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大投信(公)公司新聞
元大投信推出的「元大ETF AI智能投資平台」正式啟動,這是全台第一以ETF為投資元件,提供投資人線上投資服務的平台,也是目前台灣唯一跟上歐美機器人理財公司發展趨勢皆以ETF為投資元件的投資平台。正因為是全台第一,元大投信正規畫申請此一平台的專利權。
元大ETF AI智能投資平台正式上線,投資人須要先登錄為會員,才能使用該平台提供之投資服務,上線後至2018年6月底提供限時免費體驗服務。目前第一階段推出三大核心功能,包含ETF投資策略、ETF指數地圖、ETF知識教育,針對三大主要目標客群,包含ETF投資人、營業員╱理專、大學╱碩士生(須年滿20歲),提供滿足不同目標客群之投資服務。
元大投信總經理劉宗聖表示,今年元大投信分別到英國、美國拜訪當地主要機器人理財公司,瞭解當地機器人理財公司發展以及運作情況之後發現:「人+機器人」的整合發展模式,目前國際間機器人理財發展趨勢,已從一開始人、與機器人之間為零和關係,走向競合,目前則是呈現整合發展狀態。
劉宗聖認為,現階段台灣要運用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慧結合理財尚不容易,現階段的A可以重新定義為Automation自動化,也就是先要能做到自動化,並透過ETF提供投資組合、資產配置,讓投資人能達到增益效果,而I則是Interaction互動化,透過平台與投資人互動,希望將過去B2B2C的互動流程可以轉變為B2C,未來甚至可以做到C2C。(黃英傑)
元大ETF AI智能投資平台正式上線,投資人須要先登錄為會員,才能使用該平台提供之投資服務,上線後至2018年6月底提供限時免費體驗服務。目前第一階段推出三大核心功能,包含ETF投資策略、ETF指數地圖、ETF知識教育,針對三大主要目標客群,包含ETF投資人、營業員╱理專、大學╱碩士生(須年滿20歲),提供滿足不同目標客群之投資服務。
元大投信總經理劉宗聖表示,今年元大投信分別到英國、美國拜訪當地主要機器人理財公司,瞭解當地機器人理財公司發展以及運作情況之後發現:「人+機器人」的整合發展模式,目前國際間機器人理財發展趨勢,已從一開始人、與機器人之間為零和關係,走向競合,目前則是呈現整合發展狀態。
劉宗聖認為,現階段台灣要運用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慧結合理財尚不容易,現階段的A可以重新定義為Automation自動化,也就是先要能做到自動化,並透過ETF提供投資組合、資產配置,讓投資人能達到增益效果,而I則是Interaction互動化,透過平台與投資人互動,希望將過去B2B2C的互動流程可以轉變為B2C,未來甚至可以做到C2C。(黃英傑)
元大投信的元大ETF AI智能投資平台(https://www.yuanta-etfa dvisor.com/)正式啟動,這是全台第一個以ETF為投資元件,提供線 上投資服務的平台,也是目前台灣唯一跟上歐美機器人理財公司發展 趨勢皆以ETF為投資元件之投資之平台。
元大ETF AI智能投資平台正式上線,投資人須要先登錄為會員,才 能使用該平台提供之投資服務,上線後至2018年6月底提供限時免費 體驗服務,目前第一階段推出三大核心功能,包含ETF投資策略、ET F指數地圖、ETF知識教育。
元大投信劉宗聖表示,這個平台與目前國內市場中所推出的眾多機 器人理財平台最大差異有三項:一是元大ETF AI智能投資平台以ETF 為主要投資元件:投資人可在此找到需要的ETF相關介紹與知識、ET F投資策略與配置建議等內容。二是元大ETF AI智能投資平台針對三 大目標客群:包含ETF投資人、營業員/理專、大學/碩士生(須年滿 20歲),此平台上線後,可以直接提供服務給ETF投資人,有機會將 過去跟客戶間接的溝通方式(B2B2C),漸漸邁向直接互動(B2C)的 經營模式。三是理專/營業員;希望元大ETF AI智能投資平台上線之 後,一方面提供理專/營業員相關ETF多元投資服務與訊息,另方面則 可以透過跨平台整合與合作,協助券商或是銀行省去自行建置ETF平 台作業流程與風險。
元大ETF AI智能投資平台正式上線,投資人須要先登錄為會員,才 能使用該平台提供之投資服務,上線後至2018年6月底提供限時免費 體驗服務,目前第一階段推出三大核心功能,包含ETF投資策略、ET F指數地圖、ETF知識教育。
元大投信劉宗聖表示,這個平台與目前國內市場中所推出的眾多機 器人理財平台最大差異有三項:一是元大ETF AI智能投資平台以ETF 為主要投資元件:投資人可在此找到需要的ETF相關介紹與知識、ET F投資策略與配置建議等內容。二是元大ETF AI智能投資平台針對三 大目標客群:包含ETF投資人、營業員/理專、大學/碩士生(須年滿 20歲),此平台上線後,可以直接提供服務給ETF投資人,有機會將 過去跟客戶間接的溝通方式(B2B2C),漸漸邁向直接互動(B2C)的 經營模式。三是理專/營業員;希望元大ETF AI智能投資平台上線之 後,一方面提供理專/營業員相關ETF多元投資服務與訊息,另方面則 可以透過跨平台整合與合作,協助券商或是銀行省去自行建置ETF平 台作業流程與風險。
元大投信推出ETF AI智能投資平台正式上線。即日起只要加入成為 會員,或是升級為VIP會員,即可享有免費服務包含ETF投資策略、E TF指數地圖、ETF知識教育,不論是ETF投資人、大學/碩士(年滿2 0歲以上)的學生族群或是營業員/理專,都能在此平台上找到滿足不 同需求的投資資訊,是目前唯一提供ETF多元投組策略差異化服務智 能平台。
元大投信總經理劉宗聖表示,目前歐美主要機器人理財公司主要都 是以傳統正向1倍ETF為投資元件,多為股、債類別,國內目前推出類 似機器人理財服務則都是以共同基金為投組配置標的。
劉宗聖指出,元大投信過去一年參考歐美機器人理財發展趨勢與經 驗後,結合多年ETF產品創新、管理技術、以及投資經驗,推出元大 ETF AI智能投資平台,與目前國內金融業或是國外機器人理財公司差 異化在於,目前元大投信ETF產品涵蓋股票、債券、商品、外匯等資 產類別,而產品報酬型態則包含正向1倍、槓桿2倍、反向1倍、智選 (Smart Beta)等,可以組合成4X4多元投組策略。
尤其將槓桿/反向型ETF加入投資策略,更可讓投組不僅可提供價 差、利差、匯差的機會,更提供投組增益、避險等不同功能,如此能 夠提供差異化、短中長期不同投資解決方案,不僅是全台唯一,也是 全球唯一。
劉宗聖認為,元大ETF AI智能投資平台不以銷售商品為目的,而是 教育投資人如何生成投資策略,包含短期事件、中期靈活策略及長期 投資組合,中長期希望將此平台打造成第一華文全方位、多元機制之 ETF智能投資平台。
元大投信執行副總黃昭棠表示,元大投信ETF目前在產品研發創新 、國際化發展、服務創新等面向都居於領先地位,目前上線的第一階 段提供三大核心功能,不僅希望能夠提供投資人加值服務,且希望中 長期可以達到三大效益:一是ETF投資解決方案提供者(solution p rovider),讓元大投信不再只是擔任ETF產品提供者或發行者。
二是結合金融業財富管理,擴大商機,過去ETF只在券商銷售,希 望平台上線後可以擴大與金融業合作,特別是銀行業財富管理,若能 提供指數化投資策略給客戶,更有利吸引投資人。三是ETF市場教育 自動化,建置完整ETF教育內容在此平台中,吸引各族群更加瞭解ET F的投資特性和優勢。
元大投信總經理劉宗聖表示,目前歐美主要機器人理財公司主要都 是以傳統正向1倍ETF為投資元件,多為股、債類別,國內目前推出類 似機器人理財服務則都是以共同基金為投組配置標的。
劉宗聖指出,元大投信過去一年參考歐美機器人理財發展趨勢與經 驗後,結合多年ETF產品創新、管理技術、以及投資經驗,推出元大 ETF AI智能投資平台,與目前國內金融業或是國外機器人理財公司差 異化在於,目前元大投信ETF產品涵蓋股票、債券、商品、外匯等資 產類別,而產品報酬型態則包含正向1倍、槓桿2倍、反向1倍、智選 (Smart Beta)等,可以組合成4X4多元投組策略。
尤其將槓桿/反向型ETF加入投資策略,更可讓投組不僅可提供價 差、利差、匯差的機會,更提供投組增益、避險等不同功能,如此能 夠提供差異化、短中長期不同投資解決方案,不僅是全台唯一,也是 全球唯一。
劉宗聖認為,元大ETF AI智能投資平台不以銷售商品為目的,而是 教育投資人如何生成投資策略,包含短期事件、中期靈活策略及長期 投資組合,中長期希望將此平台打造成第一華文全方位、多元機制之 ETF智能投資平台。
元大投信執行副總黃昭棠表示,元大投信ETF目前在產品研發創新 、國際化發展、服務創新等面向都居於領先地位,目前上線的第一階 段提供三大核心功能,不僅希望能夠提供投資人加值服務,且希望中 長期可以達到三大效益:一是ETF投資解決方案提供者(solution p rovider),讓元大投信不再只是擔任ETF產品提供者或發行者。
二是結合金融業財富管理,擴大商機,過去ETF只在券商銷售,希 望平台上線後可以擴大與金融業合作,特別是銀行業財富管理,若能 提供指數化投資策略給客戶,更有利吸引投資人。三是ETF市場教育 自動化,建置完整ETF教育內容在此平台中,吸引各族群更加瞭解ET F的投資特性和優勢。
根據各投信財報資料顯示,近年投信繳稅排行榜,元大投信居冠,5年共繳交6.66億元,贏過所有的內、外資投信。
在排名前5名的投信中,第2名是安聯投信、第3名是野村投信、第4是摩根、第5名群益,在前5名中,外資投信即佔了3名,不過,投信繳稅排名和資產規模排名並不相稱。
元大投信從2012∼2016年5年繳稅金額,每年都逾1億元,2016年更衝高到近2億元,堪稱國內資產管理業繳稅楷模。元大投信繳稅金額大增,原因之一是來自於資產規模成長。元大投信2012年底至2016年間規模增加約近200億元,繳稅增加8,200萬元,成長71.9%,是資產管理界中對國庫貢獻最多的投信。
外資投信中繳稅最多的是野村投信,該投信境外基金資產規模排名約居第七名,境內基金規模排名也在十名之外,但該投信繳稅始終「不落人後」,近4年繳稅額年年逾億元,在外資投信圈中,年年繳稅金額均居冠。
至於資產規模排名在前十大外資投信繳稅情況就「差強人意」,有外資投信在深耕5年來,基金規模倍數成長,但繳稅金額卻逐年下滑,去年繳稅金額只有5年前的三分之一;也有不少規模不小的外資投信年,繳稅額比國內投信少很多。
繳稅金額和基金規模不相稱的外資投信主管表示,由於各家投信成本結構不一,費用比重不同,較不宜用繳稅金額和對市場貢獻度劃上等號,如有些投信會給予員工較佳的待遇、福利,或是更多資本設備投資等,使每年盈餘就不如想像多,繳稅金額就相對少等。境外基金業者表示,「繳稅」只是外商投資回饋台灣的項目之一,深耕台灣最大貢獻是讓台灣資產管理制度可以和國際接軌,並讓母公司知道,台灣是一個具有潛力市場,為了繼續台灣擴展業務,願意提供台灣更多資源。
但國內法人認為,主管機關審核境外基金「深耕台灣」很多項目,有些細項是可以量化,有些卻相當主觀,然而「繳稅金額」是一個「假不了」的量化數字,應該被列入「深耕台灣」可以「被加分」項目之一。
在排名前5名的投信中,第2名是安聯投信、第3名是野村投信、第4是摩根、第5名群益,在前5名中,外資投信即佔了3名,不過,投信繳稅排名和資產規模排名並不相稱。
元大投信從2012∼2016年5年繳稅金額,每年都逾1億元,2016年更衝高到近2億元,堪稱國內資產管理業繳稅楷模。元大投信繳稅金額大增,原因之一是來自於資產規模成長。元大投信2012年底至2016年間規模增加約近200億元,繳稅增加8,200萬元,成長71.9%,是資產管理界中對國庫貢獻最多的投信。
外資投信中繳稅最多的是野村投信,該投信境外基金資產規模排名約居第七名,境內基金規模排名也在十名之外,但該投信繳稅始終「不落人後」,近4年繳稅額年年逾億元,在外資投信圈中,年年繳稅金額均居冠。
至於資產規模排名在前十大外資投信繳稅情況就「差強人意」,有外資投信在深耕5年來,基金規模倍數成長,但繳稅金額卻逐年下滑,去年繳稅金額只有5年前的三分之一;也有不少規模不小的外資投信年,繳稅額比國內投信少很多。
繳稅金額和基金規模不相稱的外資投信主管表示,由於各家投信成本結構不一,費用比重不同,較不宜用繳稅金額和對市場貢獻度劃上等號,如有些投信會給予員工較佳的待遇、福利,或是更多資本設備投資等,使每年盈餘就不如想像多,繳稅金額就相對少等。境外基金業者表示,「繳稅」只是外商投資回饋台灣的項目之一,深耕台灣最大貢獻是讓台灣資產管理制度可以和國際接軌,並讓母公司知道,台灣是一個具有潛力市場,為了繼續台灣擴展業務,願意提供台灣更多資源。
但國內法人認為,主管機關審核境外基金「深耕台灣」很多項目,有些細項是可以量化,有些卻相當主觀,然而「繳稅金額」是一個「假不了」的量化數字,應該被列入「深耕台灣」可以「被加分」項目之一。
2017年國內ETF掛牌檔數突破百檔,ETF資產類別涵蓋股票、債券、商品、外匯等四大類,產品報酬型態有1倍beta(1X)、2倍beta(2X)、反向1倍beta(-1X)、Smart Beta等四種型態,提供投資人「4X4」多元投資組合、策略、解決方案。
未來隨著創新產品發行可能再做到「5X5」,不過伴隨ETF檔數增加,如何在下一階段台灣ETF市場,重新改變ETF客戶結構既有地貌(landscape)及產品種類天際線(skyline),將是台灣ETF發展能否再創高關鍵。因此,元大投信2017年積極研究歐美相關機器人理財發展,並到英國倫敦拜訪機器人理財公司。美國發展機器人理財(robo advisor)有十年左右時間,如Betterment、WealthFront為美國第一與第二大獨立機器人理財公司,領航集團(Vanguard)、嘉信理財(Charles Schwab)也推出機器人理財服務,都以ETF為投資元件。
2017年以來,台灣金融業開始發展機器人理財,元大投信為國內市占率最大ETF發行公司,順應此潮流,建構ETF AI智能投資平台,預定2017年底第一階段上線,讓ETF走向智能化。該平台目的冀求將過去與客戶溝通管道,從B2B2C,轉為B2C,甚至再轉為C2B,直接與客戶溝通,同時提供客戶具附加價值的差異化服務,讓ETF朝向投顧化發展。
近幾年AI人工智慧、金融科技FinTech在全球受到重視,預期隨著金融科技發展,也將轉變未來台灣ETF發展。
此外,近幾年被動式、主動式投資界線有趨向模糊現象,特別是最近在美國、加拿大,分別出現運用AI(人工智慧)、機器學習等技術的主動型ETF,如AIEQ、MIND,顯然ETF在國外發展已邁向主動化。
元大投信已有ETF組合基金,未來希望在厚實的ETF管理技術能量與經驗優勢,發展一系列組合式基金。
過去台灣ETF銷售主要以券商通路為主,未來希望透過與銀行財富管理,建構不同的ETF投資解決方案。一方面因應投資人擁抱指數化投資需求,另方面則因應投資人對於投資理財的不同需求,搭配金融科技技術發展日益成熟,盼能為台灣財富管理帶來全新面貌、全新投資思維,及全新投資契機。
未來隨著創新產品發行可能再做到「5X5」,不過伴隨ETF檔數增加,如何在下一階段台灣ETF市場,重新改變ETF客戶結構既有地貌(landscape)及產品種類天際線(skyline),將是台灣ETF發展能否再創高關鍵。因此,元大投信2017年積極研究歐美相關機器人理財發展,並到英國倫敦拜訪機器人理財公司。美國發展機器人理財(robo advisor)有十年左右時間,如Betterment、WealthFront為美國第一與第二大獨立機器人理財公司,領航集團(Vanguard)、嘉信理財(Charles Schwab)也推出機器人理財服務,都以ETF為投資元件。
2017年以來,台灣金融業開始發展機器人理財,元大投信為國內市占率最大ETF發行公司,順應此潮流,建構ETF AI智能投資平台,預定2017年底第一階段上線,讓ETF走向智能化。該平台目的冀求將過去與客戶溝通管道,從B2B2C,轉為B2C,甚至再轉為C2B,直接與客戶溝通,同時提供客戶具附加價值的差異化服務,讓ETF朝向投顧化發展。
近幾年AI人工智慧、金融科技FinTech在全球受到重視,預期隨著金融科技發展,也將轉變未來台灣ETF發展。
此外,近幾年被動式、主動式投資界線有趨向模糊現象,特別是最近在美國、加拿大,分別出現運用AI(人工智慧)、機器學習等技術的主動型ETF,如AIEQ、MIND,顯然ETF在國外發展已邁向主動化。
元大投信已有ETF組合基金,未來希望在厚實的ETF管理技術能量與經驗優勢,發展一系列組合式基金。
過去台灣ETF銷售主要以券商通路為主,未來希望透過與銀行財富管理,建構不同的ETF投資解決方案。一方面因應投資人擁抱指數化投資需求,另方面則因應投資人對於投資理財的不同需求,搭配金融科技技術發展日益成熟,盼能為台灣財富管理帶來全新面貌、全新投資思維,及全新投資契機。
瞄準線上投資需求,元大投信昨(20)日宣布推出「元大投信ETF AI智能投資平台」,預計12月27日啟動,將是全台第一個以ETF為主的線上投資服務平台,也是國內少數跟進歐美機器人顧問趨勢,訴求ETF為資產要件的平台。
元大投信ETF AI智能投資平台預定27日上線,元大投信提醒,投資人先登錄註冊會員,才能使用平台服務,在上線後至明年年6月底,提供為期半年的限時免費體驗,其中第一階段推出三大核心功能,包含ETF投資策略、指數地圖、知識教育。
該平台訴求三大目標客群,ETF投資人、營業員╱理專、年滿20歲大學╱碩士生等專業及年輕族群,滿足不同投資目標。
元大投信總經理劉宗聖表示,今年元大投信為籌畫該線上平台,遠赴英、美拜訪當地機器人理財公司,瞭解各地機器人理財趨勢發展,尋找出二大要點:一是「人+機器人」的整合模式,國際間機器人理財顧問發展,從一開始人與機器人的零和競爭,度過競爭及合作的競合狀態,到目前最新市況為人機整合。
劉宗聖指出,根據國外研究,使用機器人理財的年齡層有向上提升趨勢,除來自費用相對便宜,另外就是指數化投資興起,愈多投資人接受指數化商品。
劉宗聖認為,現階段台灣要運用AI結合理財還不容易,不過,A可以重新定義為自動化(Automation),也就是先做到自動化,透過ETF提供投資組合、資產配置,滿足增益目標,I則是定位為互動化(Interaction),透過平台與投資人互動,讓過去B2B2C的流程轉變為B2C,未來甚至做到C2C。
元大投信ETF AI智能投資平台預定27日上線,元大投信提醒,投資人先登錄註冊會員,才能使用平台服務,在上線後至明年年6月底,提供為期半年的限時免費體驗,其中第一階段推出三大核心功能,包含ETF投資策略、指數地圖、知識教育。
該平台訴求三大目標客群,ETF投資人、營業員╱理專、年滿20歲大學╱碩士生等專業及年輕族群,滿足不同投資目標。
元大投信總經理劉宗聖表示,今年元大投信為籌畫該線上平台,遠赴英、美拜訪當地機器人理財公司,瞭解各地機器人理財趨勢發展,尋找出二大要點:一是「人+機器人」的整合模式,國際間機器人理財顧問發展,從一開始人與機器人的零和競爭,度過競爭及合作的競合狀態,到目前最新市況為人機整合。
劉宗聖指出,根據國外研究,使用機器人理財的年齡層有向上提升趨勢,除來自費用相對便宜,另外就是指數化投資興起,愈多投資人接受指數化商品。
劉宗聖認為,現階段台灣要運用AI結合理財還不容易,不過,A可以重新定義為自動化(Automation),也就是先做到自動化,透過ETF提供投資組合、資產配置,滿足增益目標,I則是定位為互動化(Interaction),透過平台與投資人互動,讓過去B2B2C的流程轉變為B2C,未來甚至做到C2C。
今年以來國內金融業陸續推出線上投資服務,目前主要投資標的皆以共同基金為主,元大投信宣布推出元大投信ETFAI智能投資平台,預定於本月27日啟動,這將是全台第一以ETF為投資元件,提供投資人線上投資服務的平台,也是目前台灣唯一跟上歐美機器人理財公司發展趨勢皆以ETF為投資元件之投資之平台。正因為是全台第一,元大投信正規畫申請此一平台之專利權。
元大投信劉宗聖表示,今年元大投信分別到英國、美國拜訪當地主要機器人理財公司,瞭解當地機器人理財公司發展以及運作情況之後發現二大趨勢:一是「人+機器人」的整合發展模式,目前國際間機器人理財發展趨勢,已從一開始人、與機器人之間為零和關係,走向競合,目前則是呈現整合發展狀態。
劉宗聖指出,根據國外研究調查發現,使用機器人理財的年齡層有向上提升的趨勢,一方面是因為費用相對傳統財務顧問便宜,另方面則是偏好指數化投資,也因此,多家機器人理財公司發現要提供具附加價值、差異化、客製化服務給較高資產客戶群,仍需要結合財務顧問,不能只靠機器人提供一般大眾化服務,因此紛紛增加提供財務顧問之服務,當然這類服務的投資門檻、諮詢服務費都相對較高,採取差別訂價策略,滿足不同客群需求。
二是同時發展2C、2B商業模式:國外機器人理財公司最早從2008年開始萌芽,一開始主要針對一般客戶(Customer,稱為2C),近二年歐美機器人理財公司開始與銀行等金融機構合作或是策略聯盟,針對企業客戶(Business,稱為2B)開發新的商業模式,這也是推動近二年機器人理財資產規模出現加速成長的關鍵原因之一。
劉宗聖認為,現階段台灣要運用AI(ArtificialIntelligence)人工智慧結合理財尚不容易,現階段的A可以重新定義為Automation自動化,也就是先要能做到自動化,並透過ETF提供一投資組合、資產配置,讓投資人能達到增益效果,而I則是Interaction互動化,透過平台與投資人互動,希望將過去B2B2C的互動流程可以轉變為B2C,未來甚至可以做到C2C。
元大投信ETFAI智能投資平台上線後,投資人須要先登錄為會員才能使用,上線後至2018年6月底提供限時免費體驗服務,目前第一階段推出三大核心功能,包含ETF投資策略、ETF指數地圖、ETF知識教育,針對三大主要目標客群,包含ETF投資人、營業員/理專、大學/碩士(須年滿20歲),提供滿足不同目標客群投資服務。
元大投信劉宗聖表示,今年元大投信分別到英國、美國拜訪當地主要機器人理財公司,瞭解當地機器人理財公司發展以及運作情況之後發現二大趨勢:一是「人+機器人」的整合發展模式,目前國際間機器人理財發展趨勢,已從一開始人、與機器人之間為零和關係,走向競合,目前則是呈現整合發展狀態。
劉宗聖指出,根據國外研究調查發現,使用機器人理財的年齡層有向上提升的趨勢,一方面是因為費用相對傳統財務顧問便宜,另方面則是偏好指數化投資,也因此,多家機器人理財公司發現要提供具附加價值、差異化、客製化服務給較高資產客戶群,仍需要結合財務顧問,不能只靠機器人提供一般大眾化服務,因此紛紛增加提供財務顧問之服務,當然這類服務的投資門檻、諮詢服務費都相對較高,採取差別訂價策略,滿足不同客群需求。
二是同時發展2C、2B商業模式:國外機器人理財公司最早從2008年開始萌芽,一開始主要針對一般客戶(Customer,稱為2C),近二年歐美機器人理財公司開始與銀行等金融機構合作或是策略聯盟,針對企業客戶(Business,稱為2B)開發新的商業模式,這也是推動近二年機器人理財資產規模出現加速成長的關鍵原因之一。
劉宗聖認為,現階段台灣要運用AI(ArtificialIntelligence)人工智慧結合理財尚不容易,現階段的A可以重新定義為Automation自動化,也就是先要能做到自動化,並透過ETF提供一投資組合、資產配置,讓投資人能達到增益效果,而I則是Interaction互動化,透過平台與投資人互動,希望將過去B2B2C的互動流程可以轉變為B2C,未來甚至可以做到C2C。
元大投信ETFAI智能投資平台上線後,投資人須要先登錄為會員才能使用,上線後至2018年6月底提供限時免費體驗服務,目前第一階段推出三大核心功能,包含ETF投資策略、ETF指數地圖、ETF知識教育,針對三大主要目標客群,包含ETF投資人、營業員/理專、大學/碩士(須年滿20歲),提供滿足不同目標客群投資服務。
金管會力拚將台灣金融科技(FinTech)創新外銷到全世界。金管會主委顧立雄昨(19)日表示,將積極與其他國家簽訂金融科技MOU(備忘錄),讓台灣的金融科技創新商品或服務,有機會拓展到海外市場。
經濟日報主辦、元大投信協辦的「ETF新契機X新思維投資論壇」昨日登場,顧立雄受邀致辭時透露上述訊息。他指出,洽簽的國家是英國、新加坡等已有監理沙盒機制的國家。
顧立雄說,簽署後,雙方金融科技業者就能到對方的監理沙盒實驗,像台灣的監理沙盒法規相當友善,他國金融科技業者亦能來申請實驗。
但顧立雄提醒,簽署後台灣的金融科技業者有可能到其他國家監理沙盒實驗,「如果別國的待遇高,人才就會被吸走,但我們要有信心。」
顧立雄還透露,已有許多知名科技大廠、新創業者拜訪金管會,表達參與發展金融科技的信心及軟實力,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的專家亦向他表示,非常看好亞太地區將成為全球金融科技中心。
顧立雄表示,拜會他的科技大廠包含「國內與跨國公司」,他們表明想把技術運用到金融領域,像區塊鏈、人工智慧(AI)等,待未來監理沙盒運作後,希望進入沙盒實驗。
顧立雄說,根據觀察,有意願進入監理沙盒實驗者,包含金融業者、科技大廠、新創公司等,非常踴躍,初期應不缺案源,「我剛上任時還擔心沒人申請,如今看來大家都躍躍欲試。」
他還說,如果初期實驗成功機率高,就會有更多人申請進入沙盒,對金融科技發展幫助相當大。但他呼籲各界,要注意到在金管會既有業務量的基礎上,又增加新業務(金融科技),大家要考慮金管會服務能量是否足夠的問題。
顧立雄說,相關立法通過後及各項推動政策下,配合創新園區運作,可以快速鼓勵創新。
經濟日報主辦、元大投信協辦的「ETF新契機X新思維投資論壇」昨日登場,顧立雄受邀致辭時透露上述訊息。他指出,洽簽的國家是英國、新加坡等已有監理沙盒機制的國家。
顧立雄說,簽署後,雙方金融科技業者就能到對方的監理沙盒實驗,像台灣的監理沙盒法規相當友善,他國金融科技業者亦能來申請實驗。
但顧立雄提醒,簽署後台灣的金融科技業者有可能到其他國家監理沙盒實驗,「如果別國的待遇高,人才就會被吸走,但我們要有信心。」
顧立雄還透露,已有許多知名科技大廠、新創業者拜訪金管會,表達參與發展金融科技的信心及軟實力,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的專家亦向他表示,非常看好亞太地區將成為全球金融科技中心。
顧立雄表示,拜會他的科技大廠包含「國內與跨國公司」,他們表明想把技術運用到金融領域,像區塊鏈、人工智慧(AI)等,待未來監理沙盒運作後,希望進入沙盒實驗。
顧立雄說,根據觀察,有意願進入監理沙盒實驗者,包含金融業者、科技大廠、新創公司等,非常踴躍,初期應不缺案源,「我剛上任時還擔心沒人申請,如今看來大家都躍躍欲試。」
他還說,如果初期實驗成功機率高,就會有更多人申請進入沙盒,對金融科技發展幫助相當大。但他呼籲各界,要注意到在金管會既有業務量的基礎上,又增加新業務(金融科技),大家要考慮金管會服務能量是否足夠的問題。
顧立雄說,相關立法通過後及各項推動政策下,配合創新園區運作,可以快速鼓勵創新。
展望明年第1季,今年熱門的固定收益型ETF與目標到期債券基金持續延燒,包括:元大、國泰、施羅德、合庫、凱基投信業者在明年第1季再擴張產品線,推升公司產品廣度與深度。
依照明年第1季登場時間順序,分別是施羅德投信2024目標到期新興主權債基金、元大投信三檔傘型ETF、國泰投信三檔傘型ETF、凱基投信六年到期新興債基金、合庫投信標普利變特別股收益指數基金。可發現,目標到期基金與固定收益型ETF仍是明年主流,主打喜愛息收的穩健投資人。
今年來熱門的目標到期債券基金,具有成本低、較不受升息影響等特質,投資人僅能在募集期間申購,後續雖可贖回,但會需要多付2%左右費用,這一費用會滾入基金淨值回到投資人身上,六年期目標到期基金一般多會與保單進行扣連。
觀察目標到期基金2016年由施羅德投信起頭,今年目標到期基金累計檔數已擴張到12檔,且尚未加入12月兆豐投信正募集的三年到期新興亞洲債券基金,若加入上看13檔。
針對目標到期基金熱潮,凱基六年到期新興市場債券基金經理人李宏智表示,目標到期債基金盛行於歐美,在國內因多結合壽險保障,兼具保障與投資雙重功能,目前市場詢問度極高,是累積財富最熱門保險商品。
在全球經濟增長下,預期新興市場企業獲利將續增,看好2018年新興市場投資前景。明年第1季推出的凱基六年到期新興市場債券基金,將與中國人壽保單連結。
在固定收益型ETF方面,元大與國泰投信將各推三檔ETF,擴充公司產品線。
依照明年第1季登場時間順序,分別是施羅德投信2024目標到期新興主權債基金、元大投信三檔傘型ETF、國泰投信三檔傘型ETF、凱基投信六年到期新興債基金、合庫投信標普利變特別股收益指數基金。可發現,目標到期基金與固定收益型ETF仍是明年主流,主打喜愛息收的穩健投資人。
今年來熱門的目標到期債券基金,具有成本低、較不受升息影響等特質,投資人僅能在募集期間申購,後續雖可贖回,但會需要多付2%左右費用,這一費用會滾入基金淨值回到投資人身上,六年期目標到期基金一般多會與保單進行扣連。
觀察目標到期基金2016年由施羅德投信起頭,今年目標到期基金累計檔數已擴張到12檔,且尚未加入12月兆豐投信正募集的三年到期新興亞洲債券基金,若加入上看13檔。
針對目標到期基金熱潮,凱基六年到期新興市場債券基金經理人李宏智表示,目標到期債基金盛行於歐美,在國內因多結合壽險保障,兼具保障與投資雙重功能,目前市場詢問度極高,是累積財富最熱門保險商品。
在全球經濟增長下,預期新興市場企業獲利將續增,看好2018年新興市場投資前景。明年第1季推出的凱基六年到期新興市場債券基金,將與中國人壽保單連結。
在固定收益型ETF方面,元大與國泰投信將各推三檔ETF,擴充公司產品線。
AI理財帶動人機關係受到關注,元大投信總經理劉宗聖指出,機器人與人究竟是「零和」或「競合」,在美國經驗,其實是「整合」,也就是機器人+人,也唯有此一途徑,才能創造更好的財富管理經驗。
劉宗聖表示,台灣ETF發展超過14年,幾乎在今年以前,都是商品發行階段,也就是很長一段時間,資產管理業做的還是傳統基金業務,不斷募集基金。在商品趨向飽和,發展思維宜走向平台串聯,甚至讓ETF成為一種協定(protocol),而這就連結到下一階段的ETF市場,邁向主動化、投顧化、智能化。
此一過程包含投資人必須詳加了解ETF特性,不只停留在ETF是被動式追蹤,劉宗聖認為,未來的ETF投資平台,至少要做好投資組合、風險管理、資產配置,真正擴展為「面面俱到」的工具。
因此,元大投信今年積極建構ETF為主的投資平台,將在年底發表,該平台宗旨是提供投資人差異化且具附加價值的服務,第一階段將訴求完整ETF知識、投資策略建議等雙重功能。
劉宗聖表示,台灣ETF發展超過14年,幾乎在今年以前,都是商品發行階段,也就是很長一段時間,資產管理業做的還是傳統基金業務,不斷募集基金。在商品趨向飽和,發展思維宜走向平台串聯,甚至讓ETF成為一種協定(protocol),而這就連結到下一階段的ETF市場,邁向主動化、投顧化、智能化。
此一過程包含投資人必須詳加了解ETF特性,不只停留在ETF是被動式追蹤,劉宗聖認為,未來的ETF投資平台,至少要做好投資組合、風險管理、資產配置,真正擴展為「面面俱到」的工具。
因此,元大投信今年積極建構ETF為主的投資平台,將在年底發表,該平台宗旨是提供投資人差異化且具附加價值的服務,第一階段將訴求完整ETF知識、投資策略建議等雙重功能。
ETF已是全球機器人顧問平台廣泛採納的工具,許多平台強調ETF為資產配置元件,元大投信將推出的智能理財平台,不但提供豐富資訊,並透過六大ETF關鍵特性,篩選高勝率ETF。
元大投信執行副總經理暨指數及期貨信託事業群負責人黃昭棠昨(19)日以「翻轉ETF組合基金新浪潮」為題發表演講,內容指出,不論國際或台灣市場,ETF愈來愈多,已使投資人面臨擇時進出挑戰,如何判斷ETF在景氣循環的使用時機,共有指數代表性、價格合理性、市場流動性、產品透明性、資金流向,及單位數變化等六大投資要點。
投資人對於指數代表性不陌生,例如標普500指數為知名指數,廣受國際投資人認同,在價格合理性,則指向ETF初次級市場折溢價,黃昭棠說,一般認為淨值相對市價來得高,也就是「折價」狀態,為ETF買進最佳時點,其實ETF因買盤大量進駐導致「溢價」,才是行情來臨訊號。
以元大台灣50反1為例,日前外資大量買進該檔ETF,盤中折價時間卻長於溢價,反映資金流入不強,其後加權指數由10,200點攀上10,500點,黃昭棠表示,此經驗印證,單是交易價格或個別投資人動向,已不足以判斷行情,因此需要借重折溢價等資訊釐清雜訊。
元大投信執行副總經理暨指數及期貨信託事業群負責人黃昭棠昨(19)日以「翻轉ETF組合基金新浪潮」為題發表演講,內容指出,不論國際或台灣市場,ETF愈來愈多,已使投資人面臨擇時進出挑戰,如何判斷ETF在景氣循環的使用時機,共有指數代表性、價格合理性、市場流動性、產品透明性、資金流向,及單位數變化等六大投資要點。
投資人對於指數代表性不陌生,例如標普500指數為知名指數,廣受國際投資人認同,在價格合理性,則指向ETF初次級市場折溢價,黃昭棠說,一般認為淨值相對市價來得高,也就是「折價」狀態,為ETF買進最佳時點,其實ETF因買盤大量進駐導致「溢價」,才是行情來臨訊號。
以元大台灣50反1為例,日前外資大量買進該檔ETF,盤中折價時間卻長於溢價,反映資金流入不強,其後加權指數由10,200點攀上10,500點,黃昭棠表示,此經驗印證,單是交易價格或個別投資人動向,已不足以判斷行情,因此需要借重折溢價等資訊釐清雜訊。
金融圈人士昨(19)日在「ETF理財運用之機會與挑戰」主題座談上指出,ETF理財可適用於許多層面,包括Smart Beta、社會責任(ESG)投資、長期發展趨勢、類全委保單等。
元大投信通路事業部資深副總經理陳正華指出,ETF應用範圍很廣,不只組合型基金,也可以用來設計保單及私募基金,並作為人工智慧(AI)理財的元件。
歐洲勢拓指數公司大中華區銷售總監林宜頡表示,ETF有三趨勢,一是Smart Beta,如果是傳統被動投資,通常是市值加權ETF,但波動大。因此會思考有沒有高品質、高股息、低波動、股價動能等因子組成的ETF?這就是Smart Beta投資。
林宜頡說,其實早在2011年,勞退基金就已委託用Smart Beta方式進行投資,也就是大家有一部分的退休金已經在Smart Beta中了。二是ESG。很多投資人會覺得ESG的投資績效不太好,其實不然。歐洲很重視ESG,挪威等主權基金先開始投資,ESG方向多,有些是刪除高污染等族群,有些則強調綠能、兩性平權等主題。
三是大趨勢長期發展。傳統主題型ETF如能源、石油、黃金等ETF,但會有小缺點,就是景氣循環性高。像石油ETF,在2014年油價每桶100美元,現在只剩60美元,就不太適合列入長期組合。
最近看到很多基金公司推出長期趨勢主題型基金,如人口老化、機器人、自動化、基礎建設等。例如,今年有三個機器人ETF募集資金規模都超過10億美元。
彰化銀行財富管理處處長陳惠玉指出,彰銀的客戶屬性偏保守,不少是退休族,很喜歡高收益債券基金,偏愛配息為主的產品。高收益債券基金之前配息很高,現在有升息議題,受到較大的衝擊。
彰銀因應客戶需求,到處找配息產品,例如去年與元大合作,推出全台第一個用ETF做類全委且配息的產品,去年8月以來的報酬率超過8%,頗受好評,顯示ETF也可以符合配息的要求。
陳惠玉表示,銀行客戶期望理專要替客戶代操,這對理專來說是大挑戰。之前理專都是主觀推薦理財產品,但ETF投資標的明確,銀行理專較容易與客戶溝通,也較容易找尋客戶認同的標的,理專就可以投入更多時間來服務客戶,而不是只做銷售。
元大投信通路事業部資深副總經理陳正華指出,ETF應用範圍很廣,不只組合型基金,也可以用來設計保單及私募基金,並作為人工智慧(AI)理財的元件。
歐洲勢拓指數公司大中華區銷售總監林宜頡表示,ETF有三趨勢,一是Smart Beta,如果是傳統被動投資,通常是市值加權ETF,但波動大。因此會思考有沒有高品質、高股息、低波動、股價動能等因子組成的ETF?這就是Smart Beta投資。
林宜頡說,其實早在2011年,勞退基金就已委託用Smart Beta方式進行投資,也就是大家有一部分的退休金已經在Smart Beta中了。二是ESG。很多投資人會覺得ESG的投資績效不太好,其實不然。歐洲很重視ESG,挪威等主權基金先開始投資,ESG方向多,有些是刪除高污染等族群,有些則強調綠能、兩性平權等主題。
三是大趨勢長期發展。傳統主題型ETF如能源、石油、黃金等ETF,但會有小缺點,就是景氣循環性高。像石油ETF,在2014年油價每桶100美元,現在只剩60美元,就不太適合列入長期組合。
最近看到很多基金公司推出長期趨勢主題型基金,如人口老化、機器人、自動化、基礎建設等。例如,今年有三個機器人ETF募集資金規模都超過10億美元。
彰化銀行財富管理處處長陳惠玉指出,彰銀的客戶屬性偏保守,不少是退休族,很喜歡高收益債券基金,偏愛配息為主的產品。高收益債券基金之前配息很高,現在有升息議題,受到較大的衝擊。
彰銀因應客戶需求,到處找配息產品,例如去年與元大合作,推出全台第一個用ETF做類全委且配息的產品,去年8月以來的報酬率超過8%,頗受好評,顯示ETF也可以符合配息的要求。
陳惠玉表示,銀行客戶期望理專要替客戶代操,這對理專來說是大挑戰。之前理專都是主觀推薦理財產品,但ETF投資標的明確,銀行理專較容易與客戶溝通,也較容易找尋客戶認同的標的,理專就可以投入更多時間來服務客戶,而不是只做銷售。
香港金融發展領先亞洲,弘量研究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暨量化主管黃耀東表示,香港正在經歷的AI變革,不只聚焦自動化服務,更多重心是客製化、精準化能力,並結合人力資源,為未來AI軍備競賽焦點。
黃耀東指出,該公司創立有兩大宗旨,也是許多機器人理財顧問奉行的運作原則,分別是自動化和智能化。所謂自動化,以該公司為例,即把國際市場的海量數據進行蒐集與統整,針對投資人風險屬性,建立適當風險報酬比的投資組合。
自動化是每家機器人理財顧問都做的工作,黃耀東說,如何進一步爭取商機,智能化技術扮演關鍵。弘量研究除了不間斷更新市場資訊,通知客戶交易時點,也能依據特定需求,提醒投資人部位應做合理調整,並對私人銀行客戶製作客製化報表。黃耀東並不贊同AI取代人力,機器人功能在於協助財務分析師,降低投資研究時間,專注經營客戶關係。
鉅資科技總經理翁禮祺指出,金融服務一言蔽之,就是打造有溫度的體驗,機器人帶來便利,但溫度還不夠,因此需要人為仲介,回歸客戶需求才是根本。
精誠隨想行動科技總經理吳文舜表示,目前智能顧問平台強調自動化,促成人與人、機器與機器,或人與機器的競爭挑戰,投資人也具備判斷力,服務良窳不完全取決於自動化流程或績效成果,人性能提升友善度,所以需要人與機器競合,在競爭外,還要相互合作。
元大投信總經理劉宗聖指出,綜觀美國經驗,也不講求人與機器優存劣敗,而是整合雙方,促成投資人利益最大化。
黃耀東指出,該公司創立有兩大宗旨,也是許多機器人理財顧問奉行的運作原則,分別是自動化和智能化。所謂自動化,以該公司為例,即把國際市場的海量數據進行蒐集與統整,針對投資人風險屬性,建立適當風險報酬比的投資組合。
自動化是每家機器人理財顧問都做的工作,黃耀東說,如何進一步爭取商機,智能化技術扮演關鍵。弘量研究除了不間斷更新市場資訊,通知客戶交易時點,也能依據特定需求,提醒投資人部位應做合理調整,並對私人銀行客戶製作客製化報表。黃耀東並不贊同AI取代人力,機器人功能在於協助財務分析師,降低投資研究時間,專注經營客戶關係。
鉅資科技總經理翁禮祺指出,金融服務一言蔽之,就是打造有溫度的體驗,機器人帶來便利,但溫度還不夠,因此需要人為仲介,回歸客戶需求才是根本。
精誠隨想行動科技總經理吳文舜表示,目前智能顧問平台強調自動化,促成人與人、機器與機器,或人與機器的競爭挑戰,投資人也具備判斷力,服務良窳不完全取決於自動化流程或績效成果,人性能提升友善度,所以需要人與機器競合,在競爭外,還要相互合作。
元大投信總經理劉宗聖指出,綜觀美國經驗,也不講求人與機器優存劣敗,而是整合雙方,促成投資人利益最大化。
金融市場迎接AI理財時代,由經濟日報主辦、元大投信協辦「ETF新契機X新思維投資論壇」昨(19)日登場,針對財富管理業如何定位AI商機,專家指出,三客群潛力最大,包含年輕數位族、退休理財族、家族理財族,值得深入開發。
財富管理市場由美國發展機器人投顧,引領全球掀起AI浪潮,其中ETF具備高透明、低成本優勢,成為自動化投資平台首波採用工具。本次論壇特別邀集海內外金融業、科技業人士,分享最新AI與ETF理財趨勢。
鉅資科技總經理翁禮祺表示,機器人投顧管理的資產管理規模,2015年起將以每年68%高速成長,至2020年,機器人管理資產上看2.2兆美元,為搶食商機大餅,美國已有200家金融科技及金融機構投入研究。
著名案例之一,是美國Betterment吸納大量客戶,依據公開監管資料,Betterment在2016年4月至今年3月,不到一年,所管理資產規模成長7%,客戶管理的帳戶也成長76%。翁禮祺觀察,這些擁抱創新科技的族群來自三大類,分別是20-30歲數位原生代、45歲以上退休財富管理族群,以及家庭財富管理族。
由此來看,台灣有三個機會,他建議透過智能技術挖掘商機:一是巴結未來的有錢人,也就是擅長網路與手機使用的數位原生代;二是拉攏現在的有錢人,即針對財富集中在45歲以上、量身打造退休理財方案,資誠統計發現,高資產的年長客戶有一半以上願意採納AI理財;三是針對跨亞洲網路族群,打造跨區域投資平台,特別是網路世界無國界,應善用管道連結各地需求。
中國信託銀行個人金融客群總處總處長楊淑惠表示,中國信託銀行今年5月推出理財App「智動GO」,正瞄準年輕數位族、退休理財族,獲得高度肯定。
楊淑惠分析,智動GO結合中國信託投資團隊與理專服務,真正解決投資人痛點,是滿意度提升關鍵。
該平台除涵蓋2,000多檔基金,投資人可選擇美元或新台幣投資幣別,配合趨勢成長、累積穩健、低波動三分類建立至少12種投資策略,並有即時資訊通知,輔助判斷進出場或再平衡時點。
楊淑惠說,智動GO客戶有七成無投資經驗,對服務最滿意的三點,包括系統即時監控,自動調整組合和低成本優勢,每月投入3,000元左右,就能布局多檔基金,達成理財目標。將來智動GO不排除再納入海內外ETF,借重ETF比共同基金更低成本,創造領先績效。
弘量研究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暨量化主管黃耀東表示,香港經驗來看,大型私人銀行已關注到機器人技術低成本、客製化優勢,因此積極整合理專與機器人,幫助訂做投資方案。
精誠隨想行動科技總經理吳文舜指出,拜網路之賜,每天市場流通龐大資訊,不論建構投資方案或解決投資人難題,都少不了運算技術,而在台灣發展自動化財富管理,值得考量台灣掛牌商品,例如ETF發得又多又廣,並不輸海外。
財富管理市場由美國發展機器人投顧,引領全球掀起AI浪潮,其中ETF具備高透明、低成本優勢,成為自動化投資平台首波採用工具。本次論壇特別邀集海內外金融業、科技業人士,分享最新AI與ETF理財趨勢。
鉅資科技總經理翁禮祺表示,機器人投顧管理的資產管理規模,2015年起將以每年68%高速成長,至2020年,機器人管理資產上看2.2兆美元,為搶食商機大餅,美國已有200家金融科技及金融機構投入研究。
著名案例之一,是美國Betterment吸納大量客戶,依據公開監管資料,Betterment在2016年4月至今年3月,不到一年,所管理資產規模成長7%,客戶管理的帳戶也成長76%。翁禮祺觀察,這些擁抱創新科技的族群來自三大類,分別是20-30歲數位原生代、45歲以上退休財富管理族群,以及家庭財富管理族。
由此來看,台灣有三個機會,他建議透過智能技術挖掘商機:一是巴結未來的有錢人,也就是擅長網路與手機使用的數位原生代;二是拉攏現在的有錢人,即針對財富集中在45歲以上、量身打造退休理財方案,資誠統計發現,高資產的年長客戶有一半以上願意採納AI理財;三是針對跨亞洲網路族群,打造跨區域投資平台,特別是網路世界無國界,應善用管道連結各地需求。
中國信託銀行個人金融客群總處總處長楊淑惠表示,中國信託銀行今年5月推出理財App「智動GO」,正瞄準年輕數位族、退休理財族,獲得高度肯定。
楊淑惠分析,智動GO結合中國信託投資團隊與理專服務,真正解決投資人痛點,是滿意度提升關鍵。
該平台除涵蓋2,000多檔基金,投資人可選擇美元或新台幣投資幣別,配合趨勢成長、累積穩健、低波動三分類建立至少12種投資策略,並有即時資訊通知,輔助判斷進出場或再平衡時點。
楊淑惠說,智動GO客戶有七成無投資經驗,對服務最滿意的三點,包括系統即時監控,自動調整組合和低成本優勢,每月投入3,000元左右,就能布局多檔基金,達成理財目標。將來智動GO不排除再納入海內外ETF,借重ETF比共同基金更低成本,創造領先績效。
弘量研究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暨量化主管黃耀東表示,香港經驗來看,大型私人銀行已關注到機器人技術低成本、客製化優勢,因此積極整合理專與機器人,幫助訂做投資方案。
精誠隨想行動科技總經理吳文舜指出,拜網路之賜,每天市場流通龐大資訊,不論建構投資方案或解決投資人難題,都少不了運算技術,而在台灣發展自動化財富管理,值得考量台灣掛牌商品,例如ETF發得又多又廣,並不輸海外。
隨國人退休人口不斷增加,但退休理財卻不夠積極,本報特別與元 大投信共同舉辦「2018專家掌舵 幸福來息」投資論壇,邀請專家針 對明年全球經濟情勢及退休理財趨勢進行深究討論,昨(18)日首場 在台北舉行,現場上百位民眾參與,對明年實質資產大趨勢當道、E TF投資策略都有高度興趣。
這場由理財專家林奇芬主持的投資論壇,昨天在台北六福皇宮舉行 ,邀集工商時報社長陳國瑋、元大投信總經理劉宗聖、元大投信副投 資長吳宗穎、元大投信指數及量化投資事業群產品經理周芯瑋等專家 ,針對明年經濟情勢和退休理財趨勢,進行專題演講與座談討論。
林奇芬指出,利息低和活太久已成國人退休最大風險,且退休年齡 越來越提早,據統計,要準備的退休金至少要20∼25年,這也成為退 休理財的最大挑戰。
陳國瑋致詞時指出,有鑑於養兒防老的觀念已經過時,加上國內醫 療不斷進步,且退休理財的概念和一般理財不同,例如養老的理財目 標是如何讓資產很穩定創造持續性的收入,就是市場偏好的「息」收 來源,但息如何創造,交給專家來挑選標的是很重要的,民眾應多了 解全球投資理財趨勢,去挑選最適合退休規劃的理財商品。
劉宗聖則表示,今年股市表現好,投資人大多豐收滿滿,明年市場 是否充滿變數?人工智慧(AI)對投資理財的效益?比特幣期貨等另 類資產也應該多吸收相關訊息,將其視為資產管理的一部份。
吳宗穎針對美國升息、縮表,對全球資金流向及資產板塊可能造成 影響進行剖析,並提醒投資人要留意過去國際市場呈現「股債齊揚」 走勢,未來若出現反轉,該如何適當調整退休資產長線配置,避免遭 到黑天鵝襲擊,同時提前做好準備,還有機會掌握波段行情,加速累 積退休金。(相關新聞見A13)
這場由理財專家林奇芬主持的投資論壇,昨天在台北六福皇宮舉行 ,邀集工商時報社長陳國瑋、元大投信總經理劉宗聖、元大投信副投 資長吳宗穎、元大投信指數及量化投資事業群產品經理周芯瑋等專家 ,針對明年經濟情勢和退休理財趨勢,進行專題演講與座談討論。
林奇芬指出,利息低和活太久已成國人退休最大風險,且退休年齡 越來越提早,據統計,要準備的退休金至少要20∼25年,這也成為退 休理財的最大挑戰。
陳國瑋致詞時指出,有鑑於養兒防老的觀念已經過時,加上國內醫 療不斷進步,且退休理財的概念和一般理財不同,例如養老的理財目 標是如何讓資產很穩定創造持續性的收入,就是市場偏好的「息」收 來源,但息如何創造,交給專家來挑選標的是很重要的,民眾應多了 解全球投資理財趨勢,去挑選最適合退休規劃的理財商品。
劉宗聖則表示,今年股市表現好,投資人大多豐收滿滿,明年市場 是否充滿變數?人工智慧(AI)對投資理財的效益?比特幣期貨等另 類資產也應該多吸收相關訊息,將其視為資產管理的一部份。
吳宗穎針對美國升息、縮表,對全球資金流向及資產板塊可能造成 影響進行剖析,並提醒投資人要留意過去國際市場呈現「股債齊揚」 走勢,未來若出現反轉,該如何適當調整退休資產長線配置,避免遭 到黑天鵝襲擊,同時提前做好準備,還有機會掌握波段行情,加速累 積退休金。(相關新聞見A13)
全球歷經了數年的低利率、低工資環境,讓消費者習慣保守,而銀 行大量資金無處可貸放下,湧入金融市場推高了股、債的價格。元大 投信副投資長暨基金經理人吳宗穎表示,2018年隨全球景氣復甦,升 息和通膨將使市場資金相對緊縮,投資人宜納入一些實質資產來平衡 收益型資產的風險,例如高品質的印尼、印度債以及全球大宗商品投 資題材。
吳宗穎昨(18)日在「2018專家掌舵 幸福來息」投資論壇中,針 對「2018經濟轉機還是投資危機--實質資產大趨勢」為題做專題報告 。吳宗穎強調,明年起將是不一樣的升息年代,收息和固本將是投資 主軸,但在收息上應以實質資產與高品質收益並重;其中收息是指專 注簡單的高品質投資息收,例如高品質公司債,他最推薦每單位風險 下能提供最佳的報酬高品質的印尼債和印度債,固本則是指因通膨帶 動升息以及搭上經濟與通膨的順風車,所帶來股債之外的投資收益。
吳宗穎表示,過去由於經濟前景不明朗,低利低工資環境令消費習 慣保守,而銀行大量資金卻無處可貸放,資金湧入金融市場,推高股 、債價格。但明年升息、通膨的態勢確立下,卻可見近年電子商務、 金融科技、人工智慧的崛起,預期中小型公司將越來越難生存,輔以 長期低利環境使企業槓桿持續增加、償債能力低落,可以預期的是小 型企業的違約率可能增加。
至於新興市場債,吳宗穎認為,明年起應該追求的是其高品質通膨 來自高經濟成長與強勁內需的國家,且負債比重低、匯率展望佳的新 興市場國家,根據這些條件來看,印度和印尼債成為2018年的首選標 的。
因應明年升息年代的展開,吳宗穎表示,實質資產的高潛力來自於 低基期,2018年可望是實質資產的元年,這幾年的低息讓國人的投資 過度偏向收益型商品,忽略了投資標的成長、價值的評估,而當經濟 脫虛入實的時候,就要小心收益的資產的價值面臨跌價和縮水。
所謂的實質資產,是指股債之外的不動產(REITs)、基礎建設、 大宗商品、通膨連結債券等,吳宗穎強調,尤其在景氣好、信心強的 大環境之下,商品資產題材不畏升息的特性更值得投資人多加留意。
吳宗穎昨(18)日在「2018專家掌舵 幸福來息」投資論壇中,針 對「2018經濟轉機還是投資危機--實質資產大趨勢」為題做專題報告 。吳宗穎強調,明年起將是不一樣的升息年代,收息和固本將是投資 主軸,但在收息上應以實質資產與高品質收益並重;其中收息是指專 注簡單的高品質投資息收,例如高品質公司債,他最推薦每單位風險 下能提供最佳的報酬高品質的印尼債和印度債,固本則是指因通膨帶 動升息以及搭上經濟與通膨的順風車,所帶來股債之外的投資收益。
吳宗穎表示,過去由於經濟前景不明朗,低利低工資環境令消費習 慣保守,而銀行大量資金卻無處可貸放,資金湧入金融市場,推高股 、債價格。但明年升息、通膨的態勢確立下,卻可見近年電子商務、 金融科技、人工智慧的崛起,預期中小型公司將越來越難生存,輔以 長期低利環境使企業槓桿持續增加、償債能力低落,可以預期的是小 型企業的違約率可能增加。
至於新興市場債,吳宗穎認為,明年起應該追求的是其高品質通膨 來自高經濟成長與強勁內需的國家,且負債比重低、匯率展望佳的新 興市場國家,根據這些條件來看,印度和印尼債成為2018年的首選標 的。
因應明年升息年代的展開,吳宗穎表示,實質資產的高潛力來自於 低基期,2018年可望是實質資產的元年,這幾年的低息讓國人的投資 過度偏向收益型商品,忽略了投資標的成長、價值的評估,而當經濟 脫虛入實的時候,就要小心收益的資產的價值面臨跌價和縮水。
所謂的實質資產,是指股債之外的不動產(REITs)、基礎建設、 大宗商品、通膨連結債券等,吳宗穎強調,尤其在景氣好、信心強的 大環境之下,商品資產題材不畏升息的特性更值得投資人多加留意。
近年來ETF快速在國內發展,不僅規模明顯成長,多元化的種類更 是投資人的福音!元大投信指數及量化投資事業群產品經理周芯瑋表 示,ETF本身的特性和延伸出來的策略很適合運用在各種理財上,投 資人只要先做好核心和衛星資產的配置,再搭配ETF的策略,照樣可 以達成退休理財的目標。
周芯瑋表示,ETF的四大特性,可讓投資人根據個人的理財目標不 同去調整,以獲取長期財富增值的特性為例,是指可透過定期定額股 票與債券ETF配置,以此當作核心部位,長期透過核心資產息值的累 積,其產生的穩定的現金流量就很適合退休理財。
周芯瑋指出,核心投資組合應該至少要佔總資產一半以上,且以原 型ETF為最佳,像是台股ETF、美股ETF、債券ETF等,這種適合長期定 期定額穩健投資ETF的方式,很適合社會新鮮人或青壯年族群存退休 金;策略上,除領息外,同時透過股債配置達到降低波動性效果,對 於各市場更了解的投資人,甚至可以利用不同指數區域配置策略來進 行中長期投資配置,除降低波動風險也可掌握市場輪動的成長性。
ETF的多元發展不僅可以滿足投資人退休理財的需求,對於短期想 要掌握資本利得者,更是一項不錯的投資利器。周芯瑋表示,2018國 際政經事件將可能對金融市場造成動盪,投資人可以透過ETF操作採 「事件型投資」策略。
例如聯準會利率決策會議的ETF投資策略假設的情境為市場升息預 期升溫,預期美元指數走強(日圓貶)→商品價格下跌、資金流出新 興市場,回流美國進而造成新興市場股/匯/債修正,以及美國十年 期債券殖利率上揚;此時可以投資的ETF商品就包括股市的元大日經 225、匯市的元大美元指數正2和元大S & P日圓反1、債方面的元大 美債20反1、商品類的元大S & P黃金反1。
另外,對於市場的黑天鵝事件,有了ETF之後,投資人不再只是坐 以待斃,而是可以主動透過ETF採取避險策略。周芯瑋指出,例如英 國脫歐、川普當選、美國稅改卡關、朝鮮半島危機等等市場的突發事 件,投資人都可透過黃金ETF、日圓ETF、公債ETF、反向型ETF來進行 避險的策略以保全資產。
周芯瑋表示,ETF的四大特性,可讓投資人根據個人的理財目標不 同去調整,以獲取長期財富增值的特性為例,是指可透過定期定額股 票與債券ETF配置,以此當作核心部位,長期透過核心資產息值的累 積,其產生的穩定的現金流量就很適合退休理財。
周芯瑋指出,核心投資組合應該至少要佔總資產一半以上,且以原 型ETF為最佳,像是台股ETF、美股ETF、債券ETF等,這種適合長期定 期定額穩健投資ETF的方式,很適合社會新鮮人或青壯年族群存退休 金;策略上,除領息外,同時透過股債配置達到降低波動性效果,對 於各市場更了解的投資人,甚至可以利用不同指數區域配置策略來進 行中長期投資配置,除降低波動風險也可掌握市場輪動的成長性。
ETF的多元發展不僅可以滿足投資人退休理財的需求,對於短期想 要掌握資本利得者,更是一項不錯的投資利器。周芯瑋表示,2018國 際政經事件將可能對金融市場造成動盪,投資人可以透過ETF操作採 「事件型投資」策略。
例如聯準會利率決策會議的ETF投資策略假設的情境為市場升息預 期升溫,預期美元指數走強(日圓貶)→商品價格下跌、資金流出新 興市場,回流美國進而造成新興市場股/匯/債修正,以及美國十年 期債券殖利率上揚;此時可以投資的ETF商品就包括股市的元大日經 225、匯市的元大美元指數正2和元大S & P日圓反1、債方面的元大 美債20反1、商品類的元大S & P黃金反1。
另外,對於市場的黑天鵝事件,有了ETF之後,投資人不再只是坐 以待斃,而是可以主動透過ETF採取避險策略。周芯瑋指出,例如英 國脫歐、川普當選、美國稅改卡關、朝鮮半島危機等等市場的突發事 件,投資人都可透過黃金ETF、日圓ETF、公債ETF、反向型ETF來進行 避險的策略以保全資產。
台灣ETF市場高速成長,目前不論規模、檔數、產品都趨於完善,市占率最大的元大投信,放眼下一世代趨勢,將帶領ETF投資思維由被動式追蹤,轉向主動式管理,其中已引進台灣的策略之一--智選(Smart Beta)指數優化投資方案與ETF組合基金。
所謂智選ETF,即採行主動選股、被動追蹤,讓投資人以便利的ETF獲取優於指數報酬。另有類似共同基金概念的ETF組合基金,透過專業投資團隊,選取一籃子ETF,進行長期資產配置。
上述二類新型投資方案,均顯示ETF不再單純追蹤指數,特別是亞洲發展ETF晚於歐美市場,台灣投資人認知的ETF特性,仍停留被動式追蹤。不過歐美新掀起潮流,已將主動管理結合ETF,兼具主動選股、指數投資雙重優勢,創造多元投資方案。
元大投信在開發智選ETF產品前,正式遞件申請Smart Beta中文名稱為「智選TM」的商標權,Smart Beta在國外亦有稱為Strategic Beta,在台灣則考量讓投資人更明瞭Smart Beta定義,因此命名為智選。
元大投信執行副總黃昭棠指出,所謂Beta就是指大盤指數報酬,也是一般經常討論的平均報酬,Smart Beta則指將優質化、因子化的主動選股邏輯,結合指數化與ETF操作管理優勢,降低人為決策等不確定性影響,追求超越大盤報酬。
另一方面,隨著ETF產品發展走向多元,下一階段必須著重ETF投資應用,這也是未來被動投資轉型為主動策略的重要樞紐。黃昭棠表示,ETF組合基金正奠定在對於ETF產品的追蹤技術專業,以及深度了解產品特性,能夠掌握各類ETF之於行情變化的反應與效率,進而搭配靈活投資策略,滿足不同理財目標。
黃昭棠補充,ETF組合基金透過投資不同資產類別的ETF,二次分散投資風險(編按:ETF本身投資一籃子股票已達到風險分散效果),進而獲取長期且穩定的收益成果。
若是以積極成長為訴求的ETF組合基金,當前產品也有母基金與子基金的分層概念,即布局較低波動的母基金,解決投資組合大幅波動難題,並開發能持續獲利的交易模型,透過較積極的子基金來獲取更高報酬。
全球市場已陷入低利新常態,加上人口結構老化,投資人必須為長期退休及醫療資金打造計畫。
如何從增益角度來滿足理財需求,元大投信建議,透過策略選擇、資產配置、風險管理三面兼具的解決方案,來提高收益風險比。
所謂智選ETF,即採行主動選股、被動追蹤,讓投資人以便利的ETF獲取優於指數報酬。另有類似共同基金概念的ETF組合基金,透過專業投資團隊,選取一籃子ETF,進行長期資產配置。
上述二類新型投資方案,均顯示ETF不再單純追蹤指數,特別是亞洲發展ETF晚於歐美市場,台灣投資人認知的ETF特性,仍停留被動式追蹤。不過歐美新掀起潮流,已將主動管理結合ETF,兼具主動選股、指數投資雙重優勢,創造多元投資方案。
元大投信在開發智選ETF產品前,正式遞件申請Smart Beta中文名稱為「智選TM」的商標權,Smart Beta在國外亦有稱為Strategic Beta,在台灣則考量讓投資人更明瞭Smart Beta定義,因此命名為智選。
元大投信執行副總黃昭棠指出,所謂Beta就是指大盤指數報酬,也是一般經常討論的平均報酬,Smart Beta則指將優質化、因子化的主動選股邏輯,結合指數化與ETF操作管理優勢,降低人為決策等不確定性影響,追求超越大盤報酬。
另一方面,隨著ETF產品發展走向多元,下一階段必須著重ETF投資應用,這也是未來被動投資轉型為主動策略的重要樞紐。黃昭棠表示,ETF組合基金正奠定在對於ETF產品的追蹤技術專業,以及深度了解產品特性,能夠掌握各類ETF之於行情變化的反應與效率,進而搭配靈活投資策略,滿足不同理財目標。
黃昭棠補充,ETF組合基金透過投資不同資產類別的ETF,二次分散投資風險(編按:ETF本身投資一籃子股票已達到風險分散效果),進而獲取長期且穩定的收益成果。
若是以積極成長為訴求的ETF組合基金,當前產品也有母基金與子基金的分層概念,即布局較低波動的母基金,解決投資組合大幅波動難題,並開發能持續獲利的交易模型,透過較積極的子基金來獲取更高報酬。
全球市場已陷入低利新常態,加上人口結構老化,投資人必須為長期退休及醫療資金打造計畫。
如何從增益角度來滿足理財需求,元大投信建議,透過策略選擇、資產配置、風險管理三面兼具的解決方案,來提高收益風險比。
元大投信放眼下一世代ETF潮流,最早在2005至2006年,便發行元大全球ETF穩健組合基金、元大全球ETF成長組合基金等ETF組合基金,這也是是國內投信最早發行的ETF組合產品,預期未來此一趨勢將成市場焦點。
近來歐美市場興起主被動管理結合趨勢,ETF組合基金也成焦點,元大投信表示,如何從中挑選速配ETF,宜把握三原則、六字訣:專業、特性、效率。
元大投信執行副總經理黃昭棠表示,元大投信不論發行創新產品或管理ETF經驗,均有14年的研發、研究、推廣資歷,其中研究領域,已廣泛涵蓋到市場資金的流動、籌碼變化與單一ETF表現,因此能夠綜合多元面向評估,發展出專業、特性與效率兼具的高勝率投資方案。
在專業部分,主要指選擇ETF必須同時考量及比較不同ETF的追蹤能力,還有折溢價、流動性等表現特性,藉此挑選高CP的ETF。
特性部分指透過多因子、資產類別、區域類別等層面,篩選較高勝率ETF。
以及效率部分,指的是從總體經濟、金融市場、政經事件等由上而下的投資面向評估,挑出目前環境較高效率ETF。
黃昭棠指出,以現階段全球景氣復甦為例,OECD、IMF等國際機構,不約而同上調今、明年全球經濟成長預估值,加上物價處於相對低檔,企業獲利預估維持穩健,可挑選連結風險性資產的ETF。
元大投信旗下二檔ETF組合基金:元大全球ETF穩健組合基金、元大全球ETF成長組合基金,便透過多元配置與嚴選ETF策略,涵納不同風險性資產。
為強化投資勝率,元大ETF組合基金並結合金融科技技術,精算能提高勝率的投資方式。
黃昭棠指出,瞄準退休理財的投資族,近來投資上的主要挑戰,在於全球資產大漲,風格卻瞬息萬變,特別是主要國家政局與政策,往往牽動資產價格,資產間相關性與穩定度同步位移,使非經濟因素造成的資產價格波動更不易控制。
當中,元大全球ETF穩健組合基金訴求長期穩健報酬,透過多元資產布局、動態風險管理,來獲致穩定收益,適合退休族列為核心部位。
元大全球ETF成長組合基金,則依據總體經濟情勢,根據景氣循環階段,篩選出表現強勢的ETF,搭配緩衝下檔風險機制,追求積極成長目標。
近來歐美市場興起主被動管理結合趨勢,ETF組合基金也成焦點,元大投信表示,如何從中挑選速配ETF,宜把握三原則、六字訣:專業、特性、效率。
元大投信執行副總經理黃昭棠表示,元大投信不論發行創新產品或管理ETF經驗,均有14年的研發、研究、推廣資歷,其中研究領域,已廣泛涵蓋到市場資金的流動、籌碼變化與單一ETF表現,因此能夠綜合多元面向評估,發展出專業、特性與效率兼具的高勝率投資方案。
在專業部分,主要指選擇ETF必須同時考量及比較不同ETF的追蹤能力,還有折溢價、流動性等表現特性,藉此挑選高CP的ETF。
特性部分指透過多因子、資產類別、區域類別等層面,篩選較高勝率ETF。
以及效率部分,指的是從總體經濟、金融市場、政經事件等由上而下的投資面向評估,挑出目前環境較高效率ETF。
黃昭棠指出,以現階段全球景氣復甦為例,OECD、IMF等國際機構,不約而同上調今、明年全球經濟成長預估值,加上物價處於相對低檔,企業獲利預估維持穩健,可挑選連結風險性資產的ETF。
元大投信旗下二檔ETF組合基金:元大全球ETF穩健組合基金、元大全球ETF成長組合基金,便透過多元配置與嚴選ETF策略,涵納不同風險性資產。
為強化投資勝率,元大ETF組合基金並結合金融科技技術,精算能提高勝率的投資方式。
黃昭棠指出,瞄準退休理財的投資族,近來投資上的主要挑戰,在於全球資產大漲,風格卻瞬息萬變,特別是主要國家政局與政策,往往牽動資產價格,資產間相關性與穩定度同步位移,使非經濟因素造成的資產價格波動更不易控制。
當中,元大全球ETF穩健組合基金訴求長期穩健報酬,透過多元資產布局、動態風險管理,來獲致穩定收益,適合退休族列為核心部位。
元大全球ETF成長組合基金,則依據總體經濟情勢,根據景氣循環階段,篩選出表現強勢的ETF,搭配緩衝下檔風險機制,追求積極成長目標。
台灣ETF規模快速成長,今年達到百檔ETF掛牌里程,連結資產類別已涵蓋股票、債券、商品、外匯四大資產,下一哩路預計從產品發行轉向投資配置,特別是結合銀行財富管理優勢,建構出ETF智能化投資解決方案。
ETF成長趨勢不論在台灣或全球都有快速升溫現象,經濟日報著眼市場需求,將於12月19日舉辦「ETF新契機X新思維」,由元大投信協辦。
本論壇邀請金管會主委顧立雄擔任致詞貴賓,以及銀行業代表參加高峰對談,中國信託銀行個人金融客群總處總處長楊淑惠、彰化銀行財富管理處處長陳惠玉、凱基銀行理財規劃部資深協理張冠雄,將從銀行業財富管理角度出發,探討ETF如何結合財富管理,打造出滿足多元需求的投資解決方案。
楊淑惠表示,今年1月主管機關開放證券商辦理ETF與台股定期定額業務,中國信託銀行觀察全球ETF趨勢多年,為首家打造台灣ETF投資平台。
該平台提供投資人藉由銀行信託業務投資ETF管道,並開發出「定期定額ETF」、「海外ETF即時交易」等多元服務。中信銀網站並設置ETF專區,提供掌握資訊的便利管道,讓投資人簡單做、淡定投、輕鬆買,就能完成理財目標。
未來中國信託銀行計畫再提供不同主題的ETF投資策略,讓投資人一站購足。
楊淑惠指出,中國信託銀行新推出「智動GO」智能理財平台,也以解決客戶投資痛點為主要目標,該平台鎖定喜歡網路投資的數位族群。這類投資人可能沒時間從事投資研究,或缺乏投資紀律,但透過智能理財輔助,系統篩選投資組合,進行資產配置。
元大投信總經理劉宗聖表示,隨台灣ETF快速發展,投資人選擇ETF難度也提高,然而,投資人對於ETF的認識若無法跟上新產品發行,便可能讓市場陷入零和遊戲,無法突破成長高原期。
元大投信一直以ETF投資解決方案提供者自居,而非純粹的ETF發行商,也倡導透過ETF建構投資方案的趨勢觀念。
劉宗聖認為,因應新崛起理財需求,未來ETF若能結合銀行財富管理,透過智能化與完善化方式,提供投資人自主、便利且簡單的理財平台,甚至能夠複製近年歐美蓬勃發展的機器人理財趨勢,可望為台灣財富管理帶來新樣貌。
ETF成長趨勢不論在台灣或全球都有快速升溫現象,經濟日報著眼市場需求,將於12月19日舉辦「ETF新契機X新思維」,由元大投信協辦。
本論壇邀請金管會主委顧立雄擔任致詞貴賓,以及銀行業代表參加高峰對談,中國信託銀行個人金融客群總處總處長楊淑惠、彰化銀行財富管理處處長陳惠玉、凱基銀行理財規劃部資深協理張冠雄,將從銀行業財富管理角度出發,探討ETF如何結合財富管理,打造出滿足多元需求的投資解決方案。
楊淑惠表示,今年1月主管機關開放證券商辦理ETF與台股定期定額業務,中國信託銀行觀察全球ETF趨勢多年,為首家打造台灣ETF投資平台。
該平台提供投資人藉由銀行信託業務投資ETF管道,並開發出「定期定額ETF」、「海外ETF即時交易」等多元服務。中信銀網站並設置ETF專區,提供掌握資訊的便利管道,讓投資人簡單做、淡定投、輕鬆買,就能完成理財目標。
未來中國信託銀行計畫再提供不同主題的ETF投資策略,讓投資人一站購足。
楊淑惠指出,中國信託銀行新推出「智動GO」智能理財平台,也以解決客戶投資痛點為主要目標,該平台鎖定喜歡網路投資的數位族群。這類投資人可能沒時間從事投資研究,或缺乏投資紀律,但透過智能理財輔助,系統篩選投資組合,進行資產配置。
元大投信總經理劉宗聖表示,隨台灣ETF快速發展,投資人選擇ETF難度也提高,然而,投資人對於ETF的認識若無法跟上新產品發行,便可能讓市場陷入零和遊戲,無法突破成長高原期。
元大投信一直以ETF投資解決方案提供者自居,而非純粹的ETF發行商,也倡導透過ETF建構投資方案的趨勢觀念。
劉宗聖認為,因應新崛起理財需求,未來ETF若能結合銀行財富管理,透過智能化與完善化方式,提供投資人自主、便利且簡單的理財平台,甚至能夠複製近年歐美蓬勃發展的機器人理財趨勢,可望為台灣財富管理帶來新樣貌。
與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