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摩根投信(公)公司新聞
台灣摩根投信近期針對全球市場表現及投資策略進行分析,預測2021年全球經濟將呈現先弱後強的趨勢。摩根亞洲首席市場策略師許長泰指出,隨著疫苗效果逐漸成熟,全球經濟預計在第二、第三季進入強勁復甦階段。在這樣的背景下,摩根投信強調,今年股市將是成長股與價值股輪動的一年,長線投資者應該關注科技、醫療等領域。 許長泰也提到,雖然新冠疫苗的研發進度令人鼓舞,但疫苗的分配、運輸、施打狀況以及有效性等問題仍需時間來印證,因此疫情仍是影響全球經濟復甦的最大變數。在美國方面,由於民主黨在總統及參眾議員選舉中全面勝出,預計拜登上任後將聚焦於穩定疫情和支撐經濟,並推出更多刺激政策。 摩根投信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則分析,在弱勢美元格局下,新興市場資產將有相當大的機會。她強調,若全球經濟逐漸擴張,新興市場債和股票都將吸引到資金挹注。林雅慧還提到,新能源和基礎建設可能是拜登新政府後續推動的政策重點。 此外,摩根新興市場債券型產品經理張瑜倫也分享了一項重要調查結果,美銀美林全球經理人調查報告顯示,科技、醫療、工業、非必需性消費、通訊、工業與金融等產業是經理人優先加碼的對象。張瑜倫提醒投資人,這些調查結果主要反映在既有的投資組合中進行調整,投資人應該採取主動式操作策略參與市場。
【新聞報導】 哇塞,去年美股是漲翻天啦,但是亞股表現也一點都不遜色呢!MSCI亞太指數去年全年累計上漲了17%,這個數字比標普500指數的16%還要高呢!法人們都認為,因為亞洲各國防疫做得好,經濟早就開始慢慢回復正常了,這個勢頭今年還會繼續,特別是科技類股會是領頭羊。 去年亞股表現真的很亮眼,MSCI亞太指數全年漲了17%,比MSCI世界指數的14%還要高,也壓過了美股標普500指數的16%。其中,MSCI亞太資訊科技類股的漲幅竟然有48%,這是亞洲各產業裡最高的,還壓過了那斯達克指數的44%呢! 彭博資訊調查的結果也很有意思,分析師們還是覺得亞股今年的表現會比美股好,預估MSCI亞太指數的漲幅還會有9%,這比標普500指數的8%還要高哦。還有,他們特別提到了資訊科技、綠能、非核心消費類股,還有那些價值型股票和高股息的公司,這些都有很大的潛力呢! 第一金亞洲科技基金經理人黃筱雲說,亞洲各國政府的防疫措施做得比歐美還積極,所以經濟活動早就開始慢慢恢復了,未來也會是這樣。再加上現在這個寬鬆的資金環境和弱勢美元,熱錢都會湧向亞洲股市。 那麼,摩根投信的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又是怎麼看的呢?她對今年新興股市的看法是,最看好新興亞股,特別是陸股,因為在新興亞股裡,陸股的權重最高。但她也說,今年下半年如果新冠肺炎疫情趨於穩定,基期較低、以觀光產業為主的泰股和印尼股市都可能會吸引很多資金進入。 黃筱雲還提到,亞洲科技產業今年會很火,因為全球宅經濟興起、美中衝突和企業數位化轉型這三大因素都會帶動它。電商、遠距服務、雲端運算、電動車、遊戲電玩、半導體這些產業都會繼續保持去年的熱度。 對於想投資亞股的投資人來說,黃筱雲建議可以把亞洲科技基金當作核心配置的資產哦。
台股近期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出現了波動。雖然昨日(12日)台股在台積電帶領下,一度衝上15,642點的歷史新高,但最終仍收低,顯示市場對於短期內的波動有所擔憂。外資分析師指出,台股短線乖離偏大,外資買超慣性改變,積極增加期貨空單,盤勢可能陷入高檔震盪甚至修正。然而,市場專家則對台股長線行情持樂觀態度,預估將大漲小回,漸向萬六靠攏。 昨日台股成交量達到史上第四大,上市櫃總成交量為4,573億元,其中上市為3,743億元。三大法人合計賣超65.2億元,外資賣超64.3億元,創下去年12月22日以來最大賣超;自營商賣超36.7億元,為二連賣;投信買超35.8億元,創下2008年3月21日以來最大單日買超金額。 投信昨日最愛聯電,大買1.8萬張,其他如欣興、鴻海、景碩、台積電等電子股也受到關注。市場人士推測,投信的單日大買超可能是因為5G相關ETF進場布局。八大官股券商則轉賣為買,共買超40.6億元,為一個月以來最大買超金額,買超標的以台積電、長榮、聯發科、鴻準、群創、合勤控、環球晶等為主。 對於台股短線急漲引發的疑慮,外資法人強調台股長多不變,只是短期需要整理。摩根投信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也指出,亞股近期大漲,回檔壓力日增,但央行政策寬鬆,企業獲利反彈,帶來下擋支撐。市場專家預期,台股近期可能高檔換手,但基本面、籌碼面及技術面三大優勢將支撐後市。基本面來看,台股今年企業獲利年增率預計達15%-20%,股息殖利率逾3%,在全球市場中名列前茅。籌碼面則是外資、內資散戶及法人的持續加持,技術面則是強勢攀升,均線多頭排列,行情呈現價漲量增的健康格局。
許長泰表示,新冠疫苗的進程雖然陸續傳出捷報,但疫苗的分配、運輸、施打狀況、甚至是有效性等,仍需要時間才能印證,所以疫情仍是干擾全球經濟邁向復甦的最大變數。
美國方面,因已完成總統、參眾議員改選,由民主黨全面勝出,因此上半年影響最大的還是疫情,預料在拜登上任後100天內的優先工作還是穩定疫情、支撐經濟,預料將推出更多刺激政策,為美國後續經濟打底。
許長泰補充,除非是來自需求面的推動迫使聯準會提早升息,否則聯準會還是會把目前的低利水準延續到2023年。而因美元利差目前吸引力偏低,全球避險情緒也不高,除非有重大的意外事件發生,否則2021年美元偏弱勢格局還是不變。
摩根投信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表示,股市可望出現成長股、價值股資金輪動,債市回歸收益需求。過去十年大多是成長股表現領先價值股,直到2020年仍是如此,但如出現疫情受到控制、景氣復甦更為明朗,價值股將有表現機會,但整體來看,今年成長股仍是資產配置不可或缺的一環。
另一方面在弱勢美元格局下,新興市場資產有相當大機會。林雅慧指出,若全球經濟呈現逐步擴張,新興市場債與新興市場股票都有機會獲得資金挹注;若美元在2021年更進一步偏弱,本地貨幣計價的新興市場債券也會有投資機會。以產業來看,林雅慧認為,新能源、基礎建設將是拜登新政府後續可能推動的政策。
摩根新興市場債券型產品經理張瑜倫補充,根據最新的美銀美林全球經理人調查報告指出,科技、醫療、工業、非必需性消費、通訊、工業與金融等都是全球經理人優先加碼的產業,但投資人也必須留意,經理人的調查報告,都是在既有的投資組合中進行加、減碼考量,相對意義大於絕對意義,投資人最好還是透過主動式的操作策略參與市場。
亞股去年惦惦吃三碗公,MSCI亞太指數全年漲幅17%,不僅超越MSCI世界指數的14%,更優於美股標普500指數的16%。其中,MSCI亞太資訊科技類股漲幅高達48%,居亞洲各產業之冠,也擊敗那斯達克指數的44%。
彭博資訊調查,分析師仍看好亞股今年表現將勝過美股,預估MSCI亞太指數漲幅上看9%,高於標普500指數的8%。同時,點名資訊科技、綠能、非核心消費類股,以及價值型股票、高股息的公司,爆發潛力大。
第一金亞洲科技基金經理人黃筱雲表示,亞洲各國政府的防疫態度與措施,普遍較歐美國家來得積極,因此經濟活動已在去年下半年逐步重啟,未來經濟也將率先回復常態;加上,寬鬆資金環境、弱勢美元格局誘導下,熱錢將大量湧向亞洲股市。
摩根投信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對今年新興股市的看法,也最看好新興亞股,主因看好陸股,陸股在新興亞股的權重最高。不過,她認為,有別去年由科技股帶動的韓股、台股等東北亞股市表現較佳,若今年下半年新冠肺炎疫情趨於穩定,基期較低、以觀光產業為主的泰股將吸引資金流入,印尼股市也有表現空間。
產業方面,黃筱雲認為,亞洲科技產業受惠於全球宅經濟興起、美中衝突效應、企業加快數位化轉型等三大因素,今年表現肯定不會太過寂寞,包括電子商務、遠距服務、雲端運算、電動車、遊戲電玩、半導體等產業,都有機會延續去年的熱度。
在投資布局上,黃筱雲建議,對於亞股有興趣的投資人,不妨將亞洲科技基金列為核心配置的資產。
台股昨(12)日開高震盪走低,在台積電帶領下,加權指數一度衝到15,642點的歷史新高,但終場仍跌56點、收在15,500點,上市櫃總成交量為4,573億元,其中上市為3,743億元,為史上第四大成交量。
三大法人昨日合計賣超65.2億元,其中外資賣超64.3億元,為去年12月22日99.8億元賣超以來最大;自營商賣超36.7億元,為二連賣;投信買超35.8億元,創下2008年3月21日39.4億元以來最大單日買超金額。
投信昨日最愛聯電,大買1.8萬張,再來是欣興、鴻海、景碩、台積電等,買超張數全都超過2,000張,清一色是電子股。投信出現罕見單日大買超,市場人士推測,可能是因為5G相關ETF進場布局。
八大官股券商昨日則轉賣為買,共買超40.6億元,為一個月以來最大買超金額,買超標的偏愛台積電、長榮、聯發科、鴻準、群創、合勤控、環球晶等。
台股短線急漲,引發市場居高思危疑慮。對此,外資法人強調,台股長多不變,只是短期需要整理,才能走更遠的路;摩根投信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昨日也表示,亞股近期大漲,回檔壓力日增,但央行政策寬鬆,企業獲利反彈,帶來下擋支撐。
市場專家則預期,台股近期可能高檔換手,但仍有三大優勢支撐後市。首先,就基本面來說,台股今年企業獲利年增率15%-20%,股息殖利率逾3%,在全球各市場中均屬名列前茅。
其次,就籌碼面而言,外資耶誕長假結束歸隊後持續加持台股,內資散戶及法人更是買不停,成為這波多頭買盤的主要力量。
第三,技術面部分,指數強勢攀升,各均線多頭排列,近來行情仍呈現價漲量增的健康格局。
摩根投信近日針對全球經濟展望及投資策略進行深入分析,強調在疫情影響下,全球經濟復甦仍存在多項挑戰。市場洞察團隊的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指出,今年全球經濟將進入復甦的初升段,風險性資產如股票、高收益債及新興市場債將獲得優勢。林雅慧認為,中國在疫情控制及經濟復甦方面表現亮眼,預計將繼續帶領全球經濟成長。她強調,亞洲股市的配置應以成長股為核心,特別是科技與醫療相關的股票。另一方面,摩根中國A股型產品經理張致寧提到,亞洲景氣及企業獲利領先全球,科技股如半導體、晶片、記憶體等將成為今年領漲主流。張致寧還提到,疫苗施打普及將帶動經濟回歸常態,預計將大幅提振亞洲價值型股票的表現。對於亞洲股市的布局,摩根投信建議持分散配置的策略,以應對疫情的不確定性。
【台股新聞】全球股市樂觀,外資力挺亞股,摩根投信策略師看好台股及陸股表現
在2021年的開年第一周,全球股市表現亮眼,外資對亞股的買超力道不減。根據市場數據,中國大陸股市吸金29.5億美元,位居第一,台股則以27億美元的買超額次之,緊隨其後的是南韓的8.4億美元和印度的5.7億美元。
儘管外資上周對東南亞股市呈現賣多買少的情況,但亞股仍然全面收紅。其中,南韓股市單周大漲9.7%,不僅成為亞股的冠軍,也稱霸全球主要股市。泰國股市強漲6%,越南和陸股的漲幅也超過了5%,台股和印尼股市的漲幅則都超過了4%。
摩根投信的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指出,雖然全球部分地區重新實施封鎖措施,但全球製造業的景氣持續復甦。中國大陸經濟的復甦更是樂觀,加上美國通過了新一輪的刺激方案,亞洲出口因此受惠。南韓和台股在科技龍頭股的帶領下,雙雙創下歷史新高。
外資已連續十周買超陸股。摩根中國A股型產品經理張致寧分析,雖然A股指數創下2015年以來的新高,但目前滬、深兩市的融資餘額約為人民幣1.5兆元,與2015年的2.3兆元相比仍有差距,這顯示陸股短線並未過熱。美元的持續偏弱勢也推動外資進入中國資產,預計陸股在第一季仍有表現空間。
東協股市在面對外資賣超的壓力下,今年開春都呈現紅盤。群益東協成長基金經理人高浩偉預測,東協有望開始施打疫苗,官方經濟支持政策也會持續,加上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的簽署,將加速製造業供應鏈向東南亞國家的移轉。
今年東協五國的企業獲利預估成長率都超過三成,對股市來說是利好消息,特別是看好非核心消費、金融和科技等行業。
安聯台灣科技基金經理人廖哲宏表示,在資金行情、缺料和缺貨效應的推動下,2021年台股開紅盤,多頭行情有望延續。雖然台股已經創下歷史新高,但在充沛的資金和對景氣復甦的樂觀預期下,指數仍有上攻的空間。即使短線可能會有漲多調整的情況,但對於今年的中期展望,整體上仍相對正面。
摩根投信市場洞察團隊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表示,疫情將繼續主導今年經濟發展,多數國家預期要到今年中後期,才能逐漸恢復疫情前的經濟水準。若各國政府能控制疫情並維持經濟動能,全球經濟復甦可能再現。中國控制疫情能力尚佳,當地企業及消費者逐步恢復正常,預期中國今年繼續引領全球經濟復甦。至於其他東亞經濟體,香港、台灣、南韓及新加坡要實現強勁的經濟復甦,需要疫情控制得宜及全球貿易周期反彈。
林雅慧說,今年全球經濟步入復甦的初升段,根據過往經驗,特別有利風險性資產的表現,包括股票、高收益債及新興市場債。亞洲由於科技與醫療在股市指數中的權重相對較高,在全球央行持續維持低利環境前提下,成長股最大的投資優勢在於明確的獲利預期,建議在亞洲股市的配置上仍以成長股為核心。
摩根中國A股型產品經理張致寧補充,在中國疫情先進先出帶動下,亞洲景氣與企業獲利領先全球復甦,不僅台、韓半導體、晶片、記憶體等需求持續不墜,中國相關軟體、線上服務等科技股表現強勁,可望在2021年成為領漲主流。
另一方面,疫苗施打普遍並帶動經濟回歸常態,此一情景將大幅提振亞洲價值型股票的表現。今年全球經濟復甦程度仍有相當程度取決於疫情進展;對於亞洲股市的布局,價值股雖有資金輪動機會,仍要秉持分散配置的策略。(康?皇)
外資上周雖對東南亞股市賣多買少,但亞股仍全面收紅。其中,南韓單周大漲9.7%,不但是亞股之冠,也稱霸全球主要股市。另外,泰國強漲6%,越南及陸股都有5%以上的漲幅,台股及印尼的漲幅都超過4%。
摩根投信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表示,雖然全球部分地區重啟封鎖措施,但全球製造業景氣持續復甦。中國大陸經濟復甦更為樂觀,加上美國也通過了新一輪刺激方案,亞洲出口同步受惠。南韓及台股受惠最大,在科技龍頭股的率領之下,雙雙創下歷史新高。
外資連續十周買超陸股。摩根中國A股型產品經理張致寧指出,雖然A股指數創2015年以來新高,但目前滬、深兩市的融資餘額約人民幣1.5兆元,距離2015年高點的2.3兆元仍有距離,顯示陸股短線並沒有過熱疑慮。美元持續偏弱勢,驅使外資前進中國資產,預計陸股第1季仍有表現空間。
東協股市不畏外資賣超,今年開春都收紅。群益東協成長基金經理人高浩偉表示,東協有望開始施打疫苗,官方經濟支持政策也仍延續。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簽署後,將更加速製造業供應鏈移轉至東南亞國家的趨勢。
今年東協五國的企業獲利預估成長率都超過三成,有利股市,看好非核心消費、金融、科技等。
安聯台灣科技基金經理人廖哲宏表示,在資金行情、缺料及缺貨效應的齊力推升下,2021年台股開紅盤,多頭行情延續。雖然台股來到歷史新高,但在充沛資金及對景氣復甦的樂觀預期下,指數仍有上攻空間。即使短線可能漲多調整,但對今年的中期看法整體仍相對正向。
台灣新聞記者特別報導:
雖然2020年全球市場受到疫情衝擊,但許多市場指數仍交出亮眼成績單。其中,美股S&P500、那斯達克、羅素1000成長、MSCI全球資訊科技等指數,以及大中華市場,漲幅都超過兩成,這也讓相關主題基金表現亮眼。
像是法巴能源轉型、摩根士丹利美國增長及安聯AI人工智慧基金,2020年全年績效翻倍,引起市場關注。根據理柏統計,在超過1,700檔境內外基金中,2020年前十強基金,投資主題集中在AI人工智慧、科技、新能源、美成長股、大中華及消費等。
安聯AI人工智慧基金產品經理黃詩琴表示,該基金採用AI槓鈴投資法,在科技及經濟重啟概念的非科技領域中尋找投資機會。她指出,疫情後AI應用擴大,從遠距工作、數位轉型到數位娛樂等五大新科技趨勢,都將成為未來投資關注焦點。
安聯主題趨勢基金產品經理林佑憲則分析,美國新政搭配全球經濟復甦,有利科技股、中國市場及疫苗題材。他強調,無接觸經濟將是後疫情時代的另一大主題,值得投資者關注。
摩根美國科技型基金產品經理張致寧表示,該基金布局策略是卡位具有龐大潛在商機的產業,如串流服務、電子支付、數據中心、AI、自駕車與自動化機器等,以掌握人工智慧、大數據雲端與半導體的趨勢。她還提到,半導體產業未來將在AI、大數據與自動車等主題上發揮重要作用,因此對相關產業進行加碼配置。
摩根投信補充,根據彭博預期,科技股在MSCI全球成長股指數中,2021年EPS增長預期為16.1%,屬於連續兩年獲利成長產業。在寬鬆貨幣政策環境下,長期投資仍具有優勢。
其中法巴能源轉型、摩根士丹利美國增長及安聯AI人工智慧基金2020年全年績效翻倍,為市場所關注。
根據理柏統計,在逾1,700檔境內外基金中,2020年前十強基金,投資主題有六檔聚焦在AI人工智慧、科技主題;其他則有新能源、美成長股、大中華及消費等。
安聯AI人工智慧基金產品經理黃詩琴表示,從布局方向來看,該基金經理團隊主要採AI槓鈴投資法,在科技及經濟重啟概念的非科技領域中找到多種投資機會。
尤其是在全球疫情爆發後伺機布局受惠於AI應用擴大的軟體板塊、經濟重啟概念的循環性板塊如工業、休閒娛樂、航空及線上房屋經紀公司等標的。
隨著AI技術應用擴大,加速催生疫情下像是遠距工作、數位轉型、線下轉線上、數位娛樂及社群發展、醫療科技等五大新科技趨勢。
安聯主題趨勢基金產品經理林佑憲分析,美國新政下搭配全球經濟未來持續復甦,目前全球政經情勢有利科技股、中國市場及疫苗題材;全球股市將受惠全球景氣復甦,包括政策支撐、經濟復原及具長期結構性成長領域的產業;後疫情帶來的無接觸經濟也將是另一大主題,值得留意。
摩根美國科技型基金產品經理張致寧指出,該基金布局策略是提早卡位具龐大潛在商機的產業,如串流服務、電子支付、數據中心、AI、自駕車與自動化機器等,以掌握人工智慧、大數據雲端與半導體的趨勢。有鑒於半導體在未來運用將擴及AI、大數據與自動車等主題,對相關產業現階段為加碼配置。
摩根投信補充,根據彭博預期,在MSCI全球成長股指數中,科技股2021年EPS增長預期為16.1%,跟醫療保健與通訊服務產業一樣,屬於連續兩年獲利成長產業,在寬鬆貨幣政策延續環境下,長期投資仍有其優勢。
美國股市在2020年創下了不斷的記錄,道瓊指數和標普500指數都多次刷新歷史收盤新高。這種強勢表現也帶動了基金市場的熱情,特別是美股基金,其吸金情況相當亮眼。同時,新興亞股基金也逐漸成為市場的新亮點,成為新興市場股基金中最受歡迎的投資標的。 根據投信統計,2020年最後一周,國際資金全面湧入各類新興市場基金,其中新興亞洲基金表現尤其出色,連續兩周獲得資金挹注,單周流入金額達13.44億美元,全年累計吸金42.25億美元,成為新興市場的領頭羊。而去年還處於淨流出狀態的新興亞洲基金,這一年的表現實在令人驚艷。 摩根投信分析,除了新興亞洲基金外,拉丁美洲基金也在2020年全年吸引了5.42億美元的淨流入,與新興亞洲基金並列為唯一維持資金淨流入的新興市場區域。然而,全球新興市場基金和歐非中東基金則受到資金調節的影響,分別流出45.16億和24.6億美元。 對於亞股的受歡迎程度,群益美國新創亮點基金經理人徐煒庠表示,儘管美國疫情依然嚴峻,但隨著疫苗接種的進行,經濟活動有望逐漸回歸常軌,企業獲利也將改善。聯準會維持貨幣寬鬆政策,短期內不會升息,這對於資金流向風險性資產有利。因此,對於美股的表現並不悲观,但由於累積漲幅已大,操作上須注意獲利了結的壓力,建議透過產業分散來平衡投資組合的波動。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則指出,亞股之所以受到青睞,主要原因是多數亞洲國家在疫情衝擊下仍展現出極佳的韌性,且新興亞洲企業在創新能力上領先全球,例如大陸的網路、健康醫療、新能源與消費產業的財報結果都相當優異,這些都讓相關投資標的受到資金追捧。
投信統計,2020年最後一周國際資金也全面買進各類新興市場基金 ,其中以新興亞洲基金資金動能最強,連兩周獲資金挹注,單周再流 入13.44億美元,全年累計吸金42.25億美元稱霸整個新興市場,一掃 去年淨流出141.78億美元的窘境;全球新興市場基金則以10.41億美 元緊追在後,且已連續13周吸金。
摩根投信指出,在其他新興市場股票基金部份,拉丁美洲基金在2 020年全年也有5.42億美元的淨流入,和新興亞洲基金為2020年並列 為唯二維持資金淨流入的新興市場區域。至於全球新興市場基金和歐 非中東基金,受到資金調節影響,2020年分別流出45.16億與24.6億 美元。
群益美國新創亮點基金經理人徐煒庠表示,雖然美國疫情仍嚴峻, 但隨著接種人數持續增加,對於經濟活動回歸常軌仍有所助益,企業 獲利也有望獲得改善,此外,聯準會維持貨幣寬鬆基調,短期內不會 升息,有利於資金流向風險性資產,因此對於美股表現仍不看淡,但 短期在累積漲幅已大之下,操作上也須提防獲利了結壓力,建議配置 上透過產業分散來平衡投資組合波動。
針對亞股受青睞主要因,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表示,在面臨疫情衝擊 ,大多數亞洲國家經濟展現極佳韌性,且新興亞洲企業在創新能量上 領先全球同儕具備極大優勢,例如大陸的網路、健康醫療、新能源與 消費產業財報結果優異,因此,相關投資標的受到資金青睞。
台灣投信業界再傳佳音!根據EPFR Global的最新統計,近期全球債市表現亮眼,不僅主要債市出現資金淨流入,投資級債及高收益債淨流入資金更呈現顯著成長。在這波熱潮中,摩根投信的表現格外引人矚目,旗下多款產品在市場上受到廣大投資者的青睞。 由於疫情在歐美地區持續升溫,預計多地封閉管理期間可能延長,但美國總統川普已簽署紓困法案,並在疫苗研發成功及上市利多激勵下,市場上多數資產表現都不差。儘管債券基金表現不如股票基金亮眼,但資金仍持續流向債市,使得政府公債、投資級債及高收益債等單周多收漲。 摩根投信市場洞察團隊的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指出,在利率維持低檔下,高收益率的高收益債及新興市場債仍將受尋求收益率的資金所青睞。而從流動性及央行不惜任何代價支撐經濟的決心來看,寬鬆的貨幣政策也推升市場風險偏好。 值得一提的是,摩根投信的投資級企業債券基金在2020年累計淨流出金額高達3,466.09億美元,為近五年來最大的年度吸金;高收益債券累計吸金達257.74億美元,新興市場債券基金2020年全年累計淨流入金額也有85.11億美元的水準。這些數據充分說明了摩根投信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和實力。 總結來說,在這波全球債市熱潮中,摩根投信以其卓越的投資策略和深厚的市場洞察力,再次證明了自己在投信業界的領先地位。未來,摩根投信將繼續為廣大投資者提供優質的投資產品和服務,共創美好未來。
在2020年全年,外資累計買超陸股逾305億美元最高,其次是印度的233.7億美元,這是外資在亞股唯二買超的市場。這兩個股市去年也有不錯的漲幅,滬深300指數漲27%,印度則漲15%。
至於外資賣超最凶的亞股,則以南韓全年失血200.8億美元最多,再來是台股的近160億美元。不過,韓股及台股都有內資強力加持,韓股在2020年大漲30%,高居亞股第一,台股也有22.8%的優異漲幅。另外,越南全年大漲14%、馬來西亞漲2.4%,同樣不畏外資賣超。
摩根投信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表示,2021年疫情將繼續主導全球經濟。根據過往經驗,全球經濟步入復甦初升段時,特別有利風險資產。在亞股指數中,科技與醫療的權重較高。全球央行維持低利環境,建議投資亞股仍以成長股為核心,因為成長股最大的優勢就在於獲利預期明確。
摩根中國A股型產品經理張致寧表示,在中國大陸疫情先進先出帶動下,亞洲景氣與企業獲利領先全球復甦。不僅台韓的半導體、記憶體等需求不墜,大陸軟體、線上服務等科技股也表現強勁,預期今年可望持續領漲。
根據EPFR統計,三大主要債券型基金已連續兩周獲得國際資金全面進駐,其中,高評級投資級企業債上周再強吸金122.3億美元,創下近十周來最大單周淨流入金額。
高收益債券單周吸金也進一步擴大至23.1億美元,新興市場債券基金上周再流入16.6億美元。
以2020年度來看主要債券基金的資金動能,投資級企業債券基金依舊是最獲資金青睞的商品,2020年累計淨流入金額高達3,466.1億美元,是近五年來最大的年度吸金。
高收益債券吸金動能同樣表現不俗,2020年累計吸金達257.7億美元,反映美國聯準會救市買盤對上述兩類券種的支撐;新興市場債券基金全年累計淨流入金額也有85.1億美元。
不過,整體來看,2020年國際資金觀望心態相當濃厚,這從資金湧入美國貨幣市場基金便可見端倪,不僅在過去二周淨流入貨幣市場基金爆增594.1億美元,全年淨流入金額更高達9,690.8億美元,是近五年來最多的一年。
摩根投信市場洞察團隊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表示,利率維持低檔下,提供較高收益率的高收益債及新興市場債仍將最受尋求收益率的資金所青睞。
至於在投資等級債券的類別當中,相較於相同債信評等的其他債種,證券化商品提供較高收益率,是高品質債券中最具有吸引力的標的。
經濟增溫下,通膨上升為最需關注的債券投資風險之一,高收益債及證券化商品因存續期間較短,一旦通膨加速攀升,這兩類債券抵抗力較具優勢。
安聯收益成長多重資產基金經理人謝佳伶指出,在風險與正面因子並存的前提下,建議投資組合應提高多元化程度。例如,可以用美國成長股、信用債等強勢資產作為核心。
隨著經濟持續復甦,也可留意受惠經濟重啟的循環型主題及產業,並藉由主動式操作控制違約風險,進一步提高投資的風險調整後報酬。
安聯投信指出,疫情在歐美地區持續升溫,預估多地封閉管理期間 可能延長,但美國總統川普已簽署紓困法案,且在多家疫苗研發成功 及上市利多激勵下,市場上多數資產表現都不差。
債券基金表現不如股票基金亮眼,然而資金仍持續流向債市,使政 府公債、投資級債及高收益債等單周多收漲,摩根投信表示,以202 0年度來看,主要債券基金的資金動能,投資級企業債券基金依舊最 獲資金青睞,2020年以來累計淨流出金額高達3,466.09億美元,為近 五年來最大的年度吸金;高收益債券累計吸金達257.74億美元,反映 美國聯準會救市買盤對上述兩類券種的支撐;新興市場債券基金202 0年全年累計淨流入金額也有85.11億美元的水準。
安聯收益成長多重資產基金經理人謝佳伶表示,多數資產已陸續回 填疫情缺口,甚至高過疫情前水準,現行支撐市場的財政刺激方案有 可能會逐步縮減、以美股為首的風險性資產評價面目前已不便宜,加 上第二波疫情在進入秋冬仍然嚴峻,相關風險仍不可不防。
摩根投信市場洞察團隊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表示,利率維持低檔 下,高收益率的高收益債及新興市場債仍將受尋求收益率的資金所青 睞。至於投資等級債券的類別中,相較於相同債信評等的其他債種, 證券化商品提供較高收益率,是高品質債券中最具吸引力的標的。
債券投資方面,林雅慧認為,各國央行2021年有望維持極為寬鬆的 貨幣政策,有利於固定收益資產表現,另從流動性及央行不惜任何代 價支撐經濟的決心來看,寬鬆貨幣政策也推升市場風險偏好。
此外,當前低利率環境促使投資人更願意承擔額外風險來獲取收益 ,高收益債券及新興市場債券等高息債券,不僅殖利率超過5%且波 動度又較股市為低,雙強聯手的黃金陣容,可說是2021年景氣溫和復 甦階段的首選。
疫情影響下,外資對亞股的投資策略出現變化,從東南亞轉向東北亞。根據最新數據,中國大陸上周吸金11.8億美元,印度則為5.3億美元,台股則吸金4.3億美元。雖然外資對南韓及台灣上周都是買超,但今年來對這兩大股市仍是大量提款,分別領走203億及175億美元。然而,這兩個股市不畏外資賣超,今年以來漲幅都超過兩成,表現亮眼。 摩根投信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指出,新冠疫情重新定義了生活與工作方式,並扭轉消費與社交型態。從長遠來看,資訊科技、健康醫療、通訊服務等需求強勢不減,加上年底消費旺季的題材可望延續至隔年首季,亞洲相關成長題材可望持續扮演盤面領漲主流。 對於中國A股市場,摩根中國A股型產品經理張致寧表示,受惠於政策趨勢明顯,產業表現也相當分化,透過選股的主動式管理參與陸股,中長期更具表現空間。在十四五規劃與2035年願景目標的推動下,看好科技、醫療、消費等三大新經濟板塊長線利多。 印度股市連12周吸金,指數再創歷史新高。群益印度中小基金經理人林光佑指出,全球疫情尚未平歇,但防疫措施持續執行,疫苗也已問世,應不致再陷入上半年的恐慌中。印度官方經濟刺激政策延續,有助帶動經濟和產業持續改善。 安聯台灣科技基金經理人廖哲宏表示,市場資金充沛,為支撐大盤穩健向上、維持偏多格局的重要力道。安聯投信研究評估,台股企業2021年整體獲利有望成長約15%。從類股及題材來看,5G網路、電動車、雲端高效能運算及Mini LED等都仍具成長性。 保德信高成長基金經理人葉獻文認為,近期外資放假,指數動能由內資撐場。需求面實質回升帶動價格走揚的類股,如航運、電子元件、原物料、消費內需相關等,依舊為這波多頭的資金焦點。預期元旦假期過後外資歸隊,將重啟買盤,由內外資共襄盛舉這波首季作夢行情,持續推升指數表現。
摩根投信近日在台灣舉行投資策略座談會,分析全球經濟趨勢及投資策略。會上,摩根投信強調,美國政治環境穩定、新冠疫苗研發進展順利,預計2021年全球經濟將全面復甦。由於聯準會(Fed)短期內不會啟動利率正常化,低利率將成為常態。在這樣的背景下,摩根投信建議投資者在第1季採取股債各半的策略,並重點關注全球創新趨勢、亞洲科技及中國大陸股市等領域。 摩根投信指出,根據Fact set統計,全球企業獲利預計在2021年至少成長20%,將迎來一個「有基之彈」的年分。預計2021年全球實質GDP將成長5.2%,美國3.3%,歐元區4.7%,新興市場6.8%。在股票投資方面,摩根投信看好科技領域的長期成長潛力,建議透過產業型或全球型的股票型基金,掌握數位化成長趨勢的投資機會。其中,摩根太平洋科技基金表現亮眼,今年以來漲幅超過六成,在科技型基金中名列前茅。 對於中國市場,摩根投信強調,摩根中國A股基金今年以來漲幅近五成,在A股基金中表現突出。該基金團隊看好新經濟趨勢,挖掘高成長潛力標的,其中信息科技股占比最高,達21.6%。另外,摩根全球創新成長基金(原摩根全球α基金)則可配置10%,該基金以美股部位最多,前三大持股為蘋果、微軟、字母。 在固定收益方面,摩根投信認為,全球信貸市場轉佳,有助於企業營運、投資及民間消費的活絡,並降低債市的違約風險。建議投資者在投資組合中,高收益債券基金、新興市場債券基金可各佔25%。摩根環球高收益債券基金特別低配循環性與基本面不佳的產業曝險,以通訊債及周期性消費品債為主。摩根新興市場債券基金則以新興市場強勢貨幣債為主,配置部位優質,平均存續期間為8.4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