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邦科技公司新聞
自駕車藉由感測器蒐集大量環境數據,並由自駕系統標記、分類資 料,以訓練AI模型。目前NVIDIA、AWS與Azure等服務商皆推出自駕車 開發商的平台解決方案,雲端平台除了提供強大算力於數據處理,還 支援自駕車開發全流程、大幅改善效率,預期將進一步提升Robotax i服務滲透率。
Robotaxi應用近年迎來重要突破,如Google旗下的Waymo繼2024年 在美國鳳凰城首度實現高速公路自駕服務後,於2025年1月宣布將拓 展服務至洛杉磯的高速公路。Waymo今年也將擴大於城市的營運範圍 ,預計新增邁阿密、拉斯維加斯等地,還計畫與日本叫車平台合作, 擴張至海外。
美國川普新政府上任,預期將放寬每年自駕車部署數量的限制,也 有望鬆綁需配備方向盤的設計規範,將有利Robotaxi服務商發展。T esla已於2024年10月發表為Robotaxi而生的雙門2座車款Cybercab與 20人座Robovan概念車,拿掉方向盤和踏板,並改採未發表過的感應 充電方案。
■雲端服務與AI運算扮重要角色
雲端運算與AI推動自駕技術的成熟,Robotaxi服務的滲透率有望在 2025年攀升。一輛自駕車每天產生約40TB的數據,藉由雲端平台進行 運算、儲存、分析與深度學習,Robotaxi廠商透過端對端平台的各項 功能開發自駕車,並在該平台完成開發、訓練與部署AI模型和演算法 ,推出車道維持、車輛巡航控制與緊急煞車等功能。
目前數家服務商都已推出供自駕車開發商使用的平台解決方案,其 中,NVIDIA預計今年推出的DRIVE Thor自駕平台將具備2,000 TOPS算 力,能同時處理來自多個高解析度攝影機、雷達與光達的數據流,並 導入NVIDIA Cosmos模型,幫助該平台更準確的預測行駛路徑。這個 平台已獲Mercedes-Benz和Toyota採用,在中國市場也得到比亞迪、 理想、小米、極氪等的青睞。
AWS的自駕平台提供數千個運算核心,滿足自駕應用開發的資料處 理、儲存與管理需求,並能幫助開發者更快存取和處理大量數據,該 平台還提供先進的數據標記與匿名化工具,加速訓練數據的準備過程 。
Azure則為Robotaxi推出一套完整的端到端解決方案,同時考量可 擴展性,不僅支援分布式運算以處理海量感測器數據,還實現自動化 的數據品質控制與版本管理,以利Robotaxi開發商部署服務至更多地 區。這套架構不僅滿足當前Robotaxi車隊的營運需求,更為未來的擴 展預留彈性,能支援更複雜的自動駕駛場景與滿足更大規模之車隊管 理需求。
■台廠的機會
在全球自駕產業發展的浪潮中,台灣廠商的機會主要體現於感測器 、系統整合和應用特殊開發。隨著自駕車對感測的需求增加,台廠在 高精度攝影鏡頭模組、毫米波雷達等領域的製造優勢將進一步凸顯。 系統整合方面,台廠可望從硬體製造轉向提供完整解決方案,如技嘉 的自駕主機不僅應用於自駕車,更擴展至自駕船、無人農耕機等領域 。
台灣在自駕應用的硬體解決方案也有深厚實力,舉凡亞光的鏡頭模 組、同欣電的CIS感測元件封裝測試、廣達的電子控制單元(ECU), 以及緯創的AI訓練伺服器主機板等產品服務,皆有望得到Robotaxi開 發商採用。
而開發商台智駕聚焦於封閉場域的自動駕駛應用,以高效能、低成 本的產品服務打入日本公共運輸市場,成為台灣首個輸出自駕技術至 海外的新創業者。
台積電昨(10)日公布2月合併營收達2,600.09億元,雖然較元月下滑11.3%,但年增43.1%,仍為同期最佳。前二月合併營收累計達5,532.97億元,同比增加39.2%。市場對於台積電3月業績表現持續關注,法人預估3月業績與2月相當。
2月份台積電的工作天數僅有28天,但由於今年農曆年假期落在元月,國內多數科技大廠的2月營收仍能保持較元月優異或僅小幅衰退。然而,台積電2月合併營收月減幅度較大,引發市場關注。台積電昨日收盤價跌破千元大關,以998元收市,為去年11月以來首次。
法人分析,台積電2月合併營收月減11.3%,主要與元月較高基期及121地震及餘震對生產影響有關。不過,預期3奈米與5奈米等先進製程仍將供不應求,有效彌補外界對美國對大陸半導體製程出口管制擴大至16/12奈米成熟製程與封測廠白名單的擔憂。2月合併營收較去年同期增長43.1%,顯示今年AI相關需求強勁。
台積電指出,受地震影響,本季合併營收預計將較先前預估的250億美元至258億美元展望低。根據法人推算,前二月實績換算美元後,財測達成率約67%,符合預期。3月合併營收預計約為2,667億元,與2月幾乎相當。台積電預計本季毛利率介於57%到59%,營益率介於46.5%到48.5%之間,並正努力補足生產損失,全年財務展望維持不變。
此外,研究機構集邦科技(TrendForce)最新報告指出,台積電2024年第4季全球晶圓代工市占率達67%,創新高,穩居業界龍頭。集邦分析,美國新政府上任後,新關稅政策對晶圓代工產業的影響開始顯現。電視、PC/NB提前出貨至美國的需求,以及大陸舊換新補貼政策,都將帶動上游客戶提前拉貨與庫存回補。雖然本季為傳統淡季,但由於市場對台積電AI相關晶片、先進封裝需求強勁,晶圓代工營收預計僅小幅下滑。
2月工作天數雖僅28天,但因今年農曆年假期落在元月,國內仍有不少科技大廠2月營收繳出優於元月的成績單,或僅較元月衰退個位數百分比,台積電2月合併營收月減逾一成,月減幅度相對大,引發關注。
台積電昨天收盤價失守千元大關,以998元、下跌7元收市,是去年11月以來,收盤價首度低於千元,外資擴大賣超1.29萬餘張,連十賣。昨天個股期夜盤持續開低,早盤一度下探983元;周一ADR早盤跌逾4%。
法人研判,台積電2月合併營收月減11.3%,應與元月基期較高,以及121地震與之後多次餘震,使得一定數量的生產中晶圓受影響有關,預期3奈米與5奈米等先進製程仍供不應求,大幅彌補外界擔憂美國對大陸半導體製程出口管制擴大至16╱12奈米成熟製程與封測廠白名單影響;至於2月合併營收較去年同期勁揚43.1%,反映今年以來AI相關需求強勁。
台積電先前指出,受121地震影響,本季合併營收以平均匯率為1美元兌新台幣32.8元估算,將較趨近先前釋出250億美元至258億美元展望的低標。
法人以前二月實績換算美元後推算,財測達成率約67%,符合預期,扣除前二月表現後,3月合併營收約為2,667億元,與2月幾乎相當。
台積電先前提到,本季毛利率仍預計介於57%到59%之間,營益率仍預計介於46.5%到48.5%之間,該公司正傾力補足生產損失,全年財務展望維持不變。
另外,研究機構集邦科技(TrendForce)昨天最新報告指出,台積電2024年第4季全球晶圓代工市占率持續攀升、達67%,創新高,持續穩居業界龍頭。
集邦分析,隨著美國川普新政府上任,新關稅政策對晶圓代工產業的影響開始發酵。因應電視、PC╱NB提前出貨至美國的需求,產業追加急單投片的情況延續至2025年第1季。同時,大陸官方舊換新補貼政策,帶動上游客戶提前拉貨與庫存回補動能,加上市場對台積電AI相關晶片、先進封裝需求續強,即便本季是傳統淡季,但晶圓代工營收僅會小幅下滑。
集邦科技(TrendForce)最新公布的2月下旬面板報價顯示,電視面板市場呈現強勁的漲價趨勢。這波漲價潮主要受益於大陸的舊換新政策以及需求增長,對於面板雙虎友達和群創來說,在傳統淡季中仍能交出亮眼成績。
TrendForce研究副總范博毓表示,2月份的關稱議題並未對市場造成太大衝擊。隨著大陸舊換新政策的持續推動,市場需求不斷攀升,這對電視面板價格的上涨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根據TrendForce的最新報告,IT用面板價格則維持平穩。范博毓指出,這波電視面板的漲價潮,讓品牌客戶具有更強的採購動能,同時也使得面板廠能夠維持較高的生產水準,以應對需求增長。
友達董事長彭賢浪對於2025年的市場前景持樂觀態度,雖然面臨關稱、地緣政治等多種變數,但由於中國大陸的舊換新與能源補貼政策,以及大尺寸電視的熱銷,市場供需得以提升。
群創董事長洪進揚則看好今年面板產業的需求成長,預計電視面板的量價將逐步回溫,PC和NB市場也將有小幅成長。他認為,2025年將比2024年呈現溫和的成長。
范博毓強調,電視面板的需求維持穩定,預期價格將持續上漲。由於大尺寸電視面板需求較好,產能出現互相排擠的效應,這對拉抬中小尺寸電視面板價格有所幫助。
2月份電視面板價格預估方面,32吋上漲0.5美元,43吋上漲1美元,50吋持平,55吋上漲1美元,65吋上漲2美元,75吋上漲3美元。
TrendForce還指出,監視器面板需求逐月轉強,在傳統淡季中仍保持不錯的需求。雖然面板廠有意啟動監視器面板的漲價,但由於品牌客戶保持觀望態度,價格走勢仍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
在NB面板方面,需求仍處於傳統淡季循環,第1季整體需求預估季減3.3%,但較先前的預估數字減幅收斂。這主要是由於部分品牌客戶對於關稱和供應鏈移轉等問題的關注,增加了NB面板的採購力道。
由於大部分面板廠對後續需求動能的變數感到擔憂,目前仍採取較穩健的操作策略,暫時未明確調整價格,因此2月的NB面板價格仍維持平穩。
根據TrendForce最新趨勢報告,IT用面板價格仍呈持平走勢。范博毓表示,這波電視面板漲價潮,讓大部分品牌客戶能具備較強的採買動能,面板廠也能維持較高的生產水準,以對應此波需求的增長。
友達董事長彭双浪日前表示,2025年仍然面臨關稅、地緣政治等諸多變數,第1季雖為傳統淡季,但中國大陸以舊換新與能源補貼政策持續,大尺寸電視熱銷,「電視螢幕尺寸多1吋以上,等於多消耗一座8.5代廠產能」,助益本季面板供需上升。
群創董事長洪進揚看好今年面板產業的需求成長,電視面板的量、價可望逐步回溫,PC和NB也可望小量成長,認為2025年會比2024年呈現溫和成長。
范博毓指出,電視面板需求維持穩定水準,預期價格持續上漲,大尺寸電視面板需求較好,產能多少出現互相排擠的效應,有助於拉抬中小尺寸電視面板價格。預估2月電視面板價格,32吋估漲0.5美元,43吋漲1美元,50吋持平,55吋漲1美元,65吋漲2美元,75吋漲3美元。
TrendForce指出,監視器面板需求逐月轉強,在傳統淡季仍維持不錯的需求,面板廠在電視面板需求好轉價格上漲趨勢下,醞釀啟動監視器面板漲價,但品牌客戶保持觀望心態,價格走勢仍有一番角力。觀察2月的監視器面板價格走勢,預期Open Cell面板有空間率先反映微漲0.1美元;面板模組仍全面持平。
范博毓表示,NB面板需求仍處於傳統淡季循環,第1季整體需求預估季減3.3%,但較先前的預估數字減幅收斂。主要是因部分品牌客戶考量關稅與供應鏈移轉等問題,增加NB面板採購力道。大部分面板廠擔心後續的需求動能有變數,目前依然採取較穩健操作,暫時未明確漲價,也因此2月的NB面板價格仍持平。
隨著數據中心內部傳輸架構的發展,短距離與中長距離傳輸場景的技術選擇日益多元。在短距傳輸方面,銅纜仍佔據主導地位,而中長距傳輸則逐漸向光收發模組靠攏。然而,隨著Co-Packaged Optics(CPO)技術的崛起,市場對其是否能取代銅纜成為短距傳輸主導技術的討論日益激烈。
根據TrendForce的報告,《Co-Packaged Optics技術在資料中心的發展路徑與技術解析》中提到,CPO技術初期可能會在中長距的Fronthand網路傳輸場景中滲透,這是因為這一領域已經普遍使用光通訊,具有較高的替代性。從光收發模組全面過渡到CPO,預計需要1至2年時間。由於CPO交換器的初期成本較高,需要隨著技術成熟度的提升來降低成本,才能逐步進入市場。
CPO技術的製程複雜,涉及光子積體電路(PIC)與電子積體電路(EIC)的晶圓代工,並採用Hybrid Bonding技術進行3D封裝,形成光引擎(OE)。之後,OE被送至光纖陣列單元(FAU)組裝廠進行高精度組裝。接著,OSAT廠將OE封裝到矽中介層上,台積電則利用CoWoS技術進行2.5D封裝,並進行後續檢測。最終,測試模組交付至系統廠進行整機組裝。
在CPO製程中,FAU的製程是一大挑戰,它需要將MPO光纖跳線精準對準到PIC上,以實現光訊號的高效耦合。此外,光源選型方面,CPO普遍採用外部雷射,其中連續波雷射(CW Laser)已成為主流,因其性價比高,供應鏈層面台系光源供應商如聯亞和華星光在技術與產品研發上具有競爭力。
在交換器晶片架構方面,目前主要分為乙太網和NVIDIA主導的Infiniband兩種。乙太網交換器晶片市場由Broadcom和Marvell主導,而Infiniband晶片市場則完全由NVIDIA壟斷。在CPO商業化進程中,Broadcom處於領先地位,其2024年推出的Toahawk 5 Bailly 51.2 Tbps CPO乙太網交換器,整合了8個6.4Tbps的OE,實現了單埠功耗低於5 pJ/bit的表現。而NVIDIA則計劃於2025年量產Quantum 3400 X800 CPO Infiniband交換器,支持115.2 Tbps的總交換容量。
雖然CPO技術仍處於發展初期,但其具有在資料中心內完全取代銅纜與光收發模組的潛力。台灣在晶片代工、OE封裝及FAU技術等方面具有優勢,未來隨著CPO技術的發展與商用,供應鏈表現值得關注。
TrendForce在《Co-Packaged Optics技術在資料中心的發展路徑與 技術解析》報告中提到,CPO初期滲透方向可能集中於中長距的Fron tend網路傳輸場景,這是因為中長距已普遍使用光通訊,具備較高替 代性。從光收發模組全面過渡CPO仍需1∼2年時間,初期CPO交換器成 本顯著高於光收發模組,需隨學習曲線的成熟來降低成本,才能逐步 進入市場。
短距傳輸也因銅纜成本低於CPO,因此光通訊要完全取代銅纜尚需 數年時間。而此觀點與NVIDIA執行長黃仁勳的近期表態相符。
若從CPO製程來看,晶圓廠負責光子積體電路(Photonic Integra ted Circuit, PIC)與電子積體電路(Electronic Integrated Cir cuit, EIC)的晶圓代工,並採用 Hybrid Bonding技術,進行3D封裝 以整合成光引擎(Optical Engine, OE)。這些OE隨後交付至光纖陣 列單元(Fiber Array Unit, FAU)組裝廠進行OE與FAU的高精度組裝 。
之後再被送至OSAT廠,將OE封裝到矽中介層上。接著台積電利用C oWoS技術將OE與交換器晶片通過2.5D封裝,再進行後續檢測。最終, 完成測試模組交付至系統廠組裝整機,形成完整的CPO交換器。
除設計、代工與測試外,首先關鍵就是FAU,FAU將MPO光纖跳線精 準對準到PIC上,從而實現光訊號高效耦合。而FAU製程存在多項挑戰 ,包含高精度對準、固定穩定性要求等。
其次光源選型方面,CPO普遍採用外部雷射,而就光源種類而言, 連續波雷射(Continuous Wave Laser, CW Laser)已成為主流。其 原因在於CW Laser相較於EML具備更高性價比,在供應鏈層面,台系 光源供應商,如聯亞和華星光,在外部雷射的技術與產品研發中具備 競爭力。
目前交換器晶片架構主要分為兩種類型:乙太網和NVIDIA主導的I nfiniband。在資料中心內部架構中,Frontend Network通常採用乙 太網技術,而 Backend Network則以Infiniband為主。從市場占有率 來看,乙太網交換器晶片市場由Broadcom和Marvell主導,Infiniba nd晶片市場完全由NVIDIA壟斷。
CPO商業化進程中,Broadcom處於領先地位,該公司2024年推出To mahawk 5 Bailly 51.2 Tbps CPO乙太網交換器,整合8個6.4Tbps的 OE,實現了單埠功耗低於5 pJ/bit的表現。但因技術成熟度與高成本 ,市場採用率仍待提升。
NVIDIA擬於2025年量產Quantum 3400 X800 CPO Infiniband交換器 ,該產品支持115.2 Tbps的總交換容量,內部整合36個3.2 Tbps的O E和四顆28.8T的交換器晶片。但預計短期內因成本挑戰,市場採用率 同樣有限。
目前CPO仍在發展初期,其具備資料中心內完全取代銅纜與光收發 模組的潛力,而其核心製程包括晶片代工、OE封裝及FAU技術的部分 ,也是台灣供應鏈具備優勢之處,未來隨CPO發展與商用,供應鏈表 現值得關注。
集邦科技發布面板市場分析,看好電視面板價格續揚
集邦科技(TrendForce)近期發布2月上旬面板市場報價預測,預計本季電視面板價格將持續上漲,同時監視器面板價格也將呈現上升趨勢,筆電面板則可望維持穩定。在面板市場持續復甦的背景下,法人普遍看好群創、友達等面板大廠的營運表現。
集邦科技指出,隨著市況的持續改善,面板市場在淡季期間的報價不僅沒有下跌,反而有上升的趨勢,這將對群創、友達等公司的營運帶來正面影響。下周,面板雙虎將陸續公布元月營收,其中友達還計劃於13日舉行法說會,法人預期將有正面訊息釋出。
群創董事長洪進揚曾表示,對於今年面板產業的需求成長持樂觀態度,主要基於電視面板的量價回溫,以及PC和筆電市場的小幅成長。他預計,2025年的產業成長將比2024年更加溫和。
友達董事彭聰浪則認為,在「按需生產」和商用機種回溫的帶動下,對於2025年的產業供需相對樂觀。集邦研究副總范博毓強調,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關稅戰爭成為市場關注焦點,但短期內對面板市場的衝擊並不顯著。
范博毓進一步指出,在美國關稅政策不明朗的情況下,中國大陸的「以舊換新」政策對面板市場的支撑作用明顯,大部分品牌客戶在去年第4季至今年第1季都維持了較強的採購動能,這反映了關稅實施前提前備貨的需求。
集邦預估,2月電視面板價格將呈現上漲,其中32吋上漲0.5美元,43吋上漲1美元,50吋持平,55吋與65吋上漲1美元,75吋上漲3美元。監視器面板方面,需求將逐月轉強,整體出貨量有望季增0.5%。
在筆電面板方面,范博毓預估,2月需求仍屬傳統淡季,首季整體需求較去年第4季減少5.5%。但由於品牌客戶提前預作準備,對面板採購的影響不大。預計2月筆電面板價格將維持持平。
面板雙虎將於下周公布元月營收,友達並規劃13日舉行法說會,法人認為,隨著市況持續復甦,雙虎有望釋出正向訊息。
群創董事長洪進揚先前曾表示,看好今年面板產業需求成長,主要是著眼於電視面板的量、價可望逐步回溫,PC和筆電也可望有小量成長;2025年會比2024年呈現溫和成長。
友達董事彭双浪認為,今年在同業「按需生產」及商用機種回溫及預期換機潮的帶動下,對2025年產業供需相對樂觀。
集邦研究副總范博毓表示,美國總統川普就任後,關稅戰逐漸浮上檯面。中國大陸持續推動以舊換新政策的支撐下,大部分的品牌客戶在去年第4季至今年第1季都能維持較強的採買動能,反映關稅實施前提前備貨的需求。
他說,短期內關稅議題還沒有帶來太顯著的衝擊,面板價格因需求仍維持在穩定強勁的水準下,可望持續獲得上漲的支撐。
集邦預估,2月電視面板價格走勢為:32吋上漲0.5美元,43吋漲1美元,50吋持平,55吋與65吋上漲1美元,75吋上漲3美元。
監視器面板方面,范博毓認為,2月監視器面板需求將逐月轉強,本季整體出貨有機會季增0.5%,雖然是傳統淡季,仍維持不錯的需求動能,主因電視需求明顯轉強,產能排擠效應讓品牌客戶也開始增強備貨。由於電視面板價格上漲,面板廠也開始醞釀漲價氛圍下,更有機會加大品牌客戶提前備貨的力道。
此外,調漲關稅已趨於明朗,少部分品牌多半在去年底已預先準備,對於近期面板需求的變動影響較不明顯。
觀察2月監視器面板價格走勢,在面板廠想積極拉升價格,品牌客戶抱持觀望心態拉扯下,范博毓預期Open Cell面板有望率先反映微幅上漲0.1美元;面板模組則仍持平。
范博毓指出, 筆電用面板2月需求仍屬傳統淡季,預估首季整體需求較去年第4季減少5.5%。但品牌客戶多半擔憂關稅問題,多在去年第4季就開始提前預作準備,在2月關稅實施明朗化後,對於面板採購暫時沒有太多新的變化。本季筆電面板需求維持在較低檔的水準,且品牌需求目前變動不大,面板廠不敢貿漲價。預估2月筆電面板價格走勢全面持平。
嘉義中埔地震對台灣面板產業帶來影響,其中群創電子在台南的生產線受到較大衝擊。據集邦科技統計,群創在台南的廠區包括Fab2、Fab3、Fab5、Fab6、Fab7,而高雄廠區則是Fab8、Fab8b、T6。由於震度較大,部分機台停機,對產能造成損失。
友達電子董事長彭雙浪在地震發生後強調,友達自身並未受到影響,但距離震央較近的友廠已迅速進行問候,並提供設備維修協助。彭雙浪指出,面板生產線在地震後需要時間逐步恢復,對面板價格的影響和產能是否可以補回來,目前尚無定論。
集邦科技預估,此次地震將對本季本就緊張的電視面板供應造成進一步壓力,而彭雙浪則表示,對於面板價格的影響以及損失程度,目前還未能確定。
此外,彭雙浪提到,川普上任後的關稅政策仍處於喊話階段,他認為川普必須先解決非法移民、貿易逆差等問題,關稅是否實施還需密切觀察。對台灣來說,由於製造業特性和生產流程的長期性,2018年中美貿易戰後已開始在其他國家設廠,這樣可以在關稅衝擊時進行產能調度,而不至於需要換生產基地。
疫情後,全球旅運需求持續熱絡,尤其是北美、歐洲、東北亞和東南亞航線的客運需求表現強勁。由於新機交付遞延,新增供給受限,這也導致了航空票價在疫情後明顯高於疫情前。集邦科技的研究顯示,在全球旅運需求不斷攀升的背景下,加上通膨和航空業服務量能的限制,預估到2025年客運票價將繼續維持在高檔水準。
隨著AI元年的到來,航空貨運行業迎來了黃金時代。集邦科技指出,受益於CSP(Content Service Provider)及品牌客群對建置AI基礎設施的需求,2024年全球AI伺服器(包括搭載GPU、FPGA、ASIC等)出貨成長預計可達42%。展望到2025年,在CSP需求高漲的推動下,AI伺服器出貨年增率有望超過28%,占整體伺服器比例達15%。同時,跨境電商的蓬勃發展也對航空貨運產業形成積極影響。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預估,到2027年,電商貨運將占航空貨運總量的30%,而2025年跨境電商規模預計將有15%的年成長增速。
油價下跌對航空公司的營運成本也帶來了減輕。自去年第四季以來,航空燃油季均價已連續五個季度下跌。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報告,預估2025年全球每日原油需求將增加100萬桶,但增速偏低,主要因中國大陸需求疲軟。供給端則因非OPEC產油國的供應強勁,預估每日原油供給增量將增加150萬桶。在原油供需結構寬鬆的情況下,預計2025年航空燃油均價將低於2024年。對航空公司來說,燃油成本佔成本結構的25~35%,油價下跌將有助於控制成本並提升獲利。
綜合上述情況,客運票價的維持高檔水準、航空貨運的成長趨勢以及航空燃油均價的下跌,都對航空產業的獲利成長產生了積極影響。集邦科技的研究部對航空產業在2024至2025年的獲利成長前景持正向看法。
嘉義中埔芮氏規模6.4級強震,衝擊南科及高雄的半導體、面板生 產線,其中南科為面板大廠群創的產能大本營,據市調機構集邦科技 (TrendForce)統計,群創位於台南的廠區分別為Fab2、Fab3、Fab 5、Fab6、Fab7,臨近的高雄廠區則是Fab8、Fab8b、T6,由於廠區歷 史較久遠,加上此次震度較大,影響部分台南廠區機台停機。
友達董事長彭雙浪表示,友達不受影響,不過友廠距離 震央較近,友達第一時間就問候友廠是否需要協助設備維修,他認為 ,面板廠都有地震當下廠區正常規範流程,包括幾個小時或數10小時 的停止生產、疏散,停機後逐步恢復要一些時間,產能損失一定有, 能不能補回來是個變數。
集邦科技預估,此次地震對第一季原本供給就偏緊的電視面板價格 將雪上加霜,彭雙浪強調,對於面板價格影響仍未可知, 還不知道損失有多大。
此外,川普上任後的關稅政策,彭雙浪認為,很多還在 喊話階段,川普必須先解決非法移民、貿易逆差等問題,關稅會不會 實施再密切觀察,可能當作談判籌碼。台灣以製造業為主,從選地到 實際生產時程很長,2018年中美貿易戰後,已到不同國家設廠,面臨 關稅衝擊產能可以做調度,不至於換生產基地。
二、AI元年,航空貨運的黃金時代集邦科技(TrendForce)表示, 受惠CSP及品牌客群對建置AI基礎設施需求,2024年全球AI伺服器( 含搭載GPU、FPGA、ASIC等)出貨成長約可達42%。2025年在CSP需求 高漲下,AI伺服器出貨年增率可望超過28%,占整體伺服器比例達1 5%。跨境電商方面,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表示,2027年電商 貨運占航空貨運總量的比例將從20%上升至30%,2025年跨境電商規 模預估將有15%年成長增速。考量AI浪潮來襲與電子商務蓬勃,預期 2025年航空貨運將呈現成長趨勢。
三、油價下跌有助營運成本降低航空燃油季均價自去年第四季以來 已連續五個季度下跌。展望2025年,根據國際能源(IEA)2024/10 報告,預估2025年的全球每日原油需求預估增加100萬桶,需求增速 偏低主要因中國大陸需求較為疲軟。而供給端因非OPEC產油國的供給 強勁,2025年每日原油供給增量預估將增加150萬桶。在原油供需結 構寬鬆下,預估2025年航空燃油均價將低於2024年,航空公司以燃油 成本、場站費用、人事費用、租金與折舊攤銷為主要成本項目,其中 ,燃油成本佔成本結構25∼35%;油價下跌將有利航空公司管控燃油 成本並藉此提升獲利。
綜上所述,在2025年客運票價將維持高檔水準,且航空貨運將呈現 成長趨勢、而航空燃油均價將低於2024年,有利航空公司管控燃油成 本,研究部看好航空產業2024∼2025年獲利成長趨勢,維持航空產業 正向看法。
集邦科技昨(20)日發布2025年元月下旬面板報價,市場目光聚焦於電視面板價格的動向。據TrendForce研究副總范博毓指出,由於偏光板缺貨問題以及中國大陸以舊換新政策的持續推動,電視面板價格不斷攀升,特別是75吋以上超大尺寸面板需求異常旺熱。這波價格上漲勢頭預期將對面板雙虎友達和群創的營運帶來正面影響。
群創董事長洪進揚對今年面板產業需求成長持樂觀態度,他認為電視面板的量價將逐漸回溫,PC和NB也將有小幅成長。洪進揚預計,2025年的成長將比2024年溫和。
另一方面,友達董事彭博浪對2025年的產業供需表現樂觀,他指出,在「按需生產」、商用機種回溫及換機潮的預期帶動下,產業前景看漲。
范博毓提到,自去年中國大陸實施以舊換新政策以來,成功刺激內需市場成長,並將此政策延續至2025年,進一步推升電視備貨需求,特別是超大尺寸面板的需求相當熱絡。面板廠為了滿足需求,大多採取盡量滿足的策略,預計農曆新年將不會進行歲修控產。
由於電視面板需求旺熱,加上偏光板產能供給出現缺口,面板廠更有底氣調漲電視面板價格。預計1月的電視面板價格,32吋與43吋將上漲1美元,50吋維持不變,55吋則上漲1美元。大尺寸面板如65吋上漲2美元,超大尺寸面板如75吋上漲3美元,85吋上漲4美元。
范博毓進一步分析,第1季監視器面板需求與上季大致持平,意味著整體需求在底部但未進一步恶化。電視面板價格的上升,將導致電視與監視器面板產能排擠問題浮現,預計將促進監視器面板需求向好發展。
在NB面板方面,受到關稅議題影響,部分品牌客戶自去年12月起開始增強備貨。由於川普政策方向尚不明朗,多數面板廠在價格策略上維持穩定。雖然部分品牌客戶短期需求增強,但3月後的需求動能仍需視川普後續政策而定。目前市場普遍採取觀望策略,預計1月的NB面板價格將維持不變。
業內預期,這波價格走勢向上,將對面板雙虎友達和群創營運添大補丸 。
群創董事長洪進揚看好今年面板產業需求成長,主要著眼於電視面板的量、價可望逐步回溫,PC和NB也可望有小量成長;2025年會比2024年呈現溫和成長。友達董事彭双浪認為,今年在同業「按需生產」、商用機種回溫及預期換機潮的帶動下,對2025年產業供需相對樂觀。
TrendForce研究副總范博毓表示,去年中國大陸實施以舊換新政策以來,成功帶動內需市場成長。因此再加碼延續至2025年,推升電視備貨需求穩定,其中超大尺寸面板需求更熱絡。面板廠的產能對應也都採盡量滿足需求為主,預期即將到來的農曆新年將不會進行歲修控產。
電視面板需求熱絡,加上傳出偏光板產能供給有缺口,面板廠將更有底氣調漲電視面板價格。預估1月的電視面板價格,32吋與43吋將上漲1美元,50吋持平,55吋調漲1美元。大尺寸面板需求較好,65吋調漲2美元;超大尺寸面板如75吋調漲3美元,85吋調漲4美元。
他指出,觀察第1季監視器面板需求與上季約略持平,意味著整體需求雖在底部,但是並未更差。由於電視面板價格起漲,電視與監視器面板產能排擠問題又將浮現,讓監視器面板需求將有機會朝更好的方向發展。面板廠除維持價格穩定,並伺機尋求價格調漲的機會。現階段買賣雙方對於面板價格維持穩定並無太大歧見,預估1月的監視面板價格將持平。
范博毓認為,NB面板受到關稅議題發酵的影響,從去年12月起部分品牌客戶就開始增強備貨。考量川普就任後的實際政策方向尚不明朗,多數面板廠在價格策略上仍維持穩定為主。部分品牌客戶雖然短期需求增強,但3月後的需求動能仍需視川普後續政策而定。仍按兵不動是多數品牌商的策略,暫以觀望為主,由於買賣雙方均持觀望態度,預估1月的NB面板價格仍然持平。
法人認為,隨著MLCC市場供需失衡,恐不利國巨(2327)、華新科等台灣被動元件大廠表現。
集邦表示,戴爾、惠普等筆電品牌大廠擔憂原本在2024下半年取得的美國教育筆電標案,會在美國準總統川普上任後遭加徵關稅,因此陸續在2024年12月中旬起,要求仁寶、廣達、英業達等主要ODM提早於2025年1月20日前出貨,MLCC供應商於2025年開局迎來第一股需求出貨。
集邦預估,2025年第1季MLCC供應商總出貨量約逾11,467億顆,季減3%。隨著筆電品牌要求提前出貨,MLCC供應商憂心,北美訂單恐削弱2025年第2季教育筆電原本的需求,加上川普就任後可能推出的貿易管制、關稅政策等,將影響OEM、ODM未來生產與出貨規劃,連帶增加上游供應鏈的物流成本,甚至形成生產基地遷移等變數。
集邦認為,2025年MLCC訂單需求焦點仍集中在AI伺服器、加速器,以及電源管理系統等AI基礎建設,其餘資通訊(ICT)產業成長幅度依然緩慢,估平均增幅不到一成。整體來看,集邦評估,MLCC供應商今年依舊難以實現產能利用率滿載的目標,供過於求的產業結構仍難改變,並且在價格與訂單之間的抉擇,將成為業者2025年一大挑戰。
因應非AI應用需求不振,國巨、華新科正強化AI應用布局。以國巨為例,由於AI伺服器大量採用高階MLCC、聚合物鉭電,其中,輝達GB200 NVL 36與NVL 72機櫃將分別搭載23.4萬顆、44.1萬顆MLCC,國巨產品線齊全,有望彌補部份非AI應用不佳的缺口。
華新科方面,看好AI PC已自去年下半年起開始小量出貨,預計今年中放量,由於AI PC比傳統筆電增加二、三百顆電容用量,助益華新科出貨。
川湖科技(股票代號:2059)在2024年12月、第四季及全年營收方面,均創下歷史新高紀錄,展現出其市場競爭力的強大。根據最新公告,川湖2024年12月營收達11.22億元,月增10.7%、年增75.6%,第四季單月營收全部創高,季增20.2%、年增66.1%。全年營收則達101.29億元,年增率達75.8%,首度突破百億大關,營收規模再創高峰。
儘管GB200伺服器在組裝端出貨時出現了一些波動,但川湖在先前法說會中已預告GB200將在2024年第二季度放量,上月營收也無受影響,繳出連續第三個月創高之單月營收紀錄。展望2025年,川湖將以GB200為主戰力,面對工作天數減少的挑戰,力爭第一季營收與上季持平,挑戰淡季不淡的市場格局。
集邦科技分析,輝達將在2025年第三季推出B300及GB300等方案,進一步推升搭載Blackwell的HGX及GB機櫃出貨動能。此外,大型CSP積極投入自研ASIC,預計2025年AWS出貨量將成長70%以上,並聚焦於Trainium晶片發展。在全球伺服器滑軌市場,川湖與Accuride、CIS等為主要供應商,供應鏈稀缺,預計2025年AI伺服器將成為市場動能最強的終端應用,川湖有望成為最大贏家。
川湖2024年前三季EPS已超過四個股本,達41.96元,預計第四季亮麗營收將使全年度獲利坐收五個股本。在GB200、GB300、CSP(雲端服務供應商)ASIC伺服器出貨盛況之下,川湖2025年全年度營運將持續攀峰。
展望2025年第一季,川湖將以GB200抵抗工作天數減少的干擾,力 拚第一季營收與上季持平,挑戰淡季不淡。
川湖7日盤後公告2024年12月營收,儘管GB200伺服器在組裝端放量 時間出現雜音,不過川湖在上季法說會中,就認證GB200將在今年第 二季放量(Ramp up),而川湖上月營收也懶理雜音,繳連續第三個 月創高之單月營收成績單。
無懼於年終盤點效應,川湖2024年12月營收以11.22億元登頂,月 增10.7%、年增75.6%,由於第四季單月營收悉數創高,上季營收也 以30.98億元同締新猷,季增20.2%、年增66.1%,2024年全年營收 繳101.29億元營收成績單,較2023年勁揚75.6%。
川湖2024年前三季EPS已逾四個股本,達41.96元,以第四季亮麗營 收成績來看,法人預期,川湖全年度獲利坐收五個股本在望。
集邦科技表示,輝達於2025年第三季將推B300及GB300等方案,將 進一步推升搭載Blackwell的HGX及GB機櫃出貨動能;除輝達之外,大 型CSP更積極投入自研ASIC,2024年仍以Google為出貨大宗,但AWS的 出貨成長力道更強,年增率突破200%,預計2025年AWS出貨量將成長 70%以上,並更聚焦往Trainium晶片發展。
全球主要伺服器滑軌廠僅川湖、Accuride(美系)、CIS(美系) 等,供應鏈稀缺,2025年AI伺服器仍是動能最強的終端應用,對整體 伺服器滲透率可望一舉突破15%,川湖可望成最大贏家。
台灣股王信驊科技近期發威,在昨日(6日)公布的去年12月合併營收達到7.37億元,創下新高紀錄,月增達8.2%,年增則驚人地達到131.3%。這一成績將去年第4季合併營收推升至21.04億元,成為單季最佳表現;而2024年合併營收更是預計將達到64.6億元,改寫年度業績新猷。
信驊科技作為遠端伺服器管理晶片(BMC)的領先廠商,近期搭上AI熱潮,營收表現衝鋒直上。公司指出,上月營收之所以能衝高,主要得益於伺服器晶片營收的成長。根據信驊科技公告,去年12月合併營收創新高,月增8.2%,年增131.3%;第4季合併營收則季增5.7%,年增113.8%;2024年合併營收預計將年增106.3%。
對於未來市況,信驊科技董事長林鴻明日前預期,2025年將是公司更好的成長年,AI伺服器將成為主要成長動能。由於通用型伺服器去年出貨量大增,今年市場預期將與去年持平,但AI伺服器的出貨量仍將保持強勁。此外,信驊科技新推出的BMC新品「AST2700」,採用12奈米製程生產,目前客戶反應良好,並領先業界發布。該產品預計今年將送樣給客戶,最快在2026年或2027年開始放量,對營收將有所貢獻。
信驊科技預期,去年AI伺服器營收比重約為15%,今年可望提升至20%至25%,這將有助於帶動整體平均單價(ASP)的提升,進而推升營運持續成長。儘管信驊科技業績亮麗,但昨日股價卻逆勢下跌75元,收盤價為3,455元,外資轉為賣超211張。
同時,研調機構集邦科技(TrendForce)也對伺服器後市持樂觀態度。集邦預估,2024年全球整體伺服器產值可達3,060億美元,其中,AI伺服器的成長動能將優於通用型伺服器,產值約為2,050億美元。隨著2025年AI伺服器需求持續不墜,單位平均單價貢獻較高,產值預計將提升至近2,980億美元,使得AI伺服器在整體伺服器產值中的比重,將從2024年的67%提升至2025年的72%。
就出貨量來看,集邦預期,中國大陸、美國雲端服務供應商(CSP)以及伺服器OEM客戶對搭載輝達(NVIDIA)Hopper系列機種的拉貨動能將增強,這將帶動2024年AI伺服器總出貨量年增46%。展望2025年,集邦預估AI伺服器全年出貨量將年增近28%,占整體伺服器出貨比率將成長至15%以上。
集邦科技最新報告顯示,品牌廠新品備貨需求熱絡,電視面板需求超過預期,本月報價有望持續上漲。市場分析師普遍看好群創、友達等面板大廠的營運表現,預計將受益於價格上涨。群創董事長洪進揚強調,今年面板產業需求成長,電視面板的量價回溫,PC和筆電應用也將有小幅增長,對2025年的市況持樂觀態度。友達董事彭志浪則認為,今年產業供需相對樂觀,主要受益於「按需生產」策略和商用機種回溫。在面板產業報價持續上漲的同時,兩大面板廠也積極拓展多元布局,以強化獲利能力。
即將於拉斯維加斯舉行的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 2025)上,友達將與子公司BHTC展現其Micro LED顯示技術,並以「Infinite Future, Unlimited Possibilities」為展示主題,提供沉浸式體驗。群創則是首次提出「和諧駕乘體驗 HUE 」產品設計理念,展現其在汽車顯示領域的創新力。
集邦研究副總范博毓指出,中國大陸「以舊換新」政策的持續推動,以及國際品牌客戶的新年度備貨,將維持整體面板需求的穩定。由於需求強勁,面板廠今年農曆年可能不會進行歲修調整產能,進而推動電視面板價格上漲。集邦預計,元月電視面板價格將普遍上漲,其中32吋與43吋將漲1美元,50吋與55吋持平,65吋與75吋將漲2美元。
監視器面板方面,范博毓表示,部分品牌客戶因應面板價格接近底部,以及關稅議題的影響,開始增強備貨,預計本季備貨動能將更加明確。電視面板價格的逐步上漲,將有助於監視器面板價格的穩定。筆電面板方面,受川普關稱議題影響,部分品牌客戶已開始提前備貨,面板價格也轉為持平。元月面板價格預計仍將保持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