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富田電機(興)公司新聞
該公司董座認為,臺灣中小企業在汽車相關的動力系統、零組件、材料、精密加工方面很有能量,在國際上有競爭力,而且配合度高,要打造「動力包辦」產業聚落很有機會。
台灣電機業龍頭富田電機,在疫情對全球產業帶來的衝擊下,展現出強大的抗風雨能力。由於先前已將大陸產線成功移回台灣,富田電機未受疫情影響,反而在市場成長和客戶需求增長的背景下,能夠達到兩倍的備貨量。董事長張金鋒表示,隨著全球產業變化迅速,富田電機憑藉在電動車行業的積極布局,未來前景看漲。他希望整合相關零組件廠商,打造電動車產業鏈台灣隊,帶動台灣下一個重要的產業目標。
張金鋒強調,台灣中小企業在汽車相關的動力系統、零組件、材料、精密加工方面具有強大的競爭力,且配合度高,有機會打造「動力包辦」產業聚落。他並不放棄探索新商業模式的可能,為台灣隊帶來更多商機。
富田電機的產品均採用台灣本土生產的零組件,如外殼、鋼板、齒輪材料等,張金鋒認為,這是台灣基礎產業的強大支持。他提到,一線車廠與二線車廠在電動車生產上的差異,讓台商有機會提供零組件外包服務,成為車廠的委託設計與製造商(ODM)。
張金鋒分析,二線車廠因為缺乏關鍵技術和生產量不足,容易將部分零件外包,這為台商提供了發展機會。而富田電機可以成為這些車廠的長期夥伴,幫助他們解決生產問題。他強調,富田電機不會去追求一級車廠的量產生意,而是以提供樣品和技術支持為主。
富田電機作為台灣電動車動力系統的領軍企業,自2015年中鋼入股後,打破了家族企業框架,有了更宏觀的發展格局。張金鋒表示,公司將投資巨資設立智慧化工廠,力求在產業中保持領先地位,並為永續營運打下堅實基礎。
董事長張金鋒表示,全球產業變化太快,因有幸涉足電動車行業、跟上潮流腳步,使得富田前景可期。他希望藉由富田在電動車動力系統所積累的資源、經驗來形成PowerSupplyChain,整合相關零組件廠商,促成電動車產業鏈臺灣隊,帶動我國下一個重要的產業目標。張金鋒說,臺灣中小企業在汽車相關的動力系統、零組件、材料、精密加工方面很有能量,在國際上有競爭力,而且配合度高,要打造「動力包辦」產業聚落很有機會。對此,他也絕不放棄任何為台灣隊帶出新商業模式的可能。
張金鋒直言,富田馬達使用的零組件都是臺灣在地生產,包括外殼、鋼板、齒輪材料、加工、驅動器等都是臺灣的基礎產業,富田只是加以整合。以市場滲透率、品牌價值、售價策略來分,車市分一線與二線車廠,一線廠架構比較完整,要做電動車組裝整合比較容易;二線廠則限於產量、規模,要投入經費做電動車的速度較慢,因此很容易傾向把大架構中的部分零件外包,這提供台商最好的機會。
「富田既已獲得這個機會,就要把動力系統做到最專業,整合最好的材料商、加工廠,才能做到三合一、甚至四合一動力系統,成為車廠的委託設計與製造商(ODM)」。
張金鋒分析,二線車廠要去新增一條產線,會卡在時間問題,因為他們沒能掌握關鍵技術、車產量也沒有那麼大;富田就可以掌握這個機會,成為他們的長期夥伴。如果去做一級車廠的生意,到某個階段,對方會想要購買你的技術或併購公司,且大車廠都有動力系統的技術,他們自己的子公司有組裝能力,台廠頂多就只能提供零組件而已。又,以富田現在的規模,也吃不下一線車廠的量產生意,不過「很歡迎各車廠找富田打樣」。
既是台灣第一個打響電動車動力系統名號的,而且中鋼2015年入股後,使富田打破家族企業框架、有更宏觀的格局,富田為此準備投鉅資設立智慧化工廠,務求做到最好,既是穩紮穩打、為永續營運打底,也讓一般競爭對手望塵莫及。
富田電機,這家台灣的電機製造商,近期與日本知名車廠的深度合作,再次證明了其在電動車動力系統領域的實力。2018年,富田電機承接了一項重要的任務,那就是將兩輛大巴士的低底盤轉型為純電動車。這項工程在2019年順利通過驗收,對於富田電機來說,這是一個具有指標性的里程碑。 董事長張金鋒表示,富田電機目前最大的優勢在於打樣能力。他強調,富田電機擅長工業用馬達的生產,並能夠以多樣少量製造的模式,提供既經濟又高效的解決方案。這也是為什麼美國T廠會選擇富田電機來打樣許多機種,以及促成與日本大巴廠合作的關鍵因素。富田電機目標是爭取打樣後的量產訂單。 富田電機不僅在打樣方面有亮點,在產品附加價值上也展現了進步。之前銅鑼一廠生產的矽鋼片核心,是車用馬達的重要零組件,現已在中國市場銷售。富田電機計劃增加其附加價值,爭取整個馬達的組裝業務,並已獲得日本車廠的認同,有望直接導入量產。 面對傳統產業受到中美貿易戰和新冠肺炎的衝擊,富田電機選擇逆勢而動,不斷投資新廠建設。銅鑼廠區二期的土建和設備計畫,投資金額達20億元,預計2021年完工。這將構建全台灣第一條規模最大的電動車動力系統生產線,並配合三機一體的動力系統量產,為迎接車廠訂單做好準備。 張金鋒坦言,這次的大規模投資是一個相當大的賭注,但也恰逢其時,有機會也有能力進行。他希望把握這個機會,將台灣的傳統產業推向國際市場。 富田電機接到的訂單,將產業鏈設立得更加完善。一個動力系統的價值約為4,000美元,若一年能夠產量達到5萬套,將帶來約60億新臺幣的生意。 值得注意的是,富田電機與日本車廠合作開發的動力系統是當前最新的油電混合動力設計,可以在汽車電池電量不足時隨時補充電力,未來也容易轉型為純電動車的動力系統。富田電機目標是將該車廠大中小型電動車系列的動力系統全部拿下。
董事長張金鋒指目前富田最大的優勢在打樣部分。富田專精的工業 用馬達,擅長的就是多樣少量製造模式,且便宜又有效率,這是美國 T廠之所以有許多機種都習慣找富田打樣,以及促成日本大巴合作的 原因;富田屬意的則是爭取打樣後的量產訂單。
之前銅鑼一廠做出矽鋼片核心,正是車用馬達的關鍵零組件之一, 這部分已在中國銷售,現要增加其附加價值,爭取整個馬達由富田組 裝;已獲日本車廠認同,可望直接導入量產。
因此,即便傳產業遭遇中美貿易戰、新冠肺炎連續打擊,富田電機 在此艱困時刻,仍不斷投資新廠建設。銅鑼廠區二期計畫土建加設備 計畫投資20億元,預定2021年完工,將建構全台灣第一條最具規模的 電動車動力系統生產線,配合三機一體的動力系統量產,為迎接車廠 訂單做好準備。
在經濟低迷時期卻做如此大規模投資,張金鋒坦言,這是相當大的 賭注,但是也剛好有這個機會、有這個能力,可謂因緣際會,他希望 趁勢將台灣的傳產業行銷國際。
藉由富田所接的訂單,將產業鏈設立好,假設一個動力系統要價4 ,000美元,一年若有5萬套量產,就是大約新臺幣60億元的生意。
值得注意的是,富田與日本車廠合作開發的動力系統是當前最新設 計,新系統是油電混合動力,以便在汽車電池電量不足時可隨時補充 電力,未來也很容易做為純電動車的動力系統。富田著眼的是將該車 廠大中小型電動車系列的動力系統連帶組裝全部拿下。
日本向來為Taipei AMPA第一大買主國,凸顯此展在展出規劃以及廠商產品質量上均獲日本買主高度肯定。2019年汽配聯展成功轉型,獲得眾多參展廠商及國際買主的肯定,2020年汽配三合一展持續以「電子化」、「電動化」、「智慧化」為主軸,攜手國內業者展出最全面的汽機車產業專業採購平台,開放參展報名即獲得廠商支持,攤位銷售已達80%,包括富田、南晃、琦玉、耿鼎、飛宏、秀山、龍鋒、矽卡等公司都已經報名。
為呼應國外買主提出AMPA展在展覽及展品分區應更為明確之建議,2020年另將「汽車照明」及「車身美容及保養」獨立成為新展區。更多參展資訊及優惠請至展覽官網查詢:www.ampa-in-one.com.tw。(許玳瑜)
以「FUKUTA」品牌行銷全球,為美國電動車大廠等的全球策略夥伴。
工業局呂正華局長以「深耕台灣立足全球,全世界都是我們的市場」為主題,向現場來賓說明經濟部自101年推動中堅企業政策以來之豐碩成果,強調台灣不但產業聚落完整,擁有晶圓代工及高階自行車等世界第一的產業,許多深耕特定領域之潛力企業更是台灣應該要大力扶植的中堅企業,當台灣的中堅企業愈來愈多,我們在全球市場的影響力就會愈來愈大。
經濟部工業局7年來已帶動投資約2,378億元,創造就業31,340人。而適逢美中貿易戰的機遇,行政院推動「歡迎台商回台投資行動方案」,其中也有26家中堅企業回台投資,投資金額達641億元,創造就業6,200人。
詳情可至工業局「推動中堅企業躍升計畫」網站(http://www.mittelstand.org.tw/)查詢。
台北國際汽配展盛大開幕!富田電機等重量級廠商齊聚
【台北訊】24日,亞洲第二大規模的台北國際汽配展(AMPA)在南港展覽館盛大開幕,吸引超過1,340家參展商,其中富田電機等知名廠商齊聚一堂,展現台灣汽配產業的實力與創新。
今年展覽預計將吸引7,000名海外買家,並有50家重量級買主來台採購,將舉辦超過370場一對一採購洽談會,商機無限。
經濟部政次王美花表示,台灣製造形成強大產業鏈,是汽配業的最大特色。她強調,經濟部將協助業界技術提升,共同打國家隊。
葉明水指出,2018年台灣汽車零配件出口金額創下70億美元的佳績,隨著物聯網、人工智慧及5G等技術的發展,台灣汽配製造廠商緊扣市場脈動,電子化、電動化、智慧化成為本屆展覽的主軸。
今年台北國際汽車零配件展結合「國際機車產業展」等六大展覽,規模超越上屆,展覽廣受歡迎。
除了富田電機,其他知名廠商如秀山、琦玉、帝寶、東陽、南晃等也參展,展現台灣汽配產業的豐富內涵。
此外,還有車電展、智慧運輸展及電動汽機車展等六大展覽,以及來自14個國家地區的171家國外參展商,共同打造一個亞洲最重要的汽配產業一站式採購平台。
貿協今年特別邀請超過50家重量級海外買主來台參觀採購,包括德國最大機車經銷商Paaschburg & Wunderlich、義大利最大機車製造商Piaggio(比雅久)等,將參加370場一對一採購洽談會,預計今年汽配展商機可期。
經濟部政次王美花第二次參與國際汽配展,她強調「台灣製造」形 成強大產業鏈是汽配業最大特色,經濟部科專計畫將協助業界技術提 升,一起打國家隊!葉明水指出,2018年台灣汽車零配件出口金額創 70億美元佳績,隨物聯網、人工智慧及5G等技術的發展,台灣汽配製 造廠商緊扣市場脈動,電子化、電動化、智慧化是本屆展覽主軸。
今年台北國際汽車零配件展結合「國際機車產業展」等六大展覽在 南港展覽館1館、2館盛大開展,其中台北國際汽車零配件展(AMPA) 更為亞洲第2大汽車售後零配件展,也是亞洲最重要的汽配產業一站 式採購平台,今年六展規模合計有1,340家參展商,使用3,750個攤位 ,規模更超越上屆。
其中,指標性廠商包括汽配展的秀山、琦玉、帝寶、東陽、南晃及 富田電機等;車電展有車王電子、行競、凱銳、神達及凱士士等;智 慧運輸展及電動汽機車展包括自駕巴士製造商7Starlake、ETC智慧公 路收費系統的遠創智慧、智慧型充電站研發廠商Noodoe等;而機車大 廠則有汎德(BMW)、瑪古拉(MAGURA)等,國外參展商計有171家外 商來自14個國家地區。
貿協今年洽邀超過50家重量級海外買主來台參觀採購,包括德國最 大機車經銷商Paaschburg & Wunderlich、義大利最大機車製造商 Piaggio(比雅久)、印度第二大商用車製造商Ashok Leyland、印度 唯一電動車製造商Mahindra & Mahindra、歐洲荷比盧三國最大的 汽車零配件經銷商Geevers等重量級買主,將參加370場一對一採購洽 談會,今年汽配展商機可期。
台灣富田電機展現前瞻技術,迎接全球電動車潮! 在全球電動車市場的熱潮下,台灣企業富田電機展現其創新技術,積極迎戰未來市場。近期,在2019年國際汽車零配件展中,富田電機以其專門對應電動車應用的「三機一體」技術,吸引了眾多目光。 所謂「三機一體」,就是將馬達、驅動器、控制器進行高度整合,形成一個模組。這項技術不僅節省空間和成本,還能提高安全性,並減少對其他電子設備的干擾。富田電機強調,採用三機一體模組,可以減少冷卻器的使用,並縮短連接線路,從而降低對EMC的干擾,減少故障發生的機率。 富田電機表示,雖然內燃機已經有超過百年的歷史,但電動馬達近年才開始發展。台灣擁有優秀的單一零件供應商,富田電機希望從零件製造升級到系統整合,提供完整的電動車供電系統和驅動器。該公司以奧迪與福斯汽車共用底盤的概念,將自製的powerunit(供電系統)和driveunit(驅動器)整合到不同品牌的電動車中,實現模組化和標準化,滿足不同品牌的需求。
2019年國際汽車零配件展4月24日至27日在南港登場,期間,以創新搏得媒體閃光燈的富田電機打算展示其專門對應電動車應用的三機一體技術,以迎接世界電動車大趨勢。
富田電機指所謂三機一體,「就是將馬達、驅動器、控制器高度整合,做成模組」,其優點是節省空間,節省成本,增加安全性,同時也減少對其他電子設備的干擾。據稱,馬達、驅動器、控制器個別都需要冷卻器,冷卻器容易發熱故障,如採用最新三機一體模組,共用到極致就可減少冷卻器、縮短連接線路,線路變短則意味對EMC的干擾就減少,較不易產生對其他電子設備訊號的干擾,所以三機一體不僅節省空間,更能減少故障發生的機率,這部份對於車廠有絕對性的吸引力。
富田指出,內燃機已經有超過百年的歷史,但是電動馬達這幾年才開始發展,臺灣有很好的單一零件供應商,除了做part(零件)、也應該要做system(系統),例如奧迪與福斯的汽車共用底盤,富田現在就是以相同概念,要做模組化、標準化,把歐洲車、美國車的引擎拿起來,把富田自製的powerunit(供電系統),driveunit(驅動器)放進去,這樣就完備電動車的基本性能,然後看品牌廠需要2,000c.c,還是3,000c.c,再變動規格即可。
今年富田採取新策略,在這次工具機展中,首度與英國EMERSONGroup、緯宇國際搭配聯展。據悉,EMERSON的驅動器以高轉速著名,富士康加工APPLE手機就是使用EMERSON的驅動器;蔡穎超說,富田的馬達配合其高轉速的驅動器「運轉得很漂亮」。此外,他認為「工具機一定會朝向工業4.0的方向走,富田產品也會配合升級。」而與緯宇國際合作也就在於因應工業4.0的連網與預知維護相關需求。
蔡穎超還介紹富田兩項特色技術,鑄銅轉子與電磁矽鋼片膠合。值得一提的是,富田在鑄銅轉子部分的生產流程曾經被國際銅業專家團隊技術交流協會親自認定。電磁鋼片膠合方面,富田強調能改善堆疊尺寸精度、提升效率。
富田創辦人張金鋒總經理致辭表示,台灣的電動車產業將會成為未 來的重點發展領域,而富田在此已更耕耘13年,可以說奪得先機,很 有機會成為台灣下一個榮景產業的標竿。目前富田創新研發的三機一 體設計有望成為電動車的標準引擎,已受到國際注目,而富田也會更 努力提升自己的應變能力、保持年輕活力,積極締結國際上不同的合 作關係,繼續在馬達產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
談及未來的期許,張金鋒說,希望能跨足台灣潔淨能源領域,進一 步整合台灣的上下游產業生態鏈。因為「從馬達出發,延伸至整車系 統規劃,再結合國內外跨界產業資源,將有機會帶動基礎材料、精密 加工的升級;從根本上改變台灣的產業體質,進一步由此扎實國際競 爭力,才能實現扎根台灣、放眼世界的願景」。這次參訪令貴賓驚豔 的,還有SuperChager充電站,來賓現場見識到TESLA的Model S的快 充速度,20分鐘即可充飽50%的電量,在在可見到富田欲加快活絡電 動車發展的企圖心。
供應鏈完整
朝向整車領域發展
另外,富田也接獲日本知名車廠電動大巴委託開發案,此案除了大巴底盤之外,包括動力系統、車體等,全由富田領軍的策略聯盟廠商承做,預計1年內完成300KW(千瓦)CityBus開發,未來並將在台灣落地生產,外銷日本、東南亞市場。
事實上,富田稍早和馬來西亞車廠合作,已成功開發一款2.6噸電動小貨車,這款電動小貨車擁有150KW、200匹馬力,預計明年上路。
業界表示,日本電動大巴的委託開發案,代表富田在電動車動力系統的實力已被國外大廠所肯定,也展現台灣電動車關鍵零組件供應鏈趨於完整,可進一步朝整車領域發展,值得政府正視。
總部設在神岡豐洲工業園區的富田,今年成立30周年,公司資本額3.35億元,員工280人,去年集團共生產33萬顆各類馬達與電動車動力馬達,營收13.6億元,每股稅後純益逾8元,獲利表現亮眼。
富田規模雖不大,但在全球電動車業界卻是赫赫有名,目前為電動車領導品牌特斯拉(Tesla)最大的動力馬達生產基地,每年供應超過22萬顆動力馬達給特斯拉,另外美國知名電動越野機車品牌也是大客戶。
業界說,要是少了這顆心臟,電動車將動不了,只能是車庫裡的裝飾品;而掌握關鍵技術的富田,也堪稱為台灣中小企業的隱型冠軍,不僅日本大車廠電動車部門主管主動登門拜訪,就連中鋼也投資入股。
產品完善
伺服馬達領導品牌
張金鋒說,富田在電動車動力馬達布局已久,系列產品最完整,從最小的50瓦電動助力自行車,到300KW、約400匹馬力的電動大巴,甚至特斯拉Model X休旅車所需300至700匹動力馬達都有。其實,除了電動車動力馬達,富田也是伺服馬達領導品牌,產品主要供應鋼鐵、造紙及橡塑膠等產業設備廠,應用領域涵蓋產業設備自動化與高精度控制。
電動車等新能源車已成為市場趨勢,張金鋒說,除了特斯拉引領電動車話題,德國預計2030年禁止燃油車上路,日本也計畫2050年跟進,市場商機龐大,台灣不能缺席。
為掌握商機,富田也加速擴建新廠計畫,並在經濟部與科技部支持下,順利進駐銅鑼科學園區設廠,後續計畫邀集相關供應鏈廠商,「做伙」建立國內最大的電動車動力系統生產基地。
目前,富田在銅鑼園區共使用7.5公頃土地,其中一期新廠占地3公頃,共投資5億元興建二棟生產廠房及一座特斯拉電動車快充站,規畫年產50萬顆電動車馬達。
銅鑼二期廠預計第3季發包,總投資達20億元,規畫三棟連棟式廠房及營運總部、宿舍等設施,預計2020年完工投產,年產100萬顆電動車動力馬達;而富田預計5年後集團營業額可達70億元,穩居電動車動力馬達製造龍頭。
「電動車動力系統是台灣下一個10年最有機會的產業!」張金鋒強調,畢竟燃油引擎車已超過百年歷史,台灣的機會不大,反觀電動車產業,台灣卻是走在前頭,擁有最豐富的動力系統出貨績效。
張金鋒不諱言,過去台灣在傳統汽車產業,想要拜訪大車廠根本不得其門而入,現在是世界大廠主動登門拜訪,甚至「把車開到門口請你上車」。正因為台灣走在最前頭,所以動作更要加快,拉大領先其它國家的距離。
值得注意的是,富田最近不但接獲多家國外車廠委託開發大型電動客貨車動力馬達,還與和大集團合作,成功開發電動機、驅動器與差速器「三機一體」的電動車動力系統,讓這顆心臟更輕、更有效率。
1959年次的張金鋒,是台中西屯農家子弟,在六個兄弟姐妹中排行老么,龍華工專電機科畢業的他,後來取得高雄應用科大電機所碩士學位。
創業初期,張金鋒刻意從最冷門的高難度產品做起。他很清楚:「富田規模那麼小,如果和大家做一樣的,一定拚不過大廠」。基於這種策略,富田一成立就專攻當時才剛起步的變頻馬達,不久又投入伺服馬達研發,在當時都是市場的先鋒。富田也因此逐步累積起自己的技術與品牌,進一步奠定以技術取勝的「小而美」企業價值。
富田和特斯拉合作,張金鋒首先面對的,就是電動車馬達必須符合輕量化要求,不但容量密度須達一般工業馬達三倍以上,且要想辦法減輕重量。
為此,張金鋒足足花了3年,才成功開發出關鍵技術,將傳統適合大量生產的鋁鑄轉子,改變為銅鑄轉子,一舉提高馬達輸出效率,且180KW馬達重量更由傳統的4、500公斤,減輕為不到60公斤。
張金鋒強調,富田很重視誠信兩字,答應客戶的事一定做到。他坦言,當時在研發銅轉子馬達時,一度想打退堂鼓,但最後還是熬過來了,也因為這樣的堅持,讓彼此都很珍惜難得的情緣。
如今,富田不但是特斯拉主要的動力馬達供應商,更是台灣最貨真價實的特斯拉供應鏈。
張金鋒指出,國外一線媒體曾報導台灣的動力系統、零組件在國際 有競爭力,而且中小企業有活力、配合度高,他希望台灣業界一起學 習,供應商一起來提升相關產業,同舟共濟讓發展速度更快,共同打 響MIT名號。
富田銅科新廠第一期現要落成啟用,估計電動車動力系統產量能從 之前一年20萬套提升到50萬套。張金鋒指一期土地面積為3公頃,土 建加設備投入5億元,作為電動機零部件的前置期,主要給車廠做測 試;二期土地面積為4.5公頃,將配合三機一體的動力系統量產,土 建加設備將投入20億元,預計在2020年前完工。
就政府對電動車產業的施力點,張金鋒認為政府在輔助電動摩托車 著力不錯,但在電動巴士以外的電動四輪整車還是有困難,少有車廠 來處理,要帶動相關零組件產業發展就卡住,這是產業生態鏈問題。 其次,政府對國內車廠的支持確實蠻多,但偏向無疾而終,甚是可惜 。第三,他很感謝這次政府提供銅科土地給富田蓋新廠,讓他首度覺 得台灣有政府,而不是只有政客。
富田之前與電動車大廠T牌多年合作愉快,但隨著T牌勢必不斷為電 動車未來找新出路並改獨家發包為雙供應商,富田的展業計畫亦相應 轉變,將目標市場更擴大到歐、日、中國等區。近月日本的大巴、大 卡車已委託富田開發,雙方在4月初簽約,車體6月底預計會運到台灣 ,將用台灣的零組件整裝後在台灣認證,再輸出東南亞;日本車廠預 計7月份宣布跟富田的合作。
在成功打開美、日市場後,下一個會是歐洲?張金鋒表示,歐洲市 場早已透過特斯拉將產品帶進去,例如德國賓士車裏的動力系統許多 來自特斯拉,其中馬達、傳動附件都是富田的產品。倒是中國,張金 鋒認為這是當下電動車最大的市場,絕不能放棄。
張金鋒分析,目前全球電動車總量已超過300萬台,預估到2035年 全球電動車年產量將增至4,500萬輛;一輛電動車需要的動力系統不 止一個,需求量十分可觀。
他分析,富田的自製率不是很高,零組件都使用台灣在地生產,包 括:外殼、鋼板、齒輪材料、加工、線材等都是台灣的基礎產業,富 田只是就地加以整合,所以發展電動車產業是現成就能為國家創造很 好的GDP。
富田從事電動車研發已經13年,去年發表自創三機一體的動力系統 ,為國內首創、建立通用標準規格並再度受到國際車廠關注,其研發 團隊功不可沒。富田從10年前就進行產學合作,以提供獎學金的方式 培養專業人才、家境清寒者優先,同時聘請系統、馬達設計、生產管 理等方面的顧問,多元提升產業的競爭力,創造人才庫不遺餘力。除 了目前富田研發團隊的成員共30人,張金鋒還聘請曾經在特斯拉車廠 工作的資深華裔工程師,以一件專案數十萬美金的價格來負責動力系 統整合。
張金鋒表示,目前三機一體動力系統還在測試,仍需要不斷調整改 善。近期富田正在跟東南亞車廠合作,把引擎車改裝電動車,異常重 視細節的張金鋒要求試車測到最完整,有問題在台灣解決再出車。他 指出,做電動車有很多挑戰,有挑戰才有創新,從整車的過程中,富 田了解到車廠的需求為何,並且讓自己的產品上車,雖然賺得不多, 但贏在能夠了解與車廠對接的語言、習慣及品質要求。
回顧公司的成立,當年我兄弟姐妹們湊了500萬元台幣成立公司, 初期由父親掛名董事長,所有創業、運作都由我負責。從28名員工、 租廠房起家,先行銷木工機、養殖業,再擴充到橡塑膠、造紙業、產 業機械等市場,一路以來獲得產官學研方面的支持,現在有員工280 人、公司資本額也達到3.3億元。這些年好像螞蟻雄兵一樣慢慢搬, 自己也沒想到會走到這一端。
回想4年前,因為家族之間以及中鋼入股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也 曾一度萌生退意,終究還是堅持下來,「事情不能做一半,這是一種 責任。到今天我在公司的占股也沒有增加,人生走多長、吃多少都有 定數,有時候表面吃虧,但後來都會補回來,所以不要太計較,否則 沒辦法做事。」正所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雖然花甲之年,但我始終如一,就是帶勁。「我都不認為自己有6 0歲,我處理事情的態度一直都像28歲,想幹就停不了,例如銅鑼科 學園區的新廠,大家都沒想到一年就完成了。」引領公司的思維我要 求不斷創新,並以navigator(領航者)自期。藉著公司30周年的機 會,我特意要打造富田的新企業形象,所以邀請加拿大長大的台灣年 輕人帶著國外團隊為富田做企業識別設計(CIS),從管理面、行銷 面、策略面,把富田好的東西融入新觀念,做持續上的改善、混融, 希望跟國外交流與融入,「富田不能總是停留在傳產思維,下個里程 碑是做國際接軌的蛻變。」
要回想這30年,我腦中浮現的是供應商協力廠與客戶一路相挺,心 中感謝還是感謝。「早期做生意很辛苦,那時業界都用東元、大同的 電機產品,小品牌根本沒機會,我拿到的第一筆訂單是50台、10馬力 的電機(感應馬達)訂單,這造就富田轉型做技術行銷,成台灣第一 個做變頻馬達的公司,此後一路隨市場更迭變動,遇山開路、遇水架 橋,直到今天有能力做動力系統整合、有能力把引擎車變成電動車」 。
做電動車這13年走來是危險重重,當初美系電動車廠找富田合作, 我這個外行看電動車以為很簡單,殊不知車子會動很簡單,要跑得好 卻一點也不簡單。投入後才知道困難重重,馬達體積縮小5、6倍(密 度則增加5、6倍),還要考慮安全性、要申請IATF升級版等等。不過 所謂富貴險中求,很慶幸富田趕上汽車業改革這個百年難遇的時機, 尤其這次能得到政府支持,拿到銅鑼科學園區的土地蓋新廠,我們才 有機會跟世界級車廠交手合作。
面對下一個10年願景,希望富田能夠帶動台灣下一個重要的產業目 標,藉由馬達的專利,轉入到電動車的動力系統。
富田電機投入電動車用馬達逾10餘年,4月11日至14日參加2018台 北汽車零配件展,除了標舉「Enjoy Epower」概念,更以電動汽車三 機一體引擎,成功吸引廣大媒體鎂光燈及大批外國客戶;有來賓當場 讚嘆,「較一般引擎小1/2的三機一體引擎,能做到260kw的表現,很 不可思議」。
富田表示,為什麼美國T牌電動跑車的一顆小小引擎,就能有好幾 百匹馬力?因為「採用三合一系統」。一語道破「三合一引擎」與傳 統配置的差異性,富田指三合一比起舊引擎體積小很多,且「馬力甚 至可以更強」。富田在會展現場(台北世貿B0321)展出的三合一馬 達為400匹馬力,體積較傳統400馬引擎小一半,並且整組零組件+系 統幾乎「全自製」。
談及市場回饋如何,富田表示,這還是一台prototype(原型機) ,仍有一些細部需做修改。本次參展主要讓外界知道『富田有這樣的 能力、有這樣的開發系統,我們會擴大推廣電動汽車三機一體引擎』 。此外,富田也計畫將此prototype放到整車的引擎裡,今年內可望 發表試運行。
富田電機表示,所謂三機一體,「就是將馬達、驅動器、控制器高 度整合,做成模組」,其優點是節省空間,節省成本,增加安全性, 同時也減少對其他電子設備的干擾。據稱,馬達、驅動器、控制器個 別都需要冷卻器,冷卻器容易發熱故障,如採用最新三機一體模組, 共用到極致就可減少冷卻器、縮短連接迴路,迴路變短則意味對EMC 的干擾就減少,較不易產生對其他電子設備訊號的干擾,所以三機一 體不僅節省空間,更能減少故障發生的機率,這部份對於車廠有絕對 性的吸引力。
電動車是未來趨勢,歐洲許多國家都已提案或倡議禁售內燃機汽車 或燃油汽車的日程,在印度及大陸,現在電動車發展也都很快。富田 高層指內燃機已經有超過百年的歷史,但是電動馬達這幾年才開始發 展,臺灣有很好的單一零件供應商,除了做part(零件)、也應該要 做system(系統),例如奧迪與福斯的汽車共用底盤,富田現在就是 以相同這種概念,要做模組化、標準化,把歐洲車、美國車的引擎拿 起來,把富田自製的power unit(供電系統),drive unit(驅動器 )放進去,這樣就完備電動車的基本性能,然後看品牌廠需要2,000 c.c,還是3,000c.c,再變動規格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