,從台北商業職業學校夜間部畢業後,更是勤奮努力,從事務員,一步步升為事務長、理貨員、二副、大副,最後升級考到船長執照。
1968年張榮發以一艘中古船草創長榮海運,到了1985年、他創建了當時世界最大的貨櫃船隊,躍居世界貨櫃船王,並締造多項台灣及世界海運史上幾個第一的紀錄。
包括在台灣最先開闢中東、中南美、全貨櫃及地中航定期航線等的船公司;也是全球第一家打破百年來運盟壟斷遠歐航線,以及第一家橫越大西洋的亞洲船公司。
在海運站穩腳步後,1989年創立了台灣第一家民營國際航空公司-長榮航空,現是全球安全評比第三的優質航空公司,「EVAAIR」代表的是旅客的信賴、安全與服務。
自此,長榮集團版圖更加龐大,一路發展至長榮重工、長榮運輸、長榮國際、立榮海運、長榮航勤、長榮空廚,甚至也跨入酒店,在兩岸及世界各國成立長榮桂冠酒店,多年前也入主國內唯一的再保險公司-中央再保。
不僅如此,長榮航空近年積極發展航太事業,陸續成立長榮航太、長榮航宇等,並與美國奇異(GE)航空集團合資成立的長異發動機維修公司,目前正全力發展航太產業,成為國內唯一跨足航太產業,進行上中下游垂直整合的航空公司。
台糖公司透過區段徵收可分回7.7公頃土地。台糖總經理楊錦榮說,最快今年底前尋找投資夥伴合作開發,開發內容包括住宅、購物商場及商辦大樓等,預估投資規模上看百億元。
據了解,長榮、微風廣場、大潤發及麗寶等集團都表達參與開發意願。長榮國際董事長張明哲稍早曾到現場勘察,有意開發高級住宅;大潤發則計劃興建大型量販店。台中糖廠土地閒置10餘年,93年原已招商成功,但因大環境影響延宕,如今區段徵收開發,土地價格已大幅攀升,搭配水池綠化等發展,台糖決定重新啟動招商計畫。
航運業景氣將擺脫淡季,長榮(2603)集團透過轉投資事業加碼自家海空運股票,引發市場注意,法人推測,長榮集團看好海空運市場前景;另外,長榮也公告出售北京中環世貿中心C座26樓加14個停車位,處分利益1.1億元,換算每股貢獻度0.03元。航運類股動昨(18)日大漲3.5%,法人認為,台股多空不明難操作,航運類股獲利、產業穩定反到成為防禦標的。
長榮海空運昨日舉行董事會,財務主管輪調異動,其中集團財務長翁榮鍾原本身兼海運本部財務執行長,因退休改由長榮航空財務本部的副總吳光輝升任;長榮航(2618)財務主管由原來擔任會計主管的協理蔡大煒擔任,原蔡大煒一職則由航空經理陳啟民升任,至於翁榮鍾仍維持集團財務執行長。
長榮子公司長榮國際公告從9月3日到11月16日斥資26.19億元敲進長榮海運股票11萬6,263張,平均每股成交金額22.52元;另外11月17日單一日,也買進長榮航5萬1,102張,花了15億元,平均每股成交價30.03元。
市場解讀,長榮國際是長榮集團控股公司,這個動作代表看多集團兩大事業體表現,增加持股比率,提振信心,加上海運擬開徵旺季附加費的效應,長榮海昨日尾盤攻上漲停,收24.65元;長榮航收32.7元,同樣攻上漲停,長榮海空兩大公司,單日市值就增加超過100億元。
航運業進入淡季,日前仍出現好消息,TSA(泛太平洋運費穩定協定)看好中國農曆年工廠停工過節,零售端將會提前在農曆年前拉貨,正醞釀明年1月1日起開徵PSS(旺季附加費),以美國線為主,每40呎大櫃擬開漲400美元,預計12月申報宣布。
由於TSA會員強大,除包括龍頭麥司克外,國內陽明(2609)、長榮也是會員之一,因此如果順利開徵,兩家遠洋貨櫃航商都可望受惠。
另外航運類股受帶動齊漲,類股指數大漲3.96點,收115.45點,漲幅高達3.55%。
長榮航今年獲利大好,加上本月初董事會已通過將發行國內第15次有擔保普通公司債,發行總額31億元,昨日公司也宣布,目前營運狀況已大幅改善,取消原擬辦理50億元現增案計畫。
長榮航空也決議,將進行15架777-300ER客機桂冠艙座椅更換及影視系統更新等改艙作業,將採用法系品牌廠商產品,預計明年底後年初完成。長榮強調,將可提升競爭力及777-300ER機隊服務品質。
此外,長榮集團亦發佈高階主管異動,原長榮海運財務本部執行長翁榮鍾退休,改由長榮航財務副總吳光輝接任財務主管;長榮航財務主管則由原會計主管蔡大煒升任,會計主管則改由財務經理陳啟民接任。
長榮集團表示,高層主管異動主要為例行人事調整,其中吳光輝進入長榮集團後,即在海運服務,加上在長榮航期間,包括油料避險、財務規劃等均相當熟悉,相關業務執掌並無銜接問題。從長榮集團本次人事異動案來看,將有助內部高階主管在集團各事業體歷練。
長榮集團今年海空運營運亮麗,長榮集團說,長榮航12月10日將再新增桃園/鄭州航線、12月18日也會開航桃園/濟南航線,後市營運表現不差;海運部分,雖第4季運價下滑,但整體營運情況平穩。
長榮集團旗下長榮國際11月17日單日買進長榮航股票5.11餘萬股,交易金額為約15.35億元,平均每股交易金額30.0379元,長榮國際對長榮航持股由約12.7%增加至14.41%。
由於長榮國際連2日公告買入自家關係企業股票,外界解讀公司看好關係企業後市,激勵兩家公司昨日均以漲停作收,不過長榮強調,股票交易為大股東股權轉移。
長榮國際含本次交易累計持有長榮股票約2.3億股,持股比率7.43 %。長榮國際指出,購買長榮海運股票目的為投資理財。長榮海此波股價觸及26.55元相對高點後壓回,昨日收盤價23.05元,短線跌幅約 13%。
長榮集團今年不論航空或海運獲利大好,前3季兩家公司合計獲利超過220億元。展望第4季,雖歐美遠洋航線逐漸進入傳統淡季,近洋航線受到航商大量投入運能,運價難有大幅拉升情況,加上國際油價飆高,本季獲利將比第3季下滑。
上海長榮桂冠酒店為長榮集團繼海運及航空事業後,在大陸又一項重大投資布局。上海長榮桂冠酒店座落於「張江高科技園區」中的浦東軟件園區第三期商業用地內,是浦東地區的黃金地段,前有連接虹橋、浦東兩機場之2號地鐵出口(金科路站),距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和未來的迪士尼樂園只有10分鐘的車程,仳鄰電影城、百貨精品商場、大賣場等,非常適合開發國際商務及觀光酒店。
長榮集團旗下的長榮國際連鎖酒店全球共經營九家高級酒店,為「台灣原創的國際連鎖酒店品牌」,全球除自建自營的六家長榮桂冠酒店之外,另外尚有受委託管理台糖長榮酒店(台南)、長榮鳳凰酒店(礁溪)與桃園國際機場二期航廈的長榮轉機旅館等三家酒店。
長榮以其超過20年籌備及經營國際級觀光旅館的豐富經驗,秉持立基台灣、深耕大陸、放眼亞洲的開發願景,首次於大陸地區開發國際觀光酒店,希望能以榮獲遠見雜誌「連鎖商務旅館傑出服務獎」的精神,提供最富台灣人情味及具有國際水準的一流酒店服務。
謝志堅因個人因素辭職,由現任總經理張明煜升任,總經理遺缺
則由長榮倉儲總經理張明哲轉任,這項新的人事案明(15)日生
效。
長榮集團發言人聶國維表示,張明煜長期在長榮國際任職,時間
長達20餘年,他從董事長特別助理做起,一路升任總經理,行事
穩健、能力也相當強,對長榮國際的業務極為熟稔,因而被拔擢
升任董事長,他與新任總經理張明哲名字只差一字,但兩人並非
兄弟,也沒有血緣關係。
團費下降,減幅最高可達二五%至三○%。看好即將鬆綁的兩岸
直航商機,台南地區的五星級酒店與旅行社業界,籌畫共同推出
大陸人士來台參訪、觀光等專案;台糖長榮酒店總經理鄭東坡,
期望政府相關單位能積極包裝台灣環島旅遊行程,讓全國各地相
關業界都能分得一杯羹。
鄭東坡指出,未來不論是開放台中清泉崗機場,或桃園、高雄等
機場,進行兩岸包機直航,絕對可為台灣的觀光事業挹注活水。
鄭東坡認為,開放包機來往台灣、大陸兩地,除了可招攬更多的
大陸人士來台觀光,目前在大陸工作、經商的人士,亦為數不少
,一旦兩岸包機直航,也能吸引這些外籍人士,利用周末、日,
或連續假期,來台觀光參訪。
過去雖然有不少大陸人士來台,但多數侷限於學術界的參訪團,
該酒店將積極配合政府開放兩岸直航的新政策,與旅行社等不同
行業,進行異業結合,針對不同旅遊行程,推出參訪團與純粹觀
光旅遊團。
奇摩旅行社總經理陳銘洲指出,一旦開放直航,大陸人士來台的
團費,可望由過去透過第三地來台,八天行程約新台幣三萬餘元
至四萬元,大幅減少約一萬元機票成本,競爭力提高。
尤其高鐵縮小台灣各地的往返時間,如果安排得宜,絕對能為台
灣的觀光相關產業,注入龐大的新商機,相關業界早已磨刀霍霍
,準備放手一搏,畢竟大陸十多億的人口,將是兵家必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