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開發資本(公)公司新聞
台灣金融巨頭開發金控旗下的中華開發資本,昨日(26日)展開了一項新舉動,這次他們響應了國發會的「獎勵青年投入地方創生行動」,決定在國發會核定的63支團隊中,精選出10支團隊,為他們提供等額的加碼獎金。這一舉動,不僅展現了開發資本對於台灣地方創生的重要支持,也顯示了他們在培養新創與創新團隊方面的決心。
開發資本擁有超過60年的工商經驗和豐富的企業人脈,他們將利用這些優勢,搭建一個連結創生團隊和當地企業的平台,為創生團隊提供實質的幫助。這樣的公私協力,被開發資本視為三方合作的觸媒劑,旨在通過永續經營的方式,激活地方經濟活力。
國發會主委龔明鑫對開發資本的這一加碼行動表示了歡迎和支持。他強調,國發會近年來一直在推動地方創生2.0相關計畫,並取得了顯著的成果。至今年7月中,已輔導地方提出171件計畫,通過118件,並在台灣各地建立了72處青年培力工作站,以及42處地方政府公有空間的活化案。
開發資本代理總經理南怡君表示,地方創生是開發金控集團近年來關注的ESG焦點議題。作為金控成員,開發資本在扶植新創與創新團隊方面已經取得了實績。他們將繼續利用集團資源,支援創生團隊的發展,幫助他們克服挑戰。
此次開發資本的加碼計劃,將在國發會的「獎勵青年投入地方創生行動」計劃基礎上,加入「企業合作及商轉力」的新評選標準。這意味著,除了創新和實際效果外,團隊的商業模式也將是評選的重要依據。南怡君強調,商業模式對於永續經營至關重要,只有具備商業可行性的團隊,才能夠長期生存。
開發資本透過公私協力加碼行動,不僅能夠串接民間資源,還能夠便利開發資本生態圈的夥伴共襄盛舉,為地方創生帶來持續的正面循環。
國發會主委龔明鑫對開發資本加碼國發會獎勵金團隊表示歡迎和支持。國發會近年來持續推動地方創生2.0相關計畫,至今年7月中為止,已輔導地方提出171件計畫、通過計畫共118件,全台青年培力工作站共72處、補助地方政府公有空間52活化案共42處,以及進駐在中興新村地方創生育成村團隊達83隊,今年首度推動「獎勵青年投入地方創生行動」計畫,提供獎勵金鼓勵對地方創生有興趣或留鄉/返鄉的種子青年投入創生行列。
開發資本代理總經理南怡君指出,地方創生是開發金控集團近年關注的ESG焦點議題,開發資本作為金控成員,對扶植新創與創新團隊具有紮實實績,串聯集團資源支援創生團隊發展所需,協助其克服挑戰,是開發資本永續發展的具體行動。
開發資本的加碼計劃將延續國發會「獎勵青年投入地方創生行動」,在國發會原有計劃上,加入「企業合作及商轉力」的新評選標準,以評選加碼團隊。
開發資本指出,商業模式對永續經營相當重要,即使是追求社會投資報酬率(Social Return On Investment,SROI)的經營主體,仍須具備商業可行性的商業模式,才能永續經營。因此具有與企業合作或獨立商轉的能力或潛力,是重點評分項目之一。南怡君強調,開發資本以公私協力加碼行動架構平台,串接民間資源,便利開發資本生態圈的夥伴共襄國發會盛舉,創造地方創生生生不息的正面循環。
國發會主委龔明鑫對於開發資本加碼國發會獎勵金團隊表示歡迎和 支持。國發會近年來持續推動地方創生2.0相關計畫,至今年7月中為 止,已輔導地方提出171件計畫、通過計畫共118件,全台也已經有青 年培力工作站共72處、補助地方政府公有空間52活化案共42處,以及 進駐在中興新村地方創生育成村團隊達83隊,今年首度推動「獎勵青 年投入地方創生行動」計畫,提供獎勵金鼓勵對地方創生有興趣或留 鄉/返鄉的種子青年投入創生行列。
開發資本代理總經理南怡君指出,地方創生是中華開發金控集團近 年關注的ESG焦點議題,開發資本作為金控成員,又對於扶植新創與 創新團隊具有紮實實績,以一己專業能力並串聯集團資源,來支援創 生團隊發展所需、協助克服挑戰,原屬樂行之事,也是開發資本以本 業力行永續發展的具體行動。
開發資本的加碼計劃將延續國發會「獎勵青年投入地方創生行動」 ,在國發會原有計劃上,加入新的評選標準:「企業合作及商轉力」 ,以評選加碼團隊。
開發資本深刻體認商業模式對於永續經營的重要性,即便是追求社 會投資報酬率(Social Return On Investment,簡稱SROI)的經營 主體,仍需要具備商業可行性的商業模式,才能永續經營。因此,具 有與企業合作或獨立商轉的能力或潛力,將會是重點評分項目之一。
南怡君強調,「串連多方利害關係人共創多贏」是開發資本秉持的 信念,本次公私協力加碼行動更期待能架構平台,串接民間資源,便 利開發資本生態圈的夥伴共襄國發會盛舉,創造地方創生生生不息的 正面循環。
健身房成為全民健身新選擇,World Gym台灣區董事長暨總經理柯約翰表示,目前台灣健身市場的滲透率還在4%~5%,但未來有機會成長到8%~10%。柯約翰強調,年輕人成為健身房成長的關鍵動能,未來World Gym將更加注重重量訓練,並整合運動科技,吸引更多消費者。他提到,運動科技、人工智慧和大數據將帶來健身產業的全新局面,並呼籲業者激盪出「3 Mores」,即更多人參與、更多訓練方式和更多健康改變。此外,World Gym與中華開發資本共同主辦的「2023運動健康趨勢高峰會」中,喬山總經理羅光廷也分享了他的觀點,稱讚World Gym在台灣據點眾多,結合科技和人工智慧,成為時尚社交的新去處。羅光廷還提到,全球健身市場商機龐大,商用和家用市場合計達到4,000億元,未來健身房市場將與家用市場整合,共同發展。
台灣健身市場再添強檔!繼柏文健康事業(健身工廠)成功上市後,香港商世界健身事業(World Gym)台灣分公司也宣布將申請股票第一上市,預計明年第一季掛牌。World Gym在台灣擁有118家分店,規模為台灣業界之冠。此外,World Gym也計劃將業務擴及亞洲市場,首站選擇泰國。而中華開發資本早已入股World Gym,持有23.71%股權,並派任二席董事,與其合作密切。
近期,World Gym在台灣舉辦「運動健康趨勢高峰會」,台灣區董事長暨總經理柯約翰表示,自2017年中華開發資本投資以來,公司內控、報表及流程等方面都得到許多指導。中華開發資本代理總經理南怡君也在會議上強調,World Gym是公司在民生、消費等領域最重要的投資之一,並將ESG、數位化及智慧化作為投資的重點。南怡君還提到,World Gym的數位化、智慧化服務,以及跨足零售領域,與中華開發資本近年來的投資趨勢相吻合。
喬山總經理羅光廷也分享了他與柯約翰超過20年的友好關係,並稱讚柯約翰在運動行業的創新與領先。羅光廷提到,柯約翰自第一家健身俱樂部開始,就積極運用科技來提升會員運動的效率,包括穿戴裝置、訓練裝置及多款APP,這些都是World Gym的營運特色。
他指出,年輕族群會員是World Gym營運成長動能,過去健身房以 有氧運動為主,現以重量訓練為主,未來World Gym將整合運動科技 ,吸引消費者前來健身房運動。
柯約翰透露,運動科技、人工智慧、大數據將為健身產業開創新局 面,但要如何將健身與科技整合運用,業者要激盪出「3 Mores」, 包括更多人、更多訓練、更多改變,屆時健身產業將採策略聯盟的方 式,透過科技、解讀統計,帶給所有人正向的健康。
World Gym偕同中華開發資本主辦「2023運動健康趨勢高峰會」並 舉行跨產業專業論壇。喬山總經理羅光廷在論壇中表示,喬山身為W orld Gym的長年合作夥伴,觀察到World Gym全台據點最多,成為大 家的好鄰居;會員在World Gym做運動,因為World Gym結合科技及人 工智慧裝置,成為新一代的時髦社交。
羅光廷說,全球健身器材商機,商用市場占1,000億元,家用市場 占3,000億元,健身房市場未來會逐漸延伸到家用市場,兩者整合流 通,密不可分。
World Gym經營範圍除台灣外,也將擴大至亞洲市場,內部規劃海 外首站鎖定泰國市場。中華開發資本所管理亞洲基金,已入股World Gym取得23.71%股權與二席董事。中華開發資本20日在World Gym產 業論壇時透露,同金控的中國人壽也將與World Gym簽約,擴大雙方 的合作案。
World Gym申請上市時的實收資本額10億元,去年稅前盈餘3.68億 元,每股稅後純益(EPS)達6.15元。
World Gym於20日舉辦「運動健康趨勢高峰會」,World Gym台灣區 董事長暨總經理柯約翰表示,中華開發資本2017年投資World Gym, 成為第一家投資World Gym的私募基金,並在公司內控、報表及流程 等,給予公司很多指導。
中華開發資本代理總經理南怡君,及喬山總經理羅光廷,20日也出 席論壇致詞,柯約翰、羅光廷、永悅健康執行長陳俊嘉、祝三實業研 發協理賴才雅等人,擔任論壇的與談人。南怡君指出,World Gym是 公司在民生、消費等領域最重大的投資之一,也是中國人壽長期的好 夥伴,而中華開發資本投資World Gym有三大重要意義,包括ESG、數 位化及智慧化。
她指出,World Gym最近不僅導入數位化、智慧化服務,也跨足零 售領域,這與中華開發資本最近投資趨勢所觀察的智慧製造、智慧醫 療、數位經濟與生活等投資趨勢,完全一致;亦即,World Gym完全 掌握現在產業流行的大浪潮。
羅光廷透露,他認識柯約翰超過20年,柯約翰從第一家健身俱樂部 開始做,當時喬山也主打全球自有品牌,柯約翰用了很多科技,做會 員管理,讓會員運動更有效率,包括穿戴裝置、訓練裝置,及很多A PP,讓會員輕鬆做運動,都是World Gym的營運特色。
中華開發資本創新加速器東京據點今年3月正式啟航,成為台日新創串連的重要橋樑,不僅幫助投資戶FunNow及Amazing Talker入選台灣新創國家隊「NEXT BIG」,還在國發會的帶領下,讓多家投資戶共同參與了14日的「日本.台灣新創高峰會」。這個據點自成立以來,為台灣新創團隊帶來當地資源,加速了在日本的落地,也開創了台日新創交流的新篇章。
中華開發資本代理總經理南怡君強調,國發會近年來對新創產業的大力支持,讓臺灣新創事業在全球舞台上獲得亮點。作為台灣新創產業的重要串連平台,中華開發資本與新創夥伴共同衝刺,投資領域多元,並擁有國際化的投資團隊。這樣的背景讓中華開發資本能夠在新創團隊拓展海外市場時提供專業建議、指引方向與分享資訊,降低營運風險,成為新創進軍國際市場的最佳夥伴。
開發創新基金總經理郭大經提到,自2017年成立以來,創新加速器已經投資了網路雲端、物聯網、移動互聯網及次世代電商等四大領域,並提供創業導師資源、企業資源媒合及各類創業課程,為台灣新創公司提供一站式成長所需資源。六年的努力,已經舉辦了近七百場活動。
郭大經還觀察到,對新創來說,除了資金外,資源、人才與知識的國際鏈結也是成功關鍵。開發創新加速器東京據點已經成為投資戶在日本的「家」,並促進了台灣與日本創投及新創團隊的深度交流。作為資源對接平台,這個據點也將台灣新創產業推向日本市場,成為台灣新創前進日本的起點。未來,將繼續以為投資戶服務的平台精神,串連台日雙方關係,幫助台灣新創順利打進日本市場。
台灣開發金控集團旗下的中華開發資本,為了推動創新加速,於3月份在日本東京正式開幕了創新加速器的據點。這個新據點不僅是台灣新創企業在日本的交流平台,也是開發資本進一步拓展海外市場的重要一步。近日,中華開發資本旗下的創新基金,成功協助台灣新創公司FunNow及Amazing Talker入選台灣新創國家隊「NEXT BIG」,並帶領多家投資戶參與了在台灣舉辦的「日本.台灣新創高峰會(Japan-Taiwan Startup Summit)」,讓台灣創業家與日本創投及新創團隊有了深度交流的機會。 中華開發創新基金總經理郭大經表示,自2017年成立創新加速器以來,該基金已投資網路雲端、物聯網、移動互聯網及次世代電子商務等四大領域,並為台灣新創公司提供創業導師、企業資源媒合及各類創業課程等一站式成長資源。他強調,除了資金支持,資源、人才與知識的國際鏈結對新創企業的成功至關重要。而開發創新加速器東京據點的成立,已經為台灣新創公司在日本提供了實質的幫助,包括工作空間、商務諮詢及支援服務,並舉辦了多場跨國、跨界活動。 郭大經預計,未來開發創新加速器將不僅作為資源對接平台,還將拓展至開發資本生態圈中的其他夥伴,甚至與日本資金及企業合作,共同投資台灣和日本的目標。 開發資本代理總經理南怡君也強調,開發資本擁有國際化的投資團隊,能夠幫助新創團隊拓展海外市場,降低營運風險,並發揮「海外同鄉會」的作用,提供在地支援。未來,開發資本將持續扮演產業推手的角色,支持台灣新創企業的發展。
中華開發資本代理總經理南怡君指出,國發會近年來對於新創產業 大力支持並整合資源,協助臺灣新創事業在全球舞臺上嶄露頭角,開 發資本為台灣新創產業重要串連平台,自然陪伴新創夥伴一起衝刺。 開發資本投資領域多元,也有國際化的投資團隊,在規劃企業進軍海 外策略、提供金融服務及後勤供應鏈資源的經驗豐富,因此能在新創 團隊拓展海外市場過程中給予中肯建議、指引方向與分享資訊,降低 營運過程中可能發生的風險,發揮「海外同鄉會」的在地支援功能效 果顯著,是新創進軍國際市場的最佳夥伴,也將持續扮演產業推手的 角色。
開發創新基金總經理郭大經表示,中華開發資本旗下創新基金於2 017年成立創新加速器,瞄準網路雲端、物聯網、移動互聯網及次世 代電商等四大領域進行投資;並提供創業導師資源、企業資源媒合及 各類創業課程,提供台灣新創公司一站式成長所需資源,六年來舉辦 活動近七百場。
延伸台灣經驗,開發創新基金總經理郭大經觀察,對新創來說,除 資金挹注外,資源、人才與知識的國際鏈結亦為成功關鍵,開發創新 加速器東京據點作為投資戶在日本的「家」已展現實際效益,也協助 台灣與日本創投及新創團隊進行深度交流。且在日本做為資源對接平 台,進一步發展新創生態系,是台灣新創產業前進日本的起點,未來 將以一貫為投資戶服務的平台精神,串連台日雙方關係,使台灣新創 邁進日本市場,順利開打國際盃。
國發會今年再度帶領國內新創團隊參與日台新創高峰會,中華開發創新基金多家新創投資戶也同時與會,開發創新加速器東京據點並在前天接待日台新創高峰會的新創參訪團,透過當地新創服務業者提供落地服務諮詢,相互交流。
開發創新基金總經理郭大經表示,中華開發資本旗下創新基金於2017年成立創新加速器,瞄準網路雲端、物聯網、移動互聯網及次世代電子商務等四大領域進行投資;同時提供創業導師資源、企業資源媒合及各類創業課程,提供台灣新創公司一站式成長所需資源,六年來舉辦的活動近700場。
郭大經從台灣經驗觀察到,對於新創企業來說,除了資金挹注外,資源、人才與知識的國際鏈結亦為成功關鍵,而開發創新加速器東京據點作為投資戶在日本的「家」已展現實際效益,不僅提供工作及實體活動空間、相關商務諮詢、支援服務,也舉辦了多場跨國、跨界活動,協助台灣與日本創投及新創團隊進行深度交流。
郭大經指出,開發創新加速器在日本做為資源對接平台,進一步發展新創生態系,是台灣新創產業前進日本的起點,未來影響力及服務範圍將擴及開發資本生態圈中其他夥伴,且不排除結合日本資金及企業,共同投資台、日標的。
開發資本代理總經理南怡君表示,開發資本投資領域多元,有國際化的投資團隊,可幫助新創團隊拓展海外市場,降低營運風險,發揮「海外同鄉會」在地支援功能,未來將持續扮演產業推手的角色。
中華開發資本與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共同舉辦研討會,探討地緣政治風險對台灣家族企業的影響及因應策略
【台北訊】在當今複雜的地緣政治環境下,台灣企業,特別是家族企業,如何應對來自各方的風險與挑戰,成為了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為此,中華開發資本與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於7日共同舉辦了「全球地緣政治風險 台灣家族企業之攻防戰略」研討會,邀請了專家學者與實務界人士共同探討解決之道。
會議中,中經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劉大年指出,在美中長期對抗以及俄烏戰爭的影響下,地緣政治風險日益白熱化,企業經營環境風險升溫,選邊站的壓力也隨之增加。劉大年強調,因應地緣政治風險已經成為跨國企業全球化佈局時不可或缺的考慮因素。
開發資本代理總經理南怡君則分享了她對私募資產管理基金的看法。她認為,私募資產管理基金以其靈活且具彈性的策略,能為家族辦公室或家族企業提供量身定做的解決方案。南怡君還提到,開發資本擁有超過六十年的全球產業及私募基金投資經驗,能夠提供適合的私募資產投資及管理方案,透過多元資產配置來分散風險,並創造更多的投資機會。
安永家族辦公室執業會計師林志翔則從家族辦公室的功能和傳承工具兩個方面,為家族企業提供了解決策略。林志翔建議,家族企業可以設立內部單一家族辦公室或與外部家族辦公室合作,以應對不確定性和風險。在傳承工具方面,他提到設立閉鎖性控股公司或採用境外信託架構,都是保護家族資產和實現長期穩固家族持股與經營權的優良選擇。
這場研討會的舉辦,不僅為台灣家族企業提供了應對地緣政治風險的實用策略,也為企業家們帶來了新的思維和洞見,對台灣企業的持續發展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灣家族企業之攻防戰略」研討會,分別由中經院區域發 展研究中心主任劉大年、
開發資本代理總經理南怡君,與安永家族辦 公室執業會計師林志翔分享臺灣企業
與家族企業需要具備的因應策略 ,以及家族財務面及非財務面的客製化解決方
案。
劉大年觀察,在美、中長期對抗,以及俄烏戰爭走向對峙下,地緣 政治下的
衝突更加白熱化。當地緣政治角力衝突擴大,經營環境風險 升高且複雜,企業也
面臨選邊站的壓力。因應地緣政治風險,已成為 跨國企業全球化佈局不可忽略的
因素,而且其重要性更是與時俱增。
南怡君表示,私募資產管理基金靈活且具彈性的策略,能為身處不 同情境、
有不同需求的家族辦公室或家族所主導的企業,提供專屬解 方與途徑。開發資本
有逾六十年的全球產業及私募基金投資的實績, 足以提供適切的私募資產投資及
管理方案。南怡君進一步說明,私募 資產管理基金或其他私募投融資方案,可以
透過多元資產配置,達到 分散風險的功效,加上專注於長期趨勢發展所創造的產
業洞見及生態 圈人脈,可以帶來較多的投資及商務機會。
林志翔指出,家族企業在面臨前述不確定性及風險時,可以善用家 族辦公室
主要功能進行因應,型態方面,可考慮設立內部的單一家族 辦公室,或者基於成
本效益考量,將部分功能外包並與外部家族辦公 室對接。
傳承工具方面,林志翔分析,境內家族企業可設立閉鎖性控股公司 ,在股份
轉讓限制上以章程載明股份轉讓限制,並可發行具特殊權利 的黃金特別股以鞏固
家族企業股權。跨境家族企業可採用境外信託架 構,除了對抗外部風險、保護家
族資產及永續控股等八大優勢,更可 依委託人意思提前規劃達到長期穩固家族持
股與經營權的目標。
開發金控為了積極推動永續發展,不僅將淨零碳排的願景落實於行動,更展現了其對環境保護的承諾。近期,公司正式加入「碳核算金融聯盟」(PCAF),成為全球超過400家金融機構之一,共同為氣候變遷的挑戰尋求解決之道。開發金控透過導入國際投融資碳排管理標準,強化了氣候變遷風險的管理機制,並設定2045年全資產淨零碳排的目標。 「碳核算金融聯盟」自2015年成立以來,已經幫助金融業衡量並揭露投融資組合的氣候變遷影響,範圍涵蓋企業貸款、抵押貸款、公司股權及債務等。開發金控在2021年度的永續報告書中,已經揭露了其投融資的碳排放量,並盤查了集團旗下主要子公司的法人授信部位、股票及債券投資。 加入PCAF後,開發金控將不斷追蹤各項金融業務的碳足跡,與子公司攜手合作,善用金融影響力,逐步降低投融資的排碳量,並協助客戶進行低碳轉型,共同實現永續淨零碳排的目標。 開發金控不僅在永續發展的道路上不斷前進,更在國際舞台上展現了其領先地位。2022年,公司已經簽署加入「科學基礎減碳目標倡議」(SBTi),並再次展現對氣候議題的關注。為了全面提升治理效能,開發金控及其子公司中華開發資本、凱基證券、凱基銀行及中國人壽均已成立永續委員會,並將其設置於董事會轄下,以深化企業永續治理文化。 開發金控在ESG(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領域的長期耕耘,也獲得了國際的認可。公司連續獲得CDP國際碳揭露專案最高A級肯定,並入選DJSI道瓊永續世界指數與新興市場指數成分股。此外,開發金控更在DJSI 2023年永續年鑑中被評為產業Top 5%,並連續六年入選富時永續指數系列成分股。這些榮譽不僅是對開發金控在永續發展上的努力的肯定,也將成為公司未來發展的堅實基礎。
PCAF成立於2015年,主要協助各國金融業衡量並揭露投融資組合的氣候變遷影響,應用範圍涵蓋企業貸款、抵押貸款、公司股權及債務等;透過標準化的評估架構,進行溫室氣體核算,金融機構就能計算投融資組合或個人貸款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目前全球已有400多家金融機構加入PCAF,並導入PCAF方法學。
開發金於2021年度永續報告書中揭露投融資碳排放量,盤查範疇涵蓋了集團旗下主要子公司的法人授信部位、股票及債券投資。
簽署加入PCAF後,開發金將持續追蹤各項金融業務相關的碳足跡,並與子公司合作,善盡金融影響力,逐年降低投融資排碳量,協助客戶推動低碳轉型,共同實踐永續淨零碳排目標。繼2022年簽署加入SBTi 科學基礎減碳目標倡議,開發金再度與國際機構議合氣候議題,善盡永續金融承諾。
同時,為全面精進治理效能,開發金及旗下子公司,中華開發資本、凱基證券、凱基銀行及中國人壽,皆已成立永續委員會,並設置於董事會轄下,全面升級永續治理層級,透過由上至下深化企業永續治理文化,結合明確化的量化指標,落實各項綠色金融行動方案,提高營運韌性,邁向永續經營。
開發金長期深耕ESG領域,屢獲國際獎項肯定,永續佳績有目共睹,包括榮獲CDP國際碳揭露專案(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CDP)最高A級肯定,連續三年入選DJSI道瓊永續世界指數(DJSI World)與新興市場(DJSI Emerging Markets)指數成分股;此外,開發金更獲得DJSI 2023年永續年鑑產業Top 5%肯定,並連續六年入選富時永續指數系列成分股。
股債未實現評價損失衝擊金控股利,開發金控23日在法說會中宣布 ,今年因為只能考慮用資本公積發放股利,不符特別股的規定,即今 年開發金特別股將不配息,是金控第一家宣布者,同時若要用帳上3 36億元的資本公積配息,還須精算配息後雙重槓桿比例(DLR)是否 會超過法定的125%。
連續十年發放股利的開發金控,亦受到存股族支撐,但去年投資市 場大幅波動,開發金不僅稅後獲利163.7億元,較前年腰斬,且股債 未實現評價損失,去年底金控淨值下其他權益是-738億元,淨值減少 840億元,年底DLR超過125%,被銀行局要求限期改善,目前已符合 要求。
但因為未分配盈餘小於股債評價損失,開發金只能考慮動用336億 元資本公積來配股利,但銀行局要求配息後仍要符合資本適足率及D LR比率,因此開發金強調,還須謹慎評估整體財務,最快4月或5月董 事會後對外公布。
開發金前年因為出售大樓獲利挹注,全年稅後賺350億元、EPS為2 .34元,去年每股配發1元現金股利,都創下歷史新高,今年各子公司 除凱基銀行獲利成長46%外,其他包括中國人壽、凱基證券獲利都衰 退,中華開發資本更出現虧損。據法說會上揭露,開發金去年底總資 產3.53兆元,小幅成長2%,但受到股債評價損失影響,導致淨值大 減29%,雙重槓桿比重也因此拉高至128%,
超過法定的125%。
開發金帳上336億元的資本公積,無法用在特別股股息發放上,這 也將是國內首家因去年投資市場波動過大,無法發放特別股股息的金 控。普通股方面,若動用資本公積發股利,DLR等財務指標恐無法達 標,對此,開發金控強調,發放股利要兼顧財務穩健,即使可以動用 資本公積,也會兼顧財務穩健來作考量,將在董事會中討論。
銀行局副局長林志吉指出,金管會已表明股利政策要採穩健原則, 若要用公積配股要審慎評估必要性與妥適性,及對財務是否有不利影 響,提報董事會充分討論,開發金的雙重槓桿比去年底就已超過125 %,當時就要求改善,目前回到125%以下,未來若採公積配股的話 ,配完息雙重槓桿比還是要符合法定要求,所以若是會超過的話,就 不適合用老本配息。
ESG已成為全球發展的趨勢之一,其中在環境部分,淨零碳排及採 用綠電都是產業努力的方向,但缺乏龍頭企業帶領下,使得供應鏈雖 有意願響應,卻苦無方法。因此鴻海以產業領導者之姿,結合開發金 控旗下的專業投資機構開發資本,一同以創新模式布局台灣綠能投資 ,希望導入資金與資源,補足未來綠能發展所需的基礎建設、技術驗 證等缺口。長期則是結合產業的用電需求、投資機構的金融專業、以 及開發商的綠電供應,達到三贏的目標。
身為創投與私募股權投資領導業者,開發資本於基礎建設事業投資 已累積豐碩成果,自1995年民營電廠首次開放時即積極投入民營電廠 投資、融資規劃及主辦聯貸案。這次合作除了結合鴻海的科技專業, 更借重鴻海過去投資太陽能電廠經驗,擴大參與再生能源、儲能等相 關投資,協助鴻海供應鏈能源布局升級,建構低碳節能供應鏈。
開發資本代理總經理南怡君表示,永續金融為母公司開發金控近年 ESG焦點目標之一,開發資本也積極進行永續投資布局,包括再生能 源及儲能設備、節能減碳或淨化環境之產品、技術或商業模式,及廢 棄物處理、汙水處理等循環經濟產業,同時協助企業因應ESG轉型。 開發資本觀察到全球龍頭大廠為達到2050年淨零永續目標,積極攜手 供應鏈進行綠能轉型,是展開此次與鴻海合作的契機。
鴻海發言人巫俊毅指出,這次和開發資本合作成立能源控股公司, 將會是台灣第一個由科技業者攜手金融業為協助產業能源轉型所建立 的綠能投資平台,具有相當指標性意義。供應商作為鴻海價值鏈中很 重要的部分,綠能投資將由鴻海供應商率先響應,透過平台將取得更 多綠能來源管道,攜手實踐低碳轉型,達成節能減碳目標。
經濟日報昨日舉辦生技論壇,劉博以「2020之後─中國生醫投資展望」為題進行專題演講。他指出,大陸生醫產業投資熱,最值得注意的是投資熱點領域逐漸和國外趨同,聚焦於生物醫藥,醫療器材和數位醫療。
劉博以新冠疫情肆虐的2020年為切點,分析中國大陸生技產業的發展概況。他指出,中國生技產業近年蓬勃有四大主因,其中,政策是關鍵,中國國家政策強力支持致使投融資總體數額維持較高水準。此外還包括生物醫藥進入創新時代及逐漸接軌國際標準、中國製造替代成為醫療器材領域投資主軸以及IPO市場退出管道多樣化等四利基。
2020之後的中國醫藥產業經歷各種周期,政策調整及外部環境變化的多重影響。劉博分析,政府持續推出各項重大政策及改革,重構醫藥產業價值鏈的價值和投資方向,都直接促進中國醫藥產業發展。劉博從國際及中國國內兩大層面分析:國際層面消極因素主要是中美之間持續發酵的貿易摩擦,國際層面積極因素主要是一帶一路對醫療產業的帶動作用。中國國內層面消極因素則是金融環境變化對醫藥企業的資金鏈承受能力考驗,積極因素為「國家健康2030」策略下,醫療產業轉型升級帶來的發展空間。
以量化數字來看,2010至2021年中國醫藥產業投資呈現近20倍增長;2021年更達到人民幣2,192億元新高,融資案數量達到1,362件;2020上半年新冠疫情導致投資額暫時下降,但下半年超強反彈,持續至2021年第4季。值得關注的是新創企業得到更多關注,2021年44%融資為A輪和B輪。
劉博指出,中國生技投資熱點領域逐漸和國外趨同,包括生物醫藥,醫療器材和數位醫療成為投資重點,顯示中國生技投資已進入嶄新階段:以全球性創新為價值導向,等同宣告中國生技投資市場進入接軌國際創新階段,揮別過去以仿製藥為主的市場。
進一步分析中國創新藥投資熱潮的驅動因素,劉博認為有六大主因,包括宏觀的創新環境、成熟的投資機構、藥審改革、人才回流、成功案例及醫保控費。
劉博為生技論壇舉辦六年以來首位分析中國生醫市場的與談人。「中華開發昆山華創毅達生醫股權投資基金」在2019年設立,以協助台灣先進醫療擴大大中華市場布局、協助大陸醫藥企業實現升級與轉型,及兩岸企業進軍國際市場為三大目標。開發資本旗下目前已有一檔人民幣生醫基金及兩檔新台幣生醫基金,另外包含自有基金部位,合計生醫產業投資規模超過新台幣百億元。
石崇良昨日出席本報主辦的生技論壇,並以「生醫健康產業政策與推展」為題發表演講。本論壇協辦單位包括晟德集團、中華開發資本、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鑽石生技投資、藥華醫藥、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長聖生技與長佳智能。
石崇良指出,台灣擁有很好的科技產業基礎、優質的醫療體系與從業人員、以及健保及人體相關資料庫,衛福部將以這三大優勢孕育精準健康國際品牌,以醫療服務及民眾健康為出發點推動生醫產業發展,衛福部目前正在推動精準醫療、再生醫療及數位醫療三大方向,並以這三大方向為基礎規劃國際醫療。
石崇良表示,「精準醫療」最重要的生物資料庫(Biobank)平台,未來在疾病研究、新藥開發之外,也希望擴大公私領域的合作;「再生醫療」管理重點包含製造、販賣管理及組織細胞的來源等,「再生醫療雙法」草案預計年底前通過行政院,明年上半年進入立法院審議;「數位醫療」推動重點是遠距醫療,疫情之後至今年6月已累積逾240萬的視訊診療,下一步要推動遠距醫療成為新常規,進行法規調整,第二版「通訊診察治療辦法」近期就要預告,其中也包含與國際醫療照護接軌,由遠距醫療出發,未來更要邁向智慧醫療發展。
石崇良指出,衛福部正要推動次世代醫療資訊系統升級計畫,策略上首先要先定義次世代數位醫療平台,其次是找出符合標準的領頭羊,並鼓勵其他醫院進行醫療資訊系統升級,最後是形塑院所合作共用平台,推動醫療資訊產業國際化。
另外,衛福部已在今年9月21日預告《醫療法》第35條修正草案,醫療法人對單一公司投資額,原本不得超過公司資本額20%,現在只要符合三個規範之一就可放寬:一是投資標的使用的主要營業技術為醫療法人提供;二是以醫療法人研發之智慧財產作價入股生技醫藥公司;三是與目前政府政策發展相契合的產業。
石崇良說明,這項修正案從預告至今快60日,尚無不同意見,若一切順利很有機會在近日上路。除了醫療法人之外,針對公立醫院部份,也會另外找教育部及退輔會討論, 透過「附設醫院作業基金收支保管及運用辦法」尋求開放,讓公立醫院也有機會放寬對外投資限制,希望促成挹注生技產業大爆發的另一活水。
經濟日報將於11月15日主辦2022生技論壇,將以「生醫產業大進擊」為主題,邀產官研領域專家,探討生技產業現況、挑戰及未來藍圖,劉博將以「2020年之後的中國生醫投資展望」為題發表演講。協辦單位包括晟德集團、中華開發資本、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鑽石生技投資、藥華醫藥、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長聖生技與長佳智能。
劉博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大陸醫藥產業從2010至2021年的投資額度呈現近20倍成長,主要受到人口高齡化帶動醫療需求成長,政府的醫保普及也帶動創新藥物發展的空間。大陸近年來藥物發展的企圖,已由過去「me too╱me better」提升到必須與全球最先進藥品並駕齊驅的水準。
近年來雖因疫情造成全球資金走軟,但大陸的生技醫藥投資額仍處於較高水平,創投投資醫藥產業反而比過去更加理性,生技公司每輪平均融資額高於其他領域,投資熱點領域逐漸和國際趨於一致,偏重在生物醫療、醫療器械、及數位醫療等。
後疫情時代為使生醫產業向國際推進,中華開發資本旗下生醫貳基金致力與生醫產業投資戶與夥伴共同建立產業生態系。 生醫貳基金自2020年底成立至今近兩年,分別投資於生技醫藥、醫療科技、數位醫療與服務等項目,看好創新藥與再生醫療、精準醫療、高獲利醫材與服務等次產業,並配合人民幣生醫基金投資布局,逐步建構兩岸生醫產業生態系。
中華開發資本大健康事業群總負責人何俊輝表示,開發資本旗下目前已有一檔人民幣生醫基金及兩檔新台幣生醫基金,另外包含自有基金部位,合計生醫產業投資規模已超過新台幣百億元,兩岸累計投資約50家生醫公司,長期以來成為台灣生醫產業投資的重要支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