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電力(公)公司新聞
經濟部與台中市政府的戰事再燃,環保署也加入這場「環保大戰」。近日,環保署宣布,針對台中市環保局2019年12月對台中電廠3號機的違法廢證處分,已依法予以撤銷。這意味著,中火3號機的操作許可目前已恢復展延審查狀態,在展延期間內,原許可仍可繼續有效,台電重啟中火3號機並無違法之虞。 然而,台中市環保局於5日晚間對中火進行稽查時,卻認為中火3號機組未遵守廢證處分,將依《空氣汙染防制法》對其開罰。對此,環保署表示,環保署在去年2月已撤銷台中市環保局的廢證處分,這是根據《行政程序法》第117條規定,原處分機關或上級機關有權自行撤銷原違法行政處分。環保署強調,這與《地方制度法》規範中央與地方間的分權、監督,著重於地方自治的制度設計,二者規範體系並不相同,因此無須報行政院。
台中市政府與經濟部、台電在火力發電廠議題上,長期以來一直處於鬥爭狀態。最近,這場戲碼雖然如舊,卻加入了停水的新戰局。台中市長盧秀燕將「限水」與「吸髒空氣」的問題結合,將民怨集結起來,政府面對的民意挑戰似乎比以往更為嚴峻。作為「媽媽市長」的盧秀燕在2018年參選市長時,主打政見就是確保台中市民不會吸到髒空氣。當選後,她全力以赴實現這個目標,多次對中火發電廠施壓,讓經濟部相當頭痛。 盧秀燕雖然在2019年取消了中火3號機的許可證,但隔年最高行政法院卻駁回了這一決定,讓她在法律上失去了依據。但她並未放棄,透過都市設計審議會來控制中火燃氣機組的興建程序,成為了她必須守住的城池。 同時,經濟部指責台中市府是阻礙「非核家園」和「增氣減煤」進程的罪魁禍首。如果中火和大潭兩座電廠的燃氣機組無法按時啟用,那麼「非核家園」的目標將會提前破滅。因此,經濟部長王美花不惜擴大戰場,最近甚至直言不諱,如果三接無法興建,中火無法降載,這是威脅到人民的生活。 盧秀燕和王美花這兩位女性之間的戰爭,近期因中部限水問題再次加劇。然而,就在分區供水的前一晚,中火3號機卻再次重啟,彷彿在提醒盧秀燕應該利用這個機會,將「限水」和「吸髒空氣」這兩股民怨合流,進行反擊。中央政府如何應對這個挑戰,不僅關係到中央與地方政策的溝通,也是盧秀燕能否連任的前哨戰。
大亞集團在電力線纜、固定收益平台及新創三大領域發展,今年目標合併營收突破200億元,獲利上看10億元。該集團在電動車用漆包線市場佔率超過八成,電動巴士及電動車訂單持續增長,台灣漆包線市占率超過三成,成為最賺錢的企業之一。董事長沈尚弘表示,集團面對銅價波動和新台幣匯率兩大風險,但今年營業額預期將超越去年。大亞集團積極布局能源產業,包括太陽能電廠和漁電共生太陽能電廠,並計劃在2025年開發50MW地面型電廠,積極發展新創事業,投資範圍涵蓋醫療、生技、半導體、AI等領域。
大亞集團董事長沈尚弘表示,銅價漲跌、新台幣匯率是線纜業兩大 經營風險,去年爆發疫情後,銅價跌至4,500美元,今年開春銅價回 升至八、九千美元,今年營業額一定比去年高。大亞過去獲利在4.7 ∼5億元,去年集團合併營收183億元、獲利8.5億元、EPS為1.45元, 改寫65年來新高,今年獲利目標突破10億元,雙位數成長。
大亞目前訂單能見度到下半年,主要是房地產景氣好、電網布置成 長受益,台電在手標案金額30億元,未來2、3年交貨。今年元月台灣 漆包線市占率從去年底26%攀升至30%,今年漆包線市占率超過三成 ,不含投資持股約二成的榮星(1617)部分。
沈尚弘指出,大亞集團從電力線纜轉型至能源產生、傳輸、儲能及 管理,電力線纜本業今年會比去年成長,今年在台灣漆包線市占率目 標是超過三成居冠,希望成為台灣最賺錢漆包線的企業。大亞供應電 動車馬達廠富田所需的電動車用漆包線,進而投資富田。
沈尚弘表示,集團布局太陽能電廠,去年太陽能電廠發電量40MW, 獲利六千萬元,今年掛錶併聯發電量120MW,獲利可新增1億元、達1 .6億元。
大亞集團3月斥資9.38億元,併購大同旗下志光能源,將斥資60億 元,在台南七股興建全台最大漁電共生太陽能電廠案,第一期發電量 85MW,預計2022年第二季掛錶,第一期發電量35MW,希望2022年底掛 錶併聯發電,總發電量達240MW,居台灣前五大太陽能電廠。
大亞集團預計2025年每年開發50MW地面型電廠,等志光能源太陽能 電廠併網,總裝置容量達250MW,每年發電收入達15億元。
集團旗下大亞創投2000年以來,投資新創事業超過20億元。沈尚弘 表示,大亞創投投資保瑞及穎崴等公司,新創事業涵蓋醫療、生技、 半導體、AI、科技及網際網路等行業,透過併購執行力,會跳躍式成 長。
去年大亞合併營收達183億元,稅後淨利8.5億元,每股稅後純益1.45元。沈尚弘認展望2021年,目前訂單能見度已看到下半年,預估將推升今年營收成長,期盼今年營收目標可突破200億元,獲利可達10億元以上。
沈尚弘表示,本業電線電纜兩大風險包含原物料漲跌及匯率,但因為已佈局避險計畫,因此對獲利影響不大,而今年初國際銅價上漲至8、9,000美元,訂單能見度已看至下半年,預估將能推升今年營收成長;另外大亞還有台電30億元標案,預計2年內逐步認列營收。
漆包線事業群部分,沈尚弘分析,今年1月市占率已從去年26%提高至30%,全台第一,隨著後疫情時代無接觸經濟飛速崛起,電機電子產業需求量倍增,預估未來市古率將不斷攀升;另因電動車產業蓬勃發展,車載系統漆包線已獲得國內、外多項發明專利,電動機車市占率也已超過80%,電動巴士與電動車預計第2季、第3季訂單持續成長,未來產品線也將朝高品質方向發展。
此外,大亞綠能旗下子公司包含心忠電業、大聚電業、博碩電業、博斯太陽能,共53處太陽能發電系統,目前整體總發電量高達120MW;其中,心忠電業太陽能學甲案76MW啟用,去年12月8日掛錶發電,預計今年5月會拿到電業執照,預估全年可再增加1億元獲利,加上大亞太陽能發電每年獲利6,000萬元,太陽能獲利可望上看1.6億元。
盧秀燕昨於市政會議也批評,台電2019年底被中市下令廢止操作許可證的台中火力發電廠3號機組,在中央政府同意下點火,面對中央政府既未通知、也不協商,更不顧台中市民的情感,「我們要表達強烈的不滿和抗議。」台中環保局也祭出300萬元罰鍰,強調依法重罰、絕不寬貸。
盧秀燕表示,對於中央政府這種帶頭製造空氣汙染,強迫台中用更多肺發電、戕害中部民眾健康的作法,她表達強烈不滿和抗議。
台電發言人張廷抒昨天回應,台中3號機已完成環保改善,空汙排放符合標準,面對台灣近期用電量持續成長,3月底負載屢創高峰,預計4月用電量仍將攀升。面對電力需求攀升,電力供給端則持續吃緊,張廷抒表示,近期水情不佳,影響水力發電量,且台中電廠1號機已從2日起停機檢修、核三廠1號機今日起將大修,大潭電廠第6-1氣渦輪機預計11日大修;台電為確保4月備轉容量率維持在10%以上,因此依法安排中火3號機點火併聯發電。
張廷抒強調,4月已非空汙季節,同時中火3號機已經環保改善完成,原本就是可合法使用的機組。台中電廠在3號機併聯後,全廠運轉機組數僅八部,仍低於非空汙季承諾最多運轉機組數九部,「中火是合格、合法的機組,我們也是按照專業電力調度去重啟。」
針對盧秀燕聲稱已廢止中火3號機許可證,台電反駁,中火3號機2019年底雖曾遭台中市政府廢證,但環保署2020年2月已撤銷市府裁罰,依據《空氣汙染防制法》30條第3項規定,3號機許可證已回到申請展延的狀態,可依據原條件操作,於法有據。
據台電統計,由於經濟復甦,連帶讓用電負載成長,今年1至3月用電量較去年同期成長17億度,增幅達3.3%。3月29日至31日更連續三日尖峰負載打破歷年3月用電紀錄。
台中市環保局5日晚間稽查中火,認為中火3號機組未遵守廢證處分,將依《空氣汙染防制法》開罰。
對此,環保署表示,環保署已於去年2月撤銷台中市環保局的廢證處分,是依據《行政程序法》第117條,是原處分機關或上級機關能夠自行撤銷原違法行政處分之規定,與《地方制度法》規範中央與地方間的分權、監督,著重於地方自治的制度設計,二者規範體系並不相同,因此無須報行政院。
自詡「媽媽市長」的盧秀燕2018年參選市長,最主要政見就是確保台中人不吸髒空氣。她當選後不遺餘力落實政見,屢次逼中火就範,成為經濟部的頭痛人物。
盧秀燕雖在2019年廢止中火3號機許可證,但隔年就遭最高等行政法院駁回,讓她在法律面痛失依據,但為落實政見,透過都市設計審議會掌握中火燃氣機組興建程序就成不能再失的城池。
另一方面,經濟部指台中市府是阻礙「非核家園」及「增氣減煤」進程的元凶,若中火、大潭兩座電廠燃氣機組都無法如期上線,非核家園可說是提前出局。因此,經長王美花不惜擴大戰場,日前直言,若三接無法興建,中火無法降載,引來盧秀燕反批這是威脅人民。
盧、王兩個女人戰爭近期又因中部限水再起,豈料,分區供水前一晚,中火3號機正巧又重啟,彷彿一再提醒盧秀燕應借力使力把「限水」、「吸髒空氣」兩股新、舊民怨匯聚反擊;中央如何化解不僅攸關中央、地方政策溝通,更是盧秀燕連任大戰的前哨戰。
台電大動作!全國最大地面型太陽光電場啟用,年發綠電逾2億度
台電31日宣布,台南將軍、七股區的214公頃廢棄鹽灘地上,全台地面最大的太陽光電場正式啟用。這個太陽光電場總投資96.5億元,使用48萬片光電板,裝置容量達150MW,每年可發綠電超過2億度。
台電表示,這個鹽田光電場利用了廢棄鹽灘地,並採用地面和水面兩種模式,架設了近4萬支預鑄式混凝土基樁,將光電板架高2.1公尺,同時也保持了鹽灘地的滯洪功能。
台電強調,這個光電場的設置全為MIT產品,從太陽能板、電纜、支架、基樁,到變流器及升壓變壓器等設備,都是台灣本土業者製造。
對於未來的計畫,台電高層表示,由於設置太陽光電需要大面積土地,目前正在與國有財產署溝通,後續案場還要再進行討論。不過,近期還會有許多案場完工,並設置併網點,目前還剩餘一點點併網容量可供民間使用,同時也留有部分土地作為新設變電設備,保有未來擴增空間。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完成的彰濱太陽光電場,當時的容量為100MW,而現在啟用的150MW容量進一步擴大,預估全年減碳效益可達11.4萬噸,年發電量可供5.7萬個家庭一整年用電量。
根據統計,台南鹽田光電場去年9月14日就全數併入電網,今年2月中發出1億度電,目前每日均可發出約61.5萬度電,至3月30日止,累積發電度數達1.2億度。
台電指出,台南鹽田光電場利用廢棄的鹽灘地,使用超過48萬片高效率太陽能板,配合在地環境同時以地面和水面光電二種模式,打設近4萬支預鑄式混凝土基樁,將光電板架高2.1公尺,同時保持既有鹽灘地滯洪功能。
台電強調,這次設置全是MIT,從太陽光電版、電纜與通訊纜線、支架、基樁,到協助將發出電力併入全國電網的變流器及升壓變壓器等設備,都是台灣本土業者製造。
至於後續計畫,台電高層說,設置太陽光電需要大面積的土地,因此還在和國有財產署溝通,後續案場還要再談。不過近期民間也有許多案場會完工,以這次完工光電場就同時設置併網點,還剩餘一點點併網容量可供民間使用,同時也留有部分土地可作為新設變電設備,保有未來擴增空間。
台電補充,2019年完成彰濱太陽光電場,100MW是當時最大光電場,現在啟用150MW容量進一步擴大,預估全年減碳效益可達11.4萬噸,年發電量可供5.7萬個家庭一整年用電量。
根據統計,台南鹽田光電場去年9月14日就有150MW全數併入電網,今年2月中發出1億度電,目前每日均可發出約61.5萬度電,至3月30日止,累積發電度數達1.2億度。
台灣近期面臨空前水荒,讓各大晶圓廠如台積電、聯電等不得不動用水車載水應急。但這只是冰山一角,彭博資訊的分析師預測,未來幾年台灣科技大廠可能還要面對電力價格狂漲甚至缺電的嚴峻挑戰。為了達到減碳目標,台灣必須投入高成本發展再生能源,預計未來五年電費將大漲超過25%。隨著核電廠除役和熱浪頻繁,停電風險增加,晶片生產可能因此停擺數周,損失慘重。台積電、鴻海等大型電子業者在2025年前可能要承受電力成本上揚25%的壓力。雖然加速再生能源發展是解決之道,但高成本將推高台灣供電成本。中經院資料顯示,若2025年台灣20%的電力來自再生能源,平均供電成本將上升29%。這對於科技業者的利潤和競爭力將造成重大影響。對此,經濟部提出三點回應,強調台灣工業電價已是亞洲最低,並強調發展綠電是維持競爭力的關鍵。雖然綠電成本短期內較高,但長期來看將逐漸降低,並有電價穩定調整機制,避免電價大幅波動。
彭博分析師指出,台灣為了要達到減少碳排的目標,必須耗費高成本發展再生能源,這可能會導致未來五年電費大漲超過25%,再加上熱浪愈來愈頻繁,以及台灣核電廠依計畫除役,使得停電風險大增,而停電可能導致晶片生產停擺數周,造成數百萬美元計的損失。
彭博分析師指出,台灣政府堅決的非核政策與減少碳排放目標,再加上電子製造業者對能源需求激增,台積電、鴻海等大型電子業者在2025年前可能面臨電力成本上揚約25%的壓力。
分析師說,台電計劃在2025年前讓最後一座核電廠除役,再加上2021年至2023年將讓六座燃氣與燃煤發電廠除役,台灣未來24個月的裝置容量將下滑,到2024年起才會恢復成長。分析師舉例指出,若電價上漲10%,估計聯電2019年營業利益可能損失19%;鴻海旗下子公司群創的利潤率估計可能減損50個基點。
儘管加速再生能源發展,可能是短期內能夠滿足台積電等大廠對電力日益攀升需求的可行辦法,然而風電和太陽能的發展成本較高,將增加台灣供電成本。
根據中經院資料,若台灣在2025年達成20%電力產自再生能源,平均供電成本可能跳增至每度新台幣3.52元,較2019年高出29%。
這也代表台灣科技業者最終須承受較高的再生能源發展成本,利潤可能因此受到電費的大幅影響。
分析師說,用電成本上揚,也可能影響半導體和面板產業等能源密集度高的產業競爭力。
對此,經濟部昨(22)日提出三點回應,經濟部首先強調,台灣工業電價已是亞鄰最低價。就產業競爭力來說,比較上依然有利。
第二,愈來愈多國際品牌加入RE100的機制,經濟部表示,這對於台灣出口導向的先進科技大廠而言,買得到綠電是維持競爭力更重要的關鍵,因此政府的要務是發展綠電,加速供應,才能確保未來出口的量能。
第三,綠電成本雖然短期較傳統燃煤發電還高,但長期來說,電力成本也會因為成熟逐漸下修。
此外,我國有電價穩定調整機制,有包括漲跌幅3%限制,民生用電330度以下不漲等機制,不會造成電價大幅波動。
而台電昨天也強調,大潭電廠新建燃氣機組預計明年起陸續上線發電,從時程上來看,第三天然氣接收站(三接)為「目前唯一可行方案」。
媒體報導指出,蔡總統2日接見八大工商團體代表時,向工總理事長、台塑企業總裁王文淵詢問台塑蓋天然氣接收站一事,王答覆「政府怎麼說,他們就怎麼配合」,蔡總統也要求經濟部加速推動。
總統府發言人張惇涵澄清,蔡總統當日是向王文淵關心麥寮電廠能否「以燃氣代替燃煤」,響應政府能源轉型政策,與三接案無關;他強調,基於「距離太遠、工程難度高、無法解決南電北送、時程來不及」四原因,麥寮電廠並非三接的合適替代方案。
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指出,麥寮、大潭電廠相距逾180公里,若採此案,需另建180公里新管線,保守評估環評需至少六年以上,無法配合北部供電需求,也無助解決南電北送問題,該案「不是也不會」成為三接替代方案或備案。
國發會主委龔明鑫於立法院表示,麥寮興建天然氣接收站是好事,但和三接是兩回事。
經濟部長王美花受訪時直言,該案「不是也無法」成為三接備案,麥寮電廠增建燃氣電廠,可行性評估、環評等時程,最快也需六年。
不過她認為,麥寮電廠若能夠蓋成,可取代現有燃煤電廠,對減煤及減少中部空汙都有幫助,因此經濟部樂觀其成。
王美花也說明,台塑雲林麥寮電廠現有三部燃煤機組,其IPP(獨立發電廠)租約2025年到期,因此正在思考改成燃氣電廠,但麥寮電廠主要是供電給中、南部,與大潭觀塘第三接收站沒有關係。
台電以新聞稿說明,從時程上來看,三接為「目前唯一可行方案」。
台塑石化董事長陳寶郎昨日受訪指出,台電與麥寮電廠購電合約將在2025年到期,台塑集團已規劃麥寮電廠轉型為天然氣發電多時,主要是配合政府推動節能減碳,以及六輕減碳任務,和三接毫無關係。
台塑化董事長陳寶郎表示,台塑集團因對地方政府有評估以燃汽取代燃煤之承諾,啟動把燃煤機組改造成天然氣機組接收已規劃多年,且此規劃是為達到六輕減碳任務,並非為做天然氣接收站,跟協助、取代三接的議題「毫無關係」。台塑企業立場與經濟部一樣。
陳寶郎強調,三接有政策供電需求緊迫性。但麥寮六輕內部環評還沒做,需針對採取自行興建天然氣接收站或以管線建置模式進行全面性評估。若採管線接收,連接100多公里的管線到北部,走陸地要地主答應,走海路也需環評。要談取代三接根本緩不濟急、不可能。
經濟部次長曾文生說,麥寮興建接收站時程完全趕不上明年底供氣給大潭機組發電,且若要供應,還要拉180公里管線,具體時間難以評估。麥寮汽電規劃原三組、共180萬kW燃煤電廠將在2024年轉為天然氣機組,但若要興建天然氣接收站,是供氣給麥寮電廠及汽電共生機組燃煤轉燃氣使用。
目前麥電燃煤機組裝置容量約180萬瓩,汽電共生約275萬瓩,以目前情況要改燃氣,興建天然氣接收站,距經濟規模還有一段距離,這也是台塑需要考慮的問題。
陳寶郎說,台塑準備的燃氣機組是為了供應六輕,若真的要做供電的燃氣接收站,至少要有300萬噸以上規模,要興建大型接收站,目前台塑規劃的經費並不足以蓋這麼具規模的接收站。
張惇涵強調,若台塑願意推動麥寮燃煤火力發電廠轉型為天然氣發電廠,不僅可維持供電穩定,並可均衡北中南發電占比,落實北電北用、中電中用、南電南用區域電力均衡政策,且可減少空污。
此外,台電表示,針對外界期待的其他替代方案,例如台中港接收站擴建、協和天然氣接收站新建,均只供當地新增燃氣機組使用。
「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大潭電廠與藻礁公投等議題,讓各界近期更加關注我國天然氣儲存議題。龔明鑫昨日於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受訪表示,國內天然氣使用比例增加,多一處接收站,對國家能源轉型有很大幫助。
儘管龔明鑫沒有明說,外界分析,在「增氣減煤」政策下,天然氣用量愈來愈高,一旦三接生變,國內天然氣儲存量恐不再安全。
南方電力公司為了推動綠能發展,打造了一個全新的綠電通交易平台,這個平台不僅結合了電流業者和銀行金流,還為發電和用電業者提供了媒合競價的機會,開啟了能源交易的新篇章。在近日的MOU簽署儀式上,經濟部次長曾文生強調了減碳的重要性,並對南方電力的努力表示肯定。黃坤元總經理則表示,南方電力將繼續深耕綠能電廠開發,並利用自身的經驗開發出適合台灣市場的綠電交易模式。
南方電力自107年成立以來,不斷在綠電領域發展,並在109年取得售電業執照,進一步拓展售電業務。該公司提供的服務包括再生能源購售、能源與負載分析管理、AI大數據分析,以及協助企業申請再生能源憑證等。與傳統交易模式不同,南方電力自主研發的綠電通交易平台,讓發電和用電業者能夠在線上媒合競價,節省人力和運營成本,創造三贏局面。
南方電力的綠電通交易平台不僅能夠幫助發電廠提高利潤和獲得綠能憑證,還能讓用電戶降低成本,並善盡社會責任。該公司網址為www.stepower.com.tw,綠電通交易平台登入網址為www.rpnet.com.tw。此外,金、兆豐金、台企銀在5月和6月將進行改選,財政部也將確認這三家金控和銀行的高層人事布局,讓人們期待未來的發展。
麥寮天然氣接收站被環團視為三接移地開發選項,之前環團與蔡總統會面時就曾提及此事,但經濟部認為執行難度高,並未列為優先推動政策。
蔡總統3月2日接見八大工商團體理事長時,當面向身兼工總理事長的王文淵詢問此事,官員轉述,王文淵現場回覆:「政府怎麼說,他們就怎麼配合」,讓蔡總統對麥寮興建天然氣接收站一事信心大增,要求經濟部加速推動。
總統開口後,經濟部與台塑集團對麥寮興建天然氣接收站一事立刻提速。經濟部官員說,台塑集團計畫將麥寮天然氣接收站環評申請時間點提前至今年底,雙方針對天然氣興建地點,麥寮港南碼頭如何變更用途,以及環評程序等,已初步交換意見。
台塑集團昨(14)日證實,近期確實密集討論興建接收站一事,相關計畫尊重主管機關說法。
目前國內有高雄永安與台中港兩座天然氣接收站,正在興建但面臨環團反彈的第三天然氣接收站位於桃園觀塘,台電預計在基隆與台中另行興建第四與第五座天然氣接收站。與第四接收站密切相關的協和電廠更新環評初審會議日前延期,經濟部官員與台電都不否認是要避近期的藻礁風頭。
相較於第三、第四與第五天然氣接收站興建變數多,麥寮天然氣接收站預定地位處麥寮港南碼頭,該處位置偏遠,距廠區跟社區的安全距離足夠,環保與公安的疑慮遠低於第三與第四天然氣接收站。麥寮相較於觀塘的優勢還包括海象較佳,天然氣運輸船進港的難度較低。
為我國再生能源交易注入新的思維與方向,南方電力公司結合電流 業者、銀行金流打造的綠電通交易平台,12日舉行MOU簽署儀式;經 濟部次長曾文生致詞指出,減碳是全世界關注的議題,我國政府修訂 再生能源發展條例,建立認證制度,讓民間運用市場的力量,加速綠 電交易,期望綠電交易平台的啟用,引領國內綠電市場蓬勃發展。
南方電力公司長期深耕綠能電廠開發,總經理黃坤元指出,南方電 力憑藉多年綠電開發、以及和國內外電能交易市場的實務經驗,依據 現行法規,開發出適合我國電力自由化初期之綠電交易模式,新創符 合我國綠電交易市場之模態,開啟我國能源交易新紀元。
南方電力公司107年成立,隔年2月成立售電相關部門,109年取得 售電業執照,同年5月電力首度轉供,在今年3月1日完成綠電通線上 交易平台,目前售電業務涵蓋再生能源購售、能源與負載分析管理、 AI大數據分析、協助企業申請再生能源憑證、提供購售電諮詢服務。
有別於目前市面上交易模式,南方電力採用自行研發的綠電通交易 平台,提供發電業者與用電業者各自在線上平台媒合競價,結案後由 南方電力公司依交易結果向台電公司申辦轉供手續,並擔任每月綠電 交易款項之收支作業,在電業法規下,扮演綠能售電業角色。
南方電力針對目前台灣市場形態推出的銷售模式,可以節省人力, 降低運營成本,為發電及用電能獲取最佳的購售價格,希望發電廠及 用戶,經由該公司的服務,取得較高的利潤及綠能憑證,降低電廠成 本,用電戶亦可善盡社會企業責任,創造電廠端、用電端及售電公司 三贏的局面。南方電力網址:www.stepower.com.tw,綠電通交易平 台登入網址:www.rpnet.com.tw。金、兆豐金、台企銀5月、6月都有改選,屆時財政部也會確認 這三家金控、銀行的高層人事布局是維持現狀,或是調整。
台灣電力公司為了實現2025年非核家園的目標,持續進行能源轉型。最近,台電宣布將提前在6月關閉核二廠1號機,這是為了應對用過燃料池貯存容量不足的問題。由於核二廠1號機的運轉執照在今年底將屆期,但由於燃料池已滿,加上核廢料貯存場址難尋,無法進行燃料取出,因此決定提前停機除役。不過,台電也強調,雖然1號機停機將減少供電能力98.5萬瓩,但將有民間電廠新機組和再生能源來補足這部分缺口。能源局預計今年會有嘉惠電廠的50萬瓩、太陽光電225萬瓩、風力發電172萬瓩等新電廠投入運作。此外,台電也積極推動核一廠的除役工作,雖然目前因為新北市未核發水保完工證明,乾貯設施還無法使用,但台電將持續與當地政府溝通,以確保除役工作能夠順利進行。
台電表示,核二廠1號機用過燃料池已滿,2號機用過燃料池也面臨相同狀況,後續處理卡在核廢料貯存場址難尋、無法取出。因應1號機反應爐內核燃料能量不足,台電自2月起,仿效國外電廠的作法,採逐漸減低功率方式繼續運轉,預計每日減少發電量約0.2至0.3%,評估1號機可運轉至6月;2號機經評估則可運轉至執照屆期2023年3月止。
台電表示,核二廠1號機預計6月提前停機,屆時雖將減少供電能力98.5萬瓩,但將有民間電廠新機組商轉及新設再生能源接棒補足。據能源局電源開發計畫顯示,今年會有民間的嘉惠電廠50萬瓩上線,另外有太陽光電225萬瓩、風力發電172萬瓩等新電廠來接替供電。
台電強調,核二廠1號機執照屆期後,反應爐內雖仍有用過核燃料,相關系統均在安全運作,可確保反應爐內及用過燃料池安全無虞。知情人士說,核一廠兩部機組從2018年進入除役階段,室外乾貯設施已興建完成,但因新北市未核發水保完工證明,乾貯設施迄今無法使用,台電將持續溝通,讓除役工作持續展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