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號碼 0960-550-797   LINE的ID LINE的ID:@ipo888 歡迎加入好友

IPO股票資訊網公告

本站並無任何推薦、銷售、勸誘投資股票之行為,如有冒充本站名義進行上述行為,請告知本站,也請大家不要受騙上當。歡迎投資人多多利用平台討論交流公司訊息,多多提供資訊如有造成公司困擾,還煩請私訊告知,將立即處理


公司新聞公告
日期
公司名稱
新聞標題

泰山公司(1218)近期對街口支付母公司街口金科的投資案發生重大變故。過去,泰山公司投資街口金科,卻認為該投資無效,遂訴請法院判令返還投資款36億元。根據最新消息,台北地方法院一審已判決街口金科須全額返還泰山公司投資款35.958億元本金及5%年息,但街口金科仍可提出上訴。


泰山公司主張,前經營團隊決議以36億元取得街口金融科技40.39%股權的決定是違法的,因此狀告法院要求街口金科返還投資款。雖然一審判決對泰山公司有利,但由於街口金科可上訴,故目前尚未確定最終結果。


在泰山公司提繳11億餘元擔保金後,曾向台北地院提請假執行街口金科的銀行帳戶,但執行未果。因此,泰山公司轉而尋求假執行街口金科的資產。然而,在昨日執行過程中,法院人員前往街口金科總部進行查封,但因街口支付提出異議,最終未進行查封程序。


街口支付方面則強調,該公司與母公司街口金科是完全獨立營運的,用戶權益絕不受影響,所有款項均受到100%信託保障。街口支付擁有超過650萬用戶,是一家受金管會監管的電子支付機構,擁有自主的公司治理架構和完整的經營團隊。


此一事件不僅對泰山公司產生重大影響,也可能對街口支付及街口金科的未來發展帶來一定程度的變數。目前,法院二審將即將開庭,各方將繼續密切關注此一案件的進展。

中度颱風丹娜絲來勢洶洶,給台灣帶來嚴重的天災影響,其中太陽能電站也未能幸免於難。強風的吹襲導致多起設備掀落、鋼構支架變形的案例,甚至有整座電站被迫停擺。初步估計,這次災害的損失金額相當可觀,對承作綠能保險的產險公司來說,將是一個不小的考驗。業內人士預計,確切的損失金額最快要到8月才能明朗化。


目前台灣市場上,承作綠能保險的產險公司主要有富邦產險、國泰產險和新光產險。由於電站的災損陸續通報,實際對產險的財務影響還在進一步評估中。富邦產險表示,為了積極應對這次的災害,他們已經主動關懷受影響的客戶,並陸續接獲十多件太陽能案場損失通報,正進行現場勘損作業。


國泰產險則強調,台灣正在推動能源轉型,將綠能產業作為重點發展領域。該公司積極參與並協助這一產業的發展,提供合適的保險保障。對於丹娜絲颱風造成的損失,目前僅有部分客戶提出理賠申請,確切損失金額尚待統計追蹤。


新光產險也指出,天然災害如颱風和地震造成的損失評估相當複雜,需要等待狀況穩定、水退後才能進行現場勘查與認定。這次丹娜絲颱風對太陽能電站的影響,不僅讓業界對綠能產業的發展感到擔憂,也讓承保公司面臨著巨大的財務壓力。

中度颱風丹娜絲近期對台灣造成了嚴重影響,不少太陽能電站在強風的襲擊下顯露出脆弱性,發生多起設備掀落、鋼構支架變形,甚至整座電站被迫停運的情況。根據初步估計,這次的損失金額相當可觀,對承作綠能保險的產險公司來說,將是一個不小的衝擊。


預計,確切的損失金額最快要到8月份才能明朗。目前,台灣承作綠能保險的產險公司主要有富邦產險、國泰產險和新光產險。由於電站的災損陸續被通報,對產險的財務影響數量還在進一步追蹤中。


國泰產險表示,台灣正在推動能源轉型,將綠能產業作為重點發展領域。作為積極參與者,國泰產險積極協助能源轉型產業的發展,並針對綠色產業在建造及營運階段提供合適的保險服務。由於丹娜絲颱風剛剛離開台灣本島,目前僅有部分客戶提出了理賠申請,因此確切的損失金額還有待統計和追蹤。


富邦產險已經進一步展開客戶關懷,並陸續接獲了十多件太陽能案場的損失通報,同時也安排了現場勘損。新光產險則指出,由於天然災害如颱風和地震造成的損失評估非常複雜,需要等到狀況穩定、水退後才能進行現場勘查與認定。

中度颱風丹娜絲對台灣太陽能電站造成嚴重損害,多起設備掀落、鋼構支架變形,甚至整座電站停擺的情況不斷傳出,初步估計損失金額相當可觀。這對承作綠能保險的產險公司來說,將是一大衝擊。據業內人士預測,確切的損失金額可能要到8月份才能明朗化。


在這樣的情況下,綠能產業的一個重要進展引起了人們的關注。沃旭能源宣布,其大彰化西南離岸風場專案成功完成融資,總金額達900億元,這筆資金已順利到位。該專案吸引了國內外25家金融機構的熱烈參與,其中包括八大公股行庫,以及中信銀行擔任本國財務顧問及聯貸案統籌主辦銀行。


此次參與融資的銀行包括了澳洲澳盛銀行集團台北分行、法國東方匯理銀行台北分行、星展(台灣)商業銀行、匯豐(台灣)商業銀行、荷蘭安智銀行台北分行、瑞穗銀行、三菱日聯銀行、新加坡華僑銀行台北分行、渣打(台灣)商業銀行、三井住友銀行、法國興業銀行台北分行、玉山商業銀行、安泰銀行、凱基商業銀行、台新國際商業銀行,以及中國輸出入銀行等。


大彰化西南離岸風場總裝置容量為632 MW,包括已營運的大彰化西南第一階段離岸風場(294.8 MW)和正在建置中的第二階段離岸風場(337.1 MW),後者預計於2025年底前完工併網。中信銀行表示,公司一直致力於推動綠色金融與永續發展,並長期支持沃旭能源在再生能源領域的投資項目與融資計畫。


另一方面,由於颱風造成的災損陸續通報,目前國內承作綠能保險的產險公司,如富邦產險、國泰產險和新光產險,正在積極處理客戶的理賠申請。由於損失評估的複雜性,確切的損失金額尚待統計追蹤。

國泰金控(2882)及其子公司,秉持著「BETTER TOGETHER共創更好」的企業理念,將企業永續發展視為核心使命。公司長期聚焦於「氣候、健康、培力」三大永續主軸,並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保持一致,力圖在環境、社會、治理三個方面發揮積極的影響力。


在這其中,國泰人壽展現了領先的環境承諾,透過「低碳投資配置」及「零碳營運轉型」雙軌策略,積極與企業進行氣候議合。總經理劉上旗透露,國泰人壽正邁向2030年「RE100」永續承諾的目標,並預計將在2025年提前達成「RE50」的阶段性成果。


國泰人壽在支持綠色產業方面不遺餘力,截至2024年底,其低碳綠能投資金額已達2,590.5億元,較前一年度成長了7%。公司也持續加大對太陽能投資的力度,預計到2025年底,累積併網容量將超過600 MW。此外,國泰人壽的綠色採購比例已達48%,並預計年底將達到50%,並設定了每年成長3%的目標,以持續強化綠色供應鏈。


國泰人壽還推出了「hub新型態辦公服務」,透過數位轉型,承租客戶可以了解自己的能源使用狀況,並客製化未來的綠電轉型路徑。預計在下半年,國泰人壽將在台北新建環宇大樓推出旗艦版服務,未來計劃將hub據點推展至台中、桃園及台南,以串聯全台主要都會區,共計七個據點。


國泰產險總經理陳萬祥則強調,產險的核心職能是提供保障與損害防阻,並強調與合作夥伴共好。自2010年起,國泰產險便開始承保太陽光電發電設備建造階段的工程險,並在2016年開始承保離岸風電工程保險,成為首家主辦離岸風電工程保險業務的產險公司。2024年,國泰產險共承保了10件離岸風電保險和2,534件太陽光電保險,承保金額達3,509億元,協助台灣環境創造逾54.6億度發電量。

台灣壽險業再掀一波財務調整風潮,金管會於近期發布新函令,釋放壽險業的財務彈性。根據新規定,壽險公司可針對過往特定保單的責任準備金計提基準進行調整,最高可釋出40%,並得轉列為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或稅前盈餘。這項措施旨在提升壽險業對應匯率波動的能力。


金管會保險局副局長蔡火炎透露,截至目前,已有10家壽險公司提出責任準備金釋出的申請備查,並將適用於6月的營收。然而,由於各案仍在審查階段,具體涉及金額及轉入準備金或稅前盈餘的細節,目前尚無法公佈。申請期間自7月1日起,總計15個工作日,將於7月21日截止。


蔡火炎強調,壽險業者在釋出責任準備金時,必須提供精算人員簽意見書和會計師出具的合理性意見書,作為財報入帳依據。保險局將根據提報的資料進行合規性審查,若發現問題,將要求業者進行相應調整。為保障投資人權益,壽險業者在釋出責任準備金後,應於半年報和年報中揭露相關資訊,並在每月損益公告中附註說明釋出金額。


國泰金控旗下的國泰人壽已率先獲得金管會核准,6月增提外匯準備金達508.48億元,核准後外匯準備金餘額逾560億元。富邦人壽也宣布,將釋出的責任準備金全數提存外匯準備金,並持續監控市場,動態調整避險部位。


南山人壽對於責任準備金釋出的轉入方向並未明確說明。新光人壽則表示,已依規定向金管會申請釋出責任準備金,並將611億元提存至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台灣人壽則表示,目前正進行內部評估,傾向將釋出金額轉入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凱基人壽則表示,6月份尚未提出準備金釋出申請,將持續觀察外匯市場。

台灣金融龍頭中國信託證券,不僅在股市交易上提供專業服務,更關心投資者的多元生活。近期,中信證券推出一系列與運動賽事結合的活動,讓投資者在享受樂活生活的同時,也能為心儀的球隊加油打氣。


為了與球迷共同體驗運動的熱血與激情,中信證券特別推出「中信兄弟大巨蛋主場雙人票抽獎活動」。活動時間從2025年7月1日至7月31日,期間投資者只要在台股市場的成交金額達到新台幣5萬元,就能獲得一次抽獎機會。每人最多可累積十次機會,中信證券將抽出13組幸運得主,贈送中信兄弟大巨蛋主場雙人票,讓投資者與球迷一起為球隊加油。


除了線上抽獎活動,中信證券還在社群平台上推出「火力應援 社群加碼抽應援禮」活動。從2025年8月15日至8月27日,在「中國信託股市情報讚」Facebook粉絲團上留言為中信兄弟球隊或球員加油,並使用Hashtag「#投資紓壓找中信 兄弟特攻飛牡蠣」,就能參加應援禮抽獎。獎品包括BROTHERS LOGO短T(丈青)十件、站姿小象大玩偶10隻,讓投資者在為球隊加油的同時,也能獲得實用的禮物。


中國信託證券表示,透過這些活動,他們期望能陪伴投資者穩健布局股市,同時也為中信兄弟加油應援,共同分享夏日的熱情與活力。這樣的創新服務,不僅增強了與投資者的互動,也展現了中信證券對社區責任的承擔。

台灣金融龍頭中國信託綜合證券,長期以來積極參與社區活動,並關心投資人生活品質。為了讓廣大投資人能夠在投資之餘,也能享受運動的樂趣,中信證券今夏特別推出一系列精彩活動,與投資人共度樂活投資生活。


「主場門票等你來抽,我們相約大巨蛋見」是中信證券為投資人準備的搶眼活動。活動時間從2025年7月1日至7月31日,期間只要投資人台股成交金額達到新台幣5萬元,就能獲得一次抽獎機會。每位投資人累計可獲得最多10次抽獎資格,而將抽出13組幸運得主,贈送「中信兄弟大巨蛋主場雙人票」,讓投資人親臨現場,為中信兄弟加油助威,一同感受棒球比賽的熱鬧氣氛。


除了「主場門票等你來抽」活動外,中信證券還同步推出「火力應援 社群加碼抽應援禮」活動。從8月15日至8月27日,投資人只需在「中國信託股市情報讚」Facebook粉絲團的指定活動貼文下留言,為中信兄弟球隊或喜愛的球員加油,並標註Hashtag「#投資紓壓找中信 兄弟特攻飛牡蠣」,就有機會獲得BROTHERS LOGO短T(丈青)共10件,以及可愛的站姿小象大玩偶10隻。


中國信託證券表示,透過這些活動,他們期望投資人能在穩健的投資布局中,同時享受運動賽事的樂趣,實現理財與生活的平衡。中信證券將陪伴每位投資人開心投資、熱情應援,一起創造美好的投資記憶。

14家金控獲利出爐,上半年累計獲利2,192.25億元,年減35.03% ,但仍排名史上同期第四。目前上半年獲利前四強,分別為2021年3 ,415.65億元、2024年3,374.26億元、2022年2,294.58億元、2023年 2,064.04億元。

14家金控6月獲利達638.35億元,上半年獲利達2,192.25億元,較 去年同期下滑1,182.01億元,年減35.03%。不過,玉山金、華南金 、永豐金、第一金四家金控上半年獲利優於去年同期。今年以來14家 金控獲利數字,出現「月月降」,6月終於止跌反彈,並創今年以來 新高。1至6月分別是1月577.81億元、2月472.35億元、3月386.1億元 、4月186.31億元、5月虧損68.48億元、6月獲利638.35億元。

至於金控雙雄上半年獲利,均受到旗下壽險子公司匯損衝擊,均較 去年同期衰退約36%。富邦金6月自結稅後純益118.5億元,主因認列 一次性未分配盈餘稅款約28億元之影響,累計前六月稅後純益513.4 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約37%,每股稅後盈餘(EPS)為3.49元。

子公司台北富邦銀行單6月及累計前6月獲利皆創下歷年同期新高; 富邦產險、富邦證券累計前6月及單6月獲利皆為歷年同期次高。富邦 人壽6月稅後純益為87.4億元,累計前6月稅後純益245.4億元。

國泰金6月稅後純益71億元,累計上半年稅後純益457.5億元,較去 年減少36%,EPS為2.88元,子公司國泰世華銀行、國泰產險及國泰 投信累計稅後淨利續創歷史同期新高。國泰人壽上半年稅後純益187 .9億元,主要獲利來源包括股息與不動產評價利益;國泰世華銀行上 半年稅後純益233.8億元,創歷史同期新高,年增16%。

至於國泰產險上半年稅後純益18.6億元,也創歷史同期新高,年增 42%;國泰證券上半年稅後純益17.8億元,單月成長80%;國泰投信 上半年稅後純益14億元也創新高,年增23%。





14家金控獲利出爐,上半年累計獲利2,192.25億元,年減35.03% ,但仍排名史上同期第四。目前上半年獲利前四強,分別為2021年3 ,415.65億元、2024年3,374.26億元、2022年2,294.58億元、2023年 2,064.04億元。

14家金控6月獲利達638.35億元,上半年獲利達2,192.25億元,較 去年同期下滑1,182.01億元,年減35.03%。不過,玉山金、華南金 、永豐金、第一金四家金控上半年獲利優於去年同期。今年以來14家 金控獲利數字,出現「月月降」,6月終於止跌反彈,並創今年以來 新高。1至6月分別是1月577.81億元、2月472.35億元、3月386.1億元 、4月186.31億元、5月虧損68.48億元、6月獲利638.35億元。

至於金控雙雄上半年獲利,均受到旗下壽險子公司匯損衝擊,均較 去年同期衰退約36%。富邦金6月自結稅後純益118.5億元,主因認列 一次性未分配盈餘稅款約28億元之影響,累計前六月稅後純益513.4 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約37%,每股稅後盈餘(EPS)為3.49元。

子公司台北富邦銀行單6月及累計前6月獲利皆創下歷年同期新高; 富邦產險、富邦證券累計前6月及單6月獲利皆為歷年同期次高。富邦 人壽6月稅後純益為87.4億元,累計前6月稅後純益245.4億元。

國泰金6月稅後純益71億元,累計上半年稅後純益457.5億元,較去 年減少36%,EPS為2.88元,子公司國泰世華銀行、國泰產險及國泰 投信累計稅後淨利續創歷史同期新高。國泰人壽上半年稅後純益187 .9億元,主要獲利來源包括股息與不動產評價利益;國泰世華銀行上 半年稅後純益233.8億元,創歷史同期新高,年增16%。

至於國泰產險上半年稅後純益18.6億元,也創歷史同期新高,年增 42%;國泰證券上半年稅後純益17.8億元,單月成長80%;國泰投信 上半年稅後純益14億元也創新高,年增23%。





14家金控獲利出爐,上半年累計獲利2,192.25億元,年減35.03% ,但仍排名史上同期第四。目前上半年獲利前四強,分別為2021年3 ,415.65億元、2024年3,374.26億元、2022年2,294.58億元、2023年 2,064.04億元。

14家金控6月獲利達638.35億元,上半年獲利達2,192.25億元,較 去年同期下滑1,182.01億元,年減35.03%。不過,玉山金、華南金 、永豐金、第一金四家金控上半年獲利優於去年同期。今年以來14家 金控獲利數字,出現「月月降」,6月終於止跌反彈,並創今年以來 新高。1至6月分別是1月577.81億元、2月472.35億元、3月386.1億元 、4月186.31億元、5月虧損68.48億元、6月獲利638.35億元。

至於金控雙雄上半年獲利,均受到旗下壽險子公司匯損衝擊,均較 去年同期衰退約36%。富邦金6月自結稅後純益118.5億元,主因認列 一次性未分配盈餘稅款約28億元之影響,累計前六月稅後純益513.4 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約37%,每股稅後盈餘(EPS)為3.49元。

子公司台北富邦銀行單6月及累計前6月獲利皆創下歷年同期新高; 富邦產險、富邦證券累計前6月及單6月獲利皆為歷年同期次高。富邦 人壽6月稅後純益為87.4億元,累計前6月稅後純益245.4億元。

國泰金6月稅後純益71億元,累計上半年稅後純益457.5億元,較去 年減少36%,EPS為2.88元,子公司國泰世華銀行、國泰產險及國泰 投信累計稅後淨利續創歷史同期新高。國泰人壽上半年稅後純益187 .9億元,主要獲利來源包括股息與不動產評價利益;國泰世華銀行上 半年稅後純益233.8億元,創歷史同期新高,年增16%。

至於國泰產險上半年稅後純益18.6億元,也創歷史同期新高,年增 42%;國泰證券上半年稅後純益17.8億元,單月成長80%;國泰投信 上半年稅後純益14億元也創新高,年增23%。



壽險業5月面臨美元重貶與新台幣急升的雙重衝擊,致六大壽險合 計稅後虧損高達348.91億元,6月受惠金管會暫行措施上路、股利收 益挹注,加上新台幣匯率趨穩,國內壽險業者財報「由黑翻紅」,六 大壽險中包含富邦、台灣、凱基與新光人壽均擺脫5月虧損困境,6月 稅後純益合計突破312億元。

富邦人壽6月稅後純益87.4億元,較5月虧損91.4億元由虧轉盈,主 要來自利息、國內外股票及基金資本利得等投資收益,並因進入除息 旺季使股息收入增加。上半年累計稅後純益245.4億元,年減逾5成、 月增55.22%。因應匯率波動風險,富邦人壽已全數將適用釋出的保 險責任準備金超過560億元,轉提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

國壽6月稅後純益26.8億元,前六月達187.9億元,單月獲利穩健, 主要來自股息收入與國內外不動產評價利益,有效對抗升值壓力,且 6月底完成責任準備金調整及外匯準備金增提,金額達508億元,外匯 準備金總額突破560億元,資本面維持淨值比8%、RBC高於300%的穩 健水位。

台灣人壽6月稅後純益57.69億元,由5月虧損28.29億元轉虧為盈, 受惠台股股利與基金處分利得進帳,上半年累計稅後純益72.16億元 、年減44.58%;凱基人壽受惠股利收益與股市獲利,單月稅後純益 24.61億元,累計數字成功轉正至10.71億元。

南山人壽6月合併稅後純益達112.8億元,年增翻倍,是六大壽險單 月獲利成長率最高者,本業穩健推動加上適用準備金釋出措施,穩定 經常性收益挹注表現,前六月稅後純益143.91億元,年減約43.76% 。

新光人壽6月轉虧為盈,6月底台幣升值趨緩,加上股息及投資利益 進帳下,6月稅後純益2.79億元,前六月稅後虧損299.68億元。



壽險業5月面臨美元重貶與新台幣急升的雙重衝擊,致六大壽險合 計稅後虧損高達348.91億元,6月受惠金管會暫行措施上路、股利收 益挹注,加上新台幣匯率趨穩,國內壽險業者財報「由黑翻紅」,六 大壽險中包含富邦、台灣、凱基與新光人壽均擺脫5月虧損困境,6月 稅後純益合計突破312億元。

富邦人壽6月稅後純益87.4億元,較5月虧損91.4億元由虧轉盈,主 要來自利息、國內外股票及基金資本利得等投資收益,並因進入除息 旺季使股息收入增加。上半年累計稅後純益245.4億元,年減逾5成、 月增55.22%。因應匯率波動風險,富邦人壽已全數將適用釋出的保 險責任準備金超過560億元,轉提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

國壽6月稅後純益26.8億元,前六月達187.9億元,單月獲利穩健, 主要來自股息收入與國內外不動產評價利益,有效對抗升值壓力,且 6月底完成責任準備金調整及外匯準備金增提,金額達508億元,外匯 準備金總額突破560億元,資本面維持淨值比8%、RBC高於300%的穩 健水位。

台灣人壽6月稅後純益57.69億元,由5月虧損28.29億元轉虧為盈, 受惠台股股利與基金處分利得進帳,上半年累計稅後純益72.16億元 、年減44.58%;凱基人壽受惠股利收益與股市獲利,單月稅後純益 24.61億元,累計數字成功轉正至10.71億元。

南山人壽6月合併稅後純益達112.8億元,年增翻倍,是六大壽險單 月獲利成長率最高者,本業穩健推動加上適用準備金釋出措施,穩定 經常性收益挹注表現,前六月稅後純益143.91億元,年減約43.76% 。

新光人壽6月轉虧為盈,6月底台幣升值趨緩,加上股息及投資利益 進帳下,6月稅後純益2.79億元,前六月稅後虧損299.68億元。



為強化壽險業財務彈性與因應匯率波動能力,金管會於6月底發布 函令,明定壽險業可針對過往特定保單的責任準備金計提基準進行調 整,最高可釋出40%,並得轉列為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或稅前盈餘。 金管會保險局10日表示,截至目前已有10家壽險公司提出申請備查, 備查審核通過後可適用於6月營收。

保險局副局長蔡火炎指出,截至7月10日止,共收到10家壽險業者 提出責任準備金釋出的備查案內容,但由於各案仍在審查階段,因此 涉及金額與實際轉列入外匯準備金或稅前盈餘等細節,目前不便對外 公布。本次開放申請期間自7月1日開始,期限為15個工作日,換算後 將於7月21日截止。

據了解,有部分壽險公司已在備查結果出爐前將先行入帳。蔡火炎 說明,依照規定,壽險業者在執行責任準備金釋出時,需提供經精算 人員簽意見書、會計師出具的合理性意見書,才能作為財報入帳依據 ,保險局也將根據壽險業者提報的資料審查其合規性,若發現問題, 仍會要求業者進行調整。為提升透明度並保障投資人權益,壽險業者 釋出責任準備金後,應於半年報(6月底)與年報(12月底)的財報 中揭露相關資訊,附註說明釋出金額,但在每月損益公告中則無需揭 露細節。截至目前已陸續有壽險業者接獲備查核准通知。國泰金控1 0日代子公司國泰人壽發布重訊表示已獲金管會核准,6月增提外匯準 備金達新台幣508.48億元,經核准後6月底外匯準備金餘額逾560億元 。國壽曾於9日受訪時表示,「幾乎全部」釋出金額將轉列外匯準備 金。

富邦人壽表示,依金管會函令,公司選擇於6月將適用「人身保險 業責任準備金計提基礎調整」後釋出之保險責任準備金逾560億全數 提存外匯準備金,後續亦將持續監控市場,動態調整避險部位,以管 理匯率風險。

南山人壽並未說明責任準備金釋出轉入方向;新光人壽指出,已依 規定向金管會申請釋出責任準備金,並將申請釋出的責任準備金611 億元提存至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以厚實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抵禦 未來匯率波動;台灣人壽表示目前仍在內部評估,尚未決定釋出比例 ,但傾向多數轉入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以應對潛在匯率風險;凱基 人壽回應指出,6月份尚未提出準備金釋出申請,將持續觀察外匯市 場。



為強化壽險業財務彈性與因應匯率波動能力,金管會於6月底發布 函令,明定壽險業可針對過往特定保單的責任準備金計提基準進行調 整,最高可釋出40%,並得轉列為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或稅前盈餘。 金管會保險局10日表示,截至目前已有10家壽險公司提出申請備查, 備查審核通過後可適用於6月營收。

保險局副局長蔡火炎指出,截至7月10日止,共收到10家壽險業者 提出責任準備金釋出的備查案內容,但由於各案仍在審查階段,因此 涉及金額與實際轉列入外匯準備金或稅前盈餘等細節,目前不便對外 公布。本次開放申請期間自7月1日開始,期限為15個工作日,換算後 將於7月21日截止。

據了解,有部分壽險公司已在備查結果出爐前將先行入帳。蔡火炎 說明,依照規定,壽險業者在執行責任準備金釋出時,需提供經精算 人員簽意見書、會計師出具的合理性意見書,才能作為財報入帳依據 ,保險局也將根據壽險業者提報的資料審查其合規性,若發現問題, 仍會要求業者進行調整。為提升透明度並保障投資人權益,壽險業者 釋出責任準備金後,應於半年報(6月底)與年報(12月底)的財報 中揭露相關資訊,附註說明釋出金額,但在每月損益公告中則無需揭 露細節。截至目前已陸續有壽險業者接獲備查核准通知。國泰金控1 0日代子公司國泰人壽發布重訊表示已獲金管會核准,6月增提外匯準 備金達新台幣508.48億元,經核准後6月底外匯準備金餘額逾560億元 。國壽曾於9日受訪時表示,「幾乎全部」釋出金額將轉列外匯準備 金。

富邦人壽表示,依金管會函令,公司選擇於6月將適用「人身保險 業責任準備金計提基礎調整」後釋出之保險責任準備金逾560億全數 提存外匯準備金,後續亦將持續監控市場,動態調整避險部位,以管 理匯率風險。

南山人壽並未說明責任準備金釋出轉入方向;新光人壽指出,已依 規定向金管會申請釋出責任準備金,並將申請釋出的責任準備金611 億元提存至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以厚實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抵禦 未來匯率波動;台灣人壽表示目前仍在內部評估,尚未決定釋出比例 ,但傾向多數轉入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以應對潛在匯率風險;凱基 人壽回應指出,6月份尚未提出準備金釋出申請,將持續觀察外匯市 場。



國泰金控連續第九年舉辦「國泰永續金融暨氣候變遷高峰論壇」, 於9日盛大舉辦,以「永續前瞻新局」為題,聚焦「變局下的永續金 融現況」與「企業自然正向、社會共融新解方」,匯聚國際氣候專家 與標竿企業重磅級講者,分享永續前瞻觀點及產業實務,讓台灣的企 業邁向永續韌性轉型之際,有方向、有典範一起創造永續共好。

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致詞時指出,永續金融與氣候變遷是對人類 生存來說至關重要的議題,此次論壇報名人數突破5,000人、來自逾 700家企業,參與企業總市值涵蓋台股逾8成,今年更有2成以上與會 者為企業董監事,顯示台灣企業對ESG與氣候行動的重視程度大幅提 升。

隨著極端氣候與地緣政治衝突仍頻傳,李長庚指出,AVPN亞洲社會 投資人網絡(Asian Venture Philanthropy Network,AVPN)預估未 來所有氣候投資中有4成機會在亞洲,是亞洲掌握低碳轉型跟能源轉 型話語權的最佳時機。

李長庚也分享國泰在永續金融上的實績,截至去年底,國泰金控暨 子公司累計低碳投融資金額達新台幣3,757億元,年增13.7%;核貸 及投資太陽能、離岸風電案場超過3,400MW,期待未來與各界共同努 力,締造台灣成為亞洲永續金融重鎮。

論壇上半場以「變局下的永續金融現況」為主軸,邀請金管會主委 彭金隆、證交所總經理李愛玲蒞臨論壇,另由亞洲投資人氣候變遷聯 盟CEO Rebecca Mikula-Wright、前日本政府退休金投資基金首席投 資長水野弘道、環境部政務次長施文真、金管會金融市場發展及創新 處處長胡則華等人,與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深度交流對談,以「引 領變局高峰對談,擘劃永續新秩序」為題,為變局下的永續金融共思 新秩序。

論壇下半場以「企業自然正向、社會共融新解方」為主軸,重新界 定與「環境、生物、人群」的關係,由國泰人壽總經理劉上旗開場, 並由世界氣候基金會CEO Jens Nielsen、國泰金控投資長程淑芬、A VPN亞洲社會投資人網絡副總監楊松頴、台大實驗林處長蔡明 哲、BSI英國標準協會東北亞區總經理蒲樹盛等人接續分享。

壓軸的綜合座談「邁向永續未來,台灣多元企業的自然行動挑戰」 ,除了上述專家,更有國泰電業總經理林治邦、AVPN亞洲社會投資人 網絡執行總監Aravindan Srinivasan、台灣萊雅永續長陳家祥、沃旭 能源台灣副董事長林靖苹等多元產業代表,深入對談企業如何面對自 然風險與機會。





群創今年再關兩座廠!近期內部召開廠長會議,宣布將關閉南科五 廠,該廠以IT、醫療應用等面板為主,未來將轉到竹南T2和南科三廠 生產,另外二廠的睿生光電X光感測面板也將轉到三廠生產,二廠也 會關閉。

對此,群創表示,公司持續因應市場調整產能結構,計劃將南科五 廠的產能整併至其他工廠,為配合市場變化與非面板業務比重提升、 持續聚焦資源於具長期成長潛力之應用場域所做的安排,將有助於提 升產能配置效益與整體營運彈性。

相關規劃皆已經審慎評估,並以不影響客戶需求為前提,協助客戶 完成生產分流與重新認證作業,確保訂單供應不中斷、服務品質穩定 。相關工廠的後續處置,亦將以公司長期發展為優先考量,綜合評估 整體產能布局,並兼顧包括員工在內之各方利害關係人權益進行安排 。如有進一步具體規劃,將依相關程序正式對外公告。

群創9日於內部召開廠長會議,宣布將逐步關閉旗下的五廠(5代廠 ),並且把筆電面板、監視器面板和醫療用面板陸續轉往竹南T2廠( 6代廠)和南科三廠生產,計劃最晚在2026年中之前完全遷出。由於 生產線移轉,近期已陸續通知宏碁、華碩、戴爾、惠普等IT面板大客 戶,安排產品重新在T2廠認證。

此外,目前睿生光電的X光感測器都在南科二廠生產,未來五廠的 醫療用面板、以及X光感測器都會全數轉往三廠生產,接下來也會陸 續安排在三廠重新認證。南科的五廠、二廠、以及在竹南的T1都將陸 續停產成為下一波出售標的。

台積電2024年買下群創南科四廠後,又傳台積電有意再買下五廠, 不過在擴大投資美國之後,在台灣購地買廠已經沒有急迫性,因此台 積電近期已沒有在台灣買廠的規劃。

而美光也因為買下友達位在台南的兩座廠房,並且在下半年開始裝 機,計劃先把已經購入的新廠安置好,等後續美國關稅政策比較清楚 之後,再評估後續建廠的規劃。先前包括聯電、日月光、南茂都傳出 有意在南科買廠擴產,後續群創賣廠的動向也備受矚目。



為提供消費者更彈性多元的支付方式,易遊網10日宣布攜手中租旗 下「zingala銀角零卡」,提供無卡分期付款選擇,搶攻全台約600萬 無卡消費族群旅遊商機。

易遊網表示,攜手zingala提供更具彈性與便利的支付選擇,不僅 看重其在消費分期市場中成熟的運作模式與領先的金融技術,更期待 掌握當前熱門的支付趨勢,提升更好的線上購買體驗,進一步吸引更 多新世代與潛在旅遊客群,成為兩家公司忠實粉絲。

易遊網表示,自即日起易遊網全站旅遊商品皆適用zingala,包含 國內外機票、全球訂房、國內外團體旅遊、景點門票及交通票券等, 提供一次付清與3∼12期分期選項,協助無卡族群更靈活地規劃旅費 預算,降低一次性支出的負擔。

此外,由於機票與訂房為浮動價格,易遊網也同步優化購物流程, 新戶於結帳階段即可無縫進入zingala分期金流流程,訂單最快15分 鐘內完成審核,大幅縮短原需3天的作業時間。



受到第二季雙稅議題延燒致市場觀望,上市車廠6月及上半年營收 全數衰退,其中,車業龍頭和泰車單月營收191.73億元、年減18.03 %,為近16個月來首見單月營收不到200億元的低潮。豪華車經銷商 汎德永業同樣受6月營收44.1億元、年減25.15%拖累下,上半年營收 278.9億元、年減4.55%。

和泰車及汎德永業上半年營收皆由正轉負,亦顯示這波由雙稅議題 帶來的買氣停滯形勢嚴峻,不過兩公司仍創同期次高,僅次於去年上 半年。此外,近期美國對等關稅陸續「放榜」,不確定因素逐漸消弭 後,可望為車市帶來一線曙光。汎德永業認為,在關稅政策明朗化後 ,今年營運先蹲後跳,下半年業績可望急起直追,必然重回成長軌道 。

三陽6月營收58.52億元,雖年減2.13%,但衰退幅度為各上市車廠 中最小,上半年營收322.88億元,較去年同期衰退7.47%。三陽說明 ,南陽現代6月有MUFASA交車挹注,機車銷售相對有撐,挹注6月營收 仍處近60億元高水位。

汎德永業分析,受到美國對等關稅與貨物稅政策議題影響,近期消 費者購車態度偏向保守觀望,但觀察台灣民眾對豪華品牌購車的需求 仍存在,目前公司經銷的BMW、保時捷、MINI旗下三大品牌接單仍維 持穩健。

和泰車亦表示,雙稅議題持續發酵影響國內車市購買意願甚鉅,不 過,在停滯近2個月後,隨各車廠趕在鬼月前擴大祭出優惠,7月以來 確實已感受到展間及下單狀況明顯增溫,以賞車人數來看,較上月同 期成長逾20%,訂單力道也優於上月同期。

不過,和泰車無奈表示,近期這波美國政府關稅放榜,即使相關政 策與實際車價沒有直接影響,但仍有車主明確表達希望方向確立後再 成單。





深耕台灣32年、秉持「不只是保險,我們分享愛」理念的公勝保經 (6028),以「公益撲滿落實全齡關懷」專案勇奪「亞洲企業社會責 任獎」社會公益發展獎,成為保經業界首家獲得此殊榮的企業,展現 企業在永續經營與社會責任上的典範地位。

「公益撲滿」自2021年啟動,以「零錢隨手捐,天天讓愛撲滿」為 核心理念,號召內外勤員工、保戶及合作保險公司共同響應,逐步擴 展公益行動的廣度與深度。四年來累計募集逾1,100萬元善款,直接 及間接受益人次超過5萬,總體公益影響力擴及逾7萬人。

2024年公勝保經串聯12家保險公司,透過全台28個業務據點及逾5 ,200位業務夥伴,擴大推動「公益撲滿」行動。善款除了大眾捐助外 ,公司並針對捐款總額額外提撥30%。根據社會投資報酬率(SROI) 評估,每投入1元新台幣可創造3.81元的社會價值,充分展現高效的 社會影響力。

累積善款主要捐助至失親兒福利基金會、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心 路社會福利基金會、唐氏症基金會及基督教芥菜種會等公益團體,涵 蓋弱勢兒少、失親家庭、身心障礙者、長者照護與社區培力等多元領 域。專案不僅補足資源缺口,也強化社福單位長期服務能量,讓愛心 資源發揮加乘效益,擴大公益影響。

公勝保經董事長蔡聖威表示,公益撲滿是將保險守護人群的初心, 與企業社會責任緊密結合的具體實踐。透過每一個零錢的小行動,匯 聚成社會的大愛,支持弱勢族群,並致力打造永續運作、良善循環的 公益平台。他強調,此次獲獎是對公司多年公益投入的肯定,也激勵 團隊持續以專業與溫度回應社會需求,實現成為「金融產業最受信賴 的標竿品牌」企業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