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塑鋰鐵材料科技(未)公司新聞
台塑四寶旗下的台塑鋰鐵材料科技近期有重大動作,它們共同參與了台塑資源的1億美元現增案。這不僅為公司帶來豐富的營運資金,更關鍵的是,這筆資金將用於探勘礦源,確保未來磷酸鋰鐵電池和鋰鐵錳電池材料供應的穩定性。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台塑新智能已經委託台塑資源在澳洲尋找鋰礦礦源。 台塑常委兼台塑新智能董事長王瑞瑜強調,從台塑新智能成立以來,就堅定不移地投入電池技術,從原料取得到電芯生產、模組製造、系統開發等各個環節,都力求100%國產、國造、在地化。他透露,為了應對全球鋰礦資源的有限性,台塑資源已在澳洲尋找適合的礦源。 台塑新智能總經理劉慧啟也指出,目前台塑集團在鋰鐵電池芯、模組的原料掌握度已相當高,其中電芯自製率更超過七成。在四大主材料中,台塑鋰鐵材料負責生產鋰鐵正極材料,台塑三井則負責生產電解液,隔離膜用PP則由台化、台塑共同生產,鋰電銅箔則由南亞生產。而由於負極材料需要使用高爐高溫生產,台塑一貫廠本身也有高爐,未來不排除也將自製,預計自製率將可達到九成以上。透過上中下游一條龍的垂直整合,台塑新智能將發揮最大的生產綜效。 王瑞瑜還強調,台塑新智能不僅是賣電池、储能,而是從原料、電芯、軟體、硬體到電池回收以及綠能、新能源等,提供一條龍服務。這樣才能真正落實循環經濟,對台灣能源轉型、淨零碳排做出貢獻。
台塑常委、台塑新智能董事長王瑞瑜表示,台塑新智能從一成立,就堅持電池技術,從原料取得到電芯生產、模組製造、系統開發等,都要100%國產、國造、在地化;甚至連電池回收都會同步到位。考量全球鋰礦資源有限下,王瑞瑜透露,已透過台塑資源公司,在澳洲尋覓適合礦源。
台塑新智能總經理劉慧啟指出,目前台塑集團在鋰鐵電池芯、模組的原料掌握度都相當高,其中電芯自製率更已超過七成,其中四大主材料中,台塑鋰鐵材料負責生產鋰鐵正極材料,台塑三井則生產電解液,至於隔離膜用PP則台化、台塑皆有生產,鋰電銅箔則由南亞生產。
另,由於負極材料則必須使用高爐高溫生產,台塑一貫廠本身也有高爐,因此未來不排除也將自製,屆時自製率將可突破九成,同時透過上中下游一條龍垂直整合,將可發揮最大的生產綜效。
王瑞瑜強調,台塑新智能不只是賣電池、儲能而已,而是從原料、電芯、軟體、硬體到電池回收以及綠能、新能源都有的一條龍服務,因為這樣才是能真正落實循環經濟,貢獻台灣能源轉型、淨零碳排。
【台灣新聞】 電動車的發展趨勢不斷升温,台灣的電池產業也跟著熱絡起來。近日,台塑集團旗下的台塑新智能不僅加速鋰鐵電芯產線的興建,還展開了固態電池的布局。預計今年底,固態電池的試驗產線將正式啟動,並且公司還計劃建立自己的電池回收廠,目標是到2024年底與電芯廠同步啟用。 台塑新智能暨台塑生醫董事長王瑞瑜表示,他們希望從電池模組到電池芯都能夠實現100%國產化,並且連電池回收也能做到同步到位,這樣才能夠真正落實循環經濟,對台灣的能源轉型和淨零碳排做出貢獻。 台塑新智能在電動車市場的布局也相當積極。總經理劉慧啟透露,公司已經與國內車廠合作設計電動物流車,包括貨運和貨卡,同時也將參與電動大巴的開發。劉慧啟還強調,他們規劃的電池回收線可以回收正極片的邊角料和不良品,並且能夠回收各種類型的電池,包括鋰鐵電池、鋰鐵錳電池、固態電池,甚至次世代電池,對於電池中的珍稀元素也能進行回收再利用,達到循環經濟的目標。 在新能源的研發方面,台塑新智能與明志科大、長庚大學等學術機構合作,計劃在今年底完成固態電池試驗線的建置。同時,公司也將進行太陽能儲能、氫能等各種新能源研發項目。
台塑新智能暨台塑生醫董事長王瑞瑜表示,希望不僅從模組到電池芯可100%國產化,連電池回收都可以一併做到、同步到位,這樣才是真正落實循環經濟,貢獻台灣能源轉型、淨零碳排。
台塑新智能也持續布局電動車市場。繼打入美國Aptera電動車供應鏈後,針對電動車進展部分,台塑新智能總經理劉慧啟透露,目前至少已與國內車廠合作設計電動物流車,包括貨運跟貨卡,同時也會策略性的參加電動大巴的開發。
劉慧啟指出,依據所規劃的電池回收線,包括正極片的邊角料、不良品都可直接回收等,而且回收的電池種類則不限種類,包含鋰鐵電池、鋰鐵錳電池、固態電池等,就連次世代電池也都可回收,可針對電池裡各類型的珍稀元素進行回收再利用,可達到循環經濟的目標。
在其他新能源布局部分,台塑新智能結合明志科大、長庚大學的研發量能,最快今年底,固態電池的試驗線就可完成建置。同時也會進行太陽能儲能、氫能等的各式研發案。
台塑四寶指出,台塑新智能科技資本額70億元,其中,台塑、南亞 及台塑化分別斥資17.5億元,參與投資持股各25%,至於其餘25%的 持股則是由台化與旗下台塑生醫合力參與,台化投資14億元、持股2 0%,台塑生醫投資3.5億元、持股5%。
台化先前代子公司台塑尖端能源科技公司公告,台塑尖端能源科技 董事會決議通過彰濱工業區投標案;如今,台塑四寶宣告成立儲能新 公司,等於宣告集團將擴大在新能源、儲能領域的投資,加速相關布 局規畫。
台塑尖端能源科技是3月10日才成立的新公司,為台塑生醫旗下新 的能源事業體,資本總額30億元,現任董事長是台塑生醫的法人代表 王瑞瑜。
台塑集團旗下台塑生醫,挾著掌握鋰鐵電池關鍵技術,積極布局新 能源領域,宣布成功開發大功率 (1.5MW) 鋰鐵電池儲能貨櫃系統 ,並與工研院、大同公司合作,順利導入政府前瞻計劃中的大型儲能 系統「彰濱儲能示範案場」上線運作,成為台塑生醫在新能源領域上 的重要里程碑。
台塑企業除成立台塑鋰鐵科技公司,生產鋰鐵電池最關鍵的鋰鐵材 料外,也推動台塑生醫建立鋰鐵電池技術,透過獨有專利、大功率充 放電用電池管理系統與主從式標準化模組技術,將鋰鐵電池導入UPS 不斷電系統,成功取代鉛酸電池,並開發鋰鐵儲能貨櫃系統,成為台 灣不斷電UPS系統鋰鐵電池組主要供應廠商。
台塑集團布局電動車市場的最大優勢,在於旗下擁有鋰鐵電池技術,台塑集團從2008年就開始推動跨入新能源領域發展,成立台塑鋰鐵科技公司,生產鋰鐵電池最關鍵的鋰鐵材料。
鋰鐵電池為綠色環保電池,沒有過熱或爆炸等安全性顧慮,電池循環壽命約為一般鋰電池的四至五倍,而且放電功率可比一般鋰電池高出八到十倍,可以瞬間產生大電流,而被視為未來趨勢。
除了王文潮負責督軍的台塑汽車貨運公司,正積極導入相關技術,用來打造電動卡車。王瑞瑜擔任董事長的台塑生醫公司,幾年前也在公司底下成立鋰鐵電池技術團隊,運用鋰鐵電池技術,全力開發儲能市場。
台塑集團近年來不僅在傳統石化產業深耕不輟,同時也積極拓展半導體、電子材料等高科技領域。旗下公司如台塑勝高科技、台塑大金精密化學、台塑三井精密化學等,均在不同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今年,台塑集團更是加大力度,新投資的台塑德山精密化學電子級異丙醇廠將加入陣容,展開新一波的發展。 台塑勝高科技是台塑與日本矽晶圓大廠勝高(SUMCO)的合資企業,其客戶群涵蓋晶圓代工及DRAM廠,其中台灣的DRAM廠幾乎都是其客戶。隨著遠距辦公及5G通訊服務的廣泛應用,矽晶圓的需求預計將持續穩定成長,特別是個人電腦、平板及數據中心等領域,台勝科的營運有望因此獲益。 台塑大金精密化學則是由大金工業提供技術,台塑負責管理。目前,該公司生產的電子級氫氟酸年產量達2.6萬噸,主要供應台灣半導體廠。隨著台灣半導體產業不斷擴張,台塑大金今年也計劃啟動年產13,000噸電子級氫氟酸的建置,擴產50%,以滿足市場需求。 而台塑與日本德山的合資企業,則在高雄林園興建年產3萬噸電子級異丙醇(IPA)廠,預計今年底量產,年產值約19.8億元。這個新廠的建成,將有助於台塑集團在半導體先進製程市場中搶佔先機。 在電動車和5G市場方面,台塑汽車鋰鐵電池已成功打入國內市場,並為台哥大、遠傳4G基地台提供電池供應。此外,台塑還在進行PVC、PE及PP複材開發,應用於5G基地台相關材料。台塑化也計劃利用碳五分離之雙環戊二烯開發其衍生物的高值化材料,全面挺進5G商機。
台勝科是台塑與日本矽晶圓大廠勝高(SUMCO)合資企業,客戶群 來自晶圓代工及DRAM廠,台灣DRAM廠幾是台勝科客戶。遠距辦公及5 G通訊服務廣泛運用,矽晶圓需求將持穩成長,特別是個人電腦、平 板及數據中心,台勝科營運有望受惠推升。
台塑大金由大金工業提供技術,台塑負責管理,目前用於晶圓蝕刻 及潔淨等用途的電子級氫氟酸年產2.6萬噸,台灣半導體廠幾為客戶 。當台灣半導體產業持續擴廠,台塑大金今年也規劃啟動年產13,00 0噸電子級氫氟酸建置,擴產50%。
台塑與日本德山合資,在高雄林園興建年產3萬噸電子級異丙醇( IPA)廠,預計今年底量產,年產值約19.8億元,搶半導體先進製程 商機,利基布局升級衝刺。
台塑汽車鋰鐵電池打入國內台哥大、遠傳4G基地台,5G基地台電池 已準備就緒;台塑正進行PVC、PE及PP複材開發,應用於5G基地台相 關材料;台塑化也規劃利用碳五分離之雙環戊二烯開發其衍生物的高 值化材料,全面挺進5G商機。
不讓南亞電子材料及轉投資DRAM、印刷電路板事業專美於前,台塑 近年也透過策略結盟方式,切入半導體、電子支援應用領域;旗下除 有台塑勝高科技、台塑大金精密化學、台塑三井精密化學,耕耘矽晶 圓、電子級氫氟酸及鋰電池電解液領域,今年還有新投資的台塑德山 精密化學興建中的電子級異丙醇廠蓄勢加盟。
台勝科是台塑與日本矽晶圓大廠勝高(SUMCO)合資企業,客戶群 來自晶圓代工及DRAM廠,台灣DRAM廠幾是台勝科客戶。遠距辦公及5 G通訊服務廣泛運用,矽晶圓需求將持穩成長,特別是個人電腦、平 板及數據中心,台勝科營運有望受惠推升。
台塑大金由大金工業提供技術,台塑負責管理,目前用於晶圓蝕刻 及潔淨等用途的電子級氫氟酸年產2.6萬噸,台灣半導體廠幾為客戶 。當台灣半導體產業持續擴廠,台塑大金今年也規劃啟動年產13,00 0噸電子級氫氟酸建置,擴產50%。
台塑與日本德山合資,在高雄林園興建年產3萬噸電子級異丙醇( IPA)廠,預計今年底量產,年產值約19.8億元,搶半導體先進製程 商機,利基布局升級衝刺。
台塑汽車鋰鐵電池打入國內台哥大、遠傳4G基地台,5G基地台電池 已準備就緒;台塑正進行PVC、PE及PP複材開發,應用於5G基地台相 關材料;台塑化也規劃利用碳五分離之雙環戊二烯開發其衍生物的高 值化材料,全面挺進5G商機。
台塑集團管理中心常委王瑞瑜身兼台塑生醫董事長,這位女將在生醫領域和鋰鐵電池市場的耕耘已有12年歷史。她手中握著的「綠能」和「生技醫療」兩張王牌,已經讓台塑生醫在這兩大領域都佔有一席之地。作為台灣最大的檢驗試劑生產廠商,台塑生醫不僅生產驗孕棒、流感快篩等產品,更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迅速開發出高精度「新冠肺炎快篩試劑」,為國內防疫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持。近期,公司還發表了「新冠病毒中和抗體酵素免疫檢測試劑」,助力新冠疫苗的開發與後續效果追蹤。 而在新能源方面,雖然目前對台塑生醫營收的貢獻不到一成,但這一布局卻不為人所熟知。隨著政府積極推動能源轉型,以及美國總統當選人拜登提出「綠色新政」,再生能源供電的不穩定性使得儲能變得至关重要。這為台塑生醫的綠能布局帶來了無窮的機會。 台塑生醫選擇從鋰鐵電池切入綠能儲電市場,這種電池相比傳統鋰電池,具有安全、壽命長、性價比高等優點,其循環壽命更是一般鋰電池的四至五倍,被稱為「綠色環保電池」。近期,特斯拉Model 3改採鋰鐵電池的消息傳出,這一決定為台塑生醫的鋰鐵電池帶來了廣闊的應用前景,不僅在電動車市場,還包括綠色儲能領域,潛在商機無限。
台塑集團在新能源市場再下一城!旗下台塑生醫昨日(23日)宣布,成功開發出全台首個鋰鐵電池儲能貨櫃系統,並已獲得政府前瞻計畫的「彰濱儲能示範案場」導入上線。隨著明年元旦「用電大戶條款」正式實施,台塑生醫正積極向相關企業展開拜訪,全力爭取企業綠能應用商機。這項創新技術的推出,不僅展現了台塑集團在新能源領域的深厚實力,也為台灣的綠能發展帶來新動能。
這個彰濱儲能示範案場計畫由台塑生醫攜手工研院和大同共同承攬,其中工研院負責案場承包,大同則負責併網到台電的電力管控系統,而台塑生醫則負責鋰鐵電池儲能貨櫃系統。自2008年起,台塑集團便開始布局新能源市場,成立了台塑鋰鐵科技公司,專門生產鋰鐵電池關鍵材料,並在台塑生醫成立了鋰鐵電池技術團隊,為台塑鋰鐵科技尋找出海口,完成了台塑集團在新能源市場的全面布局。
經過12年的努力,台塑生醫已經成為台灣不斷電系統(UPS)鋰鐵電池組的主要供應商,其應用範圍涵蓋電子、光電、通信、石化與醫療等產業。最新開發的大功率(1.5MW)鋰鐵電池儲能貨櫃系統,未來可應用於各種儲能場景,隨著全球綠能發展加速,這項技術將帶來無限商機。
台塑集團管理中心常務委員暨台塑生醫董座王瑞瑜表示,台塑集團在推動各類產業發展時,非常重視節能減碳與循環經濟的實施,台塑生醫將積極整合企業資源,加速新能源領域的發展,為環保節能盡一份心力。台塑生醫副總劉慧啟也強調,鋰鐵電池具有安全、壽命長、性價比高等優點,隨著再生能源的發展,鋰鐵電池將成為平衡供電尖峰與離峰的關鍵技術。
此外,台塑生醫的鋰鐵電池儲能貨櫃系統已經在彰濱儲能示範案場成功導入,這對於推動台灣綠能發展具有示範作用。而隨著「用電大戶條款」的實施,台塑生醫也將積極與各類用電大戶合作,共同開拓綠能市場,展開新的商業機遇。
「新能源」和「生技醫療」被視為未來最有機會成為台灣下一個兆元產業,在王瑞瑜的率領下,台塑生醫在兩大領域都成功占有一席之地。
台塑生醫已是台灣最大的檢驗試劑生產廠商,生產如驗孕棒、流感快篩等,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橫掃全球,在王瑞瑜「防疫優先」令下,台塑生醫6月就完成高精度「新冠肺炎快篩試劑」的開發,助力國內防疫篩檢;本月初再發表全新的「新冠病毒中和抗體酵素免疫檢測試劑」,可助力新冠疫苗的開發與後續效果追蹤,在國內防疫戰線上扮演重要角色。
至於新能源布局,目前占台塑生醫營收不到一成,原本不為外人熟知。隨著政府積極推動能源轉型,美國總統當選人拜登還沒上任就提出「綠色新政」,由於再生能源供電不穩定,儲能變得非常重要,這為台塑生醫綠能布局帶來無窮機會。
台塑生醫是從鋰鐵電池切入綠能儲電市場,比起傳統鋰電池,鋰鐵電池具有安全、壽命長、性價比高等優點,而且電池循環壽命是一般鋰電池四至五倍,被稱為「綠色環保電池」。電動車大廠特斯拉的Model 3傳出最近改採鋰鐵電池,未來包括電動車和綠色儲能,龐大的潛在應用商機無限。
台塑生醫攜手工研院和大同拿下彰濱儲能示範案場計畫,11月已上線運作。此案由工研院負責案場承包;大同負責併網到台電時直流轉交流的電力管控系統;台塑生醫負責鋰鐵電池儲能貨櫃系統。
在台塑集團管理中心常務委員暨台塑生醫董座王瑞瑜率領下,台塑集團2008年起跨入新能源領域發展,除成立台塑鋰鐵科技公司,生產鋰鐵電池最關鍵的鋰鐵材料,並在台塑生醫成立鋰鐵電池技術團隊,為台塑鋰鐵科技找尋出海口,完成台塑集團在新能源市場的布局。
經過12年努力,台塑生醫已是台灣不斷電系統(UPS)鋰鐵電池組的主要供應商,應用範圍遍及電子、光電、通信、石化與醫療等產業;最新開發完成的大功率(1.5MW)鋰鐵電池儲能貨櫃系統,未來可運用在各種儲能應用,現在各國加速發展綠能,商機無窮。
王瑞瑜表示,台塑集團推動各類產業發展時,非常重視節能減碳與循環經濟的落實執行,台塑生醫推動各類工業用、家用鋰鐵電池的布局,未來可進一步整合企業資源,加速新能源領域發展,為環保節能盡心力。
台塑生醫副總劉慧啟介紹,鋰鐵電池具有安全、壽命長、性價比高等優點,已有愈來愈多電動車改使用鋰鐵電池。隨著太陽能、風電等再生能源蓬勃發展,為平衡調配尖峰與離峰的供電,儲能成為重要課題,鋰鐵電池將是最佳選項之一。
台塑生醫開發出的鋰鐵電池儲能貨櫃系統為全台第一,先前台達電也推出儲能貨櫃,是採取傳統鋰電池。此次台塑生醫鋰鐵電池儲能貨櫃系統獲得彰濱儲能示範案場導入,具有示範效果。
「用電大戶條款」將於明年元旦正式上路,估計包括石化、鋼鐵、半導體、電子等國內300多家大企業可能受到影響,台塑生醫近期密集拜訪廠商,這些用電大戶發展綠電一定要用到儲能,因此相關潛在商機無限。
台塑鋰鐵材料科技》與星展銀行攜手創新,打造區塊鏈供應鏈融資服務平台,為供應商帶來便捷!近期,台塑企業旗下的台塑網科技公司(以下簡稱台塑網)與星展銀行(台灣)攜手合作,推出業界首創的自運用區塊鏈技術的「供應鏈融資服務平台」。這個平台不僅能串接資訊流,還讓台塑企業的供應商能夠更加便捷地申請訂單融資。 星展銀行(台灣)總經理林鑫川表示,數位浪潮正在改變製造業型態,數據和科技已經成為供應鏈管理的重要趨勢。他強調,星展銀行作為企業客戶數位轉型的推手,不僅從客戶實際使用體驗著手,還首創推出結合區塊鏈技術的訂單融資服務,將數位金融整合至客戶日常營運。 羅綸有處長進一步解釋,企業數位化供應鏈流程的各個環節,如下单、出货、验收與付款,都是透過線上作業進行。然而,當供應商有借款需求時,大多數還是必須透過紙本訂單向銀行申請。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星展銀行(台灣)與台塑網合作,透過區塊鏈技術整合訂單及付款資訊,確保資訊即時且正確。 台塑網科技董事長藍偉成則表示,隨著AI、大數據與區塊鏈等數位轉型技術的發展,台塑網重視並投入大量資源。本次與星展銀行(台灣)的合作,就是透過台塑網「供應鏈體系融資服務平台」,結合區塊鏈技術,將供應鏈資訊提供給星展銀行(台灣),讓銀行能快速掌握與審查供應商實際交易狀況,進行授信評估,降低銀行融資風險,滿足供應商融資需求,同時穩固供應鏈。
星展銀行(台灣)總經理林鑫川指出,數位浪潮正在改變製造業型態,透過數據及科技增進供應鏈管理效率已成製造產業趨勢;近來有越來越多中大型製造業如台塑企業,開始採用數位化供應鏈管理模式,在單一平台上整合所有採購流程。做為企業客戶數位轉型的推手,星展銀行(台灣)致力從客戶實際使用體驗著手,首創推出結合區塊鏈技術的訂單融資服務,即是將數位金融整合至客戶日常營運,打造企業數位旅程的最佳實證。
星展銀行(台灣)企業及機構銀行處長羅綸有進一步說明,企業數位化供應鏈流程的下單、出貨、驗收與付款,都是透過線上作業進行,然而供應商有借款需求時,大部分仍需透過紙本訂單向銀行申請。有鑑於此,星展銀行(台灣)與台塑網合作,透過區塊鏈技術整合訂單及付款資訊,讓台塑網、供應商與銀行三方可透過該平台驗證交易,確保資訊即時且正確。
台塑網科技董事長藍偉成表示,近年來隨著AI、大數據與區塊鏈等數位轉型技術發展,台塑網重視並投入大量資源,在本次與星展銀行(台灣)的合作,即是透過台塑網「供應鏈體系融資服務平台」,結合區塊鏈技術,將供應鏈資訊提供予星展銀行(台灣),讓銀行能快速掌握與審查供應商實際交易狀況,以進行授信評估並進而降低銀行融資風險,滿足供應商融資需求,同時穩固供應鏈。
日前,桃園市長鄭文燦帶領市政府各局處首長及國家運輸安全調查委員會主委,特別拜會了台灣電池協會理事長陳勝光,並親自參觀了台塑集團推出的環保與先進潔淨能源新產品。這些產品包括DAF六期卡車、電動轉運垃圾車以及ESS鋰鐵儲能系統。當天還觀摩了台塑貨運在長庚養生文化村試運行的5G自動駕駛智能電動車。
陳勝光現任台塑汽車貨運公司董事長,並負責集團綠能事業部的储能電池、動力電池技術開發與相關產品推廣。他數年前就看好自駕車的未來,整合台塑企業資源,與台灣大哥大、艾歐圖iAuto、明志科大及台大等產學合作,經過四年的研發和數千次測試,成功開發出兩款商用貨車式自駕車。這兩款自駕車搭載的自駕系統,在2019年的「杜拜世界自動駕駛運輸挑戰賽」中榮獲新創組亞軍。台塑與產學界合作,推動台灣最大規模的5G工業用及商用自駕車生態系,期望為新世代運輸立下環保節能的新標準。
台塑貨運在桃園深耕多年,積極配合市政府推行的「桃園市發展低碳綠色城市自治條例」,參與桃園沙崙生態物流園區的智慧綠能建設。該園區導入了台塑綠電1.0MWH的ESS鋰鐵储能櫃,並與太陽能發電設施相結合,建構起完整的智慧電力供應系統。台塑貨運希望透過這個储能系統,推動在地化綠能儲能發展及能源轉型,協助桃園市內30多個工業區的數萬家廠商加入再生能源的發展,為地方供應穩定、乾淨的電力,打造桃園市為低碳綠色城市的領軍者。
去年6月啟用的「虎頭山創新園區第一期」是桃園市發展車聯智駕的重點實驗場域。今年1月,園區內出現了國內首家經濟部審查通過無人載具科技創新實驗的廠商,並取得第一張可營運自駕車試車牌。陳勝光表示,期待未來桃園市政府與台灣電池協會能深化合作,透過經驗及技術交流,共同打造綠能應用產業的未來新標竿。
台灣電池協會第八屆理事長陳勝光目前也是台塑集團旗下台塑汽車貨運公司董事長,同時也兼負集團綠能事業部推動儲能電池、動力電池技術開發與相關產品推廣。數年前看好自駕車未來前景,陳勝光整合台塑企業資源,攜手台灣大哥大、艾歐圖iAuto、明志科大及台大等產學合作,歷經四年研發、數千次的測試,終於成功開發出二款商用貨車式自駕車,目前自駕車已於長庚養生文化村試運行,這二款自駕車搭載的自駕系統,於2019年「杜拜世界自動駕駛運輸挑戰賽」榮獲新創組亞軍殊榮。台塑攜手產學界推動台灣最大規模的5G工業用及商用自駕車生態系,期盼豎立新世代運輸的環保節能新標準。
台塑貨運一向深耕桃園在地,積極配合桃園市政府政策「桃園市發展低碳綠色城市自治條例」,參與桃園沙崙生態物流園區智慧綠能建設,導入台塑綠電1.0MWH的ESS鋰鐵儲能櫃,配合園區內設置之太陽能發電,利用其削峰填谷、調節儲能等功能,建構園區完整的智慧電力供應系統。台塑貨運期許透過台塑綠電ESS鋰鐵儲能系統,推動在地化綠能儲能發展及能源轉型,協助桃園市內30多個工業區數萬家廠商加入發展再生能源的行列,致力供應穩定、乾淨的電力繁榮地方,打造桃園市成首屈一指的低碳綠色城市。
去年6月桃園市啟用的「虎頭山創新園區第一期」,為桃園市發展車聯智駕的重點實驗場域,今年1月孕育出國內首家獲經濟部審查通過無人載具科技創新實驗的廠商,取得第一張可營運自駕車試車牌。
陳勝光指出,期望未來桃園市政府與台灣電池協會深化合作,透過經驗及技術交流,共同打造綠能應用產業的未來新標竿。
台塑集團自2009年起便積極布局鋰電池關鍵材料,現在這項投資開始見效啦!我們的台塑鋰鐵材料科技公司,專注於提供氧化鋰鐵磷正極材料、台塑鋰鹽與電解液、南亞銅箔等鋰電池相關原料,現在可說是熱鬧非凡呢! 隨著疫情慢慢緩解,大陸也開始加大刺激內需,5G和電動車成為經濟發展的焦點。台塑集團趁勢全力推動一條龍電池材料產業布局,全力冲刺開跑。 南亞公司也加大投資力度,除了在台灣加強銅箔產業,還在大陆加大印刷電路板的投資,台塑化則是為了應對5G世代的需求,開發碳五分離之雙環戊二烯(DCPD)的衍生物,進行高值化材料的開發。 台塑化的鋰鐵電池,已經成功打入國內市場,取代了電信商使用的鉛酸電池,5G基地台的電池也準備妥當了。企業管理中心常委王文潮表示,集團始終堅持將一般規格的產品進行加值化,特別規格的產品則是進行高值化,不斷推動產品升級改造。 鋰電池儲能電池以其重量輕、容量大、安全性高、循環壽命長等優點,在储能系統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對電網穩定性、再生能源整合和能源管理等方面都有著重大貢獻,是5G建設發展的基礎。 台塑集團不僅在台塑三井鋰電池電解液方面耕耘不斷,還在林口和新港廠區各完成了一套储能系統,並計劃參與台電的「储能自動頻率控制調頻輔助服務採購案」,積極累積經驗。 看到大陸電動車市場不斷成長,以及全球電動車廠商在大陸積極布局,台塑集團的鋰電池關鍵材料銷售也隨之增長。 南亞公司看好5G、自動化、遠端視訊、雲端運算等創新應用,預計在昆山新建的印刷電路板投資將為公司帶來27億元的年產值貢獻。 不僅如此,南亞還加強了高頻和超薄銅箔等高值化產品的開發,將嘉義新港銅箔四廠的投資金額從53.7億元上調到80億元,預計明年完工,產品的高頻、超薄和厚銅箔占比也從33%提升到50%,這對公司的發展來說,是一個重大的進步。
此外,南亞還加碼推動台灣銅箔、大陸印刷電路板投資,台塑化更 因應5G世代高頻、高速或高功率的需求,規劃利用碳五分離之雙環戊 二烯(DCPD)開發其衍生物的高值化材料。
台塑化轉投資台塑汽車之鋰鐵電池打入國內台哥大、遠傳4G基地台 ,取代電信商現使用的鉛酸電池,5G基地台電池也已準備就緒。
台塑企業管理中心常委王文潮指出,集團始終秉持一般規格加值化 ,特殊規格高值化,推動產品升級改造。鋰電池儲能電池具有重量輕 、容量大、安全性高、循環壽命長等優異性能,在儲能系統中扮演多 項角色,對電網穩定性、再生能源整合和能源管理方面非常重要,為 5G建設發展之基礎。
強化儲能耕耘,除台塑三井鋰電池電解液外,台塑集團已在林口與 新港廠區各完成一套儲能系統,規劃2020-2021年間參與台電「儲能 自動頻率控制調頻輔助服務採購案」,累積裝設經驗,多軌推進。
隨著大陸電動車市場不斷增長,及全球電動車廠商皆積極在大陸布 局,帶動電池材料需求,有助於台塑集團鋰電池關鍵材料整體銷售。
此外,南亞看好5G、自動化、遠端視訊、雲端運算等創新應用,帶 動電子中、高階板材需求應用,新增啟動大陸昆山印刷電路板投資, 規劃年產271.2千SF,預計2021年2月完工投產,年產值貢獻約27億元 。
南亞日前加強高頻和超薄銅箔等高值化產品,將嘉義新港銅箔四廠 投資金額從原本53.7億元上調到80億元,預計明年完工,差異化產品 (高頻、超薄和厚銅箔)占比由33%一舉提升至50%。
台塑鋰鐵材料科技,一個在新能源材料領域發光發熱的名字,近期來臨了新的契機。根據最新的新聞報導,大陸工信部宣布將加速推動公共領域的車輛電動化,這一政策對台塑鋰鐵材料科技來說,無疑是個巨大的商機。 大陸的這一決策,不僅僅是針對公車、環衛、郵政、出租、通勤、輕型物流配送等領域,更將電動化水準提升至一個新的高度。這對台塑鋰鐵材料科技來說,意味著他們研發的鋰鐵電池正極材料將有更多的應用場景。 台塑鋰鐵材料科技已經在兩岸電動巴士、小工具機、堆高機及高爾夫球場電動車等領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並得到了大陸前三大電池廠國軒高科的青睞。這次的政策,將會讓他們的運營蓄勢擴大,未來的發展前景看起來十分廣闊。 同時,台塑旗下的台塑三井寧波鋰電池電解液廠也將迎來新的發展。年產能達到5,000噸的這個廠房,第三期擴建工程將於近期完工,擴建後的年產能將達到1.5萬噸。 此外,南亞公司也在積極擴產,計劃啟動一系列擴產大計,包括車用PVC膠皮、銅箔、銅箔基板及玻纖布等。南通的PVC膠布擴建工程將主供應大陸車用市場,將PVC膠皮擴產至年產3,960萬碼規模。 南亞兩岸銅箔年產量達到9.6萬噸,新港銅箔廠擴建後,總規模將達到11.4萬噸。這一擴建將使南亞的銅箔產能得到顯著提升,特別是鋰電池用銅箔產能將達到10.2萬噸,成為營運的利基亮點。 總的來說,這一系列的政策和計劃,對台塑鋰鐵材料科技以及相關產業來說,都將帶來巨大的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