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信託證券投資信託(未)公司新聞
中國信託台灣活力基金經理人周俊宏表示,儘管肺炎疫情持續擴散,加上美股上周五全面下挫,使得10日亞股全線下滑。然上周護盤基金進場,預期波動不至擴大,但操作上將以選股為主。後市將持續關注疫情變化,目前多數歐美主要電子大廠展望正向,預期台股主要供應鏈或可優於指數表現。但鑑於疫情擴大,是否引發終端消費下修,將成為關鍵。
周俊宏表示,回顧2003年SARS對市場影響,台股跌幅相對嚴重,6天累積跌幅達13%。不過,在疫情結束後,股市一個月後漲8.6%、三個月後漲16.4%、6個月後漲21.5%,因此認為,本次疫情對於市場屬短暫性影響。此外,春節期間多數電子大廠財報與展望皆優於市場預期,尤其與台灣廠商連動較高的蘋概股、半導體設備與PC皆正向,報導也傳出蘋果要求供應鏈擴產iPhone,預計上半年將上看8000萬部,相關廠商有望淡季不淡。
選股上,周俊宏表示,將以本季營運較不受疫情影響之族群,如記憶體、矽晶圓、PC,以及2020產業展望正面的如伺服器、電動車相關產業,逢低布局。
中國信託投信總經理張浴澤表示,近年來投信業者普遍整併縮減據點,願意投入資源與人力在台北以外都會區設立營業據點的的投信,屈指可數。而中信投信逆勢擴點,是近3年多來、唯一擴點的投信。台中分公司對中信投信在未來發展策略上,深具意義。
張浴澤指出,看好中部地區發展潛力,2019年中國信託金融控股公司旗下包括中信銀行、台灣人壽、中信證券、台壽保產物保險公司、台壽保資融等陸續於台中設立旗艦分行或分公司,致力於在大台中地區打造一站購足式的金融服務模式,期待在中信投信加入在地經營服務網絡後,提供予客戶的金融服務板塊將更趨完整。
中信投信去年無論是資產管理規模或是受益人數,都大幅度成長。主要歸因於2018年第4季起致力於ETF商品發行,陸續推出2檔陸股ETF與11檔債券ETF,目前總管理資產規模也超過3,000億元。
張浴澤指出,決議成立台中分公司,主要考量業務快速成長,無論是合作推廣ETF的證券業者,或投資型保單連結基金的壽險業者,其在中南部的業務量均在50%以上,為貼近市場、就近服務客戶需求,未來台中分公司主要配置通路服務業務人員,服務範圍除大台中地區外,亦擴及南部地區。
展望2020年,張浴澤指出旗下的ETF系列為推廣重點是讓更多民眾了解這項在國際上掀起浪潮的產品優勢,懂得如何加以運用。境外總代理法盛系列基金部分,亦持續洽談更多銷售通路,提供更多元、有效的解決方案。(賴俊明)
櫃買中心今(7)日召開上櫃指數股票型基金(ETF)標的指數資格認可審查會議,結果讓市場眼睛為之一亮!會議通過了中國信託證券投資信託公司申請的「ICE美國核心固定利率特別股指數」,這個指數將成為台灣ETF市場的新寵兒。 這個由ICE數據指數公司編製的指數,是從美國證券交易所掛牌的美元計價特別股中精選出來的。它對成分股的要求相當嚴格,必須是主權信用評等達到一定標準的特別股,而且還要是有固定票面利率和至少流通在外1億美元的特別股。這樣的標準,顯見櫃買中心對投資者的保護非常重視。 這個指數的基期設定為100點,對於投資者來說,它將成為一個衡量市場表現的重要指標。中國信託證券投資信託公司的這一申請獲得認可,意味著台灣投資者將有更多元化的投資選擇,尤其是對於喜歡美國市場的投資者來說,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 櫃買中心表示,通過這個指數的認可,將有助於台灣ETF市場的發展,提升市場的整體競爭力。對於中國信託證券投資信託公司來說,這也是一個展現其市場領導地位的機會。未來,我們可以期待更多類似的創新產品陸續出現,為台灣的投資者帶來更多價值。
櫃買中心表示,該指數是由ICE數據指數公司(ICE Data Indices , LLC)所編製,係於美國證券交易所掛牌之美元計價特別股中,選 取成分股及成分股發行人國家主權之信用評等達一定標準,且為固定 票面利率及流通在外面額至少為1億美元之特別股為指數成分股,該 指數基期為100點。
據投信投顧統計,目前國內有22家投信在台北以外成立分公司,共 有48家分公司;從分公司據點來看,台中都是首選,22家投信全數都 有台中分公司,其次是高雄20家、新竹三家、台南兩家、桃園一家, 不過,據經濟部商業司的資料,近十年僅有五家投信成立九家分公司 ,而中國信託投信是近三年多來、唯一擴點的投信。
張浴澤指出,看好中部地區發展潛力,2019年中國信託金融控股公 司旗下包括中信銀行、台灣人壽、中信證券、台壽保產物保險公司、 台壽保資融等陸續於台中設立旗艦分行或分公司,致力於在大台中地 區打造一站購足式之金融服務模式,期待在中信投信加入在地經營服 務網絡後,提供予客戶的金融服務板塊將更趨完整。
張浴澤指出,中國信託投信2019年無論是資產管理規模或是受益人 數,都大幅度成長。主要歸因於2018年第四季起致力於ETF商品發行 ,陸續推出兩檔陸股ETF與11檔債券ETF,目前總管理資產規模也超過 3千億元。
張浴澤指出,決議成立台中分公司,主要考量業務快速成長,無論 是合作推廣ETF的證券業者,或投資型保單連結基金的壽險業者,其 在中南部的業務量均在50%以上,為貼近市場、就近服務客戶需求, 未來台中分公司主要配置通路服務業務人員,服務範圍除大台中地區 外,亦擴及南部地區。
張浴澤說,台中分公司的設立,對中信投信的業務發展有利,也提 供投資人更近距離、在地化的接觸。展望2020年,旗下的ETF系列仍 為推廣的重點,希望可以讓更多民眾了解這項在國際上掀起浪潮的產 品優勢,並懂得如何加以運用。在境外的總代理法盛系列基金部份, 也持續洽談更多銷售通路,提供給投資人更多元、有效的解決方案。
台灣投信業在2019年迎來了一個大豐收年,境內基金總申購金額成功衝破4兆元大關,達到了4.5兆元的驚人天量,這一成績也讓淨申購金額單年超過1兆元,創下了投信投顧公會統計數據以來的歷史新高。在這波熱潮中,元大、中國信託、台新、安本等投信公司受益人成長率迅猛,表現亮眼。 回顧2008年,境內基金總申購金額曾達4.02兆元,但隨著金融海嘯的來襲,市場買氣急速下降,隔年總申購金額掉落到3兆元以下。雖然近幾年總申購金額回升至3兆元以上,但始終沒有看到「4」字頭的數字,直到去年才迎來轉機。 據資深投信主管分析,去年基金總申購金額大增的原因有三:一是壽險公司資金轉向債券ETF、目標到期債券基金;二是市場出現轉折,法人調整部位,這通常會反映在貨幣型基金的申購變化上;三是新發行基金大受歡迎。 以中國信託投信為例,2018年第4季投入ETF市場,短短一年多來,檔數已達13檔,去年一年基金規模跳升至2,305億元,成長幅度達461.7%,管理規模突飛猛進到業界第六。從受益人數來看,一年的時間內突破1萬人,成長幅度排名市場第三。 元大投信去年基金總申購金額超過7,358億元,高居市場第一,受益人數到去年底達65.44萬人,亦為業界之冠。其中,元大高股息(0056)去年配息率超過6%,光是去年便新增7.5萬人加入投資行列,總受益人數跳增17.3萬人。此外,新募集的5G概念全球未來通訊、ESG兩檔ETF也大受投資人認同,創下佳績。 台新投信去年推出的五檔新基金,加上旗下台新北美收益資產證券化、台新亞澳高收益債券去年績效榮登同類型第一,台新旗下五檔台股基金2019年報酬率均高達24%~40%以上,去年受益人成長率41%,排名市場第五。 安本標準投信在台以通路銷售為主,未發展數位、直接行銷通路,但去年受益人成長幅度高達253%,排名市場第二,主要功臣是募集安本標準澳洲優選債券收益、安本標準360動態入息組合基金,銀行等通路都相當捧場。
回顧境內基金在2008年時總申購金額達4.02兆元,但隨著金融海嘯爆發,市場買氣急凍,隔年掉到3兆元之下,近幾年雖然回升至3兆元以上,但始終看不到「4」字頭,直到去年才出現轉機。
綜合資深投信主管認為,去年基金總申購金額大噴發原因有三,一是壽險公司資金轉向債券ETF、目標到期債券基金,二是市場出現轉折,法人調整部位,通常反映在貨幣型基金的申購變化,三是新發行基金大受歡迎。
以中國信託投信2018年第4季投入ETF市場為例,短短一年多來檔數已達13檔,光是去年一年基金規模跳升至2,305億元,成長幅度461.7%,擠下摩根等多家老牌投信,管理規模突飛猛進到業界第六;若從受益人數來看,一年的時間內突破1萬人,成長幅度排名市場第三。
元大投信去年基金總申購金額超過7,358億元,高居市場第一,受益人數到去年底達65.44萬人,亦為業界之冠,主要功臣有三檔商品。
其一是被當成國民基金的元大高股息(0056)去年配息率超過6%,光是去年便新增7.5萬人加入投資行列,總受益人數跳增17.3萬人。
其二、三是新募集的5G概念全球未來通訊、ESG兩檔ETF雙雙搭上投資趨勢列車,大受投資人認同,其中5G ETF更是成立之際規模便突破百億元,受益人高達8.5萬人,雙創紀錄。
整體而言,元大投信去年受益人成長人數為市場第一、成長速度則排名市場第六。
績效好也是吸引受益人增加的原因之一,例如台新投信去年推出的五檔新基金,又逢旗下台新北美收益資產證券化、台新亞澳高收益債券去年績效榮登同類型第一,台新旗下五檔台股基金2019年報酬率均高達24%~40%以上不等,去年受益人成長率41%,排名市場第五。
安本標準投信在台以透過通路銷售為主,未發展數位、直接行銷通路,但去年受益人成長幅度高達253%,排名市場第二,主要是募集安本標準澳洲優選債券收益、安本標準360動態入息組合基金,銀行等通路都相當捧場。
近日來,台灣金融市場上傳出不少新動態,其中以《中國信託證券投資信託》為主角的資訊尤為引人注目。這家台灣知名信託公司,不僅在創新產品開發上展現出強大的競爭力,同時也面臨著主管機關對高風險產品的嚴格監管。 隨著元大投信和中信投信配息型基金獲准開發新機制,市場對創新產品的發展空間充滿期待。然而,主管機關對於高風險或積極訴求高配息的產品加強控管,市場監理風向採取「棒子和胡蘿蔔」策略。据了解,主管機關加強管理的兩大方向,一是目標到期債券基金為主的新基金,被要求不得投資BBB+等級以下債券;二是對於國泰投信發行的國泰股利精選30等高配息產品進行監管。 金管會近期新批准的新基金,仍然以目標到期債券基金為主流,包括豐中華、安本投信等均有新產品獲准。不過,也有不少案件因投資高風險債券而被「擋下」,建議重新調整投資組合。保險局指出,將於2月規範新推出的投資型保單,其連結的目標到期債券基金均須投資BBB+以上債券,從發行面進行控管。 對於高風險產品,主管機關的監管重點除了嚴控投資風險,還包括降低高風險債券,壓低配息率,避免通路以高配息攬客,加大銷售難度。而國泰股利精選30的配息率一度達到7%,引發市場廣泛討論。該ETF的股價波動劇烈,連日大幅溢價,造市未能有效控管風險,引發市場關切。 證交所表示,已嚴加監視各ETF的折溢價和漲跌幅情形,若發生異常,會特別請投信公司說明,並呼籲投資人留意ETF管理狀況。這些新聞事件,不僅反映了台灣金融市場的發展趨勢,也對投資人提供了重要的投資參考。
台灣投信業為滿足退休金管理需求,近期紛紛推出「月配息」產品,創新機制吸引市場目光。元大投信已確定募集國內首檔月配息+年終配的新型態台股基金,而中國信託投信則宣布推出債券ETF月配息,創下台股商品每月都配息的首例。這兩大投信的創新,寫下了市場新里程碑,並設定創紀錄的目標,讓產品一問市就引起廣大話題。 元大投信預備募集的「台灣高股息優質龍頭基金」目標規模達千億元,而中信投信的月配息ETF則瞄準市場第一寶座。中信投信旗下最大ETF「中信高評級公司債」規模已達667億元,位居第二。最新動向方面,中信投信宣布推出債券ETF可每月配息,特別受關注。中信首波推出兩檔大規模的中信高評級公司債、中信優先金融債ETF,將配息頻率改為月配息,最快3月底進行首次評價。 中信投信債券ETF經理人張勝原表示,台股「存股」風氣興盛,高息產品領息已漸成投資主流。但上市櫃股票或ETF普遍每年配息一次,至多每季配息,且除息到領息還有一、二個月的等待時間。為滿足現金流管理需求,中信投信推出每月都配息的債券ETF,讓投資人每月領現金,對配息更「有感」。以100萬買入中信投信任何一檔月配息的債券ETF,每月大約能領近3,000元左右。 此次配息調整,將過往一年配四次的頻率改為12次,不涉及本金使用。張勝原表示,中信創新機制,想鎖定有計畫買入安全性債券的投資人,作為緩衝股票風險、打造多元現金流或長期退休理財。由於該兩檔ETF全數投資海外債券型商品,配息將計入海外所得,每年若低於670萬元,可以免稅;一年經管費合計僅有0.26%、0.28%;證交稅為停徵。 元大台灣高股息優質龍頭基金則除了首創每月配息以外,年底還會評價是否配出資本利得。該基金近15年加權報酬指數年化報酬率大約有7%-8%,不排除最高配息率突破10%,同樣瞄準退休族為主的需求。
據了解,近來傳出主管機關加強管理的兩大方向,一是目標到期債券基金為主的新基金,被要求不得投資BBB+等級以下債券,其次是國泰投信發行的國泰股利精選30,雖然因高配息做大規模,但其股價波動劇烈且連日大幅溢價,引發市場廣大討論。
金管會近期新批准的新基金,仍然以目標到期債券基金為主流,包括?豐中華、安本投信等均有新產品獲准,不過傳出被「擋下」案件也不在少數,大多是基金中若有投資BBB+以下的高風險債券,可能被建議重新調整投資組合。
日前保險局指出,擬於2月規範新推出的投資型保單,其連結的目標到期債券基金均須投資BBB+以上債券,而新消息指向,主管機關已先從發行面控管,對於相關基金有投資高風險債券,會要求投信做更多說明。
業者解讀,新規定除了嚴控投資風險,更重要是降低高風險債券,也會壓低配息率,避免通路持續以高配息攬客;加大銷售難度。
至於國泰股利精選30方面,由於該ETF首次公告的配息率有7%,一度讓股價爆量飆漲停,而到上周ETF再做配息公告,盤中溢價仍高達5%。
造市為何未能有效控管風險,引發市場關切。
部分投資人另比對國泰股利精選30爆量前夕,恰好為媒體對該ETF積極宣傳;且過去國泰AI+Robo、國泰費城半導體等ETF也出現類似暴漲暴跌的狀況,似已為投信常用的促銷手法。
對此證交所表示已嚴加監視各ETF的折溢價和漲跌幅情形,若發生異常,會特別請投信公司說明,也呼籲投資人留意ETF管理狀況。
元大以及中信投信此次創新均寫下市場新里程碑。由於兩大投信還立下「創紀錄」的目標,更讓產品一問市就掀起廣大話題。
包括元大投信預備募集的「台灣高股息優質龍頭基金」傳出終極規模目標為千億元,中信投信的月配息ETF則瞄準市場第一寶座;目前該投信旗下最大為「中信高評級公司債」,規模667億元、已為第二大的ETF。
最新動向方面,又以中信投信宣布推出債券ETF可每月配息,創下市場首例特別受關注。
中信首波以兩檔大規模的中信高評級公司債、中信優先金融債ETF,率先將配息頻率改為月配息,是首二檔月配息的台股掛牌商品;最快3月底便進行月配息的首次評價。
中信投信債券ETF經理人張勝原指出表示,目前台股「存股」風氣興盛,從高息產品領息已漸為投資主流,然而不論上市櫃股票或ETF普遍每年配息一次,至多是每季配息,而且除息到領息還有一、二個月的等待時間。
著眼於現金流管理需求,該投信推出每月都配息的債券ETF,讓投資人立足台股也能每月領現金,對配息更「有感」。
舉例來說,若以100萬買入中信投信任何一檔月配息的債券ETF,該兩檔所追蹤的指數殖利率均在3.2%左右,換算成每月大約能領近3,000元左右,可用來支應生活開銷或轉入其他資產做再投資。而此次配息調整,主要將過往一年配四次的頻率改為12次,並不涉及本金使用。
張勝原表示,中信創新機制,想鎖定有計畫買入安全性債券,作為緩衝股票風險、打造多元現金流或長期退休理財的投資人。
另外,因該兩檔ETF全數投資海外債券型商品,配息將計入海外所得,每年若低於670萬元,可以免稅;同時一年經管費合計僅有0.26%、0.28%;證交稅為停徵。
元大台灣高股息優質龍頭基金則除了首創每月配息以外,年底還會評價是否配出資本利得。以近15年加權報酬指數年化報酬率大約有7%-8%,不排除該基金最高配息率突破10%,同樣瞄準退休族為主的需求。
最新投信規模震撼登場!台灣投信投顧公會於昨日(15日)公布,2019年12月台灣境內基金規模達到驚人的新台幣4兆元,比2018年成長了55.71%。在這波成長潮中,規模前五大投信分別是元大、國泰、群益、復華與富邦投信。而就成長幅度來看,鋒裕匯理、大華銀、中國信託、凱基與新光投信則是表現亮眼,名列前茅。 其中,中國信託投信的成長速度尤其驚人。從2018年的第20名一躍至2019年的第六名,規模成長達461.78%。中信投信表示,自2018年第四季加入ETF市場以來,旗下已有13檔ETF產品,這些產品受到投資人的高度肯定,讓基金規模在2019年大幅飆升。根據投信投顧公會的數據,中信投信2018年的基金規模僅410億元,但到了2019年,規模已經飆升至2,305億元,成長幅度高達461.78%。 凱基投信的基金規模去年也成長了451.26%。凱基投信副董事長張慈恩指出,這兩年推出的產品滿足了法人客戶與一般投資人對「資產配置」與「收益」雙重需求,包括債券ETF基金、目標到期債基金、多重資產基金系列產品。凱基投信能夠快速提供所需產品,主要得益於其「專案管理」能力,整合前、中、後台各部門的專業能力,展現出「短鏈」的即戰力,這也是其資產管理規模邁入千億的重要硬實力。 新光投信的規模在2019年也翻倍成長。新光投信透露,去年規模大幅成長,主要來自ETF產品線的貢獻。2019年新光投信共發行了八檔ETF基金,整體ETF規模從去年初的不到20億元,大幅成長至去年12月底的486.41億元。其中,新光中國政金綠債ETF規模最大,去年12月底規模達到255.83億元;另一檔新光美債1到3年ETF規模也突破百億元,達到160億元。
中信投信指出,自2018年第四季加入ETF市場以來,目前旗下共有13檔ETF,產品獲得投資人肯定,基金規模因而在2019年大幅度成長。根據投信投顧公會最新統計,中國信託投信2018年的基金規模僅410億元,但2019年大躍進,規模來到2,305億元,成長幅度高達461.78%。
凱基投信的基金規模去年成長率也達451.26%,凱基投信副董事長張慈恩分析,最主要是在2018、2019年這兩年期間,推出了滿足法人客戶與一般投資人對「資產配置」與「收益」雙重需求的產品,包括債券ETF基金、目標到期債基金、多重資產基金系列產品。
至於能快速提供法人與一般投資人所需的產品,主要是藉由「專案管理」的能力,進而使公司前、中、後台各部門的專業能力整合,讓凱基投信展現「短鏈」(縮短供應鏈)的即戰力,則是讓凱基投信資產管理規模邁入千億里程碑的重要硬實力。
新光投信的規模去年也翻倍成長,新光投信表示,2019年規模大幅成長,主要原因來自ETF產品線貢獻,2019年新光投信共計發行八檔ETF基金,整體ETF規模,從去年初1月不到20億元,大幅成長至去年12月底的486.41億元,其中,又以新光中國政金綠債ETF規模最大,去年12月底規模達255.83億元;另一檔新光美債1到3年ETF規模亦突破百億元,達160億元。
根據彭博社報導,阿里巴巴去年返港二次上市,募資高達130億美元,吸引在海外掛牌的其他中資企業,開始考慮至港交所二次上市。葉松炫表示,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的股份,將能與紐交所上市的存託股相互轉換。投資者可以在紐約和香港兩地交易,在時差因素下,有助於增強股票的流動性。
葉松炫表示,根據港交所的上市條例規定,中國企業若以二次上市形式在港掛牌,前提是先在紐交所、納斯達克或倫交所作主要上市,且市值不少於400億港幣;或市值至少100億港幣,且最近一年度的收益至少10億港幣。統計目前在美股上市的中國企業,符合二次上市標準的美股約30隻。包含攜程、網易、京東、百度、陌陌、Bilibili、51job等海外掛牌公司,均符合要求。
葉松炫表示,中美貿易協定將於下周簽署第一階段協議,後續不確定性仍高。前述符合資格的企業,在港二次上市不僅能提高流動性,有助於獲得更高的估值,同時轉移風險,並響應官方政策,更接近中國投資者。
中國信託投信表示,過去美伊衝突多屬經濟制裁,去年10月美國總統川普甚至為兌現競選承諾,宣布美軍撤離敘利亞。本次攻擊選在中、俄及伊朗舉行40年來首次聯合軍演期間,並以主要軍事將領為目標,為中東近年敏感度較高衝突。不排除攻擊主因與川普選情告急有關,想藉此機會重新要求伊朗遵守「核子協議」,同時震懾中、俄兩國在中東的勢力,同時拉抬川普在國內聲望。在後續發展上,預期美國應不會再次主動發動攻擊,可觀察美伊衝突是否擴大,將取決於伊朗是否出現報復性攻擊,以及中俄是否加入戰場等。
在資產布局上,中國信託投信建議,在現階段市場對經濟前景和全球普遍寬鬆的貨幣政策預期下,股市上半年多頭氣勢仍將持續,此次修正反而是投資人進場加碼的好時機。惟短期股市屢創新高,中東地緣風險升溫可能導致股市進行較大幅的波動,建議投資人手上資產可持有股七債三的配置。
標的挑選上,短線可配置於防禦型的債券ETF,如美國公債ETF、高評級債券ETF,以防止後續因雙方衝突擴大,而導致市場有較大修正。在股市部分,建議選擇低基期、趨勢型的產品。像是去年受反送中影響的港股,全年漲幅大幅落後,在低基期及大陸近期公布維持穩定復甦的加持下,可望出現落後補漲行情,其中又以在海外掛牌的中資企業漲勢最值得期待。而在趨勢型產業部分,5G產業將於今年起可望有爆發性的成長。
群益投信投資長李宏正表示,整體而言,在當前全球經濟並未進入衰退,且各主要國家採行貨幣寬鬆或財政政策以刺激經濟發展下,仍相對有利於風險性資產走高,因此成維持股票部位偏多看法,成熟股市中相對看好美國,其餘如台灣、陸股、新興亞股等亦可留意,投資人不妨透過定期定額佈局相關基金;債市方面則可留意具息收優勢之高收債、新興債表現。
此外,若投資人難以決定該挑選哪些基金,多重資產型基金也是投資人可考慮的投資標的,透過不同資產間的搭配降低投資組合波動,同時亦能廣納不同收益來源,並掌握不同資產之輪漲契機。
近期,隨著全球市場的不確定性不斷上升,許多投資者轉向定期定額投資策略,以降低投資風險並追求長期穩定回報。這種投資方式不僅省時省力,還能在市場下跌時進行低價買進,進而拉低投資成本。根據市場調查,台灣前十大定期定額投信包括統一、元大、摩根、復華、群益、國泰、保德信、野村以及瀚亞投信等。 在這些投信中,台股和大中華地區基金佔據了相當大的比例,但也有不少投信利用其專業領域,如生技、印度基金等,成功進入前三強。在近三年的定期定額成長率方面,合庫、聯邦、安聯、中國信託、復華、台新、柏瑞、統一、野村以及群益投信等成長迅速,其中合庫投信成長率更達到1,421.5%,聯邦投信也有427.8%,安聯和中國信託投信的成長率也超過百份比。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安聯投信的定期定額金額在近年來持續增長,尤其在台股基金方面表現亮眼,顯示出以定期定額參與台股投資的趨勢。瀚亞投資則指出,適合定期定額投資的市场通常是具有中長線題材且波動度大的市場,這樣的市場讓投資者無需花太多時間研究,就能有效分散進場點位和風險,達到長期投資的目的。印度和中國的經濟高速成長,也吸引了許多台灣投資者選擇定期定額進行布局。
以定期定額金額來看,前十大是統一、元大、摩根、復華、群益、國泰、保德信、野村以及瀚亞投信。觀察各投信定期定額的前三大基金,則是以台股、大中華基金最多,不過也有投信以其強項如生技、印度基金進入前三強。
國內投資市場近三年定期定額成長率,則是呈現分化表現,有超高成長也有負成長。近三年定期定額成長率前十強分別為合庫、聯邦、安聯、中國信託、復華、台新、柏瑞、統一、野村,以及群益投信。其中合庫投信成長率高達1,421.5%,聯邦投信也有427.8%,安聯、中國信託投信則都有破百的成長率。
安聯投信不論是在近三年來或是還是2019年統計至11月底的定期定額金額中,成長比率都名列前茅,最受定期定額族青睞的就是安聯三檔表現優異的台股基金,顯見以定期定額參與台股成長,已成為近來不可忽略的趨勢。
瀚亞投資指出,具備中長線題材且波動度大的市場最適合定期定額,投資人可以不需要花太多時間研究市場,就能分散進場點位與風險,達到長期投資的效用。而印度、中國過去幾年處於經濟高度成長環境,吸引許多台灣投資人定期定額布局。
今年債券ETF大幅成長,持續帶動發行投信規模,不過隨著監管力道加大,資金流也有集中管理能力領先的投信趨勢,其中,今年才搶進債券ETF的中信投信,憑藉人才和技術含金量提升,異軍突起吸金1,800億元,拿下年度ETF吸金王。
今年ETF市場拜債券型產品蓬勃發展,推升境內基金規模超越境外基金,無疑是基金市場一大亮點。
值得注意的是,ETF市場結構也迎來重大轉變,後進投信強力崛起並罕見登上吸金王。
據統計,2018年底債券ETF規模約3,700億元,最新規模抵1.34兆元,將近三倍的擴張使整體ETF規模硬生生多出一個「1」:從去年底的7,000多億元,激增到1.7兆元,翻漲超過一倍。
債券ETF不斷成長,最大動能是保險業配置需求,使得規模發展有連貫性,不過細究資金流向,自上半年金管會頒布多道「金牌」,ETF規模雖然向上,卻不再所有投信雨露均霑,轉而為大集團支援或含金量高的投信領先。
以各大投信規模來看,今年最吸金是上半年才發展債券ETF的中信投信,其債券ETF增加1,797億元,使旗下ETF總規模成長1,809億元,拿下年度吸金王。
中信投信背後有中信金集團支援,是投信發展助力之一,但論壽險規模,並不比國泰、富邦等壽險金控,其崛起另一關鍵,是人才和技術含金量提升,且積極創新,也有別於其他投信的崛起模式。
其次在率先搶進債券ETF的大投信中,原先由群益長居第一,但近期國泰領先,累積債券ETF年增加1,523億元,總規模增1,437億元,排吸金第二。再次是富邦和群益投信,債券ETF各吸金1,358億、1,335億元,排行第三、四。
ETF總市占最大的元大投信,則以債券和所有ETF年增加1,222億及1,317億元排第五,而凱基、復華一度出現債券ETF大增,但下半年放緩,合計ETF規模年增1,198億元及692億元。
若觀察債券ETF日均量和今年ETF追蹤的偏離度,中信投信ETF日均量有千張以上,為少數能與國泰、富邦、元大等大投信媲美的投信;其債券ETF平均偏離度僅1.98%,則是前七大債券ETF發行投信中最小。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董事長利明?、副董事長詹庭禎、中國信託投信董事長陳國世、中國信託銀行總經理陳佳文、個金執行長李玉秋、法金執行長黃毅共同出席活動,巧扮耶誕造型一起敲響希望平安鐘,現場還有耶誕老人與耶誕精靈發送限量250份We are Family紅球棒棒糖,讓民眾感受佳節氣氛。
每年耶誕前夕登場的「中國信託金融園區戶外滑冰場」邁入第6屆,累計超過15萬人次體驗,參與辦法查詢中國信託金融園區官網:https://www.ctbcfinancialpark.com/。(賴俊明)
中國信託台灣活力基金經理人周俊宏表示,就技術面觀察,加權指數有過熱現象,且觀察月線支撐是否穩固。此外,指數面臨漲多修正,加上聖誕節與新年假期,外資放假量縮影響,使得資金面稍嫌疲弱。後市可觀察外資收假後資金走向,目前認為,中長線指數仍有機會上攻。
周俊宏表示,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定可望於1月簽署,預期短期內沒有重要的總經議題。此外,目前財報進入空窗期,盤勢將進入作夢行情,預期2020年業績成長股以及產業題材性高的族群將扮演主流。選股上,看好5G、記憶體、iPhone等議題。
至於亞洲其他國家部分,中國信託亞太多元入息平衡基金經理人陳彥羽表示,亞太地區11月製造業PMI多數呈現增長,對於明年的經濟展望為溫和復甦,成長可期。其中,由於南韓Kospi指數已跌破年線,加上南韓財政部預估,明年經濟成長率將為2.4%,較今年成長,吸引資金流入南韓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