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大投信(公)公司新聞
AI趨勢興起,元大全球人工智慧ETF研究團隊指出,AI的發展可直接降低企業成本,有助生產力大幅提高,根據知名市調機構Gartner預估,AI市場規模將由2016年的300億美元一路高速成長,2020年將達到3,000億美元之譜,短短四年大幅激增十倍。
元大全球人工智慧ETF研究團隊建議,挑選時應優先選擇具有:AI高關聯度、成分透明的商品,以元大全球人工智慧ETF為例,其所追蹤的STOXX全球人工智慧指數以人工智慧相關產業營收來源為篩選指標,為市場上最具代表性的人工智慧指數,有別於目前市場上其他AI基金所追蹤指數包含AI與機器人。
元大投信研究團隊也建議,2019年波動加劇,應留意如何「分散風險」,避免集中特定商品,投資配置盡可能「分散再分散」,可選擇ETF作定存股標的,例如元大台灣50ETF(證券代碼:0050)、元大高股息ETF(證券代碼:0056)都是適合標的,ETF投資多檔股票。
過去人類文明所產生的數據量難以形成資源,但隨著移動設備(如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感測器(Sensor)及網路的普及,大量數據被搜集下來。2017年全球的數據總量為21.6 ZB (ZB,全名Zettabyte,1 ZB約當50億份5MB的簡報),而至2020年將達到40 ZB。
元大全球AI ETF研究團隊指出,數據洪流是未來企業運行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當AIoT、工業4.0及智慧製造的時代來臨,數據分析對企業不可或缺,而分析品質更是攸關成敗的重要關鍵。人工智慧的意義在於透過資料分析、資料科學、機械學習及AI等方式判讀資料,站在數據價值鏈的頂端。
國內ETF龍頭業者元大投信精選STOXX全球人工智慧指數,推出元大全球人工智慧ETF基金,在AI產業中挑出掌握三大關鍵主軸:1.演算法(Algorithm) 商業模式,像是臉書、Alphabet等;2.大數據(Big Data) 則指營收來自資料儲存解決方案或數據服務商,像希捷(Seagate);3.運算力(Computing) 包含營收來自生產或設計AI晶片,像是輝達(NVIDIA)、英特爾。
找出真正在AI產業趨勢中,有機會引領市場且不被市場淘汰的公司。就像淘金時代人人都必需要使用的鏟子、十字鍬,再篩選AI業務營收50%以上之企業,是一檔兼具「純度」與「高含金量」的AI ETF。
台灣元大投信昨日(23日)正式掛牌推出全球人工智慧ETF,這款產品以STOXX全球人工智慧指數為基礎,旨在幫助投資者把握AI產業的發展脈絡。在這個AI技術為核心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浪潮中,全球各地都在競相發展AI戰略,並出現了大量的AI概念股、基金與ETF。然而,在這波AI熱潮中,如何選擇正確的投資工具,確實是一門學問。 元大投信這次推出的全球人工智慧ETF,特別是選擇了STOXX全球人工智慧指數,這個指數並不僅僅是按照傳統產業分類來選股,而是通過全球知名機構Fact Set資料庫,深入分析企業營收結構,精準地挑選出那些符合未來趨勢的代表性產業。在AI產業中,這款ETF著重於三大關鍵主軸:演算法、大數據和運算力,這些就像是淘金時代人人都需要使用的工具,同時也會篩選出營收50%以上來自AI業務的企業,以此排除那些只是借概念炒作的股票。 在2019年股市因貿易戰和景氣成長緩慢而震盪加劇的背景下,元大投信提醒投資者,市場固然有牛市和熊市的季節性變化,但長期的投資目標絕不能放鬆。在資產配置中,投資者可以考慮增加那些具有未來需求和成長潛力的股票部位,這些成為投資組合中的強棒,有助於提升中長期的投資組合報酬率。 透過指數投資,投資者可以布局長期看好的趨勢,並且透過指數公司的定期檢視標的,省去選股的麻煩。據彭博數字統計,過去5年來,STOXX全球人工智慧指數的表現優於標普500指數,特別是在2018年第4季股市拉回修正時,提供了低檔進場的機會。對於看好AI產業趨勢的積極型投資者來說,這是一個適時布局最具潛力的未來產業的好時機。
台灣金融市場再掀AI投資熱潮!元大投信旗下「元大全球AI ETF」(00762)於近期掛牌上市,這是台灣首檔純粹以AI概念為核心的ETF,吸引了廣大投資者的目光。該ETF追蹤STOXX全球AI指數,透過全球知名機構Fact Set的資料庫,深入分析企業營收結構,並重視AI產業的三大關鍵要素:演算法、大數據和運算力。選股標準嚴謹,只選擇AI業務營收佔比超過50%的成分股,對於尋求AI市場潛力的投資者而言,是一個難得的投資工具。
近年來,全球股市受到貿易戰和景氣成長趨緩的影響,震盪不斷,選股變得更加困難。然而,元大投信強調,即使市場有牛市熊市的交替,投資者的長期投資目標仍應堅定如一。在資產配置上,股票部位可以考慮未來需求及成長性高的標的,作為投資組合的核心,以提升中長期的投資報酬。
根據元大投信的統計數據,過去5年間,STOXX全球人工智慧指數的表現優於標普500指數。自2018年第四季股市拉回修正以來,市場提供了逢低進場的機會。對於看好AI產業趨勢的積極型投資者來說,這是布局未來最具潛力的產業的絕佳時機。
總之,元大全球AI ETF的上市,不僅為台灣市場帶來了新的投資選擇,也反映了市場對AI產業的信心。對於尋求高成長潛力的投資者來說,這是一個值得關注的投資標的。
今年以來,台灣的資訊科技基金績效表現亮麗,成功扭轉去年52檔平均修正逾10%的負面影響,今年來平均已反彈1.86%。其中,安聯AI人工智慧基金、摩根美國科技基金JPM美國科技、安聯全球高成長科技基金等三強基金表現尤其出色,強彈逾6%。
法人分析,去年底以來,許多資產管理公司紛紛推出AI基金,專注於配置蘊含人工智慧的科技類股,讓投資人有了更多布局的選擇。理柏統計顯示,MSCI世界資訊科技指數今年來上漲1.83%,去年表現較差的科技基金也迎頭趕上,52檔平均上漲1.86%。其中,甫引進台灣的安聯AI人工智慧基金今年來上漲7.76%,成為市場焦點。
安聯AI人工智慧基金產品經理黃詩琴指出,目前市場對AI投資標的仍偏重於科技類股,實際上投資AI與投資科技產業並不完全相同。AI在典型的科技基金中,通常只佔配置比重的15~20%,投資人若想站上科技趨勢的浪尖,不妨聚焦人工智慧的前景。
第一金全球AI人工智慧基金經理人陳世杰則提到,網際網路和智慧型手機的發展,都符合創新擴散理論的模式。過去網路普及率達16%後,引領科技狂潮,而智慧型手機在2009年普及率突破16%後,蘋果及其概念股也迎來長達十年的多頭行情。
元大投信看好物聯網與AI技術的發展潛力,預計隨著5G即將進入商業化應用,將提供快速、低延遲、高信賴度的網路系統,串接AI與IOT的相關應用裝置,開啟AI元年,推動世界加速進入全人工智慧時代。
為此,元大投信推出元大全球人工智慧ETF基金,追蹤歐洲最大指數公司STOXX編制的全球人工智慧指數,選擇真正以AI為核心業務的公司進行投資,讓投資人能夠搭上AI成長的趨勢。
在這場AI為核心所引爆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浪潮中,各國爭相發展AI戰略,投資機會也油然而生,全球已有上千檔「AI概念股」,也出現AI相關的基金與ETF。
不過,同樣是AI ETF或AI基金,如何選擇大有學問,因為科技業瞬息萬變,尤其嶄新產業更要搭配符合最新趨勢的篩選方法。
元大投信精選STOXX全球人工智慧指數,一反傳統產業分類,以全球知名機構Fact Set資料庫拆解企業營收結構,精準計算符合未來潮流的代表性產業,在AI產業中挑出掌握三大關鍵主軸:演算法(Algorithm)、大數據、運算力(Computing),就像淘金時代人人都需要使用的鏟子、十字鍬,再篩選AI業務營收50%以上之企業,藉以排除本夢比及相關概念股,堪稱目前兼具「純度」與「高含金量」的AI ETF。
2019年股市受貿易戰及景氣成長趨緩影響,震盪加大,選股難度增加,投資人恐慌心理提升。元大投信提醒,金融市場固然有牛市熊市的季節區別,但長期的投資理財目標可不能放假,資產配置中的股票部位可以考慮布局具未來需求及成長性標的,作為投資組合中的強棒,提升中長期整體投資組合報酬率表現。
以指數投資布局長期看好的趨勢,透過指數公司定期檢視標的,省去選股煩惱。
據彭博數字統計,近5年來STOXX全球人工智慧指數表現優於標普500指數表現,2018年第4季以來股市拉回修正,正提供低檔進場的機會,看好AI產業趨勢的積極型投資人可以適時布局最具潛力的未來產業。(黃英傑)
元大全球AI ETF為追蹤STOXX全球AI指數,使用全球知名機構Fact Set資料庫分析企業營收結構,考量AI產業中演算法(Algorithm)、 大數據(Big Data)、運算力(Computing)等三大關鍵因素,篩選 出AI業務營收占50%以上之成分股。
2019年股市受貿易戰及景氣成長趨緩影響,震盪加大,選股難度增 加。
雖然金融市場有牛市熊市交替,但投資人的長期投資理財目標仍可 貫徹如一,資產配置中的股票部位可考慮以未來需求及成長性高之標 的作為投資組合中的核心持股,以提升中長期整體投資報酬。
據元大投信提供統計數字,近5年來STOXX全球人工智慧指數表現優 於標普500指數,2018年第四季以來股市拉回修正,適可提供逢低進 場的機會,看好AI產業趨勢的積極型投資人可以適時布局未來最具潛 力的產業。
法人指出,去年底以來,不少資產管理業者摩拳擦掌推出AI基金, 配置蘊含人工智慧的科技類股,投資人可伺機布局,選擇具一定資產 規模、操盤經驗的基金。
根據理柏統計,MSCI世界資訊科技指數今年來上漲1.83%,去年表 現落後指數的科技基金也迎頭趕上,52檔平均上漲1.86%,其中,去 年底甫引進台灣的安聯AI人工智慧基金今年來上漲7.76%,以人工智 慧題材突圍而出。漲幅4.5%以上的還有摩根美國科技基金JPM美國科 技、安聯全球高成長科技基金、新加坡大華全球科技基金和百達數位 科技。
安聯AI人工智慧基金產品經理黃詩琴分析,市場現階段AI投資標的 仍偏重於科技類股,其實投資AI與投資科技產業並不完全相同,典型 的科技基金中,AI僅是投資組合中的諸多項目之一(如行動網路、雲 端運算、軟體服務、電子商務等),通常只占配置比重的15∼20%, 若投資人渴望站上科技趨勢的浪尖,不妨聚焦人工智慧的前景。
第一金全球AI人工智慧基金經理人陳世杰表示,網際網路和智慧型 手機的發展,都符合創新擴散理論的模式。網路在1996年普及率達1 6%後,引領前所未有的科技狂潮,由思科、戴爾、英特爾、微軟組 成的那斯達克四騎兵指數,飆漲21倍。至於智慧型手機,在2009年普 及率突破16%後,蘋果及其概念股迎來長達十年的多頭行情。
元大投信指出,物聯網與AI技術發展潛力有目共睹,隨著5G即將進 入商業化應用,可提供快速、低延遲、高信賴度的網路系統,如此才 能完美串接人工智慧(AI)、物聯網(IOT)的相關應用裝置,真正 開啟AI元年,推動世界加速進入全人工智慧。
元大投信推出元大全球人工智慧ETF基金,追蹤歐洲最大指數公司 STOXX編制的全球人工智慧指數,以大數據篩選人工智慧業務營收占 比達50%以上的企業,成分股絕非AI概念股,而是真正以AI為核心業 務搭上AI成長大趨勢的公司。
台股最大ETF元大台灣50除息2.3元 9.7萬人受惠引預期
【台北訊】台股規模最大的ETF——元大台灣50,昨日(22日)進行除息作業,每股派發2.3元,由於正值過年前夕,市場資金轉出需求增加,ETF在盤中表現不理想,終場收於74.05元,微跌0.15元。這次除息波及9.7萬名受益人,創下該ETF成立以來之最。
根據元大投信統計,元大台灣50總規模已超過700億元,在台股ETF中排行第一,受益人數也高達9.7萬人,居各ETF之冠。儘管昨日除息對ETF的填息行情造成壓力,但從長遠來看,元大投信預計未來可能發行連結的共同基金,讓更多基金族能夠參與除息,進一步擴大市場參與度。
主管機關為推廣ETF,去年底開放投信申請發行連結ETF的連結式基金(Feeder Fund),初期專門針對台股ETF。由於元大台灣50是台股ETF的代表性產品,外界普遍認為其設立連結基金的可能性相當高。
連結基金的主要功能是將ETF交易「基金化」,讓習慣在銀行購買基金的投資人也能享受到ETF的優勢。透過連結基金,投資人不必另外簽署委託書,即可透過單一淨值進行ETF的申購,避免了直接在股市買進ETF時可能產生的價格落差。
對於那些愛做價差、不願領取現金的投資人來說,連結基金還提供了「不配息」級別選項,讓他們能夠在享受ETF投資效益的同時,避免領取現金。
業界普遍對元大台灣50等大型台股ETF設置連結基金抱持樂觀態度,預計這將吸引更多投資人布局ETF市場,進一步推動台股ETF的發展。
經濟學人雜誌曾經提過,現今世界上最寶貴的資源不是石油,而是數據。對啊,我們每天在臉書、Google搜尋、AMAZON買東西,這些行為都會產生大量的數據,這些數據通過AI技術,可以被量化成商業價值。像是看電視的記錄可以值2美元,上臉書貼圖可以值12美元,打卡可以值16美元,輸入密碼甚至可以值75美元。所以,掌握AI技術對企業來說,真的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的元大全球AIETF研究團隊也指出,數據洪流是未來企業運作的一個重要環節。當AIoT、工業4.0、智慧製造這些時代的到來,數據分析對企業來說,是不可或缺的。而分析品質更是決定企業成敗的關鍵。
過去,人類文明所產生的數據量是無法形成資源的,但是隨著移動設備的普及和網絡的發展,大量的數據被收集起來。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數據總量約為21.6ZB,預計到2020年將達到40ZB,成長幅度將近一倍。
我們國內的ETF龍頭業者元大投信,就精選了STOXX全球人工智慧指數,推出了元大全球人工智慧ETF基金。我們在AI產業中挑選了三大關鍵主軸:演算法、大數據和運算力。像是臉書、Alphabet這些公司的演算法商业模式,希捷這樣的資料儲存解決方案或數據服務商,以及輝達、英特爾這樣的AI晶片生產或設計商。
我們元大投信認為,要找出那些在AI產業趨勢中,有機會引領市場且不會被市場淘汰的公司,就像淘金時代下的鏟子和十字鍬一樣重要。我們會選擇那些AI業務佔營收50%以上的企業,推出一檔兼具「純度」與「高含金量」的AIETF。
元大投信統計,目前元大台灣50逾700億元,是台股百餘檔ETF第一;迄今受益人累積到9.7萬人,也排所有ETF之冠。
元大台灣50昨日除息2.3元,加上時序逢過年前夕,資金轉出的需求大,ETF幾乎全場於平盤以下游走,未展開理想填息行情,終場收74.05元,跌0.15元。初級市場來看,投信端申購與贖回單互抵,也僅淨申購兩組(一組500張)ETF,交易溫和,不過這次參與除息的受益人最廣,將有近10萬股民可於3月8日領息。
為推廣更多投資人運用ETF累積財富,主管機關去年底開放投信可申請發行連結ETF的連結式基金(Feeder Fund),初期僅限台股ETF申請,由於元大台灣50是最具代表性的台股ETF,外界對其設立連結基金的想像大。
業者表示,台灣50若設立連結基金,可望造福更多習慣從銀行買基金的投資人,也享受ETF優勢。
連結基金主要推動ETF交易「基金化」,銀行族無須另外簽署同意書委託業者於台股買進ETF,也可以單一淨值從事申購,不像自股市買進ETF多有價格落差。
針對愛做價差、不想領息的投資人,連結基金還可針對有配息的ETF多設置「不配息」級別,享有多重好處。
業界因此樂觀,元大台灣50等大型台股ETF設置連結基金,將吸引更多投資人布局ETF。
元大全球AIETF研究團隊指出,數據洪流是未來企業運行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當AIoT、工業4.0及智慧製造的時代來臨,數據分析對企業不可或缺,而分析品質更是攸關成敗的重要關鍵。人工智慧的意義在於透過資料分析、資料科學、機械學習及AI等方式判讀資料,站在數據價值鏈的頂端。
過去人類文明所產生的數據量難以形成資源,但隨著移動設備興起,例如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感測器(Sensor)等,以及網路普及化,大量數據被搜集下來,據統計,2017年全球數據總量約為21.6ZB,到了2020年將達到40ZB,成長幅度將近一倍。
國內ETF龍頭業者元大投信精選STOXX全球人工智慧指數,推出元大全球人工智慧ETF基金,在AI產業中挑出掌握三大關鍵主軸:1.演算法(Algorithm)商業模式,像是臉書、Alphabet等;2.大數據(BigData)則指營收來自資料儲存解決方案或數據服務商,像希捷(Seagate);3.運算力(Computing)包含營收來自生產或設計AI晶片,像是輝達(NVIDIA)、英特爾。
元大投信指出,找出真正在AI產業趨勢中,有機會引領市場且不被市場淘汰的公司,就像淘金時代下,人人都必須使用的鏟子、十字鍬等,再篩選出AI業務占營收50%以上的企業,是一檔兼具「純度」與「高含金量」的AIETF。
台股ETF市場再添新血!元大投信與國泰投信分別推出「元大全球人工智慧」ETF及「國泰標普北美科技」ETF,預計分別於23日及29日上市,為台股ETF市場帶來更多元化的投資選擇。元大全球人工智慧ETF聚焦人工智慧領域,連結全球最大指數公司STOXX的「STOXX全球人工智慧指數」,強調營收選股原則,選取人工智慧營收占總營收50%以上的個股,提供投資人精準捕捉趨勢的投資工具。國泰標普北美科技ETF則追蹤標普北美科技行業指數,投資北美科技股的新興商機。兩檔ETF的上市,將使台股ETF市場逼近150檔大關,為投資者帶來更多投資機會。
元大集團近日來人事動盪,旗下重鎮元大投信也將迎來新局面。據悉,元大投信董事長黃古彬將於1月30日退休,接棒者將是現任總經理劉宗聖,而執行副總經理黃昭棠則將升任總經理。這則人事變動的消息,由元大金發言人於昨日(21日)確認無誤。 即將於23日及30日召開董事會的元大投信,預計將在本周內正式公佈這項人事案,並進入主管機關的審查流程。生效時間將選在春節前夕,顯見元大對此人事調整的慎重態度。 近年來,元大投信靠著ETF(指數股票型基金)的蓬勃發展,旗下ETF規模已突破3,000億元,總資產管理規模則達到4,177億元,穩坐國內公募基金最大投信的寶座。而這一切的成就,與劉宗聖和黃昭棠的領導不無關係。他們在寶來時代便受到重用,並共同推動元大投信的成長。 從第一檔ETF「元大台灣50」的誕生,到如今元大發行的ETF已達數十檔,涵蓋股票型、債券型、外匯型乃至商品型等創新類ETF,皆由元大領銜開發。國際上,元大ETF規模更位居亞洲第七,展示了台灣金融創新的競爭力。 自去年以來,元大集團便傳出多項人事案,投信人事異動的消息也陸續傳出。去年上半年,元大多名投信經理人及部門主管轉任其他投信,這些動向都暗示著元大投信內部組織正在進行大規模調整。 隨著劉宗聖和黃昭棠升任新職,外界普遍認為元大投信的管理策略不會有太大變動。近年來,元大積極導入AI(人工智慧)技術,整合基金管理及後台作業,將原本分開的主被動式產品部門等整合為單一團隊,透過更系統化、智慧化的策略,為投資人提供新型服務體驗。
元大投信將於23日及30日召開董事會,預料最快本周發布人事案,計入主管機關審查流程,生效日將落在新春前夕。
元大投信近年靠著ETF(指數股票型基金)蓬勃發展,旗下ETF規模已達3,000億元,總資產管理規模4,177億元,穩居國內公募基金最大投信。
在此之前,元大透過併購寶來證券及寶來投信,擴大資產管理業務,劉宗聖和黃昭棠都是寶來時代受到器重,並推動元大投信成長的關鍵人物。
包括第一檔ETF「元大台灣50」,當年由劉宗聖和黃昭棠共同催生,迄今元大發行的ETF已有數十檔,從股票型、債券型、外匯型到商品型等創新類ETF,皆由元大領銜開發。
放眼到國際,元大ETF規模更排行亞洲第七大,讓國際看到台灣金融創新的競爭力。
業界人士指出,元大集團自去年發布多項人事案,便傳出投信人事可能異動;而自去年上半年來,元大多名投信經理人及部門主管前後轉任其他投信,即暗示內部組織進行大調整,但投信端對此不多做回應。
隨劉宗聖及黃昭棠升任新職,外界解讀,元大管理策略應不會有太大變動。
近年因應市場變遷和金融發展,元大積極導入人工智慧(AI)整合基金管理及後台作業,原本區分的主被動式產品部門等,已整合為單一團隊(One Team),將透過更系統化、智慧化的策略,提供投資人新型服務體驗。
台股ETF添新兵!台灣證券交易所表示,元大投信發行的「元大全球人工智慧」ETF(00672)訂明(23)天上市,緊接著國泰投信「國泰標普北美科技」ETF於29日掛牌,將推升上市櫃ETF靠攏150檔大關。
上市櫃ETF目前扣除人民幣、美元計價的雙幣ETF,共計145檔。金狗年倒數,元大、國泰投信分別掛牌2019年新募集基金,且恰好都是科技股ETF,提供投資人更多錢進大趨勢的投資管道。
元大全球人工智慧ETF是國內純度最高的人工智慧基金,連結歐洲最大指數公司STOXX編制的「STOXX全球人工智慧指數」,由STOXX集結全球超過4,000檔的股票為母體,從中篩選出人工智慧營收占總營收50%以上的個股為成分股。
該檔ETF所強調的營收選股原則,是其與同型基金的最大差異,透過篩選更高程度受惠人工智慧的概念股,幫助投資人避免看對趨勢卻選錯股票的困擾。
元大投信表示,隨著演算法突破,資料儲存技術提升,人工智慧發展將臻於成熟,進入百家爭鳴的爆發期。元大全球人工智慧ETF目前共選入29檔核心成分股,八檔來自台灣,澳洲、韓國、埃及及紐西蘭也各有股票獲選,掛牌後將於每季調整個股權重,並於6月定期審核成分股。
國泰標普北美科技ETF追蹤「標普北美科技行業指數」,鎖定資訊科技、網路銷售、互動娛樂及互動媒體等服務產業的新興商機,是亞洲首檔投資北美科技股的ETF。
據統計,集中市場掛牌百餘檔ETF,有多達十檔連結美股(含槓反ETF),國泰標普北美科技ETF的指數成分股近300檔,涵蓋紐約交易所、納斯達克交易所、IEX交易所及BATS交易所上市的科技股,前十大個股包括微軟、蘋果、谷歌、亞馬遜、英特爾、思科等。
國泰投信指出,近期美、中互相就貿易爭端釋出善意,去年來籠罩全球市場的貿易衝突有望緩解,市場信心大振,加上美國升息腳步預期放緩,可望引導市場資金轉向寬鬆。美股2019年開年表現強勁,後市反彈可期。
元大金控在2018年全年獲利排名中名列前茅,旗下子公司表現亮眼,近日進行高層人事調整,力圖提升集團戰力。據知情人士透露,去年底剛從理律事務所退休的知名律師宋耀明將加盟元大金,出任元大國際資產公司董事長。同時,元大投信也將進行董總、副董等高層人事變動,預計本月底前完成新布局。
宋耀明,前理律法律事務所資深合夥律師,具有豐富的金融和法律經驗。他曾在WTO服務業貿易談判、中美智慧財產權諮商等重要經貿談判中擔任代表,並具備美國與台灣兩地的律師資格。此次加盟元大金,將為集團帶來強大的法律和商業實力,助力元大金國際化布局。
在元大投信方面,董事長黃古彬將榮退轉任元大證券董事,投信董座將由總經理劉宗聖升任。總經理則由擅長開發ETF產品線的執行副總黃昭棠升任。此外,元大投信副董事長職務將由元大證券資深副總鄭玉蘭接棒。這次人事變動顯示出元大金對投信發展策略的明確定位,希望整合證券通路及投信產品線,加強ETF市場競爭力。
總結來說,元大金控此次人事調整,旨在提升集團整體實力,拓展國際市場,並在ETF領域取得更多突破。在新的領導團隊下,元大金將繼續保持穩健發展,為股東創造更多價值。
元大金控去年初完成元大及大眾兩家銀行的合併,雖然在合併的第一年承擔了14億的提損商譽,但還是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單。銀行稅後獲利達到85.96億元,年增率接近3成,這讓人不得不對元大銀行的整合能力刮目相看。信用卡排名更是一路攀升,進入了前十大,顯示元大銀行整合大眾銀行後,實力更上一层樓。
元大金控在整合銀行後,旗下的子公司也各自發揮著特色。在FinTech領域,AI技術的應用成為了關鍵。就拿元大證券推出的「投資先生」電子下單APP來說,這個APP僅僅三個多月就有超過16萬的下載量,AI技術的應用讓這個APP受到了廣泛歡迎。未來,元大投信也將AI技術視為發展業務的重要推手。
元大金控始終堅持「穩固核心、驅動成長」的經營理念,旗下子公司如證券、投信、期貨等均穩坐龍頭地位。尤其是ETF在台灣市場的重要性不斷上升,元大金控也將旗下的投信子公司視為發展ETF市場的關鍵。
近期,元大投信進行了高層人事全面改組,這也意味著元大投信將更著力於強化ETF在台灣的代表性地位,並擴張市場版圖。元大金控決策高層對「AI智能投資平台」寄予厚望,期望它能整合相關投資基金,為產品線和投資人創造更多差異化價值。未來,元大投信也將積極與歐美國際龍頭指數公司合作,這些都是元大投信重要的發展方向。
在這次的人事布局中,現任總經理劉宗聖將出任董事長,他任內將元大投信推升至國內ETF規模最大的龍頭地位,這也是他獲升任董事長的主要原因。此外,升任總經理的黃昭棠也是元大投信ETF的高手,他累積了10多年開創新基金商品和大中華地區金融市場操作的豐富經驗。
由於旗下證券、銀行等核心子司獲利屢創新高,不僅使元大金在2018年以全年獲利186.68億、年增率高達14%,穩坐全體金控前五大,在人事方面也將有新氣象,其中,前理律法律事務所資深合夥律師宋耀明,金融圈已傳出將被禮聘加盟元大體系,出任元大國際資產公司董事長一職,由於宋耀明歷經多場知名戰役,他轉換跑道也深受業界矚目。
宋耀明除了精通刑事、民事、商務法律之外,還曾擔任WTO服務業貿易談判、中美智慧財產權諮商等重要經貿談判談判代表,且具備美國與台灣兩地的律師資格,對跨國法律事務尤為嫻熟,此外,宋耀明外文能力也非常強,例如台美刑事司法互助協定,就是在他協助下完成諮商及簽署。
因此金融圈認為,元大延攬宋耀明加入元大金集團,應是希望借重其法律長才及深厚的商界人脈來強化元大金國際化的布局;而元大國際資產公司現任董事長陳修偉在交棒宋耀明之後,未來仍續任元大金策略長、元大證券香港子公司董事長,及元大金發言人。
元大投信則是元大金此次進行子公司高層人事布局的另一重點。元大投信董事長黃古彬傳出將榮退轉任元大證券董事,投信董座預計由總經理劉宗聖升任,總經理亦將由擅長開發ETF產品線的執行副總黃昭棠升任,而元大投信副董事長職務,據指出會規劃由元大證券資深副總鄭玉蘭換跑道升任,由於鄭玉蘭先前在元大證時就深耕證券通路業務,開疆闢土戰功彪炳,因此該人事案已可見元大金高層對投信發展策略底定,希望集結證券通路及投信產品線兩大子公司戰力,坐穩ETF龍頭的同時,也加快擴大資產規模。
其中FinTech的利用,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尤其是AI,其重要性已橫跨證券及投信兩大子公司,例如,元大證券去年在10月甫推出的「投資先生」電子下單APP,僅僅三個多月就有超過16萬的下載量,這個新的APP相當程度的運用了AI,而未來元大投信在發展業務時,AI也會扮演重要角色。
元大金向來以「穩固核心、驅動成長」來強化旗下子公司的經營,因此儘管對外整併,但現有子公司的壯大亦從未中斷,光是從證券、投信、期貨穩坐龍頭地位即可看出。其中,由於ETF在台灣市場的重要性與日俱增,亦為金管會鼓勵業者強化開發的產品,這也使元大金更為看重旗下投信子公司未來在ETF方面展現更好的成果。
此次投信高層人事全面改組,亦可看出未來元大投信將更致力強化ETF在台灣的代表性地位,及擴張市場版圖的經營方向。據指出,元大金決策高層已高度期許元大投信旗下的「AI智能投資平台」能整合相關投資基金,為產品線及投資人創造更多差異化價值之外,未來亦會更積極與歐、美國際龍頭指數公司合作,這些均為未來元大投信重要的發展方向。
而在此次的人事布局中,即將出任董事長的現任總經理劉宗聖,在其任內將元大投信推升至國內ETF規模最大的龍頭地位,應是他獲升任董事長的主因。除了劉宗聖之外,升任總經理的現任元大投信執行副總黃昭棠,亦是元大投信ETF好手,並累積10多年開創新基金商品與大中華地區金融市場操作的豐富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