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電力公司新聞
立法院財政委員會昨日邀請陳淑姿業務報告並備詢,許多立委在會中關切,電價審議委員會召開在即,對於今年物價有多大影響?先前主計總處已上修今年CPI年增率至1.94%,立委關注是否已將電價調整因素納入評估?陳淑姿表示,前次預測尚未考量水、電價調漲,若電價調整的話,會上修CPI預測,可能會超過2%。
國民黨立委李彥秀質詢指出,根據主計總處統計,台灣CPI年增率自2022年起已連三年超過2%警戒線,民眾對通膨感受相當深刻,主計總處是否有將美國關稅影響及水價、電價可能上漲等因素納入評估?如果沒有,那是否有預估水電漲價後通膨會上漲多少。
對此陳淑姿表示,電價尚未決定要漲,台電漲價部分尚未納入先前CPI評估,假設電費有所調整,今年CPI應該會上修,不過電價是否調整仍待電價審議委員會定案。
隨後,國民黨立委葉元之質詢也關注今年通膨變化,陳淑姿明確回應,假設台電確定要調整電價,CPI年增率可能會超過2%。
另外李彥秀關注,今年通膨情勢加溫,經濟成長率仍有諸多未知數,今年勞工經常性薪資還可能戰勝通膨嗎?陳淑姿表示「有信心」,今年仍能維持正成長。
此外行政院今日將召開穩定物價小組會議,關鍵原物料稅負減徵措施原本實施至3月底,國民黨立委林德福關注,此次減徵措施退場機率大不大?
陳淑姿表示,並未參與穩定物價小組會議,但評估應會維持關鍵原物料稅負減徵措施,持續檢討現況,目前國際情勢尚未明朗,物價指標當中房租、外食等費用偏高,但其他項目穩定,國際油價也算在低檔。
和2023年相比,2024國內住宅市場的交易價、量齊揚。在全國建物買賣移轉棟數方面,2024年的35.1萬棟較2023年增加14.2%。在房價方面,以預售屋為例,2024年房價較2023年平均上漲10.6%;其中以台北市上漲1.5%為最低,而其餘五都及新竹縣市的漲幅都超過16%,新北市甚至上漲36.5%。
不過,2024年的住宅房價上漲集中在前三季。在9月央行實施第七波打房措施後,住宅市場在第4季的交易價、量皆萎縮。以六都及新竹縣市的預售屋市場為例,交易量的季縮幅度都超過40%。至於交易價格,除新北市季增0.8%外,其餘各都會區皆季減,而其中桃園市及新竹縣市的季減幅度皆超過7%。再觀察各都會行政區的第4季成屋價格,則以和台積電投資設廠相關地區的跌幅最重,其中台中沙鹿、台南新化、高雄岡山及新竹竹北的季減幅度均超過11%。
目前關於今年前二個月的住宅市場交易價、量資訊並不多。和去年前二個月相比,今年前二個月六都建物買賣移轉棟數減少25.1%。而在價格方面,僅有台北市及新北市的資訊;其中,台北市今年1、2月中古屋房價分別較上月減少1.4%及1%,而新北市今年1月房價下跌0.1%,2月房價則上漲1.9%。
影響未來國內房價的主要因素,包括預期電價調漲、台積電對美國加碼投資,以及川普的關稅政策。首先,據央行評估,若今年電價不調整,則預估今年CPI上漲1.89%。不過,由於在野黨反對行政院於今年度總預算補貼台電公司1,000億元方案,因而經濟部勢必要調高電價。而這會加速國內通膨,導致央行面臨升息壓力,故不利房價表現。
其次,台積電增加1,000億美元投資於美國先進半導體製造。之前,台積電已於鳳凰城進行650億美元的投資專案。台積電今年初預估其今年資本支出約400億美元。若其將投資於美國的1,000億美元分散在未來五年,則預估會排擠其原先預訂於國內投資金額的半數。近日又傳出川普主動將台積電對美國的投資加碼至2,000億美元,以及台積電將揪團與英特爾合資的消息。台積電大幅增加在美國投資,不但會減少在台灣僱用員工,甚至必須派遣一些員工至美國,故將不利新竹、台中、台南及高雄等地的住宅房價。
最後,川普以關稅為手段,迫使美國的跨國企業回歸以及生產重要戰略物資的外國跨國企業移轉至美國生產。川普幾乎未付出任何成本,即迫使台積電承諾大幅增加在美國投資。若日後川普對各跨國企業的威脅屢見成效,則不見得需要將高關稅政策付諸施行。
不過,川普關稅戰所導致的政策不確定性,已對全球經濟產生不利衝擊。去年美國占我國進口市場的11.8%以及出口市場的23.4%,因而關稅戰除不利我國出口表現外,也會透過我國進口美國產品的價格增加,而加劇我國輸入性通膨,故不利房價表現。
川普有恃無恐的進行關稅戰,是因美國為貿易逆差國,且其去年進口及出口占GDP的比重僅分別為14%及10.9%。反觀台灣為貿易順差國,且去年進、出口額分別占GDP的49.6%及59.7%,因而受到關稅戰的負面衝擊會大於美國。這導致在川普任期內,我國房市展望並不樂觀。不過,預期國內房價下跌卻有助青年人結婚及生兒育女誘因,長期來看,或許可改善我國勞動人口快速萎縮的趨勢。
不過,面對電價審議委員會預定本周舉行,電價調漲可能推動物價 全面攀升,陳淑姿坦言,原則上,如果併同考量漲電價及其他因素, CPI年增率可能超過2%;因台電尚未確定是否漲電價,主計總處2月 底預測CPI年增率為1.94%,並未納入電價調漲因素。
陳淑姿說明,主計總處調查物價共有340幾個項目,其中17項與民 生、重要物資相關,而立委關注的外食費的確比較偏高。根據主計總 處統計,2025年1月CPI年增率為2.66%,2月為1.58%,是因為農曆 春節所致。
回顧2024年經濟表現,陳淑姿表示,去年第四季經濟成長率(yoy )為2.9%,主因AI應用以及資通訊產品需求持續熱絡,輸出實質成 長8.90%;資本形成隨新興科技應用需求強勁,企業投資力道續強, 實質成長19.20%。2024年經濟成長率為4.59%,高於新加坡4.4%、 香港2.5%及南韓2.0%,亦高於全球的平均2.8%。
展望2025年,陳淑姿分析,根據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 Econom ics)3月預測,雖然美國接連推出加徵關稅措施,但可能因啟動協商 而暫緩或縮小範圍,目前評估實際政策力道對各國經濟衝擊尚屬有限 ,全球經濟平穩成長2.6%,較去年2.8%略緩,但不確定性升高。
陳淑姿表示,國際貨幣基金(IMF)預測本年世界貿易量成長率3. 2%,略低於去年的3.4%,不過,考量AI技術及相關應用加速擴展, 算力需求仍殷,可望持續推升出口動能;內需則因半導體廠商持續擴 充先進製程及高階封測產能,以及航空業者因應跨境旅遊及貨運需求 增購航空器,可支撐國內投資成長。
至於行政院穩定物價小組25日是否將拍板延長大宗物資降稅措施, 陳淑姿說明,將一併考量國際整體情勢、電價調漲的可能性,以及房 租、外食費漲幅偏高等狀況。
立法院經委會24日審查《電業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經濟部出席 並備質詢。多位立委關心電價議題,對於漲幅6%的版本,郭智輝表 示「我主持的內部會議沒有6%的方案」。經濟部仍希望爭取立法院 能夠同意撥補台電,如果立院能夠同意撥補,對台電的財務有非常好 的助益,例如台電能錢借少一點、利息也少一點。
工商協進會理事長吳東亮則表示,企業盼有充裕、穩定、多元且價 格合理的電源,但站在公司經營的立場,以台電處於嚴重虧損的情勢 中,若非政府支持早就倒了,而這次所以會有電價調整課題,也是因 為預算撥補出現了問題,而電價調整必然影響到民生,是兩難。
經濟部進一步指出,目前已召開四個場次的工作小組會議,針對台 電公司財務情形、燃料成本、購電支出、輸配電支出及營業費用等成 本資料進行詳盡討論。但正式的電價費率審議委員會尚未召開,4月 電價調整方案仍待電價審議會綜合考量電價反映成本、電價調整對民 生物價的影響,審慎評估決定。
燃料成本方面,經濟部表示,俄烏戰爭導致燃料價格飆漲,近期國 際燃料價格雖有回穩,但相較於疫情前五年均價仍在高價,2025年煤 價預估120∼130美元,氣價新台幣15.4元,均高出2016至2020年均價 甚多。
經濟部說明,台電現在的虧損主因為2022至2024年受全球地緣政治 影響,國際燃料價格上漲所致,各國均多次大幅調漲電價因應,而我 國為照顧民生與穩定物價,由台電吸收部分國際燃料成本漲勢,近三 年吸收成本達6,000億元,因未足額反映於電價,致使2024年累虧來 到4,229億元。
台電虧損漏洞愈補愈大,外傳台電為避免虧損擴大,已針對電價調 整擬具三套劇本,第一套劇本是漲足6%的平均漲幅,漲價對象以民 生、小商家為主,估影響近1,450萬戶;第二套劇本是將漲幅壓低在 6%以下,以降低對通膨的影響,另著眼於府院仍在爭取相關撥補預 算,第三套劇本採且看且走的方式,將視協商進度、先行討論但暫不 拍板,待撥補明朗後再來評估。
民生用電調漲茲事體大,經濟部長郭智輝也親上火線穩定民心,郭 智輝表示,「現在還在爭取立法院同意撥補,如果同意撥補,對台電 財務會有非常好的助益,不但錢欠少一點,利息也會少一點,這部分 審議會會來參考」。
雖然民生用電上漲的漲幅目前尚未拍板,但電力供應概念股已先來 電,由安集搶頭香攻上漲停,元晶也跟進表態,以3.35%漲幅順利攻 占20元整數關卡,另茂迪、中興電亦有翻紅表現。
對比電力供應概念股的吃香喝辣,誤被台電虧損流彈掃到的台灣四 大光電業者,包含雲豹能源、泓德能源、寶晶能源及正崴集團旗下森 崴能源就沒有那麼好運,儘管有台電董事長曾文生出面反駁,指台灣 四大光電業者的綠電八成轉供給民間業者,僅餘下二成出售予台電, 以2024年計算,價格在15億元內,並非台電虧損主因,但昨日股價仍 黯然收黑,其中,雲豹能源和泓德能源跌幅更達到3.96%及2.49%。
台灣電力公司新聞稿引發市場關注,傳出將於4月召開電價審議會的消息,市場預期可能將對電價進行調漲。此舉對富威電力、泓德能源等相關企業帶來投資機會,同時也引起對台灣電力市場未來走向的廣泛討論。
近期,台灣電力市場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包括能源價格波動、氣候變遷帶來的氣候風險等。為了確保電力供應穩定,以及促進能源轉型,台電公司計劃對電價進行適當調整。市場分析師普遍認為,此次調漲可能會對家庭用戶和企業用戶產生一定影響,但長遠來看,有助於台灣電力市場的健全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在電價調漲的背景下,富威電力、泓德能源等電力相關企業有望受益。這些企業在台灣電力市場中具有較強的競爭力,並且擁有較為穩定的業務基礎。市場分析師建議,投資者可以關注這些企業的股價動態,尋找投資機會。
除了電力相關企業外,高現金股利也是市場關注的焦點。長榮、陽明等企業以高現金股利聞名,成為投資者追求穩定收益的首選。在技術面分析方面,台股在跌破年線後,短線指數重回10日線之上,並有望在MACD指標的幫助下,出現年線附近的反彈行情。
總的來說,台灣電力市場的變化將對相關企業產生重要影響。投資者應該關注市場動態,理性評估投資風險,並尋找適合自己的投資機會。
即將於本周五(28日)召開的電價審議會,將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外界普遍預估,平均電價將有約6%的漲幅,但由於府院對於通膨的關注,討論中對於電價漲幅仍有相當的討論空間。以下將為大家盤點三個可能的劇本:漲足6%、壓低漲幅至6%以下、待撥補明朗後再決定。
台電強調,希望電價結構能夠更加合理化,但若針對民生電價進行調整,恐會加劇通膨的疑慮,這也是府院高層最關注的議題之一。本次會議將聚焦於三個重點:台電的發電成本及財務狀況、調整方案對通膨及民生的影響、以及台電撥補預算的進展和各種可能發展,以此來決定4月的新電價。
目前,外界對於周五的電價審議會有三套可能劇本。第一個是平均漲幅達6%,主要影響民生和小商家,約涉及1,450萬戶。第二個是考慮到電價漲電對通膨的影響,府院將努力壓低漲幅至6%以下。最後,府院仍在爭取相關撥補預算,視協商進度,也可能先「議而不決」,待撥補明朗後再來評估。
對於民生及小商家330度以下基礎用電,預期電價調幅將在11%至33%之間;而民生及小商店用電330度以上,將採用電愈多,調幅愈大的原則。工業電價因先前已多次調漲,預計此次調幅有限,外界預估約在5%以內。
行政院在2025年的預算案中編列了1,000億元撥補台電,以及2024年追加的1,000億元撥補預算,但目前都遭到立法院的封殺。另外,台電吸收離島發電成本逾1,000億元,也正在爭取由離島建設基金補給台電,但這同樣需要立法院的同意。
據了解,府院正在極力爭取立法院通過撥補預算,這樣凍漲、或至少抑低電價漲幅的可能性就相對較高。至於電價調整的最終結果,府院和經濟部都表示,仍需等待電價審議會討論後才能定案。
立法院本周將展開兩大民生法案的攻防戰,其中,國民黨立委提出的《預算法》修正案引起矚目。該法案建議將普發現金常态化,當稅收超徵達到一定標準時,政府即須進行普發現金。然而,主計總處和財政部對此表示,稅收實徵數超過預算數只是估計誤差,並非常態現象。此外,若將普發現金限定於特定用途,將會失去應對外部環境變化和國家重點施政項目的彈性。
另一方面,內政委員會於本周三(26日)排審《紀念日及節日實施法》,其中立委們提出了超過30種增加國定假日的提案。內政部則建議,在進行相關立法前,應先凝聚社會共識。
在民生法案之外,立法院經委會今日也排審了電業法。行政院版草案提出放寬再生能源售電業的交易限制,並取消台電分家條款。而國民黨立委則提出新提案,要求電力業者銷售的電能必須符合一定的電力排碳係數標準,否則將依法計算罰鍰。
黃仁勳這次演講如預期在下半年推出Blackwell Ultra,算力達30 PFLOPS(每秒浮點運算次數),較前一代Blackwell算力超過1.5倍,2026年下一代GPU「Rubin」、2027年「Rubin Ultra」,甚至2028年「Feynman」架構也提前曝光,輝達GPU產品推出速度讓人驚艷。
由於輝達對算力持續追求提升,算力性價比也持續刺激人工智慧(AI)需求的提升,在四大雲端服務業者(CSP)資本支出推升下,2025年AI晶片仍供不應求。惟2026年,輝達客戶需要找到AI商業模式,才能維持高昂的資本支出和加速的硬體升級。
其次,是上周的FOMC會議,聯邦基金利率政策區間維持在4.25~4.50%,決議放緩縮表計畫,每月縮表規模由250億美元減少至50億美元,12位具有投票權的聯準會官員皆支持本次利率決策,但一位官員對縮表計畫持反對意見。
雖然此次點陣圖中位數顯示今年降息2碼,惟此次有八位委員投票年內降息次數小於二次,較12月四位委員增加,贊成降息三次僅有二位委員,較12月五位委員減少,顯示委員擔憂關稅衝擊的不確定性。
此次聯準會也下修年內美國經濟展望,2025年GDP由2.1%下修至1.7%,失業率由4.3%升至4.4%,PCE通膨由2.5%上升至2.7%,核心PCE通膨由2.5%上升至2.8%。
主席鮑爾於會議記者會表示,雖然外界對於美國經濟衰退的擔憂增加,釋出對美國經濟陷入衰退可能性不高,給市場注入強心針,美股出現近期難得的FOMC會後上漲行情。
台股部分,時間逼近年報最後公布日,預估台股去年第4季獲利有機會表現略優於第3季的1.06兆元,2024年全年獲利挑戰4兆元以上。截至最新統計,已經公布現金股利公司達1,600家,殖利率5%以上有288家,值得留意。
台股3月月線是否收紅?指標將以台積電為觀察。首先,美股資金在聯準會會議後轉向科技股,機構法人對年內美國經濟衰退擔憂降低,外資期貨結算後未平倉空單降至3.3萬口,並出現科技股回補行情。
其次,台積電本益比降至16倍以下,長線投資價值浮現,加上台積電跌破年線(970元)出現止跌,有機會出現收斂3月台股跌幅。
選股方向,俄烏和談協議持續進行,美國鋼鋁關稅已開徵,全球鋼鐵景氣出現落底回溫,中鋼4月盤價如預期以平高盤開出,後續中鋼、中鴻、大成鋼和新光鋼等可以持續留意。
Nand Flash五大廠進入減產,DRAM大廠也將進行減產,反應出現貨報價止跌回穩,近期公布合約價有機會落底,包括群聯、南亞科、華邦電股價回檔有短線操作機會。
台電4月將召開電價審議會,可能針對電價進行調漲,富威電力、泓德能源可以留意。至於高現金股利,則以長榮、陽明和金融股為觀盤重點。
技術面來看,台股在跌破年線22,305點後,短線指數重回10日線22,174點之上,惟成交量萎縮至3,000億元之下。未來觀察10日線是否有機會向上轉折至年線之上,加上下周MACD有機會由負轉正,台股有機會出現年線附近整理的反彈行情,惟反彈需是否站上月線22,809點反壓為觀盤重點。
但主計總處、財政部均表示,稅收實徵數超過預算數為估計誤差,並非常態,且若限定用途,將無法保持彈性,因應外在環境變化及國家重點施政項目。
另外內政委員會則於周三(26日)排審《紀念日及節日實施法》,立委提案增加國定假日,各式各樣的提案多達30餘種,內政部建議應先凝聚社會共識。
除民生法案,立法院經委會今日排審電業法,行政院版草案放寬再生能源售電業交易限制,並取消台電分家條款;另有國民黨立委提案,要求業者銷售電能的電力排碳係數應符合基準,否則依法計算罰鍰。
電價審議在即,台電希望電價結構合理化,然而此次若鎖定民生電價,恐有加劇通膨疑慮,這也是府院高層最關注的議題。此次會中討論將聚焦三重點,包含台電發電成本及財務狀況、調整方案對通膨及民生影響、台電撥補預算進展及各種可能發展,據此討論4月新電價。
據了解,周五電價審議會目前有三套可能劇本。首先是平均漲幅6%,以民生、小商家為主,約影響1,450萬戶;其次,因漲電價對通膨影響不容小覷,府院亦關注對民生衝擊,將壓低漲幅在6%以下;最後,府院仍在爭取相關撥補預算,視協商進度,也可能先「議而不決」,待撥補明朗後再來評估。
外界預期,此次針對民生及小商家330度以下基礎用電,電價調幅將在11%至33%間;民生及小商店用電330度以上,將採用電愈多,調幅愈大原則;工業電價因先前多次調漲,預料此次調幅有限,外界預估約在5%以內。
行政院在2025年預算案編列撥補台電1,000億元、2024年追加撥補預算1,000億元,目前皆遭到立法院封殺;另外台電吸收離島發電成本逾1,000億元,也正在爭取由離島建設基金補給台電,但同樣須經立法院同意。
據了解,府院仍在極力爭取,希望立法院通過撥補預算,凍漲、或至少抑低電價漲幅的可能性就相對高。
府院、經濟部對於電價調整均回應,仍待電價審議會討論後才會定案。
電價審議委員會是否28日召開尚未敲定,知情高層說,電價核心關 鍵就在行政院承諾對台電撥補2千億預算,還有離島建設基金積欠台 電吸收虧損成本的1,100億元歸還台電,但凡有1千億元先入帳,就可 紓緩台電營運壓力,緩漲自然有空間,不但解決通膨壓力,亦可節省 政府各項公共開支。
但這些都涉及立院預算審議程序,行政部門希望本周作最後努力。
依往例,經濟部及台電都會在電價審議會前政院高層報告相關腹案 ,取得認可後提報到審議委員會討論。府院高層希望今年通膨率控制 在2%以下,不希望調漲電價,防通膨升溫,政府要解決的問題規模 變大,變得十分棘手。
據悉台電盼先讓今年虧損不要擴大,台電日前將成本結構攤開給審 議委員工作小組了解,提出損益兩平、利潤3%或5%等方案,若損益 兩平可增加近500億收益。若以反映500億估算,粗估電價平均漲幅約 近6%。
至於第一級距每度1.68元,偏離2004年水準,若要回復20年前水準 2.1元,需調漲25%,小商家第一段330度以下也需調漲25%∼33%, 但預料在府院高層以減少物價衝擊為首要考量下,一旦不得不漲,也 不太可能一次漲足,分段調漲的可能性居大。
據悉,台電並沒有提出民生用電第一級距及第二級距合併的腹案, 民生用電是這次調漲重點,均漲幅應不至逾1成。至於產業用電與南 韓有17%差距,若調漲5%∼10%以內,都算是「微幅」反映。另台 電盼提出底度檢討,將每月20度「底度」提升為40度。
過去四次電價調漲,民生及內需產業有緩漲或凍漲空間,都取決行 政院有編列2千億撥補台電的前提上,孰料在野黨刪除撥補預算,補 貼民生用電2,600億台電墊款在先,卻無法回補,經營揹負沉重壓力 。
在野黨一邊砍台電撥補,一邊又鼓吹全民普發1萬元,但若拿這些 去補貼因電價上漲造成的通膨效應,划得來嗎?物價一旦被推升,就 下不來,與其普發全民,不如拿2,300億撥補台電,讓台電有喘息空 間,緩漲電價,對民生經濟及產業出口競爭力效益豈不更大?
台電燃料成本從過去2,300億,俄烏戰爭後暴增6,100億,並非多用 核電就能緩解,否則法電、韓電核能占比6成、3成國家,也不會以市 場機制大幅調漲電價後,政府再度大筆補貼,韓電最近還在調漲工業 電價,弭平虧損,就是明證。
國家有歲計賸餘、財政狀況允許,用於回補台電補貼民生用電的虧 損,實屬天經地義。不論行政院要追加114年度預算追加給台電1千億 ,或協調立院針對擱置在立院追加預算撥補1千億趕緊啟動審議,或 依法還給台電離島電價差額吸收成本的欠款1,100億元,都有助台電 紓緩營運壓力,讓電價有緩漲空間,決定權還是在立院袞袞諸公手上 。
電價漲幅多寡本就有討論空間,關鍵在預算要不要撥補到位。改善 台電財務,若只由國會比人頭多寡決定,就失去「論理」空間。
今年輝達GTC大會上,幾乎所有的伺服器系統與組裝廠皆展示自家的GB300機櫃設計,在散熱零組件設計是水冷板(Cold Plate)模組導入快接頭(QD)與分歧管(manifold)結構,打造成一套冷卻通道,其中,GB200的水冷板搭配1顆CPU和2顆GPU整合成模組,GB300則改為晶片各自獨立搭載水冷板,兩者同樣是從晶片源頭快速將高熱帶走,冷水進、熱水出,再用空氣輔助液體冷卻(AALC)方案把熱能散到機房裡。
不過,台電達已經設計出最新的散熱裝置「液對液」冷卻液分配裝置(CDU)模組,並被輝達列為推薦與合格認證的供應商。台達電源及系統事業群總經理陳盈源表示,透過冷水與熱水進行熱交換,再進一步將熱能送到機房外冷卻塔或自然冷源,將可實現熱源外移,如果下一代的AI伺服器機櫃全面使用液冷方案,那麼當風扇移除後將不再發出任何風聲,僅剩水流靜靜運行,機房能耗與噪音皆大幅降低。
儘管台達電尚未明確直指是否已開始在水冷供電模組、匯流系統有著前瞻性技術發展,但針對AI與HPC資料中心高功率需求,目前也已推出「新一代核芯液冷匯流排」(Core Shell Liquid Cooling Busbars),對應大電流、高電壓、高頻率條件下運作的電源和IT機架,可支援高達400kW的輸電功率,似乎正為下一代高密度伺服器平台所需的配電結構奠定基礎,「全靜音AI伺服器」發展可期。
台達電認為,電源及散熱解決方案的核心即是每一瓦的電都必須精準管理、每一度的熱都需有效釋放,換言之,若無高壓直流、電容緩衝與全方位散熱的共同搭配,未來AI基礎設施的部署勢必將面臨瓶頸。
台灣經濟部即將於月底召開電價費率審議會,決定4月份的新電價。在最近的立法院經濟委員會會議中,經濟部長郭智輝透露,為了平衡電價調漲與控制物價之間的關係,經濟部將提出最合適的調整方案。郭智輝強調,國內電價的調漲幅度不會像南韓那樣大。
會議中,民進黨立委邱議瑩提出質詢,關注到台電因總預算未過,無法獲得撥補,對企業經營帶來重大影響。邱議瑩質疑,累虧如此之多的台電該如何生存,並問及財務改善的對策。郭智輝回應,將從多方面分析負債原因,並對症下藥。
邱議瑩指出,台電的虧損與過去民生電價的「凍漲」政策有關,只有超過1,000度的電量才會調漲,以下則保持不變。她認為,無法既不調漲電價也不給予撥補,調漲電價是必然的趋势,但調幅需進一步詳細討論。郭智輝表示,他完全同意邱議瑩的觀點。
邱議瑩還提醒經濟部要研議電價調漲後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包括節電補助預算被凍結,以及考慮重啟核電等。她並提及台電董事長曾文生的看法,如果能以韓國電價為參考,台電在2024年將能扭虧為盈。邱議瑩並展示近三年台電與韓電在工業電價及民生電價的比較數據。
郭智輝表示,台灣的電價調漲幅度不應該那麼高,行政院長卓榮泰也有指示,希望物價年增率不要超過2%。郭智輝承諾將立委的建議提供給電價審議委員會參考。
另外,民眾黨立委張楷和民進黨立委賴瑞隆在質詢時,都表達了希望電價保持凍漲的立場。賴瑞隆建議,應等7月下階段大罷免後的新民意形成後,再來討論電價調漲的事宜。郭智輝對此表示將將委員的意見轉達給電價審議委員會。
郭智輝還提到,電價由電價費率審議會決定,而國家補助台電的原因之一是過去凍漲政策造成的巨額負債,台電的負債率已達92%。對於台積電赴美投資,郭智輝表示,只要投資符合六項特定情況之一,如影響國家安全、對國家經濟發展不利等,經濟部將不予核准。
行政院即將於下周二(25日)召開穩定物價小組會議,會議將聚焦於關鍵原物料稅負減徵措施。這項措施原定於3月底到期,但由於國際情勢的不穩定性,政府正在考慮將其延長一季至6月底。財政部長莊翠雲在立法院財委會上表示,行政院將於25日召開會議,並討論是否對此措施進行延長。
去年底,行政院穩定物價小組已決定將措施延長至今年第一季。當時的條件是,若國際農工原料價格趨緩、國內物價持續穩定,且未來展望穩定,則可研議不再延長。然而,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的關稅戰為未來經濟情勢增添了不確定性。
此外,今年首場電價審議委員會將於下周五(28日)召開。由於台電今年度撥補的千億預算遭刪,外界預測調漲電價將成為必然選擇,以緩解台電的營運成本。
根據主計總處的統計,2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為1.58%,為近四年最低;扣除蔬果、能源後的核心CPI漲幅為0.98%,則是逾四年新低。不過,累計前兩月物價平均漲幅仍達2.12%,超過了2%的通膨警戒線。
下周二召開的穩定物價小組會議將考慮這些不確定因素,並將其作為討論的重點。目前減徵項目包括進口黃豆、小麥、玉米營業稅、小麥進口關稅等免徵;奶油、烘焙用奶粉、冷凍牛肉關稅稅率減半;汽油貨物稅每公升調降2元、柴油貨物稅每公升調降1.5元;水泥(卜特蘭一型)貨物稅減半。
財政部先前推估,減徵措施執行後,每一季減稅利益約96億元。自2021年以來,行政院已經祭出關鍵原物料降稅措施,並持續延長實施,至今已是第14波延長,期限至今年3月底。預計下周二的會議將啟動第15波減徵措施,延長實施至今年第二季度。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昨日邀請郭智輝業務報告。民進黨立委邱議瑩質詢表示,因為總預算沒過,台電沒有獲得撥補影響非常大,從企業經營者來看,累虧這麼多的公司要怎麼活?財務要怎麼改進?
郭智輝表示,要從各方面來看,要先找出負債原因,對症下藥。台電是電價「凍漲」造成的。
邱議瑩表示,過去民生電價只漲1,000度以上,以下都凍漲,致台電虧損愈來愈多,她認為,不能不給漲價又不撥補,「調漲電價勢在必行」,調幅要再詳細討論。郭智輝則回答:「完全同意」。
邱議瑩提醒,經濟部要去研議在電價調漲後所帶來負面衝擊,例如節電補助因為預算被凍結,在野要經濟部考慮重啟核電;台電董事長曾文生也說,如果能以南韓韓電電價,2024年台電可以有盈餘,她點名郭智輝表達看法。邱議瑩同時秀出近三年台電與韓電在工業電價及民生電價之比較。
郭智輝表示,「我們應該不用漲那麼高」,行政院長卓榮泰也有指示,希望物價年增率不要超過2%,「我們會想辦法細算」,提出最合適方式。
民眾黨立委張啓楷、民進黨立委賴瑞隆昨日質詢時表示,希望電價凍漲。賴瑞隆呼籲,電價漲上去物價就回不來,應等7月下階段大罷免後的新民意決定,再來思考。對此郭智輝表示,會將委員訊息提供給電價審議委員會參考。
郭智輝說,電價由電價費率審議會決定,之所以要請國家補助台電,就是因過去凍漲造成台電巨額負債,台電負債率已達92%。
對於台積電赴美投資,郭智輝表示,國外投資若影響國家安全、對國家經濟發展有不利影響、違反國際條約或協定義務、侵害智財權、違反勞基法引發重大勞資糾紛尚未解決、破壞國家形象,只要符合上述六項情形之一,經濟部將不予核准。。
關鍵原物料減稅措施3月底到期,財政部長莊翠雲昨日在立法院財委會表示,行政院預計25日召開物價穩定小組會議,屆時會討論是否延長。
據了解,此次仍將續朝延長降稅方向討論,將是第15波降稅。行政院穩定物價小組去年底拍板延長至今年第1季時表示,若今年第1季國際農工原料價格趨緩、國內物價持續趨穩,且未來展望穩定,即可據以研議不再延長。
然而,自美國總統川普上任以來不斷祭出關稅戰,對未來經濟情勢發展增添變數;此外下周五(28日)將召開今年首場電價審議委員會,因台電今年度撥補千億預算遭刪,外界推估為使台電營運成本獲得緩解,調漲電價恐勢在必行。
根據主計總處統計,2月CPI年增率1.58%,為近四年最低;扣除蔬果、能源後的核心CPI漲幅0.98%,則是逾四年新低;不過累計前二月物價平均漲幅2.12%,仍突破2%的通膨警戒線。
由於不確定因素仍多,據了解,下周二召開穩定物價小組會議時,也會將這些原因列入討論重點,不再是單純以物價指數判斷。
目前減徵項目包括,進口黃豆、小麥、玉米營業稅、小麥進口關稅等免徵;奶油、烘焙用奶粉、冷凍牛肉關稅稅率減半;汽油貨物稅每公升調降2元、柴油貨物稅每公升調降1.5元;水泥(卜特蘭一型)貨物稅減半。據財政部先前所推估,以往減徵措施執行後,每一季減稅利益約96億元。
行政院為穩定物價,在2021年祭出關鍵原物料降稅措施,屆期後持續延長實施,至今已是第14波延長,期限至今年3月底,行政院穩定物價小組會議預計下周二開會,可望啟動第15波減徵措施,延長實施至今年第2季。
台灣電力公司(台電)面臨著財務壓力,因為預算撥補尚未到位,這可能會在未來的電價調整上反映出來。根據新聞報導,台電董事長曾文生於19日親自解釋了電價評估的背景,並強調台電在全球燃料成本飛漲的情況下,因為承擔政策任務,電價未能充分調整。
曾文生指出,與韓國電力公司(KEPCO)相比,台電作為國營企業,兩者適合進行對比。韓電自2022年起已經實際反映了電價成本,而台灣的住宅電價平均每度為2.77元,而韓電則為3.98元;工業電價方面,台灣平均每度為4.27元,韓電則為4.98元。
根據估算,如果台電採用與韓電相同的電價收費,2023年和2024年將分別有296億元和1,539億元的盈餘。曾文生強調,過去未能合理反映電價是導致當前虧損的原因之一,尤其是住宅電價的差距,他希望台灣的電價結構能夠走向合理化。
曾文生還提到,在疫情期間,全球燃料成本大幅上升,但台灣的電價並未充分上調。他進一步解釋,在疫情前的五年內,燃煤價格為每公噸80美元,天然氣為每度新台幣9元;而到了2024年,燃煤價格上升至每公噸144美元,天然氣則上升至每度新台幣14.51元。台電預估,今年燃煤價格將在每公噸120至130美元之間,天然氣則為每度新台幣15.4元,這兩種燃料的成本仍高於疫情前水準。
曾文生強調,中央銀行也承認台電在抑制物價方面的努力成果,並表示台電背負了超過6,000億元的政策虧損。他認為,讓政府彌補這部分虧損是一種選擇,而另一種選擇則是不考慮通膨影響,透過調整電價讓全民共同承擔。他認為,前者是更合理的做法。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於19日舉辦了一場關於「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的修法公聽會。在會議中,和碩集團董事長童子賢透過預錄影片發表了他的觀點,強調了綠能與核能的平衡發展的重要性。
童子賢在影片中指出,以台電去年的發購電成本為例,核能與光電的價差超過5元以上。他強調,核能的介入可以每年為台灣省下數個千億的開支。
童子賢還提出了核能的五大優點:首先,核能供電穩定;其次,佔用土地面積小;第三,不排放碳排放;第四,經濟實惠,價格低於天然氣和某些綠能;最後,能源韌性良好。
他進一步表示,零碳排的能源選擇應該包括綠能和核能,並期望兩者能夠共同發展。綠能作為間歇性能源,與穩定的核能相結合,對於工業生產的穩定性至關重要。他指出,綠能需要大量的土地或海洋面積,例如,以2023年全台灣的用電量計算,如果完全依靠光電來支應,將需要10.5個台北市的土地。
根據台電去年的發購電成本,核能與光電的價差超過5元以上,若以台灣一年用電量3,000億度來計算,額外支出將非常驚人。童子賢強調,核電可以每年為台灣省下數個千億。
童子賢呼籲,零碳排的能源每一度電都非常寶貴,應該繼續推動綠能的研究,但同時也要讓核能與綠能合作,「合力共存」。他認為,只要選擇正確的能源類別,並進行妥善的規劃和電網建設,能源問題便能夠得到解決。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的立委葛如鈞在會議上指出,台灣對於穩定平價能源的需求是否應該繼續沿用22年前的法規來管制,甚至箝制未來產業的發展。她引用了日本今年2月份的數據,指出過去停止運轉的54座核電廠中,已有10座重啟運轉,11座正在申請重啟。此外,IEA的研究也預測,全球核電發電量的占比將有可能在2025年創下歷史新高。葛如鈞強調,台灣不應該與世界及科技的潮流背道而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