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證券交易所(未)公司新聞
證交所昨日舉辦「TIB挺創新大喊話」活動,分享創新板新制上路重點,活動吸引國內外約200家創新企業、中介機構、創投組織等超過250位來賓共襄盛舉。
林修銘致詞指出,台股2024年漲幅居前段班,全體上市公司市值居全球第12名,全年總成交量99.8兆元、日均值4,124億元,全球第九名,雙創證交所歷史新高,企業籌資亦蓬勃發展,成為創新企業加入的絕佳選擇。他宣示,證交所期望藉由全面升級的創新板,鼓勵具未來成長性的數位雲端、人工智慧、機器人自動化、無人機、資訊安全、半導體智慧製造等新興產業公司提早進入資本市場,汲取成長發展的重要機會與資源,攜手這些具全球競爭力的核心產業共同挑戰世界盃,打造創新產業聚落。
未來證交所將以「科技」與「創新」兩大主軸齊步前行,盼透過資本市場力量,以過去半導體及電子業所累積的硬實力為基底,打造「數位」+「永續」軟實力,透過新興科技厚實韌性,招手新一代優質創新企業進入資本市場,引領台灣成為軟、硬、韌實力兼具的智慧科技島。林修銘說,創新板本次取消合格投資人限制,提供更好的流動性,讓更多投資人能參與投資,助力企業展現創新上市價值。
金管會副主委陳彥良表示,證交所取消合格投資人限制,可增加投資人對新興產業且具創新性公司更加認識,而增加創新性審查不只是把關,更是對創新性公司發掘,助力達成台灣建構亞洲資產管理中心。
創投公會理事長邱德成說,台灣過去對創新公司的投資限制過於嚴格,證交所取消合格投資人限制後,相當於拼上台灣資本市場的最後一塊拼圖,相信友善的制度能帶領台灣公司打亞洲盃、國際盃,成為亞洲的那斯達克。
投信投顧公會理事長劉宗聖以12強棒球賽比喻,台灣資本市場由創投公會打頭陣繳出漂亮開局,投信機構將成為最大後盾,就如同打線中的七至九棒,希望透過持續擴大基金、ETF規模,創造良性循環,帶領市場多元合作,共創雙贏。
證交所表示,在現今數位化時代下,企業與組織不僅面臨日益複雜的網路威脅,也需要逐步調整資安策略與措施來因應,傳統資安模式逐漸無法應對多元威脅,零信任架構的概念與應用也應運而生,為提升證券商對零信任架構的瞭解與應用,因此辦理本場說明會。
證券商零信任架構說明會期透過主題式分享,與國內各證券商業者建立更加安全和高效的運營環境,應對安全挑戰。
臺灣證券交易所近日發布了關於114年度多項證券法令新規定及重要制度的實施細節,並提醒上市公司要關注這些新規定,以確保合规。其中,最受矚目的便是創新板的全面升級,以及一系列旨在提升公司治理和透明度的措施。
首先,為了提升基層員工的薪酬,上市公司必須在114年的股東會上完成章程的修訂,確保實施關於照顧基層員工的立法意圖。這意味著上市公司在章程中應明確規定,以年度盈餘提撥一定比率用於調整基層員工薪資或分派酬勞。證交所呼籲相關公司儘早完成章程修正,並從115年起提交相關提撥資訊。
其次,從114年起,國內上市公司及創新板公司需要在年度財報申報期限前,進行關係企業三書表公告作業。
另外,從114年度開始,上市公司均需編製永續報告書,並分階段揭露溫室氣體相關資訊。這包括對鋼鐵及水泥工業,以及實收資本額超過100億元的公司,要求揭露溫室氣體數據及減碳目標等。同時,永續資訊管理將被納入內部控制制度,並成為年度稽核項目。
在碳定價方面,證交所規定,事業旗下廠(場)屬碳費徵收對象的上市公司,需於114年5月試申報碳費,並從115年正式開始收費,根據114年全年度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計算及繳交。
為促進董事性別多元化,金管會要求上市公司自114年起,若任一性別董事席次未達1/3,則應在年報中敘明原因及規劃提升措施。
此外,第一上市公司及創新板第一上市公司需於114年6月底前依「外國發行人註冊地國股東權益保護事項檢查表」修訂章程。
創新板的全面升級則包括取消合格投資人限制、引進專家審查制度、提高上市審議委員會決議門檻等,旨在提升創新性審查的嚴謹度,並強化投資人權益保護。
總結來說,這一系列新規定和升級措施,將對台灣股市的治理和發展產生重要影響,上市公司需加強對這些新規定的理解和落實。
近年來,隨著市場對高息收熱潮的興趣逐漸升温,台灣ETF市場已經呈現出多元化發展。目前,國內高股息ETF已超過20檔,預示未來市場趨勢將從股息收益轉向資本增值。就在這樣的背景下,富邦台灣旗艦動能50 ETF將於2月開始募集,每股發行價僅10元,吸引了廣大投資者的目光。
富邦台灣旗艦動能50 ETF基金是基於臺灣指數公司新近推出的台灣旗艦動能50指數而設計的。該指數結合了大型股和動能股,這一選擇背後的邏輯是近年來台股漲勢主要來自大型權值股,這些大型股具有較高的穩定性和流動性,適合長期投資。
根據外電資料庫的數據分析,台股被分為11個不同的因子,並進行了歷史表現回測。結果顯示,動能因子的表現最為突出,無論是短期、中期還是長期(1年、5年、10年),其表現都位居第一,並且大幅超越其他因子。這意味著在台股市場中,有效掌握動能因子,可以顯著提升投資組合的表現,並滿足長期配置的投資需求。
為了使投資表現更加全面,台灣旗艦動能50指數對動能和波動性進行了再優化,從而使整個持股的動能延續性更長,波動度更低,投資效益更佳。此外,指數調整時設置了每次最多24檔的限制,這一措施旨在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基金穩定性,使其成為一個具有高報酬、高抗性、高穩定及高效益的新核心配置選擇。
臺灣證券交易所指出,ETF是一種有效的投資工具,可以投資於一籃子股票,從而分散風險。然而,對於投資者來說,在進場之前,仍需考慮整體經濟變化等因素,並對投資風險進行嚴謹評估。
臺灣證券交易所(證交所)即將於1月6日實施創新板新制,這項改革將對台灣股市產生重大影響。根據新規定,創新板的投資門檻將大幅降低,原本的合格投資人限制將被取消,讓一般投資人也能夠參與創新板股票的買賣。預計這將使創新板的參與戶數從約30萬戶激增至1,300萬戶。
口袋證券提醒投資人,隨著新的市場參與機會來臨,投資者應該謹慎評估創新板公司的經營潛力,並根據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來制定投資計畫。
創新板是為了幫助擁有關鍵核心技術及創新能力的企業進入資本市場而設計的。該平台已經幫助了許多知名企業,如愛爾達-創(8487)、GOGOLOOK-創(6902)以及台灣虎航(6757)等,這些企業透過創新板進行資金籌集,以促進其發展。
口袋證券進一步解釋,創新板與上市之間的主要差別在於放寬了財務認定的標準,從傳統的獲利能力轉向市值、營收或營運資金等標準。
為了保障投資人權益,創新板公司必須通過證交所的創新性審查和上市審議委員會的把關,並定期辦理法人說明會。此外,一般投資人在首次購買創新板股票前,須簽署風險預告書,以提升風險意識。
這項改革預期將提升創新板市場的流動性,並吸引更多新創企業掛牌上市。然而,由於創新板企業多處於早期發展階段,經營風險相對較高。口袋證券建議投資人應善用創新板公司每年至少兩次的法說會機會,來掌握企業的策略方向、財務狀況和基本面表現。
投資人還應密切關注流動性和價格波動,因為新制度的推行可能會對個股交易量產生顯著影響。創新板有造勢商協助維持流動性,但投資人仍需留意個別標的的價量狀況。
投資人可以關注公開資訊觀測站的「提升企業價值計畫專區」,當創新板公司事業發生嚴重衰退時,該專區將揭露財務業務現況分析及未來策略等資訊。
口袋證券強調,創新板的制度旨在促進創新產業發展,並強化投資人權益保障。投資人應善用公開資訊,制定適合自己的投資策略,確保在多元的資本市場中穩步前行。
近期,臺灣證券交易所公佈了「113年機構投資人盡職治理資訊揭露較佳名單」,其中兆豐證券因長期對盡職治理及責任投資的高度重視,再度榮獲此殊榮。董事長陳佩君表示,兆豐證券與時並進,跟隨國際永續發展的潮流,不斷強化責任投資作為,並遵循兆豐金融集團的永續經營政策。
對內,兆豐證券著重於提升經營效率及風險控管;對外,則發揮機構投資人的影響力,帶動外部利害關係人共好,創造長期投資價值。近年來,兆豐證券在ESG(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領域深耕不輟,積極推動「公平待客」、「盡職治理」與「誠信經營」等策略。
2024年,兆豐證券在ESG領域收穫豐碩成果,包括四度榮獲「公平待客評核前25%」及「盡職治理資訊揭露較佳券商」的殊榮,並首獲「證券商反詐騙評鑑傑出獎」。總經理吳明宗強調,兆豐證券將ESG議題納入投資評估流程,並關注被投資公司的營運狀況及永續發展策略。
為呼應2050淨零排放目標,兆豐金融集團已於2024年通過SBTi科學基礎減量目標審核,兆豐證券也積極投資通過SBTi審核的企業。此外,兆豐證券的承銷業務持續承銷永續債,並積極引導企業轉型,自2023年迄今共計承銷12檔主題聚焦於再生能源、能源科技的永續發展債券。
在資訊揭露方面,兆豐證券官網設置了「盡職治理專區」及「利害關係人專區」,並每年進行利害關係人問卷調查,以了解外部關注議題並發布永續報告書予以回應。作為永續金融先行者聯盟成員之一,兆豐證券將持續深化永續發展作為,發揮機構責任及影響力,落實「淨零轉型,兆豐同行」的願景目標。
臺灣證券交易所近期公布了一份令人矚目的名單,那就是「113年機構投資人盡職治理資訊揭露較佳名單」。在這份名單中,兆豐證券的名字格外醒目,因為它再度榮獲此殊榮,這也再次證明了兆豐證券在盡職治理及責任投資方面的卓越表現。
兆豐證券董事長陳佩君在發表感言時表示,公司始終緊跟國際永續發展的潮流,不斷強化責任投資的作為。陳董事長強調,兆豐證券遵循並落實兆豐金融集團的永續經營政策,內部重視經營效率及風險控管,外部則發揮機構投資人的影響力,帶動外部利害關係人共好,共同創造長期投資價值。
為了實現永續經營,兆豐證券近年來深耕ESG(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領域,積極推動「公平待客」、「盡職治理」與「誠信經營」等策略主軸。在今年的成績中,兆豐證券取得了豐碩的收穫,包括四度榮獲「公平待客評核前25%」及「盡職治理資訊揭露較佳券商」的殊榮,還獲得了首屆「證券商反詐騙評鑑傑出獎」等多項榮譽。
兆豐證券總經理吳明宗則強調,公司已將ESG議題納入投資評估流程,並訂定利益衝突態樣及管理方式,以確保客戶或股東的利益。吳總經理表示,兆豐證券同時關注被投資公司的營運狀況及永續發展策略,透過參與法說會等方式,與被投資公司經營階層進行溝通。
為了響應2050淨零排放目標,兆豐金融集團在113年已通過SBTi科學基礎減量目標審核。兆豐證券積極投資已通過SBTi審核的企業,並呼籲未通過的被投資公司一同加入。此外,兆豐證券的承銷業務也持續承銷永續債,並積極引導企業轉型,自112年迄今共計承銷12檔主題聚焦於再生能源、能源科技之永續發展債券。
在提升資訊揭露程度方面,兆豐證券官網已建置「盡職治理專區」及「利害關係人專區」,並每年進行利害關係人問卷調查,以瞭解外部關注議題,並透過發布永續報告書予以回應。
作為永續金融先行者聯盟的成員之一,兆豐證券將持續秉持集團「發揮正向影響、引領永續發展」的核心精神,深化永續發展作為,發揮機構責任及影響力,落實「淨零轉型,兆豐同行」的願景目標。
兆豐證券董事長陳佩君表示,跟進國際永續發展潮流趨勢,兆豐證 券持續強化責任投資作為,遵循並落實兆豐金融集團永續經營政策, 對內重視經營效率及風險控管,對外則發揮機構投資人影響力,帶動 外部利害關係人共好,創造長期投資價值。
為邁向永續經營,兆豐證券近年深耕ESG,積極推動「公平待客」 、「盡職治理」與「誠信經營」等策略主軸,113年收穫豐碩成果, 包括四度榮獲「公平待客評核前25%」及「盡職治理資訊揭露較佳券 商」,亦得到首屆「證券商反詐騙評鑑傑出獎」等多項榮耀肯定。
兆豐證券總經理吳明宗強調,兆豐證券將ESG議題納入投資評估流 程,訂定利益衝突態樣及管理方式以確保客戶或股東利益,以鼓勵投 資永續表現較佳的公司;另一方面,亦持續關注被投資公司營運狀況 及永續發展策略,透過參與法說會等方式,與被投資公司經營階層對 話。
呼應2050淨零排放目標,兆豐金融集團已於113年通過SBTi科學基 礎減量目標審核,兆豐證券也積極投資已通過SBTi審核之企業,呼籲 未通過的被投資公司一同加入。另一方面,兆豐證券的承銷業務則持 續承銷永續債並積極引導企業轉型,自112年迄今共計承銷12檔主題 聚焦於再生能源、能源科技之永續發展債券。在提升資訊揭露程度方 面,兆豐證券官網建置「盡職治理專區」及「利害關係人專區」,每 年並藉由利害關係人問卷調查以瞭解外部關注議題,透過發布永續報 告書予以回應。
兆豐金融集團作為永續金融先行者聯盟成員之一,兆豐證券將持續 秉持集團「發揮正向影響、引領永續發展」的核心精神,深化永續發 展作為,發揮機構責任及影響力,落實「淨零轉型,兆豐同行」的願 景目標。
一、為提升基層員工薪酬新制,上市公司應於114年股東會完成章 程修訂,落實照顧基層員工立法意旨:在證交所上市之公司應於章程 訂明以年度盈餘提撥一定比率為基層員工調整薪資或分派酬勞。證交 所提醒相關國內上市公司、創新板國內上市公司應儘早於114年股東 常會完成章程修正,並自115年起申報相關提撥資訊。
二、114年起,國內的上市公司及創新板公司,於年度財報申報期 限前,應辦理關係企業三書表公告作業。
三、上市公司114年度起均應編製永續報告書,且應分階段揭露溫 室氣體相關資訊;永續資訊管理114年起需納入內部控制制度,並列 為年度稽核項目:1.全體上市公司114年度起均應編製永續報告書。 2.上市公司應分階段揭露溫室氣體相關資訊:a.鋼鐵及水泥工業及1 13年結束實收資本額超過100億元,114年度應揭露合併報表母子公司 溫室氣體數據及揭露公司(含合併財務報告子公司)減碳目標、策略 及具體行動計畫。b.113年會計年度結果實收資本額達50億元以上但 未達100億元者,114年度應揭露個體公司溫室氣體數據。
另上市公司自114年起應將永續資訊之管理納入內部控制制度,並 將其列為年度稽核計畫之稽核項目,證交所已修正「內部控制制度有 效性判斷參考項目」範例。
四、碳定價時代來臨,依規定,事業旗下廠(場)屬碳費徵收對象 者,上市公司應於114年5月試申報碳費(不繳費),115年正式開始 收費,將依114年全年度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計算及繳交碳費。
五、為促進上市公司董事性別多元化,金管會要求上市公司自114 年起,倘若任一性別董事席次未達1/3者,應於年報敘明原因及規劃 提升董事性別多元化採行之措施。
六、第一上市公司、創新板第一上市公司應於114年6月底前依「外 國發行人註冊地國股東權益保護事項檢查表」修訂章程。
七、為積極建構亞洲資產管理中心,臺灣創新板將全面升級,並自 114年1月6日起實施,修正重點涵蓋:1.取消合格投資人限制,以活 絡交易;2.引進專家審查制度,俾提升創新性審查嚴謹度;3.開放創 新板公司申請改列一般板可免辦理公開銷售之適用條件,打造彈性友 善籌資環境;4.提高創新板上市審議委員會決議門檻、恢復對集團企 業及關係人銷貨依賴度限制,強化投資人權益保護。
另也要求所營事業嚴重衰退或無獲利者,上市後應於公開資訊觀測 站「提升企業價值計畫專區」申報具體規劃及執行情形,以及創新板 上市公司每半年應至少於國內自辦或受邀參加一次法人說明會,增進 未來營運規劃資訊之揭露及與投資人溝通。
富邦台灣旗艦動能50 ETF基金,是追蹤臺灣指數公司近期推出、以 大型股結合動能股的全新指數—台灣旗艦動能50指數,主要就是因為 近年來,驅動台股漲勢都來自大型權值股,加上大型股的穩定性及流 動性更佳,適合長期布局。
透過外電資料庫分析,將台股區分11個不同因子,並將這些因子做 歷史績效回測,可發現動能因子的表現最為出色,不論短中長期(1 年、5年、10年)表現都是第一名,且大幅領先其他因子,代表在台 股市場中,若能有效掌握動能因子,能大幅提升投資組合的績效表現 ,也能作長期配置的投資訴求。
因此,為了使表現更加全面,台灣旗艦動能50指數針對動能及波動 做再優化,使整個持股的動能延續性更長,波動度更低,投資效益更 出色,並再設置每次指數調整最多24檔的限制,降低交易成本、提高 基金穩定性,是具有高報酬、高抗性、高穩定及高效益的新核心配置 。
證交所表示,利用ETF能有效率的投資一籃子股票,分散風險,不 過,仍要提醒投資人,仍應考量總體經濟變化等因素,審慎評估投資 風險再進場。
證交所創新板協助擁有關鍵核心技術及創新能力之企業進入資本市 場,包含轉播五屆奧運與世界12強棒球賽的愛爾達-創(8487)、提 供Whoscall APP的GOGOLOOK-創(6902),以及日前轉上市的台灣虎 航(6757)等企業。
口袋證券說明,創新板與上市之間的差別,最主要是放寬財務認定 的標準,以市值、營收或營運資金標準取代獲利能力。
口袋證券進一步解釋,創新板公司皆通過證交所創新性審查、上市 審議委員會相關把關措施,且每半年至少辦理一次法人說明會,藉此 強化投資人權益保障。此外,為提升一般投資人風險意識,一般投資 人初次買進創新板股票前,須已簽署風險預告書 。
此改革預期帶動創新板市場流動性提升,進一步吸引新創企業掛牌 上市。然而,投資人應了解,創新板的企業多處於早期發展階段,經 營風險相對較高。針對創新板投資,口袋證券建議投資人應充分利用 創新板公司每年至少兩次法說會的機會,掌握企業策略方向、財務狀 況、基本面表現。
再來,應密切觀察流動性與價格波動,新制度推行後可能大幅影響 個股交易量,創新板有造勢商協助維持流動性,投資人仍應留意個別 標的的價量狀況。
最後,可關注公開資訊觀測站「提升企業價值計畫專區」,若創新 板公司事業有嚴重衰退狀況,將於公開資訊觀測站「提升企業價值計 畫專區」揭露財務業務現況分析及未來策略等資訊。
口袋證券強調,創新板的制度初衷在於促進創新產業發展,同時強 化投資人權益保障,投資人應善用公開資訊,制定適合自己的投資策 略,確保在多元的資本市場中穩步前行。
兆豐證券董事長陳佩君表示,跟進國際永續發展潮流趨勢,兆豐證券持續強化責任投資作為,遵循並落實兆豐金融集團永續經營政策,對內重視經營效率及風險控管,對外則發揮機構投資人影響力,帶動外部利害關係人共好,創造長期投資價值。
為邁向永續經營,兆豐證券近年深耕ESG,積極推動「公平待客」、「盡職治理」與「誠信經營」等策略主軸,2024年收穫豐碩成果,包括四度榮獲「公平待客評核前25%」及「盡職治理資訊揭露較佳券商」,亦得到首屆「證券商反詐騙評鑑傑出獎」等多項榮耀肯定。
兆豐證券總經理吳明宗強調,兆豐證券將ESG議題納入投資評估流程,訂定利益衝突態樣及管理方式以確保客戶或股東利益,以鼓勵投資永續表現較佳的公司;另一方面,亦持續關注被投資公司營運狀況及永續發展策略,透過參與法說會等方式,與被投資公司經營階層對話。
呼應2050淨零排放目標,兆豐金融集團已於2024年通過SBTi科學基礎減量目標審核,兆豐證券也積極投資已通過SBTi審核的企業,呼籲未通過的被投資公司一同加入。
另一方面,兆豐證券的承銷業務則持續承銷永續債並積極引導企業轉型,自2023年迄今共計承銷12檔主題聚焦於再生能源、能源科技的永續發展債券。
在提升資訊揭露程度方面,兆豐證券官網建置「盡職治理專區」及「利害關係人專區」,每年並藉由利害關係人問卷調查以瞭解外部關注議題,透過發布永續報告書予以回應。
兆豐金融集團作為永續金融先行者聯盟成員之一,兆豐證券將持續秉持集團「發揮正向影響、引領永續發展」核心精神,深化永續發展作為,發揮機構責任及影響力,落實「淨零轉型,兆豐同行」願景目標。
林修銘昨日在證交所官網首長專欄,以「為科技注入創新,開啟產業新紀元」為題發布長文指出,雖然全球政經2024年面臨許多不確定性,但台灣資本市場充分展現產業深厚實力、體現在台股韌性與上市公司亮麗表現上。
回顧2024年,林修銘說,台股除漲幅在全球主要證券市場僅次那斯達克,量價均締新猷,IPO掛牌家數36家,為近十年新高,可以驕傲地說:「台灣資本市場,正在走向更加輝煌的未來」。接下來證交所以躋身世界前十大交易所為目標,並致力與市場利害關係人共同努力讓台灣資本市場邁向下一個巔峰。
他表示,台灣證券市場發展從傳統產業起步,逐步過渡到科技產業,歷程充滿挑戰與機遇,當年竹科建立為科技產業注入第一股力量時,台灣資本市場開始展現前所未有潛力,亦奠定科技島堅實基礎。
以聯發科為例,甫上市時市值很小,至今已達2.2兆元,成長36倍,外資持股占比高達五成,成為全球電子產業風向標,正是台灣資本市場創新政策最生動寫照。
林修銘觀察,美股當前市值突破3兆美元企業,均是以創新科技或人工智慧為核心驅動力的成功典範,我國政府亦積極推動「五大信賴產業」,透過半導體與AI產業雙核心,將半導體、人工智慧、軍工、安控、次世代通訊列為未來布局全球的重點產業。
台灣擁有深厚製造根基及豐富創新潛力,必須抓住這一歷史性機會,讓創新成為未來發展的核心驅動力。他強調,即將上路的創新板2.0,最大特點在於重塑創新性品牌價值,讓創新板上市為企業增添各界認可的附加價值,期望更精準吸引具高成長潛力創新型企業,在這舞台上發光發熱。
林修銘宣示,未來證交所將以「科技」與「創新」兩大主軸齊步前行,有信心讓創新板成為亞洲創新企業首選,成為推動產業轉型和經濟升級的強大動力。
這場閉門論壇由經濟日報總編輯費家琪主持,邀請臺灣證券交易所總經理李愛玲、臺灣指數公司總經理陳文練、臺灣大學財務金融系暨研究所教授張森林、政治大學財務管理系教授暨投資人研究中心主任李志宏擔任與談人,共同探討台灣ETF發展的機會與挑戰等相關議題。
近年來全球ETF市場快速成長,國際研究諮詢公司ETFGI統計,截至2024年11月,全球ETF相關商品達11,490種,資產規模14.9兆美元,較2023年底成長30%,與十年前相較增加超過五倍。
以台灣ETF市場來看,截至2024年11月,上市櫃266檔ETF規模逾6兆元,分別較前一年底、十年前成長64%、近38倍,表現優於全球市場,排名亞洲第三大,受益人次達1,384萬。
針對金管會開放主動式ETF、被動式多資產ETF等新商品,李愛玲認為,將對整體台灣資本市場帶來三大重大影響。首先是增加台股深度與廣度,包括促進標的個股及債券的流動性,增加市場多樣性。
其次是提升市場效率與國際競爭力,因主動式ETF操作可增加市場價格發現效率,新商品亦能吸引外資關注,並提升台灣市場在亞太區域地位。第三是促進台灣資本市場普惠金融,除吸引不同風險偏好及投資需求族群參與,亦可擴大零股與定期定額投資規模。
李愛玲指出,ETF長期具有風險分散、透明度高、入門簡單又具低成本效益等優勢,提供投資人更穩健的選擇,隨生態系更完善、ETF產品線更豐富,相信2024年不會是台灣ETF市場最高峰,希望每年都會更加茁壯。
陳文練表示,多資產ETF除股、債外,希望未來有機會多開放其他資產類別,例如REITs、貴金屬、農產品、能源等大宗商品,或是具有多頭部位期、現貨操作策略的ETF,提供投資人更多元化選擇。
張森林舉國外ETF商品為例,建議目標到期股票ETF、目標到期債券ETF,甚至抗通膨ETF、外匯避險ETF或是選擇型交易策略ETF,都可考慮開放。甚至與壽命相關ETF,因資本利得與報酬率高,再透過年金化,將有助解決長者在高齡化社會的財務問題。
關於人才培育,李志宏說,過去被動型ETF快速成長,給共同基金很大壓力,不少人才往被動型ETF流動,樂見有主動型ETF加入,平衡人才培育。尤其國際ETF快速成長,市場也有需求,可以讓更多產品進來,以創新刺激人才發展。
李愛玲指出,金管會推動台灣成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ETF扮演重要角色,證交所將協調政策面與市場需求,落實普惠金融,而未來主動式與多資產ETF上市,將有助豐富台灣ETF市場深度與廣度。
台灣是全球成長最快的ETF市場之一,李愛玲分析,台灣ETF快速發展主因有完整市場生態系、商品多元化、交易制度完善吸引小資族及年輕人加入、教育宣導有效提升投資人認同度。
而且隨2017年定期定額投資股票及ETF、2020年盤中零股交易陸續上路,年輕人得以提早進行理財規畫,普惠金融效應逐漸顯現。
金管會開放主動式ETF、多資產ETF,李愛玲認為,新商品將有利吸引新進國內外投資資金、吸引國際發行人加入、增加國際合作機會等,但發行人將面臨商品設計、初期費用高、經理人操盤功力等挑戰。
至於對一般投資人的影響,證交所已建置「e添富」平台,並投入更多教育宣導,以利了解新商品特性及風險。
過往在被動式ETF參與度不高的外商投信,對發行新產品反應熱烈。李愛玲認為,因仍屬藍海市場及台灣ETF市場成長快速,未來將對強化商品創新、國際資金流入與市場流動性提升、促進國際合作與專業人才培育具正面效益。
她強調,台灣要推動亞洲資產管理中心,商品多元化很重要,證交所積極研議「Fund of Fund」、「Target Date Fund」等ETF新商品,相信未來主管機關會逐步開放。對於人才培育,證交所亦會積極規畫相關事宜,配合業者辦理。
根據證交所統計,昨日證券商申報投資人違約的買進、賣出合計總金額4,290.67萬元,買進、賣出相抵後金額101萬元。
資服股11月隨AI伺服器題材而水漲船高,類股股王零壹為人氣指標股,股價從百元以下一路上攻,12月11日收171元,12日早盤一度攻抵174元天價,惟12日當天盤中賣壓湧出,盤中打入跌停價154元,一路鎖死至終場, 之後股價一路拉回修正,昨日收盤價為134元、跌3.5元,跌幅2.55%,失守月線。
法人推測,元大證券學府分公司昨日申報零壹違約交割,可能是有投資人看到18、19日兩根紅K進場,不料20日股價續挫。分析師表示,零壹在6日至13日間出現多天超過5萬張大量,短線套牢量大,介入宜慎。
零壹為軟體代理商,受惠AI趨勢帶動企業數位轉型需求,網路暨資安需求維持強勁成長,11月營收達17.77億元,月增4.84%,年增64.86%,改寫單月次高;自結11月稅後純益7,100萬元,年增42%,每股純益0.43元。
零壹看好,明年雲平台、大數據兩大產品線仍熱絡,受惠輝達代理業務需求發燙,加上獨家代理VMware改採訂閱制,四大產品引擎同步驅動,2025全年營收有望續戰新高。
臺灣證券交易所董事長林修銘近日在《觀點》專欄中,針對未來發展提出雄心勃勃的目標。他表示,2025年證交所將以躋身世界前十大交易所為目標,並強調將透過科技與創新的雙重力道,打造亞洲創新企業的首選籌資平台。
林修銘在專欄中提到,2024年對臺灣資本市場來說是充滿希望和機會的一年。臺股在這一年中表現亮眼,加權股價指數漲幅達28.47%,市值達77.72兆元,創下歷史新高。企業籌資方面,IPO掛牌家數達36家,創近十年新高。
林修銘以聯發科、創意電子及祥碩等企業為例,強調臺灣資本市場創新政策的成效。他指出,這些企業上市時市值較小,但透過創新精神,市值已大幅成長。聯發科的外資持股比重高達五成,成為全球電子產業的風向標。
為達成躋身世界前十大交易所的目標,林修銘積極推動創新板,並將市值作為核心催化創新軟實力的關鍵。他認為,AI人工智慧、5G、物聯網、雲端運算等技術正在重塑全球產業格局,臺灣應把握這一歷史性機會,讓創新成為未來發展的核心驅動力。
林修銘提到,臺灣擁有深厚的製造根基和豐富的創新潛力,應該抓住機會,讓創新成為未來發展的核心。創新板升級後將取消合格投資人制度,採行一般板交易制度,重塑創新性品牌價值,為企業增添附加價值。
未來,臺灣證券交易所將以「科技」與「創新」為兩大主軸,讓創新板成為亞洲創新企業的首選,並推動產業轉型和經濟升級。林修銘表示,這條路充滿挑戰,但創新從不畏艱難,證交所將持續追求突破,打造臺灣成為兼具軟硬實力且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資本市場。
臺灣證券交易所宣佈,為了促進台灣資本市場的發展與創新,將對創新板進行全面升級並重新啟航。從今年1月7日起,將舉辦一系列的「創新板公司法人說明會」,首場活動由金萬林-創(6 645)帶頭啟動。
根據證交所的規劃,金萬林-創之後,將有更多創新板公司陸續加入這個說明會的行列。具體來說,1月10日將是倚天酷碁-創的時間,之後在1月13日將是微矽電子-創及邦睿生技-創的輪到,而1月21日則由億而得-創作為壓軸演出。
證交所強調,此次創新板的全面升級,是為了響應政府打造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的目標。在這次升級中,除了取消合格投資人制度外,還將加強與投資人之間的溝通,並提高未來營運規劃資訊的揭露度。這些措施旨在創造更高的流動性與更佳的估值,進一步提升創新板的吸引力。
為了達到這個目標,證交所將在1月份舉辦共計5場的「創新板公司法人說明會」,為創新板公司與投資人提供一個直接對話的雙向溝通平臺。透過這樣的活動,投資人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創新板公司的營運狀況與績效,進而做出更為明智的投資決策。
臺股在2024年交出亮眼成績,在全球市場中表現突出。臺灣證券交易所董事長林修銘於昨日(2日)展開2025年的全新布局,提出以「科技」與「創新」為雙主軸,力圖將證交所打造為亞洲創新企業的首選籌資平台,並以躍升為世界前十大交易所為目標。
林修銘在證交所官網的首長專欄中發表長文,題為「為科技注入創新,開啟產業新紀元」。他強調,雖然全球政經環境在2024年充滿不確定性,但台灣資本市場充分展現了其深厚的產業實力,這體現在台股的韌性和上市公司的亮麗表現上。
回顧2024年,林修銘指出,台股在全球主要證券市場中的漲幅僅次於那斯達克,量價雙方面均創下新紀錄。IPO掛牌家數達36家,創近十年新高,這讓台灣資本市場有理由感到自豪。
面向未來,證交所將以躍升為世界前十大交易所為目標,並與市場各利害關係人共同努力,讓台灣資本市場達到新的巔峰。
林修銘回顧了台灣證券市場的發展歷程,從傳統產業逐步過渡到科技產業,其中充滿了挑戰與機遇。他提到竹科建立時為科技產業注入了第一股力量,從此台灣資本市場開始展現其前所未有的潛力,並為科技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以聯發科為例,其上市時市值極小,如今已達2.2兆元,成長36倍,外資持股占比高達五成,成為全球電子產業的重要風向標。這正是台灣資本市場創新政策的生動寫照。
林修銘觀察到,目前市值突破3兆美元的美股企業,無一不是以創新科技或人工智慧為核心驅動力的成功典範。台灣政府也積極推動「五大信賴產業」,透過半導體與AI產業雙核心,將半導體、人工智慧、軍工、安控、次世代通訊列為未來布局全球的重點產業。
台灣擁有深厚的製造根基和豐富的創新潛力,必須把握這一歷史性機會,讓創新成為未來發展的核心驅動力。
林修銘強調,即將上路的創新板2.0,將重塑創新性品牌價值,為創新板上市企業增添附加價值,並期望能更精準吸引具有高成長潛力的創新型企業。
未來,證交所將以「科技」與「創新」兩大主軸齊步前行,對創新板成為亞洲創新企業的首選和推動產業轉型與經濟升級的強大動力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