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榮國際公司新聞
長榮集團控股公司長榮國際6日召開董事會改選董事長,會議只花 不到10分鐘結束,一如外界預料由大房女婿鄭深池獲選為新任董事長 。鄭深池在會後首度打破沉默,發出一份聲明稿,說明他獲得大部分 張氏家族信任,希望張家四兄弟放棄成見,誠心相待,達到創辦人張 榮發期望兄弟團結的遺願。 長榮國際2月25日全面改選董監事,弟弟派取得三董一監過半的席 次,拿下經營權,哥哥派張國華輸了這場戰役。弟弟派獲勝關鍵是張 國煒母親李玉美轉向支持張國明、張國政。 由於長榮國際持有中再保、長榮鋼、長榮航、長榮、榮運及立榮航 空等公司的股份,弟弟派在長榮集團的勢力更往下一步邁進。 自從長榮國際變天,長榮集團正式進入旗下上市櫃公司、公開發行 公司的股權爭奪戰。6日長榮國際召開董事會正式推舉新任董事長, 如弟弟派所規劃,由鄭深池獲選為新任董事長。 鄭深池為長榮集團創辦人張榮發的女婿,曾任長榮集團副總裁兼任 長榮航空董事長,6日回歸長榮集團,新身份為長榮國際董事長。 鄭深池順利當上長榮國際董事長後,立即透過律師正式對外發布一 份聲明。他首先指出,擔任長榮國際董事長是受到創辦人張榮發大部 分遺族的委託,藉由長輩的身份,提供一個平台,希望透過此平台讓 張家四兄弟放棄成見,誠心相待,共謀圓滿解決之道,以達創辦人張 榮發期望兄弟團結的遺願。 鄭深池最後更鄭重呼籲希望張氏家族團結,他也強調長榮為跨國企 業,集團發展壯大,有利台灣經貿發展及國際和平。因長期受到創辦 人張榮發的培植及提攜,又獲得大部分張氏家族信任,基於感恩,自 當略盡綿薄。 長榮國際目前董監名單,弟弟派三董一監,董事為凱明投資鄭深池 、聖世投資張明煜(長榮航勤董事長)及祥陽慈善基金會張聖皓(張 國明獨子),監察人則為政慧基金會李寬量(前長榮鋼鐵董事長)。 哥哥派兩董一監為以自然人當選的張國華以及詠股份有限公司戴錦銓 ,監察人為御股份有限公司葉佳全。詠股份有限公司原本指派代表人 柯麗卿,6日已換成戴錦銓。
長榮國際今選董座 暗潮洶湧 弟弟派支持鄭深池出任,兆元集團各子公司經營權爭奪戰揭開序幕長榮國際6日將選出新任董事長,外傳弟弟派將支持大姐夫鄭深池 擔任。市場認為,新任董座一旦正式交接,弟弟派恐將發動攻勢,長 榮兆元集團各子公司經營權爭奪戰就此開打。 據指出,長榮集團旗下立榮航空及長榮鋼鐵今年將進行董監事改選 ,成為哥哥派及弟弟派第一波主戰場,長榮鋼8日為股東會過戶的最 後買進日,該股上周以62.1元作收,有望挑戰今年新高65元價位;此 外,立榮航空因星宇航空董事長張國煒持股19.9%,在七董二監中握 有二董一監席次,再加上長榮國際持有二席董事、持股23.48%,變 天的機率最大。 2023年改選的中再保、長榮航、長榮、榮運及長榮航等公司董監改 選戰火,也有可能提早點燃,根據統計,長榮國際除長榮航太零持股 外,其餘公司持股比率達4.96∼35.13%,股權深具影響力。 長榮國際6日召開董事會,長榮海運董事張國華主持新舊任交接董 事會,並在董事會中投票表決新任董事長人選,進行交接。據傳,弟 弟派亦考慮於4月8日召開臨時董事會備案,因此董事長人選何時拍板 備受關注。 長榮集團創辦人張榮發育有四子一女,大房有張淑華、張國華、張 國明、張國政,二房有張國煒,鄭深池為張榮發女婿,張淑華早於2 015年過世。 張榮發2016年過世後,因兄弟股權相當,證券商及股代業者表示, 從兩方對峙情況看來,集團已呈分裂,2月25日弟弟派贏得長榮國際 三董一監過半的席次,讓弟弟派氣勢大振。扭轉關鍵勢力是張國煒母 親李玉美持有長榮國際7.14%,倒向弟弟派。 長榮集團市值超過兆元,長榮國際為集團金母雞,持有中再保35. 13%、長榮鋼21.69%、立榮航空23.48%、長榮航10.92%、長榮4. 98%、榮運8.45%等,目前持有上市櫃及興櫃相關股票市值已逾700 億元。 證券商及股代業者指出,長榮鋼為兄弟對峙的「關鍵第一役」,6 月10日將改選七席董事,雖然長榮國際持有長榮鋼21.69%,再加上 張國明5.95%及張國政5.95%,合計33.59%,贏過張國華,不過欣 陸投控董事長殷琪旗下的三家公司股權12.05%表態力挺張國華,檯 面上雙方持股差異不大,未到開票當日都難下定論。 此外,今年長榮航5月31日補選一席董事,弟弟派未提名,研判20 23年改選再戰。
長榮集團旗下中再保第二大股東財政部持續賣股,上周五(1日) 再度申讓中再保持股8,000張,這是2022年來財政部第三次申讓持股 ,至本次為止累計申讓1.6萬張,若順利出清持股,持股比重將降至 12.27%,若財政部持股快速降低持股,則二席董事可能於2023年改 選時會產生異動,將牽動長榮集團兄弟派布局,備受市場觀察。 對於釋股中再保計畫,財政部官員指出,這些是民營化基金先前編 列的釋股預算,並已獲立法院通過,因此配合決議執行,今年還會繼 續釋出,繼續淡出中再保,而在中再保召開股東會全面改選董事時, 財部也會憑現有持股選任,不會強求一定要在中再保董事會有席次。 根據證交所資料統計,財政部近二年來已大賣2.88萬張。本次申讓 8,000張持股於6日起開始執行,如果本次申讓順利全數處分,財政部 持有的中再保將剩下持股7.249萬張,持股比降到12.27% 。中再保 1日收盤價為31.5元,今年來累計漲幅6.24%。 並且為了避免賤賣中再保股票,財政部官員表示,在釋股價格上財 部內部還有設算公式,必須在市場價格同時超過季均價,和年均價等 前提時,才能執行,在2021年由於中再保股價隨著大盤上揚而屢破高 點,也使財政部有更多出脫中再保持股的機會。 長榮集團兄弟各擁長榮海運及長榮國際為重點企業,長榮國際因持 有中再保35.13%,但長榮、榮運及長榮航空分別持有8.68%、8.45 %及5.96%,弟弟派股權暫居上風,使得該公司成為市場點名2023年 最先變天的企業,財政部持股逾一成,成為重要關鍵席位。 中再保的六董三獨董中,除財政部共握有兩席中再保一般董事外, 長榮國際擁三席董事,長榮海運一席董事及三席獨董,2023年董事會 改選戰引發各界關注。
長榮鋼提前於6月10日改選董監事,長榮鋼表示,股權及經營權分 離,營運不會受到改選影響,就基本面而言,受惠於台商回流投資、 國內科技廠擴廠等市場需求,持續看好未來一、二年鋼構市場前景, 接單暢旺。 長榮鋼將於6月10日召開股東大會,並同步改選七席董事,該股最 後過戶日為4月11日,恐將掀起一場委託書大戰。長榮鋼轉投資龐大 ,包括轉投資高鐵0.28%、立榮航空14.99%、長榮海運0.72%及長 榮航4.23%,是長榮集團航空版圖上重要的控股公司之一。 長榮鋼除了是國內主要鋼構廠商,也提供貨櫃維修服務,並透過轉 投資事業跨足環保工程,股本42億元。該公司2021年業績亮眼,年營 收136.08億元、年增45.55%,營業毛利23.55億元、年增16.23%, 營業利益17.53億元、年增14.27%,稅前淨利19.54億元、年增12.6 8%,稅後淨利12.78億元、年增22.53%,EPS為3.11元,擬配發3元 現金股利。 長榮鋼去年受惠於台商建廠、科技廠房擴產、公共工程、營建工程 及老屋重建等需求旺盛,以及轉投資廢棄物處理事業獲利挹注,獲利 創上市以來新高,且因該公司專注鋼構產品開發,具有特殊工程的建 構能力,因此國內重大工程及指標性民間大案多有長榮鋼揮灑空間。 據瞭解,長榮鋼目前位於台南新營的鋼結構廠單月出貨量約1萬∼ 1.2萬公噸,且新竹廠鋼構廠單月產量超過3,000公噸,鋼構接單以長 單為主,估計年出貨量達到17∼18萬公噸。 展望未來,長榮鋼表示,該公司持續看好未來一、二年的鋼構市場 前景,主要仍集中於台商回流建廠、科技廠房擴廠、公共工程及民間 營建工程等需求不差,接單暢旺。 法人指出,富邦集團北高雄商辦大樓工程日前正式動工,估計所需 的鋼構工程數量達到10萬公噸,國內包括中鋼構、長榮鋼等相關鋼構 廠都有機會參與這項工程,且台積電高雄擴廠案,預計6月份起動工 興建,共有二個廠,包括7奈米和28奈米廠,其中一個廠估計需要鋼 構3萬公噸以上,國內相關鋼構廠也都有機會大展身手。
台股2022年首家經營權大戰上場!長榮集團旗下子公司長榮鋼6月 10日召開股東會並改選七席董事,據了解,長榮集團弟弟派陣營張國 明、張國政合計提交五席董事及三席獨董名單,哥哥派名單將在31日 公布;業者指出,長榮鋼兄弟大戰呈現五五波態勢,欣陸工程董事長 殷琪及四大委託書通路商將是經營權花落誰家的重要關鍵。 長榮集團弟弟派30日透露自家陣營董事提名名單,包括:張國明提 名三席董事、三席獨董合計六席,董事名單有長榮國際、鄭深池、凱 明投資,三席獨董為中菲行前執行長林天送、誠正聯合會計師事務所 會計師林淑玲、博新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陳筱屏;張國政則提名兩席 董事,包括正好投資及富好投資。 31日為長榮鋼董事提名人選截止日,預料哥哥派張國華所推選的名 單亦將公布,其中,欣陸工程持股逾一成,讓殷琪成為關鍵少數,可 搶下一席董事席位。 證券業者指出,長榮鋼的最後過戶日在4月11日,股東名單出爐後 ,將掀起委託書大戰,包括三大委託書盤商長龍、全通及聯洲,外加 以綜合券商或信託機構體系為主的元大證等平台,是否持續支持公司 派將是重要關鍵。 長榮國際2月25日股東臨時會改選董監事變天,弟弟派張國明、張 國政取得主導權,經營權大戰持續延燒到將全面改選的長榮鋼,因長 榮國際持有長榮鋼21.69%為最大股東,市場點名哥哥派張國華將會 在6月10日長榮鋼股東會上改選董事一役,失去部分席次及主導權。 張國華日前接受本報專訪時也指出,長榮鋼要變天就變天。留給投資 人更多想像空間。 根據長榮鋼股權結構上顯示,分為三大版圖,第一為哥哥派持有2 1%(長榮航空9.1%,張國華5.95%及財團法人張榮發基金會5.95% ),弟弟派則擁33.59%(長榮國際21.69%、張國明5.95%、張國政 5.95%)。不過,殷琪所屬的大陸工程、台橡、維達等公司持有12% ,成為最終決勝關鍵。 投保中心表示,有關經營權之爭的案子均會派員參加股東會,也呼 籲長榮鋼鐵的兩派股東陣營,按照法令規定程序進行,若未依法且為 事實,將依據投保法第10條之一,對不適任董事提起解任訴訟。過去 重大知名案例有對大同前董事長林郭文艷及光洋科獨董吳昌伯提解除 董事訴訟,若裁決成立,遭解職的董事、獨董未來三年不得擔任上市 櫃公司董監事。
長榮集團控股公司長榮國際日前變天,由大房二子張國明、三子張國政及二房張國煒母親等泛弟弟派聯盟剛奪得四席過半席次,贏了哥哥派大房長子張國華。但新一回合角力又開始,張國華上周四公開喊話「好好來談」之際,本周一長榮鋼鐵則默默公告,將在六月股東常會提前改選董事;此役勝敗攸關明年長榮航空經營權,兄弟兩派都在拉攏大股東、欣陸投控董事長殷琪的支持,其態度至為關鍵。長榮鋼鐵周一公告,董事會決議今年股東常會在六月十日召開,內容除時間、地點、承認與討論事項外,也意外出現「選舉事項:改選七席董事(含三席獨董)案」,且隨即自三月廿二日至卅一日受理股東提名董事候選人。擅長處理經營權的律師說,長榮鋼原在今年十一月底才改選,哥哥派將其提前,目的在於壓縮對手準備時間。長榮集團則低調不回應。而長榮鋼這一役,攸關長榮航空經營權,且根據年報,長榮航還持股長榮鋼鐵約九%,哥哥派可趁長榮航還沒被弟弟派拿下之前,先一步運用股權。而長榮國際前天召開董事會,為張國華這屆任內最後一次會議,去年獲利約廿八點八億元,每股卻配發現金股利廿七點五元,共發出約一百十億元,大房三兄弟依股權各可拿到近廿億元。市場人士說,長榮國際往年獲利大致也有廿多億元,但過去每股僅配發約三、四元。長榮國際最快將在四月六日前召開董事會,選出新任董事長,弟弟派將推選鄭深池擔任。隨著長榮國際即將改由弟弟派主導,各界也開始聚焦「下一戰」長榮鋼的股權爭奪。年報顯示,長榮國際持有長榮鋼約廿一%,大房三兄弟每人各持有長榮鋼五點九五%。弟弟派張國明、張國政可掌握股權約卅三%,而哥哥派在失去長榮國際後,可掌握股權約廿一%,但殷琪旗下大陸工程、台橡、維達等公司,也持有十二%。市場人士說,「若殷琪支持哥哥派,雙方旗鼓相當,很有得拚!」值得注意的是,長榮鋼是長榮航第四大股東,無論哪派拿下,明年長榮航改選的勝算也會提高。「重頭戲還是在明年改選的海運與航空,雙方都需要較長的備戰期。」業界人士說,兄弟如果能坐下來談,也不用搞得那麼辛苦。
長榮國際3月22日召開董事會,這是由哥哥派、長榮大房長子張國華人馬所召集,也是哥哥派握有長榮國際經營權的最後一天;據悉,4月初將召開第一屆的新任董事會,並推選新任董座,預計弟弟派人馬將掌權,外界盛傳董座人選是大房大姐夫鄭深池。長榮國際22日董事會,並未討論新任董事長人選,僅通過股利政策,每股配發現金股利27.5元,共計配出現金股利110億元,創下新高。依各自股權,大房三個兄弟約可分得20億元股息,而張國煒所屬的一房,則可拿到將近8億元。長榮國際受惠於海運市場大好,去年獲利達28.83億元,以股本40億元計算,每股純益達7.2元;前此,該公司可分配盈餘逾245.9億元;此次在哥哥派的主導下,共配出110億元,讓兄弟雨露均霑。據悉,弟弟派因經營權在握,並不想一次配那麼多。根據規定,長榮國際2月25日股東臨時會改選變天後,自3月23日起15天內、4月6日前,由第一高票董事也就是張國華召集召開董事會。若4月6日前都沒有召開,才能由其餘的董事來召開,市場傳出如果由弟弟派召開的董事會時間會在4月8日。
長榮鋼、長榮航經營權之爭今年提前引爆,其中,長榮航5月31日一席董事補選率先登場,兄弟兩派各擁兩成持股,外資動向是關鍵。業界說,大房哥哥派張國華先將長榮鋼鐵董監改選日期提前,逆襲弟弟派,有意搶下長榮航明年董監改選的灘頭堡。但弟弟派拿下長榮國際後,派在航空的兩席董事勢將改派,另有一席補選席次,究竟會是誰的人馬勝出,外資的支持就是關鍵。此外,長榮國際變天後,未上市櫃的立榮航空面臨變天壓力;據悉,未上市的立榮航空大股東是長榮國際,張國煒也是立榮的主要大股東。所以市場才會在長榮國際變天後,有著各種傳聞,在目前檯面上的席次估算,失去長榮國際後,長子張國華在立榮的席次已輸給老二張國明、老三張國政加張國煒,所以4月立榮航空經營權恐將跟著變天。
長榮集團經營權之爭,海空大戰開打。長榮鋼鐵21日公告,將在6月的股東常會提前改選董事;此役勝敗攸關明年長榮航空經營權,兄弟兩派都在拉攏大股東、欣陸投控董事長殷琪的支持,殷的態度至為關鍵。根據長榮航空股權結構,長榮大房長子張國華(哥哥派)握有的長榮海運持15%股權,而長榮國際的10%則被弟弟派(大房老二老三張國明、張國政與二房張國煒)掌握,加上張國煒旗下的華光投資有逾9%,因此,長榮鋼鐵持有的4.2%對哥哥派就極為重要。換言之,大哥若能拿下長榮鋼鐵,則航空由誰當家,還在未定之天。大哥張國華日前釋出「好好來談」訊息,但本周一長榮鋼鐵董事會決議,今年股東常會在6月10日召開,內容除時間、地點、承認與討論事項外,竟也出現「選舉事項:改選七席董事(含三席獨董)案」,且隨即自3月22日至31日受理股東提名董事候選人。擅長處理經營權的律師說,長榮鋼原在今年11月底才改選,哥哥派將其提前,目的在壓縮對手準備時間,而長榮鋼此役,則攸關長榮航空經營權。根據年報,長榮航持長榮鋼約9.1%,哥哥派可趁長榮航還沒被弟弟派拿下前,先將股權拿來用。年報顯示,長榮國際目前持有長榮鋼鐵約21%,大房三兄弟每人各持有長榮鋼5.95%。弟弟派的張國明、張國政可掌握股權約33%,而哥哥派在失去長榮國際後,可掌握股權約21%,但殷琪所屬的大陸工程、台橡、維達等公司,也持有12%。「若殷琪支持哥哥派,雙方旗鼓相當,很有得拚!」市場人士說。至於下一戰,也是最關鍵的一役,就是海運。哥哥派日前提清算出售控股公司風向球,近日傳出,引來國際私募基金洽詢,牽動全球運力的國際買家備受矚目。業內人士說,長榮集團經營權之爭,除籌碼戰還有資本戰,外資將扮演重要角色。針對長榮國際經營權處於不穩定狀態,以及控有長榮海運7.4%最大股東巴拿馬長榮國際亦可能重蹈經營權異動覆轍,大哥張國華日前接受本報專訪拋出解決方案,「控股公司解散賣股分錢」。法人表示,長榮海運狹全球6%運力,且坐擁北美、歐洲黃金線,加上減碳脫硫新船比率近八成,去年稅前息前獲利(EBIT)跟德國赫伯羅德110億美元相仿,市值七千多億元卻不到赫伯羅德的三分之一。
長榮集團控股公司-長榮國際董監改選變天,外界認為與星宇航空 虧損擴大有關,張國明、張國政及張國煒的弟弟派聯盟下一步怎樣進 行,外界緊盯變化。市場認為,基於「張家的情誼還是有的」,兩派 四人有望坐下來好好協調,但不排除弟弟派下一步提全面改選董監事 ,進駐長榮航空。 考量弟弟派在長榮航空董監事掌握權較高勝算,法律界人士沙盤推 演,認為弟弟派不排除提出召開長榮航空臨時股東會進行改選董監事 ,未必等到2023年5月改選董監事。 長榮航空董監改選要變天二個重大關鍵點在於,第一、採股東會決 議方式提前改選董監事,然長榮國際新任董事長最遲在4月6日選出, 緊接著不到二個月的時間,長榮航空將於5月31日的召開股東會。根 據公司法172條第五項規定,改選董事應在召集事由中列舉,不得以 臨時動議提出,弟弟派將趕不上向長榮航空提案全面改選董監事提案 的最後期限。 第二、根據公司法第173條規定,繼續一年以上,持有已發行股份 總數百分之三之股東,得以書面記明提議事項及理由,請求董事會召 開股東臨時會改選董監事,將董監改選戰火提前於今年引爆。業界認 為,張國煒經營航空有其獨特魅力,讓他經營長榮航空是有加乘的效 果。未來集團的經營權板塊變化,銀行團、股東、法人等各界都密切 持續關注。 張國煒母親李玉美持有長榮國際的7%持股轉向支持張國明、張國 政弟弟聯盟,讓弟弟派聯手取得長榮國際主導權,市場認為長榮航空 是弟弟派接下來會最先搶下的公司。 星宇航空鉅額虧損今年必須增資是張國煒母親李玉美倒向支持張國 明、張國政弟弟聯盟的主因,但資金解套最關鍵其實是張國政必須要 撤銷對張國煒的「張榮發遺囑無效」訴訟案。惟弟弟派雖已聯手在長 榮國際2月25日確定取得主導權已過了兩周,張國政未放棄訴訟,仍 堅持上訴;張國煒與張國明、張國政三人的既對立又合作的關係讓外 界霧裡看花。 熟知張家事務的人士表示,「張家兄弟的情誼還是有的」,家務事 別人很難看清楚。大哥張國華也確實知道張國煒創立星宇航空的辛苦 ,張家檯面上能夠有如此熱忱經營航空業的就非張國煒莫屬,只是「 時運不濟」,開航遇到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截至2021年第三季為止民 航局資料顯示,已虧損超過61億元,至今又過了快兩季,虧損金額逐 步擴大。
長榮15日將召開法說會,市場高度期待去年EPS及股利政策。長榮 也蒐集法人的提問單,有三大方向,包括第一、今年貨櫃航運的產業 景氣看法。第二、長榮收回各地船務代理業務的成效。第三、長榮國 際變天對長榮的影響。 長榮今年2月合併營收為553.05億元,年增86.66%,月減2.7%, 月減的因素為2月工作天數少於1月,不過月減的幅度比陽明及萬海兩 家公司月減6.57%及27.17%,表現優異,最主要貢獻為新船投入, 新增運力及奪得幾家重量級歐洲線長約客戶訂單。 新增運力部分,根據Alphaliner最新資料顯示,長榮運力達147.8 5萬TEU(20呎標準櫃),居全球第七大,與第六大ONE僅差不到5萬T EU,長榮今年有19艘新船投入,新增19.37萬TEU運力,下半年贏過O NE指日可待,市占率逐步提升。 至長榮今年奪得幾家重量級歐洲線長約客戶訂單,是長榮2月維持 穩健的推力。據了解,這幾家歐洲大客戶過去怎樣努力都談不下來, 今年順利讓長榮服務,要感謝挪威主權基金的督促。 2018年挪威主權基金認為長榮在船舶回收相關作法,未符合歐盟認 定標準,遂將長榮納為禁止投資黑名單,長榮高層痛定思痛,全力改 善符合環保法規,擁抱環保趨勢及重視自然生態的永續,長榮2020年 加入入《船舶回收透明度倡議》等的努力,長榮迎來投資界的認可, MSCI將長榮列為航運界最高評等的A級航商,挪威主權基金也從2021 年重新買回長榮,此舉更助長榮在歐洲奪得幾家重量級長約大訂單。 至於長榮從2017年開始從各地收回船務代理業務,進行組織整併, 已達到成效,財務表現優於同業,2021年長榮第三季毛利率為69%, EBITDA利潤率為71.59%,居全球貨櫃航商之冠。 法人認為,長榮將在外業務整併,對長榮投資評價更有利,考量法 人估算長榮財務更精準及趨於穩定,股價淨值比評價有望提升。 最後,長榮國際由弟弟派取得主導權,因長榮國際持有長榮4.98% ,巴拿馬長榮國際持有7.43%,目前外資、投信持有長榮比率攀高, 長榮經營權的穩定也是法人最關心焦點。預料長榮經營團隊應也無法 給予市場想知道的答案,不過據了解,長榮近年績效優異,現任經營 團隊可持續獲得法人股東的力挺。
星宇拚國內線,三問題待觀察。首先,張國煒也是立榮大股東,星宇跟立榮如何競合;其次,星宇資金緊迫,為何為了國內線要再花錢租ATR;第三,星宇國內線地勤代理花落誰家。長榮國際持有立榮航空比重為23.48%,張國煒的英屬維京群島商雲杉持有19.9%,是第二大股東,若從長榮國際變天的關鍵角色來看,張國煒在一定意義上,可視為「立榮航空的老闆」,換言之,張國煒左手握有立榮,右手持有星宇,業界認為,未來國內航線市場會很有趣。業界指出,國內線航空市場不好賺;尤其在疫情即將進入尾聲,全球都在期待客運復甦商機,星宇正是要大展身手的時間點,卻要花心力進軍國內市場,顯示,張國煒有一定的盤算。其次,星宇航空今年開始進入新機加入期,受到疫情衝擊,星宇虧損的數字增加,民航局也傳出要求增資,資金壓力很緊;為了進軍國內線還要租進及自購新機,恐怕還要花大錢,可注意後續發展。第三,等到國際開始解封,國內線旅客數恐怕會下降,如果旅客數不高又找不到適合的代理,自辦地勤人力成本增加,恐怕很難玩。
榮運(2607)、長榮海運將於15日舉行法說會,業內人士透露,過去兩年受疫情塞港影響,貨攬業者台驊、中菲行等營運動能大增,而長榮集團將安排榮運跨足該領域,法人估,榮運今年營收有望較去年倍增。長榮海運揮別長榮國際後,收回旗下國內外四家海運公司總代理權,龐大貨櫃承攬業務轉由長榮自營,未來倚重榮運子公司長榮物流跨足海空貨運代理業務可期,榮運有望成最大贏家。榮運去年8月公告,向長榮國際及Round the World S.A.取得長榮物流股權,並參與現金增資,取得長榮物流91.21%股權,成為最大股東,跨入貨攬業第一步。榮運經過整合長榮物流後,去年第4季榮運營收達36.66億元,較第3季16.99億元,大增115%,今年1月營收14.05億元,年增率140%,初步效益顯現。榮運去年前三季每股盈餘0.66元,已超越2020年全年的0.64元,昨天台股重挫達557點,榮運股價還逆勢上漲,收盤時來到39元,漲幅4.42%。法人認為,今年的營運爆發力有想像空間。根據公告,長榮海運持有榮運40.36%,為最大股東並選任三席董事,長榮國際則持有榮運8.45%,擁有一席董事,長榮物流則擁有長榮航一席董事,榮運透過長榮物流橫跨集團海空運貨攬業代理,似乎已有共識。法人指出,榮運去年第4季開始認列長榮物流營收,業務涵蓋海空運、倉儲、通關等物流服務,並將全面跨入貨攬業,加上長榮收回長榮國際海內外海運代理權後,以長榮海運每月五、六百億元營收計算,榮運併入長榮物流效益將更為顯著。榮運的大園物流園區預計今年第2季完工,擁有龐大土地資產題材,近期在土地價格飆漲下,又坐擁土地資產題材,大園物流園區倉儲空間約3.5萬坪。榮運是國內最大的租櫃業者,去年租櫃業務占營收比重達20%,去年也陸續訂造許多新的貨櫃,隨著新櫃陸續加入,成為推升業績成長的新動能;榮運受惠15.6萬空貨櫃出租業務外,長期還有航空城周邊7.5萬坪土地開發計畫、疫後旅遊機場巴士運輸等都可望回升。再加上榮運手中持有2.52萬張的長榮海運,去年投資的帳面價值攀升,榮運營運跟全球海運業的景氣表現息息相關,全球貨櫃輪陷入搶櫃大戰,榮運也跟著受惠。
長榮海運大整併,終止與長榮國際合作關係,收回四大子公司船運代理業務;業內人士說,長榮海運近年來持續整合全球業務,營運效益將直接回到長榮海運,此次大整併後,下月起將顯現在營收、獲利上,成為推動獲利成長的新動能。長榮海運決議,自3月中旬起,收回旗下長榮海運(亞洲)有限公司(EMA)、長榮海運新加坡(EMS)、義大利海運(ITS)與長榮香港(EGH)四大公司在長榮國際的貨代業務;同時,長榮海運已向航港局申請設立台北港、台中、高雄辦事處已獲核准申設,未來相關的船邊作業工作,也會自行營運。長榮海運昨(6)日證實此事,該公司也指出,為提升營運績效降低成本,自2017年起即陸續收回全球各地代理行,整併船務代理業務收回自營,成立海外子公司,迄今已進行16個國家,為貫徹此政策,台灣船務代理收回自營提案,也於今年1月25日董事會通過在案,所以長榮海運經營團隊,將根據董事會通過內容進行規劃執行。長榮海運自長榮國際手中拿回集團海運總代理業務後,今年營運動能將可望更上層樓。法人指出,長榮運力占全球海運市場市占率約5.5%,是陽明市占率1.9%的三倍,但營收及獲利僅陽明的1.5倍,關鍵就在過去旗下許多貨代業務「外包」給集團關係企業,未來拿回自家全球代理權後,免去中間代理費用支出,營收、獲利都可望大幅提升。長榮海運近日向港務局申請設立台北港、台中、高雄辦事處獲核准,將全面取代長榮國際,拿回業務代理權,也可望提升整體毛利率。長榮去年營收4,893.9億元,今1月營收約568.4億元,在各大貨代業務3月中旬收歸己有後,3月營收將成觀察指標。長榮集團綿密複雜的全球海運布局,展現強大縱深,從買船、空櫃、租賃、碼頭到貨代,集團層層分工,雨露均霑的經營模式,過去長榮海運獲利難以極大化,但這個情況未來將幡然改變。今年1月開始,長榮海運青標、Peony兩家子孫公司,光最近七個月內配息,即回饋母公司極大收益;加上40個月年終獎金,如今又將一年數千億元的貨代業務收回,徹底提升公司治理及透明度。
長榮集團受惠海陸空景氣全面復甦,今年營運持續看俏,長榮海運 及榮運拍板於3月15日同步召開法說會,時值長榮國際即將公布新任 董事長名單之際,牽動市場神經。法人指出,長榮海運去年獲利、股 利水準及營運展望三面向,將是法說會重要指標。 長榮集團主要控股公司長榮國際股東臨時會改選董監事變天,法人 指出,長榮海運最大股東為外資,目前持股1,448萬張、比重高達27 .37%,新制勞退基金、國壽及南山人壽分別持有3.14%、2.75%及 1.69%,均樂觀以待今年能祭出高股息政策,長榮股利配發率若符合 法人目標,對2023年長榮集團董監事改選風向有重要的影響力。 長榮海運去年前三季EPS為30.27元,法人圈共識去年稅後盈餘上看 45∼46元,若以每股配息23元計算,現金殖利率近15%,是法人看好 的高現金殖利率股。 長榮集團這兩年靠著長榮市值大躍進,擠入台股兆元集團之列,長 榮去年7月也寫下233元的股價新高紀錄。1日長榮股價上漲7元,漲幅 4.88%,收在150.5元,跨過頸線壓力區,利多為各國港口壅堵問題 嚴峻、運價高檔不墜及長榮集團董監改選題材等三利多激勵,這三利 多持續驅動長榮今年股價及營運的主要關鍵。 貨櫃航運巨擘丹麥馬士基在對客戶報告中指出,全球港口壅堵情況 空前,使得亞洲到地中海航線出現延誤。韓國現代商船的數據顯示, 全球12.4%的船舶運力停滯,因歐洲及北美的塞港嚴重。依據德魯里 (Drewry)世界集裝箱指數資料顯示,最新一期上海到洛杉磯航線即 期運價,每FEU為11,030美元,周漲3.3%,年漲一倍以上,達125% ,運價在淡季走揚。 此外,長榮集團黑馬股榮運營運穩定,亦將於15日召開法說會,法 人預估,今年將靠著長榮物流及大園物流兩大業務貢獻將呈現倍數以 上成長。
長榮國際由「弟弟派,老二、老三張國明、張國政」拿下多數席後,牽動長榮集團1.03兆元市值經營權變化,隨著2023年長榮海運、長榮航空、榮運、長榮鋼及中再保等五家上市要進行董事改選,經營權大戰好戲還在後頭。截至25日收盤為止,長榮集團六大重要公司(含長榮航太)市值來到1.03兆元。法人預估,長榮去年獲利2,400多億元,今明兩年賺逾七、八千億元,加計長榮航、長榮鋼、榮運、中再保等成員,三年打造兆元盈餘王國,是弟弟派問鼎經營權主因。據公布的持股資料顯示,大哥張國華能掌握的長榮海運的持股最多,長榮海運也是榮運大股東,預料這兩家可望由大哥續掌的機會大;但長榮航空、長榮鋼及中再保的經營權則頗有變數,換言之,下一步的競爭會更趨激烈。長榮國際持有長榮航空10.92%股權,擁有兩席長榮航空董事,加上小K(張國煒)家族持有約9%,市場推估「弟弟派」可以控的長榮航股權應已逼近三成;另外,長榮國際也持有中再保35.13%及長榮鋼21.69%,均為單一最大股東,因此,這兩家公司也有望成為弟弟派的囊中物。值得注意的是,長榮航明年董事改選,大哥派掌握的長榮、榮運擁有長榮航約16%,儘管落後弟弟派長榮國際、長榮鋼、BVI華光及個人持股共約28%,仍有組成徵求人團,爭取外資、勞退基金近三成股權支持、扭轉劣勢的可能性。大哥派優勢在於掌握集團公司最新股東名冊,且簽下多數徵求通路,儘管屈居劣勢,若採以戰逼和策略,未必全盤皆墨。
長榮海運明年董事改選委託書大戰提前引爆,長榮集團兄弟兩陣營滿一年持股均逾8%,組徵求人團爭取持股逾20%的外資奧援,成一大關鍵;長榮海運籌碼、委託書大戰正式浮上檯面,據悉,大哥張國華準備四招接戰。弟弟派拿下長榮國際後,等於控有長榮航空;長榮海運則是這一場經營權大戰的最關鍵之戰,而海運最大股東「巴拿馬長榮國際」也將成爭搶標的。攤開長榮集團千絲萬縷的交叉持股關係,海運是長榮集團起家企業,又是獲利主引擎,且持有集團各大公司多數股權,換言之,掌握海運等於掌握集團命脈。弟弟派拿下長榮國際,已先持長榮4.96%,搭配張國明2.21%、張國政0.89%及長榮鋼0.72%,總持股約9%,已可籌組徵求人團。因此,長榮海運董事改選明年登場,至關重要,最大股東巴拿馬長榮國際持股7.4%,則是重中之重。為防範弟弟派整合戲碼重演,大哥準備四招因應,雙方各組徵求人團收委託書。消息人士指出,哥哥迎戰弟弟派的四招,包括信託節稅宣示抗戰並組徵求人團;高年終穩住員工向心力與相挺;高配息吸引近三成持股的外資、勞退支持;增加持股以期明年背水一戰。大哥張國華去年即察覺事態嚴重,今年1月先將個人半數及配偶持股全數持信託,在節稅前提下長期抗戰。緊接著發放40個月年終獎金,穩住員工向心力;青標、Peony等子公司短短七個月內,配發20億美元股息予母公司,更是前所未有;本月將公布的配息政策,也傳出可能逾五成配發率,準備讓外資法人、勞退基金等三成大股東驚豔。
長榮國際變天後,長榮集團經營權戰火持續引爆,將有三部曲。首先,長榮國際即將召開新任董事會,大房弟弟派張國明、張國政有意更換長榮國際董事長柯麗卿職務;另外,長榮國際也將改派長榮航空法人代表,有意推動長榮航空董事長換人做;第三就是爭搶長榮海運。長榮國際上周五(25日)召開股東臨時會,持有7%股權的二房李玉美(星宇航空董事長張國煒之母)倒戈,與長榮大房弟弟派聯手拿下三董一監(應選五董二監),取得經營權。後續,3月22日長榮國際董事任期屆滿,將會召開董事會,選任新董事長;依法,最遲在4月6日前須召開,這次長榮國際新董事取得最高票的人為大哥張國華,將由張國華來召集董事會。隨著長榮國際董監任期屆滿,「弟弟派」在掌握多數董事席次優勢下,應會換掉長榮國際的董事長柯麗卿及總經理戴錦銓,董事會將選新董事長。業界認為,誰接任長榮國際董事長一職,將是兄弟戰和的第一觀察指標。長榮航空方面,柯麗卿及總經理戴錦銓都是長榮國際派到長榮航空的法人代表,預期將同步改派、補選新董事。據指出,弟弟派將推動「長榮航空董事長換人做做看」,且是主要目標之一;其次,長期則因「結盟需求」,也要持續推動長榮航空與星宇航空的合作。至於長榮航空,專家分析,這一屆要換掉長榮航空董事長林寶水應有難度,因為林寶水是長榮海運派的法人代表,再者弟弟派尚未掌握長榮航空多數席次,短期內尚難實現,不過,明年改選後就難說了。再者,林寶水在這疫情海嘯下,領軍長榮航空在逆境中突圍,對公司立有戰功,陣前斬殺功臣恐引起軍心浮動,對股東也難以交代。長榮國際持有長榮海運4.98%的持股,弟弟派針對海運,則以拿下巴拿馬長榮國際主導權為第一目標。巴拿馬長榮國際公司分別由張國華、張國明、張國政及張國煒控制的雲杉公司各持20%,以及尚在二審法院審理的張榮發遺產持股20%。若弟弟派再度成功整合,握有長榮股權將劇增至16%,拿下經營權機會大增。據指出,哥哥派為防範弟弟派分管海運及航空兩大事業體,已將目標退守鞏固長榮海運經營權,特別洽詢控有新加坡等海外事業的關係人,增加長榮持股,以便在明年委託書大戰中勝出。
【台北訊】最近,CRIF中華徵信所公布了台灣觀光旅遊業的營收統計,我們看到了一個在疫情陰影下仍能奮鬥前進的產業景象。在這份報告中,我們看到不少餐飲品牌在困難時期逆勢成長,特別是咖碼咖啡、亞洲藏壽司、揚秦、八方雲集這幾家連鎖餐飲,他們的營收在2020年及2021年1月都名列前茅,實在令人驚艷。 這次的統計包含了59家公發以上的觀光旅遊業公司,他們在2020年的合併營收總額為1,440.2億元,比起2019年的1,982.81億元,衰退了27.37%。不過,這個產業中也有不少公司堅強抵抗衰退,維持成長。劉任編輯指出,其中上市公司表現較差,17家上市公司中僅有遠雄悅來、柏文的營收呈現成長。 觀光業在2020年確實受到疫情的重創,不過在國內旅遊的振興和三倍券的幫助下,業績逐漸回升。尤其是今年1月,在農曆年假期間,天氣不錯,國內旅遊再度爆發,已有17家公司營收成長。 其中,咖碼咖啡、亞洲藏壽司、揚秦、八方雲集這四家連鎖餐飲公司的營收成長,不僅在2020年,也持續到2021年1月,他們的成長速度令人印象深刻。另外,海灣、六角、大略-KY、長榮國際、豆府、雅茗-KY等公司的營收成長也都在9%以上,顯示整體產業的復甦趨勢。 隨著2月的到來,觀光業的業績有望進一步回升,王品、柏文、路易莎啡、聯發國際等公司都有機會繼續走強。特別是咖碼和路易莎這兩家平價連鎖咖啡,他們的表現值得期待。
CRIF中華徵信所統計9日公布觀光旅遊業59家公發以上公司的2020年合併營收統計,並追加最新2021年1月數據。CRIF中華徵信所總編輯劉任指出,咖碼咖啡、亞洲藏壽司、揚秦、八方雲集等四家連鎖餐飲業者,同時名列兩項統計的營收成長前十大公司,顯示餐飲四雄的營運暢旺,即將公布的2月業績值得期待。
CRIF中華徵信所統計觀光業公發以上的相關公司,包括上市/櫃、興櫃和公發公司共計59家,2020年合併營收總額1,440.2億元,較2019年的1,982.81億元衰退27.37%,59家公司中有近八成公司出現營收衰退;其中,衰退幅度超過三成以上者有19家,且有14家營收衰退幅度達50%以上,僅有13家公司維持成長。劉任提醒,上市公司表現尤其差,17家上市公司中僅有遠雄悅來、柏文的營收呈現成長,另15家為衰退。
觀光業是2020年疫情重災區,CRIF中華徵信所研究團隊指出,2020年台灣觀光業上半年營運停擺,下半年雖振興國內旅遊以及三倍券的補助有所回升,全年來看業績仍然大受影響,其中營運重創的公司以旅館業及旅行業為主,表現比較好的則為連鎖餐飲業。
今年1月間農曆年假期間天氣不錯,國內旅遊再度爆發,2021年1月59家觀光業公發以上公司,已有有17家公司營收成長,1月營收成長前十大公司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咖碼咖啡(51.44%)、亞洲藏壽司(31.43%)、揚秦(17.03%)、八方雲集(121.57%),這四家連鎖餐飲公司,也名列2020年觀光業公發公司營收成長的前十大公司。
劉任表示,2021年1月營收成長前10大公司中的海灣、六角、大略-KY、長榮國際、豆府、雅茗-KY營收成長也都在9%以上,2月公發公司觀光業的業績可望進一步回升,王品、柏文、路易莎啡、聯發國際2月都有機會繼續走強,尤其是平價連鎖咖啡的咖碼和路易莎最值得期待。
CRIF中華徵信所統計觀光業公發以上的相關公司,包括上市/櫃、興櫃和公發公司共計59家,2020年合併營收總額1,440.2億元,較2019年的1,982.81億元衰退27.37%,59家公司中有近八成公司出現營收衰退;其中,衰退幅度超過三成以上者有19家,且有14家營收衰退幅度達50%以上,僅有13家公司維持成長。劉任提醒,上市公司表現尤其差,17家上市公司中僅有遠雄悅來、柏文的營收呈現成長,另15家為衰退。
觀光業是2020年疫情重災區,CRIF中華徵信所研究團隊指出,2020年台灣觀光業上半年營運停擺,下半年雖振興國內旅遊以及三倍券的補助有所回升,全年來看業績仍然大受影響,其中營運重創的公司以旅館業及旅行業為主,表現比較好的則為連鎖餐飲業。
今年1月間農曆年假期間天氣不錯,國內旅遊再度爆發,2021年1月59家觀光業公發以上公司,已有有17家公司營收成長,1月營收成長前十大公司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咖碼咖啡(51.44%)、亞洲藏壽司(31.43%)、揚秦(17.03%)、八方雲集(121.57%),這四家連鎖餐飲公司,也名列2020年觀光業公發公司營收成長的前十大公司。
劉任表示,2021年1月營收成長前10大公司中的海灣、六角、大略-KY、長榮國際、豆府、雅茗-KY營收成長也都在9%以上,2月公發公司觀光業的業績可望進一步回升,王品、柏文、路易莎啡、聯發國際2月都有機會繼續走強,尤其是平價連鎖咖啡的咖碼和路易莎最值得期待。
與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