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證券交易所(未)公司新聞
近期台灣股市中,航運股的熱度不斷攀升,吸引了眾多投資者的關注。然而,股價的波動也讓不少投資者遭遇了損失。根據臺灣證券交易所的統計,5月14日、26日以及6月22日,出現了多起違約交割事件,金額從2,109萬元至7,562萬元不等,其中萬海一個單一客戶的違約交割金額更是高達7,562萬元,引起了市場的廣泛討論。 由於「天時、地利、人和」等因素的影響,貨櫃三雄的股價出現了百年難得一見的多頭行情。不僅法人進行波段操作,業內人士、當沖客和散戶也紛紛進場逐利。然而,由於股價漲幅過大,當沖風氣盛行,導致籌碼較為凌亂,每日股價波動劇烈,當沖比例維持在四至五成以上。 在5月上半月,台股波段急殺逾2,000點,貨櫃三雄成為重災區。其中,5月14日,證券商申報集中市場單日違約買進加計賣出金額達3.1億元,是去年6月以來最多,買賣相抵後,違約交割標的主要集中在陽明、長榮、中鴻等公司。 5月26日,違約買賣相抵金額為2,109萬元,達資訊揭露標準的個股為長榮,達3,115萬元,申報券商包括國泰桃園、華南楠梓、永豐三重。 值得注意的是,6月22日,違約買賣相抵金額為1,259萬元,達資訊揭露標準的個股是近期飆上200元的萬海,凱基士林申報違約金額達7,562萬元,為2019年2月以來最高。 有內情人士透露,凱基士林分點這筆違約交割全來自一位70年次的專業當沖客。該客戶在18日當日當沖萬海虧損1,000多萬元,證券商在風險控管機制下,將其21、22日的所有交易一併申報違約,才會出現7,000多萬元的大量。值得注意的是,這位當沖客在21日還大賺4,200多萬元,因此在這次違約中,證券商和該名投資人都沒有虧損,只是往後申報違約的戶頭可能無法繼續下單交易。 一名月成交量上百億元的大戶提醒,當沖通常只為賺取手續費退佣,行有餘力才「順便」賺價差,「今日事,今日畢」,要提高風險意識。 實際上,嘉義幫、虎尾幫或是近年來新興崛起的凱基松山哥等著名專業當沖大咖,不僅具有犀利的操作技巧(程式交易)、嚴謹的操作紀律,在進入逐筆交易後,更是積極強化戰備,包括更新電腦、拉專線,加快下單速度,勝算當然比一般散戶高出許多。
台股5月份的震盪可說是劇烈,對證券商的自營操作績效造成衝擊。根據臺灣證券交易所的統計,5月份全體證券商的稅後純益只有47.61億元,比起上個月減少了64.1%。但是,如果從累計的1到5月份來看,稅後純益還是達到了448.89億元,年增率甚至高達480.34%。 證交所進行了深入的分析,指出5月份大盤的總成交值約為11.01兆元,比上個月增加了29.21%。這也帶動了證券商經紀手續費收入的增長,單月經紀損益達到了102.22億元,月增率為31%。不過,由於自營業務在出售證券時承受了損失以及證券評價損失較多,單月稅前淨損高達47.48億元。 從前五個月的整體情況來看,證券商的經紀手續費收入因應大盤總成交值的成長而受益,經紀稅前淨利達到了369.64億元,年增率為98.91%。而在自營業務方面,由於加權股價指數的上升,稅前淨利為118.75億元,這比去年同期的大虧41.99億元有顯著的好轉。
臺灣指數公司最近宣布了一個新創指數——特選ESG高股息報酬指數,從21日起,這個指數將由臺灣證券交易所負責每5秒計算並即時發布。這個指數是由元大證券委託臺灣指數公司特別設計的,以上市普通股作為基礎,結合環境(E)、社會(S)和公司治理(G)三個面向的評鑑,選擇那些ESG表現優異且非高耗能、高汙染的上市公司。
該指數的編製過程中,會考慮上市公司的財務數據、社會責任報告書、年報等公開資料,並結合公司治理評鑑資訊,來評估其ESG表現。此外,還會選取近三年度稅後純益為正數、平均殖利率前80%且符合流動性檢驗標準的上市公司,再根據殖利率和現金股利總額等指標進行排序,最終選出前20名作為指數成分股。
為了確保指數的分散性,每個成分股的權重上限設為20%,以表彰那些在永續發展和股息方面表現出色的公司。此外,臺灣指數公司還進行了歷史資料模擬,發現這個指數的夏普比率和殖利率均優於大盤指數。
每年6月,該指數都會進行成分股的定期檢視和調整,最新的指數權重前十大成分股包括台積電、聯發科、聯電、富邦金、中信金、兆豐金、國巨、台灣大、永豐金和遠傳。
根據國際機構ETFGI的報告,在疫情期間,ESG主題指數金融商品(ETP)受到投資人高度關注,2020年吸引的資金淨流入超過890億美元,是2019年的兩倍多。這顯示ESG指數化投資已經成為資產配置的重要策略。
台灣證交所最新公布,5月份全體證券商的稅後淨利達到了47.61億元,雖然比4月份減少了85.16億元,減幅達到64.14%,但整體來看,累計前五個月的稅後淨利已經衝上400億元大關,達到448.89億元,比去年同期大幅增加了371.54億元,年增率達到480.34%。這個數字讓人驚艷,顯示了台灣證券市場的強勁生命力。
證交所強調,5月份大盤總成交值創下11兆元的高峰,比4月份增加了近三成,增幅達到29.21%,這一成績帶動了證券商經紀手續費收入的增加。然而,由於出售證券和證券評價損失較多,證券商的自營業務淨利比4月份衰退了121.99億元,減幅達到163.72%,承銷業務淨利則衰退了7.39億元,減幅為79.46%。
儘管如此,今年前五個月的證券商經紀手續費收入因大盤總成交值的成長而比去年同期增加了98.91%,幾乎翻倍。加權股價指數的上涨趨勢也對自營業務淨利的成長起到了推動作用,累計漲幅達到15.86%,與去年同期的下跌趨勢形成鲜明對比。累計前五個月的證券承銷業務淨利也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7.94億元。
最終,全體證券商稅後淨利448.89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71.54億元,這個數字高達去年全年歷史新高的84%,顯示了今年全年獲利創高的可能性非常高。台灣證券市場的活力和潛力,讓人對未來充滿期待。
台灣股市新聞稿:運輸股逆勢強漲,證交所公布多檔航運個股超級財報
近日,台灣股市運輸股表現亮眼,連續多日強漲,儘管22日遇到高檔賣壓,但由於航運股基本面仍看好,運輸類股依舊成為市場的吸金焦點。根據台灣證券交易所統計,當日成交量逾2,100億元,資金占大盤比重近四成。
此次漲停個股中,包括上市的新興航運、慧洋-KY、榮運、中櫃、志信、中航、亞航等,以及上櫃的捷迅、正德等,涵蓋了貨櫃船、散裝船、航運、貨代業等領域。其中,新興航運和慧洋-KY的5月獲利表現尤其出色,分別實現淨利1.64億元和4.48億元。
中菲行應證交所要求公布財報,4月淨利達1.06億元,每股賺0.84元;四維航則在4月實現淨利1.13億元,每股賺0.43元。此外,台船今年首季轉盈,每股賺0.07元,並在22日公告自結財報,5月單月每股盈餘為0.01元。
法人分析,今年來歐美中等地產業復甦,基建投資增加,加上國內外消費需求回升,缺船、少櫃、塞港等供應鏈危機加劇,導致航運市場需求旺盛,運力供給不足。進入下半年傳統旺季,環太平洋塞港問題加重,運價持續高檔或上揚,航運類股將持續受益。
SCFI指數主要航線幾乎全面上漲,美東線上漲4.2%,達8,914美元,地中海線上漲1.9%,達6,392美元。此外,中小型輕便船日租金突破3萬美元,帶動海空聯運、海陸聯運、海鐵聯運等聯運式運輸線的發展,貨代業者也因而受益。
臺灣證券交易所(證交所)即將在6月28日推出一項新產品——小型電子期貨。這個新產品將提供交易標的,與現行電子期貨一樣,都是電子類指數。這些指數是由證交所編製的,專門表彰臺灣上市電子類股的整體表現。編製方法與大家熟悉的「發行量加權股價指數」相同。 這個電子類指數的成分股,涵蓋了證交所產業分類中「電子類」的所有上市公司股票。截至2021年4月29日,這個指數的成分股已經有399檔上市股票。 在這個指數的前十大成分股中,包括台積電、聯發科、鴻海、中華電、台達電、聯電、日月光投控、大立光、廣達和聯詠,這些都是臺灣科技界的佼佼者。 透過交易小型電子期貨,投資者可以用較小的資金參與到一籃子股票的交易中,這樣可以免除選股的麻煩,並有效分散個股的投資風險,輕鬆掌握電子產業的行情波動。 小型電子期貨上市後,交易者可以運用更多元化的交易策略,靈活掌握科技股的波動行情及交易機會。除了基本的看漲、看跌操作外,當小型電子期貨與電子期貨價格出現價差時,交易者還可以進行策略性交易。 此外,交易者還可以使用小型電子期貨與證交所的其他指數期貨商品,如金融期貨和非金電期貨,進行跨商品的策略性交易。 在指數資訊方面,交易者可以通過多種管道獲取電子類指數的報價資訊,包括證交所的行情資訊網站、臺灣證券交易所及證券市場基本市況報導等網站。國內證券商、期貨商及各大財經媒體的網站或下單軟體,也提供了即時或歷史指數資訊,讓交易者可以更有效地運用這些資訊。(系列完)
臺灣證券交易所與元富證券攜手主辦的「Navigating the New Taiwan Landscape台股領航論壇」線上投資說明會,日前圓滿落幕,吸引了近300位國內外機構投資人以及20家上市櫃公司參與,進行了31場團體會議,得到與會者的一致好評。隨著科技發展,新型態公司紛紛湧現,傳統的上市條件可能已經不能滿足他們進入資本市場的需求。為此,即將滿60週年的證交所,參考國際主要交易所的規劃,計劃在第三季推出具有台灣特色的創新板。
在線上投資說明會中,證交所舉辦了專題演講,結合引資活動和創新板主題,積極向國際機構投資人推廣。證交所副總經理陳麗卿在致詞時強調,2020年台灣經濟與資本市場表現出色,2021年上市公司第一季純益也相當亮眼。她表示,持續精進資本市場是證交所的重要任務,期望創新板能成功吸引優質新興公司加入,並引導資金投資台灣。
會議中,證交所同仁詳細介紹了創新板的特色及相關規劃,並由元富投顧資深研究員主講「疫後復甦的運動產業」,為線上投資人展示了台股的新亮點。雖然新冠肺炎疫情對商貿活動造成巨大影響,但證交所自去年起就開始運用線上方式舉辦多場引資活動,今年初與元富證券聯合舉辦的首場結合實體與線上的引資活動也取得了成功。
證交所豐富的引資經驗,讓投資人與上市公司得以持續交流,推廣台股優勢及前景,吸引更多資金進入,促進資本市場的成長。本次證交所專題演講的影片已上傳至Webpro 3.0影音傳播網,投資人可以隨時點擊觀看。如需觀看,請至「Webpro 3.0影音傳播網>隨選影片>投資臺灣InvestTW>TWSE&MLink」或直接點擊以下鏈接:https://webpro.twse.com.tw/webportal/vod/117/?categoryId=163。
台灣證交所積極推動ESG報告,提升企業永續透明度
隨著全球對氣候變遷的關注日益升高,企業對ESG(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的投入也逐漸增加。台灣證券交易所自2014年起,積極推動上市公司編製與申報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並持續修訂相關辦法,以提升企業永續透明度。
近年來,全球資本市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資金逐漸傾向ESG表現較佳的企業。台灣作為重要的國際供應鏈一環,也面臨著氣候變遷的衝擊與挑戰。
根據標準普爾《2021永續年鑑》的報告,台灣企業在ESG領域的投入與揭露程度仍有提升空間。例如,證交所參考金融穩定委員會的建議,修訂了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工作小組的辦法,但僅有43家企業以TCFD框架進行揭露及管理,顯示未來仍有推廣空間。
此外,安侯建業發布的「KPMG 2020全球永續報告大調查」指出,台灣企業在永續報告的查證或確信標準上,存在著確信範疇不一、部分指標未標示查證單位等問題,整體報告的可信度及可比較程度有待提升。
在國際氣候政策倡議方面,台灣企業的參與度普遍不高,例如百分之百再生能源倡議、能源生產力倡議、電動車倡議等,多數企業尚未與國家自訂貢獻或任何國際氣候倡議及減碳目標相連結。
綜合來看,ESG是企業無法避免的課題,也是回應資本市場期待的重要手段。台灣證交所將持續推動ESG報告,協助企業提升永續透明度,以應對未來的挑戰。
美國聯準會放鷹派強音,熱錢台北股匯市上演逃亡大戲。昨日(21日),外資大規模賣股撤退,新台幣匯率收盤重挫1.42角,以27.952元作收,創一個月新低,並逼近28元關口。匯銀主管預估,外資昨日匯出8億美元,與出口商上演「你丟我撿」的遊戲,匯市成交量達19.04億美元,創下巨量紀錄。
匯銀主管表示,國際美元轉強,外資紛紛撤出,預計新台幣最快本周將重返28元大關。央行統計數據顯示,美國聯準會提前升息的消息刺激美元走強,美元指數昨日上漲0.31%,非美貨幣全面走弱。其中,新台幣單日貶幅達0.51%,超過人民幣的0.41%以及主要貿易對手國貨幣韓元的0.21%。同為亞幣的日圓與星元,昨日對美元的兌價分別下跌0.03%和0.37%。
證交所數據顯示,外資昨日大賣台股達332億元,匯銀主管觀察到,外資賣股後確實匯出資金,使得新台幣匯率盤中一度重挫1.78角,最低至27.988元,僅差半步就能觸及28元整數大關。匯銀主管指出,受美國聯準會可能提前升息訊息影響,外資購買美元的氣氛十分強烈,不過出口商也大量出售美元,雙方呈現對峙狀態,但外資匯出力道較強,新台幣匯率最終以重挫1.42角收盤。
關於這波新台幣回檔將會貶至何種價位,匯銀主管預測,不僅28元整數大關可能會被攻破,甚至還有機會下探至28.2元、28.5元。匯銀主管強調,美國聯準會的貨幣政策轉變,對全球金融市場產生重大影響,意味著「不斷放大水龍頭的水要慢慢關起來了」,美國超寬鬆的貨幣政策將逐漸變得「不那麼寬鬆」,這一訊息將對股市帶來壓力,美元也湧現空單回補潮,對亞幣走勢不利。
台灣證交所最新統計顯示,5月份全體上市公司營收達2.98兆元,年增率達17.14%,累計前五月營收則為14.73兆元,年增率23.17%。這個亮麗的成績,讓市場對台灣股市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其中,油電燃氣、航運及塑膠產業在5月份的營收成長表現亮眼,而金融保險、電腦及周邊設備業及觀光業則呈現衰退趨勢。
根據證交所的資料,本國及第一上市公司共953家,皆如期在10日前完成5月份營收申報。在這些公司中,營收成長的公司有718家,而營收衰退的公司則有235家。與去年同期相比,營收成長的公司數量增加了3,540億元,年增率為13.5%。
至於前五個月的累計營收,則比去年同期成長了2.11兆元,年增率為16.75%。這個成長率也顯示出台灣股市的強勁動能。
在5月份營收成長較大的產業中,油電燃氣業因成品油及石化價格上漲而帶動營收增長;航運業則因貨量及運價上漲而獲益;塑膠工業則是因為去年受肺炎疫情影響,產品價格下跌,但本期需求及價格回升,使得營收有所成長。
至於前五個月營收成長較大的產業,航運業和塑膠工業因貨量及運價上漲、化工產品需求強勁而持續上漲;玻璃陶瓷業則是因去年同期營收基期較低,所以這一季的成長較為顯著。
【台股新聞】 近來,美國經濟數據表現亮麗,市場預期經濟復甦,不過,這也帶來了通膨預期的升溫,美國公債殖利率隨之震盪上漲,對債市產生壓力。在這樣的背景下,元大美債20反1 ETF(00681R)表現亮眼,截至5月31日的近一季平均收盤價達到14.39元,比近一年平均值13.16元高出9.3%,成為市場關注焦點。 根據專家分析,美國聯準會(Fed)雖然多次強調通膨是暫時現象,但長天期公債利率已經開始受到經濟景氣和通膨預期的影響。在美國聯準會未來升息可能性不高的情況下,長天期公債的投資風險增加,債市空軍開始積極布局。 元大美債20反1 ETF研究團隊強調,由於直接投資債市的門檻較高,投資者通常需要至少1萬美元的資金,因此,債券ETF成為一個理想的投資工具。在當前市場環境下,看空債市的投資者除了放空債券ETF外,也可以選擇債券反向ETF來達到做空的效果。 證交所的數據顯示,元大美債20反1 ETF近一季平均收盤價已經超過近一年平均值,這反映了市場對其投資價值的認可。但研究團隊也提醒投資者,反向一倍ETF的效益僅限於單日,不適合長期持有。此外,由於國際金融市場的不確定性因素仍然存在,投資者應該謹慎評估風險,並設定合理的停利停損點。
【台灣新聞】富邦台灣半導體ETF今掛牌,ETF市場再添新血!
今(10)日,市場上又添新兵!富邦台灣半導體ETF(00892)正式在台灣證券交易所上市,這也意味著在集中市場掛牌的ETF已經達到了120檔。臺灣證券交易所表示,隨著ETF商品的種類越來越多,追蹤的標的涵蓋了國內外各主要交易所的證券、債券以及大宗商品,這對投資人來說,在資產配置上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不過,證交所也提醒大家,雖然ETF商品多元,但即便是同樣主題的ETF,也會有些許差異。因此,在投資前,建議大家要仔細閱讀公開說明書,了解標的指數和成分股內容,並客觀評估成分股未來的發展前景以及可能存在的風險。
近年來,科技主題的投資非常熱門,國內不僅有許多與5G通訊相關的ETF,由於台灣半導體產業在全球的關鍵地位,ETF發行人也看準了這一產業在新冠疫情下仍能保持高速成長的趨勢,紛紛推出新商品,讓投資人有多樣化的選擇。
富邦投信推出的富邦台灣半導體ETF,其標的指數是「ICE FactSet台灣核心半導體指數」,這個指數採用了FactSet開發的產業分類系統,從國內上市櫃個股中,篩選出與半導體產業價值鏈相關的股票,從上、中、下游公司全面捕捉投資機會。
這個指數的特點在於,它不僅考慮市值和流動性標準,還進行了產業篩選,並以營業利益除以總資產(Gross Profit / Asset,簡稱GPA)作為獲利能力指標來選股。這意味著,它會優先選擇獲利指標高的公司作為成分股,與大多數指數採用的市值排名選股有所不同。
對比市場上已發行的科技相關主題ETF,如台灣5G+通訊指數、全球未來通訊指數等,最終都是將市值排名靠前的公司納入成分股。然而,市值大的公司雖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也可能會遺漏一些成長性高、市值正在上升的公司。
富邦投信指出,根據美國羅徹斯特大學的研究,GPA這項本業獲利指標,對未來股價表現有顯著的解釋能力。因此,在投資高成長性的主題產業時,優先選擇本業獲利能力較佳的公司,可以讓投資組合更具全面性。
【臺灣新聞】 哇靠,最近這陣子台灣半導體產業真的是超火紅啊!因為疫情導致大家都在家工作、上網課,還有宅經濟興起,這些都讓半導體產品的需求大增,讓我們的半導體產業成為投資客們的搖錢樹! 最近,有一檔叫做富邦台灣半導體(00892)的ETF在臺灣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這個ETF可是超級有特色,它追蹤的指數成分股都是那些本業獲利能力超強的公司,而且股權分配還是超分散的,完全不會太過集中,對於想長期投資或定期定額的投資者來說,這可是個超棒的選擇呢! 這個ETF的最大特色就是能夠完整捕捉到台灣半導體產業上、中、下游的整個鏈條,再根據公司的獲利指標GPA來決定最終的成分股,也就是那些本業獲利能力較佳的公司會被優先選上。 富邦台灣半導體ETF的經理人陳靜如告訴我們,美國的半導體產業以前可是全球的重心,不過從2018年開始,台灣半導體產業可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因為台積電這個龍頭公司一直致力於先進製程的研發,率先進入10奈米以下的製程,這讓台積電在全球晶圓製造的地位更加堅固,也帶動了整個台灣半導體產業的發展。 以台積電為首的台灣半導體公司,已經形成了全球最完整的半導體產業聚落,在全球新科技發展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這也在股價表現上得到了反應。陳靜如強調,台灣半導體產業的興盛是許多相關公司共同發展的結果,富邦台灣半導體ETF追蹤的「ICE FactSet台灣核心半導體指數」前十大成分股的股價,在2018年後都和台積電一樣表現亮眼,其他八檔成分股的漲幅還都超過了台積電呢! 陳靜如還說,新科技應用離不開半導體,而台積電的資本支出也是影響整個半導體產業成長的重要指標。台積電在4月的法說會上又宣布再度上調資本支出,看來在5G通訊、電動車、物聯網等新科技需求下,半導體產業的長期成長趨勢真的是非常明確啊!
台灣證券交易所旗下福邦證券,在董事長林火燈的領導下,即便面對新冠疫情與本土疫情的雙重考驗,仍能逆勢成長,展現出強大的市場競爭力。林火燈,這位曾經在財政部、集保結算所及證交所擔任高層主管的專家,退休後仍以專業熱忱為福邦證券注入新活力。
去年,福邦證券在核心業務的帶動下,逆勢創下每股純益(EPS)1.05元,為近三年最佳紀錄。今年首季EPS更提升至1.22元,成績亮眼。林火燈認為,這是因為公司經營團隊在市場波動時,能夠保持穩定,並透過深耕人脈、厚植基礎及跨部門合作,成功恢復營運動能。
福邦證券在承銷業務上,與多家上市櫃公司保持長期合作關係,如鴻海等。林火燈強調,公司關心中小企業的發展,並以穩健原則為基礎,不為了短期業績而拚業務量。近年來,福邦證券積極整合集團資源,結合創投、財顧等部門,提供一站式的市場服務,滿足企業各階段的需求。
展望未來,林火燈預期今年IPO、SPO等籌資活動將大幅增加,公司的成長有足夠的後勁。他指出,市場上籌資需求旺的部分原因,是美中貿易戰和政策推動回流,以及台商轉向返台投資和全球化布局。本土疫情的爆發也加速了企業版圖的調整,許多企業把握機會進行籌資。
林火燈認為,台股行情佳,市場對當沖、融資的關注,雖然讓行情有「虛」的狀況,但很多企業正視經營轉型及永續發展,這是這波行情的最大不同。他強調,台灣經濟M型化發展,股票市場也出現M型趨勢,在台股交易活絡的背景下,仍需要流動性支撐中小企業的長期經營。
林火燈表示,他一直以美國靠著強大的資本市場而壯大的事實為榮,並建議未來可以考慮開放私募基金對中小型股的投資、鬆綁新興企業的掛牌流程,加速扶植優秀的公司。這些建議將有助於台灣資本市場的發展,並為券商、投資人及社會帶來多贏的結果。
臺灣證券交易所強調,面對近期疫情挑戰,我們對上市公司的應變能力充滿信心。為確保市場透明度,我們將不斷督促上市公司落實資訊揭露,特別是當疫情對其財務或業務造成重大影響時,應立即發布相關重大訊息,讓投資者能夠得到第一手資訊。 近期,部分上市公司的廠區發生群聚事件,我們已積極與相關公司溝通,要求全力配合疫情指揮中心的有關措施。對於外籍移工,我們要求公司嚴格執行停工、隔離及檢疫;對於確診的本國籍員工,我們則要求進行疫調、匡列接觸者並進行隔離;同時,對於其他員工,我們要求加強健康監控,並協助確診者就醫安置,以及配合進行降載復工等緊急應變。 此外,我們也提醒上市公司,疫情指揮中心已公布「企業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疫情持續營運指引」,我們要求上市公司根據疫情情境,進行風險評估及影響評估,並制訂相應的因應策略。同時,建立應變組織或緊急聯繫網,並確認企業持續營運計畫的可行性,確保企業在疫情期間能夠穩定運作。
近期,國內上市ETF的資產規模創下了新高,根據證交所的統計,截至5月底,共有120檔上市ETF,總規模已突破7,000億元大關。其中,5月的上市ETF成交值更是超過了2,700億元,這也是今年以來單月最高的成交金額。特別是中信關鍵半導體ETF(00891)的掛牌,為市場帶來新的活力。
中信關鍵半導體ETF所追蹤的ICEFactset台灣ESG永續關鍵半導體指數,由30檔成分股組成,專注於半導體產業。這個指數的選股標準非常嚴格,除了對市值、流動性及財務表現有要求外,還採用晨星旗下的SustinalyticsESG風險評分進行ESG篩選,剔除ESG風險分數高於40分或未評分的公司。
中信投信分析指出,中信關鍵半導體ETF上周日均成交值超過5億元,在台股原型ETF中排名第二,資產規模也達到約90億元。這也反映了市場對半導體產業的熱情。
不過,中信投信也提醒,雖然半導體產業在疫情影響下仍能保持較好的表現,但投資人仍需留意市場風險。特別是本土疫情短期內難以清零,雖然有逐漸穩定的跡象,但終端需求持續強勁,IC設計大廠也積極協調產能。
根據工研院的觀察,台灣半導體業今年受惠於中美貿易戰帶來的轉單效益,以及疫情帶動的遠距需求,總產值有望上看3.8兆元,年成長率超過18%,這個成長率甚至高於全球半導體業的平均水平。
證交所也提醒投資人,雖然台股原型ETF風險屬性相對單純,但市況波動仍可能影響ETF的績效報酬,投資人應該留意標的指數的市場風險及產業的中長期展望。
台股集中市場在今年交出亮麗成績单,鉅額交易熱絡程度令人眼睛為之一亮。根據統計,截至6月8日,今年台股鉅額成交值已經突破3,900億元,逼近4,000億元大關,與去年全年相比,已經達到七成以上。這個數字顯示出,台股市場在今年的熱度實在是驚人。
在這波鉅額交易的熱潮中,台積電、鴻海、聯發科、台達電等重量級企業股自然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而像長榮、中鋼這類近期表現亮眼的個股,也成為市場常見的投資選擇。
從過去10年的鉅額交易成交值來看,2011年的鉅額成交值為2,698.94億元,占比1.3%,但到了去年,這個數字已經突破5,000億元,創下歷史新高。然而,由於市場總成交值的增加,鉅額交易成交值的占比僅有1.1%,並未出現大幅成長。
今年到6月8日,鉅額交易成交值為3,917.06億元,占比0.95%,雖然未明顯攀升,但證券市場人士表示,這是因為鉅額交易具有節稅的功能,近年來吸引了不少投資者的目光,預計未來這股趨勢將會持續上升。
臺灣證券交易所對於這波鉅額交易的熱潮也給予高度關注,並將持續監控市場動態,確保市場秩序的穩定。對於投資者來說,這樣的市場環境提供了更多投資機會,但也需要更加謹慎地評估風險。
【台北訊】台灣證券交易所(證交所)即將在下周二(6月15日)召開6月份的例行線上董事會。會議中,一項重要的議程將是討論並決定股东會的日期。根據最新消息,證交所研判將股东會日期延後至8月份召開的可能性相對較高。 回顧4月份的董事會紀錄,證交所剛剛公布了109年度的財報,結果令人驕傲。該年度的税後盈餘達到了57.96億元,每股稅後盈餘(EPS)則為7.72元,這兩項數據都創下了該交易所歷史上的新高紀錄。為了對股東表示感謝,證交所決定配發4.6元的股利,這一數額也創下了近10年來的新高。其中,3.4元為現金股利,1.2元則以股票股利的形式發放。 證交所的優異表現,不僅反映了台灣金融市場的穩定發展,也顯示了該交易所作為市場核心角色的領導地位。隨著股东會日期的調整,投資者們也將有更多時間準備參與,這對於證交所未來的發展和市場動態將是一次重要的關注焦點。
【台北訊】今(8)日,臺灣證券交易所(證交所)公布最新數據,顯示5月份台灣股市活絡度達到新高。當沖交易成為市場主角,當沖成交值占比一舉突破四成,達到44.28%,平均每日當沖戶數也創下20.34萬戶的紀錄,這是自103年1月開放現股當沖以來的首見。同時,小資族對股市的熱情也持續升温,5月份定期定額投資金額達到32.62億元,創下106年1月開放該項業務以來的新高。 近期市場對當沖占比過高有所擔憂,認為可能會對市場穩定性造成影響。不過,6月份的交易數據顯示,當沖占比持續高漲,每日當沖占比都在46~50%以上,交易戶數也在20~22萬戶之間,預計6月份將創下新的記錄。 5月份台股集中市場成交量達到10兆元的天量,成交量周轉率27.36%,較4月份的24.03%大幅上升,整體成交量周轉率已突破100%。ETF市場的成交值占比雖然仍處於低水準,但與4月份相比,仍有2.47%的成長。 在投資者結構方面,內資螞蟻雄兵成為台股價量齊揚的重要推手,自然人成交值比重為67.25%,較4月份的69.96%略為下降。而外資買盤則有所回歸,成交值比重上升至24.89%,較4月份的20.96%大增近4個百分點。 此外,5月份集中市場交易戶數持續上升,達到386.71萬戶,較4月份的380.1萬戶大增6.5萬戶以上。雖然5月份台股一度大舉拉回逾2,000點,但小資族仍持續加碼入市,定期定額投資金額創下新高。
全訊科技(5222)在台灣證券交易所的助力下,7日成功送件申請股票上市,成為今年度第五家申請上市的公司(不計創新板的一家)。這家以張全生為負責人的公司,實收資本額高達6.03億元,主要生產固態功率放大器及模組以及微波次系統產品,去年(109年)的税前純益更是亮麗,達到1.97億元,每股稅後盈餘(EPS)更是有4.42元的好成績。 台灣證券交易所於7日召開價證券上市審議委員會,結果八方雲集(2753)的初次申請股票上市案也順利通過。全訊科技在興櫃的股價於7日以128元作收,漲幅達2.76%,收盤時的成交均價為127.29元;而八方雲集在興櫃的股價則小跌0.21%,收盤成交均價為177.18元,兩家公司都屬於百元俱樂部。 根據證交所的統計,今年至今已有五家公司提出上市申請,分別是三商家購、八方雲集、南光、永豐實以及全訊科技。其中,南光為櫃轉市,無需經過上市審議委員會的審議,而三商家購在5月21日、永豐實在6月3日已經通過上市審議,如今八方雲集和全訊科技也接棒獲得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