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證券交易所(未)公司新聞
台灣50成分股將迎來新一波的變動,其中最受矚目的莫過於長榮、陽明及萬海這三間貨櫃航運大企業。由於近期股價不斷攀升,這三家公司的市值也隨之飆漲,預計將在6月4日同步加入台灣50成分股的行列。 近期,由於貨櫃運價高漲,市場預期5月合併營收看俏,長榮、陽明及萬海股價均呈現強勁上漲。其中,長榮股價創下新高,收盤價達108元,陽明則為112.5元,萬海則是159.5元。根據CMoney資料統計,這三家公司的市值分別為5,639.3億元、3,748.5億元及3,538.2億元,市值排名則為13名、20名及21名。 由於台灣證券交易所與富時國際合編的台灣50指數成分股將有所調整,富時國際將在6月4日發布新增及剔除成分股,並在21日開盤生效。長榮、陽明及萬海已符合市值排前40名必入選的條件,雖然外界擔憂陽明有累積虧損恐遭排除在外,但根據審核條件,僅看市值及公眾流通量,財務狀況並不在考慮範圍內。 國內追蹤台灣50指數最大商品為元大台灣50ETF,1日淨資產價值為1,742億元,因牽動資金龐大,引起市場關注。預計成分股調整後,將牽動資金流向,但是否會出現利多出盡或鈍化,值得關注。 長榮、陽明及萬海今年第一季EPS分別為7.04元、7.49元、6.62元,光是第一季獲利的利多及第二季獲利預期,已推升三檔個股今年以來股價分別大漲165.36%、284.62%及201.51%。近期萬海進入分盤交易也無礙多方氣勢,著實成為疫情期間最亮眼的族群。 下周將進入五月營收發布高峰期,市場期待長榮、陽明及萬海5月合併營收將有突破性的成長。主要原因是進入美國線長約換約,運價成長一倍以上及現貨運價維持在高檔。同時,達飛海運7月1日起實施北歐及地中海新的FAK均一費率,市場認為第三季旺季可期。 業者認為,高運價、漲價成功,代表貨櫃海運市場仍由賣方市場主導,供需結構有利於產業。
臺灣證券交易所昨(31)日強調,即將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挑戰,該交易所依然堅定地通過多種途徑,向海外投資者傳達台灣市場的穩健與防疫成效。在這個非常時期,證交所積極利用英文官網設立的防疫專區,以及每月發行的英文機構投資人電子報,不斷宣傳台灣在防疫方面的成功經驗,並展示台股基本面和上市公司的優異表現。 隨著全球疫情持續升温,台灣的確診人數雖然逐漸增加,但與其他國家相比,數字仍然相對較低。這一點在證交所的資訊傳遞中得到了強調,以增強投資者對台灣資本市場的信心。 證交所也指出,台灣經濟在疫情影響下表現出色,2020年經濟成長率達到3.11%,2021年第1季經濟成長率則達到8.16%,預計全年成長率將達4.64%。這些數據反映了台灣經濟的強勁動能。 在股市方面,集中市場加權指數自今年初已經突破15,000點,並持續創新高。上市公司的營收和獲利表現也相當亮眼,第1季總稅前純益達到9,300億元,年增率為184.39%。累計前四月的營收達11.75兆元,年增率分別為21.9%和24.76%。 為了確保市場運作不受影響,證交所已啟動異地備援及居家辦公機制,並定期進行相關演練。未來,證交所將緊密關注市場變化,確保上市公司資訊的即時性,並督促券商配合股市相關維運措施。 證交所也提醒投資者,可以透過英文官網的防疫專區「Contingency Measures for the Pandemic」和英文機構投資人電子報「The Taiwan Monthly」了解更多相關資訊。
臺灣證交所近期推出了一個超級實用的「股海新手包」系列貼文,這不是一般的貼文哦,它們用簡單易懂的方式,連續五天教我們關於定期定額、盤中零股交易、ETF、ETN及權證等證券市場的知識,讓我們這些新手也能夠在「股海」中找到自己的方向,成為真正的「股海王」!這個系列貼文真的太厲害了,它們就像一個個小遊戲,讓我們在娛樂中學習,還不會感到枯燥無味。 這些貼文不只文字有趣,還有精美的插圖,把複雜的證券知識變得容易理解。比如說,定期定額可以幫我們省下研究股票的時間,還能分散風險,但這可不是獲利的保證哦。再來,盤中零股交易讓我們這些小資族也能夠成為高價股的股東,拿到股息和股利,但下單之前一定要確認交易單位是「股」哦。 對了,還有ETF,這種基金就像是一個指數,但它的交易方式又像股票,非常實用。證交所還特別提醒我們,在買賣這些商品之前,一定要仔細閱讀商品資訊。 現在,證交所還為我們準備了一個超級好玩的抽獎活動,叫做「『股海王』道具補給『讚』」,從5月28日開始,到6月6日結束,想要參加的親們,趕快到證交所臉書粉絲專頁看看活動細節吧!這可是個絕佳的機會,我們可以獲得超多有趣的投資道具,讓我們在「股海」中更加得心應手!
全臺面對三級警戒延長至6月14日的緊張氛圍,不少民眾擔心股市可能會因疫情失控而宣布停班。針對這個問題,臺灣證券交易所給出了明確的回應。證交所強調,除非金融機構無法正常營業,導致無法進行交割,否則股市將按照既定時程正常運作,不受目前疫情影響。這意味著,即使疫情嚴重,只要金融機構能夠正常運作,股市就會繼續開市。 對於新北市長侯友宜提出要隨時做好停班準備的說法,證交所解釋,侯市長的用意是鼓勵大家盡量採取居家上班的方式,而非真的要停班。證交所進一步強調,只要沒有宣布金融機構停業,即使國外有封城情況,臺灣的股市也會照常運作,證交所當然也不例外。目前,證交所已經採取了異地上班和居家上班的措施,以確保資本市場的正常運作。 在這樣的防疫措施下,台股卻不減熱鬧。雖然近期疫情嚴峻,但台股在5月25日仍然表現出色,終場以16,595點收盤,大涨257點,成功站上季線,並與月線16,606點僅僅擦身而過。成交值也大幅放大至5,300億元以上,超越5日、10日、20日及60日的均線,顯示市場交投熱絡。
台灣證交所即將於6月1日和7日,分別舉辦三場次「第一上市(KY)公司線上財務業務說明會」。這次活動將邀請虹揚-KY(6573)和永固-KY(5546)在6月1日率先登場,而接下來的6月7日,則將由福貞-KY(8411)接棒進行說明會。 由於近期疫情形勢嚴峻,為了降低群聚風險,同時也為了保持公司與投資人之間的溝通,證交所決定將這次說明會採用錄影線上播放的方式進行。這樣的安排既保障了人們的健康安全,也讓投資人可以隨時隨地觀看說明會的內容。 證交所相關人員表示,此次說明會將通過Webpro線上播放平台進行,網址為http://webpro.twse.com.tw/。這樣的安排讓投資人可以更加方便地參與,無需出門也能獲得相關資訊。這次的線上說明會,不僅是企業與投資人之間溝通的新方式,也是應對疫情期間各項限制的創新措施。
【台北訊】今早,臺灣證券交易所發出重大公告,針對鈞泰(6131)的上市狀況進行說明。根據證交所的規定,鈞泰自從6個月前依照營業細則第50條第1項第15款被停止買賣後,至今仍無法恢復其有價證券的買賣。這意味著,該公司已經達到證交所規定的終止上市條件。 具體來說,鈞泰的上市狀況已經被證交所核實,符合營業細則第50條之1第1項第7款第1目的規定。因此,證交所決定自7月5日起終止鈞泰的上市地位。這一決定對投資者來說是一個重要的消息,因為它意味著鈞泰的股票將不再在證交所上市交易。 鈞泰此次被終止上市,是因為其經營狀況未能達到市場期待的水準,這也讓市場對於證交所的監管力度和透明度再次產生關注。證交所表示,這次決定是基於嚴謹的規則和客觀的事實,將繼續維護市場秩序,保護投資者的權益。 不過,對於鈞泰來說,這個消息顯然是負面的。未來,該公司可能需要重新申請上市,並且必須符合證交所的各項規定,才能再次進入市場。對於鈞泰未來的發展,市場人士仍保持關注。
臺灣證交所近日在官方臉書粉絲專頁上,推出了一個相當實用的活動,就是要幫助年輕投資人建立正確的投資觀念和風險意識。他們分享了許多實用的投資心法,還有教大家如何避免投資風險的小技巧,讓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這次的活動叫做「年輕人投資心法武林大會」,證交所希望透過這個活動,讓年輕投資人能夠在防疫期間也能學習到有用的知識。他們提供了四個投資心法供大家選擇,分別是: A. 避免被社群影響:在投資時,不要被網路上的各種消息所左右,要理性判斷。 B. 切勿因波動過度反應:股市有時會有波動,但不要因為短期的波動就過度反應。 C. 認識風險不失分:投資時要清楚了解風險,並且準備好應對。 D. 心平氣和:投資需要冷靜的頭腦,不要讓情緒影響投資決策。 為了讓這個活動更加有趣,證交所還設置了抽獎環節。只要在活動期間,你可以在臉書粉絲專頁上留言分享你認同的投資心法,並且給這則貼文按讚,就有機會獲得獎品哦! 這個活動從昨天開始,一直持續到30日,時間相當充裕,讓大家有足夠的時間參與。詳細的活動內容,你可以在證交所的臉書粉絲專頁上找到。這樣一個既能學習又能獲獎的活動,真的是難得的好機會呢!
臺灣指數公司最近跟金融數據大廠FactSet攜手,打造了一個全新的指數——「臺灣電動車與自駕科技永續概念指數」。從昨天開始,這個指數將會由臺灣證券交易所負責,每5秒更新一次盤中即時指數,讓投資者能夠更加即時地掌握市場動態。
這個指數的範圍很廣,包括了在證交所上市和櫃買中心上櫃的所有普通股股票。它採用了FactSet RBICS產業分類和車輛研究測試中心提供的上市櫃電動汽車供應商名單,並且透過流動性檢驗、市值、獲利和公司治理等指標來篩選合適的股票。
指數的計算方法也很特別,它採用了自由流通市值加權,以衡量電動汽車關鍵零組件、半導體和電子元件供應商的投資表現。每年6月和12月,指數都會進行成分股的檢視和調整,以確保指數的準確性和時效性。
根據資料,這個指數的年化報酬率達到了28.56%,比大盤指數的18.17%還要亮眼。目前,指數的權重前十大成分股包括台積電、聯發科、聯電、台達電、廣達、和碩、研華、日月光投控、光寶科和瑞昱。
臺灣指數公司強調,隨著全球電動車市場的興起,這個指數具有很大的潛力。根據車輛中心的研究,2020年全球電動車銷量達到了329.9萬輛,年增率為46.6%。在國內,汽車業者也正在積極投入研發,電動車產值從2019年的55億元上升到了2020年的97億元,未來的發展前景看漲。
臺灣證券交易所最近公布了一則新消息,讓投資人們都來了個「大驚小怪」!原來是因為有幾檔上市股票的每股淨值回升到了10元以上,按照規定,這些股票從今天開始就可以恢復信用交易了。這些股票包括國碩(2406)、三地開發、威致、華豐、懷特,對於這些公司的投資人來說,這是一個好消息,意味著他們的股票交易將更加活絡。 不僅如此,櫃買中心也宣布了相關消息。由於錦明、華容及德記這三家上櫃公司的第1季財報顯示每股淨值已經超過了10元,從今天開始,這三家公司的股票也將恢復融資融券交易。但是,精剛、安瑞-KY、連展投控、VHQ-KY及寬魚國際這五家公司的第1季財報顯示每股淨值低於10元,所以從今天開始,這些公司的股票將暫停融資融券交易,但了結交易不受影響。 另外,櫃買中心還提醒大家,永豐富櫃200N的到期日是6月15日,所以從6月16日起,這個櫃檯買賣將會終止。值得注意的是,永豐富櫃200N的最後交易日是6月10日,所以在那之前,投資人還是可以在櫃買交易市場進行買賣。 最後,證交所也根據規定,對上市公司的第1季財報每股淨值進行了審核。結果顯示,目前沒有股票需要暫停融資券交易,而共有五檔股票的每股淨值回升至票面以上,這些股票包括三地開發、威致、華豐、國碩及懷特,他們的融資券交易將恢復。
台灣證券交易所昨日(24日)公告,萬海海運4月份自結稅後純益達到61.52億元,年增率驚人地超過11倍,每股純益更是創下2.75元的新高。這一連串亮麗的數字,讓市場對萬海第二季度的每股純益預期至少能達到8元,寫下單季獲利新紀錄。
萬海海運的4月獲利表現,讓市場眼睛為之一亮。隨著5月份遠東-歐洲、美東及地中海航線連續四周創下新高,市場需求熱絡無比。各家海運公司紛紛宣布自6月1日起加收旺季附加費,預計費用將比現行市場運價上漲15%至20%。長榮、陽明、萬海等貨櫃三雄,6月的營收與獲利預期將再創高峰。
萬海海運昨日以125元漲停價收盤,從5月17日回檔至波段低點81.6元附近後,至今已累積53%的漲幅。由於短線漲幅過大,台灣證券交易所要求萬海公布單月獲利,讓投資者更清楚了解公司的營運狀況。
今年第一季,萬海海運的稅後純益為147.7億元,每股純益6.62元。以4月份的獲利來看,已超過第一季單月平均值,若5、6月能維持或提升4月的水平,第二季度獲利將再創新高。
雖然市場對海運景氣有各種揣測,但業界普遍認為,這波貨櫃海運的興盛,是因疫情扭曲了市場原本的供需狀況。儘管萬海海運表現低調,但公司透過大量造船、造櫃的行動,證明了對市場前景的信心。與萬海同樣看好市場前景的,還有國內海運龍頭長榮,公司也持續進行造船、造櫃計畫。
目前,萬海海運擁有119艘營運船舶,運力達到32.33萬TEU,其中自有船舶、自有貨櫃的比例分別為56%及74%。自去年開始,萬海陸續訂造貨櫃及增加船舶布局,今年手頭新增了8.2萬個TEU新櫃,並計劃再進場訂造5萬個TEU的櫃子,總計增加13.5萬個櫃子,為未來的市場需求做好準備。
年輕人熱情投入股市,帶動台灣股市結構變革,金管會主委黃天牧提出要打造多元、創新、永續、包容的資本市場,並為年輕族群打造友善的投資環境,同時強調提升年輕人的理財和投資風險意識。5月11日,黃天牧在逢甲大學舉辦的金融座談巡迴系列校園講座中,與證交所總經理簡立忠、期交所總經理黃炳鈞等專家共同探討「打造創新多元的資本市場」的議題。
黃天牧指出,近年來年輕人開戶和交易量創下新高,2020年新開立證券戶超過148萬戶,20至30歲年齡層新開戶比率達33%。為了吸引年輕族群,政府實施了逐筆交易制度、盤中零股交易等措施,並獲得年輕人的熱烈回應。其中,盤中零股交易實施後,參與投資人數達74萬人,30歲以下投資人佔16萬人,是實施前的2.4倍。
黃天牧強調,資本市場應具多元、創新、永續及包容四大特色。多元意味著各種發展階段的企業都能在資本市場籌資,目前已有上市、上櫃、興櫃、創櫃等多層次籌資管道。創新方面,將於7月1日推出創新板及戰略新板,協助新創公司籌資,戰略新板甚至對淨值、資本的要求都較低。永續則著重於提升財報透明度、公司治理、社會責任和環境保護,以提升資本市場的韌性。包容則是希望讓各年齡層、各族群都能參與資本市場。
對於年輕人投資台股,黃天牧表示既喜又憂。他認為年輕人的熱情是台灣資本市場的希望,但也擔心年輕人對股市的認識和知識不足。黃天牧強調,年輕人是國家的未來,必須提供足夠的教育,讓他們了解投資股市的心態、可能遇到的問題和必要的準備。
台灣證券交易所總經理簡立忠日前提出對年輕人投資的建議,他強調,資本市場並非只有大富翁才能玩遊戲,即便是大學生也能透過零股交易這樣的機制,用自己的一點儲蓄小試牛刀。簡立忠也鼓勵年輕人試著投資基金,這是積累投資知識的良機。
從去年10月起,為了讓更多年輕人和小資族能夠方便進行投資,台灣證券交易所推動了盤中零股交易。根據統計,40歲以下的年輕族群在這個月度交易中佔了53%,而台積電、聯發科、大立光、台灣50等公司,也成為散戶投資人們的心頭好。
簡立忠回憶起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次投資,是在研究所時,用工讀所賺的錢買了一台386電腦,之後開始投資基金,並且取得了良好的投資回報。他建議學生應該在學校培養投資知識和專業,了解投資的風險和機會。
簡立忠也提到,交易所每年舉辦的「校園證券投資智慧王」比賽,吸引了63所大專院校、2,055隊、6,165名學生參賽,這個活動在校園中引起了極大的反響。他強調,了解公司的財務報告、公司治理和資訊揭露是投資的基本功。
對於年輕人開始投資的建議,簡立忠說,不要急於躁進,可以從零股、定期定額等不錯的選擇開始,慢慢累積投資經驗。他也提到,參加「校園證券投資智慧王」比賽,不僅可以獲得獎金,還有助於考取證券營業人員、證券分析師等相關證照。
台灣證券交易所不僅在辦校園活動宣導,還透過官網、臉書等平台,不斷更新資訊,幫助學生了解資本市場。簡立忠表示,未來的學生可能不僅是投資者,還可能成為從業人員,因此,多涉獵資本市場的知識對他們來說非常有益。
逢甲大學金融學院副院長劉炳麟最近分享了一些關於投資理財教育的看法,強調了大學資源在培養學生財經素養方面的重要性。他指出,雖然高中生的「家政課」可以提供基礎的理財知識,但與大學資源結合能夠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理財能力。
劉炳麟提到,投資的首要原則是保持身心健康,同時要關注報酬率與風險。他強調,主管機關推出的各種金融商品,如集保結算所的「好享退」專案,以及金管會開放定期定額買國外股票的政策,都是學習和研究的寶貴素材。
對於年輕人,劉炳麟鼓勵他們即便投資金額不大,也能夠參與資本市場,共享經濟成長的果實。他提到逢甲大學課程中帶領同學進行零股交易,這種實踐經驗對於學生來說是非常寶貴的。
在理財教育方面,劉炳麟提到證交所的「校園證券投資智慧王」和期交所的「縱橫期海Try Try看」等活動,以及108課綱對財經素養的強調。他認為,雖然高中生透過「家政課」學習储蓄、記帳等,但大學可以提供更多元、更深入的資源。
關於個股當沖交易,劉炳麟認為台股成交量的增加是市場的好事,但過高的周轉率可能不見得是正面現象。他以台股歷史上的高周轉率事件為例,指出過高的周轉率往往代表市場短期心態較為普遍,而長期投資對投資者來說更為健康。
對於年輕人投資比特幣的現象,劉炳麟提醒,比特幣的機制雖然透明,但價格不透明,風險難以預測。他建議投資者要慎重考慮投資產品的透明度和風險。同時,他也提醒學生,不要因為股市波動而影響學業。
台灣指數公司與金融數據服務公司FactSet攜手打造的新指數「台灣電動車與自駕科技永續概念指數」自5月24日起正式啟動,這個指數由台灣證券交易所負責每5秒計算並即時發布,首日收盤點數為4,739.83點,比前一天上漲了10.34點,漲幅達0.22%。這個指數的推出,象徵著台灣在電動車與自駕科技領域的發展進入新紀元。
該指數的範圍涵蓋了證交所上市及櫃買中心上櫃的普通股票,採用FactSetRBICS產業分類和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提供的上市櫃電動汽車供應商名單,通過流動性檢驗、市值、獲利和公司治理評鑑等多項指標來篩選符合標準的股票。
台灣指數公司還提到,這個指數每年會進行兩次成分股的調整,並根據自由流通市值加權方法計算指數,用來衡量台灣股市在電動汽車關鍵零組件、半導體和電子元件供應商方面的投資表現。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指數的年化報酬率為28.56%,遠超過大盤指數的18.17%,顯示出其良好的投資潛力。
根據車輛中心的研究,全球電動車市場在2020年已經達到了329.9萬輛的銷量,年增率達46.6%,即使在疫情影響下,市場仍呈現出顯著成長。
經濟部統計數據也顯示,台灣汽車產業積極投入研發,電動車產值從2019年的55億元上升至2020年的97億元,未來有望達到百億元,市場潛力巨大。
台灣指數公司強調,這個指數是為了讓投資人能夠更方便地參與台灣電動車與自駕科技產業的投資,未來也將發展為指數金融商品,提供更多元化的投資選擇。
台灣證交所近日在官方臉書粉絲專頁上推出了一個超實用的活動,就是要幫助那些剛踏入股市的年輕投資人們,讓他們能夠快速學習到投資的紀律和提升風險意識。這真的是一個超級實用的資訊分享,讓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由於現在台灣疫情還是相當嚴峻,股市也跟著不斷震盪,所以證交所特別呼籲投資人們要理性看待股市的波動。在這段抗疫期間,證交所也積極響應政府的宅在家全民防疫政策,於是就在臉書粉絲專頁上推出了「年輕人投資心法武林大會」活動。 這個活動非常簡單,你只要在活動期間(5月24日至30日)留言分享你最認同的投資心法,並且給它按讚,就有機會參加抽獎哦!這樣一來,不僅能學習到寶貴的投資知識,還能夠增加一份獎品的期待,真是學習樂趣雙全呢! 活動中提到的投資心法有四種,分別是: A. 避免被社群影響 B. 別因波動過度反應 C. 認識風險不失分 D. 心平氣和 這些心法都是對投資人非常有幫助的,特別是對那些剛剛開始投資的年輕人來說,真的是非常實用的指南。證交所也強調,這個活動是一個雙贏的好機會,你可以在家防疫的同時,還能學習到投資知識,真是一箭雙鵠啊!
台灣證交所公布今年前五個月股市表現亮麗,累計至今已創下新紀錄。從年初開盤至5月21日,台灣集中市場總成交值達到35.56兆元,日平均成交額更是一路攀升,突破3,995.43億元,逼近4,000億元的大關。股票成交量周轉率也達到88.3%,顯示市場交易活絡。 在股價指數方面,5月21日發行量加權股價指數收盤於16,302點,當天漲幅達474.97點,漲幅約3%。各產業指數普遍上漲,其中航運類指數上漲17.95%領先各產業,而觀光類指數則上漲0.17%最為穩定。 過去一周,集中市場總成交值為2.25兆元,其中股票成交值達到2.17兆元。股票成交量周轉率為5.76%。在各產業成交值方面,半導體類以5,446億元佔比25.14%居首,航運類以5,003億元佔比23.1%緊追其後,鋼鐵類則以1,862億元佔比8.6%位居第三。 在成交量周轉率方面,航運類以26.39%高居第一,光電類以17.72%位居第二,鋼鐵類以17.11%排第三。這些數據顯示,台灣股市在過去一段時間內表現強勁,各產業領域均有所發展。
【台北訊】今(21)日,臺灣證券交易所召開了有價證券上市審議委員會,會中審議並通過了三商家購(2945)的初次申請股票上市案。這家公司的董事長和總經理分別是陳翔玢和邱光隆,他們帶領著公司向市場進軍。在上市申請時,三商家購的資本額已經達到6億元,而輔導上市承銷商則是元大證券。 從財務數據來看,三商家購近三年的稅前純益表現亮眼。2017年至2019年,該公司的稅前純益分別為2.2億元、4,735萬元和2.3億元,而2020年第一季度的稅前純益更是達到了2,783億元。每股盈餘(EPS)也相對穩定,2017年至2020年第一季度的EPS分別為3.2元、0.7元、3.04元和0.37元。 三商家購的主要業務集中在民生消費品零售和超級市場的經營上。在市場結構上,該公司以內銷為主,2020年第一季度的內銷占比高達99.99%,外銷則未滿0.01%。公司董事會共有9席董事,合計持股佔比達到93.31%,顯示了董事們對公司的強烈信心和投入。 這次上市申請的通過,對於三商家購來說是重要的里程碑,也將為公司帶來更多的發展機遇。未來,三商家購將繼續努力,為消費者提供更多優質的民生消費品,並在市場上發揮更大的影響力。
台股在4月份創下了量價雙漲的佳績,這股熱潮也讓證券商的營運水準更上一层樓。根據臺灣證券交易所的統計數據,全體證券商在4月份的稅後純益達到了132.77億元,這個數字比上個月增加了15.7%,年比則是增長了98.7%。這已經是連續第二個月超過100億元的獲利,也是近年來單月最佳成績。
若看今年前四個月的總計數字,證券商的稅後純益累計已經達到了401.28億元,年增率驚人地達到了1,827.3%。這個數字已經接近了2020年前十個月的總和406.77億元,以及2019年全年的407.34億元,可見獲利表現相當亮麗。
對於4月份的佳績,證交所進行了深入的分析。他指出,當月大盤成交量約為8.52兆元,這個數字比上個月增加了20.7%,這一成長動力主要來自於經紀手續費收入的提升。4月份經紀業務的稅前純益達到了78.03億元,月增率為13.0%。此外,出售證券利益以及證券評價利益的增加,也對自營業務的稅前純益產生了積極影響,使其月增率達到了98.9%。
臺灣證交所近來公布了一個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數字,就是4月份全體證券商的稅後淨利竟然達到了132.77億元,這個數字相較於上個月增加了15.7%。這個亮麗的成績,讓我們不得不對台灣的證券市場刮目相看。從累計前四個月的數字來看,證券商的稅後淨利更是衝上了400億元,創下了歷年新高,比去年同期飆增近18.3倍。 不僅如此,全體證券商去(109)年的稅後淨值也達到了584.56億元,這是歷年來的最高紀錄。今年,證券商的獲利更是再上一層樓,4月份的稅後淨利比3月份多了18.08億元,增長率達到15.76%。這個成績的達成,主要是因為台股大盤的總成交值在4月份有顯著增長,達到了約8.522兆元,比3月份增加了20.79%。 證交所指出,這個成績的關鍵是證券商經紀手續費收入的增加,以及自營業務淨利的顯著成長。4月份自營業務淨利比3月份增加了37.06億元,增幅達98.96%,幾乎翻倍。雖然承銷業務淨利較3月份減少了2.9億元,減幅約23.77%,但整體來說,證券商的稅後淨利仍然呈現上升趨勢。 展望未來,證交所預期5月份的證券商獲利可能會面臨挑戰,但幸運的是,成交值持續大增,預計5月份的成交值有可能會超過4月份的8.522兆元。
台灣金管會為應對防疫優先,近日宣布原訂於6月底前召開的公開發行公司股東會將全數延期至7、8月。這一決策引起市場廣泛關注,但多數投資專家對此表示正面看法,認為這將減少股東會群聚風險,並可能對台股帶來正面影響。 由於股東會延期,約有1.24兆元的股息紅包將晚一點到達投資人口袋。金管會於20日緊急宣布,上市櫃、興櫃及公發公司凡原訂在6月底前召開股東會者,皆將延後至7、8月舉辦。不過,21日的7家股東會將如期進行,影響家數逾1,700家。 台新投顧副總黃文清表示,上市櫃股東會相關議案大多已確定,僅是召開時間點延後,對盤面影響有限。從防疫角度來看,延期召開股東會減少了人與人之間的接觸風險,有利於台灣早點控制疫情,對股市表現有正面幫助。 凱基投顧董事長朱彥民指出,台股先前重挫與本土疫情爆發有關,上市櫃首季獲利亮眼,經濟數據維持樂觀,若疫情早日獲得控制,將穩定市場信心。 此外,證交所及櫃買中心也宣布,原定於5月24日至6月30日召開股東會的上市、上櫃及興櫃公司,一律延後至7月1日至8月31日召開。證交所副總兼發言人陳麗卿強調,所有應該在「原訂」股東會召開前的相關工作,仍將依原規劃進行。從7月起,「實際」股東常會將不受每日登記召開股東常會限額90家之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