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大投信(公)公司新聞
資產管理業者力推債市投資優勢,反映在國內的債券ETF基金上, 受益人結構去年底開始逐漸從以法人機構為主轉向,散戶開始留意到 債券ETF基金投資優勢。投信法人普遍認為今年是投資債市絕佳時機 ,債券的優勢將不輸高股息標的,推升債券ETF基金榮景。
元大投信董事長劉宗聖日前參加全球投資論壇時表示,今年投資焦 點有三,一是美國這一輪升息循環近終點;二是景氣持續趨緩但可能 具有韌性;三是通膨數字回落但可能難以回到過去低水準。因此,建 議從過去股票資產交易導向轉向股債資產配置,有效分散風險與波動 。
劉宗聖指出,台灣ETF市場規模約2.5兆元,其中有1.3兆元是債券 ,超過230檔ETF中,有近100檔是債券ETF,但債券ETF的受益人僅18 .5萬人,相較0050、0056兩檔受益人就逾150萬人,顯見多數投資人 對債券ETF相對陌生。不過隨著美國公債殖利率大幅攀升,帶動債券 ETF配息水漲船高,讓原本由法人為主的債券ETF市場,在一般投資人 間掀起熱潮人氣爆發,根據臺灣集中保管結算所統計,元大美債20年 ETF基金,2022年投資人數自8,262人成長至51,088人,年增數與總人 數均為債券ETF第一。
【台股基金人數下滑,專家建議持續投資】 近來,台股基金定期定額的人數不斷下滑,從30萬人大減至22.4萬人,減幅超過25%。但專家們指出,這個現象或許正意味著台股行情即將進入底部並開始反彈。 從歷史數據來看,台股基金定期定額人數與台股行情之間存在一定的關係。當定期定額人數達到低點時,往往也是台股行情進入底部階段的好時機。以2007年為例,當時台股基金定期定額人數創下歷史高點,但隨後卻遭遇金融海嘯,台股下跌逾5成。而在2009年,當台股基金定期定額人數回到20萬人低點後,台股則開始築底並大漲超過110%。 元大投信指出,ETF定期定額可以分散進場時間及個股風險,而持續扣款是成功關鍵。以國民ETF元大台灣50為例,從去年1月起每月定期定額,至今年2月底報酬已經翻正,而台股至今與歷史高點仍有16%差距。統一投信則強調,在連續景氣藍燈的背景下,優質的主動式台股基金往往能收獲更勝大盤的報酬。
據統計,台股基金定期定額人數過去曾出現幾次顯著高低點,對照 台股行情變化,可發現絕大多數投資人反其道而行,往往是高點加扣 、低點停扣。回顧2007年2月至2007年11月,台股從7,000點挑戰萬點 ,帶動定期定額人數衝上32萬人歷史高點,但後續台股僅小漲8.3% ,旋即迎來金融海嘯崩跌逾5成;定期定額人數在2009年1月回到20萬 人低點後,台股築底成功之後,波段大漲超過110%,帶動定期定額 人數重回29萬。
隨後面對歐債危機衝擊台股再重挫,定期定額扣款人數後續十年一 路下滑,然而台股卻一路突破萬點,在全球低利率環境下,寫下史上 萬點時間最久、最穩健的長多,同時也推升定期定額人數重回30萬。 去年台股再因美國暴力升息下跌3成,定期定額人數再次湧現停扣潮 ,跌到22萬人水位,台股今年初再上演反彈。
元大投信表示,定期定額ETF可分散進場時間及僅投資於個股的風 險,成功關鍵是不停扣,尤其行情愈恐慌,愈要嚴守紀律,若錯過「 股價大拍賣」的機會,自然也錯過甜美的回報。以ETF定期定額人數 第一的國民ETF元大台灣50為例,從2022年1月台股創下歷史新高後開 始每月定期定額,至今年2月底報酬已經翻正,台股至今離歷史高點 仍有16%差距。去年台股全年創下歷史第二高的單年跌點記錄,跌幅 也為史上第七大,定期定額0050仍可創下正報酬,足見定期定額無須 擔心買在高點,只要維持紀律長期持有,最適合一般投資人逐步累積 資產的策略。
統一投信強調,去年11月景氣燈號首次轉藍,國發會推估今年藍燈 持續將達八個月。根據回測連續景氣藍燈,反倒是定期定額台股的絕 佳時機,尤其是選擇優質的主動式台股基金,依照回溯數據,往往能 收獲更勝大盤的報酬。
台灣第二季基金投資熱潮來襲,各大投信業者搶攻市場
時序進入第二季,台灣基金投資市場再次掀起熱潮,眾多投信業者紛紛推出第二季基金申購優惠,力圖吸引投資者的目光。其中,群益投信、富邦投信、元大投信和第一金投信等業者都祭出各種優惠,提供投資人更多選擇。
群益投信以政府近期發放的6,000元紅利為基礎,推出新戶優惠,6月底前開戶即可獲得6,000元紅利,並提供终身使用。此外,還有定期定額、日日扣、母子基金申購等免手續費優惠,以及單筆申購0.3%手續費優惠。
富邦投信則針對新戶和既有客戶,提供申購指定基金的定期定額與單筆手續費優惠。而元大投信則在網站和APP上推出,6月底前透過定期定額申購指定基金,即可獲得終身0手續費優惠。
第一金投信則提供6月底前申購得獎基金可獲單筆、定時(不)定額0手續費優惠,有助於降低投資成本。
群益投信投資長李宏正表示,共同基金作為理財工具,有專業團隊進行投資配置,投資人不必為了投資標的而煩惱。透過長期持續性投入與紀律投資,更有助於資產累積,達到投資目標。李宏正還建議投資人可選擇母子基金投資,透過母基金和子基金的搭配,打造資金正循環。
元大投信則強調,台股在去年修正後,美國通膨逐漸受控制,具高殖利率優勢,與全球復甦連動度高,外資回流頻繁。隨著美國升息接近尾聲,債券殖利率維持相對高檔,建議投資人可趁股債息雙高機會,在第二季進入除權息旺季,布局投資級債基金。
群益投信指出,近期政府普發6,000元廣受矚目與討論,該公司也 順勢推出新戶優惠,6月底前完成開戶加碼回饋6,000元紅利,且可終 身使用,且6月底前都可獲定期定額/日日扣、母子基金申購(不限 金額)/母基金加碼0手續費優惠,及單筆申購0.3%手續費優惠。
富邦投信針對新戶與既有客戶,6月底前提供申購指定基金的定期 定額與單筆手續費優惠;元大投信祭出6月底前透過網站與APP定期定 額申購指定基金,可獲終身0手續費優惠。
第一金投信提供6月底前申購得獎基金可獲單筆、定時(不)定額 0手續費優惠,有利投資人降低投資成本。
群益投信投資長李宏正表示,以共同基金來做為理財工具的優點在 於透過專業團隊的投資配置,投資人可免於陷入投資標的選擇的煩惱 ,若再進一步搭配長期持續性投入與紀律投資,將更有助於資產累積 ,達到投資目標。基金投資方式選擇上,定期定額可說是最為簡便的 方式,藉由分批進場來攤平投資成本,也能達到風險分散的效果。
李宏正指出,也可選擇以母子基金的機制來理財,所謂的母子基金 投資就是拿出一筆資金投入一個走勢穩健、長期向上穩健收益型的基 金作為母基金,每個月從母基金中扣款定期定額投資活潑有爆發力的 子基金,並設定停利點,只要停利點,就自動贖回子基金的金額回母 基金,打造資金正循環,亦是投資大眾可多加善用的投資機制。
元大投信強調,台股歷經去年修正,美國通膨逐漸受控制,具高殖 利率優勢,與全球復甦連動度高,更是外資回流首選。隨美國升息接 近尾聲,債券殖利率維持相對高檔,建議投資人可趁股債息雙高機會 ,在第二季進入除權息旺季,布局投資級債基金。
台灣金融市場在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風潮的推動下,再掀一波新猷。近期,元大投信搶攻ESG市場,積極布局永續發展,不僅推出多款ESG基金,還在投信投顧公會官網設立專區,公佈ESG基金相關資訊,顯見其對ESG投資的堅定信念。
根據最新數據,截至2月底,台灣境內外ESG基金總數已達108檔,其中,由投信發行的境內ESG基金佔比高達79.8%,投資人數超過138.8萬人。這一成長速度,短短一年八個月間,投資人數翻倍,顯示台灣投資者對ESG基金越來越有信心。
投信投顧公會理事長劉宗聖表示,金管會去年3月推出永續發展轉型執行策略,並於近期推出行動4.0專案,強調ESG的關鍵性。公會積極配合,在官網設立永續發展轉型專區,揭露ESG基金的統計資料、政策方向以及資訊揭露,方便外界查詢。
專區資料顯示,境內ESG基金共41檔,雖然低於境外的67檔,但從2021年7月的18檔到現今的41檔,成長幅度達127%,遠超境外基金的同期成長速度。在投資規模上,境內ESG基金規模從1,114億元增長至2,966億元,成長166%,顯示境內ESG市場的蓬勃發展。
為落實ESG發展,金管會要求投信投顧業者依據公司資產管理規模,按時程推動永續發展。以元大投信為例,該公司屬於資產規模超過6,000億元的大型投信,去年已完成董事會通過永續發展政策,展現其在ESG領域的積極態度。
總結來說,台灣金融市場在ESG發展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元大投信等大型投信的積極參與,將為ESG市場帶來更多活力。
投信投顧公會理事長劉宗聖昨天表示,金管會去年3月發布證券期貨業永續發展轉型執行策略,擬定三大推動架構、10項策略及27項具體措施,28日再推出行動4.0專案,投信投顧公會積極配合落實政策,於官網推出永續專區,當中揭露ESG基金完整統計、政策方向、資訊揭露,以供外界查詢;另一方面,年輕人參與定期定額增加、業者陸續智能投資,也可以看得到永續化、智能畫、長期化,希望業者將來可以提供更多服務。
投信投顧公會表示,成立ESG永續發展轉型專區有兩大目標,一是讓業者快速方便地在專區內找到必須做的ESG工作,另一是讓外界了解投信投顧業者投入ESG的成果。
據專區資訊顯示,統計至2月底,境內ESG為41檔,雖低於境外ESG基金的67檔,但對比2021年7月主管機關ESG審查監理原則上路以來,境內檔數從18檔攀升至41檔,成長127%,遠高於境外基金同期間從59檔增加至67檔的速度,反映在投資規模上,國人投資於境內
ESG基金規模從1,114億元成長至2,966億元,成長166%,同期間境外ESG基金從829億元,不增反減至749億元,意味境外基金總代理業者還有努力空間。
統計至2月底,境內外ESG基金規模達3,715億元,境內、境外各占79.8%、20.2%,境內基金投資人數達138.8萬餘人,較2021年7月的46.87萬人,大幅成長196%;境外基金未統計投資人數資料。
為促進投信投顧業者落實ESG,金管會亦規定公司推動永續發展訂定政策經董事會通過、公司按季提報董事會永續發展執行成效及情形亦須依公司資產管理規模,依時程推動。以董事會通過永續發展訂定政策為例,6,000億元以上公司如國泰、安聯、聯博、元大、摩根等須於去年完成,3,000億以上未達6,000億元者須在今年完成,包括復華、野村、群益、富邦、中國信託、富達、貝萊德等七家,其餘公司須在2024年完成。
【台股基金投資人數連11個月下滑,元大投信看多台股未來】近期,台股基金定期定額投資人數持續下滑,據投信投顧公會統計,截至2月,台股基金定期定額人數已從30萬人減至22.4萬人,減幅高達25%。不過,元大投信從歷史資料分析中發現,當定期定額人數低檔時,往往也意味著台股將迎來投資機會。 過去,2007年2月至2007年11月,台股曾經從7000點挑戰萬點,帶動定期定額人數衝上32萬人歷史高點,但後來台股僅小幅上漲8.3%。在金融海嘯期間,台股暴跌超過5成,定期定額人數從32萬人下降至20萬人。隨後,台股成功築底,波段大漲超過110%,定期定額人數重回29萬人。 2020年3月,台股基金定期定額人數再次低檔,當時人數僅21萬多人,後來台股也出現逾9成漲幅。去年,美國聯準會強升息導致台股下跌3成,定期定額人數再次湧現停扣潮,跌至22萬人。 元大投信表示,當台股基金定期定額來到低點時,行情也進入打底階段,台股加權指數已出現反轉向上契機。雖然目前台股基金定期定額投資人數已逾22萬人停扣,但基富通定期定額投資人數卻持續增長,逾11萬人,較去年同期增加6個百分點,並未見到遠離台股市場的情況。 元大投信強調,定期定額基金的成功關鍵在於不停扣,尤其在行情恐慌時,更要嚴守紀律。此外,定期定額ETF還可分散進場時間及個股風險。目前台股距離歷史高點仍有16%差距,投資人應該堅持不停扣,以達到滿意的投資成果。
根據歷史資料顯示,2007年2月至2007年11月,台股從7,000點挑戰 萬點,帶動定期定額人數衝上32萬人歷史高點,但後續台股僅小漲8 .3%,尤其金融海嘯台股崩跌逾5成,定期定額人數從2007年的32萬 人,至2009年1月下降到只剩20萬人低點。隨後台股築底成功,波段 大漲超過110%,帶動定期定額人數重回29萬人。另一次台股基金定 期定額人數落底在2020年3月,當時定期定額人數也只有21萬多人, 之後台股也出現逾9成漲幅。
去年再因美國聯準會強升息,台股下跌3成,定期定額人數湧現停 扣潮,再跌到22萬人水位。元大投信表示,根據過去經驗,每當台股 基金定期定額來到低點,通常行情也進入打底階段,台股加權指數已 出現反轉向上契機,這次定期定額人數探低,是否代表台股又到達中 長期的低檔,值得投資人再觀察。
雖然台股基金定期定額投資人有逾22萬人停扣台股基金,但基富通 定期定額投資人數卻持續增,依基富通資料顯示,定期定額人數已逾 11萬人,若和去年同期定期定額人數比較,目前甚至較去年同期增加 6個百分點,但並未見到遠離台股市場的情況。
元大投信指出,定期定額基金,成功關鍵是不停扣,尤其行情愈恐 慌,愈要嚴守紀律,若錯過「股價大拍賣」的機會,自然也錯過甜美 的回報。至於定期定額ETF還可分散進場時間及僅投資於個股的風險 ,台股至今距離歷史高點仍有16%差距,建議投資人此時更應該堅持 不停扣,達到滿意的成果。
【台灣金融新聞】 近期全球金融市場波動不斷,投資人尋求避險策略,資金湧向大型績優股。根據市場分析,蘋果和微軟等科技巨頭在S&P500指數中的權重已達13.3%,創下歷史新高,這也反映了市場對這些科技股現金流充裕且不易發生擠兌現象的信心。 面對即將來臨的第二季,台灣四大投信公司——元大、國泰、富邦、群益共同建議投資人應該布局龍頭股的市值型ETF,並搭配高股息ETF和高品質債券ETF來分散風險。 這四大投信均預期3月美國聯準會(Fed)將升息1碼,並認為升息循環將接近尾聲。雖然利率終點仍存在變數,但市場普遍認為只剩下一次升息機會,對本益比的影響已經在股價中反映,後續將回歸基本面,可以分批增持趨勢股。 對於債市,投信們則認為有避險、參與相對高息、停止升息甚至轉降息後的潛在資本利得空間。 在具體建議上,四大投信均看好龍頭股ETF,如元大臺灣ESG永續(00850)、國泰台灣領袖50、富邦台50及群益台灣ESG低碳等。 此外,投信們也強調,應該搭配高股息和高品質債券ETF,如群益台灣精選高息、國泰永續高股息、元大台灣高息低波;以及長天期美債和投資等級債,如國泰20年美債、富邦美債20年、元大AAA至A公司債、群益AAA-AA公司債等。 在配置上,各投信均提出不同的建議,例如國泰投信ETF研究團隊指出,Fed的政策仍將影響全球股市走向,短期內市場可能會出現大幅震盪。建議投資組合中應該包含債券資產,積極型投資人可以股70%、債30%為基準;穩健型則是股50%、債50%;保守型則是股45%、債55%。 富邦投信投資策略師徐翊達則認為,股40%、債60%的配置比例可能更為適合,因為今年來股市波動已經遠低於債市,並預測下半年歐美訂單將如傳統季節性模式恢復,科技股營收有望逐漸增長。
綜合元大、國泰、富邦、群益四大投信看法,3月美國聯準會(Fed)如預期升息1碼,升息循環腳步已經接近尾聲,雖然利率終點仍有變數,目前只剩下升息一次機會較大,對本益比的影響已經反映在股價中,後續將回歸基本面,可以分批增持趨勢股;對債市而言有避險、參與相對高息、停止升息、甚至是轉降息後的潛在資本利得空間。
四大投信對於第2季建議布局的類型,可以說是大同小異,同步看好龍頭股ETF,因營運穩健、得以掌握行情回升契機,相關標的計有元大臺灣ESG永續(00850)、國泰台灣領袖50、富邦台50及群益台灣ESG低碳。
同時搭配高股息和高品質債券ETF,有助於降低投組波動度,並提高風險報酬比。
高息產品如群益台灣精選高息、國泰永續高股息、元大台灣高息低波;高品質債券則以長天期美債和投資等級債優先,如國泰20年美債、富邦美債20年、元大AAA至A公司債、群益AAA-AA公司債等。
配置上,國泰投信ETF研究團隊指出,Fed經濟展望與後續政策,仍牽動全球股市走向,短線大幅震盪格局難以避免。
由於債券與股票的報酬長期具低度相關性,在目前充滿經濟衰退疑慮的市場環境中,建議投資組合納入債券資產。積極型投資人股70%、債30%;穩健型股50%、債50%;保守型股45%、債55%。
富邦投信投資策略師徐翊達認為,可以「股40%、債60%」的基準進行加減配置,因為今年以來國內外股市的波動已經遠低於債市波動,研判股市對利率政策變化導致的估值調整效應已經降低,後續最重要的是自第2季開始的訂單回籠是否成真,確認下半年歐美訂單仍如傳統季節性模式恢復,科技股4~6月的月營收逐步往上。
再從成交量來看,台股ETF交投熱度不減,47檔台股ETF近十日成交 均量上萬張有八檔,除了一檔反1ETF,其餘六檔大都是低碳高息ETF ,顯示台股震盪下,投資人依舊偏好有配息機制的ETF基金,及高息 與低碳題材最受青睞。
群益投信表示,台股ETF波動度相對個股與大盤來得低,更是存股 族投資人長期穩健投資的好選擇,建議投資大型龍頭公司為主,較能 兼顧收益及波動,及趨勢所及的低碳ESG題材,逢低分批布局建立核 心部位。
群益台灣ESG低碳50ETF基金經理人洪祥益指出,投資台股要能抵禦 金融市場的波動度,配置中不可或缺的即是台股ETF,特別是具備低 碳主題的台股ETF,在這個低碳浪潮正要起步的時刻,擁有台股低碳 ETF,就能搶先掌握台股的「碳金商機」。碳金龍頭兼顧永續經營與 企業獲利的未來投資趨勢,投資價值將明顯優於一般資產,是投資人 穩健投資的好選擇,適合穩健存股與追求碳金投資獲利契機的投資人 。
台股在這波美股回檔中表現相對強勢,主要仍是市場對於第二季起 逐步復甦寄望頗深,且較早修正的次產業營運已逐漸恢復動能。故隨 著庫存調整告一段落,外需在下半年有機會回到成長軌道。而內需在 國門逐漸開放下,可望持續有所表現。故雖台股位階在國際股市中並 不低,但後續仍應把握利空測試的回檔機會,逢低分批布局。
元大臺灣ESG永續ETF研究團隊認為,ESG評估標準少不了碳排,但 不能只有碳排,低碳轉型只是14項ESG評鑑的一部分,其他還包括同 樣重要的水資源使用、環境保護、人權與社區、勞動基準、公司治理 、稅務透明度等,評估範圍更客觀及多元。
統一美債10年Aa-A ETF基金經理人許雅惠指出,近期金融機構先後 出現倒閉風波,歐美政府迅速介入,聯準會也緊急向市場挹注大量流 動性,市場也一改先前預期,轉而認為聯準會將放緩鷹派升息腳步。 雖然目前危機被控制,未釀成大規模風暴,但市場恐慌情緒短期內可 能將持續。若聯準會提前降息,將使公債及投資級債殖利率快速下滑 ,有望為投資人帶來額外的資本利得。
元大10年以上投資級企業債券基金研究團隊分析,過去長時間的低 利率環境,造成投資人優先選擇股票,以高股息作為收益來源,但經 過聯準會大幅升息後,若以高股息6%殖利率作為比較基準,被視為 無風險利率的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已經有4%,若是殖利率更高的 投資等級債目前甚至高達5.8%,比起高股息幾無差異,對於尋求收 益的資金而言,正是多年來難得能用極低風險,獲取高水準收益的時 刻。
由於債券只要發債企業不違約,多能順利領到債息,因此瞄準兼具 高殖利率與高信評的投資級債基金,是最佳投資債市策略。元大10年 以上投資級企業債券基金研究團隊認為,考量到經濟增速放緩風險, 現階段債券布局主要集中在防禦、穩健型產業,這些企業的剛性需求 強健,獲利受景氣影響不大,例如零售指標好市多,及掌握產品定價 權的豪車代表賓士等,信評在A級以上,自去年底已吸引資金陸續買 進。
根據CMoney統計至3月23日,盤面上規模500億元以上的債券ETF,共有九檔;自矽谷銀行倒閉事件爆發以來,含息價格表現以元大美債20年(00679B)的3.3%表現最佳;接著是中信高評級公司債的3%;國泰A級公司債2.3%;富邦A級公司債、元大AAA至A公司債以及國泰投資級公司債,也都有2%漲褔。
以成交量來看,包含元大美債20年、中信高評級公司債、元大投資級公司債、元大AAA至A公司債、國泰投資級公司債等今年以來的日均量都有5,000張以上,流動性足。
其中,元大美債20年有8.5萬受益人,是債券ETF的人氣王,因美國公債正是由世界第一經濟體美國為擔保,近乎沒有違約風險,是全球資金配置收益資產的基本標配,因此廣受投資人青睞。其第四次追募額度已經開始配售,合計總募集金額最高為新台幣1,000億元、淨發行受益權單位總數最高為25億個單位(1,000受益單位為一張)。
元大投信指出,債券殖利率來到多年難得一見的高峰,而通膨增速放緩,經濟數據開始出現疲軟,根據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經濟衰退模型預估,2024年初美國陷入經濟衰退的機率達50%以上,達到1980年代以來新高。
中國信託投信固定收益投資科主管張勝原指出,Fed最晚在第2季停止升息,已成市場共識,當前利率距離終端利率也只剩小幅空間,一旦停止升息,債券價格將有望築底反彈。
國泰投資級公司債ETF經理人林盈華表示,短天期債券殖利率走勢與利率政策敏感度較高,近兩周美國2年期公債殖利率自5%高點觸頂回落,顯示市場正逐漸反映Fed升息循環已近尾聲。
歷史經驗顯示,升息循環末段進場布局債市,往往可以掌握債市多頭趨勢展開的投資機會,美國公債、投資等級債市可持續作為配置首選。
3月ETF除息日在16至21日間登場,包含24檔債券、三檔台股、一檔跨國股票ETF。以填息時間來看,共有15檔ETF皆於除息日當天火速填息,展現高效填息力,且清一色都是債券ETF,計有債券規模王中信高評級公司債、元大AAA至A公司債等。
其餘花費二到四天時間不等,其中,受益人最多的是元大台灣高息低波,也沒讓10.9萬投資人失望,用四天時間完成填息,創下創牌以來最快紀錄,這是改季配後第二次完成填息。投資台股的中信綠能及電動車同樣也用四天完成填息。
元大台灣高息低波之所以能夠快速填息,元大投信指出,主要助力包括緯創、宏碁、英業達、崇越、南茂等,相關產業在伺服器、AI、綠電轉型與記憶體市場落底復甦預期等議題帶動股價。元大台灣高息低波具有價值選股因子,每半年調整成分股,自去年下半年起已逐步降低金融股比重。
在債券部分,由於近期歐美銀行危機,市場預期升息機率下降,避險需求資金往美債及高評級債券靠攏,使殖利率下降,債券價格上漲,帶動相關債券ETF完成填息。凱基美債25+經理人郭修誠進一步表示,由於近期美國矽谷銀行以及瑞士信貸接連暴雷,市場預期美國聯準會利率政策可能由鷹派升息轉向中性偏鴿,在此市場期望心理下,在利率相對高檔的水準下,債券市場湧現潛在長線買盤。
展望後市,在美國監管機關以及瑞士央行即時建立防火牆後,市場氛圍轉趨穩定,消息面影響趨緩下,有利於市場回歸基本面。短期後市波動可望趨緩,擁有投資級且殖利率相對高的標的,有望出現一波不錯表現。
綜合元大、國泰、凱基、新光、中信五大投信看法,投等債或多或少都持有金融債,但評估此次歐美銀行業的事件影響範圍僅限於個別銀行,對整體投資級債券信用風險產生傳導效應的機率偏低。建議投資人無需過度恐慌,站在通膨降溫趨勢不變、景氣可能面臨下行風險的角度,今年仍是投資債券ETF的好時機。
不過,考量全球經濟前景不確定性仍高,信用債市場仍可能受到景氣下行影響走勢較為震盪,非投資等級債券需審慎評估。
中國信託投信固定收益投資科主管張勝原指出,債券ETF追蹤指數表現,指數本身會要求債券信評,假如成分債一旦低於投資投級,指數就會把債券排除,有助於確保投資組合的信用品質。且債券ETF持有一籃子債券,不會大比例押注於特定債券,有助於分散風險。
凱基美債25+經理人郭修誠表示,即便Fed可能放緩鷹派立場,但控制通膨仍是Fed首要目標,主要投行研判升息1碼的機會仍相對大,建議採取逢利率走高即逐步配置的方式布局。配置順序以美債優先,再來投等債優、投資級產業債、投資級新興債。
國泰投信ETF研究團隊表示,目前長短天期殖利率倒掛幅度為歷史高位,顯示長天期殖利率已大幅反應目前市場對於未來景氣下行的風險,且依據過去殖利率曲線倒掛後三個月~一年的歷史經驗來看,美國20年期公債、投資等級債報酬表現相較優異,建議可較優先布局。
元大投信認為,目前市場皆預期升息已經漸入尾聲,但真正停止升息之前,不妨採取定期定額分批布局,遇到價格大跌可以採取積極加碼策略。利率相對較高的環境下,企業經營挑戰也高,優質債券資產的抗震性將受到凸顯,美公債、投資等級債是債市中信評最好的債券種類。
投信投顧公會統計至2月底,投信境內基金規模前十大,依序為元大、國泰、群益、富邦、中國信託、復華、安聯、凱基、柏瑞、台新。其中,元大投信單月增加347.36億元,國泰增加227.09億元,凱基、台新分別成長115.32億元、104.71億元。
從月成長率來看,2月基金規模月增幅度前五名依序為台新8.4%、凱基6.7%、統一6.6%、新光4.8%、國泰3.69%。台新投信主要受惠於貨幣市場基金成長,為業界唯一貨幣型基金規模突破千億元的投信公司。
凱基投信2月規模大幅成長原因來自旗下17檔基金(含ETF)規模呈現正增長,其中共計八檔基金規模單月增長達千萬元以上,規模大增30億元以上的更有三檔ETF,分別是凱基美債25+(00779B)、凱基AAA至A公司債、凱基金融債20+。
統一投信2月規模成長62.34億元,單是統一強棒貨幣市場基金淨申購即達46.6億元,此外,台股2月上漲1.5%,也帶動台股基金規模成長,號稱統一台股基金金三角的大滿貫、黑馬、奔騰2月規模合計增加12.17億元,其中,統一大滿貫基金單月增幅達6.1%,統一黑馬、統一奔騰規模增幅均達3.7%。
台新投信總經理葉柱均表示,近期歐美銀行危機連環爆,繼美國矽谷銀行發生擠兌危機後,近日又爆發瑞士信貸陷入財務危機,導致市場避險情緒升溫,金融市場大幅回檔,但預期在銀行危機衝擊下,有可能使聯準會升息幅度趨緩,加上下半年景氣有機會加溫,建議投資人短線若遇股債大幅修正,可分批逢低買進,以掌握後市反彈行情。
凱基投信債券部主管陳侑宣表示,近期債券ETF規模明顯增加,顯示在高息收及資本利得機會雙重加持下,無論機構法人或投資大眾都認為債券ETF深具投資吸引力。展望後市,雖矽谷銀行與瑞士信貸事件加劇市場波動,但投資等級債仍具投資價值,投資建議首選高評級公司債及美債類產品,趁震盪時逢低分批布局,增加投資組合未來息收與資本利得的空間。
隨聯準會持續提高基準利率,高債息投資躍上檯面,當股票投資不是唯一選項,債券投資同樣具備吸引力後,投資人可善用各式產品迎接股息、債息雙高時代來臨。元大美債20年(00679B),自2022年第四季以來,規模、受益人數均翻倍成長。
債券最大的特色就是只要不違約,投資人可每期固定領取債息,投資人選擇優質標的,就能穩定取得現金流,而美國公債是由世界第一經濟體美國為擔保,近乎沒有違約風險,不但能提供債息,而且往往在股市恐慌下跌時,還能因避險資金流入美國公債而上漲,被視為資金配置的基本標配。
國人投資債券ETF更有節稅優勢,因其配息收益計入海外利息所得,適用個人最低稅負制,一般投資人新台幣670萬元內可免稅,且因其配息來源屬於境外所得,故免繳二代健保補充保費。由於直接投資債券的門檻較高,以往債券投資人多為法人或專業投資人。
自從元大投信推出元大美債20年(00679B),正式開啟國人股債資產配置的契機,一張價格目前僅約新台幣不到5萬元,透過證券戶就能用ETF能輕鬆投資美國公債,與熱門的台股高股息ETF打造股債資產配置時代,帶動國內ETF全體規模快速倍增。
投資人習慣存股領息,希望配息頻率愈高愈好,而債券ETF的季配特色可以滿足需求。元大美債20年(00679B)為2、5、8、11月除息,可與1、4、7、10月除息的「元大投資級公司債(00720B)」,及3、6、9、12月除息的「元大AAA至A公司債(00751B)」一次投資,打造月月領債息的債券ETF組合。
2022年是金融市場極具挑戰的一年,通膨暴漲、聯準會鷹派升息、俄烏戰爭爆發,讓全球金融市場陷入半世紀以來最艱困的處境。風雲變色的2022年,更考驗基金經理人在逆風中能否穩健前行,維持中、長期基金績效不墜、成為長勝贏家。今年Smart智富台灣基金獎贏家,2022年績效仍平均勝出指標指數近5個百分點,更有6檔冠軍基金近3年新台幣年化報酬率維持在雙位數的好表現。
高標審查
7獎項從缺
在主動式基金獎項部分,今年符合評選資格的主動式基金共計有3,934檔,原本預計應頒出26座獎項(包含2座ESG基金獎),但在評審高標準的條件下,今年共有7座獎項從缺,是有史以來最多的一屆;在主動式基金獎相關獎項降至19座的情況之下,今年得獎率僅為0.48%。今年從缺的獎項,包含新興市場債券基金、政府債券基金、全球新興市場股票基金、新興歐洲股票基金、不動產證券化基金、債券型組合式基金以及股票型組合式基金。
主動式基金獎項各家基金公司表現勢均力敵、各有擅場。其中施羅德投信、富蘭克林投顧及貝萊德投信各自斬獲2個獎項為最多。其中富蘭克林公用事業基金更是第6度獲獎。ESG基金獎此次則由華南永昌永昌基金以及施羅德環球永續增長基金分別於國內、國外組別勝出。
「Smart智富台灣基金獎」評審團主席、台灣大學財務金融系教授邱顯比表示,今年評選難度可稱得上是Smart智富台灣基金獎舉辦以來之最,近一年市場環境險惡衝擊多數基金績效,評審討論時更多方考量基金的短期相對報酬表現與長期絕對報酬,本次獲獎的基金,不僅長期績效維持高檔,3年平均勝率更皆維持在50%以上,且優於同組別平均值,代表獲獎基金績效長期且持續領先於指標指數; 他認為優質基金應做到「空頭小輸,多頭大贏」,為投資人創造長線財富,才是Smart智富基金獎真正想表彰的基金。
質量皆優
5檔ETF摘星
在ETF獎項方面,2022年全球市場股債雙殺,唯ETF市場仍然熱絡,2022年國內ETF掛牌檔數創新高來到236檔、總管理資產規模更超越新台幣2兆3,600億元,逆勢下持續成長。今年Smart智富台灣基金獎在考量各項統計量化數據,以及產品設計、造勢積極度、投資人受益程度等質化條件下,選出5檔量化、質化皆優的ETF。
其中,元大投信和國泰投信各抱回2項大獎,元大投信分別以「期元大S&P原油反1(00673R)」 以及「元大美債20年(00679B)」兩檔基金,奪下期貨及槓反類和債券類獎項。國泰投信則憑藉「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和「國泰費城半導體(00830)」兩檔基金分別贏得國內原型類及海外原型類獎項。
ETF最後一席創新類(非債券)獎項則由中信投信以「中信關鍵半導體(00891)基金 」抱回。至於債券創新類獎項,因參與評選基金數量偏低,各項量化數據表現平淡,且產品設計等質化條件創新程度未獲得評審認同,今年再度從缺。
團隊研究大獎方面,今年股票型基金團隊研究獎由統一投信獲獎,固定收益型基金團隊研究獎則是由復華投信掄元。這2家投信研究團隊功力深厚,長期培植孕育國內研究人才,努力獲得評審肯定,也是Smart智富台灣基金獎的獲獎常客,統一投信為第5度奪獎,復華投信則是第6度獲得固定收益型團隊研究獎,兩家本土投信以投入龐大的投研資源和人才育成,在此次評選中獲得評審的一致認同與肯定。
2023 Morningstar晨星(台灣)基金獎僅頒給4個領域,分別是最佳全球股票、最佳亞洲股票、最佳台灣股票及最佳全球和亞洲債券,得獎基金代表肯定其過往優秀的長期投資表現。以往最佳台灣股票基金獎得主多為台股主動型基金,且不乏明星基金,元大台灣高息低波(00713)擊敗眾多台股明星基金,從上百檔台股基金中脫穎而出,凸顯其指數選股邏輯與表現,提升高股息ETF層次,證明高股息與高報酬有機會兼得。
00713追蹤「臺灣指數公司特選高股息低波動指數」,納入機構法人重視的指標,從台灣上市前250大市值公司股票中,經過「成交量」、「股利率」、「營運穩定度」、「權益報酬率」、「價格動能」及「股利發放品質」等環節,層層過濾精選,定期汰換。
根據彭博資訊資料,2022年台灣加權股價指數含息報酬率為-18.7%,最低點-27.3%,00713所追蹤的「臺灣指數公司特選高股息低波動指數」含息報酬率為-7.1%,最低點-13.9%,均不到大盤一半,並同步配出7.4%高息,名符其實的高息低波表現,吸引想穩定領股利的存股族。根據證交所定期定額交易戶數排行榜,00713總戶數從第19名攀升至第七名,已連續8個月增加,超越熱門的越南、電動車、半導體、不動產、陸股等多檔主題型ETF。
00713改為季配息後,並加入收益平準金機制,更進一步貼近投資人一年多次穩定配息的需求,00713已經連續3季配息達7%,優異的配息表現,再加上此次獲得晨星大獎肯定,成為高股息ETF最大黑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