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邦科技(未)公司新聞
集邦表示,綜觀NAND Flash於2021年價格走勢,原廠積極轉進更高 層次的產出,供應位元增幅明顯優於需求,但由於主控IC及電源管理 IC等供應吃緊壓抑NAND Flash終端產能產出,固態硬碟(SSD)合約 價格跌幅較原始預期收斂。然而,隨著2022年相關零組件供應持續改 善,自2022年初起NAND Flash市況持續轉明顯轉向供過於求,因此N AND Flash價格於2022年第三季旺季來臨前,將持續呈現價格下行走 勢。
然而,PC OEM廠自2021年11月上旬起基於上游半導體物料供給改善 ,恢復部分消費型(client)SSD訂單,幫助供應商得以將庫存維持 在較低水位,使得供應商降價求售的壓力並不若預期強大。集邦預估 消費型SSD第四季價格下跌3∼8%,明年首季雖將續跌5∼10%,較整 體價格跌幅低。
在企業用(enterprise)SSD部份,北美超大規模資料中心庫存水 位因受長短料衝擊生產量能,導致第四季庫存緩升,伺服器出貨量於 今年第四季至明年第一季有所下滑,連帶壓抑需求位元的增長。而企 業用SSD供給受電源管理IC產能不足限制的情形逐漸改善,加上超大 規模資料中心因著重去化庫存而略減訂單的影響,預估明年第一季價 格將下跌3∼8%,其中SATA介面合約價為大致持平,PCIe介面則下滑 3∼8%。
綜合其他各類產品應用的走勢,預期供應商將不得不擴大對NANDF lash晶圓出貨量以抑制本身庫存增長。隨著智慧型手機市場出貨量進 一步限縮,縱使個人電腦與伺服器需求仍有支撐,供過於求的問題仍 將進一步擴大,預估3D NAND晶圓價格將於明年第一季再度出現10∼ 15%的季跌幅,仍是各品項之最。值得留意的是,持續擴大的供需差 異已使得部分供應商出現明顯庫存壓力,倘若「傾銷」現象提前至2 021年底發生,則有助明年首季跌幅相較收斂。
法人表示,由於半導體成熟製程產能供不應求,加上美中貿易戰等 地緣政治影響,電源管理IC今年缺貨且價格明顯調漲,明年缺貨問題 看來也不易獲得紓解,在晶圓代工廠持續漲價的情況下,成本轉嫁推 升價格續漲態勢明確。
法人看好矽力-KY(6415)、茂達(6138)、致新(8081)、通嘉 (3588)等電源管理IC業者明年營運將續締新猷。
集邦表示,從全球供應鏈來看,目前電源管理IC產能主要由國際I DM大廠掌握,包含德州儀器、英飛凌、意法半導體、恩智浦、瑞薩、 安森美等而IC設計業者包括高通及聯發科也是手機平台電源管理IC主 要供應商。
從產品結構來看,隨著消費電子、通訊、工控、汽車終端需求的不 斷提升,加上產業轉型所帶動的產品更迭,全球市場對電源管理IC的 使用量大幅增加。
消費電子產品是電源管理IC應用最大宗的領域,儘管近期筆電、C hromebook、智慧型手機、電視需求出現雜音,少數構造簡單的品項 如低壓差線性穩壓器(LDO)拉貨動能確實放緩,不過由於電子產品 對電源管理IC的需求為結構性提升,部分型號仍是供不應求。其中, 高通及聯發科受限於晶圓代工的成熟製程產能緊缺,自用的電源管理 IC產能相當吃緊。
此外,在車市復甦之下,電動車、車用電子、先進駕駛輔助系統( ADAS)快速成長,對電源控制、管理與充電的技術要求提高,且車用 晶片檢驗項目繁多,必須保證其一致性和零失效率,目前IDM業者車 用晶片訂單普遍已排至2022年底。由於產能滿載、原物料緊缺等因素 ,目前電源管理IC交期普遍拉長,消費電子用晶片交期拉長至12∼2 6周,車用晶片交期則是長達40∼52周,部分獨家生產的型號甚至停 止接單。
隨著晶圓代工廠新增產能逐步放量,以及平均售價持續拉漲帶動, 第三季晶圓代工產值高達272.77億美元,季增11.8%,已連續九個季 度創下歷史新高。以排名來看,台積電仍居龍頭大廠且市占率逾半達 53.1%,三星位居第二但營收規模還不到台積電三分之一,聯電則拉 開與對手差距坐穩第三大廠位置。
台積電在蘋果iPhone新機發表帶動下,第三季營收規模達148.84億 美元,季增11.9%且穩居全球第一。觀察各製程節點,7奈米及5奈米 受到智慧型手機及高效能運算需求驅動,兩者營收合計已超越台積電 整體過半比重,且持續成長當中。
位居第二的三星第三季營收季增11.0%達48.10億美元。受到主要 手機客戶陸續發表新機刺激相關系統單晶片及面板驅動IC拉貨動能, 加上位於美國德州奧斯汀Line S2營收貢獻回歸正軌、韓國平澤市Li ne S5新產能的開出,使第三季營收在歷經第二季較低的成長基期後 恢復亮眼表現。
聯電受到28奈米及22奈米擴增產能陸續開出,在OLED面板驅動IC等 投片持續增加、晶圓出貨均價上漲等有利因素驅動下,第三季營收季 增12.2%達20.42億美元,排名維持第三,自2020年第一季排名首度 超越格芯(GlobalFoundries)後差距已逐漸拉開。
在其它台灣業者部份,力積電第三季營收成長速度持續不墜,主要 受惠於整體價格的上漲,與包括面板驅動IC、電源管理IC、CMOS影像 感測器、功率半導體等接單暢旺,第三季營收季增14.4%達5.25億美 元且排名第七。
800V電氣架構的革新將促使耐高壓SiC功率元件全面替代矽基(Si )IGBT,進而成為主驅逆變器標配,因此SiC深受車企追捧。一線廠 商Delphi已率先實現800V SiC逆變器量產,BorgWarner、ZF、Vites co相繼跟進。
目前來看,電動車已成為SiC核心應用場景,其中OBC(車載充電器 )和DC-DC轉換器元件對於SiC元件的應用已經相對成熟,而基於SiC 的主驅逆變器仍未進入大規模量產階段。對此,包括意法、英飛凌、 Wolfspeed、Rohm等功率元件商已與一線廠商及車企展開深入合作, 以推進SiC上車進程。
SiC功率元件較早導入的領域為太陽能及儲能中的逆變器,功率半 導體業者看好SiC未來在電動車的應用,SiC功率元件導入OBC、逆變 器、DC-DC轉換器等,有助於縮短充電時間、縮小系統及電池體積、 減輕車身重量、增加續航力等,因此將漸取代矽基功率元件於車載端 的應用。
集邦表示,上游SiC基板材料環節將成為產能關鍵制約點,其製程 複雜、技術門檻高、晶體生長緩慢。現階段用於功率元件的N型SiC基 板仍以6吋為主,儘管Wolfspeed等國際IDM大廠8吋進展超乎預期,但 由於良率提升及功率晶圓廠由6吋轉8吋需要一定的時間週期,因此至 少未來五年內6吋SiC基板都仍為主流。而隨著電動車市場的爆發,S iC逐漸大規模上車應用,其成本也將直接決定汽車800V高壓架構升級 進度。
法人看好漢磊及嘉晶將直接受惠於SiC應用大幅成長。為了滿足客 戶對SiC晶圓代工產能強勁需求,漢磊預計將在未來二∼三年投資0. 8∼1.0億美元大擴產能,其中6吋SiC晶圓代工產能將擴增達目前的五 ∼七倍。漢磊SiC月產能已達1,000片6吋約當晶圓。嘉晶也計畫在未 來二∼三年投資4,000∼5,000萬美元擴大SiC及GaN基板產能,目標是 將SiC基板產能擴增七∼八倍。
集邦指出,現行封測所需的上游晶片及必需載板的缺貨狀況短期內 難有改善,加上9月底中國江蘇、浙江及廣東等地受到能耗雙控的限 電影響,導致部份封測大廠產能利用率略為下滑。不過,隨著部分業 者改以無載板封裝,並將相關受波及產能轉移後,影響程度微乎其微 ,故仍看好第四季封測產業表現。
第三季封測龍頭日月光及艾克爾(Amkor)營收分別為21.5億美元 與16.8億美元,年成長幅度分別為41.3%及24.2%。兩者同樣受到上 游晶片、導線架及載板短缺而略拖累部分產能利用率,日月光也因中 國蘇州廠限電措施使排程有所耽擱。
除此之外,由於第四季手機應用處理器(AP)、網通與車用晶片等 封測需求依舊強勁,兩家業者2022年將持續往5G、IoT及AI等終端應 用市場擴張。
矽品(SPIL)考量短期內難填補華為手機AP訂單缺口,現行目標主 力以強化彰化二林新廠先進封裝開發,第三季達營收為10.4億美元、 年增15.6%;京元電逐漸緩解先前因疫情導致的產能降載情形,隨著 高通(Qualcomm)及聯發科(MediaTek)等上游5G晶片測試訂單加持 ,營收達3.2億美元、年增28.5%。
中國封測巨頭江蘇長電(JCET)及天水華天(Hua Tian)持續受惠 於中國國產替代生產目標,加大5G手機、基地台、車用與消費性電子 等終端產品封測供給,拉抬兩家業者第三季營收分別為12.5與5.0億 美元,年增率27.5%、57.6%。
通富微電(TFME)本季同樣受益於處理器晶片設計大廠超微(AMD )業績長紅帶動,營收達6.4億美元,年增率高達59.8%,為第三季 前十大封測業者成長幅度最高者。
展望第四季,在供應鏈問題持續紛擾,以及年底庫存盤點即將來臨 的雙重壓力下,DRAM庫存偏高的買方在採購力道上恐怕更為縮手,進 而導致DRAM價格失去支撐,甚至反轉下跌,結束僅三季的上漲週期。 此外,由於第四季將是DRAM報價下跌的首季,買方在認為後續價格只 會更低的預期心理下,採買意願恐怕更加低迷,進而擴大後續報價跌 勢,恐連帶影響到後續產值表現。
以營收表現來看,三大DRAM原廠皆持續進步,只不過在出貨表現上 略有分歧,三星及美光出貨小幅成長,而SK海力士則微幅衰退。不過 受到DRAM報價上揚的支撐,抵消出貨端上的疲軟,故三大廠第三季營 收表現仍有成長。以市占率來看,三星以44.0%位居第一,SK海力士 在出貨減少的情況下市占略有縮減達27.2%,而美光小幅上升至22. 9%。
在台灣業者部分,由於利基型DRAM上半年的價格漲幅高於主流產品 ,因此第三季隨著電視、消費類電子產品的需求下滑,以及供應鏈長 短料問題的影響,客戶端在DRAM拉貨力道上也明顯降溫,而這也間接 影響到以消費類市場為主的台廠營收表現。
南亞科第三季價格持續上揚,抵消出貨端的疲軟,其第三季營收季 增約5.8%,而營業利益率則受到報價走揚而持續上升至38.1%。華 邦電鎖定在低容量利基型DRAM為主的市場,整體訂單需求仍屬相對強 勁,第三季DRAM營收相比上季成長12.8%,在台廠中表現最優。
然而根據集邦調查,南亞科及華邦電廠房空間已滿,在新廠完工前 已無多餘空間再增添機台設備,因此短時間的業績變化受報價影響大 。南亞科需待2024年新廠完工才可加入投產,短時間僅有先進製程1 A及1B奈米轉進帶來些微的位元增長。而華邦電亦需等到2022下半年 高雄路竹廠加入量產後,產能才有持續增加的空間。
集邦認為,先進晶圓製程由於人工智慧(AI)的導入與運算需求的 提升,高速運算晶片成為關鍵角色之一,讓圖示成像與大量的資料處 理能夠更為順暢,更先進的製程將能提供在體積、效能與省電都會有 不錯表現的運算晶片。實現元宇宙必須要有高速運算晶片與影像處理 晶片,因此運算能力強的中央處理器(CPU)與繪圖處理器(GPU)將 是核心角色。
集邦指出,今年英特爾新款CPU採用Intel 7製程,超微則採用台積 電7奈米,明年之後兩家業者都有製程加速微縮至5奈米及3奈米規畫 。在GPU部份,超微投片及製程規畫與CPU同步,輝達現在分別採用台 積電7奈米及三星8奈米製程,明年之後開始導入5奈米製程,預計20 23年推出新一代產品。
在記憶體市場方面,元宇宙的概念框架更仰賴端點運算的支援,預 期將賦予資料中心更多活化因子,帶動微型伺服器與邊緣運算成長, 並可望帶動DRAM在單機搭載容量需求成長,以及對於儲存硬體效能的 同步提升,使得固態硬碟(SSD)與傳統硬碟(HDD)相較的高速寫入 特性將為必要選擇方案。
集邦表示,以VR裝置為例,目前多搭載具備低功耗、高效能的4GB 低功耗LPDRAM為主。短期來看,由於與之對應的應用處理器並沒有大 幅度的規格提升的計畫,加上處理情境單純,因此在容量推升上顯得 平穩。而NAND Flash存儲方面,由於相關的AR/VR裝置多搭載高通晶 片,沿用自智慧型手機旗艦系統單晶片(SoC)的規格,因此將以搭 載UFS 3.1規格為起點。
在顯示技術方面,AR/VR裝置的沉浸感來自於更高的解析度與刷新 率的追求,尤其解析度的提升在顯示微縮的趨勢下,Micro LED與Mi cro OLED勢必更受重視;而傳統的60Hz已經無法滿足進階顯示效果的 呈現,預期未來120Hz以上的規格將躍居主流地位。
集邦科技以2022年各季度的供過於求比例(以下稱sufficiencyratio)作為預測基礎,預期DRAM平均銷售單價將年減15%,而價格下滑幅度在上半年較為明顯;下半年起將受惠於DDR5的滲透率提升與旺季需求效應帶動,均價跌幅將收斂,不排除有持平或漲價的可能性。
NANDFlash方面,2022年供給位元年增長率約31.8%,而需求位元年成長幅度為30.8%,故2022年NANDFlash價格也將受供過於求影響而有所下滑。此外,由於NANDFlash屬完全競爭市場,均價下滑的幅度較DRAM更加明顯,然NANDFlash在層數結構的堆疊持續推進,故在供給位元成長仍維持在30%以上的情況下,預估2022年NANDFlash總產值仍有成長空間,達741.9億美元、年增7.4%。
同樣以2022年各季度的sufficiencyratio作為預測基礎,推估2022年平均銷售單價將年減18.0%,而價格下滑幅度也是在上半年度較為明顯,下半年起將受惠於旺季需求效應帶動,均價跌幅較為收斂,或有單季價格持平的可能性。
整體而言,集邦科技表示,DRAM與NANDFlash歷年的總產值變化,由於兩者競爭型態的不同,DRAM基本上在產能擴張上較有紀律,故長期均價的波動性較小,同時20奈米以下製程微縮已經逐漸達到物理極限,使得年度位元成長增幅有限。
而NANDFlash在產能擴張的規劃則較不穩定,再加上產品的層數仍能持續提升,故長期均價的波動性較大,進而呈現DRAM產值成長幅度不及NANDFlash的態勢,但獲利表現方面則反之。
集邦科技表示,今年在量價齊揚下,DRAM全年產值可望突破900億美元,2022年DRAM平均銷售單價可能下滑15%至20%,將抵銷出貨成長,預期產值將呈持平表現。不過,2022年下半年DRAM價格若是能夠翻揚,產值就可望再創佳績。
集邦科技進一步分析,DRAM消耗量較高的智慧手機、伺服器及筆記型電腦市場在2021年呈現強勁成長,因此墊高2022年的比較基礎,將使2022年DRAM出貨量要大幅成長的難度增加,不過,隨著伺服器業者採購動能回溫,DRAM供應商樂觀看待可能帶來的DRAM需求成長。
在市場一片看淡記憶體後市之際,全球第二大DRAM廠南韓SK海力士(SK Hynix)抱持不同看法,認為記憶體晶片需求穩定,強調儘管近來全球供應鏈擾亂的憂慮,但公司上季的亮眼財報表顯示,記憶體產業正延續其成長動能」。
SK海力士更認為,最近有許多不確定性,但記憶體市況依然良好,相較於其他半討體,記憶體晶片能夠提供充分供給,也更能預測。
全球SSD模組廠排名,依據過往以各模組廠「自有品牌」在通路市場的出貨量為計算基礎,NANDFlash原廠並沒有包含在內。以三星為首的NANDFlash原廠SSD出貨占整體通路市場約35%,而模組廠出貨約占65%,而在該65%當中,前十大模組廠出貨量約占整體通路市場71%,顯示大者恆大的趨勢仍持續。
金士頓在疫情下更顯示其全球布局的優勢,2020年市占率逆勢上漲1%,穩居全球第一。同時,為了避免晶圓產能吃緊而導致SSD生產受限,維持多元化的SSD主控方案選擇,在SSD主控IC商供應無虞之下,金士頓市占率未來仍有機會再提升。
威剛主要產品研發與生產重心早已轉向SSD,尤其在高階產品推出時程幾乎是業界領先,同時受惠疫情推升高階遊戲產品需求,市占率也同步上揚並位居全球第二。排名第三的金泰克其策略轉向獲利較優的中、高階產品,加上海外通路及電商順利擴展,市占率持續攀升,穩居中國大陸第一的位置。在中國國產化政策指引下,加上持續深耕三、四線城市需求,市占率仍有機會持續成長。
集邦也觀察到高階市場有更多品牌的加入經營,其中技嘉便是近幾年的佼佼者,該公司在主機板與顯示卡皆具高度品牌知名度下,SSD產品2020出貨成長成超過三成,雖然目前尚未進前十名,但在全球布局完整、SSD產品知名度逐步提升,有望在未來幾年進入前十排行榜。
2021年因疫情使SSD平均容量大幅增長,在平均容量將以512GB為主流容量產品的影響之下,QLC的成本優勢將日益突出,模組廠也加入QLCSSD產品供應之列。此外,零售市場SATA介面逐年衰退,各家模組廠新產品也將轉向PCIe產品。
根據集邦調查,2020年PCIe介面產品占零售市場出貨接近三成,隨著未來PCIeGen4介面SSD產品出貨大幅提升,模組廠新產品也以該介面為主。而隨著中國更多廠商投入SSD主控IC研發,PCIeGen4介面產品也陸續量產,如何在中國國產化風潮下,選擇適當方案維持中國成長動能,考驗各家的經營方針。
NAND Flash供應商對於2022年的擴產規畫,似乎有收斂態勢,預估 供給位元年增長率約31.8%,而需求位元年成長幅度為30.8%,在需 求成長收斂,但供應商針對高層數產品的激烈競爭下,將使2022年整 體NAND Flash市場進入跌價週期。
以NAND Flash的供給面來看,2021年在需求大幅增長的狀況下,推 動客戶高速轉進更高層數,也因此數度推升供應商的供給規劃,供給 年增長幅度近40%,由於基期偏高以及對明年需求展望較弱,預估明 年整體NAND Flash供給位元成長僅約31.8%。
以NAND Flash的需求面來看,2021年智慧型手機、筆電、伺服器出 貨量的增長力道均表現強勢,也相對墊高基期,使得2022年生產或出 貨量要出現大幅成長的難度增加。除此之外,品牌採購端仍苦於長短 料問題,但以NAND Flash產品而言,供給相對健康,也使得其庫存量 逐步上升,壓抑採購端後續的備貨動能。預估2022年NAND Flash需求 位元年增長率約30.8%,低於供給端的增長速度。
集邦指出,智慧型手機的零組件缺料問題持續,將導致原本就是淡 季的2022年第一季出貨表現恐不盡理想,平均搭載容量有所增加,但 預期2022年來自智慧型手機領域的需求位元增長約28.5%,比起數年 前動輒近30%的幅度已明顯下降。至於在筆電方面,2022年在疫苗覆 蓋率逐漸普及的情形下,全球各國將逐步解封,筆電訂單在經歷202 1的高峰後進入調整,預期2022年消費端固態硬碟(client SSD)需 求位元增長率僅23.2%,較2021年出現明顯下滑。
在伺服器部份,2022年將受惠於雲端服務(CSP)業者持續拉高出 貨量,全年伺服器整機出貨量可望再成長4.5%。企業用固態硬碟( enterprise SSD)平均搭載容量成長力道較往年突出,預期平均容量 續受傳輸速度的提升而再度增長33.5%。
集邦表示,2020年開始NAND Flash產值連續二年都呈現超過20%的 增長。展望2022年,因基期墊高之故,需求增長幅度收斂,恐進入下 一輪的跌價周期,平均位元銷售單價預期將下滑逾18%,抵銷位元出 貨的成長,使得2022年NAND Flash產值僅成長約7%,可能成為近三 年成長率最低的一年。
照目前進度看來,包括三星、SK海力士、美光等三大DRAM廠2022年 擴產規畫其實仍顯保守,預估明年的供給位元成長率約17.9%,然而 由於目前買方庫存水位已偏高,加上2022年需求位元成長率僅16.3% ,低於供給端的成長速度,集邦預期2022年DRAM產業將由供不應求轉 為供過於求。
由供給面來看,三星主要投片增幅落在仍有較大空間的P2L廠區, 投片規模將有持續上修的可能。儘管目前增幅不大,主要靠先進製程 的挹注,但仍將帶動三星明年供給位元成長率達19.6%。SK海力士最 新的M16廠在今年加入生產後,明年總產能將持續擴大,並配合市場 狀況動態做調整,配合1y奈米及1z奈米製程提升,明年的供給位元成 長率約17.7%。
美光A3廠周邊新增的空間主要是輔助該廠往下一代製程做轉換時, 避免有產能減損(wafer loss),因此明年總產能變化並不大,主要 仰賴1z奈米及最新1α奈米帶來的位元增加,預計明年的供給位元成 長率為16.3%。至於南亞科及華邦電明年新廠還未有明顯產能開出, 供給成長幅度十分有限。
由需求面來看,DRAM消耗量占比最高的智慧型手機、伺服器、筆電 市場,明年生產或出貨量要出現大幅成長的難度大增。除此之外,各 大產業持續受零組件缺料所苦,終端產品組裝受限將使相對身為長料 的DRAM需求量下滑。集邦推估2022年DRAM需求端的位元成長率預估僅 16.3%,將低於供給端成長的速度。
集邦表示,2021年在採購端積極拉貨的情況下,對於DRAM原廠是出 貨表現相當亮眼的一年,不過隨著第四季DRAM價格的反轉向下,延續 至2022年上半年的跌幅仍有擴大可能,2022年全年的DRAM均價恐較今 年衰退約15∼20%,而原廠的出貨成長幅度預估也將落在相同區間, 意即整體DRAM產業出貨的成長將受到報價下滑所抵銷,故2022年DRA M產值約略與今年持平。
集邦科技表示,今年在量價齊揚下,DRAM全年產值可望突破900億美元,2022年DRAM平均銷售單價可能下滑15%至20%,將抵銷出貨成長,預期產值將呈持平表現。不過,2022年下半年DRAM價格若是能夠翻揚,產值就可望再創佳績。
集邦科技分析,DRAM消耗量較高的智慧手機、伺服器及筆記型電腦市場在2021年呈現強勁成長,因此墊高2022年的比較基礎,將使2022年DRAM出貨量要大幅成長的難度增加,不過,隨著伺服器業者採購動能回溫,DRAM供應商樂觀看待可能帶來的DRAM需求成長。
集邦科技預估,明年DRAM位元供給將成長約17.9%,但在各大產業持續受零組件缺料所苦,影響到終端產品組裝正常作業,連帶使DRAM的需求量下滑,推估2022年DRAM位元需求將成長約16.3%,增速將低於供給端的水準,因此DRAM產業可能轉為供過於求,並將進入跌價周期。
南亞科先前針對後市展時指出,第4季產業可能進入短期修正,但應不會大幅度修正。不過,隨著庫存用盡,公司明年的位元成長動能趨緩,預計明年先進製程10奈米會逐步小幅產出。
南亞科認為,DRAM供應商預期經濟成長,資本支出及供應量增加,但是受到缺料、疫情、通貨膨脹、地緣政治及中國大陸限電等狀況都出乎供應商的預料,造成DRAM市場進入短期的修正期,預計可能修正到明年首季,因此第4季價格應不會大幅度修正。
【集邦科技報導】
集邦科技最新公布,10月上旬電視面板市場報價持續走低,55吋電視面板均價已經跌回去年底的水準,32吋和42吋面板均價更是回到了去年同期,整個市場在短短一季內就消耗了三季的漲幅。這一現象讓市場人士感到憂心,擔心面板價格的急速下跌將會觸及面板廠的現金成本,對台灣的群創、友達等廠商造成不利影響。
自從8月份面板價格反轉向下以來,市場跌勢迅猛,價格修正幅度經常超過一成。集邦科技指出,雖然陸、韓面板廠進行了減產,但這還不足以刺激需求回溫。預計10月份整個月電視面板報價跌幅可能達到15%,目前市場已經轉回買方市場,未來二到三個月大尺寸面板價格沒有反轉向上的跡象。
具體來看,10月上旬55吋電視面板均價為170美元,比前兩週下跌了15美元,波段跌幅達到了8.1%。32吋和42吋中小尺寸電視面板價格則下跌了約8%至9%,回到了去年同期價位。而IT面板報價則維持平盤。與一個月前相比,55吋電視面板均價下跌了22美元,跌幅達到了15.8%。
集邦科技光電事業處研究副總邱宇彬分析,預計10月份電視面板跌幅將與9月相當,約在15%左右。而小尺寸電視面板跌幅則有望收窄。邱宇彬也提到,明年首季傳統淡季,若面板價格跌至接近現金成本,且通路庫存水位偏低,將對電視品牌廠產生加碼採購的誘因,可能帶來一波榮景。
在市場波動中,群創董事長洪進揚表示,公司已經開始動態調整產能和產品組合,並安排第4季歲修。他還證實,將下修原法說會預估的第3季出貨量及平均價格季增1%至3%的目標。而友達董座彭?浪則強調,友達的電視面板比重已大幅下降,但對於需求強勁的IT產品則保持滿載生產,商業顯示器和工控應用需求強勁,呈現二位數成長。
面板報價自8月反轉向下以來,跌勢又快又猛,修正幅度動輒一成以上。集邦示警,目前陸、韓面板廠的減產行動,仍不足以刺激需求回溫,10月一整個月電視面板報價跌幅恐達15%,由於現在市況已轉回買方市場,未來二至三個月大尺寸面板價格沒有反轉向上的訊號。
根據集邦科技最新報價,10月上旬55吋電視面板均價降至170美元,較二周前下跌15美元,波段跌幅8.1%,與之前的8.4%相若;32吋、42吋中小尺寸電視面板價格較二周前下跌約8%至9%,已回到去年同期價位,等於一季吃光三季漲幅。監視器及筆記型電腦用的IT面板報價,均維持平盤。
若與一個月前相較,10月上旬55吋電視面板均價降至170美元,較9月6日均價202美元下跌22美元,一個月跌幅達15.8%。27吋監視器面板報價為94.7美元,與14吋筆記型電腦用的主流面板報價48.3美元,均維持9月初價格水準。
集邦科技光電事業處研究副總邱宇彬表示,就目前市場供需研判,預期10月一整個月電視面板跌幅應與9月相當,在15%左右。小尺寸電視面板跌幅則可望收歛。
邱宇彬指出,值得觀察的是,明年首季的傳統淡季,若因為面板跌價到接近現金成本,且通路庫存水位偏低,對電視品牌廠將具備加碼採購的誘因,屆時可望衝出一波榮景。
面對市場雜音不斷,群創董事長洪進揚中秋節連假前首度鬆口,群創9月已開始動態調整產能及產品組合,第4季也將安排歲修。他並證實,下修原法說會預估第3季出貨量及平均價格季增1%至3%的目標。
友達董座彭?浪表示,友達的電視面板比重已大幅下降至同業最低,但針對需求強勁的IT產品仍滿載生產。隨著商業活動恢復正常,友達的商業顯示器、工控應用,也逐步加溫,POS、PID等需求強勁有二位數成長。
集邦科技發布最新報告,指出納微半導體在氮化鎵(GaN)功率市場的出貨量市占率將於今年躍升全球第一,預計營收將達8,300萬美元,年增率高達73%。該公司與台積電合作,6吋廠投片後將轉進至8吋廠,以應對產能緊缺。受消費性快充產品需求上升,如小米、OPPO、Vivo等品牌推出的快速充電頭,GaN功率市場將成為第三代半導體產業中產值上升最快的類別。納微半導體將成為消費市場GaN功率晶片第一大供應商,與多個手機OEM廠商及PC設備製造商合作,快充IC訂單持續增加。
受惠於消費性快充產品需求快速上升,如手機品牌小米、OPPO、Vivo從2018年起即推出快速充電頭,並獲得消費者青睞,目前筆電廠商也有意跟進,使得GaN功率市場將成為第三代半導體產業中,產值上升最快速的類別,集邦預估今年營收將達8,300萬美元,年增率高達73%。
在個別廠商方面,集邦估計,納微半導體將以29%的出貨量市占率,超越Power Integrations(PI),拿下今年全球GaN功率市場第一。該公司將成為消費市場GaN功率晶片第一大供應商。
集邦指出,目前納微已與全球不少手機OEM廠商及PC設備製造商展開合作,包括戴爾、聯想、LG、小米、OPPO等。今年其快充IC訂單持續增加,此前在台積電6吋廠投片,下半年將轉進至8吋廠。
集邦指出,受智慧手機、Chromebook與電視等消費性產品今年下半年出貨表現不如預期,零售端記憶卡、隨身碟等產品需求持續低迷,僅資料中心及企業端客戶有較強需求支撐影響,導致NAND價格鬆動,且NAND控制IC缺貨狀況也將逐步緩解。
此外,在原廠快速提高128層以上世代產能下,固態硬碟(SSD)市場逐漸轉為供過於求。
由於原廠為避免庫存累積,將採取更積極的價格策略去化產出,因此第四季clientSSD合約價格將反轉向下,預估價格恐跌3%至8%。
同時,資料中心端在連續二季訂單大幅成長後,庫存水位逐步增加,致使第4季需求開始出現下滑。即便中小企業的訂單需求持續推動enterprise SSD品牌商訂單動能延續至第4季,但伺服器同樣受到IC零組件短缺衝擊,因此伺服器出貨量較第3季出現近9%的衰退,同步帶動enterprise SSD需求位元下滑7%。
供給方面,英特爾enterprise SSD主控IC封裝主要位於馬來西亞,當地因應疫情封城嚴重衝擊該零組件交期,部分封測廠第4季零組件交期無法改善,將導致英特爾第4季enterprise SSD出貨位元較第3季下修。
集邦科技指出,隨著歐美國家疫苗施打率持續提升,各國逐步解封 ,學校及辦公室陸續恢復正常運作。除了以教育需求為大宗的Chrom ebook需求急速下滑,消費級筆電需求也趨緩,僅商務型筆電可望維 持成長。
當前僅資料中心及企業端客戶有較強的需求支撐。整體而言,採購 端的庫存水位正逐漸上升,並壓抑後續的採購力道,NAND Flash控制 IC缺貨的狀況亦隨需求下降逐步緩解,因此預期第四季NAND Flash報 價將開始轉跌,整體合約價將小跌0∼5%。
加上ODM製造端仍受到各類IC缺貨的影響,馬來西亞封城進一步造 成電源管理IC供應情況惡化,除衝擊PC端的生產以外,也同步影響部 分供應商的SSD組裝產能。
另外,在原廠快速提高128層以上世代產能的情況下,SSD市場逐漸 轉為供過於求。
由於原廠為避免庫存累積,將採取更積極的價格策略去化產出,因 此第四季消費性(client)SSD合約價格將反轉向下,預估價格跌幅 為3∼8%。
台灣面板產業近期遭遇價格波動,市場競爭激烈。根據集邦科技的最新報告,9月下旬55吋電視面板均價暴跌至185美元,與月初相比跌幅達8.4%,這一調整讓群創、友達等面板廠運營承壓。群創董事長洪進揚在中秋節前透露,公司已開始動態調整產能和產品組合,並計劃第4季進行歲修。他還確認將下修先前法說會對第3季出貨量和平均價格的預估,從原先的季增1%至3%目標調整。此外,27吋監視器面板價格為94.7美元,14筆電用主流面板價格維持在48.3美元,但14吋筆電用面板價格則停止了漲勢。面對市場環境的不確定性,法人預測,雖然本季電視面板價格持續下跌,但台系面板廠今年下半年仍有望維持獲利,但獲利空間將較第2季收縮。展望2022年上半年,面板價格有望回升,但由於IC、玻璃及偏光板成本上漲,面板價格回升可能受阻。同時,由於貨運塞港問題,面板廠需在9月底前完成出貨,這對下季電視面板價格形成壓力。瑞銀報告預計,LCD面板價格跌勢將加速擴大,電視面板價格本季可能較前一季下跌4%,下季再下跌8%,並預計這波跌勢將持續到明年上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