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富田電機公司新聞
中鋼昨(1)日提前開出3月盤,今年第1季鋼價全面底定,其中電磁鋼片三個月累計大漲25%,比首季平均漲幅18%高出甚多,這主要是因為全球電動車市場的熱潮帶動。尤其是高端薄頂規電磁鋼片,這正是中鋼的強項,公司積極強化相關產銷,預計今年產量與銷量都將增長二至三成,營收獲利也將大進補。3月盤價平均漲2.5%,供應裁剪製管業的熱軋每公噸漲700元,外銷單軋廠漲450元,像燁輝、盛餘、統一實、裕鐵等單位成本增長約16美元,外銷接單有表現空間。冷軋及熱浸鍍鋅建材、烤漆料每公噸也漲700元。特別是電磁鋼捲氣勢如虹,每公噸調高2,000元至2,500元,市場注目。
2021年第1季鋼價月月調高,預期中鴻、燁輝、新光鋼等中下游鋼廠內外銷報價將同步上揚,鋼市榮景向第2季邁進。台塑越南鋼廠昨天下午拍板4月盤價,以平盤定調,東南亞鋼價維持平高盤,有利中長期表現。中鋼董事長翁朝棟表示,2021年是中鋼邁入50周年的里程碑,全廠已經擬定朝高品級精緻鋼廠發展,其中電磁鋼片就是高品級精緻鋼材的代表,中鋼技術領先全球各大鋼廠,需要進一步鞏固不敗的競爭優勢。
中鋼執行副總黃建智指出,去年3月大陸經濟明顯反彈,家電與電動車需求非常好,加上歐美國家追趕電動車發展,一輛電動車有四個馬達,都需要性能最好的薄頂級規格電磁鋼片,中鋼在這方面有很強的優勢,厚度從0.35mm,做到0.27mm、0.25mm,愈做愈好。中鋼業務副總劉敏雄強調,中鋼薄頂規電磁鋼鋼片全產全銷,除供Tesla外也陸續開發歐、美系車廠使用,隨著Tesla產量增加及大陸、德國廠相繼量產,策略上會多開發其他料源備援。
中鋼專家表示,台灣用鋼產業建構全球電動車供應鏈有成,特斯拉動力系統七成是由台廠擔綱,包括中鋼、恆耀、世德、和大、富田等主力廠,分別在材料、螺栓、馬達、動力傳送等關鍵地位扮演重要角色。由於中鋼是特斯拉唯一的高規電磁鋼片供應商,掌握「人無我有」的差異化競爭優勢,應用在電動車上的「薄頂規」電磁鋼片,比國際規範還要更嚴格的要求,擁有更低鐵損、更高磁通的高技術難度,著眼於電動車是未來趨勢,也是中鋼高附加價值鋼材發展重點。
中鋼3月盤價平均漲2.5%,供應裁剪製管業的熱軋每公噸漲700元,外銷單軋廠漲450元,燁輝、盛餘、統一實、裕鐵等單位成本增長約16美元,外銷接單有表現空間。冷軋及熱浸鍍鋅建材、烤漆料每公噸漲700元。值得注意的是,電磁鋼捲氣勢如虹,每公噸調高2,000元至2,500元,市場注目。
2021年第1季鋼價月月調高,預期中鴻、燁輝、新光鋼等中下游鋼廠內外銷報價同步上揚,鋼市榮景向第2季邁進。另台塑越南鋼廠昨天下午拍板4月盤價,以平盤定調,東南亞鋼價維持平高盤,有利中長期表現。
中鋼董事長翁朝棟說,2021年是中鋼邁入50周年的里程碑,全廠已經擬定朝高品級精緻鋼廠發展,其中電磁鋼片就是高品級精緻鋼材代表,中鋼的技術領先全球各大鋼廠,需進一步鞏固不敗的競爭優勢。
中鋼執行副總黃建智表示,前年第4季全球疫情大爆發後,去年3月大陸經濟即明顯反彈,家電與電動車需求非常好,加上歐美國家追趕電動車發展,一部電動車有四個馬達,都需要性能最好的薄頂級規格電磁鋼片,中鋼在這方面有很強的優勢,厚度從0.35mm,做到0.27mm、0.25mm,愈做愈好。
中鋼業務副總劉敏雄指出,中鋼薄頂規電磁鋼鋼片全產全銷,除供Tesla外也陸續開發歐、美系車廠使用,隨著Tesla產量增加及大陸、德國廠相繼量產,策略上會多開發其他料源備援。
中鋼專家說,台灣用鋼產業建構全球電動車供應鏈有成,特斯拉動力系統七成是由台廠擔綱,包括中鋼、恆耀、世德、和大、富田等主力廠,分別在材料、螺栓、馬達、動力傳送等關鍵地位扮演重要角色。
由於中鋼是特斯拉唯一的高規電磁鋼片供應商,掌握「人無我有」的差異化競爭優勢,應用在電動車上的「薄頂規」電磁鋼片,比國際規範還要更嚴格的要求,擁有更低鐵損、更高磁通的高技術難度,著眼於電動車是未來趨勢,也是中鋼高附加價值鋼材發展重點。
台灣半導體龍頭大廠台積電自疫情以來成為股市守護神,經濟部長王美花表示,正積極發展電動車與5G產業,期望形成「護國神山群」。為此,經濟部將提供研發補助並争取延長營所稅抵減優惠。台灣在電動車供應鏈方面已獲得先機,特斯拉等大廠選擇與台灣廠商合作,如富田電機等。此外,5G產業的發展也將帶來新商機,預計台灣半導體產值將突破新台幣3兆元,年增長達20.7%,展現台灣半導體產業的強大實力。
另外,為了要發展電動車與5G供應鏈,經濟部將釋出兩大利多,包 括:一、由技術處與工業局提供新的研發補助計畫;二、爭取延長產 創條例中「智慧機械」的營所稅抵減優惠,也就是當年度抵減率5% ,或3年內抵減率3%的優惠大限,從2022年12月31日向後延長,讓產 業可以繼續適用。
台灣在電動車的搶灘戰奪得先機,王美花指出,電動車大廠特斯拉 (Tesla)先前越洋尋找供應夥伴,曾找過日本與韓國業者詢價,但 過程並不順利,只有台灣廠商能符合特斯拉開出的條件,「關鍵在於 台灣廠商可以少量、多樣化」,再加上電動車的供應鏈中還有很多電 子零組件,這是台灣廠商的優勢,現在包括和碩、台達電與富田電機 等都是已經是特斯拉供應商。
近年受惠於電動車的崛起,台灣大廠打破了過去傳統車廠供應鏈的 結界,透過電動車市場成功打進汽車產業的供應鏈。與其他一線傳統 車廠包下產線一條龍的作法不同,王美花指出,特斯拉專注在設計, 所以組裝工作交由製造廠,這也讓台廠有機會加入,「這是一個契機 」,廠商與政府都要抓住這時機。
在5G產業的部分,王美花分析,4G時代多半是由愛立信、諾基亞等 傳統通訊大廠鞏固市場,是處於相對封閉式的網路,但5G時代來臨, 講究的是「高頻寬、低延遲、巨量連接需求」的特性,有望打破國際 大廠壟斷格局,再加上中美貿易戰後的乾淨網路需求,替台灣網通、 伺服器、終端設備、系統營運商等業者帶來新商機。
預期未來電動車與5G供應鏈蓬勃發展,王美花指出,將會快速提升 車用晶片、物聯網等需求,這會連帶讓台灣原本成熟的半導體產業鏈 成長更加強勁,估計去年台灣半導體產值將突破新台幣3兆元、年增 20.7%,成長幅度遠高於全球半導體產業平均的3.3%,再現台灣之 光。
台灣電動車動力心臟大廠富田電機,近年來不僅在國際市場佔有一席之地,更在與日本車廠的合作中展現出強大的研發與製造能力。去年(2020年)富田電機在銅鑼廠區進行二期土建與設備投資,總計投入20億元新台幣,並於10月開始規劃廠房智慧自動化製程及設備導入。這項重大投資一度引發外界猜測,將是為了迎接日本三大車廠的訂單,但事實上,合作對象是一家中型車廠。
富田電機董座張金鋒在2021年元旦接受訪問時解釋,與日本車廠的合作項目僅動力系統一項,日方砸下約10億元新台幣,並將經過五個階段的研發測試,預計今年12月面市。為此專案,富田電機投入近70人的專門團隊,並帶動台灣相關供應鏈,第二階供應商中就有五家上市公司。日本車廠對富田第二階、第三階的供應商擁有管理資格,產品需經過車廠認證,因此日方也將派員常駐富田廠區。
富田電機的銅科廠第二期僅設備投資達3億5千萬元新台幣,採用新製程、新技術、新設備規劃,並加入人工智慧、MES系統,人力增加將近十倍,以確保通過日本車廠的嚴苛產線認證。在提供T廠電動車新系統需求方面,富田電機開始以台灣在地新材料導入最新製程,取代日本模內膠合的專利技術,成為全球電動車最新的材料製程。張金鋒表示,這項專利技術讓動力系統在相同體積下,堆疊力更為扎實,目前已經有兩個機種完成認證,未來有望引領全球。
富田電機雖然已從家族企業轉型為股東制,但張金鋒表示,公司不以上市為目標,而是希望順勢而為,做好目前的工作。當初與電動車T廠合作,因為廠區不夠大,T廠才外求,這讓張金鋒深感可惜,因此他希望將銅科廠的效益發揮至最大化。
雖然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及動力系統改款影響,富田電機的業績仍有3%~5%微幅成長,但與預期有所差距。張金鋒預計,2021年的產量將增加,除了新車種會量產,也將拿下T牌上海廠訂單,粗計今年可以拿到40至50萬套訂單,比去年至少雙倍增長。同時,富田電機的傳統馬達也將面臨周期性的改款,訂單量數呈合理遞減,有利於庫存管理,2021年將加快研發更精進的馬達,承接新款訂單。
張金鋒表示,富田與該日本車廠合作,僅一個動力系統項目日方就 砸約10億元新台幣,研發測試將會經過五個階段,預計今年12月面市 ,富田9月開始量產。為此專案富田則投入近70人的專門團隊,並帶 動台灣的相關供應鏈,僅第二階供應商就有五家上市公司入列;日本 車廠對富田第二階、第三階的供應商擁有管理資格,產品一概需要經 過車廠認證,因此日方也準備派員常駐富田廠區。
富田銅科廠第二期僅設備則已投資3億5千萬元新台幣,以新製程、 新技術、新設備進行規劃,並設立戰情室,加入人工智慧、MES系統 ,人力方面也增加將近十倍,以確保通關日本車廠的嚴苛產線認證。
在提供T廠電動車新系統需求方面,富田開始以台灣在地新材料導 入最新製程,取代日本模內膠合的專利技術,也是目前全球電動車最 新的材料製程。張金鋒說,「除日本外,其他國家還很少見,而日本 也是首度將此材料運用在電動車上」。富田的專利技術在於「同樣的 體積之下,整個動力系統的堆疊力更為扎實」,現已有兩個機種完成 認證,未來有望引領全球。
富田雖然從家族企業蛻變為股東制,但表明不以上市為目標,張金 鋒希望順勢而為、做好目前的工作,「當時跟電動車T廠合作,就因 為廠區不夠大,T廠才外求,非常可惜」,所以最重要的就是將銅科 廠的效益發揮至最大化。
富田電機2020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及動力系統改款的影響,儘管業 績仍有3%∼5%微幅成長,但不如預期。
張金鋒說,預計今(2021)年的產量會增加,除了新車種會量產, 也將拿下T牌上海廠訂單,粗計今年可以拿到40至50萬套訂單,比去 (2020)年至少雙倍增長。而富田的傳統馬達也正好面臨周期性的改 款,訂單量數呈合理遞減,更利於庫存管理,2021年會加快研發更精 進的馬達,承接新款訂單。
特斯拉最大競爭對手即將亮相!蘋果公司預計將於明年9月發表首款電動車「AppleCar」,股價於22日創下新高。市場普遍看好電動車市場的成長潛力,預計將帶動相關台灣廠商受惠,特別是那些能夠為電動車提供零組件的蘋果供應鏈以及特斯拉的供應鏈。近期,崧騰、界霖、和勤等台灣廠商股價上漲逾4.5%,電動車概念股上攻。 蘋果電動車的進度似乎正在加速,供應鏈消息指出,其原型車已在美國加州開始路測,並開始催貨零組件。台灣的車用零組件廠如和大、貿聯-KY、和勤、富田電機等多家廠商已加入首波供應鏈,台灣汽車供應鏈「爆單」。其中,精密金屬沖壓廠和勤股價上揚4.59%,而崧騰、界霖、乙盛-KY、胡連、順德等特斯拉概念股漲幅則在2~5%之間。 法人預估,AppleCar相關供應鏈商機預計明年發酵,2022年將迎來爆發。亞馬遜與電動車新創團隊Rivian合作的電動貨車也預計明年上路。在「美國雙A」的助力下,台灣廠商紛紛擴產、擴廠,和勤正在進行兩岸擴產,台灣全興廠預計年底完成量產,嘉興新廠第五車間擴廠則將於明年第二季完成搬遷。 第一金投顧董事長陳奕光指出,AppleCar目前應仍處於設計階段,相關個股受消息面影響,股價有所表現。目前電動車進度以AndroidCar領先,預計明年年中問世。未來市場將演變為特斯拉概念股與AppleCar概念股並存的局面。 陳奕光分析,由於各大電動車廠尚未明確證實其供應鏈,投資人可以先布局特斯拉概念股,如台積電、電池相關的IC設計、電源管理IC(PowerIC)、被動元件等,而電機部分的和大、貿聯-KY等周邊產品,股價反映速度較慢。 永豐期貨副總經理廖祿民則認為,車電部分涉及安全性考量,特斯拉供應鏈的認證優勢未來可望同步打入AppleCar供應鏈,兩者概念股將出現重疊。此外,鴻海集團在車用電子領域有所布局,國巨集團在車用產品營收比重也大升。
蘋果電動車有望提前上路,供應鏈透露,其原型車已於美國加州上路測試,且已開始由零組件開始催貨,包括和大、貿聯-KY、和勤、富田等多家台灣車用零組件廠均已入列首波供應鏈,台灣汽車供應鏈已出現「爆單」。除被點名進軍AppleCar供應鏈的精密金屬沖壓廠和勤股價上揚4.59%外,崧騰、界霖、乙盛-KY、胡連、順德等特斯拉概念股漲幅則介於2∼5%。
法人預估,AppleCar相關供應鏈商機可望於明年發酵、2022年爆發。此外,亞馬遜(Amazon)與電動車新創團隊Rivian打造之電動貨車,亦預計於明年在美國上路。在「美國雙A」助力下,台廠紛紛啟動擴產、擴廠,其中和勤目前正進行兩岸擴產,台灣全興廠亦預計於年底完成量產,嘉興新廠第五車間擴廠則於明年第二季完成搬遷。
第一金投顧董事長陳奕光表示,AppleCar應仍在設計雛型階段,相關個股受消息面激勵,股價有所表現;目前電動車進度以AndroidCar最為領先,目前已組織多家協力廠加入MIH電動車開放平台大聯盟,預計將於明年年中問世。此外,未來則將演變為特斯拉概念股加AppleCar概念股,成為明年市場主旋律。
目前各大電動車廠皆尚未明確證實其供應鏈,陳奕光分析,投資人可先布局特斯拉概念股,並點名上游晶圓代工台積電,及電池相關的IC設計、電源管理IC(PowerIC)、被動元件為首波受惠者;至於電機部分的和大、貿聯-KY等周邊產品,股價反映速度較慢。
永豐期貨副總經理廖祿民則認為,車電部分牽涉到安全性考量,原先的特斯拉供應鏈具備通過認證之優勢,未來可望同步打入AppleCar供應鏈,兩者概念股將出現重疊。此外,就整合方面,鴻海集團於車用電子亦有所布局,國巨集團在車用產品方面營收比重大升。
經濟部昨日公布了一則令人振奮的消息,那就是台灣企業在特斯拉供應鏈中的佔比達到了令人驚嘆的75%,這意味著每四分之三的特斯拉零組件都來自台灣廠商。其中,有33家台灣企業成功打入特斯拉的供應鏈,而這其中又有15家廠商積極參與了「投資台灣三大方案」,投資總額高達1,000億元以上。 這15家廠商分別在車電、馬達、電池、車身、充電等五大系統中展開了投資,其中群創電子在觸控面板領域投資了702億元,和碩在主控電腦領域投資了149億元,同欣電在影像感測封裝領域投資了97億元,巧新在鍛造鋁鋼圈領域投資了92億元。這些投資不僅展示了台灣企業對未來的信心,也顯示了台灣在電動車產業中的重要性。 經濟部次長林全能強調,未來與特斯拉的合作將與台灣成為「亞洲高階製造中心」的目標緊密結合,透過智慧製造提升台廠的製造效率和產值。他還提到,隨著電動車成為國際產業發展的趨勢,與特斯拉的合作將為台灣在無人駕駛和電動車生產等智慧領域帶來提升的機會。 經濟部投資處長張銘斌對台灣企業在特斯拉供應鏈中的表現感到自豪,他指出,台廠的成績來之不易,因為在特斯拉剛起步時,許多傳統汽車供應鏈廠商因為客戶忠誠度等因素,並不願與特斯拉合作。而台灣的電子業中小企業,由於過去在傳統汽車供應鏈中的經驗,恰好成為了特斯拉的理想供應商。 這次公布的台灣廠商包括和碩、群創、同欣電、富田、和大、康普、和勤、順德、巧新、聯嘉、恒耀、維熹、致茂、康舒、興勤等,其中富田電機也是這次投資台灣三大方案的廠商之一。這次的合作將為台灣電子產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也讓台灣在全球電動車產業中佔據了重要地位。
經濟部昨日在行政院會報告「投資台灣三大方案」執行成果。投資處長張銘斌表示,在特斯拉供應鏈中,有15家台廠通過三大方案,涵蓋車電、馬達、電池、車身、充電等五大系統,投資逾千億元。其中,投資額比較大的,包括群創針對觸控面板領域投資702億元、和碩在主控電腦投資149億元、同欣電針對影像感測封裝投資97億元,以及巧新就鍛造鋁鋼圈投資92億元。
經濟部次長林全能表示,後續特斯拉合作的發展面向,主要與台灣要成為「亞洲高階製造中心」的方案目標結合,導入智慧製造,提高台廠製造效率與價值;其次,電動車是國際未來產業發展趨勢,若能和特斯拉有更好合作,在無人駕駛、電動車生產等智慧領域,獲得提升機會。
張銘斌對未來發展深具信心,他強調特斯拉有如此亮眼成績,台廠功不可沒。他說明,在特斯拉供應鏈中,廣義的台廠供應商涵蓋近75%,等於一台特斯拉有四分之三的零組件都是由台廠供應,若沒台商,特斯拉也很難生產。
張銘斌解釋,會有這樣的成績,也是因為特斯拉剛起步時,傳統汽車供應鏈廠商基於客戶忠誠度等因素,不願與之打交道,特斯拉需找另一批電子化程度高的供應鏈,來和傳統車廠競爭,恰逢台商電子業中有許多中小企業,過往打入傳統汽車供應鏈,因此適合成為特斯拉供應商。
根據經濟部資料,廣義的特斯拉供應鏈台商有33家,其中參與投資台灣三大方案者有15家,包括和碩、群創、同欣電、富田、和大、康普、和勤、順德、巧新、聯嘉、恒耀、維熹、致茂、康舒、興勤。
盛夏來臨,台灣用電量創下新高,節能議題再次成為焦點。在這波節能風潮中,工業之母——馬達,其耗電量佔全球逾50%。為了洗刷用電惡霸的印象,成功「由黑轉綠」的富田電機近年來不斷創新、突破、成長,邊防疫邊衝刺出亮眼好業績,而這背後的功臣正是與節能密不可分的幾顆馬達。8月6日,富田電機參加高雄自動化大展,幾款攻堅市場的策略性產品首次同台亮相。
富田電機國內市場部經理蔡穎超表示,此次展出的All In One Solution引領市場新風向,這項將馬達與變頻控制整合為一體的創新設計,將成為未來馬達的領航者。蔡穎超強調,市場上傳統馬達的需求仍然存在,但最大的瓶頸在於缺乏創新。
「客戶經常說市場萎縮、沒有需求,但真的是沒有需求嗎?」蔡穎超反問。他以2020年第一季木工機械業的出口量為例,指出雖然不是全系列都好,但帶鋸機、圓鋸機的需求卻相當旺盛,這些都需要大量的小顆單向馬達。然而,傳統單相馬達存在品質不穩的問題,甚至可能造成工安危險。富田電機正是因為解決了這些客戶的痛點,成功拿下訂單。
「所以,市場絕對有需求,只是礙於找不到有技術能力的機械廠幫他做(客製化)」。富田電機現在最重要的任務是幫助機械業者提升品牌價值,這也是為什麼他們要推廣All In One。蔡穎超表示,「這是一個全新的市場。現在,只要透過一個旋鈕,就可調整成所需的速度進而做切削動作,應可節能。」
富田電機在此次展會上還展出了直驅伺服馬達,這款新穎、奇特的产品在歐洲已蔚為趨勢。蔡穎超解釋,傳統使用皮帶的馬達會鬆動,導致橡膠屑產生,影響品質和潔淨度;使用減速機則會導致溫升過高,防護用塑膠套件易硬化。而直驅式馬達無須皮帶輪或減速機,可直接傳動、定位,省去許多困擾,同時達到低轉速、高扭力、高穩定等優勢。該款馬達效率達95%,節能效益可期。
富田電機國內市場部經理蔡穎超介紹,論創新,此次展出由All I n One Solution引領風向,這是一項馬達與變頻控制整合為一的創新 設計,未來馬達的領航者。為客戶解決痛點有豐富經驗的蔡穎超認為 ,目前傳統馬達其市場需求都還在,最大瓶頸就是缺乏創新。
「客戶經常說市場萎縮、沒有需求」,但是是真的沒有需求嗎?他 認為不是,並例舉2020年第一季木工機械業的出口量比去年同期還要 高,並非全系列都好,而是帶鋸機、圓鋸機的需求好,這些要用到大 量的小顆單向馬達,單價雖低但是量大。惟此單相馬達有一缺點:內 含的電容被動元組件如用到落後國家製次級品,品質就不穩,甚至可 能現場引燃、造成工安危險之虞,富田就因解決此客戶痛點拿下訂單 。
「所以,市場絕對有需求,只是礙於找不到有技術能力的機械廠幫 他做(客製化)」。富田現在最重要的任務是幫助機械業者提升其品 牌價值,這也是為什麼富田要推All In One,「這是一個全新的市場 。現在,只要透過一個旋鈕 ,就可調整成所需的速度進而做切削動 作,應可節能」。
富田出奇招獨樹一幟。直驅伺服馬達是此次新穎、奇特指標,蔡穎 超說,傳統使用皮帶的馬達用久會鬆、怕導致橡膠屑產生因而影響品 質、潔淨度;使用減速機則會導致溫升過高、隨之而來防護用塑膠套 件易有硬化等弊病叢生。直驅式馬達在歐洲兩年前就已蔚為趨勢,特 色是無須皮帶輪或減速機就可直驅傳動、定位,省掉皮帶、減速機就 不會有上述困擾,同時達到低轉速、高扭力、高穩定諸多優勢。該款 馬達效率達95%,節能效益可期。
台灣投資環境持續吸引外資湧入,其中<富田電機>成為最新加入的投資熱門。根據最新消息,台灣三大投資方案累計投資金額已衝破兆元大關,達到驚人的1兆36億元。這個成績,在短短時間內實現,對台灣供應鏈產生了「補弱增強」的效益。 投資處長張銘斌表示,後續還有百億電子大廠待審,以及國際重大投資案正在洽談中。預計明年任務結束前,總投資金額可望上看1.5兆元。而台灣在防疫方面的突出表現,也讓它成為更多企業分散風險的首選之地。 在最新的投資案中,<富田電機>與禾伸堂企業、達興材料等3家企業通過根留台灣方案,投資約58億元。而華邦電子、希華晶體科技、新代科技及日揚科技4家企業則通過台商回台方案,投資87億元。這些投資案將為台灣帶來新的產業發展動能。 特別是華邦電子,它計劃投資逾65億元擴增產能並提升技術。由於中科12吋晶圓廠生產效益提升,華邦電子將引進業界最高水準的智慧自動化機台設備,投入先進製程與自有創新技術開發。這將進一步強化台灣在半導體產業的領先地位。 此外,禾伸堂為布局5G產業發展,並逐步聚焦高階MLCC研發進程,斥資25億元在桃園市龍潭區增建高階積層陶瓷電容器智慧化產線。這將使台灣在高階MLCC應用市場,如電動汽車、5G通訊、IoT物聯網及GaN應用等方面,更具競爭力。 總結來說,這些投資案的落實,將為台灣帶來更多經濟成長機會,並提升國際競爭力。
經濟部昨日通過華邦電子、希華晶體科技、新代科技及日揚科技等四家台商回台,共87億元,以及禾伸堂企業、富田電機、達興材料等三家根留企業投資約58億元,推升總投資額正式突破「兆元」大關,預計帶來8.2萬個就業機會。
美中貿易爭端波及全球供應鏈,電子業廠商也審慎調整全球布局。近年華邦中科12吋晶圓廠生產效益提升優於預期,為維持長遠競爭力並因應市場需求,將投資超過65億元擴增產能、提升技術,引進業界最高水準的智慧自動化機台設備,持續開發先進製程與自有創新技術,提供更高附加價值產品。
經濟部分析,記憶體市場短期雖受美中貿易戰和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造成需求減弱,但預期未來隨著消費裝置、車用及工業製造、醫療、人工智慧、5G及物聯網等新興產業應用蓬勃發展,多元終端需求將使記憶體產業維持長期成長趨勢。
希華晶體科技有九成石英元件產品外銷歐美日,因貿易戰導致大陸需求降低,出貨下滑,決定投入8億元提高台灣產能,在台中、苗栗竹科竹南園區與台南南科廠擴建無塵室,增設石英晶體與石英震盪器智慧化產線,可新增72個工作機會。
新代科技為分散風險並配合客戶要求,斥資逾2億元擴建竹科總部廠房,導入自動化產線、智慧倉儲等元素,預計新增90個工作機會。
日揚科技則是二度加碼投資近11億元,啟動台南樹谷園區新廠興建計畫,提升量能及優化產品組合,導入數位化管理系統,預計招聘31名專業人才。
根留台灣的禾伸堂為布局5G產業發展,斥資25億元在桃園市龍潭區增建高階積層陶瓷電容器智慧化產線,並招募315名人才。
富田電機投資逾19億,在苗栗銅鑼園區打造台灣第一條最具規模的電動車動力系統生產線,導入智慧化製程,可新增162名就業機會。
達興材料因應新產品製程需求,投資13億元於台中中港加工區新建智慧化廠房,帶來100名本國就業機會。
投資台灣事務所昨天舉行審查會議,會中通過4家台商回台及3家根留台灣,累計三大投資方案通過480家企業,總投資金額約1兆36億元。其中台商回台通過華邦電子、希華晶體科技、新代科技及日揚科技4家企業投資87億元。根留台灣通過禾伸堂企業、富田電機、達興材料等3家企業,投資約58億元,後續尚有逾50家排隊待審。
張銘斌說,台商回台從去年1月開始實施,根留台灣以及中小企業從7月開始,在不滿1年半時間,三大投資方案就突破兆元,對台灣供應鏈來說,有「補弱增強」效果。原本預計今年有逾3,200億元投資落實到位,惟受到全球經貿活動趨緩,整體大環境不好情況影響下,將盡可能協助企業完成投資。
另外,待審的50多家中,官員透露,還有2家投資金額破百億的電子業,都是這二個月應客戶要求決定投資,另外還有電子、金屬加工、機械及零組件等產業類別。
「萬事起頭難」,張銘斌說,智邦成為第一個台商回台通過案例,那是在很短時間內就敲定的投資計畫,後續促成多項產業鏈布局,讓整體投資環境變得更完善。
本周破兆有電子大廠華邦電回台助陣,由於中科12吋晶圓廠生產效益提升優於預期,因應市場需求,將投資逾65億元擴增產能並提升技術,引進業界最高水準智慧自動化機台設備,投入先進製程與自有創新技術開發。
另禾伸堂為布局5G產業發展,並逐步聚焦高階MLCC研發進程,斥資25億元在桃園市龍潭區增建高階積層陶瓷電容器智慧化產線,可提升在高階MLCC應用市場,像是電動汽車、5G通訊、IoT物聯網及GaN應用等方面。
富田電機董座憶述:臺灣中小企業在汽車動力系統領域展現強大競爭力,打造產業聚落前景可期
近日,面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對產業帶來的衝擊,許多台商都在努力調整營運策略,尋求產地挪移和供應鏈的優化。然而,富田電機卻因早先的未雨綢繆,成功將大陸產線移回台灣,逆勢成長,現在甚至能夠因應市場需求,將備貨量提高至兩倍以上。
富田電機董座表示,臺灣的中小企業在汽車相關的動力系統、零組件、材料、精密加工等方面擁有豐富的經驗和技術,這些都是國際市場上難以匹敵的競爭優勢。此外,臺灣企業的配合度高,這對於打造「動力包辦」產業聚落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機會。
董座進一步強調,臺灣中小企業應該把握這個機會,加強技術創新和產品開發,提升產業整體的競爭力。同時,政府也應該提供更多的支持,鼓勵企業進行產業升級和轉型,共同推動臺灣經濟的持續發展。
富田電機的這次成功轉型,不僅為公司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也為臺灣中小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發揮作用提供了有力證據。未來,富田電機將繼續發揮臺灣技術優勢,為全球汽車產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該公司董座認為,臺灣中小企業在汽車相關的動力系統、零組件、材料、精密加工方面很有能量,在國際上有競爭力,而且配合度高,要打造「動力包辦」產業聚落很有機會。
台灣電機業龍頭富田電機,在疫情對全球產業帶來的衝擊下,展現出強大的抗風雨能力。由於先前已將大陸產線成功移回台灣,富田電機未受疫情影響,反而在市場成長和客戶需求增長的背景下,能夠達到兩倍的備貨量。董事長張金鋒表示,隨著全球產業變化迅速,富田電機憑藉在電動車行業的積極布局,未來前景看漲。他希望整合相關零組件廠商,打造電動車產業鏈台灣隊,帶動台灣下一個重要的產業目標。
張金鋒強調,台灣中小企業在汽車相關的動力系統、零組件、材料、精密加工方面具有強大的競爭力,且配合度高,有機會打造「動力包辦」產業聚落。他並不放棄探索新商業模式的可能,為台灣隊帶來更多商機。
富田電機的產品均採用台灣本土生產的零組件,如外殼、鋼板、齒輪材料等,張金鋒認為,這是台灣基礎產業的強大支持。他提到,一線車廠與二線車廠在電動車生產上的差異,讓台商有機會提供零組件外包服務,成為車廠的委託設計與製造商(ODM)。
張金鋒分析,二線車廠因為缺乏關鍵技術和生產量不足,容易將部分零件外包,這為台商提供了發展機會。而富田電機可以成為這些車廠的長期夥伴,幫助他們解決生產問題。他強調,富田電機不會去追求一級車廠的量產生意,而是以提供樣品和技術支持為主。
富田電機作為台灣電動車動力系統的領軍企業,自2015年中鋼入股後,打破了家族企業框架,有了更宏觀的發展格局。張金鋒表示,公司將投資巨資設立智慧化工廠,力求在產業中保持領先地位,並為永續營運打下堅實基礎。
董事長張金鋒表示,全球產業變化太快,因有幸涉足電動車行業、跟上潮流腳步,使得富田前景可期。他希望藉由富田在電動車動力系統所積累的資源、經驗來形成PowerSupplyChain,整合相關零組件廠商,促成電動車產業鏈臺灣隊,帶動我國下一個重要的產業目標。張金鋒說,臺灣中小企業在汽車相關的動力系統、零組件、材料、精密加工方面很有能量,在國際上有競爭力,而且配合度高,要打造「動力包辦」產業聚落很有機會。對此,他也絕不放棄任何為台灣隊帶出新商業模式的可能。
張金鋒直言,富田馬達使用的零組件都是臺灣在地生產,包括外殼、鋼板、齒輪材料、加工、驅動器等都是臺灣的基礎產業,富田只是加以整合。以市場滲透率、品牌價值、售價策略來分,車市分一線與二線車廠,一線廠架構比較完整,要做電動車組裝整合比較容易;二線廠則限於產量、規模,要投入經費做電動車的速度較慢,因此很容易傾向把大架構中的部分零件外包,這提供台商最好的機會。
「富田既已獲得這個機會,就要把動力系統做到最專業,整合最好的材料商、加工廠,才能做到三合一、甚至四合一動力系統,成為車廠的委託設計與製造商(ODM)」。
張金鋒分析,二線車廠要去新增一條產線,會卡在時間問題,因為他們沒能掌握關鍵技術、車產量也沒有那麼大;富田就可以掌握這個機會,成為他們的長期夥伴。如果去做一級車廠的生意,到某個階段,對方會想要購買你的技術或併購公司,且大車廠都有動力系統的技術,他們自己的子公司有組裝能力,台廠頂多就只能提供零組件而已。又,以富田現在的規模,也吃不下一線車廠的量產生意,不過「很歡迎各車廠找富田打樣」。
既是台灣第一個打響電動車動力系統名號的,而且中鋼2015年入股後,使富田打破家族企業框架、有更宏觀的格局,富田為此準備投鉅資設立智慧化工廠,務求做到最好,既是穩紮穩打、為永續營運打底,也讓一般競爭對手望塵莫及。
富田電機,這家台灣的電機製造商,近期與日本知名車廠的深度合作,再次證明了其在電動車動力系統領域的實力。2018年,富田電機承接了一項重要的任務,那就是將兩輛大巴士的低底盤轉型為純電動車。這項工程在2019年順利通過驗收,對於富田電機來說,這是一個具有指標性的里程碑。 董事長張金鋒表示,富田電機目前最大的優勢在於打樣能力。他強調,富田電機擅長工業用馬達的生產,並能夠以多樣少量製造的模式,提供既經濟又高效的解決方案。這也是為什麼美國T廠會選擇富田電機來打樣許多機種,以及促成與日本大巴廠合作的關鍵因素。富田電機目標是爭取打樣後的量產訂單。 富田電機不僅在打樣方面有亮點,在產品附加價值上也展現了進步。之前銅鑼一廠生產的矽鋼片核心,是車用馬達的重要零組件,現已在中國市場銷售。富田電機計劃增加其附加價值,爭取整個馬達的組裝業務,並已獲得日本車廠的認同,有望直接導入量產。 面對傳統產業受到中美貿易戰和新冠肺炎的衝擊,富田電機選擇逆勢而動,不斷投資新廠建設。銅鑼廠區二期的土建和設備計畫,投資金額達20億元,預計2021年完工。這將構建全台灣第一條規模最大的電動車動力系統生產線,並配合三機一體的動力系統量產,為迎接車廠訂單做好準備。 張金鋒坦言,這次的大規模投資是一個相當大的賭注,但也恰逢其時,有機會也有能力進行。他希望把握這個機會,將台灣的傳統產業推向國際市場。 富田電機接到的訂單,將產業鏈設立得更加完善。一個動力系統的價值約為4,000美元,若一年能夠產量達到5萬套,將帶來約60億新臺幣的生意。 值得注意的是,富田電機與日本車廠合作開發的動力系統是當前最新的油電混合動力設計,可以在汽車電池電量不足時隨時補充電力,未來也容易轉型為純電動車的動力系統。富田電機目標是將該車廠大中小型電動車系列的動力系統全部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