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證券交易所(未)公司新聞
【台灣新聞】證交所股東常會登記熱絡,黃道吉日集中6月中下旬
最近,台灣證券交易所(證交所)公布了股東常會日期事前登記的結果,讓我們來一起看看這次登記的熱鬧程度吧!
根據證交所的資料,從昨天的上午9點開始,股東常會日期事前登記作業正式開放。結果讓人驚嘆,短短1個半小時內,登記率就迅速達到了95%。這次股東常會的黃道吉日,竟然集中在6月中下旬的11天,讓人不禁對這個結果感到好奇。
截至上午10點30分,上市、上櫃及興櫃公司共計1,850家已上線登記其預定股東常會召開日期,這個比率高達94.87%。其中,上市公司有889家已上線登記,占全體上市公司928家的95.8%。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6月12日、13日、14日、18日、19日、20日、21日、24日、25日、27日及28日這11天的股東常會日期已經全部登記滿了,每日都有100家公司選擇這些日子召開股東常會。
證交所也提醒還未上線登記股東常會日期的公司,最遲應於3月15日前上線登記,以免違反資訊申報作業辦法。這次的登記結果再次證明了股東常會在台灣企業中的重要地位。
台股在2019年開市第二天就遭遇了重挫,總共下跌了235點,而外資也連續兩天進行賣超,總額達到184億元。但在這樣的困境中,證交所董事長許璋瑤卻表現出相當的信心。她在昨天的記者會上強調,台灣上市公司的現金股利已經連續三年突破1兆元,去年更是創下了1.3兆元的歷史新高,而且殖利率也提升到了4.8%,這一點已經超越英國的4.7%,成為全球第一。
在昨天的新春記者會上,許璋瑤表示,雖然2019年全球經濟大致呈現穩健成長,但受到中美貿易爭端及美國聯準會升息的影響,全球主要股市在第四季都出現了大幅反轉。台股也不例外,全年下跌了8.6%。然而,在亞洲主要股市中,台股相對抗跌,並且至少有3項指標在全球排名中提升了位置。這3項指標分別是總市值、日均值成長和成交值周轉率。
許璋瑤還提到,2019年共有29家新上市公司,全體上市公司在資本市場籌資金額達到4,966.7億元,這是5年來的新高,這也展示了資本市場直接金融的機能。她強調,近年來上市公司的營收表現相當穩健,2017年成長7.2%,2018年前11月年增進一步上升至8.3%,前3季獲利更增加13.2%。除了獲利優異和本益比偏低外,上市公司也透過配息和加薪與員工分享企業的經營成果,2018年有三分之二的上市公司為員工加薪。
儘管台股在跨年後受到各種利空衝擊,失守了9,500點大關,但許璋瑤仍然保持信心。她強調,台股的殖利率一直以來都是吸引外資、壽險大戶和退休基金進駐的主要原因。而上市公司發放的現金股利連續三年突破1兆元,2018年發放更達到1.3兆元,創下歷史新高。此外,超過4%的上市公司殖利率連續三年都在4%以上,全體市場的殖利率從2017年底的4%提升至去年底的4.8%。這一點已經使得台股的殖利率在全球居冠,相信對外資來說,這是一個極具吸引力的因素。
臺灣證券交易所董事長許璋瑤昨(3)日表示,面對美中貿易戰的挑戰,許多台商正在積極地調整他們的海外布局,而國際資金也正在進行移動。許董事長強調,如果未來廠商和資金能夠回流台灣,並投入到實體經濟的發展中,這將對國內產業的轉型和升級帶來極大的幫助,同時也將成為台灣資本市場未來發展的重要契機。
許璋瑤進一步解釋,面對全球化的競爭,證交所一直在爭取資金和上市公司。近年來,證交所不斷調整政策法規和運作制度,包括推動多元上市等方案,目的就是為了吸引企業和資金回流台灣。
他強調,未來證交所將著手推進五大業務發展方向。首先,將在擴大資本市場規模方面不斷努力,今年將繼續在全球範圍內進行招商活動,推動優質企業在台灣上市。近年來,證交所積極拓展新南向市場,我們的上市機制仍具有相對優勢,期待能成為台商轉型的最佳籌資夥伴。
在交易制度方面,許璋瑤表示,逐筆交易將於2020年3月23日正式上路,並在3月至5月期間推出擬真平台,讓投資人能夠充分體驗和熟悉新的交易規則。此外,證交所也將重新設計資訊揭露方式和價格穩定措施。
為了促進台灣發展為財富管理中心,並應對全球指數化投資的趨勢,許璋瑤透露,除了研議新類型ETF外,將於今年4月底推出全新的指數投資證券(ETN)商品。去年,ETF資產規模和總成交值均創下歷史新高,他期望ETN的發行能夠幫助證券商開拓新業務。
許璋瑤還提到,隨著公司治理在全球範圍內的重要性日益提升,台股在各項公司治理評比中受到國際的肯定,這使得MSCI在篩選新興市場永續(ESG)指數成分股時,對台股的權重也顯著提升,未來有望吸引更多指數化投資資金流入台股。
最後,許璋瑤強調,為了應對金融科技政策的推動,資訊基礎建設是證券業務發展的基石。未來,證交所將全力支持券商發展線上證券服務,以提升整體的服務品質。
台灣證交所最新數據顯示,上周外資在台灣集中市場的投資行為相當活躍,總計買進金額高達782.36億元,而賣出金額則為773.28億元,結果是買超了9.08億元。從整體2018年的數據來看,外資在台灣的投資則是呈現小幅度賣超,總買進金額達8.28兆元,總賣出金額為8.64兆元,累計賣超金額達3,551億元。 進一步分析,截至報導時間,外資在台灣持有股票的市值已經達到11.68兆元,這個數字佔全體上市股票市值的39.97%,與上個月22日的11.55兆元相比,增加了約1,278億元,顯示外資對台灣股市的信心逐漸增強。 具體來看,上周外資買超最多的三支股票分別是中鋼(2002)的1.90萬張、彩晶1.04萬張、欣興1.01萬張。相對地,賣超最多的三支股票則是新光金3.53萬張、旺宏3.38萬張、聯電2.10萬張。這些數據反映了外資對特定行業或公司的偏好,也為我們提供了投資市場的一個重要參考。
台股去年寫下新紀錄!<臺灣證券交易所>統計,去(107)年台股日均值創下歷史第三高,成交額達到驚人的1,870億元。在這股熱絡氣氛下,權證市場也異常活躍,成交值達7,125.5億元,創下新高,年增率達21.91%。ETF成為新興主力,在發行前10檔標的中,就有4檔是ETF,顯見其成為投資人關注焦點。
去年全年發行標的前10大股包括臺股指數、大立光、可成、元大S&P原油正2、大同、元大滬深300正2、元大台灣50、台積電、國巨、富邦上証正2、鴻海等,蘋果三雄仍是最受券商青睞的權證發行標的。
12月份申請發行權證檔數達1,783檔,發行總金額212.55億元,券商受託買賣權證成交總金額則為382.43億元。全年來看,券商發行權證檔數達28,178檔,較前一年大幅成長35.65%,發行總金額3,167.58億元,激增43.54%,券商受託買賣權證成交總金額也達7,125.5億元,成長21.91%,成績亮眼。
證券業者指出,權證以其「以小博大」的特點,讓小额投資者也能參與個股投資,價格昂貴的權證也只需幾千元,相當受歡迎。只要把握住趨勢,投資獲利機會不斷。
隨著台股ETF數量接近150檔,除了連動台股外,還有連動美股、陸股、港股、韓股、日股、印度等國股市的ETF,以及連動期貨商品如原油、黃豆等,ETF市場多元發展,也間接帶動權證發行及交易更加活絡。
臺灣證券交易所近期正式發布了「108年度(第6屆)公司治理評鑑指標」,這套指標涵蓋了四大構面,共85項指標,適用於108年全年的公司治理評鑑。預計在109年4月底前,將公布這一年的評鑑結果。 目前,107年度的公司治理評鑑作業正在進行中,並預計在108年4月底前公布結果。值得注意的是,這次評鑑計劃將增加依產業別、市值等不同方式分類後的排序結果,讓外界能夠參考。 為了提升評鑑的質量,第6屆評鑑依照新版的藍圖規劃進行,強化了質化指標,增加了給分差異化,並新增了問卷發送來蒐集意見。這次修正還參考了國際公司治理的發展趨勢,以及國內新修正的相關法規、函釋和政策,並吸收了各界對評鑑的建議。總計新增了4項指標,刪除了4項,修正了13項,並調整了8項指標的題型。 在指標質化方面,證交所強調「實際落實情形」是評核的重點,除了制定政策外,還需落實並揭露達到一定條件才能得分,從而提高質化評分的效果。 此次的增修包括建置資訊安全風險管理架構、制訂董事會成員及重要管理階層接班規劃、參考國際人權公約制訂保障人權政策等指標。此外,還增加了分級給分題,如設置公司治理主管、揭露利害關係人身份等。 為了進一步蒐集意見,這次還將發送問卷給內部稽核主管及簽證會計師,以收集他們對受評公司董事會及董事成員治理監督責任的觀察,作為指標評核的參考。 證交所強調,公司治理評鑑的推動目的是希望透過指標內涵引導公司採用最佳實務,並通過對上市櫃公司的評比,促進公司強化公司治理,落實企業社會責任。
臺灣證交所近日修訂完成「上市公司董事會設置及行使職權應遵循事項要點」,為公司治理注入新活力。這次修訂旨在統一規範董事會組織職能,並推出一系列新措施,包括要求薪資報酬委員會過半數成員由獨立董事擔任,並設置公司治理主管,以及投保董監責任險等。這些新規定將自即日起正式上路,對於提升台灣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將產生顯著影響。
證交所表示,此次修訂是為了應對主管機關於107年4月24日啟動的新版公司治理藍圖,並配合近期證券交易法、公司法修正及主管機關相關規定。新版藍圖推動五大計畫項目,其中「有效發揮董事職能」計畫項目明確要求上市公司遵循多項與董事會組織職能相關的措施,範圍擴大至所有董事,不僅限於獨立董事。
為了落實新版藍圖,證交所將現行「上市公司設置獨立董事之處置要點」更名為「上市公司董事會設置及行使職權應遵循事項要點」,並擴充其內容,以全面涵蓋與董事會相關的公司治理規範。主管機關已准予備查並明定上市公司應完成相關措施的期限,包括108年6月30日前應完成的四項事項,以及自109年起每年定期進行的董事會及個別董事自我或同儕評鑑。
此外,證交所也參照美國、香港和新加坡交易所的規定,對於違反新規定者明定多元化處置措施,包括處以違約金、發函限期改善、變更交易方法、停止買賣、終止上市及公開揭示等。這些措施將有效促進台灣上市公司的治理水準,並保障投資人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