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榮國際公司新聞
**長榮內鬥升溫! 長榮國際董事會將解任張明煜董座** 長榮國際(EIC)董事會火藥味濃,預計4月3日召開董事會,提案解任長榮國際董事長、也是聖世投資法人代表張明煜的職務。這場內鬥繼長榮小股東控告長榮十董事後,再掀新戰局。 據悉,提案解任張明煜的是董事張國華,以及另一法人董事、詠代表人葉佳全。長榮國際董事會中,大哥張國華掌握二董一監,老三張國政則是一董一監。 過去長榮兄弟鬩牆,老三張國政曾轉向支持大哥,因此張國華方禮讓張國政人馬、聖世投資法人代表張明煜出任董座。此次解任案,意味著大哥張國華與老三張國政合作關係已破裂。 長榮國際控有多家長榮集團重要子公司。業界人士表示,當初張國華禮讓張國政,讓聖世的代表人當董座,開啟了一段合作關係。如今因長榮小股東提告事件,引爆兄弟鬩牆新戰火。
**長榮老大賣資產動作頻頻,是否為分家鋪路?**
位於巴拿馬的長榮國際(EIS),近年來動作頻頻。知情人士分析,EIS資產接連被處分,可能是為分家做準備,但也有人認為,這是老大張國華警覺到其他兄弟的合作風險,而採取的保護措施。
據了解,張國華擔心的主要是EIS資產被移轉到長榮海運(EIC)後,EIS僅剩下「錢」的空殼,屆時EIS的控制權將落入其他兄弟手中,導致他無法掌握EIS的經營權。
此外,張國華也憂心EIS賣資產給長榮海運及其子公司的作法,可能演變成長榮海運「合併」EIS。若合併案通過,長榮海運將直接支付資金給EIS股東,導致EIS資產完全落入長榮海運手中,EIS股東的權益恐無法保障。
知情人士指出,長榮海運及其子公司在買賣EIS資產時,立場不同,導致交易過程產生疑慮。長榮海運股東擔心買貴,EIS股東則擔心賣便宜。這些動作的用意,都是為了讓張國華知道,處分資產必須公開透明,否則將對兩家公司的股東都有影響。
長榮海運小股東25日控告長榮海運全體董事涉嫌背信等罪,長榮海運則稱股東指控與事實完全不符,此事為長榮兄弟爭產再度投下震撼彈。
提告的委任律師林文鵬,是打贏多場經營權爭奪戰知名大律師梁懷信的左右手,也是星宇投資派在立榮航空董事,外界揣測是張國煒要告張國華。
實際上,小K本人沒有以海運股東身分提告,但他也以EIS股東身分,對這些鉅額交易提出多項質疑。
第一,EIS到底處分了多少資產?張國煒說,「巴拿馬這家公司我們是被蒙(蔽)的」,三、四百億元的交易金額,應該提到股東會追認,但從未召開股東會,三、四百億是最近的,但七年來EIS到底賣了多少,都不知道,我們股東權力已被嚴重侵害。
第二,關係人交易這麼複雜,長榮海運怎麼會去買人家EIS的資產,他說,真是匪夷所思。
尤其EIS董事長是指定的,到底是誰具有效性,要等遺囑官司確定,「遺囑有效那就是我,無效就是張國明(2022年5月臨股會選出),再怎麼樣也不是張國華,所以張國華以董事長身分賣資產,是可以被質疑的」。
第三,EIS董事長鬧雙包,還在訴訟中,張國華應主動跟海運董事說明EIS有這些問題,未揭露相關風險就是在損害小股東權利,難怪海運小股東站出來告。
張國煒說,「我贊成大哥說的把資產分一分,我不可能回長榮,分家的錢可以來發展我的星宇,但不要虧待我」。
小K強調,「這不是爭經營權,我也不是阻止你賣,但要公開透明」。他說:「大家持股都是20%(長榮四兄弟及張榮發持有EIS各20%),沒多沒少,我尊重你,但你不能不尊重我,很多次要(EIS)公司財報都不給,寄存證信函也不收。」
「事情如果不是那麼誇張,今天也不會訴苦,以我小K的高度,幾百萬、幾千萬不跟你吵,今天是幾百億元的東西能不搞清楚嗎?」
他說,分家要公平、透明,大家搞清楚再來分,不是你自己想怎樣就怎樣,賣了好幾百億元資產,鑑價報告也不給股東看,鑑價報告可大可小,但好幾百億元差一點就差很多了,兄弟公司也要合理。
長榮國際(EIC)董事會中,由大哥張國華掌握二董一監,老三張國政則是一董一監。據悉,此次長榮國際撤換董座案,是由董事張國華及另一法人董事、詠代表人葉佳全一起提案。
聖世投資是老三張國政所主導,前年兄弟之爭落幕後,老三轉向支持大哥,而張國華方則禮讓張國政人馬、聖世投資法人代表張明煜出任董座。此次,長榮國際董事會要換掉老三人馬、推舉新董事長、委任新總經理人選,這也隱含長榮老大張國華與老三張國政合作形同破局。
長榮國際控有多家長榮集團重要子公司,業內人士說,當初張國華禮讓張國政,讓聖世的代表人當董座,開啟了一段合作關係,詎料,在長榮小股東提告事件後,引爆兄弟鬩牆新戰火。
知情人士分析,市場猜測,處分EIS資產動作是在為分家做準備;但另一種可能是,老大是否在這幾年跟老二、老三們交手經驗也警覺到,如果大房的弟弟派們合作,不論是境外的EIS或境內的長榮國際(EIC),他都有不可控的風險。
萬一將來EIS經營權丟掉,一些有經營價值的資產,都已經賣給長榮海運,EIS只剩下有「錢」的空殼。
這些錢如何分給其他兄弟是另一回事,重要的是,EIS有經營實權、有價值的碼頭或船舶公司,都已經移轉到長榮海運了。
EIS的資產,都被移轉到大哥可控制的長榮海運,這是小K擔心的第一件事。
知情人士分析,EIS接連賣資產給長榮海運及其子公司,本質上已經在做長榮海運「合併」EIS。
若是合併案,股東會通過合併後,海運直接把錢給EIS股東,EIS變長榮海運,銀貨兩屹,清清楚楚。
但照目前這種切割處分資產作法,海運把錢給了EIS,EIS接下來會不會分給EIS股東、如何分,可能就看老大高興了。這是小K擔心的第二件事。
EIS跟長榮海運及其子公司,一個是賣方,一個是買方,買的人怕買貴、賣的人怕賣便宜了,各有立場。
不論是買方或賣方的股東,採取這些動作的用意,無非是要讓大哥知道,處分資產要公開透明,否則不僅對EIS股東不公平,對長榮海運股東也不公平。
長榮老三張國政之前轉向與老大張國華合作,使得弟弟派勢力全盤 瓦解,起源於弟弟派輸了牽動長榮集團股權分配─長榮鋼鐵的經營權 之爭。由於張國政對經營長榮航空情有獨鍾,在張國華禮遇下,由張 國政人馬擔任控有長榮航空10%股權的長榮國際董事長及總經理,但 過半主導權仍在張國華手上,並呼籲張國政拿到分家的資金去買下足 夠可以控制長榮航空股票,屆時即可完成「海空分治」。
特別的是長榮國際、長榮海運從2023年相繼共有四次鉅額交易,轉 讓長榮航空股票,合計達55.54萬張,外傳已由張國政接手;而長榮 航空製作股東名冊最後過戶日為3月29日,也就是下周陸續才會清點 關鍵股東名單,同時在5月29日召開股東會前,是否有股東提議臨時 改選董事議案,都是後續觀察的重點。
但在股東名冊尚未盤點完畢之前,張國華在3月18日發文給長榮國 際董事,預計4月3日將召開董事會,解任聖世公司法人代表擔任長榮 國際董事長職務及總經理張明煜兩項職務,張國華的操作讓原本與張 國政商議的「海空分治」投下震撼彈,到底是張國政未買足長榮航空 股票,還是圍堵操作讓雙方合作瓦解,隨著情勢的發展才能見分曉。
據了解,長榮集團四兄弟陸續清算長榮國際、巴拿馬長榮國際的資 產,因已分到部分鉅額的財產,張國政是有足夠的資金買下長榮航空 股權。
此外,長榮集團老四、也是星宇航空董事長的張國煒出面開砲張國 華,表示大哥鴨霸。他指出,長榮及子公司向巴拿馬長榮國際買下四 筆資產,屬於關係人交易損害股東權益,違反公平、公開、透明原則 。長榮則回應表示,所有投資均經過獨立專家出具報告、經審計委員 及董事會依程序通過,指控與事實完全不符。
張國煒並以巴拿馬長榮國際(EIS)股東的身分,質疑長榮集團海 外金庫EIS接連處分資產,且多筆交易賣給長榮海運及其子公司,在 財報不給看、存證信函也不收的情形下,這些鉅額交易的透明性,「 我(EIS股東)是怕低賣,長榮海運小股東是怕高買」,最好方式就 是公開透明、合理、合法。
長榮海運近半年砸下約300億元收購三家公司股權及一筆不動產, 25日引發長榮海運小股東委任律師控告張國華等董事會10位成員,涉 嫌違反證交法特別背信罪及非常規交易罪。
EIS被視為長榮集團海外金庫,據了解,張國煒擔心的是,遺囑官 司一、二審他都打贏,張國華會不會趕在遺囑官司最後結果出來前, 處理掉EIS資產,且移轉到張國華可控制的長榮海運。
張國煒強調,「這不是爭經營權,也不是阻止大哥賣,大家持股都 是20%(長榮四兄弟及張榮發持有EIS各20%),很多次要(EIS)公 司財報都不給,寄存證信函也不收。」
張國煒主要質疑三點,包括EIS到底處分多少資產?關係人交易複 雜,長榮海運怎麼會去買EIS的資產,EIS董事長鬧雙包還在訴訟中。 難道長榮海運董事、獨董不知EIS的PP鬧雙包嗎?還去買EIS資產?
張國煒受訪時指出,在張國華啟動分家後,就他所知,無論是巴拿 馬長榮國際或台灣長榮國際(EIC)出售資產,如公司股權、碼頭、 不動產等,總計千億元,都沒有事前討論、沒有列表,根本不知道有 那些資產,遑論舉行股東會、董事會。
長榮海運股東委任律師林文鵬25日親臨台北地檢署,敲響了大門,正式對長榮海運董事會主席張國華及另外9位董事提起了控訴。這場控訴的核心,就是他們涉嫌違反證交法,涉嫌特別背信罪和非常規交易罪。這一槍,讓市場上的猜測風雲再起,有人甚至揣測,長榮集團的兄弟分產風波是否又要再掀波瀾。 對於這起事件,星宇航空給出了回答,他們強調這是董事長的私人事務,不便作出更多的發言。 而林文鵬則是來勢洶洶,他指出長榮海運在過去半年,在張國華的帶領下,投入了近300億元,向巴拿馬長榮國際購買了三家公司股權以及一筆不動產。然而,他提出了疑問,根據長榮前總裁張榮發的遺囑,是明確指定張國煒接任集團總裁,那麼巴拿馬長榮董事長應該是張國煒。那麼,長榮海運是否與合法的巴拿馬長榮代表人進行了這筆交易呢?如果這筆交易未來在法律上無法成立,那麼這筆巨大的損失該由誰來負責呢? 林文鵬還提出了另一個問題,那就是張國華作為長榮海運的實質控制人,並自稱實質控制巴拿馬長榮國際,這筆交易是否經過了合法估價和審計委員會的磋商、審查、簽約?董事會是否做到了利益迴避?這筆交易是否具有必要性與合理性? 林文鵬表示,與這筆股權及不動產交易相關的證據資料都掌握在長榮海運董事張國華、柯麗卿、戴錦銓、張衍義、吳光輝、林文貴、謝惠全、獨立董事游芳來、張家琦、黎昌州等10人的手中,或者是由他們所把持的長榮海運所掌握。為了避免證據毀損、滅失、變造、偽造或隱匿,他特別請求台北地方檢察署依法進行搜索、扣押,以保全這些證據。 25日,林文鵬向台北地方檢察署提出了刑事告訴,並針對這筆數百億元的不法所得,計劃向台灣、新加坡、英國、巴拿馬等多國的洗錢防制單位進行舉發追查,並請相關主管機關積極對此案進行調查。
長榮海運近來可真是個熱門話題啊!最近股東委任的律師林文鵬跳進來,指控長榮董事張國華涉嫌違反證券交易法,還有什麼非常規交易罪,這下子可是讓整個企業都震驚了。但長榮海運也沒坐以待斷,直接出來反駁,還給大家上課講解了一下整個事情的原委。 原來這一切都是因為去年長榮海運和巴拿馬長榮國際進行了一系列的交易,涉及的資金可是數百億元啊!這些交易包括了取得新加坡長榮公司100%股權、South Asia Gateway Terminals(Private)Limited 5%股權、台北港貨櫃碼頭股份有限公司5.84%股權,還有向巴拿馬長榮取得的不動產。 結果,林文鵬這位律師卻說,這些交易是違法的,因為他認為巴拿馬長榮國際的常任董事長應該是張國煒或張國明,而不是現在的張國華。這個指控可真是讓人驚訝,因為這可是涉及到公司的最高領導層啊! 但長榮海運可沒有被這個指控打敗,立刻出來反駁。他們說,從2016年長榮集團總裁張榮發先生去世後,四位遺囑執行人就依據公司章程,一致同意讓張國華先生擔任常任董事長,所以這些交易是完全合法的。 而且,長榮海運還說,他們在取得或處分重大資產時,都是按照既定的程序來辦理的。他們還有專業的評估報告和會計師的合理性意見書,還有公司內部的審計委員會和董事會的核議,這些都是遵循法規的。 最後,長榮海運還強調,這些資產的取得都是為了公司長遠的發展,絕對沒有任何違法情事。他們對林文鵬的指控表示強烈反駁,並且這些指控完全與事實不符。
長榮小股東狀告董事涉背信、非常規交易
長榮小股東委託律師林文鵬,今(25)日以長榮董事長張國華為首的10位董事涉嫌證交法特別背信罪及非常規交易罪向檢方告發。
小股東委任律師林文鵬提出兩項關鍵指控:一是長榮董事會決議向巴拿馬長榮國際(EIS)購買股權與資產,涉嫌背信;二是巴拿馬長榮國際法定代表人是張國煒或張國明。
業界人士表示,雖然提告者是小股東,但背後暗藏兩大玄機:一是希望長榮兄弟紛爭再度浮上檯面,二是希望從兄弟鬩牆中獲利。
值得注意的是,長榮小股東委任的律師林文鵬曾擔任立榮航空董事,也是星宇航空委任律師,因此被外界解讀為「張國煒人馬」。
長榮集團自經營權大戰後已著手分家,EIS出售長榮股票和長榮新加坡股權,預計入帳約400億元;長榮國際(EIC)也出售18萬張長榮航空股票,目標是解散清算EIS和巴拿馬長榮國際,讓四兄弟取得資金,投資有意願經營的公司,此舉對四兄弟皆有利。
業界人士強調,兄弟間「和則共贏、爭則全敗」,有心人士若挑動四兄弟神經,引發爭端,勢必能衍生出一些利益。
長榮小股東控告董事會購買國際股權涉嫌背信
長榮國際股東林文鵬昨日委任律師指控張國華領導的長榮10位董事,涉嫌購買巴拿馬長榮國際旗下逾300億元股權及資產,違反證交法特別背信罪及非常規交易罪。
長榮回應,公司遵守公司治理規範,重大資產交易均依規定處理,並強調所有決策均經審查、董事會核可,且依法公告。公司否認指控,並表示將捍衛自身清白。
林文鵬表示,長榮及子公司在張國華領導下,向巴拿馬長榮取得新加坡長榮、南亞集裝箱碼頭、台北港貨櫃碼頭股權,以及一處不動產,總計近300億元。
林文鵬主張,長榮已故總裁張榮發指定張國煒接班,巴拿馬長榮董事長應為張國煒,但現任常任董事長為張國華。
市場揣測,該次指控可能反映長榮集團經營權之爭再起。星宇航空發言人聶國維表示,這是張國煒私人事務,星宇航空不了解,無法回應。
林文鵬指控長榮董事會購買國際股權及資產,涉嫌違反證交法,長榮則強調,所有交易程序合法合規,並已取得業界專家評估報告及會計師合理性意見書,一切決策以長榮長遠發展為考量,否認違法情事。
長榮表示,自2016年張榮發逝世後,四位遺囑執行人同意指定張國華擔任巴拿馬長榮國際常任董事長,當地政府機關也已登記,因此指控張國煒或張國明應為常任董事長,並無法律依據。
長榮強調,尊重股東意見,將持續為股東爭取最佳權益。若有人操縱或影響公司營運,損害公司聲譽,長榮將採取必要措施捍衛自身利益。
長榮小股東委任律師林文鵬提出的關鍵主張有二,一是長榮董事決議,向巴拿馬長榮國際買股權與資產是背信;其二,巴拿馬長榮國際的法定代表人是張國煒或張國明。業內人士說,雖然是小股東,卻很在意張家兄弟的事情,因此引起關注。
何以長榮小股東狀告長榮十名董事是「項莊舞劍」?知情人士說,表面上小股東是狀告長榮董事背信,但背後應該有另外兩個關注點,其一、這位小股東希望長榮兄弟紛爭議題再度浮上檯面;其二、希望能夠從長榮兄弟紛爭中獲得相關利益。
業界人士說,由於小股東委任的律師林文鵬是立榮航空董事,又曾是星宇航空的委任律師,因此讓林文鵬被外界解讀為「張國煒人馬」。
長榮集團去年經營權大戰落幕後,集團內部已開始啟動各項長期分家的做準備,巴拿馬長榮國際(EIS)賣掉手中長榮股票及長榮新加坡股權,推估入帳近400億元;長榮國際(EIC)申讓賣掉長榮航空18萬張股票。朝著把長榮國際還有巴拿馬長榮國際解散清算,四兄弟各自取得資金,針對自已有意願經營的公司去增加持股。
若之後局勢朝上述發展走,對四兄弟都有利,但業界人士說,四兄弟「和則共贏、爭則全敗」,對有心人來說,挑動四兄弟敏感神經、引其爭端,自然能衍生出若干利益。
對於相關指控,長榮昨日回應,該公司一向注重公司治理與股東權益,不管是長榮母公司或子公司,舉凡重大資產取得與處分,均依據長榮暨子公司資產取得或處分處理程序辦理。
據了解,林文鵬是星宇航空董事長、長榮兄弟老四張國煒派駐在立榮航空的董事,她之前也曾經擔任星宇航空控告網路社群平台散布不實訊息律師。
市場揣測,這起小股東狀告長榮十名董事的背後,揭示長榮集團經營權之爭恐再掀波瀾。
對此,星宇航空發言人聶國維指出,這是小K(張國煒)私人事務,星宇航空不了解,也無法對外發言。
根據林文鵬的說法,長榮及其子公司在張國華主導控制下,自2023年6月間起迄今,向巴拿馬長榮取得新加坡長榮公司100%股權、South Asia Gateway Terminals (Private) Limited 5%股權、台北港貨櫃碼頭股份有限公司5.84%股權,以及向巴拿馬長榮取得不動產,總金額近300億元。
另外,林文鵬主張,長榮已故總裁張榮發指定由張國煒接班,巴拿馬長榮的董事長應該是張國煒,巴拿馬長榮董事會也選出張國明擔任常任董事。
長榮強調,上述類案該公司不僅取得業界具公信力的專家出具資產價值評估報告,另委請獨立公正會計師針對個案交易價格出具合理性意見書,所有資產取得與處分案,均經長榮審計委員會與董事會核議通過,並依主管機關規定發布公告、重訊與辦理重大訊息記者會等事宜,相關程序皆遵循法規,各該資產取得都以長榮長遠發展所需,絕無任何違法情事,該股東的指控完全與事實不符。
另外,自2016年長榮集團總裁張榮發逝世後,四位遺囑執行人依巴拿馬長榮國際公司章程第7條第9項及第10項規定,一致同意指定由張國華擔任Permanent President (常任董事長)的職位至今。
巴拿馬當地政府機關所登記巴拿馬長榮國際公司的常任董事長為張國華,並無疑義。該名股東主張巴拿馬長榮國際公司的Permanent President(常任董事長)應為張國煒或張國明,此為毫無法律根據的錯誤事實。
長榮重申,一向尊重所有股東的意見,董事會及經營團隊也會站在公司永續經營的角度,繼續努力為股東爭取最好的權益,董事會與經營團隊基於營運所需任何決策皆經得起檢驗;若為有心人士操作或唆使他人做出影響公司營運的行為,對長榮聲譽造成傷害,公司也將採取必要的措施,捍衛清白。
巴拿馬長榮國際常任董事長是誰再起爭論。此次起因於長榮去年6 月起向巴拿馬長榮國際進行多筆交易,長榮也先後到臺灣證券交易所 召開記者會並上傳資訊到公開資訊觀測站。
該交易案包括長榮及其子公司向巴拿馬長榮取得新加坡長榮公司1 00%股權、South Asia Gateway Terminals (Private)Limited 5 %股權、台北港貨櫃碼頭股份有限公司5.84%股權、向巴拿馬長榮取 得不動產,合計三家公司股權及一筆不動產,交易金額高達數百億元 。
林文鵬接獲長榮股東委任,25日到台北地檢署按鈴控告長榮董事張 國華、柯麗卿等10人涉嫌違反證券交易法特別背信罪及非常規交易罪 ,主要訴求巴拿馬長榮國際常任董事長應是張國煒或張國明,因此上 述交易案違法;同時質疑交易左手換右手、以及是否經過合法估價和 審計委員會審查簽約等。
長榮25日則是發出兩大聲明駁斥:
第一、自2016年長榮集團總裁張榮發先生逝世後,四位遺囑執行人 依巴拿馬長榮國際公司章程第7條第9項及第10項規定,一致同意指定 由張國華先生擔任常任董事長至今,因此交易合法。
第二、長榮及子公司的重大資產取得與處分,均依據資產取得或處 分處理程序辦理,不但取得業界具公信力專家出具資產價值評估報告 ,也委請獨立公正會計師針對各案交易價格出具合理性意見書;所有 資產取得與處分案均經本公司審計委員會與董事會核議通過,相關程 序皆遵循法規。
長榮重申表示,資產取得均為長遠發展所需,絕無任何違法情事, 該股東的指控完全與事實不符。
對此,星宇航空回應,這是董事長私人事務,不便發言。
林文鵬表示,長榮海運近半年來在張國華主導下,花費近300億元 向巴拿馬長榮國際買了三家公司股權及一筆不動產。然而,根據長榮 前總裁張榮發遺囑,係指定張國煒接任集團總裁,巴拿馬長榮董事長 應為張國煒,巴拿馬長榮曾在2022年5月選出張國明為常任董事長, 長榮海運是否和合法的巴拿馬長榮代表人進行上開交易?若未來法律 上無法成立,這筆鉅額損失該由誰負責?
再者,張國華為長榮海運實質控制人,且自許實質控制巴拿馬長榮 國際,上開交易顯屬關係人交易,是否經過合法估價和審計委員會代 表磋商、審查、簽約?董事會利益迴避?以及上開交易是否具有必要 性與合理性?
林文鵬表示, 因上開股權及不動產交易之相關證據資料均在長榮 海運董事張國華、柯麗卿、戴錦銓、張衍義、吳光輝、林文貴、謝惠 全、獨立董事游芳來、張家琦、黎昌州等10人的個人所掌控或由渠等 所把持的長榮海運所掌控,為免發生毀損、滅失、變造、偽造或隱匿 ,諭請台北地方檢察署依法實施搜索、扣押,保全各項證據,並盡速 傳喚相關人等到案。
林文鵬25日向台北地方檢察署提出刑事告訴,並針對上開高達數百 億元台幣不法所得之鉅款流向,擬向台灣、新加坡、英國、巴拿馬等 多國洗錢防制單位進行舉發追查,並請相關主管機關積極究辦。
長榮航(2618)在七夕這個浪漫的節日,盛大舉辦了波音787-10夢幻客機的松山機場首航祈願慶典儀式。總經理孫嘉明在儀式上表示,目前長榮航的客運狀況相當出色,他對明年更是充滿期待。
孫嘉明回顧了自2010年開辟松山至虹橋、松山至羽田航線以來的成績,強調疫情前這兩條航線的載客率均維持在約9成,尤其在周末和連續假期,載客率更是高達。為了提升運能,長榮航陸續引進波音787系列飛機,並將波音787-10夢幻客機於22日投入松山至羽田及松山至虹橋的航線,取代A330-300機型。
波音787-10每趟航班可提供342個座位,比A330-300機型多出10%,一個月就能增加2,000個座位,不僅增添營運動能,也能滿足旅客的期待和需求。以22日松山至羽田下午的班機BR190為例,只剩三個空位,載客率接近滿載,顯示旅客對長榮航的熱情。
展望未來,孫嘉明表示,暑假期間的客運狀況預期會優於第二季,10月暑假結束後略微下滑,但11月至12月歐美假期將帶動客運上揚。長榮航計劃下半年增班西雅圖、沖繩及杭州等地,並計劃租用三架A330機型,進一步擴大航線網。
目前長榮航的波音787機隊共有13架飛機,今年底前將再交付兩架波音787-10及一架777貨機;2024至2027年則會再交付九架波音787-9及兩架波音787-10,波音787機隊將達到26架。長榮航第二季合併營收創下新高,年增45.84%,上半年合併營收年增46.69%,EPS達1.95元,獲利亮眼。雖然股價受到集團兄弟分家影響而走低,但長榮航股價在22日上漲0.9元,收在33.9元。
孫嘉明表示,自2010年松山-虹橋、松山-羽田航線開闢後,疫情 前年平均載客率均維持約9成,特別是在周末、連續假期載客率更是 高。
長榮航陸續引進波音787系列飛機,依機隊引進做最佳的規畫,孫 嘉明表示,以高運量的波音787-10夢幻客機22日進駐松山機場,即日 起投入松山-羽田及松山-虹橋的兩大航線,取代A330-300。
孫嘉明表示,波音787-10每趟航班可提供342個座位,較現行A330 -300機型增加10%的座位數,一個月就增加2,000個,增添營運動能 並滿足旅客的期待與需求,以22日松山-羽田下午起飛BR190的班機 為例,只剩下三個空位,載客率滿載,一位難求。
談到長榮航營運展望,孫嘉明說,適逢暑假期間,且日前維修二架 飛機已加入營運,從訂位狀況預估第三季客運優於第二季,10月因暑 假剛結束略微下滑,11∼12月歐美假期帶動,客運上揚,目前長榮航 的客運天天都很好,明年期望會更好。
孫嘉明說,長榮航陸續有新機加入及規劃三架A330續租三年,因此 下半年仍有增班計畫如西雅圖、沖繩及杭州等。
長榮航空波音787機隊目前共有13架,包含四架波音787-9以及九架 波音787-10,今年底前將再交付二架波音787-10及一架777貨機;20 24至2027年則會交付九架波音787-9及二架波音787-10,屆時波音78 7機隊數將達26架。
票價上漲及載客率逼近滿載,長榮航第二季合併營收486.09億元、 年增45.84%、季增9.42%、創新高;上半年合併營收930.35億元、 年增46.69%,EPS達1.95元,獲利亮眼。惟股價持續走低,與長榮集 團兄弟分家有關,長榮國際及長榮的賣壓告一段落,22日長榮航股價 上漲0.9元、收在33.9元。
長榮集團近期在企業經營和治理方面將迎來新篇章。根據法人圈統計,長榮航籌碼逐漸集中,特別是某券商持續大筆賣出近48萬張持股,占股權比重接近9%,這些股票被法人所接手,顯示目前長榮航的經營權相當穩固。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長榮航經營權的穩定意味著在貨櫃海運盛世之後,長榮集團將迎來航空業的豐收時期。 就在上周,長榮航進行了董事會改選,張國政的團隊成功進駐董事會,並掌握三席董事席次,這一變動引發了市場關注。據悉,這些近期出脫長榮航股票的人士,先前是因為經營權之爭而大量買進股票,但近期已經幾乎全數出清,累計近四個月賣出的股票數量超過47.8萬張,占股權比重約8.9%。 在董事會改選後,長榮航的董事名單發生變化,包括長榮海運代表林寶水、戴錦銓,長榮國際代表張明煜,以及聖世公司代表吳景明、朱文慧等人。簡又新成為公益性獨立董事,許順雄和吳宗寶則是獨立董事。值得注意的是,張國明和張國煒並未進入董事會。 去年長榮集團兄弟間的經營權之爭,隨著此次董事會改選已經告一段落。從籌碼動向來看,上周五之前,這些外部人士所持有的股票已經幾乎全數賣出,並由法人接手。此外,上周投信連續五天買進長榮航股票,外資也轉賣為買,淨買超2萬多張。 對於長榮集團的高層來說,長榮航董事會改選後,張國政團隊的進駐,標誌著長榮兄弟「海空分治」共識的第一階段已經落實,長榮集團的未來發展將更加可期。
長榮航的經營權穩固後,業內也認為,這也等同宣告繼貨櫃海運盛世之後,長榮集團將開始大賺航空財。
長榮航董事上周改選、大房老三張國政人馬進駐董事會,備受矚目的航空事業經營規劃推進到全新局面,法人統計指出,這些原本持有長榮航股票的人,傳是先前因經營權之爭而大買長榮航股票的特定人士,但近期已經幾乎全數出脫,累計年初迄上周五、約四個月以來賣出的長榮航持股張數逾47.8萬張,占股權比重約8.9%。
長榮航空上周三(24日)股東會後順利完成董事改選,九席董事中,共六席普通董事、三席獨立董事,均按先前提名名單當選,長榮大房老三張國政人馬順利進駐並掌握三席,唯仍由大哥張國華握過半席次。
長榮航董事會新任董事名單為長榮海運代表人林寶水、長榮海運代表人戴錦銓、孫嘉明、長榮國際代表人張明煜、聖世公司代表人吳景明、聖世公司代表人朱文慧,公益性獨立董事簡又新,另兩名獨立事為許順雄、吳宗寶。至於老二張國明及老四張國煒都沒有人進入董事會。
去年,長榮集團兄弟經營權之爭,隨著這次長榮航董事改選塵埃落定。從籌碼面來看,統計至上周五為止,這些外部人士握有的股票已幾乎全數賣出,成功由法人接手;另外,由於航空盛世即將來到,上周投信連買五天長榮航,外資上周五(26日)也轉賣為買,淨買超2萬多張。
對此,熟悉長榮集團的高層指出,從上周長榮航董事改選,老三張國政人馬進駐長榮航後,可見外傳長榮兄弟(張國華、張國政)間的「海空分治」共識的第一階段已經落實。
長榮航空昨(24)日股東會後,董事會順利進行改選,結果六席普通董事、三席獨立董事均按先前名單當選。張國政帶領的團隊成功奪得三席普通董事,而張國華則保持對公司過半席次的控制。業內人士指出,兄弟倆已達成共識,只要張國政的資金到位,就能獲得經營權。新任董事名單中,除了長榮海運的林寶水、戴錦銓,還有孫嘉明、張明煜、吳景明、朱文慧等人,以及公益性獨立董事簡又新和兩名獨立董事許順雄、吳宗寶。張國明和張國煒則未進入董事會。据了解,此次董事會名單提出時,兩兄弟已有共識,老大張國華提名三席普通董事和三席獨立董事,老三張國政則提名三席普通董事。總經理孫嘉明以自然人身份當選董事,被視為在經營權過渡前的一項安軍措施。業內分析認為,張國政勢力成功進入董事會,但張國華仍掌握關鍵,維持合作共治。外界預測,經營權轉移將逐漸發生,第三季可能成為關鍵時刻,因為長榮海運除息後,兄弟倆將陸續獲得資金,開始投資個人喜愛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