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大投信(公)公司新聞
【金融新聞】為了準備退休金,我們必須考慮資產的穩健成長,還有退休後穩定的收益來源。3月份,元大投信將推出一檔新基金——「元大台灣高股息優質龍頭基金」,這個基金主打兩大亮點:收益機會和成長潛力。它還提供了配息或不配息的選擇,希望一檔基金就能滿足大家多樣化的退休規畫需求。 在市場上,退休後的現金流來源通常有終身年金險、債券基金等,但年金險保費高,債券基金則受到全球利率偏低和匯損風險的影響。在全球央行持續實施偏寬鬆的貨幣政策下,優秀企業的股票成長性和收益率成為了新的投資亮點。台灣企業在多個領域都擁有市占率第一的龍頭企業,如晶圓代工、手機鏡頭、電競筆記型電腦等,這些企業的業績成長潛力和較高的殖利率吸引了全球退休基金的關注。 根據主計總處的數據,國人的資產配置以房地產為首,接著是儲蓄存款,而人壽保險準備及退休基金的比例則約為20%,有價證券投資只佔了16%。對於那些害怕評估企業表現而不敢投資的投資人來說,「元大台灣高股息優質龍頭基金」提供了專業團隊的嚴選服務,並著重於台股的高殖利率和國際級優秀企業。該基金不僅會嚴選各產業龍頭優質企業,還會兼顧配息率表現,並設有每月配息和年終配息的機制。此外,它還設有配息/不配息級別,滿足不同投資人的需求,像是稅負規劃、資產累積或是股息現金流等。黃英傑說,這樣的設計讓更多投資人能夠通過一檔基金來滿足自己的投資目標。
全球管理資產規模最大的挪威主權基金風險主管Patrick du Ples sis曾表示,2012年起,基金執行240件風險考量的撤資案,其中氣候 風險相關達140件,比重最高。貝萊德資產管理公司執行長芬克今年 初一封信宣布公司將針對氣候變遷改變投資方針:未來投資組合中將 避開非環保的動力煤製造商,並對企業遵守ESG準則採強硬立場。
或快或慢,自覺或是被要求,民營企業和政府部門紛紛將E(環境 議題)、S(社會責任)、G(公司治理)列為行為準則。過去,企業 落實ESG是加分,現在,ESG是標配,沒有做到的企業將扣分,可能被 投資機構屏除,成為企業股價風險的來源之一。預期全球重視ESG投 資趨勢未來只會有增無減,美銀證券預測,未來20年ESG基金管理的 資產將膨脹20兆美元以上,相當於標準普爾500指數當前規模。
過去評估一家企業投資價值,只看財務數字,或者計算品牌價值、 專利數量等,但現在還須將該企業的永續成長性,將其產品製程是否 合乎環境保護標準、履行社會責任程度、重視股東權益等非財務指標 納入考慮,為投資人定義優質企業新標準。
國內資產管理業龍頭元大投信推出元大臺灣ESG永續ETF(00850) ,彰顯台灣落實ESG之優質企業投資價值,2019年8月掛牌以來,受益 人數與規模倍數成長,最新受益人數來到4萬6千人,規模成長到58億 元,顯示國人認同ESG長線投資價值。
市面上常見的提供退休後現金流金融工具中,終身年金險最能保障長壽風險,但是全球利率偏低,需要付出更多保費才能達到足夠保障。至於債券基金,其債券收益同樣也面臨全球利率偏低的困擾,海外債券尚需考量有匯損風險。在全球央行持續貨幣偏寬鬆政策環境中,面對低通膨、低成長、低利率的新常態,傑出企業股票的成長性與收益率將是亮點。
在全球化浪潮下,具有競爭力的各行業龍頭企業以全球為腹地,成長空間無可限量,企業獲利能力進一步支撐股價。台灣企業在多項產業領域都是市占第一,包含晶圓代工、手機鏡頭、電競筆記型電腦、機能衣代工、製鞋代工業等等,全球退休基金包含GPFG、GPIF都是台灣企業股東,正是看上台灣傑出企業業績成長潛力以及普遍較高殖利率表現。
依主計總處「106年度家庭部門資產結構」觀察,國人資產配置以房地產36.8%居首,儲蓄存款25%居次,在人壽保險準備及退休基金約20%,有價證券投資僅約16%,相對國際退休基金的資產配置偏保守。
有鑑於投資人因不了解如何評估企業表而害怕投資,「元大台灣高股息優質龍頭基金」著眼台股的高殖利率與國際級優秀企業輩出,透過專業團隊為投資人嚴選台灣各產業龍頭優質企業、並兼顧配息率表現,並有獨特的每月配息及年終配息之配息機制;此外設計配息╱不配息級別,讓稅負規劃考量、想累積資產的小資族、需要股息現金流的退休族等多方不同需求都能以一檔基金完成。(黃英傑)
【台灣金融新聞】 近來,台灣ETF市場的發展速度驚人,其中元大投信等知名投信公司旗下的ETF產品,不僅受益人數大幅增加,更在市場上引起廣泛關注。根據投信投顧公會最新統計,1月份台灣ETF總受益人數已達96萬人,比去年底增加近6萬人,創下新高紀錄。這股ETF熱潮,讓投信公司策略從傳統的定期定額推廣,轉向網路行銷甚至集團動員等多管齊下。 在眾多ETF產品中,元大投信的元大高股息ETF表現亮眼,最新受益人數達18萬人,創下市場紀錄。這款ETF相比2018年底的9.6萬人和2017年底的5.3萬人,受益人數呈現翻倍速度的成長。此外,去年才成立的元大臺灣ESG永續ETF,雖然掛牌時間不長,但受益人數已從1.7萬人迅速增加到5萬人,成為市場上罕見的亮點。 富邦投信的富邦公司治理ETF,一年來受益人數從1.4萬人翻倍至3.5萬人;富邦台50則從4,000多人躍升至1.6萬人;富邦美國特別股從7,000多人倍增到1.3萬人;國泰投信的國泰股利精選30則由2,000多人跳增至1.9萬人,這些產品的人氣均呈現暴增趨勢。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快速成長的ETF產品,大多以穩定配發或高配息的收益型產品為主,一旦突破發展臨界點,表現往往呈現指數型躍增。這些產品的成功,與投信品牌、集團動員力有關。例如,元大投信以品牌力見長,多檔產品已出現長尾效應;富邦投信與富邦證合作,產品有廣泛成長;國泰投信則加大推廣力度,並瞄準有共鳴性的股息類產品,效果立竿見影。 整體來看,台灣ETF市場的發展趨勢明顯,受益人數的分布也逐漸朝向特定投信集中。這股ETF熱潮,不僅為投信公司帶來可觀的收益,也為投資者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投資選擇。
【台北訊】面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挑戰,台股卻在資金面、殖利率及基本面都相當堅強的情況下,預期將在年線11,000點附近找到強有力的支撐。專家們普遍認為,隨著疫情逐漸回穩,企業們將加速復工,努力彌補疫情期間的損失,預計今年上市櫃企業的獲利將有兩位數的成長。這個時刻,專家們建議投資者應該把握機會,尋找買點。 台新2000高科技基金經理人沈建宏強調,雖然疫情對經濟造成影響,但各國央行和政府將繼續採取寬鬆政策來挽救經濟,預計疫情對整體經濟的衝擊將不會像想像中那麼嚴重。他預測,今年台灣經濟成長率不會出現負成長。 美股的財報也是影響台股短線走勢的重要指標。近期已經公布的大廠如Apple、ASML、Tesla等公司的財報都超過了市場預期,這對相關概念股的表現將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元大投信指出,台灣加權股價指數回測半年線,這在2000年以來並不常見,只有幾次重大金融事件如科技泡沫、金融海嘯等,讓台股花費較長時間才重回起跌點。從歷史數據來看,非經濟因素對台灣經濟的影響通常僅為短期,約一至兩個月,並不會改變原本的趨勢。 日盛高科技基金經理人黃俊斌則表示,大陸停工日期的延長以及停工地區的擴大,都將對台股後續表現產生影響。他預料台股將在年線11,000點獲得支撐,並將根據疫情嚴重程度來判斷指數的位置。在此期間,手機銷售將受到較大影響,建議投資者避開華為相關概念股,轉而尋找大陸缺工,台灣受惠的相關族群。
【台北訊】近期投信市場再掀募資熱潮,無論是股市動盪還是疫情影響,業者對於全球金融市場的長期走勢保持樂觀,特別是針對那些喜歡存股的投資者,推出了多款新基金產品。就在3月底前,將有七檔新基金開始募集,預計將從市場中吸金高達1,200億元。 17日,復華投信率先發表三檔傘型基金,其中兩檔是債券基金,一檔則是強調低波動的股票基金。這些基金分別針對亞洲新興市場債券和美國股市的不同需求,提供多元的投資選擇。 24日,宏利和?豐投信也加入這波募資熱潮,推出兩檔進化版目標到期基金,操作更加靈活,讓投資者能夠在滿足目標價位時提前出場,抓住行情好時的獲利機會。 到了3月中旬,元大投信推出的台灣高股息優質龍頭基金則是市場的亮點。這款基金不僅每月提供配息,還有年度紅利的期待,成為市場上首次結合這兩種機制的創新產品。該基金針對兩大族群,一是債券基金愛好者,二是存股族,市場預期將會吸引大量投資者關注。 國泰投信則在3月下旬推出亞洲高收益債券基金,為投資者提供更多元化的投資選擇。這些新基金的推出,無疑將為台灣的投資市場帶來新的活力。
台新2000高科技基金經理人沈建宏指出,各國央行及政府仍將持續寬鬆政策拯救經濟,預期疫情對整體經濟衝擊將不如想像嚴重,今年台灣經濟成長率不致負成長。除了疫情變化,美股財報亦是牽動台股短線走勢的指標。目前已公布的大廠包括Apple、ASML、Tesla等財報皆優於預期,可望激勵相關概念股的表現。
整體而言,此次各國立即採取高規格防疫措施,估計疫情不致發生SARS在2003年第二季出現的恐慌現象,加上預期2020年台股企業獲利成長幅度有機會上看二位數、各國央行持續寬鬆貨幣政策及台股現金殖利率高達4%等優勢,拉回就是買點,操作上,跌深績優電子股,如5G、Apple、Tesla供應鏈優先布局;另外,也可布局高現金股息高殖利率股。
元大投信指出,台灣加權股價指數回測半年線,統計2000年以來,台股跌破年線支撐,並不常見,其中僅2000年科技泡沫、2008年金融海嘯、2011年歐債危機、2015年美國升息致使新興市場資金外流等重大金融事件,衝擊台股花費較長時間重回起跌點,其餘非經濟因素所造成的影響,通常於短暫反應後即回漲,即便SARS期間也不例外。
從歷史數據觀察,非經濟因素對於台灣經濟僅屬短期影響,時間約一至兩個月,且不會改變原本的趨勢,過去經驗顯示,台股修復力道強勁又快速,顯示台股有強力支撐,而當中最重要因素在於權值股兼具高成長與穩定配息特性,加上台灣政經環境穩定,上市櫃公司中有許多科技及傳產領域地位領先的優質企業。
日盛高科技基金經理人黃俊斌表示,接下來大陸停工日期是否再延,以及停工地區是否擴大,都將牽動台股後續表現。預料台股將初步在年線11,000點獲得支撐,之後再視疫情嚴重程度判斷指數位置。此期間預估手機銷售將受到較大的影響,建議避開華為相關概念股,可尋找大陸缺工,台灣受惠的相關族群。
不論股市漲跌與新冠肺炎疫情變化,看好全球金融市場走勢,投信搶募配息股債基金:在3月底前,將有七檔新基金開始募集,預估將從市場吸金1,200億元。
明(17)日開始,復華投信推出傘型基金,包括三檔子基金,即復華美國標普500低波動指數基金、復華新興市場3年期以上美元主權及類主權債券指數基金、復華新興亞洲3至10年期美元債券指數基金。
這三檔基金中,有兩檔是債券基金,都是美元計價,屬中長天期債券,放眼亞洲等新興市場債收益較高的優勢。
唯一一檔股票基金則強調低波動,是從S&P 500指數中,選出股價波動度較低的100檔美國股票,希望在參與美股上漲機會時,同時也能控制波動風險。
24日同樣有兩檔基金開募。一是宏利七年階梯到期新興市場債券基金,一是?豐三至四年目標到期新興亞洲債券基金,都是債券型基金,也都是目標到期基金。
近年來,投信狂募目標到期基金,並且持續推出進化版本。宏利與?豐投信的這兩檔基金都是進化版,操作較靈活。
也就是說,只要基金淨值漲到目標價位,就可以提前結算出場,好處是可以在行情好時獲利了結。
3月則有兩檔基金開募,中旬是元大台灣高股息優質龍頭基金,下旬則是國泰亞洲高收益債券基金。前者募集並沒有定上限,只定出最低募集金額為3億元,只要募到下限立即可以報請成立。
元大台灣高股息優質龍頭基金是久違的新募台股基金,訴求是每月配息,加上有希望配發年度紅利,兩者結合機制為國內首創。
基金主要是針對兩大族群,一是主要投資債券基金的月配息族群,一是存股(或存ETF)族。由於這兩類族群的需求龐大,預估基金可望風光成立。
投信投顧公會最新統計,1月國內ETF總受益人達到96萬人,較去年底增近6萬人,不論總數或單月成長人數,都再創新高;與此同時,主力擴張產品也逐漸有「固定化」趨勢,買氣愈來愈集中在特定熱門產品。
以受益人和規模均達到一定門檻,包括元大投信旗下元大高股息、元大台灣ESG永續、元大美債20年、富邦投信的富邦公司治理、富邦台50、富邦美國特別股、國泰投信的國泰股利精選30,以及中信中國50、FH彭博高收益債等,成長穩定度領先甚至頻創受益人表現,躍居市場焦點。
上述以元大高股息為例,該ETF的最新受益人達18萬人,不僅再創市場紀錄,相較其2018年底約9.6萬人、2017年底5.3萬人,時間愈長顯現的翻倍速度愈快;去年才成立的元大臺灣ESG永續ETF,雖掛牌時間不長,但人數迅速從1.7萬增加到5萬人,也是市場上罕見。
富邦投信台股類的富邦公司治理,一年來人數從1.4萬人翻倍到3.5萬人;富邦台50由4,000多人躍至1.6萬人;富邦美國特別股從7,000多人近乎倍增到1.3萬人、以及國泰股利精選30由2,000多人跳增至1.9萬人等,亦見人氣暴增。
相較下,較晚發展的投信公司和債券ETF雖不算特別突出,不過中信投信才進軍ETF一年多,憑藉陸股產品衝到8,000多受益人,以及元大的投資等級債產品、復華投信的高收益債ETF等均穩定成長,表現亦不可忽視。
法人表示,這些快速成長的ETF,大多是穩定配發或高配息的收益型產品,一旦突破發展臨界點,表現往往指數型躍增。
一些產品的突破也和投信品牌、集團動員力有關,如元大投信以品牌力見長,多檔產品已出現長尾效應;富邦投信特別和富邦證合作,產品有廣泛成長;國泰投信則明顯加大推廣,並瞄準有共鳴性的股息類產品,效果立竿見影。整體受益人的分布也逐步朝向特定投信集中。
台灣金融市場新聞快訊:面對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元大投信展現其市場洞見,積極布局債券市場。近日,元大投信推出了元大新興債ETF傘型基金,包括元大15年EM主權債ETF(代號00870B)及元大中國政金債ETF(00871B),並於今日(14日)正式掛牌。這一系列的ETF產品,不僅反映了元大投信對於2020年新興債市表現的樂觀預期,也對投資者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投資選擇。
元大投信在市場低利環境延續的情況下,提出兩大投資建議,第一是「股債配置,分散風險」。這意味著投資者在追求獲利時,應該注意風險分散,避免過度集中於某一投資領域。以近期的新冠肺炎疫情為例,全球股市受到衝擊,但持有債券的投資者則能夠享受較低的波動。元大投信強調,將債券加入投資組合,可以提升整體組合的穩定性和抗震力。
第二個建議是「高信評主權債券,投資價值高」。新興市場債券以其較高的殖利率和成長潛力,成為市場的焦點。中國政策性金融債券,由國家提供信用擔保,具有與主權債相似的特性,是發展國家經濟的重要籌資管道。外資對中國政金債的投資價值持看好態度,近五年來持有規模增長超過1.5倍,而投資人透過台灣境內基金投資政金債,更能享受較中國國債更高的殖利率。
總結來說,元大投信的這一系列動作,不僅反映了其在市場環境變化下的快速反應,也顯示了其對於債券市場的深遠見解。在低利環境下,這樣的投資策略對於投資者來說,將是一個值得關注的選擇。
2019年債市大放異彩,在市場低利環境延續,2020年債券商品仍可望熱燒,元大投信提出兩大建議:分別為「股債配置,分散風險」以及「高信評主權債券,投資價值高」。
建議一:股債配置,分散風險
投資人追求獲利同時,應該重視風險分散,避免投資標的過於集中,不論投資類型、產業類型或國家地區,都要盡可能分散,這也是投資上常言:避免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以本次新冠肺炎為例,全球股市大受打擊,假如投資人過度押注股市,績效就會跟著股市上沖下洗;但若持有債券,波動大幅降低。
「『股債平衡』操作上雖然簡單,卻相當重要」,元大投信表示,投資人可將債券納入投資組合配置,強化整體組合的穩定度和抗震性,裏頭由於政府擔保的主權債,雖利率水準較低,卻具有相對穩定特性,向來是許多投資人避險上的優先選擇。
除此,兼具高成長和較高殖利率的新興市場主權債與中國政策金融債,因風險資產下跌時表現優異,也受到許多買盤青睞。
統計最近三個月(2019/11/11~2020/02/11)中國大陸股債走勢,可明顯見到陸股(上證指數)於1月中開始下跌,2月時進一步重挫,同期中國政金債卻一路走高,三個月來上漲4.23%,代表當股市重跌時,中國政金債能提供良好避險功能,表現更亮眼。
建議二:高信評主權債券,投資價值高
另一方面,由於新興市場債擁有相對成熟市場的高殖利率和高成長優勢,2020年有望為投資市場一大亮點,吸引更多資金投入。
中國政策性金融債券主要指中國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及中國進出口銀行三大行發行的債券,中國國家負責提供信用擔保,因此也類大陸主權債性質,是發展國家經濟戰略的籌資管道之一,搭配中國引導資金推動一帶一路、科技創新等重點政策。
外資看好中國政金債投資價值,2016年來持有規模更成長超過1.5倍,且2018年11月7日至2021年11月6日間,中國境外機構投資境內債券市場獲得的利息收入,免徵企業所得稅與增值稅,代表投資人透過台灣境內基金投資政金債,更能享有比中國國債高的殖利率優勢,潛利吸引人。
今年開始,勞保年金的請領年齡要從61歲升到62歲,之後還會每兩年調高一次,最終到65歲。為了避免因為這個政策變動而延後退休,變成「老歹命」,專家建議大家要及早規劃退休金。元大投信就提出了一個很好的建議,他們將在3月份募集一檔專門的基金——元大台灣高股息優質龍頭基金。
這個基金會著重於資產的穩健成長和退休後的穩定現金流。它不僅考慮到收益機會,還考慮到成長潛力,並且有配息或不配息的選擇,可以滿足不同人的退休規畫需求。
對於退休後的現金流來源,終身年金險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可以保障長壽風險,但由於全球利率偏低,需要付出更多保費。債券基金也面臨著利率低下的問題,還有匯損風險。在這個低通膨、低成長、低利率的新常態下,優秀企業的股票成長性和收益率變得格外重要。
根據統計,全球幾大退休金布局中,股票部位都超過一半。像是美國加州公務員退休基金、挪威政府養老基金,以及日本政府退休投資基金,都將大量資金投資於股票。
台灣企業在多個產業領域都是領先者,如晶圓代工、手機鏡頭、電競筆記型電腦、機械衣代工、製鞋代工等等。這些企業的業績成長潛力和高殖利率吸引了全球退休基金的關注。
由於台灣投資人的理財配置偏保守,且很多人對於企業表現的評估不太了解,因此害怕投資。元大台灣高股息優質龍頭基金就針對這個問題設計了專業的投資策略,選擇台灣各產業的龍頭企業,並兼顧配息率表現。此外,它還設計了配息或不配息的級別,滿足不同投資者的需求。
台灣金融市場再創佳績!近期,馬來西亞市場推出首檔槓反ETF,而這次的成功背後,正是台灣金融專業的實力所在。元大投信,作為台灣ETF市場的領頭羊,與馬來西亞最大投資銀行肯納格旗下的KIB基金公司攜手合作,為馬來西亞帶來了創新的金融產品。 這次合作的槓反ETF,名為「Kenanga KLCI Daily 2X leveraged ETF」(代號KLCI2XL)與「Kenanga Daily -1X inverse ETF」(KLCI1XI),連動馬來西亞股市,正式掛牌交易。這不僅是馬來西亞市場的創舉,也是台灣金融專業輸出的另一個亮點。 馬來西亞是亞洲第五個發展槓桿/反向ETF的市場,而台灣在這一領域的發展,可謂後發先至。雖然起步較晚,但台灣的元大投信已經以「元大台灣50反1」榮獲全球最大槓反ETF的殊榮,並以「元大滬深300正2」和「元大S&P原油正2」創造了亞洲紀錄。 在這次與馬來西亞的合作中,元大投信除了擔任創新ETF顧問,還幫助馬來西亞交易所修訂法規及制度,並設立了槓反ETF交易人適格性要求,這是台灣以外,全球第二個建立此類條件的市場。這些举措,對於當地產品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元大投信表示,這次與馬來西亞的合作,不僅是技術的輸出,更推動了當地期現貨市場的結合,打造了資產管理業、證券業和期貨業共榮的多贏格局。在這個全球股市動盪的時刻,這款槓反ETF的交易活絡,也再次證明了台灣金融市場的實力和創新精神。
元大投信建議準備退休金需考慮資產穩健成長性,以及退休後穩定 的現金流,元大投信3月即將募集的元大台灣高股息優質龍頭基金, 納入收益機會與成長兩大重點,並有配息/不配息級別選擇,能滿足 多數人退休規畫需求。
市面常見的提供退休後現金流金融工具中,終身年金險最能保障長 壽風險,但是全球利率偏低,需要付出更多保費才能達到足夠保障。 至於債券基金,其債券收益同樣也面臨全球利率偏低的困擾,海外債 券尚需考量有匯損風險。在全球央行持續貨幣偏寬鬆政策環境中,面 對低通膨、低成長、低利率的新常態,傑出企業股票的成長性與收益 率將是亮點。
根據統計,截至2019年6月,全球幾大退休金布局中股票部位都占 一半以上。
例如美國加州公務員退休基金(CalPERS)股票部位達50%,實質 資產約11%、固定收益約28%;挪威政府養老基金(GPFG)股票部位 達69%、固定收益28%、不動產2.8%。而全球規模最大的日本政府 退休投資基金(GPIF)規模約1.4兆美元,股票部位近50%、債券部 位達40%。
全球化浪潮下,具有競爭力的各行業龍頭企業以全球為腹地,成長 空間無可限量,企業獲利能力進一步支撐股價。台灣企業在多項產業 領域都是市占第一,包含晶圓代工、手機鏡頭、電競筆記型電腦、機 能衣代工、製鞋代工業等等,全球退休基金包含GPFG、GPIF都是台灣 企業股東,正是看上這些企業業績成長潛力以及高殖利率表現。
鑑於國人理財配置相對國際退休基金的資產配置偏保守,且很多投 資人因不了解如何評估企業表現而害怕投資,元大台灣高股息優質龍 頭基金著眼台股的高殖利率與國際級優秀企業輩出,透過專業團隊為 投資人嚴選台灣各產業龍頭優質企業、並兼顧配息率表現,並有獨特 的每月配息及年終配息之配息機制;此外設計配息/不配息級別,讓 稅負規劃考量、想累積資產的小資族、需要股息現金流的退休族等多 方不同需求都能以一檔基金完成。
馬來西亞是亞洲第五個發展槓桿/反向ETF的市場,先前韓國、日本、台灣、香港已經發展,其中,台灣起步雖晚,但曾以元大台灣50反1奪下全球最大槓反ETF,元大滬深300正2、元大S&P原油正2也締造亞洲紀錄,後來居上,吸引馬來西亞取經。
拔得頭籌是馬來西亞最大投資銀行肯納格(Kenanga)旗下的KIB基金公司,邀請元大投信擔任創新ETF顧問,主要協助KIB發展產品,也幫助馬國交易所修訂法規及制度。1月底,該首檔槓反ETF命名「Kenanga KLCI Daily 2X leveraged ETF」(代號KLCI2XL)、「Kenanga Daily -1X inverse ETF」(KLCI1XI),連動馬國股市,正式掛牌交易。
適逢新冠肺炎衝擊,該ETF上市就有活絡表現。合計當地18檔ETF的總規模約22億令吉,1月總成交值2億令吉。
另外值得一提,馬來西亞交易所也採納元大投信建議,針對槓反ETF交易人設置適格性要求,是台灣以外,全球第二個建立槓反ETF投資人適格性條件的市場,有助當地產品發展。
元大投信表示,立足在台灣ETF的成功經驗,與馬國共同開發槓反ETF,不僅再次輸出台灣技術,由於這次產品連動馬國具代表性的馬來西亞綜合指數,也推動當地期現貨市場結合,重新打造資產管理業、證券業和期貨業共榮多贏的格局。
馬來西亞交易所近期宣布,成功發行亞洲首個東南亞地區的槓桿反向ETF產品,這不僅是馬來西亞ETF市場的里程碑,也標誌著馬來西亞在創新金融產品發展上的一大進步。這個新產品的發行,其實是受到台灣市場的啟發。幾年前,台灣市場推出了槓桿反向ETF,從此開始了快速發展,規模和成交金額不斷攀升,吸引了全球關注。
這個新產品的成功,離不開台灣的經驗分享。2014年,台灣元大投信發行了首檔台灣50槓桿反向ETF,這種創新產品不僅在台灣市場受到歡迎,也成為亞洲市場的領先者。2016年,元大台灣50反向ETF規模突破900億元,成為全球最大的槓桿反向ETF。基於這些成功經驗,馬來西亞交易所特別邀請元大投信擔任其發展創新ETF技術顧問,並在2019年正式開放發行槓桿反向ETF的法規。
馬來西亞交易所還採納了元大投信的建議,設置了投資人適格性條件,這是亞洲第二個這樣做的國家。這個措施旨在減少投資人交易這類型ETF時的糾紛,促進市場的健康發展。此外,馬來西亞當地最大投資銀行肯納格集團旗下的KIB基金公司,也邀請元大投信擔任顧問,共同打造以馬來西亞綜合指數為標的的槓桿反向ETF。
元大投信在亞洲市場推廣ETF產品方面具有豐富經驗,這次在馬來西亞的成功,將有助於它建構亞太ETF市場的串接和擴大產品拓展版圖,確實成為亞洲槓桿反向ETF發展的領航者。
根據統計,自2000年以來,台股不乏因非經濟因素重挫的前例,包含國際局勢如911恐怖攻擊、SARS疫情等衝擊等,短線市場因不確定性升溫而造成台股下跌,但隨事件逐漸平復,台股即回歸基本面,股市反映基本面而展現絕佳恢復力。
在多國央行連續實施寬鬆貨幣政策,全球低利率環境下,台灣加權股價指數現金殖利率過去十年平均4.23%,傲視全球,特別吸引外資,截至去年底,外資持有台股比重攀升到42%新高。台股投資人結構已轉向法人為主,法人買進持有、以中長期眼光布局的特色,使得台股不再像過去周轉率偏高,並因經濟基本面的支持,造就台股走出史上最長的萬點行情。當基本面依然穩健的前提下,股市逢拉回建議可適度擇優加碼。
元大投信表示,武漢肺炎疫情再度提醒投資人,中長期投資布局,宜慎選優質資產,這些體質佳、高競爭力的產業龍頭企業,往往是股市領漲標竿;而當遭逢股市逆風後,干擾因素消退,也是投資人進場撿便宜的首選,股價相對有下檔保護力。
近期油價因疫情擴散而下跌,有利於全球央行維持寬鬆貨幣政策,資金寬鬆情況不變,而全球經濟尚未見大幅反轉跡象,其中台灣經濟受惠於美中貿易戰的催化、台灣產業結構轉型、以及台商回台投資的效應,中長期經濟景氣將可望延續2018年以來的成長趨勢。
元大投信預計於3月募集元大台灣高股息優質龍頭基金,該基金將從台股市場精選高股息及各產業優質龍頭企業配置投資,有配息/不配息級別選擇,配息級別並設計每月配息及年終配息機制,適合作為中長期布局,尤其退休規劃之標的。
馬來西亞在創新ETF產品發展上於東南亞國家中拔得頭籌,關鍵在於馬來西亞交易所幾年前關注到台灣ETF市場因為於2014年正式推出槓桿反向ETF發行後,帶動台灣ETF市場自2015年起,連續幾年不論是在ETF規模、成交金額上都呈現快速成長,引發亞洲以及全球市場關注。因此,馬來西亞交易所特別到台灣取經,從創新產品架構設計、法規開放與突破、市場交易機制、投資人保護、市場教育等面向,希望汲取台灣ETF市場發展經驗。
2014年在台灣與大中華市場由元大投信領先發行首檔台灣50槓桿反向ETF,2016年元大台灣50反向ETF規模突破900億元,規模躍居全球最大槓桿反向ETF,元大投信儼然成為亞洲創新ETF規格制定者。有鑒於此,馬來西亞交易所2018年邀請元大投信擔任其發展創新ETF技術顧問,於2019年年初正式公布開放發行槓桿反向ETF之相關法規。
馬來西亞交易所同時採行元大投信建議,設置投資人適格性條件,也是亞洲與全球第二個國家發展槓桿反向ETF,設定投資人適格性條件的市場,以減少投資人交易這類型ETF的交易糾紛,有利市場健全發展。
在槓桿反向ETF產品發行上,由馬來西亞當地最大投資銀行肯納格集團旗下KIB(Kenanga Investors Berhad)基金公司邀請元大投信擔任顧問,元大投信建議應以當地最具代表性的馬來西亞綜合指數為標的發展槓桿反向ETF,可以結合當地現貨、期貨市場,重新打造投信業、證券商、期貨商多贏發展格局。同時,元大投信也協助KIB基金公司確認槓桿反向ETF前中後台流程與機制的建立,發行後也將協助持續推動ETF市場教育與推廣,期盼逐漸活絡當地ETF市場發展。
元大投信繼擔任易方達(香港)資產管理公司發展槓桿反向ETF之技術顧問後,在亞洲市場推廣ETF產品拓展上,馬來西亞是第二個擔任槓桿反向ETF顧問的國家,元大投信將藉此建構亞太ETF市場串接與擴大產品拓展版圖,儼然為亞洲槓桿反向ETF發展領航者。
根據統計,自2000年以來,台股不乏因非經濟因素重挫的前例,包含國際局勢如911恐怖攻擊、SARS疫情等衝擊等,短線市場因不確定性升溫而造成台股下跌,但隨事件逐漸平復,台股即回歸基本面,股市反映基本面而展現絕佳恢復力。
在多國央行連續實施寬鬆貨幣政策,全球低利率環境下,台灣加權股價指數現金殖利率過去10年平均4.23%,傲視全球,特別吸引外資,截至去年底,外資持有台股比重攀升到42%新高。台股投資人結構已轉向法人為主,法人買進持有、以中長期眼光布局的特色,台股不再像過去周轉率偏高,並因經濟基本面的支持,造就台股走出史上最長的萬點行情。當基本面依然穩健的前提下,股市逢拉回建議可適度擇優加碼。
元大投信表示,武漢肺炎疫情再度提醒投資人,中長期投資布局宜慎選優質資產,這些體質佳、高競爭力的產業龍頭企業,往往是股市領漲標竿;當遭逢股市逆風後,干擾因素消退,是投資人進場撿便宜的首選,股價相對有下檔保護力。
元大投信預計在3月募集「元大台灣高股息優質龍頭基金,該基金將從台股市場精選高股息及各產業優質龍頭企業配置投資,有配息╱不配息級別選擇,配息級別並設計每月配息及年終配息機制,適合作為中長期布局尤其退休規劃之標的。
元大投信再創佳績,榮獲亞洲資產管理雜誌雙料大獎!近日,在2020 Best of the Best Awards中,元大投信榮獲「台灣最佳ETF管理公司」及「台灣年度最佳新基金」雙項殊榮,這是該雜誌對元大投信11年來在ETF領域不斷努力的肯定。作為國內資產管理業的創新先鋒,元大投信始終堅持以台灣為根基,放眼國際市場,提供多元理財選擇和全方位的理財服務。
元大投信在ETF產品創新、管理技術及投資經驗上均有卓越表現,產品線多元且優勢突出。其卓越的ETF管理經驗不僅在台灣獲得廣泛認可,還吸引了泰國、馬來西亞、香港等亞洲地區的同業邀請擔任顧問。根據投信投顧公會與期信公會的數據,截至2019年12月,台灣ETF市場受益人次突破90萬,其中元大投信的受益人次達60萬,佔比高達66%,這充分證明了元大投信在市場上的影響力和受歡迎程度。
元大投信的研究與業務團隊,深諳客戶需求與國際投資趨勢。去年,他們推出的元大MSCI中國A股國際通ETF基金榮獲「台灣年度最佳新基金」獎項。此次,元大投信再以元大臺灣ESG永續ETF基金獲得該獎項,該基金是台灣市場首檔完整訴求E(環境)、S(社會)、G(公司治理)的ETF,緊扣國際機構法人、退休基金投資準則,為台股投資帶來新風氣。自2019年8月掛牌以來,該基金規模和投資人數量不斷攀升,成為市場矚目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