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大投信(公)公司新聞
身為國內資產管理業金融產品創新先發者,元大投信始終以台灣為 本,放眼國際,關注國際最新潮流,朝向提供國人多元理財元件及全 方位的理財服務目標,開啟國內資產元件橫跨股票、債券、商品、外 匯,並可以進行多空方向操作。
元大投信擁有ETF產品創新、管理技術及投資經驗,產品最多元優 勢,卓越ETF管理經驗更獲得泰國、馬來西亞、香港等亞洲同業邀請 擔任顧問,也獲眾多獎項肯定,並獲國內投資人青睞。據投信投顧公 會與期信公會資料,截至2019年12月,國內ETF全數受益人次突破90 萬,其中元大投信受益人達60萬人次,占比66%。
元大投信優異研究與業務團隊,了解客戶需求與國際趨勢,去年度 以元大MSCI中國A股國際通ETF基金(Yuanta MSCI China A ETF), 獲「台灣年度最佳新基金」肯定。此次再以元大臺灣ESG永續ETF基金 獲得「台灣年度最佳新基金」獎。
元大臺灣ESG永續ETF基金國內首檔完整訴求E(環境議題)、S(社 會責任)、G(公司治理)的ETF,緊扣國際各大機構法人、退休基金 投資準則,開創台股投資新紀元,2019年8月掛牌來,規模及人數都 持續成長。
【台灣新聞報導】 近來,許多臨退休或已退休的族群對於如何準備退休金相當關心,他們尋求固定現金收益來源,希望能夠穩定度較高的投資渠道。在這樣的背景下,高收債基金因其高收益特性而受到市場的青睞。然而,專家們提醒投資者,在高收益債券投資上,不景氣時可能會遇到違約風險,因此建議以高評等、優質特色資產為投資主軸,以追求較為穩健的收益。 對於那些不想自己研究財報的存股族來說,一檔「元大台灣高股息優質龍頭基金」可能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樣的基金能幫助投資者達到存好股的效果,特別適合退休族的資產配置。 退休族的資產配置,首先應該重視資產的保護和穩健性。高收益債券雖然能夠提供較高的息收,但投資風險也較高。元大投信建議退休族可以考慮尋找其他息收來源,例如透過專業團隊精選台灣高股息優質龍頭企業。 在全球進入低利時代,企業融資成本降低,但過度增加的槓桿可能帶來未來的債務危機。因此,元大投信強調,退休族在規劃退休金時,應該考慮風險並採取適當的比重。 元大投信近期計劃發行的「元大台灣高股息優質龍頭基金」,正是針對這些需求而設計。該基金精選近10年平均現金殖利率約4%的企業,進行台股市場的篩選,並設計每月配息及年終配息機制,讓投資者能夠參與企業股利與資本利得雙重機會。 從國人常選擇的息收來源來看,台灣加權指數近5年的表現優於全球高收債市場,若將股利再投資,報酬表現更佳。元大投信對台股的高殖利率與成長潛力充滿信心,「元大台灣高股息優質龍頭基金」將成為準備退休金時的優秀選擇。
元大投信為了響應境外資金匯回專法,近半年的時間裡,與元大銀行攜手合作,推出一系列優惠利率與方案,專門為回台的台商夥伴提供便利。這家集團旗下公司整合了元大銀行、元大證券、元大投信、元大人壽的金融專業,為客戶提供最佳的資金去處。 由於專法對外匯專戶的資金有嚴格的控管,元大銀行在這7年的控管期間,給予客戶最優惠的利率,大幅提升了客戶資金運用的效率。這家銀行在過去30年的發展歷程中,業務範圍從法人金融擴及到個人金融,對於實質投資提供了實質的幫助。 為了讓客戶對境外資金匯回的稅務及投資相關資訊有更深入的了解,並能順利將資金匯回,元大銀行在去年11月底,於台北、桃園、新竹、台中、台南及高雄等地舉辦了17場「境外資金匯回說明會」。這場說明會吸引了近600位客戶參與,與會人員與會計師就專法進行交流與討論,反應熱烈,顯見元大銀行在服務客戶上的用心。(黃英傑報導)
存股族如果懶得自己研究財報挑選標的,可參考一檔「元大台灣高股息優質龍頭基金」,就有機會達到存好股的效果。
退休族的資產配置,應該重視資產保護及穩健性,高收益債券主要投資於信評較低的債券,用相對較高的風險換取較高息收,高收益債可以做為資產配置一環,若做為退休規劃仍需考量風險採取適當比重。
因現在全球進入低利時代,企業融資成本低廉,增加的槓桿可能成為未來債務危機,元大投信建議退休族可考慮尋求其他息收來源,例如透過專業團隊精選台灣高股息優質龍頭企業。
相較於債券,股票迷人的地方在於,優秀的企業股價沒有天花板,像目前全球股價最高企業為股神巴菲特主掌的波克夏控股公司,一股達34萬美元。元大投信近期擬發行「元大台灣高股息優質龍頭基金」,精選近10年平均現金殖利率持穩約4%,由大家最熟悉的台股市場,進一步篩選高股利及各產業龍頭企業,並設計每月配息及年終配息機制,投資人能參與台股企業股利與資本利得雙重機會,不啻是民眾退休準備好選擇。
從國人喜歡的息收來源,觀察台灣加權指數近5年表現,加權指數含息總報酬率表現優於全球高收債市場表現,如果將股利再投資,報酬表現更優。
元大投信看好台股的高殖利率與成長潛力,「元大台灣高股息優質龍頭基金」坐擁現金殖利率優勢與眾多優質企業的台股,成為準備退休金很好的選擇。
由於專法對於外匯專戶的資金有高度的控管,因此資金的運用既要考慮配合實質投資與金融投資的時點,亦可能長期放置於專戶內,元大銀行在專法控管的7年期間均給予客戶最優惠的利率,對於客戶資金運用的效率性大幅提升。
元大銀行近30年的發展,業務擴及法人金融與個人金融,對於配合專法的實質投資可以助客戶一臂之力。
為了讓客戶更明瞭境外資金回台的稅務及投資相關資訊,並能順利將境外資金匯回,元大銀行已於去(2019)年11月底在台北、桃園、新竹、台中、台南及高雄等地舉辦17場「境外資金匯回說明會」,共吸引近600位客戶參與,與會人員與會計師就專法進行交流與討論,反應熱烈。(黃英傑)
國際知名的非營利組織CDP(原名為碳揭露專案)近日公布了最新的評比結果,台灣的金融巨頭元大金控在這次評比中再次表現亮眼,連續兩年榮獲A-「領導等級」的殊榮,在全球8,400家受評企業中,元大金控以優異的成績躍升至前7%,同時也在國內金融同業中取得最佳成績。這次的評比結果顯示,元大金控在氣候數據透明度與對抗氣候變遷的行動上,均位居全球頂尖企業之列。
作為台灣金融界的佼佼者,元大金控長期以來都非常重視氣候變遷對環境造成的風險。旗下子公司,包括元大證券、元大銀行、元大人壽、元大期貨、元大投信等,都積極地建置環境管理系統,並努力營造綠色企業文化,不斷提升環境永續績效。
元大金控在環保方面的努力並不僅止於此,他們還努力建置多項ISO管理系統。目前,元大金控旗下全台316個據點已全數通過ISO 14064-1溫室氣體盤查,成為台灣查驗覆蓋率百分百的金控公司。此外,還榮獲英國標準協會(BSI)臺灣分公司頒發的ISO 50001認證,這顯示了元大金控在環保管理上的堅實基礎和卓越表現。(黃英傑報導)
元大金控長期重視氣候變遷對環境造成的風險,旗下子公司元大證券、元大銀行、元大人壽、元大期貨、元大投信,均積極建置環境管理系統,創建綠色企業文化,提升環境永續績效。
元大金控戮力建置多項ISO管理系統,集團旗下全台316個據點,已全數通過ISO 14064-1溫室氣體盤查,成為查驗覆蓋率百分百的金控公司,並獲得英國標準協會(BSI)臺灣分公司頒發ISO 50001認證。(黃英傑)
台股近期表現亮眼,不僅因為國際經濟環境溫和成長,全球低利率環境帶來充沛資金行情,還因為台灣企業本身表現亮麗,吸引外資湧入。針對這樣的市場環境,元大投信看準時機,推出了一款新基金——「元大台灣高股息優質龍頭基金」,預計3月中旬開始募集。 這款基金主打的是台灣上市企業的優勢,包括高股息、優質和龍頭企業。根據彭博資訊資料,台股近10年平均殖利率超過4%,在全球領先。而台灣企業在DJSI企業永續投資評比指標中,入選家數不斷成長,2019年就有23家企業入選,全球第一。這些企業不僅在傳統產業中擁有龍頭地位,在科技產業也扮演著重要角色。 元大投信強調,這款基金將從市值最大的龍頭企業中,精選高股息優勢企業,並設計月月配、年終配的機制,讓投資者能夠享受到穩定的現金流收益。此外,基金還設有配息╱不配息級別選擇,讓投資者能夠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投資。 由於台灣許多優質龍頭企業進入穩健成長期,重視環境永續、社會責任與公司治理,樂於與股東分享利潤,這款基金不僅吸引了外資,也讓國內的存股族看到了新的投資機會。透過專業團隊的操作,投資者不必再煩惱選擇企業或買賣時機,讓投資更加簡單便捷。
台股走出史上最長萬點行情,一方面國際經濟情勢溫和成長,全球低利率環境帶來充沛資金行情;另一方面因台灣企業本身表現亮麗,台股體質已不同,競爭力與殖利率吸引外資。元大投信提醒,台股體質轉變,投資態度及方法也要跟著改變。建議看待台股的眼光從衝刺資本利得轉向專注穩健經營,與股東分享利潤的企業。
元大投信長年立足台灣,放眼世界,持續挖掘台股投資價值,洞察到台灣企業轉變及投資人的需求,順勢推出「元大台灣高股息優質龍頭基金」,預計3月中旬開始募集。
元大投信表示,台灣上市企業目前有幾個特色:
1.高股息:根據彭博資訊資料,台股近10年平均殖利率4%以上,在全球居前,尤其2013年以來,企業獲利表現與發放的現金股利穩健成長。
2.優質:全球首個企業永續投資評比指標DJSI成立20年,每年超過上千家企業受邀評比,僅前10%企業能入選為成分股,台灣企業入選家數持續成長,2019年共23家入選,入選新興市場指數的企業家數共計22家,全球第一。
3.龍頭:台灣擁有科技島美名,為全球科技產業重要供應鏈所在,在傳統產業中包含製鞋紡織等各領域也有多家台灣之光,都是該領域雄霸一方的龍頭企業。
由於台灣許多優質龍頭企業進入穩健成長期,重視環境永續、社會責任與公司治理,重視股東權益,樂於與股東分享利潤,每年穩健配息,不但吸引外資,國內也有許多存股族樂於擁抱優質台股當作儲蓄。
元大台灣高股息優質龍頭基金從台股市值最大之龍頭企業中,配合財務指標,精選高股息優勢企業,並設計月月配、年終配的機制,設有配息╱不配息級別選擇,帶給國人現金流收益的新選擇,透過專業團隊操作,也不用再煩惱選擇哪一檔企業或何時該買賣股票的問題。
陸股昨(3)日金鼠年開紅盤首日早盤重挫,引發周邊亞股走跌。
從上周台股新春開紅盤至昨日收盤共下跌763點,不少空手投資人紛紛打探「能不能買?買什麼股票?」法人表示,以今年經濟基本面無虞,後續有機會回歸基本面,但疫情尚未降溫前,市場仍震盪,建議透過共同基金或ETF分批布局,一方面分散布局、降低單押少數個股風險,一方面分散進場時點,降低進場成本風險。
近來不少投信瞄準投資人年終獎金,推出各式紅包方案,大多訴求零手續費優惠。例如元大投信新戶紅包方案「好運非你莫鼠」,27日前透過EC線上開戶成功,享27日前元大投信系列基金定期定額計畫終身0%手續費一筆,優惠至6月底。
日盛投信針對特定基金,提供單筆申購手續費0.3%,定時定額、定時不定額終身零手續費優惠,優惠至3月底;此外,特定基金的定時定額、定時不定額終身零手續費,若連續三個月扣款成功,可獲得第四個月全系列基金定時定額、定時不定額終身零手續費。
第一金投信針對AI人工智慧、精準醫療、水電瓦斯、大趨勢基金等,搭配投資組合,27日前提供定期定額零手續費。
外商投信方面,例如保德信提供定期定額精選基金逾6,000元,享終身零手續費,估今年第1季底截止。
就退休族的資產配置來看,應該重視資產保護及穩健性,高收益債券主要投資於信評較低的債券,用相對較高的風險換取較高息收,高收益債可以做為資產配置一環,若做為退休規劃仍需考量風險採取適當比重。因現在全球進入低利時代,企業融資成本低廉,增加的槓桿可能成為未來債務危機,元大投信建議退休族可考慮尋求其他息收來源,例如透過專業團隊精選台灣高股息優質龍頭企業。
相較於債券,股票市場最迷人的地方在於,優秀的企業股價並沒有天花板,像目前全球股價最高企業為股神巴菲特主掌的波克夏控股公司,一股達34萬美元。元大投信近期擬發行元大台灣高股息優質龍頭基金,精選近十年平均現金殖利率持穩約4%,大家最熟悉的台股市場,進一步篩選高股利及各產業龍頭企業,並設計每月配息及年終配息機制,投資人能參與台股企業股利與資本利得雙重機會,不啻是民眾退休準備好選擇。
隨著醫療水準提升、食品安全重視、生活品質提高及運動風氣盛行,內政部最新公告國人平均餘命來到80.69歲,並可能持續延長,意即準備充足的退休金重要性更顯急迫,因此在籌備退休金時,選擇資產標的時除了考慮息收來源,如果標的還具成長性,更加理想。
從國人喜歡的息收來源觀察,觀察台灣加權指數近五年表現,加權指數含息總報酬率表現優於全球高收債市場表現,如果將股利再投資,報酬表現更優。元大投信看好台股的高殖利率與成長潛力,推出元大台灣高股息優質龍頭基金,坐擁現金殖利率優勢與眾多優質企業的台股,成為準備退休金很好的選擇。
元大金控集結旗下子公司之力,全力爭取台商資金回流,展開四大子孫公司聯手作戰。作為集團的「門戶」,元大銀行推出2.1%、最長7年的美元活儲優利,搶攻國際金融業務分行(OBU)留客機會。這項高利率活儲優惠,在業界相當罕見,也顯示元大金集團積極吸收優質台商客群,開發新商機的決心。 在台商資金回流市場,除了公股銀行外,民營金控也加入競爭。金管會公布的「財管2.0方案」潛在名單中,元大銀行名列其中,元大金集團對旗下子公司展開總動員,全力爭取台商回流投資和財富管理商機。 元大金集團內部評估,旗下元大證券和元大投信在股市和資本市場均具龍頭地位,能滿足回流台商在個人理財投資和市場募資的各種需求。集團已組成跨子公司的專案小組,分頭進擊台商資金回流商機,銀行作為召集人,元大證券和元大亞洲開發投資銀行協助客戶實質投資布局,元大投信則負責私募基金發行和投資標的尋找,元大銀行則提供境外資金理財顧問和資金調度服務。 由於台商資金回流需先在銀行開戶,元大銀行成為集團開發台商新客戶的重要門戶。元大銀行推出2.1%的美元活儲利率,比牌告活儲0.33%高出1.77個百分點,並強調這項優惠將連續適用7年,展現元大金集團搶奪商機的大手筆。
用定存利率的行情給予活儲優利,且期間還長達7年,在業界可說十分罕見,也展現整個元大金趁勢吸收優質台商客群以開發新商機的企圖心。
台商資金回流商機除了公股銀行力拚外,民營金控也加入戰局;先前金管會公布17家可以承作「財管2.0方案」高端理財的潛在名單中,元大銀榜上有名,元大金更對旗下子公司展開總動員,火力全開積極網羅台商回流投資以及財富管理商機。
相較其他金控,元大金內部評估,元大金集團旗下還有元大證券、元大投信,在股市或其他資本市場均屬龍頭地位,這也使得回流台商不論進行個人理財投資,或是在市場募資作其他的實體投資布局,元大依其在不同業務領域的市占地位以及資產規模,均能滿足客戶在資本市場上各類需求。
元大金高層指出,已組成金控跨子公司的專案小組,兵分四路全面進擊台商資金回流商機,並由銀行出面作為召集人,各自分工,包括元大證券和元大證券旗下的元大亞洲開發投資銀行,作為客戶進行實質投資布局的主力協助公司,可協助客戶找標的或安排適合的實體投資規畫;元大投信可協助客戶發行私募基金及尋找投資標的;元大銀行可作為客戶的境外資金理財顧問以及資金調度的重要窗口。
由於台商資金回流必須先在銀行開戶,這也使元大銀成為元大金集團在開發台商新客戶時最重要的門戶;元大銀更因此祭出2.1%的美元活儲利率,以牌告活儲0.33%,再加碼1.77個百分點,而且強調一連7年都適用,大手筆搶商機。
國際知名非營利組織CDP(原碳揭露專案)最新評比結果出爐,元大金控再度榮獲A-「領導等級」殊榮,這是連續第二年獲此評級,在全球8,400家受評企業中,元大金控以卓越的環境永續表現,躍升前7%,並在金融業中蟬聯最佳成績。在氣候數據透明度與對抗氣候變遷行動方面,元大金控與全球頂尖企業並駕齊驅。
元大金控對氣候變遷對環境造成的風險十分重視,旗下子公司包括元大證券、元大銀行、元大人壽、元大期貨、元大投信等,均積極推動環境管理系統的建置,並創造綠色企業文化,不斷提升環境永續績效。
此次CDP評比中,台灣共有129家企業參與,其中11家獲得A-「領導等級」。元大金控之所以能再次獲得這項殊榮,主要得益於其在節能減碳及綠色採購等環境永續經營方面的積極作為,以及溫室氣體碳排量的控制與減量所取得的具體成效。
元大金控自2015年起,著手導入ISO14001環境管理系統,並在2018年實現旗下全台316個據點全部通過ISO14064-1溫室氣體盤查,成為查驗覆蓋率百分之百的金控公司。
在推動E(環境)、S(社會)、G(公司治理)績效與落實CSR企業永續經營方面,元大集團表現卓越,去年(2019)入選「道瓊永續世界指數」與「道瓊永續新興市場指數」成分股。今年(2020),元大集團將擴大啟動ISO14046水足跡驗證及ISO20400永續採購指南,透過更多元面向的管理系統,以及綠色採購與供應商管理,支持低碳、永續商品的企業,擴大永續作為的影響力。
根據CDP官方揭露,此次台灣共129企業受評,其中11家企業獲得A-「領導等級」肯定,元大金控再次獲得佳績,主要因為積極落實節能減碳及綠色採購等環境永續經營面向,執行溫室氣體碳排量的控制與減量得到具體成效。
元大金控戮力建置多項ISO管理系統,為推動與管理集團內環境事務,自2015年著手導入ISO14001環境管理系統至今,截至2018年,集團旗下全台316個據點,已全數通過ISO14064-1溫室氣體盤查,成為查驗覆蓋率百分之百的金控公司。
元大集團在推動E(環境)、S(社會)、G(公司治理)績效與落實CSR企業永續經營表現卓越,於去(2019)年入選「道瓊永續世界指數」與「道瓊永續新興市場指數」成分股兩項殊榮。今(2020)年將擴大啟動ISO14046水足跡驗證及ISO20400永續採購指南,藉由更多元面向管理系統及透過綠色採購與供應商管理,支持低碳、永續商品的企業,擴大永續作為影響力。
投信業界在2019年迎來了一個大豐收年,境內基金總申購金額衝破4兆元大關,達到了4.5兆元以上的天量,這一成績讓市場驚艷,也帶動了淨申購金額單年超過1兆元,創下了投信投顧公會有統計數據以來的歷史新高。其中,元大投信、中國信託、台新、安本等投信公司受益人成長率迅猛,展現出強大的市場實力。
回顧2008年,境內基金總申購金額還是4.02兆元,但隨著金融海嘯的爆發,市場買氣急凍,申購金額翌年掉到3兆元以下。近年來,申購金額回升至3兆元以上,但始終沒有看到「4」字頭,直到去年才迎來轉機。
資深投信主管認為,去年基金總申購金額大噴發有三個原因。首先,壽險公司資金轉向債券ETF、目標到期債券基金。其次,市場出現轉折,法人調整部位,這通常會反映在貨幣型基金的申購變化。最後,新發行基金大受歡迎。
以中國信託投信為例,2018年第4季投入ETF市場,短短一年多來檔數已達13檔,去年基金規模跳升至2,305億元,成長幅度達461.7%,管理規模躍升至業界第六;從受益人數來看,一年內突破1萬人,成長幅度排名市場第三。
元大投信去年基金總申購金額超過7,358億元,高居市場第一,受益人數到去年底達65.44萬人,業界之冠。其成功主要來自於三檔商品:元大高股息(0056)、5G概念全球未來通訊ETF、ESG ETF。其中,元大高股息去年配息率超過6%,新增7.5萬人加入投資,總受益人數跳增17.3萬人;5G ETF成立之際規模便突破百億元,受益人高達8.5萬人,雙創紀錄。
總結來說,元大投信去年受益人成長人數為市場第一,成長速度則排名市場第六。而台新投信、安本標準投信等公司也表現亮眼,分別在基金績效和受益人成長率上取得了優異成績。
回顧境內基金在2008年時總申購金額達4.02兆元,但隨著金融海嘯爆發,市場買氣急凍,隔年掉到3兆元之下,近幾年雖然回升至3兆元以上,但始終看不到「4」字頭,直到去年才出現轉機。
綜合資深投信主管認為,去年基金總申購金額大噴發原因有三,一是壽險公司資金轉向債券ETF、目標到期債券基金,二是市場出現轉折,法人調整部位,通常反映在貨幣型基金的申購變化,三是新發行基金大受歡迎。
以中國信託投信2018年第4季投入ETF市場為例,短短一年多來檔數已達13檔,光是去年一年基金規模跳升至2,305億元,成長幅度461.7%,擠下摩根等多家老牌投信,管理規模突飛猛進到業界第六;若從受益人數來看,一年的時間內突破1萬人,成長幅度排名市場第三。
元大投信去年基金總申購金額超過7,358億元,高居市場第一,受益人數到去年底達65.44萬人,亦為業界之冠,主要功臣有三檔商品。
其一是被當成國民基金的元大高股息(0056)去年配息率超過6%,光是去年便新增7.5萬人加入投資行列,總受益人數跳增17.3萬人。
其二、三是新募集的5G概念全球未來通訊、ESG兩檔ETF雙雙搭上投資趨勢列車,大受投資人認同,其中5G ETF更是成立之際規模便突破百億元,受益人高達8.5萬人,雙創紀錄。
整體而言,元大投信去年受益人成長人數為市場第一、成長速度則排名市場第六。
績效好也是吸引受益人增加的原因之一,例如台新投信去年推出的五檔新基金,又逢旗下台新北美收益資產證券化、台新亞澳高收益債券去年績效榮登同類型第一,台新旗下五檔台股基金2019年報酬率均高達24%~40%以上不等,去年受益人成長率41%,排名市場第五。
安本標準投信在台以透過通路銷售為主,未發展數位、直接行銷通路,但去年受益人成長幅度高達253%,排名市場第二,主要是募集安本標準澳洲優選債券收益、安本標準360動態入息組合基金,銀行等通路都相當捧場。
元大投信今(20)日公布,台灣50ETF(0050)第二階段配息金額將維持在2.9元,創下上、下半年單次配息新高紀錄。根據封關收盤價計算,0050股價上漲至97.7元,換算出來的殖利率約為2.96%。這個數字比過往兩年的同期殖利率都要高,顯示出當前除息金額及殖利率的優勢。1月31日將進行除息,這意味著投資者若想在開紅盤首日搭上這波配息熱潮,最後的買進時間是1月30日。 元大投信表示,自2017年台灣50ETF改為兩次配息以來,年初的除息金額普遍較高。過去兩年的同期殖利率分別為2.32%和2.2%,都低於今年的2.96%。不過,雖然台灣50股價目前處於波段高峰,但從除息金額和殖利率來看,仍顯示出優勢。 值得一提的是,台灣50預計在1月31日除息,這一天是台股開紅盤隔日。因此,有意參與除息行情的投資者,只要在1月30日買進,就能參與這波行情。據了解,不少股民會選擇在除息當日逢低買進0050,期待搭上權值股的成長列車,並預期開紅盤後量能可望同步放大。 近年來,存股概念逐漸興起,ETF投資成為小資族一大理財方式。定期定額及零股交易熱度也隨之提升。統計數據顯示,自1月初公布第一階段配息至農曆年封關為止,台灣50ETF的零股成交已達26.86萬股。
元大投信20日公告台灣50第二階段配息金額,因基金規模變化不大,將維持第一階段每單位配息2.9元,創上、下半年單次配息的新高紀錄,但因權值股反彈,0050股價也上漲至97.7元,換算殖利率約2.96%。
法人表示,台灣50自2017年改為兩次配息後,年初除息金額通常較高,前兩年同期殖利率分別為2.32%及2.2%,皆不到今年的2.96%水準,雖目前台灣50股價來到波段高峰,但可看出除息金額及殖利率仍優於過往。
台灣50預計1月31日除息,為台股開紅盤隔日,所以有意願搭上除息行情的投資人只要在30日買進皆可以參與,據了解,也有不少股民會選在除息當日逢低買進0050,搭上權值股成長列車,預期開紅盤後量能可望同步放大。
由於近年存股概念逐漸興起,ETF投資成為小資族一大理財方式,定期定額及零股交易熱度提升。
根據統計,台灣50ETF自1月初公布第一階段配息至農曆年封關為止,零股成交已達26.86萬股。
元大投信先前1月初公告,0050每單位配息2.9元,因當時股價較低,換算殖利率有3%,不過到今天金豬年封關,台股又漲破12,000點,0050也升抵97.7元,因此二次公告最大變化是殖利率下滑。
對此法人表示,ETF投資訴求長線持有,若股價高漲,殖利率本來就下滑,反之也會上升,最重要是ETF長期能有效追蹤指數並穩健配息。
以0050成立17年的紀錄來看,該ETF最低配息率是2009年台股大反彈、當年下滑到1.86%,另外2014年也曾降到2.3%,不過最高在2006、2008年台股下跌,曾達到5、6%的殖利率,其餘常態3-5%;而到今年初,0050每次除息都填息,總報酬率破350%,且追蹤誤差小,是有良好紀錄標的。
相對地,部分台股ETF近年才成立,但配息率變動大,甚至因高股息訴求大幅溢價,投資人權益跟著受到影響。法人強調,整體如何挑配息型ETF,最好從ETF成立的每一年紀錄詳加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