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號碼 0960-550-797   LINE的ID LINE的ID:@ipo888 歡迎加入好友

IPO股票資訊網公告

本站並無任何推薦、銷售、勸誘投資股票之行為,如有冒充本站名義進行上述行為,請告知本站,也請大家不要受騙上當。歡迎投資人多多利用平台討論交流公司訊息,多多提供資訊如有造成公司困擾,還煩請私訊告知,將立即處理


公司新聞公告
日期
公司名稱
新聞標題

上海商業儲蓄銀行九十三年在子行香港銀行獲利大豐收,以及本行資

產品質好轉減輕提存壓力雙重獲利成長挹注下,全年提存後稅前盈餘

達六二.八二億元,創歷史新高,每股稅前盈餘達四.三八元,初估

稅後盈餘約為五十一.六億元,每股稅後盈餘約為三.六元。

若以提存前稅前盈餘來看,上海商銀九十三年獲利達八○.八二億元

,提存前每股稅前盈餘高達五.五元。

上海商銀今(九十四)年將慶祝成立九十週年,該行在獲利目標也更

上一層樓,將挑戰八三.八億元。

據了解,上海商銀持有子行香港銀行(以下稱港行)股權達五十七.

六%,九十三年,港行獲利實績接近十三億港幣,使得上海商銀來自

香港銀行的盈餘貢獻就多達新台幣卅一億元。港行預估今(九十四)

年獲利將穩定成長一成左右,因此,上海商銀九十四年可認列的港行

盈餘初步以卅六億元估算。

上海商銀本行方面,九十三年原定提存準備目標為廿五億元,最後實

際只需提存準備十八億元,使得提存後盈餘逼近卅二億元,與港行水

準相當;該行主管表示,前兩年上海商銀為了大幅打銷呆帳,盈餘貢

獻由港行擔綱較大比重,九十三年本行與港行獲利比重相當,算是回

復早期的情形。

值得留意的是,上海商銀資產品質全面強化之後,提存準備的金額雖

然愈來愈少,但無論是逾放比率及呆帳覆蓋率兩項指標,並未因此弱

化。

該行強調,九十三年底廣義逾放比率僅為一.二九%,且呆帳覆蓋率

高達一四○.二三%,兩項資產品質指標均在本國銀行名列前茅,即

使九十三年度沒有提列準備達十八億元,也不會影響資產品質,換言

之,上海商銀九十三年每股稅前盈餘實力可達五.五元之多。

上海商銀本行今年提存前獲利目標訂為五十九億元,較九十三年成長

約十八%,而提存後獲利目標訂為四十七億元,較九十三年成長四成

多。

上海商銀近年獲利主力來源為企金,尤其是OBU對台商的放款成長最

為明顯,九十三年OBU提存後盈餘就高達十億元,今年預估仍將大幅

成長二成。

另外,今年甫成立的財富管理事業部,加強拓展財富管理業務,預估

可貢獻約四億元獲利。

上海商銀主管表示,該行的財富管理業務已開始數年,但一直停留在

代售基金狀態,隨著股市行情浮沈,收入並不十分穩定,金融商品的

研發度較弱;今年成立的財富管理事業部,主要以產品研發為重心,

並增加設置理財專員。

在資產品質好轉及獲利能力回升後,去年一度傳出外資有意合併上海

商銀的消息,該行總經理陳逸平對此表示,不論是推動上海銀上市上

櫃或是與其他金融機構合併成立金控,都將以股東最大利益為考量。

太平洋房屋公司經歷兩年的企業改造整頓後,「先蹲後跳」,今年將

是轉捩點。今年適逢創辦二十週年的大日子,太屋不僅在開春後大舉

招兵買馬,徵才三百人,並將在三月底新設立「國際商業仲介」部門

,以結合太屋第二大股權-日本三井不動產株式會社的全球通路,建

立跨國房地產交易平台。

太平洋房屋公司董事長鄭明智表示,太屋在持續兩年改造後,已浴火

重生。太屋協理吳癸森透露,太屋已完全擺脫財務陰霾,目前總負債

已大幅下降到一億三千萬;資本額仍維持七億元,最大股東為太聯企

管公司,第二大股東為日本三井不動產株式會社。

吳癸森表示,適逢今年是太屋創辦第二十週年,轉型已時機成熟,太

屋目標在六月底之前,台灣方面從目前直營、加盟總店數九十家,拓

展到一百家;中國大陸方面也將從北京、上海,跨出腳步,新增福建

沿海和廣州等據點。

吳癸森指出,由於目前太屋在房仲、代銷、加盟總部等事業體系的員

工總人數,共一千人,尚不敷未來成長所需,因此隨著台灣、大陸和

美國洛杉磯的展店腳步加快,必須在開春後大舉招兵買馬。

更重要的是太屋將在三月底之前新成立「國際商業仲介」部門,結合

太屋美國洛杉磯分公司、日本三井的國際不動產通路和技術,經營華

人跨國不動產交易市場。

創品電子昨(十五)日舉行股東臨時會,通過光罩專利技術授權案。

據了解,創品將與華邦電子旗下其樂達攜手合作,共同進軍數位電視

市場,雙方技術合作順利的話,半年內可望將合作關係擴展到投資方

面。

創品電子年前被美商捷尼控告專利侵害,去年八月美國國際貿易委員

會( ITC )終判捷尼勝訴,使得創品的營運持續受到負面影響,並於

去年第四季暫停公開發行。現有股本約三億一千萬元的創品,去年營

收約七百萬美元、相當於新台幣二億三千萬元。該公司昨天不願發布

去年的盈虧金額,但據了解,光是捷尼一案的律師費用就高達一億三

千萬元以上。

這樣營運困境也促使創品向外尋找營運生機。據指出,創品與其樂達

是在去年第四季敲定合作意願,初期創品將把其在Video decorder相關

的光罩專利技術,授權給其樂達使用。但與過去不同的是,標的市場

將轉以數位電視、多功能顯示器等為主,不再以純粹顯示器為重。其

樂達將包辦接單、後段晶圓代工下單、交貨等,創品則側重晶片設計

端。據指出,兩家公司的合作若順利進行,半年內可望有併購、投資

等財務合作關係。

創品對合作對象與方式都不願發表評論,但表示,如果合作對象是其

樂達,其樂達的 MPEG相關技術與創品的 video decorder正好互補,就

數位電視上正好整合前後段解決方案。據了解,兩家公司的技術合作

成果,可望在今年推出前後段兩顆晶片的平台方案,明年將會推出單

晶片。從市場面而言,其樂達七成營收來自於中國大陸,創品則側重

台灣與韓國,二者間也可互補。

至於創品授權給其樂達的專利是否有侵權疑慮,創品表示,當初與捷

尼間的訴訟結果,已明令只要不是應用在顯示器即無侵權疑慮。其樂

達去年營收二十三億六千萬餘元,稅前盈餘八千六百一十五萬元。創

品表示,光罩專利授權後,將不再自行銷售晶片。不過人事方面已在

去年中進行精簡,今年仍將就研發部門擴增人員。

國巨(2327)十五日宣佈以換股取得國內第三大MLCC廠華亞電子

(8235)五二%股權,換股金額約十四億元,雙方策略聯盟後,國巨

在全球MLCC被動元件廠市佔率,由第四位躍居為第二大,拋開T

DK、太陽誘電,僅次於日本村田,MLCC月產能拉高到一百四十

五億顆,國巨再度向被動元件全球龍頭寶座跨進一大步。

國巨協理陳柏蒼指出,該收購案以換股方式進行,換股比例為一股華

亞比○.九六六股國巨,換股基準日今年四月二十一日,國巨取得華

亞五二%股權,此次收購發行新股,約佔國巨收購後發行股份四.二

%,國巨股本由二百二十七億元增至二百三十七億元。

國巨取得華亞主導權,也取得華亞三十五億顆MLCC月產能,兩家

MLCC產能合併產能提昇至一百四十五億顆,國巨在全球MLCC

市佔率躍升至一五%、位居第二,擠下市佔率一四%的TDK、及市

佔率一二%太陽誘電,次次全球市佔率二八%排名第一的村田。

國巨指出,未來不排除進一步全面合併華亞,首階段華亞將會召開股

東會、董事會,由國巨取得二分之一以上董監事席次,至於華亞董事

長、總經理人選是否異動尚未底定。

華亞股本二十億元,董事長吳春發為液晶監視器大廠瑞軒科技董事長

,與總經理陳瑞星在科技業界均赫赫有名。華亞去年營收二十二億元

,每股稅後盈餘○.三五元,每股淨值一三.五元。MLCC月產能

在國內僅次於國巨及華新科,是MLCC產業的老字號。

年前甫重任國巨董事長的陳泰銘對此購併案強調,主要是希望重整被

動元件市場秩序,穩定價格機制,充分落實國巨對外的回歸核心本業

經營的承諾。

陳泰銘進一步表示,經由與華亞電子策略結盟,可有效整合MLCC

市場,提供大中華地區電腦代工客戶群、光電產業與電源供應器產業

完整的產品組合。

旭曜電通昨(十五)日傳出跳票,這是今年開春後,資訊通路市場爆

發的首宗資金調度出窘。市場人士認為,受到去年博達、皇統等資訊

廠商爆發財務危機等事件拖累,銀行及資訊上游供貨商雨天收傘,對

資訊通路商緊縮信貸額度及絕不展延貨款的作法,將不只旭曜跳票一

樁,未來恐有其他資訊通路商陷入更大生存挑戰中。

昨天市場傳出旭曜跳票金額為一千多萬元,但公司表示,財務單位還

在細算跳票與被跳票的供貨商之中。旭曜電通主要股東包括威盛電子

、中華開發,以及去年旭曜併購 T.Zone、有樂等通路商時,後來以債

款作價入股方式持有旭曜部份股權的捷元、華普等上游廠商。

上述主要股東將在明(十七)日召開股東臨時會,商議後續處理細節

。旭曜電通副總經理張人地表示,公司已在昨日做成務必讓廿多家店

繼續營運的決定,因此,將商請股東同意增資或協商供貨商展延付款

兩種方案擇一共度難關。

旭曜主要供貨商包括聯強、捷元、建華、宏碁、華普等廠商,昨天都

特別到旭曜總公司了解狀況。董事長張朝深為表達公司絕非惡意跳票

、並有解決後續帳款誠意,親自坐鎮公司,同時商請廠商繼續供貨、

以維持廿多家店面繼續營業為虞。張朝深強調,旭曜目前確實有資金

壓力,但絕對不會落跑。

張人地指出,旭曜跳票原因,廿九家店面在春節期間買氣「遇熱不熱

」,生意不如預期、消化庫存不及,加上廠商不願展延票期,才會導

致跳票,他強調完全是擦槍走火。

細究成因,他認為應該是被去年接連不斷的跳票案所牽累。張人地說

,博達、皇統跳票乃至於燦坤遭檢調搜索案發生之後,銀行開始全面

緊縮資訊通路的信用貸款額度,同時「驚動」資訊上游廠商供貨趨於

保守、又不願展延票期。

旭曜從去年九月開始出現資金缺口,當時,在股東同意下,從十一月

初開始,以短短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將原本五十三家店規模緊縮到目

前廿九家左右,再透過緊縮閒置資金、人員縮編等方式,試圖紓緩窘

境。近期,旭曜還會再縮減門市店、維持二十多家店面為原則。

旭曜跳票案,意外加快通路整併行動!和桐集團昨(十五日)晚透露

,旭曜未來會以店面作價入股方式,加入和桐旗下中華石油與聲寶旗

下上新聯晴的策略聯盟合作案。原本表示已與旭曜洽商併購事宜的明

日世界總經理黃耀明昨晚也表示,明日世界不排除且有可能加入這次

跨業通路的整併行動中。

和桐表示,旭曜可能會以廿家店加入這樁通路整併合作,不會以公司

名義入股。對於和桐的說法,旭曜副總經理張人地表示,雙方確實已

談過,但談到什麼細節,他不清楚。

黃耀明表示,農曆過年後,他與旭曜電通董事長兼總經理張朝深商談

過,兩家通路商對於和桐與聲寶主導的這樁整併合作,都抱持相當大

的期望,因此,明日世界單獨整併旭曜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原則上,上新聯晴、旭曜、明日世界等資訊通路商,以及中華石油、

優加利等油品通路,將合組一個五億元資本額的控股公司,通路目標

規模是達到三C通路百家、油品通路百家的「雙百」規模。

證交所昨日董事會以臨時議案,二度放寬民間參與之國家重大公共建

設事業公司(BOT)上市前集保規定,且計算提交集保比率時總股數

可扣除特別股,如此台灣高鐵提交集保比率從二七.七七%下降到二

○.七四%。此外,高鐵強制集保也由原持股一%大股東提高門檻至

三%,強制集保股東數大幅減少。這是證交所第二次為台灣高鐵量身

修改集保規定,證交所BOT審查規定幾乎成為高鐵專屬條款。

據了解,昨日證交所董事會,原本分送給各董事議事資料並沒有BOT

集保規定討論案,但「高層」臨時指示將此案快速呈送董事會討論;

證交所如此高效率,應與台灣高鐵高階經理人在農曆年前拜訪證交所

不無關聯。當時高鐵表示,計畫在五、六月送件申請上市。

證交所原上市審查準則規定,BOT案須以擬上市股份總數按級距遞減

方式,提交股票集中保管比率;其中擬上市股票總數規定合併計入特

別股股分、附認股權公司債、轉換公司債換算得的股份,但昨日修正

後,BOT案計算提交集保比率時可扣除上述特別股等部分。

中船執行「再生計畫」成效不錯,去年獲利達 7 億元,創下八年來新

高,預計今年底前能完成民營化。

中船公司總經理范光男指出,去年雖然遭遇新台幣升值、國際原物料

持續上漲等不利因素,造船成本大增,但在改善製程、縮短工期與提

早交船等方面出現績效,去年營收達 162.61億元,盈餘 7.11億元,大

幅超越法定預算3.2億元。

中船去年接獲陽明、萬海、新興、中鋼運通以及日本丸紅商社等公司

24艘新船的訂單,其中貨櫃輪22艘、散裝貨輪二艘,總承攬額達308.

94億元,為年度預訂承攬額的198%。

中船表示,到今年元月底止,中船手中的建船訂單總計47艘,其中貨

櫃輪41艘、散裝貨輪 6艘,總造價為626.7億元。高雄廠區新船檔期已

排至97年4月,基隆廠區新船檔期也已排至97年1月。

展望今年,由於新台幣升值壓力仍在,造船鋼料可能持續上漲,但中

船將積極推動14項行動方案,包括縮短建造時程、重整品質系統、軍

艦商維、建構客戶關係管理系統、推動流程改造等,以提升生產效率

,再創營運佳績。

中船目前已展開民營化推動工作,委由致遠財務顧問公司進行,去年

已提報經濟部國營會審議,預計今年底前完成民營化。

第三大電腦連鎖賣場─旭曜電通昨(15)日驚傳退票500多萬元,

震撼資訊市場。旭曜電通董事長兼總經理張朝深昨天緊急通知全體

供應商,強烈表達繼續經營、勇於償債的決心,將於明天舉行臨時

股東會,商討解決方案後,擇期召開債權人會議。

旭曜去年營業額33億元,門市總數70家以上,但通路市場競爭熾烈

,旭曜光是去年就賠了一個資本額,加上過去三年透過合併、整合

方式,產生不少累積的庫存虧損,農曆年前,市場盛傳旭曜財務吃

緊,沒料到昨天發生退票。

旭曜電通成立於2001年,2002年4月在威盛及大眾集團增資6,200萬

元後,買下億通的22個門市,又自行增加15個門市,同年12月合併

德同集中商圈的九個門市。2003年2月合併北部地區最大的專業電

腦百貨連鎖店T-ZONE六個門市,短短一年多,就成為第三大電腦連

鎖體系。

旭曜電通資本額2.32億元,重要股東包括威盛、大眾集團和中華開

發等。去年底,通路市場爆發明樣跳票事件,銀行和供應商就對通

路商開始緊縮授信額度,使旭曜的授信額度愈來愈小,今年1月營

業額大幅衰退至1.3億元,現金嚴重短缺,導致退票。

旭曜昨天發生退票後,張朝深決定「勇敢面對」,寫了一封信給全

體供應商,希望大家繼續支持旭曜,他會提出各種償債方案,並且

尋求新資金的挹注,繼續為旭曜打拚,並且確保供應商的權益。

張朝深發給供應商的信中指出:「過去三年多來,旭曜公司經營團

隊一直秉持著兢兢業業的態度在經營,業績也一直有些許進展。然

在去年經歷幾家大型公司的弊案後,銀行開始緊縮資金,廠商也緊

縮額度,這段期間旭曜公司雖然持續努力要使業績成長,然困於外

在環境影響及景氣持續低迷不振,加上農曆年期間業績不如預期,

造成資金調度困難,以致今日造成廠商貨款跳票,本公司深感十二

萬分的抱歉。」

台南紡織集團和聯電集團將在今(16)日攜手締造國內發光二極

體(LED)第一樁合併案,元砷光電和聯銓將在今天董事會通過

合併,以元砷為存續公司,合併後元砷在藍光LED的晶粒月產能

超過3億顆,成為國內最大的藍光LED晶粒廠,也將掀起LED產業

的合併風潮。

合併後元砷由聯電集團的財務長洪嘉聰擔任董事長,台南紡織董

事長鄭高輝的兒子、元砷董事長鄭朝元出任副董事長。

元砷和聯銓的合併案進行半年,由鄭高輝的女婿,也是雷曼兄弟

分公司總經理翁明正牽線,雙方在14日達成合併協議,換股比率

約為1股的聯銓股票換1.3股的元砷股票。元砷股價受此項利多影

響,農曆春節過後已連續二天漲停,昨天更是10時就高掛漲停

21.4元,成交量1,318張。元砷將在今天赴證券交易所說明。

東貝光電董事長吳慶輝昨天指出,元砷和聯銓的合併案將掀起

LED產業的合併風潮,LED上游晶粒廠至少有13家廠商,透過合

併可以維持產業秩序,更能在開發新產品以及與國際大廠競爭中

取得優勢。

藍光LED晶粒是製作成為白光LED的主要元素,國內龍頭大廠為晶

電,台南紡織集團看好LED的發展前景,因而徵召學建築的鄭朝元

回國,設立元砷光電跨入光電領域。由於元砷的技術團隊大部份

來自晶電,技術能力強,加上台南紡織集團的資源,以及擁有自

有專利的螢光粉,元砷開發出藍光LED在亮度已有突破。台南紡

織集團包括南紡建設、南帝化工和大股東個人在元砷的持股逾八

成,而與元砷關係良好的東貝也持有約2%的股權。

由於LED產業是未來三至五年的明星產業,聯電集團早已看好其發

展趨勢,在投資LED下游封裝廠宏齊科技開花結果後,包括聯電董

事長曹興誠本人都投資聯銓,整個聯電能夠掌控的聯銓持股達四成

以上,台灣工銀持股10%,而中佳投資則有逾6%。

元砷的資本額為15.52億元,對於高功率LED的深耕較早,而高功

率LED是未來LED跨入照明領域的重要起步,且在藍綠光LED晶粒

技術層次高;聯銓則專精在四元超高亮度LE-D,而藍綠光LED也

有後來居上的實力,業界認為這二家廠商的互補性相當強,合併

具有加乘的效果。元砷和聯銓合併後的藍光LED月產能突破3億顆

,已超過晶電,成為國內最大的藍光LED晶粒廠。

由於元砷是上市公司,因此合併後以元砷為存續公司,元砷新任

董事長將由洪嘉聰擔任,洪嘉聰已在農曆年前在台南紡織集團的

支持下擔任元砷董事;鄭朝元擔任副董事長,由於鄭朝元經營元

砷發揮績效,因此未來元砷仍將由鄭朝元主導,而總經理則由聯

銓總經理陳錫銘擔任。

元砷光電去年全年的稅前盈餘為3.06億元,每股稅前盈餘為2.19

元,但因有所得稅回沖利益約7,000萬元,使得稅後盈餘為3.8億

元,每股稅後純益2.7元。

聯銓科技去年營收為13億元,自行結算稅前盈餘3.8億元,每股稅

後純益為5.03元,聯銓去年下半年曾辦理現金增資1.2億元,每股

認購價33元,目前股本為8.7億元。

科技業今年續吹整併風,為強化產業競爭力,資訊電子代工大廠

積極布建上下游垂直整合供應鏈的能力,鴻海集團持續擴張版圖

,併購動作吹向汽車零組件與無線通訊領域,筆記型電腦研發團

隊更被視為鴻海下一波布局的重點。

兼併整合 今年重頭戲

今年2月6日鴻海集團年度的尾牙重頭戲上,鴻海集團總裁郭台銘

開宗明義地宣示:「2005年將是鴻海兼併與整合開始。」

可以預見,今年鴻海集團將持續展開對外併購、對內整合的動作

,未來一年鴻海這個製造業界的巨人身影將出現在各個新的領域。

鴻海今年邁向第31個年頭,郭台銘31年前創立鴻海,由零組件起

家,一步步布建上下游垂直整合供應鏈的能力,如今鴻海已是全

球最大的個人電腦組裝廠,在公司營運規模不斷擴張下,鴻海更

已連續四年穩居台灣最大民營製造業者。

鴻海一路走來默默成長,真正對外展開併購,加速擴張的腳步是

由92年10月,鴻海宣布以24.56億元併購芬蘭藝模公司強化在手機

機殼領域的布局,開啟了鴻海近年來一連串的併購動作。

巨人身影 活躍各領域

隨後鴻海以1,800萬美元收購摩托羅拉墨西哥廠,大舉擴充手機製

造產能,並順勢取得摩托羅拉手機代工訂單,奠定鴻海集團在手

機製造領域的地位。

92年11月鴻海以換股方式併購宏碁集團旗下國電,跨足網通領域

,讓網通市場重新洗牌。93年3月鴻海再與法商湯姆笙(Thomson

)集團策略結盟,出資19.1億元買下湯姆笙旗下光碟機讀取頭製

造廠。

今年初,鴻海也正式跨足汽車零組件市場,鴻海以3.7億元併購安

泰電業,成為鴻海在汽車領域的首宗併購案,藉以取得汽車零組

件相關技術,鴻海也將順利拿下包括裕隆、福特、通用等汽車大

廠訂單。

這一連串的併購不僅讓鴻海集團的事業營運規模每年持續以高達

三成的力道快速成長,並維持公司獲利能力不墜,獲利頻創新高

,每股獲利穩居電子五哥之冠。

為了鴻海的永續成長,鴻海併購動作未曾稍歇,近日市場就盛傳

鴻海集團頻頻與奇美集團展開接觸,希望延攬奇美通訊手機ODM

研發團隊,以強化集團在手機研發的實力。

雖然這項併購案還缺最後臨門一腳,雙方尚未正式簽約,不過鴻

海公開讚譽奇美通訊的團隊是「全球手機ODM最好的團隊之一」

,顯見鴻海極欲補足手機ODM研發的缺塊,讓鴻海集團的手機製

造與研發版圖更完整,以爭取國際手機大廠釋出的訂單。

筆記電腦 布局新目標

富士康控股(FIH)公司發言人童文欣就表示,手機製造產業的垂

直整合將會持續下去,「FIH會把眼睛放亮,看周遭的投資與併購

機會,看垂直整合的供應鏈缺什麼,再投資補足。」

除了在手機製造研發領域展開布局外,鴻海下一步也積極朝筆記型

電腦領域發展,外界也預估,筆記型電腦研發製造團隊,將是鴻海

未來對外併購的重要方向,即使沒有選擇直接併購公司,也會積極

向其他公司的NB團隊招手。

對於鴻海集團今年的營運重點,除了加速年輕人的接班外,郭台銘

也說,2005年將是鴻海展開「兼併與整合」的開始,許多對外的新

合作正要陸續展開。

大眾證券(6022)結算1月稅前盈餘為585萬元,每股稅前盈餘

0.029元;稅後純益425萬元,每股稅後純益0.021元。

目前登錄為興櫃的大眾證券,已於去年12月底送件申請上櫃,自

結去年稅後純益1.95億元,每股稅後純益為0.961元,依證基會統

計,大眾證去年每股稅後純益在50家綜合券商中排名第15名。大

眾證說,雖然總公司目前仍登記在高雄市,但鑑於台北市為全國

金融市場的營運中心,因此主要營業部門都已遷移到台北管理處

運作。

東元集團有意提前在第一季將中區行動電話公司—東信電訊股權,

全部出售給台灣大哥大(3045),交易價格比照去年的每股13.5243

元,屆時台灣大將全數掌握東信股權,有助於兩家公司提前整合,

發揮新的戰力。

東信的股東表示,目前股東有討論類似的議題,但這還需要董事會

提案後同意。台灣大表示,如果東元有意提早出售其餘33%的股權

,台灣大當然是樂觀其成,可以提前將雙方的業務與網路予以整合

,更能發揮合併的綜效。

台灣大在去年8月併購東信電訊案,全案分兩階段進行。台灣大之

前與東元電機是以每股13.5243元,取得東信電訊67% 股權,採取現

金交易,支付24.5億元。東信電訊之後也改選董監事,由台灣大董

事長蔡明忠出任董事長,並且取得經營權。

另根據約定,東信股東臨時會舉行後第12至16個月內,雙方將依意

願,決定是否進行第二階段交易,即其餘33%的股權轉換,預計將

採換股方式進行。合計整個合併總交易金額約36億。

台灣大與泛亞在北與南區各有擅場,在中區,剛好可以藉由併購東

信取得互補,目前已經逐漸接管東信的業務與網路,在完成併購後

,將對台灣大今年的財報產生具體的效益。

國內最大被動元件廠國巨(2327)昨天宣布與同業華亞電子(82

35)締結策略聯盟,並將取得華亞52%以上股權。

國巨在積層陶瓷晶片電容(ML-CC)產品的全球市占率,將可由

原先的11%提升至15%,晉升為全球第二大MLCC供應商,僅次於

日商村田製作所。

國巨表示,此次收購主要是以股換股方式進行,換股比例為

1:0.966,換股基準日為4月21日,由國巨公司按華亞電子普通股

每1股換發國巨公司普通股0.966股的比例,發行新股予華亞公司

股東,國巨昨天收盤價為11.4元,華亞的興櫃報價為8.68元,預

料今天華亞股價仍有上揚套利空間。

國巨發言人陳柏蒼表示,國巨與華亞電子為換股策略聯盟,並不

牽涉合併或一方下市問題,國巨取得華亞52%,共計花費約14.4億

元,將再報請公平會核定。陳柏蒼指出,這項策略聯盟案比起同

業合併案例,成本只有別人的44%,相當划算。

國巨與華亞策略性結盟後,可有效整合MLCC市場,提供大中華

地區電腦代工客戶群、光電產業與電源供應器產業完整的產品組

合。

國巨公司的MLCC月產能亦提昇至145億片,躋身為全球前三大之

林。

華亞由於成立較晚,目前主要產能以高雄廠為擴產重點。目前在

大陸東莞廠、蘇州廠僅分別設有後段組裝線,由於主打中階產品

,與國巨策略結盟後,旗下所屬產品線可望深入大陸應用市場。

國巨昨(15)日宣布與國內第三大被動元件廠華亞策略聯盟,以

14.4億元取得華亞52%股權,換股基準日暫訂4月21日,合併後國

巨將躍居全球第二大積層型陶瓷電容(MLCC)廠,僅次於日本村

田製作所(Murata)。

受此激勵,國巨年後連兩個交易日分別爆出36,431張、80,038張大

量,其中外資大力加碼44,175張,帶動國巨股價表現強勢,共上漲

7.5%,昨天上漲0.5元收11.4元。

此次收購以換股方式進行,換股比例為1股國巨換0.966股華亞普通

股,換算每股價格10.4元,總交易金額14.4億元,國巨將可取得52%

華亞股權,未來在華亞董事會七席董事三席監事中,可望取得過半

席次。

國巨發言人陳柏蒼昨天表示,雙方算是策略聯盟,由國巨收購取得

華亞過半股權,未來不排除進一步合併。這也是繼華新科與匯僑工

策略聯盟、合併一等高之後,國內被動元件業另一起大型合作案。

陳柏蒼說,與華亞策略結盟是考量目前處於被動元件產業谷底,為

未來景氣復甦預做準備;結盟後兩家可以集團採購,減低購料成本

,而且華亞主要生產中、低階電容,向來是市場的價格殺手,結盟

後有助穩定價格秩序。

目前華亞的MLCC月產能35億顆,是國內第三大被動元件廠。結盟

之後,國巨聯盟的MLCC月產能將由原先110億顆提升為145億顆,

超前華新科聯盟的120 億顆;全球市占率則由11%提高到15%,全球

市占排行也從第四名躍居第二名。

華亞股本20億元,主要大股東來自另一被動元件上櫃公司華容,華

亞則是興櫃公司,原本打算於去年底要上櫃,但因被動元件景氣不

佳而後延,未來可能取消上櫃計畫。華亞去年營收22億元,稅後純

益約7,000萬元,淨值13.5元,每股稅後純益0.35元。

國巨主要競爭對手華新科發言人李定珠昨天表示,整併案有助穩定

元件市場價格秩序,華新科將連帶受益。不過她認為,國巨目前

MLCC產能稼動率僅八成,收購能夠帶來多大效益值得觀察。

致力於生產治療心血管疾病及精神疾病等藥品的美時製藥(1795),

去年營收五億 千三百萬元,較前年微幅成長四.八九%,今年一月四

收五千三百萬元,較去年同期成長二八.四九%,新藥營運效益已漸

漸浮現。

美時最近三年每年均佔營業額一六%至一八%間,除在研發上積極投

入外,亦準備積極開發海外市場。美時指出,今年將投入擴廠及準備

外銷美國、歐洲市場,並接受美國 FDA和歐洲查廠,以拓展外銷市場

,朝向國際化發展。

美時目前股本二億五千九百萬元,法人股東約占二二%,中華開發占

七.二七%,昇進國際四.五五%及勝通創投、生華創投各占二.七

二%。

雞年開春、產業、金融合併案不斷,南紡集團旗下的元砷科技(3214

)與聯電集團旗下聯銓科技(興櫃3395)近日內即將合併,聯銓雖為

消滅公司,惟合併後新公司董事長將由聯電指派,總經理也由聯銓總

經理陳錫銘出任,此合併案代表聯電集團積極擴大 LED領域布局,未

來將與以聯詠為主導的 LCD TV 產業, 成為聯電在光電事業兩大重要

支柱。

對於兩家公司合併傳言,昨日聯銓、元砷科技發言管道均不回應,但

元砷法人董事代表日前已由南紡集團副總經理林益生,改由聯電財務

長洪嘉聰擔任,透露雙方進一步合作關係。據了解,雙方董事會將在

今日通過合併。

近年來,聯電集團積極以光電產業做為產品核心事業,看好 LED產業

將來在一般照明、以及液晶顯示器背光運用前景,此次透過聯銓、元

砷合併,規模直逼國內另一大 LED集團晶電集團。

此外,在 LCD TV市場上,則以生產 LCD驅動 IC的聯詠為核心,年前

旗下華宸被頎邦合併,即是為提高驅動IC封裝規模,所進行的策略聯

盟。

元砷科技上市掛牌時間不長,目前資本額十五億五千三百萬元,南紡

集團持股三一.四七%為最大股東。不過,去年下半年 LED市況不佳

,元砷去年每股盈餘僅二.一四元。

至於聯銓資本額八億七千萬元,去年每股獲利逼近五元,全年度平均

毛利率達五一.三%,每股獲利及毛利率居國內 LED廠之冠,績效相

當驚人,市場預期二家晶粒大廠合併之後,規模將直逼第一大廠晶電



昨日元砷科技高層主管密集開會,對於外界詢問多低調回應,不過,

據了解,元砷已向證交所申請合併重大訊息說明會。據了解,雖然聯

銓為消滅公司,但未來合併之後新公司英文名稱仍沿用聯銓英文名稱

,以更加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市場也傳出新公司總經理將由聯銓總經

理陳錫銘擔任,董事長由聯電集團指派。

市場法人表示,聯電集團旗下的聯銓,經營績效相當突出,聯銓、元

砷科技在南科廠房也只有隔一條馬路,雙方合併難度應不高。

此次合併案聯銓為消滅公司、元砷為存續公司,主要考量元砷已是上

市公司,此時合併不僅可以擴大經濟規模,聯銓也加速上市時程,頗

有借殼上市的意味。

目前聯銓量產的 MOCVD 機台高達十七台,規模不輸晶電、璨圓,去

年度在南韓市場聯銓公司更打響知名度,南韓市場名氣甚至凌駕晶電

之上,目前氮化物產品營收超過六成。

國內首家以科技事業軟體類核准上市的奇偶科技(3356),自即日起

至十八日辦理股票上市前對外公開承銷詢價圈購,價格區間六十元至

六十五元間,與目前同業平均近九倍本益比相較,奇偶本益比約七.

五倍,預期中籤率將會相對偏低。此外,自二月二十四日至三月二日

奇偶將進行公開申購抽籤,上市掛牌日為三月二十八日。

隨著監控產業市場成長力道持續攀升,奇偶一月營收七千九百萬元,

較去年十二月成長二一%,去年該公司業績再創歷年之最,內部自結

去年全年營收八億二千一百萬元,成長三二.四五%,稅後淨利三億

二千二百萬元,成長五八%,每股純益高達八.四七元,已連續三年

每股盈餘超過八元以上。

奇偶訂定今年營收目標十億二千萬元,稅後盈餘三億三千六百萬元,

以目前股本計算每股純益八.八五元。近年來先進國家高度重視安全

,有助於安全監控產品的成長,年成長率約二○%以上,並絲毫不受

經濟榮枯影響,預期今年市場成長率仍可維往年的水準。

被動零件及半導體通路商凱悌公司,去(九十三)年營收達二四.一

四億元,較前年營收一六.一億元成長四九.九二%,凱悌自結合併

財報計算,每股 EPS 約達一.四元。

在產品線完整及客戶持續擴增下,業績穩健成長,九十一年及九十二

年營收分別為十億九千七百萬元及十六億一千萬元,稅後純益為一千

九百四十九萬元及四千五百八十六萬元, EPS 各為○.七九元及一.

七四元。

凱悌去年經營新重點為電源管理IC部分,目前代理線包括富鼎、安茂

微、尼克森等,過去該市場多為歐美大廠所把持,隨著國內技術不斷

提升,加上價格競爭優勢,尤其結合凱悌的被動元件銷售,客戶接受

度大增,去年廣達、神達等客戶已相繼出貨,今年第一季接單表現更

加亮麗。

凱悌表示,未來幾年半導體產品的主要應用領域仍以資訊、通訊及消

費性電子產品為主,未來看好 LCD TV、VoIP、3G 通訊及數位家電等

產業發展,並積極布局RF模組及LED藍、白光等產品線;今年預估在

新舊產品線耕耘及新客戶增加下,業績仍將穩健成長。

由元大京華證券輔導、成立於1991年的越峰電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8121),資本額 6.89億元,為台聚集團轉投資的電子元件材料公司,

將於17日掛牌上櫃,並於今(15)日在台北君悅大飯店舉行上櫃法人

說明會。

越峰公司目前主要客戶包括台達電、力信、銳普、沛波、環科等國內

一級大廠,顯示該公司產品品質與產品交期已獲國內上市櫃一線大廠

肯定。為進一步拓展客源貼近市場,該公司於2003年 3 月在美國成立

子公司,直接與美國外零組件設計中心合作開發新產品,以爭取國際

大廠訂單。

該公司今年將持續擴充產能規模,同時兩岸三地生產基地皆已通過Q

S-9000的認證,對於拓展汽車用磁性元件市場有極大幫助。該公司目

前有台灣桃園觀音廠、大陸東莞廠與昆山廠,並將在大陸廣州增城地

區再興建大基生產基地,預計於2006年投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