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塑生醫(未)公司新聞
台塑生醫董事長王瑞瑜曾表示,台塑生醫已發展出「生活、生物、生化、醫療、醫藥、醫材」等六大專業領域,未來將強化醫療、醫藥、醫材三大項目發展,同時為了實踐預防醫學理念,台塑生醫鎖定再生醫學做為今後幾年發展的重點項目。
台塑生醫2022年投資入主的長春藤生命科學公司,是國內第一家通過衛福部「細胞製備中心許可證」的公司,其核心技術「自體免疫殺手細胞IK」,更已完成第四期非小細胞肺癌二期臨床試驗收案。
台塑生醫總經理劉慧啟表示,立法院今年6月三讀通過「再生醫療製劑條例」,針對「為治療危及生命或嚴重失能之疾病」在完成二期臨床試驗,經評估許可後得核予有效期間不超過五年之許可。
劉慧啟說明,長春藤發展的非小細胞肺癌細胞新藥,為國內極少數已符合「再生醫療製劑條例」的案例,目前公司正在進行GTP(人體細胞組織優良製造規範)轉換為GMP(優良製造規範)的申請過程,再加上施行細則正在草擬中,台塑生醫希望明年能爭取獲得五年臨時藥證,提早讓有需求的病友能獲得治療。
**外泌體夯!台塑生醫等爭卡位 再生醫療雙法助攻**
再生醫療雙法過後,外泌體成為生技界新寵兒,各大產業紛紛搶進,包括台塑生醫、前衛福部部長林奏延、血腫權威名醫陳耀昌等都積極布局。 **台塑生醫、長聖等投入** 已投入細胞治療的長聖宣布成立外泌體新藥平台,而訊聯也在訂單暢旺下,半年內採購4台生物反應器。台寶、向榮、永立榮、宣捷等業者也積極著墨,為產業掀起投資熱潮。 **零時差爆紅 台灣加入賽局** 訊聯集團董事長蔡政憲指出,外泌體在全球同步引發關注,台灣在再生醫療法支持下,將加入國際競爭。 **外泌體治療商機大 林奏延瞄準** 林奏延創立的艾萬霖瞄準外泌體治療商機,開發的人類來源外泌體保養品已取得台灣TFDA上市許可。 林奏延表示,外泌體治療疾病、作為藥物載體,優於細胞治療在於生物相容性高、可用製劑形式保存,且具有器官趨性,可直接到達受損部位,甚至通過血腦屏障,對神經方面疾病有利。 **醫藥外泌體外開 陳耀昌看好** 陳耀昌創立瑞福生醫,將過去間質幹細胞臨床研究不如預期的經驗,轉向投入外泌體開發,預計下半年推出外泌體美妝保養品,同時積極投入醫藥外泌體應用,鎖定神經退化症修復和皮膚傷口修復。 **訊聯擴大產能 訂單不斷增加** 蔡政憲表示,外泌體開發已成趨勢,訊聯為擴大產能,去年採購比利時廠商的生物反應器,成為該廠商全球首位客戶,並在不到半年內追加訂購4台。 **市場規模可觀 產業前景看好** 外泌體是繼幹細胞及免疫細胞治療後,最新崛起的再生醫療熱門技術,預估2026年市場規模將達5.13億美元,2030年後可望創造逾30億美元產值。中樞神經系統治療市場也預估將從2023年的1,047億美元增至2030年的1,821.2億美元。訊聯集團董事長蔡政憲表示,過去生技產業的發展潮流,都是從北 美開始,再擴及歐洲、北亞到東南亞,只有外泌體是以「零時差」的 速度,在全球同步一起夯,而台灣在再生醫療法的支持下,也將順勢 加入國際賽局。
由前衛福部部長林奏延創立的艾萬霖,瞄準的就是外泌體的治療商 機,開發的人類來源外泌體保養品已拿下台灣TFDA核發的第一張上市 許可。
林奏延表示,外泌體可治療疾病、作 為藥物載體,和細胞治療不 同之處在於外泌體的生物相容性高,可以製劑形式保存,不像細胞需 要解凍等複雜程序,且外泌體具有器官趨性,可直接到達身體受損部 位,且可以通過血腦屏障,有利於做為神經方面疾病療法。由於間質 幹細胞會分泌外泌體,目前已應用於美容、修復和再生相關的領域。
林奏延希望和國內業者一起組國家隊,將台灣的外泌體研發和產業 實力帶到國際。
75歲才創業成立瑞福生醫的陳耀昌表示,過去在間質幹細胞的長期 臨床研究,其成果「非常不如預期,但外泌體的效果卻非常好。」因 此,瑞福預計下半年推出外泌體的美妝保養品外,也積極投入醫藥外 泌體外開,目前瞄準的是神經退化症的修復和皮膚傷口修復。
蔡政憲表示,外泌體的開發已成潮流,為擴大產能,訊聯去年底採 購比利時廠商開發的生物反應器,是該廠商全球第一位客戶,結果不 到半年,訊聯就再採購4台,該比利時廠商的訂單也是不斷增加中。
外泌體是全球生技業繼幹細胞及免疫細胞治療項目後,最新崛起的 再生醫療熱門技術,預計2026年市場規模將達5.13億美元,2030年後 可望創造逾30億美元的產值。而中樞神經系統治療市場預估2023年為 1,047億美元,2030年將達到1,821.2億美元。
**台塑生醫攜手普瑞博 擴軍生醫領域**
台灣產業界龍頭台塑集團積極拓展生醫領域,旗下台塑、南亞和台塑生醫攜手普瑞博生技,布局血袋、高分子材料醫材和細胞治療。
台塑企業於 2021 年投資普瑞博,並在高雄仁武廠改建生產線,導入普瑞博的高分子材料技術,瞄準植入式醫材、太陽能板等百億元市場。南亞則於 2022 年投資普瑞博,擴建減白過濾血袋生產設備,搶攻全球捐血中心和醫院血袋市場。
此外,台塑生醫近日將成立子公司,結合普瑞博技術,專注於細胞分離過濾膜的研發,並計畫未來開發細胞新藥。台塑生醫此舉顯示其積極進軍細胞治療市場的企圖。
除了台塑集團外,其他大型企業也紛紛投入生醫領域。統一集團轉投資的美力齡生醫,其阿茲海默症新藥 TML-6 已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 (FDA) 核准進行一期人體臨床試驗,預計今年底收案完成。
永豐餘集團轉投資的太景*-KY 流感抗病毒新藥 TG-1000 三期臨床試驗成功,預計於今年下半年申請大陸新藥查驗登記。允強鋼鐵轉投資的共信-KY 肺癌新藥 PTS302 已進入大陸市場,預計今年合作醫院將達 180 家。
隨著全球人口老化和醫療科技進步,生醫產業成為企業積極布局的目標。台塑集團和各界龍頭企業的投入,預料將帶動台灣生醫產業的蓬勃發展,為經濟創造新的成長引擎。
台塑集團台塑、南亞與台塑生醫三公司先後與普瑞博生技合作血袋、高分子材料醫材及細胞治療;統一集團投資美力齡的阿茲海默新藥,近期將啟動一期臨床;其餘包括永豐餘集團、大亞集團及允強鋼鐵等在高階生醫技術發展上也有突破進展。
台塑集團看中普瑞博開發的「白血球減除過濾器」,先由台塑企業2021年7月挹注資金成為普瑞博大股東,後來台塑並投資數億元在高雄仁武廠改裝生產線,希望結合普瑞博的高分子材料技術,讓台塑相關塑料未來供應至植入式醫材、太陽能板及水塔散熱片領域的百億元市場。
南亞更自2022年起與普瑞博合作,由南亞投資9.5億元擴建減白過濾血袋生產設備,將結合這項產品搶攻全球捐血中心及醫院血袋市場;到了最近,台塑生醫也將成立子公司,將結合普瑞博的技術,發展專一性細胞分離過濾膜,未來甚至要發展細胞新藥。
統一集團轉投資美力齡生醫,近年來積極發展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新藥TML-6,這項全球公認最難開發的新藥項目,近日已被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核准執行一期人體臨床試驗,將自7月起在美國洛杉磯Parexel醫院收案,目標今年底收案完成。
美力齡生醫TML-6原本是統一集團早期投資的肝病新藥項目,後經前疾管局局長蘇益仁發崛在AD領域的價值,目前正由蘇益仁領軍開發。
蘇益仁表示,看好TML-6未來在AD市場的爆發性潛力,美力齡近期已完成4.1億元增資,可供這項新藥完成二期臨床試驗。
造紙龍頭永豐餘集團轉投資的太景*-KY日前也宣布,大陸合作夥伴健康元藥業集團執行的流感抗病毒新藥TG-1000,三期臨床試驗已經解盲成功,將在今年下半年提出大陸新藥查驗登記申請,目標明年在大陸上市。
此外,允強鋼鐵轉投資共信-KY,其肺癌新藥PTS302已進入大陸市場,今年合作醫院將達180家,共信將在6月18日以142元掛牌上櫃。
大亞集團過去投資保瑞獲利大豐收後,近年也投資免疫功坊公司,免疫功坊開發超長效型GLP-1(腸泌素)TE-8105,將搶攻全球減肥藥物市場。
台塑打造生技、新能源帝國
與韓國頂尖大學聯手 攜手創新
台塑企業攜手韓國科學技術院(KAIST),成立全球產學研專案團隊,在生技及新能源領域展開緊密合作。董事長王瑞瑜表示,將聚焦幹細胞、基因治療、儲能電池及車用技術等領域,加速科研成果轉化產業應用,為台灣與韓國締造更健康、永續的未來。
台塑旗下長庚大學、明志科大、長庚醫院、台塑新智能、台塑生醫、長春藤生命科學等單位,將與KAIST攜手合作。王瑞瑜指出,雙方將加強產學合作、學術交流,並透過互聘教授、交換學生、舉辦研討會整合資源,孕育高階人才,促進產業升級與技術創新。
在生技領域,台塑生醫與KAIST計畫聯手深化幹細胞、基因治療的研究。長庚醫院擁有豐富臨床數據,而KAIST在醫學研究上有傑出成就,雙方互補將有望推動精準治療、全齡健康的發展。
至於新能源領域,台塑將與KAIST儲能研究中心深入合作,提高電池技術及效率,開發更多元的應用模式,以新科技驅動產業升級。
王瑞瑜表示,台塑企業將持續推動台塑生醫的預防醫學,以及台塑新智能的新能源發展。她強調,創辦人王永慶的創新精神與奉獻社會的理念,將成為他們前進的動力,打造台灣生技與新能源的領航者。
台塑生醫與韓國KAIST攜手 推動生技及新能源合作
台灣時間23日,台塑企業宣布,旗下台塑生醫等六大機構與韓國指標科研機構KAIST簽署合作協議,將在幹細胞、基因治療、儲能電池及車用技術四大領域展開合作,加速產業應用。
台塑集團此次與KAIST攜手,將成立全球產學研專案團隊,在生技及新能源領域建立緊密夥伴關係。雙方將聚焦於幹細胞、基因治療、儲能電池及車用技術等領域的先進研發,加速科研成果轉化為產業應用。
台塑企業表示,合作將發揮雙方優勢,共同深化幹細胞、基因治療研究。長庚醫院豐富的臨床數據和KAIST傑出的醫學研究背景將互補整合,推動精準治療及全齡健康目標的實現。
台塑生醫常務委員王瑞瑜表示,台塑企業將與KAIST拓展生技及新能源領域的合作,並透過跨國培育高階人才和整合研發成果,促進產業升級與技術創新。此合作不僅能激發彼此潛力,也將成為台韓合作的標竿,共同追求卓越發展。
台塑集團近年積極擴大創新布局,尤其在再生醫學、新能源領域加快投資腳步,此次台韓攜手,台塑集團將之譽為「正式翻開合作新頁」,其目的是為了要「攜手為世界締造更健康、永續的未來」。
台塑企業與韓國科學技術院(KAIST)簽署合作協議,包括長庚大學、明志科大、長庚醫院、台塑新智能、台塑生醫、及長春藤生命科學公司,將與KAIST成立全球產學研專案團隊,在生技及新能源領域展開緊密夥伴關係。
台塑企業表示,雙方合作將聚焦幹細胞、基因治療、儲能電池及車用技術等突破性先進研發,加速推動科研成果銜接技轉至產業應用端。
台塑企業指出,KAIST為韓國頂尖大學,素有韓國MIT(麻省理工學院)美稱,其工程及科技研究在國際享有盛名。台塑企業常務委員王瑞瑜5月領軍長庚大學、 明志科大、長庚醫院、台塑新智能、台塑生醫、長春藤生命科學公司,親赴韓國與KAIST簽署合作協議及深度互動。
王瑞瑜表示,台塑企業將與KAIST共同拓展生技及新能源領域,首先加強產學合作及學術交流,未來重要計畫包括互聘教授、交換學生、舉辦研討會及整合資源,再透過跨國培育之高階人才及研發成果,進一步促進產業升級與技術創新,此項計畫不僅能夠激發彼此的潛力與創意,更將成為台灣與韓國攜手在學術、科研、產業領域上追求共榮卓越發展的新合作標竿。
王瑞瑜指出,在生技方面,雙方擬聯手深化幹細胞、基因治療研究,發揮彼此優勢以創造加乘效果。例如長庚醫院成立將近50年具豐富臨床數據,為全台最大規模醫療體系,而KAIST在醫學研究上有傑出成就但缺乏臨床環境,未來雙方互補後可望取得突破性進展,推動 精準治療及全齡健康目標。
台塑企業管理中心常委及台塑生醫、台塑新智能董事長王瑞瑜表示 ,台塑企業將與KAIST共同拓展生技及新能源領域,除加強產學合作 及學術交流,未來重要計畫包括互聘教授、交換學生、舉辦研討會及 整合資源,再透過跨國培育高階人才及研發成果進一步促進產業升級 與技術創新,此項計畫不僅能激發彼此潛力與創意,更將成為台灣與 韓國攜手在學術、科研、產業領域追求共榮卓越發展的新合作標竿。
KAIST為韓國頂尖大學,有韓國MIT(麻省理工)美稱,其工程及科 技研究在國際享有盛名。台塑企業管理中心常務委員王瑞瑜5月領軍 長庚大學、明志科大、長庚醫院、台塑新智能、台塑生醫、長春藤生 命科學公司,親赴韓國與KAIST簽署合作協議及深度互動,正式翻開 合作新頁。
王瑞瑜指出,雙方生技方面擬聯手深化幹細胞、基因治療研究,發 揮彼此優勢以創造加乘效果。例如長庚醫院成立將近50年具豐富臨床 數據,為全台最大規模醫療體系,而KAIST在醫學研究有傑出成就但 缺乏臨床環境,未來雙方互補後可望取得突破性進展,推動精準治療 及全齡健康目標。
新能源方面,雙方理念一致要全力開發鋰電池、電動車、電源管理 等新能源產業關鍵技術。台塑企業將在既有成熟基礎與KAIST儲能研 究中心深入合作,提高電池技術及效率,發展更多元與高層次電池應 用模式,以新科技驅動產業升級。
王瑞瑜此次也應邀出席KAIST講座發表專題演說,分享台塑企業創 辦人王永慶創業精神及人生觀。王瑞瑜強調,創辦人堅持勤勞樸實態 度及獨有管理制度,建造台灣石化王國,還成立學校與醫院,實踐奉 獻社會理念,她是受創辦人啟發,致力推動台塑生醫預防醫學及台塑 新智能新能源發展。
**台塑生醫再投資10-15億!建構宜蘭生技園區**
台塑集團持續耕耘生醫產業,在集團常委王瑞瑜的領導下,台塑生醫宣布啟動新一波大投資,預計斥資10至15億元,打造「宜蘭生技園區」。 此舉是繼台塑生醫入股聯生藥和聯亞藥後,近年的最大投資案。據悉,台塑生醫將透過入股、合資等方式,布局高階醫材、次世代檢驗試劑和細胞工廠等項目。 高階醫材方面,台塑生醫將與普瑞博生技合作,以技術作股的方式合資成立新公司,開發精準檢測用耗材和生化膜特用醫材。產線方面,將委託台塑生醫建置。 此外,台塑生醫也會入股生技檢測公司,拓展次世代檢驗試劑領域。產線同樣委託台塑生醫建置。 針對細胞工廠,台塑生醫將整合長春藤生命科學和長庚醫學團隊的技術,支援細胞治療和基因治療領域的發展。 為配合台灣特管法和精準醫學的發展,台塑生醫將運用AI應用、高階醫材和再生醫學技術,並投資生物晶片廠。 目前,台塑生醫已投資和康,開發人工組織植入物;入主長春藤生命科學,研究細胞療法;並投資艾沛生醫,研究基因療法。 台塑生醫將以宜蘭廠現址約3.1公頃的土地作為生技園區。除了檢驗試劑自動化產線,園區也會評估設置次世代檢驗試劑和生化膜特用醫材產線。此外,園區還將建構大型CDMO產能,以滿足再生醫學和蛋白質藥物、試劑的開發和製造需求。**台塑生醫轉型生技新能源**
面對全球地緣政治角力、通膨,台塑集團宣布瞄準精準醫療、再生醫學及電動車、綠能趨勢,由台塑企業管理中心常委王瑞瑜領軍,打造生技、新能源兩大產業新利基。
王瑞瑜強調,台塑集團不僅是石化產業,也涉及環保、健康、高科技等領域。為了順應高齡化、碳中和趨勢,將深化生技、新能源兩大產業,邁向創新轉型。
台塑生醫過去專注於基礎建設,嚴謹研發產品,並用科學數字佐證效果。王瑞瑜表示,台塑生醫下一步將推動生技醫療升級,鎖定再生醫學、高端醫材、AI智慧醫療三大領域布局,並積極進行預防醫學推廣。
此外,台塑生醫也將加強國際化佈局,成立國外事業部,將台灣建立的口碑及產品推廣至東南亞。
另一成長動能為新能源。王瑞瑜指出,再生能源發展受到環境影響,需要儲能系統降低電網衝擊。台塑新智能彰濱電芯廠預計下半年投產,將促進台灣電池產業鏈垂直整合,實現自給自足的低碳能源系統。
王瑞瑜強調,台塑新智能也將跨入節能、儲能、新能源、循環再利用四大領域,扮演關鍵角色,協助各國規劃碳稅政策,創生碳權。
王瑞瑜強調,台塑集團並非只有石化產業,在環保、健康、高科技 等領域都有著墨。面對全球高齡化、碳中和趨勢,台塑集團將以台塑 生醫、台塑新智能兩家公司深化生技、新能源兩大產業,邁向下一個 創新轉型。
她表示,台塑生醫過往是在打基礎,除用嚴謹態度研發產品,也用 科學數字佐證效果,更以自身做為「稱職的白老鼠」,每個產品試過 才能上市。目前各類產品線及服務已完備,下一步將積極進行預防醫 學推廣。據王瑞瑜規劃,台塑生醫將推動生技醫療升級發展,鎖定再 生醫學、高端醫材、AI智慧醫療三大領域布局。另一成長力道是國際 化,已進行組織改造並整合品牌,成立國外事業部,要把在台灣建立 的口碑及產品複製到國外,東南亞即是首階段布局。
另,針對全球推動再生能源發展,但太陽能、風能等受環境影響有 間歇性特質,須搭配儲能系統才能減緩電網衝擊、維持發電穩定,對 電池需求將大幅成長。台塑新智能彰濱電芯廠下半年即將投產,不僅 象徵台灣電池上、中、下游產業鏈走向垂直整合高效能經營模式,最 重要的是電池產業將完整國產化及在地供應,可建構自給自足的低碳 能源系統。尤其,全球邁向淨零碳排,各國規劃開徵碳稅,擁有碳權 、能創生碳權成為企業發展方向,台塑新智能擬定跨入「節能」、「 儲能」、「新能源」與「循環再利用」四大領域,可扮演關鍵角色。
此計畫也是台塑生醫在先前斥資12億元入股聯生藥、聯亞藥後,近 年最大投資案。
據悉,台塑生醫「生技園區」將透過入股、合資等策略結盟模式, 推動高階醫材、次世代檢驗試劑及細胞工廠等項目布局。其中,高階 醫材項目將以普瑞博生技採技術作股、台塑生醫持股過半架構,合資 成立新公司,推動包括精準檢測用耗材(採血管、病毒過濾器等)、 生化膜特用醫材開發,再透過委託代工模式,由台塑生醫建置產線生 產。
其次,次世代檢驗試劑項目則由台塑生醫入股生技檢測公司,展開 合作交流,其後再透過委託代工模式,由台塑生醫建置產線生產,擴 大策略結盟;細胞工廠則是因應投資長春藤生命科學,整合長庚醫學 團隊於再生醫學領域的獨有技術,藉此支援細胞治療與基因治療等領 域擴大耕耘。
瞄準台灣特管法、精準醫學活絡開展趨勢,台塑生醫透過AI應用、 高階醫材、幹細胞等再生醫學應用及生物晶片廠投資布局,擴大「品 牌國際化」、「生技園區」營運能量。
為此,台塑生醫投資「和康」,開發各類人工組織植入物(含人工 代骨、膠原蛋白等);入主「長春藤生命科學」對細胞療法進行研究 ,投資細胞治療新創公司艾沛生醫,研究基因療法,以長庚大學、長 庚醫院為後盾,發展細胞治療一條龍。由於細胞治療需要醫院臨床試 驗場域,掌握醫院資源者擁有優勢,因而備受矚目。且台塑生醫串聯 普瑞博生技等伙伴資源,擴大高階醫材、生物晶片廠等布局,更是關 鍵策略。
台塑生醫將以宜蘭廠現址近3.1公頃土地作為「生技園區」用地, 規劃檢驗試劑自動化產線,評估設置次世代檢驗試劑與生化膜特用醫 材產線。依據再生醫學與各類蛋白質藥物、試劑發展需要,建構大型 CDMO(委託開發暨製造服務,Contract Development and Manufact uring Organization)產能。
**台塑生醫進軍儲能產業,投資台塑眾樹3成股權** 針對儲能產業的發展趨勢,台塑集團積極布局。台化(1326)旗下台塑生醫宣布投資台塑眾樹公司,取得3成股權,金額達4.59億元。 台塑生醫表示,此次投資的目的,是與台塑眾樹攜手開發新的儲能案場。投資完成後,台塑集團將持有台塑眾樹7成股權,其中台塑新智能持有4成、台塑生醫持有3成。 **台塑集團大舉投資新能源事業** 近幾年來,碳中和、綠能和電動車的發展趨勢蓬勃,台塑企業也積極轉型應對。由台塑四寶和台塑生醫合資成立的台塑新智能,負責集團在電池和儲能領域的布局。 **台塑新智能發展多項儲能計畫** 為加速拓展儲能業務,台塑新智能採取自建與結盟相輔並進的策略。除了自建全台最大的磷酸鋰鐵電芯廠,一期產能2.1GWh預計第三季完工投產,並規劃二期投資,還將投入廢電池回收廠投資計畫,第一期產線投資預估10億元。 此外,台塑新智能去年也入股台灣鋰電池儲能系統廠儲盈科技,加強與國產磷酸鋰鐵電芯的合作,拓展半導體企業的儲能商機。 **配合電動車發展,布局商用車電池** 配合政府推動電動車政策,台塑新智能也積極與國內電動巴士和儲能案場洽談合作。此外,在電動商用車領域,台塑新智能已經開始開發2.5噸及5噸電動物流車的電池模組。
台塑生醫投資儲能產業 台塑集團布局再升級
台化(1326)宣布子公司台塑生醫投資台塑眾樹4.59億元,取得三成股權,進一步強化台塑集團在儲能產業的布局。
台塑生醫總經理劉慧啟表示,這筆投資旨在開發新的儲能案場,與台塑眾樹合作開發儲能商機,順應全球碳中和趨勢下再生能源發展的需求。
劉慧啟指出,太陽能、風能等綠電具有間歇性,需要儲能系統來維持電網穩定。而台塑企業擁有超過15年的鋰電池經驗,涵蓋上游材料製造到終端電池模組和儲能應用。台塑生醫也積極推動國產化電芯製造,確保來源穩定和國家安全。
台塑新智能在彰濱工業區的磷酸鋰鐵電芯廠已規劃第一期2.1GWh產能,預計於2024年第三季完工投產。目前已與國內電動巴士和儲能案場洽談合作。
去年8月,台塑新智能也投資了儲盈科技9.07%股權,擴大在儲能市場的佈局,顯示台塑集團持續深耕儲能產業,搶攻未來綠能商機。
碳中和、綠能、電動車活絡發展趨勢,台塑企業積極展開多軌轉型 大計。其中由台塑四寶、台塑生醫合資,台塑企業管理中心常委王瑞 瑜主導的台塑新智能,擔任集團電池、儲能等新能源佈局衝刺先鋒。
為加速開展作戰能量,台塑新智能採自有布建、策略結盟雙軌並進 。除拓展儲能系統業務規模,彰濱工業區投資興建全台最大的磷酸鋰 鐵電芯廠,一期設置2.1GWh將於第三季完工投產,擬旋即推進二期投 資外,更要加碼啟動廢電池回收廠投資計畫,一期電池回收產線預估 投資10億元。
此外,台塑新智能去年8月初還宣布斥資3億元入股台灣鋰電池儲能 系統廠儲盈科技,占股9.07%,儲盈科技將深化與台塑新智能合作, 並且導入台塑新智能生產的國產化磷酸鋰鐵電芯,強化半導體企業之 儲能商機耕耘。
配合交通部「2030年客運車輛電動化推動計畫」,台塑新智能已與 台灣各家電動巴士、儲能案場洽談合作;電動商用車項目也設定2.5 噸及5噸電動物流車進行電池模組開發中。
此次投資案通過後,台塑集團共持有台塑眾樹七成股權,其中台塑新智能持有四成、台塑生醫持有三成。
台塑生醫表示,全球碳中和趨勢加速推動再生能源發展,但太陽能、風能等綠電受環境影響具有間歇性特質,必須搭配儲能系統才能減緩電網衝擊、維持發電穩定,電池需求也因應儲能商機而大幅成長。
台塑企業累積15年以上鋰電池經驗,從電池產業上游的正極材料、銅箔、電解液製造,擴及終端電池模組及儲能應用領域,近來更致力推動國產化電芯製造,確保來源穩定並保障國家安全。
劉慧啟也表示,台塑新智能在彰濱工業區的磷酸鋰鐵電芯廠,第一期設置2.1GWh,將於2024年第3季完工投產,目前已與台灣各家電動巴士、儲能案場洽談合作。
儲能市場需求,去年8月台塑新智能投資3億元入股儲盈科技、取得9.07%股權。
【台塑生醫推「綠循環」 投資回收機布局】
台塑生醫持續擴大「綠色循環經濟」布局。日前宣布投資「ECOCO智慧回收機」公司,取得逾一成股權。董事長王瑞瑜表示,環境永續與產業發展同等重要,垃圾妥善處理就能變身資源。
王瑞瑜強調,要落實綠色循環經濟,必須從根本改變產業對環境的影響。「沒有垃圾,只有被錯置的資源。」台塑生醫的目標就是讓資源得到妥善處理和再利用。
ECOCO智慧回收機回收的寶特瓶,將被用於台塑集團旗下的南亞纖維公司,將其製成高附加價值的長纖絲,再加工為織布、製衣等產品。台塑生醫也研發生產出全球唯一100%回收聚酯膜,已取得台日等地專利。
這種循環再利用的模式,提升資源利用率,減少浪費。除了回收玩具、洗衣精補充站等,台塑生醫也計畫將智慧回收機獎勵機制與洗衣精補充站結合,期望透過循環回收和再利用,促進環境友善運作。
台塑生醫的循環經濟版圖也涵蓋新能源領域。公司自2020年著手研究鋰鐵電芯回收方法,旨在將電池中的珍稀元素提煉再利用,減少資源浪費並保護環境。
未來,台塑生醫將持續尋找集團內外可再利用的資源,推動循環經濟體系綠化。同時也透過虹京資源開發氨氮廢水處理系統,貫徹「一水多用、點滴珍惜」的理念。
王瑞瑜強調,從根本上改變產業對環境的影響,才能落實綠色循環經濟;「沒有絕對的垃圾,只有被錯置的資源」,如何讓資源妥善處理再被利用,是台塑生醫的目標。
台塑生醫表示,未來ECOCO智慧回收機所回收的寶特瓶,可用於台塑集團旗下的南亞纖維公司,透過將回收的PET聚酯塑料造粒,再拉成高附加價值的長纖絲,再製成織布、製衣等產品。甚至也研發生產出全球唯一100%回收聚酯膜,取得台日兩地20多項專利。這種永續循環再利用的模式,提高資源的利用率,也降低了資源的浪費。
除廣為社會大眾所知的二手玩具回收、洗衣精補充站之外,台塑生醫正積極規劃將智慧回收機的獎勵機制與洗衣精補充站作綠循環結合,期待以循環回收、循環再利用,來達到社會共好的環境友善運作。
台塑生醫的循環經濟布局中,也包含新能源領域。2020年起,台塑生醫成立專案組研究鋰鐵電芯回收方式,為的就是要將電池中的珍稀元素提煉出來,使其能再次回到電池產業被使用,減少資源浪費與保護環境。未來,除了循環水、廢觸媒外,台塑生醫希望透過自身的經驗,繼續尋找集團內外能夠被回收再利用的資源,讓循環經濟體系能夠持續綠化。此外,台塑生醫也將循環經濟的理念,貫徹到虹京資源的用水循環中,開發出全台獨有的氨氮廢水處理系統,落實「一水多用、點滴珍惜」的觀念。
台塑生醫20週年慶!王瑞瑜強調預防醫學理念,未來十年營收預期突破百億元
【台北訊】今(年)正值台塑生醫20週年,董事長王瑞瑜於慶祝活動上強調,公司將全力推動預防醫學理念,並持續擴大事業版圖,進行國際化布局,以打造一個健康、美好的台灣社會。她透露,未來十年台塑生醫的營收目標是突破百億元。
不過,當被問及是否有上市掛牌計畫時,王瑞瑜給出了肯定答案:「不會上市的。」她解釋,上市後公司必須以追求獲利為主,但台塑生醫有些理念並不適合這樣的目標。
王瑞瑜回憶起,台塑生醫的成立是因為父親、台塑企業創辦人王永慶的指導,從研發保濕凝膠開始,逐漸發展至「生活、生物、生化、醫療、醫藥、醫材」六大領域。她強調,公司成立的宗旨就是推廣預防醫學,幫助民眾實現早期健康管理,建立更健康的生活。
對於細胞療法等高價治療,王瑞瑜表示,台塑生醫將努力降低成本,讓更多民眾能用得上。她認為,即使這很困難,但「對的事情就要去做」。
不過,台塑生醫不會上市,但轉投資的公司可能會。王瑞瑜指出,不同產業有不同特性,發展路徑也不同,因此不排除有子公司會選擇上市。
過去20年,台塑生醫已創造了生技界「三個第一」,包括洗髮精滿意度第一、益生菌網購市占率第一,以及獲得全國第一張流感快篩許可證。未來,台塑生醫將持續擴大產品線,並加強再生醫療研究,以達到治療和預防的雙重目標,同時也將進軍海外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