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聖安生醫(興)公司新聞
台灣生技新鮮聞!聖安生醫在癌症治療領域再創佳績,成功開發出全球首個HLA-G靶向性外泌體藥物載體SOB100。該產品不僅是台灣首個通過美國FDA臨床試驗審查的外泌體治療藥物,更是全球First in Human、First in Class的臨床試驗。聖安生醫總經理江宏哲強調,SOB100的研發是公司未來癌症療法發展的主軸之一,其優越性在於克服了傳統病毒載體和微脂體載體的缺點。
江宏哲指出,SOB100不僅能夠有效降低病毒載體的基因突變風險,還解決了微脂體載體可能導致的人體免疫毒性問題。這項技術在國際上具有領先競爭力,未來上市後將享有10年以上的專利保護,為公司帶來獨特的市場競爭優勢。
值得一提的是,聖安生醫董事長黃秋錦表示,能夠邀請到諾貝爾獎得主蘭迪·謝克曼教授擔任首席科學顧問,對公司來說是一大榮幸。黃秋錦強調,謝克曼教授的加入,不僅肯定了聖安生醫的靶向性外泌體藥物遞送技術平台,也象徵著公司在外泌體藥物開發技術上已與國際生技大廠並駕齊驅。
根據科睿唯安的數據分析,聖安生醫已經成為全球前十大外泌體藥物開發廠商之一,這一成就是公司在外泌體藥物開發領域潛力的有力證明。在謝克曼教授的指導下,聖安生醫將繼續開發更具世界競爭力的外泌體藥物,為全球癌症患者帶來新的希望。
論壇一大亮點,為中醫大附醫與聖安生醫正式宣布,邀請2013年諾 貝爾生理醫學獎得主Randy W. Schekman蘭迪.謝克曼教授擔任外泌 體研發國際顧問,提供關鍵學術指導與全球資源連結。謝克曼也在論 壇發表演講,分享胞外囊泡在細胞通訊與核酸載送上的最新研究,強 調基礎機制對臨床創新的關鍵意義。
三方合作核心項目SOB100外泌體平台,是全球首項針對HLA-G腫瘤 抗原的工程化外泌體技術,具穿透血腦屏障與精準核酸遞送能力,預 計可望突破膠質母細胞瘤(GBM)與三陰性乳癌(TNBC)等高難度癌 症的治療瓶頸。目前已獲美國FDA核准展開一期臨床試驗,並刊登國 際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聖安生醫副總經理何慧君表示 ,未來將在謝克曼教授指導下,進一步優化療效與藥物遞送效率。
本次論壇亦邀請國際細胞外囊泡學會(ISEV)主席、約翰霍普金斯 大學教授Kenneth Witwer肯尼斯威特沃,解析外泌體治療趨勢,倡議 建構標準化平台,加速產品化進程。中醫大亦展出多項自主技術,包 括雙基因改造外泌體、CD3ε奈米抗體遞送、GMP量產平台等,展現從 研發到臨床的完整實力。
中醫大校長洪明奇表示,外泌體是精準醫療的重要載體,台灣具備 與國際接軌的實力;中醫大附醫院長周德陽則指出,醫院正積極打造 以外泌體為核心的精準醫療生態系,推動產學臨床整合,實現以病人 為本的照護目標。
聖安生醫總經理江宏哲表示,智慧型癌症標靶外泌體藥物載體SOB100是聖安開發兩大未來癌症療法的主軸之一。SOB100是台灣第一個通過美國FDA臨床試驗審查的外泌體治療藥物產品,也是全球First in Human、First in Class的臨床試驗。SOB100克服病毒載體容易有基因突變的風險,及微脂體Liposome載體是人工合成且容易造成人體免疫毒性等缺點。相關技術在國際間具備領先的競爭力,未來產品因為開發速度快,未來上市也將有10年以上的專利保護獨賣競爭的利基。
聖安生醫董事長黃秋錦表示,這次很榮幸可以邀請到蘭迪・謝克曼教授擔任聖安生醫的首席科學顧問,這不僅表示聖安生醫的靶向性外泌體藥物遞送技術平台,得到諾貝爾獎等級大師的肯定,更象徵聖安生醫的外泌體藥物開發技術已與國際生技大廠並駕齊驅。
根據科睿唯安(Clarivate)的全球外泌體藥物開發廠商的數據分析,聖安生醫為全球前十大外泌體藥物開發廠商之一,足以顯現聖安生醫在外泌體藥物開發上的潛力,未來在諾貝爾獎大師蘭迪・謝克曼教授的指導下,將持續開發出更具世界競爭力的外泌體藥物。
論壇一大亮點是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與聖安生醫公司宣布,邀請2013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得主Randy W. Schekman(蘭迪・謝克曼)教授擔任外泌體研發國際顧問,提供關鍵學術指導與全球資源連結。
謝克曼教授於論壇中發表專題演講,分享其對胞外囊泡於細胞訊息傳遞、核酸載送等功能的最新研究,強調從基礎機制研究出發,才能驅動具突破性的藥物開發與臨床應用。
三方合作的研發核心項目-SOB100外泌體平台,為全球首項鎖定HLA-G腫瘤抗原的工程化外泌體技術。該平台具備穿透血腦屏障與高專一性核酸藥物遞送能 力,可望突破膠質母細胞瘤(GBM)與三陰性乳癌(TNBC)等高難度癌症的治療瓶頸。
聖安生醫副總經理何慧君指出,SOB100平台已成功通過美國FDA核准進入第一期臨床試驗,並於國際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成為台灣在外泌體新藥技術躍上國際舞台的重要里程碑。未來期望透過謝克曼教授的指導,協助聖安生醫提高核酸攜帶的效率,成為具有更佳療效的新藥。
此次論壇亦邀請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教授、國際細胞外囊泡學會(ISEV)主席Kenneth Witwer(肯尼斯威特沃)教授來台發表專題演講,深入解析全球外泌體研究與產業趨勢。威特沃教授以其獨到觀點,鼓勵學術與產業界重新思考外泌體治療的潛力與限制,並倡議建立標準化平台以加速產品化與臨床驗證。
中國醫藥大學也在論壇中展示多項自主研發成果,包括雙基因改造外泌體技術、CD3ε奈米抗體精準遞送、外泌體工程製程開發與GMP量產平台等,展現從機制研究到臨床應用的完整鏈結,落實推動「學研醫產整合」。
中國醫藥大學校長洪明奇表示:「外泌體是精準醫療的關鍵載體之一。此次論壇不僅展示台灣的研發實力與臨床潛力,也證明我們有能力整合國際資源,打造全球級的生醫創新平台。」
中醫大附醫院長周德陽強調:「外泌體是次世代治療的關鍵核心。我們正與國際接軌,積極建構以外泌體為核心的精準醫療生態系,並以病人福祉為目標,推動產學臨床一體化。」
此次論壇亦匯聚台灣細胞外囊泡領域的學術重鎮,包括國衛院、中研院、台灣大學等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共同分享技術進展與臨床應用成果,包括:李華蓉教授、沈家寧教授、沈湯龍教授與周涵怡教授等,都在會中發表精采演講,為台灣推進外泌體精準醫療注入強大動能。
台灣生技產業再創佳績,宣捷幹細胞(4724)於近日宣佈,其自主研發的外泌體(Exosome)原料已通過國際化妝品原料命名(INCI)認證。董事長宣昶有表示,這一成果不僅驗證了台灣在外泌體技術上的成熟度,也讓台灣在全球美妝原料供應鏈中的影響力更加顯著。
宣昶有進一步解釋,INCI是全球化妝品業所共同遵循的原料命名系統。一旦原料取得INCI名稱,就可以合法標示於產品成分表中,並進入全球市場。這對於宣捷幹細胞來說,意味著其外泌體原料將能夠在全球市場上發揮更大的作用。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Global Market Insights的報告,全球外泌體市場規模預計將從2023年的3.2億美元,成長至2032年的超過32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預計達到29.9%。在亞洲市場,尤其是保養品應用方面,外泌體技術的應用將成為一個快速發展的領域。由於技術的日益成熟,外泌體在肌膚修護、延缓老化與色素淡化等方面具有廣泛的應用潛力。
外泌體保養品在韓國已經非常盛行,並在皮膚科和醫美診所中受到廣泛歡迎。台灣廠商也沒有放過這股外泌體保養品熱潮,除了宣捷幹細胞外,訊聯、永立榮、聖安生醫、向榮等多家台灣企業也成功取得INCI認證,準備進軍外泌體保養品市場。
宣捷幹細胞在獲得INCI認證後,將以原料供應商的角色躍進國際市場。宣昶有強調,宣捷將積極拓展與國內外品牌、原料商及OEM/ODM技術合作,推動外泌體原料在多種保養品與精準醫美產品中的應用,以滿足市場的多元需求。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院長周德陽帶領的研究團隊,與台灣知名生物科技公司聖安生醫攜手,創新突破,成功研發出全球首個針對HLA-G的靶向性外泌體藥物載體平台——SOB100。該平台已完成臨床前研究,並在乳癌、腦部膠質母細胞瘤等治療困難的癌症領域取得驚人的成果,為癌症精準治療帶來新的希望。
周德陽院長在發表會上表示,這項研究成果已經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並在2025年3月8日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的批准,進入人體臨床一期試驗階段。這對於癌症治療的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
聖安生醫副總經理何慧君強調,SOB100是全球唯一採用奈米抗體(VHH)技術的外泌體藥物載體,它能專一靶向腫瘤上的HLA-G,穿透血腦屏障,已在多項動物實驗中證明其能精準遞送藥物,有效對抗難治性乳癌及腦癌。
美國FDA對SOB100的臨床前開發給予高度評價,認為其作為外泌體藥物遞送載體平台,具有高專一性和低免疫源性。由於HLA-G在正常組織中僅表現在胎盤上,但許多癌細胞會大量表現來逃避免疫監控,因此SOB100能夠通過基因工程技術將HLA-G的奈米抗體嵌入外泌體膜表面,精準將藥物遞送至腫瘤細胞,有效提升治療效果並減少傳統抗癌藥的毒性。
聖安生醫總經理江宏哲透露,該公司已被科睿唯安全球新藥開發競爭資料庫評選為全球十大外泌體新藥開發公司之一。SOB100未來在國際癌症與基因治療市場上具有巨大的潛力,有望取代傳統的病毒藥物載體及微脂體藥物載體。
此外,聖安生醫已與新加坡外泌體廠商簽署了HLA-G靶向性外泌體藥物技術授權與共同開發備忘錄(MOU),這將加速SOB100系列藥物進入全球市場,並拓展其應用於癌症治療的領域。
宣昶有表示,INCI是全球化妝品業通用的原料命名系統,原料取得 INCI名稱後,即可合法標示於產品成分表並進入全球市場。
根據Global Market Insights報告,全球外泌體市場規模從2023年 的3.2億美元,預計至2032年將突破32億美元,預測年複合成長率29 .9%。
其中,在亞洲以保養品應用成長最快,隨著技術成熟,外泌體廣泛 應用於肌膚修護、延緩老化與色素淡化等,外泌體保養品在韓國盛行 已久,相關療程在皮膚科和醫美診所受歡迎。
台廠也沒缺席這波外泌體保養品熱潮,除了宣捷幹細胞,包括訊聯 、永立榮、聖安生醫、向榮也取得INCI認證,準備進軍外泌體保養品 市場,宣捷在獲得INCI肯定後,也將以原料供應商跨足國際市場。宣 昶有表示,宣捷會積極拓展與國內外品牌、原料商及OEM/ODM技術合 作,推動外泌體原料導入各類保養品與精準醫美產品應用,因應市場 多元需求。
聖安生醫副總經理何慧君指出,SOB100為全球唯一採用奈米抗體(VHH)技術,專一靶向腫瘤上HLA-G的外泌體,能穿透血腦屏障,已在多項動物實驗中證實其可精準遞送不同藥物而有效對抗難治性乳癌及腦癌。美國FDA肯定SOB100做為外泌體藥物遞送載體平台,在臨床前開發中展現高專一性及低免疫源性。
正常組織中,HLA-G僅表現在胎盤上,卻被多種癌細胞大量表現以逃避免疫監控。透過基因工程技術,SOB100將HLA-G的奈米抗體嵌入外泌體膜表面,使其能精準將內含的小分子或核酸藥物遞送至表現HLA-G的腫瘤細胞,大幅提升治療效果且明顯減少傳統抗癌藥引發的毒性。
聖安生醫總經理江宏哲表示,科睿唯安全球新藥開發競爭資料庫,將聖安生醫列入全球十大外泌體新藥開發公司。SOB100未來在國際癌症與基因治療市場上具有取代病毒藥物載體及微脂體(liposome)藥物載體極大潛力,另外,聖安生醫已與新加坡外泌體廠商簽署HLA-G靶向性外泌體藥物技術授權與共同開發備忘錄(MOU),授權內容涵蓋外泌體裝載化療藥物方法。此項合作將加速SOB100系列藥物進入全球市場,並拓展應用至癌症治療領域。
目前全球尚未有三特異性抗體被核准上市,聖安這一項領先設計也 被列入全世界三特異性抗體的前十大開發技術。未來聖安也計劃展開 全球多國多中心的病人收案,以利藥品上市後順利進入全球市場,為 台灣生醫新藥產業擴展全球能見度。
聖安總經理江宏哲表示,SOA101開發初期引進數據資料庫與AI製藥 技術,克服多特異性抗體蛋白結構複雜性,大幅提升產能產量與安定 性。是全球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開發成功的三特異性奈米抗體 。
目前全世界三特異性抗體新藥中,開發進度最快的也還在臨床試驗 早期,根據科睿唯安新藥開發技轉交易案資料,三特異性抗體技轉授 權交易截至今年1月共有25件,臨床試驗階段的交易案件價格落在5億 ∼10億美元間。另外,抗體治療藥物市場銷售規模,依Precedent R esearch 2023分析,目前單抗市場達到2,409億美元,預估2033年將 增加至7,375.9億美元,期間年複合成長率CAGR高達11.48%。
聖安董事長黃秋錦表示,聖安已擁有二個技術平台「三特異性T細 胞銜接抗體平台」與「HLA-G靶向性外泌體藥物載體平台」,目前也 被科睿唯安新藥開發競爭力資料庫登錄為世界十大新藥開發廠商。
聖安表示,該成果已發表於國際頂尖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並於3月8日獲美國FDA批准進入人體臨床一期試驗。
周德陽表示,此平台已完成臨床前研究,並在乳癌、腦部膠質母細胞瘤等治療困難的癌症中展現突破性成果。
聖安生醫副總經理何慧君指出,SOB100為全球唯一採用奈米抗體(VHH)技術,專一靶向腫瘤上的HLA-G的外泌體,並能穿透血腦屏障,已在多項動物實驗中證實其可精準遞送不同藥物而有效對抗難治性乳癌及腦癌。FDA肯定SOB100作為外泌體藥物遞送載體平台,在臨床前開發中展現高專一性及低免疫源性。
SOB100可望大幅提升治療效果且明顯減少傳統抗癌藥引發的毒性。
台灣新藥開發領域再傳佳音,聖安生醫(6926)近日宣布,其HLA-G癌細胞靶向性外泌體藥物載體(SOB100)已向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提出Phase I臨床試驗申請(IND)。這一重要步驟意味著聖安生醫在癌症治療領域的研發成果再次受到國際認可。
自去年12月,聖安生醫的具全球領先性治療多種癌症的三特異性T細胞銜接抗體獲得美國FDA核准進入phase1/2a臨床試驗後,公司於2025年農曆新年後迅速帶來新喜訊。此次,另一個外泌體系列新藥——HLA-G癌細胞靶向性外泌體藥物載體(SOB100)也向美國FDA提出Phase I IND申請,預計今年將陸續獲得人體試驗的臨床數據,展現公司在新藥開發上的重大進展。
聖安生醫總經理江宏哲表示,外泌體作為人體細胞自然分泌的小囊泡,在細胞間訊息傳遞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作為藥物載體,它不僅能夠降低藥物的毒性及副作用,還能夠增強藥物療效,具有巨大的產業發展潛力。
聖安生醫的SOB100及系列產品去年榮獲藥廠默克集團第11屆新興生物科技獎助專案特別提名獎,並與新加坡外泌體大廠ESCO Aster簽訂技術授權MOU。近日,公司更將受邀在JP Morgan Healthcare大會發表,展現其在國際舞台上的影響力。
自110年4月成立以來,聖安生醫已經成功開發出兩個主力新藥產品SOA101三特異性抗體和SOB100靶向性外泌體,並將於今年陸續進入臨床試驗。董事長黃秋錦表示,公司期待SOB100能為癌症病友帶來更多創新的治療方式,提升治療安全及生活品質。
聖安生醫在短短三年多的時間內,已經從「三特異性T細胞銜接抗體技術」與「標靶外泌體藥物遞送技術」兩個技術平台衍生出八個開發中產品,並被國際權威新藥開發競爭力資料庫「科睿唯安」登錄為世界十大外泌體新藥開發廠商,展現出強大的研發實力。
聖安生醫自去(2024)年12月,具全球領先性治療多種癌症的三特 異性T細胞銜接抗體獲美國FDA核准進入phase1/2a臨床試驗後,2025 農曆年後馬上又報喜。另一個外泌體系列新藥,領先全球的主力產品 :HLA-G癌細胞靶向性外泌體藥物載體(SOB100)日前向美國FDA提出 Phase I IND申請,預計今(2025)年可陸續獲得人體試驗的臨床數 據,雙雙邁入新藥開發的重大里程碑。
總經理江宏哲表示,外泌體是人體細胞自然分泌的小囊泡,扮演細 胞與細胞間訊息傳遞信使的重要角色,臨床上作為藥物載體,包裹毒 性較大或血液中容易被降解的藥物,不但可以降低藥物的毒性及副作 用,且能增強藥物療效,產業發展潛力無窮。
聖安生醫SOB100及系列產品於去(2024)年榮獲藥廠默克集團(M erck Group)第11屆新興生物科技獎助專案(2024 Advance Biotec h Grant Program)特別提名獎,日前又與新加坡外泌體大廠ESCO A ster簽訂技術授權MOU,近日更將受邀在JP Morgan Healthcare大會 發表。
自110年4月聖安成立,至今三年多已經有兩個主力新藥產品SOA10 1三特異性抗體和SOB100靶向性外泌體將於今年陸續進入臨床試驗。
聖安生醫董事長黃秋錦表示:「我們期許在未來的人體臨床試驗中 證明SOA101及SOB100的安全性及其在癌症治療上的巨大潛力。」公司 成立迄今,雖然只有短短三年多,但是已自「三特異性T細胞銜接抗 體技術」與「標靶外泌體藥物遞送技術」兩個技術平台衍生出八個開 發中產品,亦被國際權威新藥開發競爭力資料庫「科睿唯安」登錄為 世界十大外泌體新藥開發廠商。
聖安期待SOB100「HLA-G靶向性外泌體」繼SOA101之後,再為癌症 病友提供更多創新的治療方式,得以提升癌症病友的治療安全及生活 品質。
台灣再生醫療領域再傳佳音,聖安生醫(6926)近日宣布,其自主研發的全球創新抗癌新藥SOA101奈米三特異性T細胞銜接抗體,已於今年12月24日通過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的臨床試驗審查。該公司於30日再次向台灣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TFDA)提出申請,計劃在台灣進行新藥臨床一/二期試驗。
聖安生醫近期喜事不斷,除了抗癌新藥SOA101取得重大進展外,該公司還與新加坡外泌體大廠ESCO Aster簽署了1.5億元的技術授權合作備忘錄(MOU)。這次合作將進一步推動聖安生醫在再生醫療領域的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聖安生醫的抗癌藥SOA101在美國FDA的新藥人體安全性審查中也取得成功,這意味著該藥物將進入臨床試驗階段,為台灣及全球癌症患者帶來新的希望。這一成就對聖安生醫來說,是進入新藥開發重大里程碑的重要一步。
聖安生醫的這系列成就,不僅顯示了公司在再生醫療領域的研發實力,也反映了台灣在生物科技領域的發展潛力。隨著更多新藥的研發與上市,台灣在國際醫療市場的影響力將不斷提升。
此外,聖安日前也與新加坡外泌體大廠ESCO Aster簽訂總價金新台 幣1.5億元的SOB100技術授權MOU,可望帶來長期收入,力拚2025年轉 虧為盈。
聖安總經理江宏哲表示,目前癌症免疫療法市場以PD-1與PD-L1抗 體為主,市場占有率40%,其缺點是治療效果不一,成本較高。聖安 SOA101設計三特異性靶點能有效解決PD-1與PD-L1單一靶點容易產生 副作用與治療效果的問題。未來可用於晚期、轉移型非小細胞肺癌、 大腸直腸癌、乳癌、口腔癌、卵巢癌等多種實體腫瘤,目前全球尚無 同類型雙免疫檢查點抗體藥物上市。
抗體抗癌藥物的市場快速成長,全球銷售額2023年達1,200億美元 ,預估到2028將達2,000億美元。新藥開發趨勢也從單抗藥物轉移至 雙特異性抗體、或三特異性抗體,根據市場調查報告,2023年雙特異 性抗體在主要市場規模為57.1億美元,預計到2030年將達到412.9億 美元,年複合年增長率為32.64%。
聖安近日好消息連連,24日與新加坡外泌體大廠ESCO Aster簽訂1.5億元SOB100技術授權合作備忘錄(MOU),抗癌藥SOA101更順利通過美國FDA新藥人體安全性審查,同意進行臨床試驗,邁入新藥開發重大里程碑。
台灣生技新鮮聞!聖安生醫(6926)近日宣布重大進展,自主研發的全球創新抗癌新藥SOA10 1奈米三特異性T細胞銜接抗體,已向台灣食品藥品管理署(TFDA)申請進行臨床一/二期試驗。同時,該新藥也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的批准,可進行臨床實驗,展現聖安生醫在抗癌藥物研發上的領先地位。
除了在臨床試驗方面取得突破,聖安生醫近期也與新加坡外泌體領域的領先企業ESCO Aster簽署了總價值新台幣1.5億元的技術授權MOU。這項合作將為聖安生醫帶來長期穩定的收入,並助力公司朝著2025年轉虧為盈的目標邁進。
聖安生醫總經理江宏哲解釋,目前市場上癌症免疫療法以PD-1與PD-L1抗體為主,這些藥物的市場佔有率達40%。然而,這些藥物存在治療效果不均一、成本較高等問題。聖安生醫研發的SOA101新藥,設計了三特異性靶點,有助於解決PD-1與PD-L1單一靶點容易產生副作用和治療效果不穩定等問題。SOA101未來可用於治療晚期、轉移型非小細胞肺癌、大腸直腸癌、乳癌、口腔癌、卵巢癌等多種實體腫瘤,目前全球尚無同類型的雙免疫檢查點抗體藥物上市。
在市場方面,抗體抗癌藥物的銷售額正快速成長,2023年全球銷售額已達1,200億美元,預計到2028年將達到2,000億美元。新藥開發趨勢也從單抗藥物轉移至雙特異性抗體、或三特異性抗體。市場調查報告顯示,2023年雙特異性抗體在主要市場規模為57.1億美元,預計到2030年將達到412.9億美元,年複合年增長率達32.64%,這一數據充分證明了聖安生醫研發的新藥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
台灣知名醫療生技公司聖安生醫(6926)近期傳來重大喜訊,該公司於24日正式宣布與新加坡領先的外泌體生產廠商ESC O Aster達成重要合作。雙方簽署了HLA-G標靶外泌體藥物遞送技術平台授權及共同開發產品之MOU(備忘錄),這一合作將為聖安生醫帶來不菲的收穫。
根據公告,聖安生醫將從此次合作中獲得1.5億元的簽約金與授權金,以及5%的產品銷售衍生利益金,這對公司未來的財務狀況將產生顯著的正面影響。
聖安生醫董事長黃秋錦在記者會上表示,此次技術授權及合作開發MOU的簽訂,對於台灣外泌體技術與國際大廠的合作具有里程碑意義。這將加速推進外泌體抗癌治療藥物市場的創新性與區隔性產品推向國際市場,為全球癌症病人帶來更多安全有效的藥物治療新選擇。
黃秋錦進一步強調,聖安生醫已經被國際著名資料庫公司評選為外泌體全球十大開發公司之一。隨著HLA-G標靶外泌體藥物遞送載體的開發成功,公司將申請美國FDA的臨床試驗,進一步提升公司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ESCO作為外泌體及幹細胞相關產品生產代工的國際知名公司,擁有強大的生產製造及國際銷售通路優勢。根據MOU,聖安生醫將發揮其在產品開發方面的強項,而ESCO將負責生產製造和國際銷售,雙方合作將拓展至動物抗癌藥物領域,並有望搶占國際寵物用藥市場的先機。
台灣再生醫療領域再掀新篇章!聖安生醫(6926)近期與新加坡的ESCOrated Aster外泌體生產廠商締結了一項重要的合作協議。該公司於昨日(24日)宣佈,雙方將就HLA-G標靶外泌體藥物遞送技術平台進行授權,並共同開發相關產品,進一步推動癌症治療的創新與進步。 聖安生醫強調,未來將積極與國際外泌體生產大廠合作,加速該技術平台在癌症治療藥物上的應用。透過這項技術,聖安生醫將能夠開發出更有效、副作用更小的抗癌藥物,為癌症患者帶來新的希望。目前,化療的副作用對癌症患者來說是一大困擾,而聖安生醫的這項技術有望解決這一問題。 根據聖安生醫與ESCO藥廠的協議內容,聖安將獲得1.5億元新台幣的簽約金與授權金,以及5%的產品銷售衍生利益金。這筆金額將對聖安生醫的研發和市場拓展產生積極影響,同時也顯示了市場對其技術和產品的信心。 此次合作對聖安生醫來說,不僅是技術上的突破,更是其在再生醫療領域的一次重要布局。隨著外泌體技術的發展,聖安生醫有望在未來的醫療市場中佔有一席之地,為人們帶來更多健康福音。
台灣醫療科技展盛大登場,聚焦AI新藥開發,多項創新技術引領潮流
近日,台灣醫療科技展於中國醫藥大學暨醫療體系盛大開幕,會議主題為「精準創新、邁向卓越」,著重於AI新藥開發領域。在會議中,多項創新技術和研究成果受到矚目,其中,「聖安生醫」的次世代抗癌藥物開發引發關注。
聖安生醫在會議中展示了兩大技術平台:「三特異性T細胞銜接抗體技術平台」與「標靶外泌體藥物遞送技術平台」。其中,三特異性T細胞銜接抗體技術平台開發的SOA101奈米三特異性抗體,結合雙免疫檢查點抑制功能,近期已向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提交Phase I╱IIa臨床試驗申請。
另一技術平台,標靶外泌體藥物遞送技術平台,專注於SOB100 HLA-G靶向性外泌體的發展,能精準裝載小分子或核酸藥物,提高藥物療效並降低副作用,預計2025年啟動人體臨床試驗。
聖安生醫不僅在抗癌藥物開發上有所突破,在神經退化性疾病的治療上也展現了創新。公司以外泌體技術應用於阿茲海默症、帕金森症與脊髓損傷的創新治療,透過靶向外泌體遞送系統,提升療效與患者預後。
此外,聖安生醫在細胞治療領域也有所布局,開發以異體CAR和BiTE-GDT技術為基礎的細胞治療方案,用於實體腫瘤的創新治療。公司通過AI篩選出關鍵的實體腫瘤HLA-G靶點,開發異體CAR001(CAR-T)技術,已在臨床前動物實驗中取得超過九成實體腫瘤消除率,並通過FDA核准進行Phase I╱IIa人體臨床試驗。
在台灣醫療科技展中,其他企業也展現了各自的創新技術。例如,長佳智能展出了AI醫療解決方案,包括兒童生長評估系統和智能化健檢排程系統,旨在提高臨床效率與健康管理效果。
中醫大附醫則展示了數位轉型科技辦公室,整合醫療設備數據、電子病歷與影像檢查資料,並利用3D數位人體模型提供高解析度遠端視訊支援,提升重症照護品質與效率。
中國醫藥大學水湳校區的生醫產學研發大樓,作為中部生技醫藥產業生態鏈的樞紐,結合醫學大學、醫學中心、生醫產業優勢,提供從研發到臨床的全方位服務。
此外,日本京都大學與中國醫藥大學合作成立的On-site Lab (OSL)實驗室,將加強兩校在癌症研究、轉譯醫學、幹細胞再生醫學和先進藥物研發等領域的合作。
聖安生醫專注開發次世代抗癌藥物,兩大技術平台:「三特異性T細胞銜接抗體技術平台」與「標靶外泌體藥物遞送技術平台」。三特異性T細胞銜接抗體技術平台開發的SOA101奈米三特異性抗體,是結合雙免疫檢查點抑制功能的創新抗體,近期向FDA提交Phase I╱IIa臨床試驗申請。標靶外泌體藥物遞送技術平台專注發SOB100 HLA-G靶向性外泌體,能精準裝載小分子或核酸藥物,靶向腫瘤組織,提高藥物療效與降低副作用,預計2025年啟動人體臨床試驗。
聖展生技以外泌體技術應用於神經退化性疾病為主,專注於阿茲海默症、帕金森症與脊髓損傷的創新治療。透過靶向外泌體遞送系統,將藥物精準送至病灶,提升療效與患者預後,為神經退化性疾病患者帶來新希望。
長聖生技聚焦細胞治療領域,開發以異體CAR和BiTE-GDT技術為基礎的細胞治療方案,用於實體腫瘤的創新治療。透過AI篩選出關鍵的實體腫瘤HLA-G靶點,開發異體CAR001(CAR-T)技術,在臨床前動物實驗超過九成實體腫瘤消除率,研究結果已登頂尖國際醫學期刊,通過FDA核准Phase I╱IIa人體臨床試驗,已正式收案。
長佳智能致力於人工智慧融入醫療診斷與管理,開發AI醫療解決方案,展出的重點產品包括:1.兒童生長評估系統:透過AI自動生成結構化、視覺化報告,協助醫師快速診斷、規劃治療方案。2.智能化健檢排程系統:應用AI優化健檢流程,提高臨床效率與健康管理效果。
「全方位智慧重症戰情室」是中醫大附醫的數位轉型科技辦公室,採用web-based架構,整合醫療設備數據、電子病歷與影像檢查資料,並利用3D數位人體模型即時顯示病人體內器官、傷口狀況,提供高解析度遠端視訊支援,能跨地域同步會診與重症監護,提升重症照護品質與效率。
中醫大附醫人工智慧中心展出:1.腦內乾坤Tc-99mTRODAT-1智能輔助平台:透過AI生成腦部影像分析與視覺類比量表分數,輔助醫師評估腦部多巴胺轉運體的活性,反映中樞神經系統動作障礙的嚴重程度。2.長照護理記錄系統與病歷小幫手MIRA:快速生成高精準度的病歷與護理紀錄,提升效率。
中醫大附醫引進多項尖端技術:神經部引進磁振導航聚焦超音波(神波刀)技術,為巴金森氏症患者提供非侵入性的治療選擇。質子治療中子專注於癌症的精準治療,提供低副作用且高效能的療程選擇。檢驗醫學部藉由痛風基因檢測,預測患者的痛風風險,開創以基因為基礎的個人化健康管理方案。
中國醫藥大學水湳校區的生醫產學研發大樓(Research Park)為中部生技醫藥產業生態鏈的樞紐,結合醫學大學、醫學中心、生醫產業優勢,以頂尖研發、特色醫療、創新產業支持生醫產業,提供從研發到臨床的全方位服務。
日本京都大學與中國醫藥大學合作成立的第13個On-site Lab (OSL)實驗室,將加強兩校在癌症研究、轉譯醫學、幹細胞再生醫學和先進藥物研發等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