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邦科技(未)公司新聞
TRI表示,市占率第一的台積電雖在第一季受到光阻液事件導致晶圓報廢、重要智慧型手機客戶銷售不如預期以及加密貨幣熱潮消退等影響,但依舊穩居晶圓代工產業的龍頭寶座。三星於2017年上半年將晶圓代工業務切割獨立後,雖因為自家系統半導體(SystemLSI)的挹注,市占率排名第二。
展望2019年,全球晶圓代工產業總產值將逼近七百億美元大關。TRI表示,2019年第一季影響市場需求的雜音不斷,除了受到傳統淡季影響外,消費性產品需求疲軟、庫存水位偏高、車市需求下滑、英特爾CPU缺貨以及中國經濟成長降速等等因素。尤其美中貿易衝突更為全球市場埋下極大的不確定性,若全球政經情勢在上半年無法明顯好轉。TRI指出,綜合上述原因,對於2019年全球晶圓代工產業的看法將轉趨保守,甚至不排除會見到總產值出現罕見的負成長。
雖然美中貿易戰暫時放緩,但半導體市場的能見度依舊不明朗。不過,在這波市場波動中,金氧半場效電晶體(MOSFET)和絕締閘雙極電晶體(IGBT)等功率半導體,因為是需求驅動型產業,受影響程度相對較小。隨著大陸新能源汽車、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5G基地台及基礎建設、人工智慧物聯網(AIoT)等新應用在今年大量增加,法人預測,像大中(6435)、杰力(5299)這樣的MOSFET廠,今年的營運表現會比去年更亮眼。 看起來,大中的成績已經開出紅盤。今年前兩個月,大中的合併營收年增5.3%,達到4.23億元,創下了歷年同期新高。而杰力前兩個月的合併營收年增14.8%,達到2.50億元,同樣是歷年同期最高。雖然業內人士提到第二季的能見度還是不佳,但大家普遍認為下半年會比上半年來得好。 集邦科技的報告也指出,去年由於新能源汽車、工業控制等終端市場需求大量增加,導致MOSFET和IGBT等多種功率半導體缺貨和漲價,讓中國功率半導體市場成長了12.8%,總額達到人民幣2,591億元。雖然今年受到美中貿易戰的影響,但由於功率半導體是需求驅動型產業,受影響程度相對較小,預計今年中國功率半導體市場仍將成長12.2%。 此外,5G建設所需的基站設備,以及5G普及後帶來的物聯網、雲端運算的快速發展,都將對功率半導體產生長期的大量需求。再加上工業自動化規劃的持續推進,相關的電源、控制、驅動電路的需求也將不斷上升,這對台灣廠商來說,將成為業績成長的重要動能。
集邦科技最新報告顯示,2018年我國功率半導體市場表現亮眼,成長率達到12.8%,總額突破2,591億元。雖然今年面對美中貿易戰等不利影響,但由於功率半導體是需求驅動型產業,預計今年市場仍將保持成長,成長率預估為12.2%,總額將達到2,907億元。
市場分析師謝瑞峰表示,美中貿易戰不論結果如何,中國大陸功率半導體市場都將以提升自給率為首要目標,將原本向美國業者採購的訂單轉移至台灣、日本等地。這對台灣功率半導體廠商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機會,包括聯想、華為、中興、百度等大陸知名企業,都將增加對台灣廠商的採購比重。
具體來說,台灣的MOSFET廠商如大中、杰力、尼克森、富鼎等,以及二極體廠商如台半、強茂、敦南等,以及電源管理IC廠商如致新、茂達、昂寶等,都將因應大陸市場的成長而獲益。
謝瑞峰還提到,2019年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將是市場的主要推動力,預計產量將達150萬輛,成長45%。這將帶動功率元件市場的發展。此外,5G建設和工業自動化的推進,也將對功率半導體產業帶來長期需求。
從供應端來看,2019年雖然有幾條功率產線將進入量產,但由於需求強勁,預計前三季度的缺貨情況將難以改善,產品價格也將持續上漲。
集邦科技最新報導:電子零組件價格急轉直下,DRAM、被動元件跌幅驚人
近期,受美中貿易紛爭影響,全球供應鏈轉移,終端應用需求急凍,導致台灣電子產業的DRAM、被動元件、半導體矽晶圓等三大電子關鍵零組件價格急轉直下,其中DRAM、被動元件跌幅甚至高達三成,對南亞科、國巨、台勝科等大廠營運造成影響。
去年漲價無阻的MOSFET近期也傳出大廠有意降價5%至10%的消息,若成真,去年四大「漲價概念股」將面臨價格回檔的窘境。
集邦科技指出,本季DRAM合約價跌幅將從原估計的25%擴大至近30%,跌幅為2011年來單季最大,未來幾季價格仍面臨下修風險。
被動元件方面,因下游動能減弱,主要生產商產能利用率快速下滑,本季各項被動元件報價估計下跌20%至30%,不利相關廠商本季財報表現。
半導體矽晶圓方面,台勝科已決定調降合約價6%至10%,全球前二大半導體矽晶圓廠信越、勝高也將加入降價行列。
事實上,大中今年前2個月合併營收年增5.3%達4.23億元,杰力前2個月合併營收年增14.8%達2.50億元,均創下歷年同期歷史新高。雖然業者指出第二季能見度不佳,但下半年會明顯優於上半年。
根據市調機構集邦科技報告指出,受益新能源汽車、工業控制等終端市場需求大量增加,去年包括金氧半場效電晶體(MOSFET)及絕緣閘雙極電晶體(IGBT)等多種功率半導體缺貨及漲價,推升去年中國功率半導體市場成長12.8%達人民幣2,591億元。雖然今年有美中貿易戰不利因素影響,但功率半導體是需求驅動型產業,受影響程度較小,預估今年中國功率半導體市場仍會較去年成長12.2%。
此外,5G建設所需的基站設備及其普及後帶來物聯網、雲端運算的快速發展,將對功率半導體產生長期大量需求。另外,工業自動化規劃持續推進,與之相關的電源、控制、驅動電路也將持續推升中國功率半導體的採購,成為台廠業績成長的動能。
法人指出,美中貿易戰不論能否在月底前和平落幕,中國大陸的功率半導體市場會以提升自給率為優先,並將原本向美國業者採購訂單移轉給台灣、日本等業者。據業界消息,包括聯想、華為、中興、百度等大陸一線系統大廠,今年會提高對台灣及大陸當地的功率半導體供應商採購比重,以降低對美國業者的依賴程度,至於台廠的的大中、杰力、尼克森、富鼎等MOSFET廠,或是台半、強茂、敦南等二極體廠,以及致新、茂達、昂寶等電源管理IC廠,都可望受惠於大陸功率半導體市場的持續成長,並爭取到更多訂單。
集邦科技分析師謝瑞峰指出,功率半導體作為需求驅動型的產業,2019年景氣仍然持續向上,雖然仍有貿易戰等不利因素影響,但在需求驅動下受影響程度要小於其他IC產品,集邦預估,2019年中國功率半導體市場規模將達到人民幣2,907億元,較2018年成長12.2%,維持雙位數的成長表現。
展望2019年,從終端需求來看,新能源汽車仍然為中國功率半導體市場最大需求來源,根據集邦科技資料顯示,2019年中國新能源車產量預估為150萬輛,較前一年成長45%,其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電控以及充電樁的需求,將帶動功率元件市場成長。同時,5G建設所需的基站設備及其普及後帶來物聯網、雲端運算的快速發展,將對功率半導體產生長期大量需求。另外,工業自動化規劃持續推進,與之相關的電源、控制、驅動電路將持續推升中國功率半導體的採購。
從供應端來看,2019年雖然有3∼5條功率產線將進入量產,但根據集邦預估,2019年前三季度功率元件產品缺貨情況恐難有明顯好轉,多家廠商的產品價格預期仍將上漲。
另外,去年也搭上漲價題材的金氧半場效電晶體(MOSFET)近期也傳出大廠有意降價5%至10%的消息。若成局,去年四大「漲價概念股」都面臨價格回檔窘境。
由於這些電子零組件報價走勢與終端需求高度相關,隨著零組件報價回檔,凸顯整體半導體和電子產業上半年營運,因全球景氣放緩,持續向下修正。
DRAM、被動元件和半導體矽晶圓先前漲勢驚人,其中,DRAM在產業寡占下,一度寫下連漲九季、為史上最長的漲價紀錄,各主要供應商營收和獲利也迭創新高。
國巨、華新科等被動元件廠也因下游積極追料,帶動去年營收、獲利普遍繳出新高佳績。過往連虧八年的半導體矽晶圓廠也搭上前波漲價熱潮,台勝科、合晶、環球晶等主要生產商去年均繳出漂亮的成績單。
不過,隨著電子業景氣反轉,這些原本享有漲價紅利的零組件也受影響,今年首季報價全數下跌,並反映在各主要供應商今年元月起營收疲弱走勢。
通路商透露,目前DRAM、被動元件庫存都高到驚人,半導體矽晶圓的情況比較健康,但整體市況仍受到美中貿易遲未獲得具體解決、客戶端下單意願不高影響,買氣相對疲弱,供應商降價壓力升高。
集邦科技指出,本季DRAM合約價跌幅將從原估計的25%擴大至近30%,跌幅為2011年來單季最大,且未來幾季價格仍面臨下修風險。
另一方面,受整體DRAM價格下跌影響,各供應商的獲利高點正式告終,本季起三星、SK海力士、美光和南亞科等國內外主要供應商,獲利都會大幅縮水。
被動元件方面,近期也傳出因下游動能減弱,主要生產商產能利用率快速下滑的問題。法人報告指出, 受傳統淡季及終端需求尚未回溫影響,本季各項被動元件報價估計下跌20%至30%,不利相關廠商本季財報表現。
半導體矽晶圓也因台勝科開第一槍,決定調降合約價6%至10%,不少外資分析師開始注意半導體庫存升高,導致矽晶圓廠降價的問題,研判全球前二大半導體矽晶圓廠信越、勝高也會加入降價行列。
集邦科技旗下記憶體儲存研究(DRAMeXchange)也進一步提出示警,強調全球DRAM龍頭三星,在市占率明顯遭侵蝕且庫存水位相對偏高的雙重壓力下,恐發動新一波降價攻勢,預料將會加深DRAM報價跌勢。
DRAMeXchange調查指出,受到整體DRAM價格下跌影響,各供應商的獲利高點正式告終,營業利益率皆呈現衰退。
以去年第4季為列,因DRAM量價齊跌,當季全球主要DRAM廠總營收季減達18.3%,台廠指標廠南亞科也季減30.8%;華邦電、力晶則呈現雙位數減幅,因此預料在本季合約價跌幅擴大近三成下,本季各大DRAM廠營收、獲利將持續縮水。
受上半年DRAM價格有壓影響,法人預估南亞科今年每股純益將由去年的12.8元降為7至8元,減幅達四成。先前連續買超南亞科多日的外資,近期也翻空,連續二日大幅賣超共計2.57萬張;華邦電則連四個交易日賣超,賣超累計9,339張。
南亞科、華邦等國內主要DRAM廠也保守看待短期DRAM市況,認為價格下滑在所難免。南亞科先前預期,本季價格跌幅可能達一成,第2季還很難看清楚,集邦昨天最新報告預估本季價格跌幅直逼三成,比業者原本預估的幅度更大。
受需求低迷與價格走弱衝擊,南亞科昨天公布2月營收33.95億元,連續六個月下滑,月減20.3%,為31個月來低點。
南亞科表示,除工作天數減少外,美中貿易紛爭造成需求下滑,關稅提高造成供應鏈調整,加上英特爾處理器缺貨,2月產品銷售價量齊跌,銷貨量減少約14%至16%,平均銷售單價也下滑約4%至6%,都是導致業績下滑的原因。
集邦科技旗下記憶體儲存研究(DRAMeXchange)指出,DRAM合約價自去年第4季開始下跌之後,庫存水位持續攀升,近期DRAM原廠庫存來到至少一個半月的高水位。
另一方面,英特爾低階處理器缺貨預期將延續至第3季末,在需求受到壓抑下,個人電腦代工廠也無法消化供應商的DRAM顆粒,市場呈現「無量下跌」的窘況,代表即使原廠願意大幅降價求售,也無法有效刺激銷量, 若需求沒有明顯回溫,以目前高庫存水準研判,DRAM價格未來幾季還會持續下修。
DRAMeXchange認為,主要大廠持續擴大資本投資,也是未來產業風險。
DRAMeXchange同時表示,這些大廠仍啟動新一波的資本投資,將再度讓DRAM價格波動加劇, 規模較小的DRAM廠如果製程與規模上無法跟進,在不久的將來即可能面臨邊緣化的風險。
集邦科技最新報告指出,去(2023)年第四季DRAM市場遭遇寒流,量價齊跌的狀況讓集邦科技旗下記憶體儲存研究(DRAMeXchange)不得不提出警訊。根據報告,集邦科技指出,去年第四季DRAM總營收季減達18.3%,其中南亞科(2408)季減30.8%,華邦電和力晶也分别出現雙位數的衰退,顯見整體DRAM產業在這個季度的營運壓力相當大。 集邦科技預測,由於市場供需失衡,本季各廠的營收和獲利都將進一步縮水。尤其是全球DRAM龍頭三星,在市占率上遭遇來自競爭對手的強烈挑戰,加上庫存水位偏高,集邦科技預計三星可能會發動降價攻勢,進一步加劇DRAM價格的下跌。 DRAMeXchange進一步分析,去年第四季DRAM價格出現反轉,向下調整,這直接導致整體產業營收下滑。需求端庫存水位偏高,採購力道相對薄弱,使得DRAM供應商的位元出貨量普遍出現大幅季減的情況。這一連串的變化,讓整個DRAM市場在去年第四季陷入了難關。
集邦科技旗下記憶體儲存研究(DRAMeXchange)甚至提出預警,全球DRAM龍頭三星在市占明顯遭侵蝕,且庫存水位相對偏高壓力下,恐發動降價攻勢,加深DRAM跌勢。
DRAMeXchange調查,DRAM報價去年第4季反轉向下,造成整體產業營收下滑。由於需求端庫存水位偏高,導致採購力道薄弱,連帶使DRAM供應商的位元出貨(sales bit)多呈現大幅季減情形。
【集邦科技報導】 近年來,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迅猛,集邦科技最新「中國半導體產業深度分析報告」揭露了這一現象。2018年,中國IC設計產業產值達到2,515億元人民幣,年增長率近23%。這個數字顯示了中國半導體產業的蓬勃發展,其中海思、紫光展銳與北京豪威成為了IC設計領域的三大企業。 雖然進口替代空間仍然廣闊,但受到多種外部因素的衝擊,如消費性電子產品需求下滑、全球經濟增速放緩以及中美貿易戰等,集邦科技預估2019年中國IC設計產業產值將達到2,965億元人民幣,成長速度放緩至17.9%。 在營收排名方面,2018年營收規模超過10億美元的企業有3家,其中4家企業的全年營收成長率超過20%,但2家企業則出現超過2位數的下滑。海思和格科微表現亮眼,分別因為華為手機出貨的強勢成長和CIS需求強勁等因素,營收成長率分別達到近30%和39%。不過,中興微和匯頂科技則因為各自的原因,營收均出現衰退。 集邦科技還指出,中國IC設計企業在技術實力上穩步提升,例如海思率先量產全球首顆7奈米晶片,宣示中國本土5G基頻晶片布局的領先地位。此外,百度、華為、寒武紀、地平線等多家企業也發布了終端或雲端AI處理器晶片,這些都顯示了中國IC設計企業技術實力的提升。 然而,中國IC晶片的自給率僅在15%左右,未來仍需持續強化研發創新,提升中高階晶片的自給率,以實質推升營收動能的持續成長。展望未來,AI、5G、智慧物聯網、車用及邊緣運算等領域將成為科技發展的趨勢,這些領域的發展將持續推動中國IC設計產業的發展。
展望2019年,儘管進口替代空間依舊巨大,但受到消費性電子產品需求下滑、全球經濟增速放緩與中美貿易戰等外部因素衝擊,預估中國IC設計產業2019年產值約來到人民幣2,965億元,成長速度放緩至17.9%。
根據集邦科技統計2018年中國IC設計企業營收排名來看,營收規模超10億美元的企業有3家;排名前十的企業中,有4家企業表現突出,全年營收成長率超過20%,而2家企業則出現超過2位數的下滑。
集邦科技分析各公司營運表現,海思受惠母公司華為手機出貨的強勢成長及自家研發晶片搭載率的提升,2018年營收成長近30%;格科微受益於CIS需求強勁及晶片價格上漲等因素,營收成長高達39%。
反觀中興微與匯頂科技則分別受到母公司中興禁運事件影響,以及晶片出貨下滑的衝擊,營收皆呈現兩位數的衰退。中興微2018年營收較2017年衰退近兩成;匯頂則因為指紋辨識晶片出貨下滑,以及晶片平均銷售價格下降的疊加因素,導致2018年全年營收衰退約13%。
觀察中國IC設計產業發展,除了海思率先量產全球首顆7奈米晶片,宣示中國本土5G基頻晶片布局腳步領先外,包含百度、華為、寒武紀、地平線等多家企業皆發布終端或雲端AI處理器晶片,也顯示中國IC設計企業整體技術實力穩步提升。
然而,目前中國IC晶片的自給率僅在15%左右,並且以低階低價產品自給率為最高,未來仍需持續強化研發創新,以拉升中高階晶片的自給率為目標,才能實質推升營收動能的持續成長。
展望2019年之後的科技發展趨勢仍將圍繞在如AI、5G、智慧物聯網、車用及邊緣運算等領域,將持續推動中國IC設計產業持續發展的動能。
集邦科技最新發布的「中國半導體產業深度分析報告」顯示,今年大陸半導體產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由於全球消費市場景氣低迷,加上中美貿易戰帶來的不確定性,雖然產值達到7,298億元,年增率卻僅16.2%,是近五年來最低的成長率。這對台灣廠商來說,意味著他們也難免受到波及。 報告指出,大陸半導體產業在這波全球經濟下行和消費市場疲軟的影響下,再加上手機生產總量預計出現負成長,以及中美貿易衝突,都讓今年發展前景相當艱困。不過,大陸政府為了應對這些不利因素,仍堅定推動提升國產化晶片比重的策略,並積極發展AI、5G、自駕車、電動車、影像感測器(CIS)、生物辨識、物聯網、邊緣運算等高科技領域,這些新應用預計將推動對半導體的需求。 隨著大陸本土IC設計產業的崛起,它已經成為引領大陸半導體產業發展的重要推手,產業結構也持續進行優化。預計今年大陸半導體產業產值分布將是:IC設計業佔40.62%、IC製造佔28.68%、IC封測佔30.7%。今年大陸將有超過10座新的12吋晶圓廠投入生產,加上部分8吋廠和功率半導體產業的擴產,預計IC製造產值將比去年成長18.58%,這個成長率優於IC設計的17.86%和IC封測產業的12%。
集邦科技最新報導指出,雖然全球市場不確定性增加,2018年中國大陸半導體產業產值仍成功突破6,000億元,但下半年產業已呈現疲態。進入2019年,由於全球景氣持續低迷,集邦科技預測,中國半導體產業產值將達7,298億元,年成長率卻將下降至16.20%,創近五年新低,面臨極大挑戰。
集邦科技中國半導體分析師張瑞華表示,全球經濟下滑、消費市場疲軟、手機產量負成長以及中美貿易衝突等負面因素,對2019年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造成衝擊。然而,中國政府持續推動國產進口替代,並在AI、5G等新科技領域發展帶動下,新應用將推升對半導體的需求。
張瑞華強調,隨著中國本土IC設計業的崛起,IC設計產業已成為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的重要推手,產業結構也持續優化。2019年中國半導體產業產值分布顯示,IC設計業占比將達40.62%,IC製造占比約28.68%,IC封測占比約30.7%。
集邦科技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將有超過10座新的12吋晶圓廠開始投產,部分8吋廠及功率半導體產業也將擴產,預計IC製造產值將較2018年成長18.58%,優於IC設計的17.86%與IC封測產業的12%。
儘管中國大陸半導體產業產值持續成長,但從2015年23.05%的年增幅降至2018年的18.98%,顯示產業正逐漸接近成熟市場水準,成長力道有所放緩。
2019年由於全球景氣及外在環境持續不樂觀,集邦科技預估,201 9年中國半導體產業產值雖將達人民幣7,298億元,但年成長率將下滑 至16.20%,為近五年來新低,2019年將是中國半導體產業極具挑戰 的一年。
集邦科技旗下中國半導體分析師張瑞華指出,受到全球經濟表現下 滑、消費市場的疲軟、手機生產總量將出現負成長以及中美貿易衝突 持續等負面因素衝擊,2019年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可以說是道行險 阻。
不過,由於中國大陸政府推動以國產進口替代,提升國產化晶片比 重的方向並未改變,而在AI、5G、自駕車、電動車、影像感測器(C IS)、生物辨識、物聯網、邊緣運算等新科技發展的帶動下,新應用 將推升對半導體的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中國本土IC設計業的崛起,IC設計產業已成為 引領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的重要環節,產業結構也持續優化。以201 9年中國半導體產業產值分布來看,IC設計業占比將達40.62%、IC製 造占比約28.68%、IC封測占比約30.7%。
另一方面,根據集邦科技數據顯示,從各領域產值成長率來看,由 於2019年中國將有超過10座新的12吋晶圓廠開始投產,加上部分8吋 廠及功率半導體產業將進行擴產,預計2019年中國IC製造產值將較2 018年成長18.58%,優於IC設計的17.86%與IC封測產業的12%。
中國大陸半導體產業產值雖然持續成長,但根據集邦科技統計數據 指出,2015年年增幅達23.05%的近五年高峰後,2016年及2017年的 成長力道便下降至20%左右水準,2018年成長幅度放緩到18.98%, 顯示中國大陸半導體產業產值正接近成熟市場水準,因此成長力道已 經未如先前強勁。
集邦科技表示,大陸半導體產業受全球經濟表現下滑、消費市場的疲軟、手機生產總量將出現負成長,以及中美貿易衝突等衝擊,今年發展相當險阻。
為化解不利因素,大陸推動提升國產化晶片比重方向未變,積極發展人工智慧(AI)、5G、自駕車、電動車、影像感測器(CIS)、生物辨識、物聯網、邊緣運算等科技,新應用將推升對半導體的需求。
另外,大陸本土IC設計產業崛起,已成為引領大陸半導體產業發展的重要環節,產業結構持續優化。預估今年大陸半導體產業產值分布,IC設計業占比將達40.62%、IC製造占28.68%、IC封測占30.7%。
今年因大陸有超過10座新的12吋晶圓廠投產,加上部分8吋廠及功率半導體產業擴產,預估今年大陸IC製造產值將比去成長18.58%,優於IC設計的17.86%、IC封測產業的12%。
台灣股市分析:集邦科技領航,市場看漲勢頭強烈
【台北訊】昨日台灣股市季線在扣抵9,520點後,因扣抵位置相對低,季線終於止跌翻揚,加上月線持續走強,大盤短、中期均線維持多方排列。技術面來看,日KD指標高檔鈍化,RSI指標則維持在50多方區之上,技術指標顯示多方格局。籌碼面方面,外資、投信近期偏向買方,融資餘額逆勢走低,整體餘額來到相對低檔,對多方有利。
集邦機構最新報告指出,2018年中國IGBT市場規模達153億元人民幣,年增長率達19%,預計到2025年將達522億元,年複合成長率達19%。這主要與新能源車市場的成長有關,特別是特斯拉在中國設廠的消息,預期未來整體電動車市場規模將明顯成長,相關族群值得關注。
在醫療保健相關類股方面,將受惠於人口老化及新千禧年人口消費升級,今年營收仍將維持成長趨勢。而美國升息次數降低,預期台灣升息機率也很低,在股優於債的投資基礎下,高殖利率概念股成為傳產的首選。不過,由於景氣循環類股高峰已過,即使今年殖利率高,短線仍應該避免。
季線昨(17)日將扣抵9,520點,也因為扣抵位置相對低,因此季線出現止跌翻揚,搭配月線持續翻揚,大盤形成短、中期均線維持多方排列,再者觀察日線技術指標,目前日KD指標呈現高檔鈍化,RSI指標也維持在50多方區之上,技術面也是維持偏多格局,另從籌碼面來看,外資、投信近期也偏向買方,融資餘額這波不但未跟隨大盤反彈上漲,反而逆勢走低,整體餘額來到相對低檔,籌碼面對多方有利。
投資建議
根據集邦機構針對中國2019年IGBT產業發展報告來看,2018年中國IGBT市場規模為人民幣153億元,年增19%,預計到2025年市場規模將達522億元,年複合成長率19%,其中主要與新能源車成長有關,日前特斯拉也於中國設廠,預期未來整體電動車市場規模將明顯成長,相關族群可注意。
醫療保健相關類股將受惠人口老化及新千禧年人口消費升級,今年營收仍將維持成長趨勢。另外,今年美國升息次數降低,預期台灣升息機率也很低,在股優於債投資基礎下高殖利率概念股仍是傳產首選,不過景氣循環類股由於高峰已過,即使今年殖利率高,短線仍應該避開。
集邦科技最新太陽能產業報告預測:今年市況將轉好,需求創新高!
雖然去年太陽能產業經歷了多項政策變動,像是美國的201、301條款、中國大陸的「531新政」、印度的防衛性關稅與歐盟MIP結束等,讓整個產業從上游到下游都處於不穩定的狀態,但集邦科技最新的調查報告卻給我們帶來了一絲希望。
根據集邦科技昨日(16日)發布的太陽能產業調查報告,今年整體太陽能產業的市況將會有所好轉,全年裝置需求有機會再創新高,對於茂迪(6244)、聯合再生等廠商來說,這將是一個好消息。
報告指出,雖然大陸的「531新政」對市場造成了一定的衝擊,但由於海外市場的需求增強,加上大陸市場所受影響低於預期,整體市場還是呈現出「低谷不低」的現象。預估去年全年新增併網量達到103GW(10億瓦),年增長率為4.9%。
集邦科技旗下的綠能研究(EnergyTrend)預估,今年太陽能新增併網量將成長7.7%至111.3GW,創下歷史新高。其中,歐洲市場去年已經明顯復甦,在巴黎協議與模組跌價的推動下,預期今年增幅將會超過五成。
不僅如此,大陸和美國今年仍將穩居全球前兩大市場,印度則是第三大需求國,日本則是第四。其中,印度因為先天發展優勢和政府的積極推動,有可能維持高需求成長。
其他新興市場如東南亞、北非、中東、拉丁美洲等地也逐漸崛起,其中中東地區去年全年需求估計比前一年增加近100%,今年估計有五成增幅,實在是讓人驚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