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塑生醫(未)公司新聞
堅持理念 砸大錢拚研發
台塑生醫為何不上市的原因,王瑞瑜解釋說,因為一旦選擇上市的話,獲利就必須要對股東有所交代,而公司也必須以追求獲利的成長為主。但台塑生醫成立的幾個理念中,有些理念是不可能賺錢、甚至還要燒錢去做研發。這顯然跟上市公司的目標不同。
王瑞瑜表示,當年她為了父親、台塑企業創辦人王永慶研發保濕凝膠才有了成立FORTE的契機,並進一步領導台化清潔劑組轉型為台塑生醫,正式進軍高端美容保養市場,從當年一罐保濕凝膠開始發展,如今延伸至「生活、生物、生化、醫療、醫藥、醫材」六大專業領域,在20年內建立完整的生技版圖。
「台塑生醫成立的宗旨是預防醫學」,就是推廣「預防醫學」到台灣每個角落,協助民眾落實早期健康管理以防治疾病,建立起更健康、美好的生活;人不僅要活得老、更要活得好,把醫療資源留給真正需要的人。
王瑞瑜透露說:「未來的目標之一,就是所有的人都可以用得起細胞療法,活到老都可以無病無痛。」
完備產品線 價格親民化
即使是一般的新藥,在研發前期必須投入的成本就很高,也不見得每種都保證成功,就連老牌藥廠都要看運氣,更不用說生技藥廠了。然而,現在的細胞療法每個療程動輒需要花上數百萬,若要達到所有的人都用得起、每劑價格至少要壓低到數十萬以下,這樣除了量產技術的突破外,勢必還要犧牲部分的利潤,才能讓價格更加親民。
「這很難,但即使很辛苦,對的事情就應該要去做」,王瑞瑜說。雖然台塑生醫不會掛牌上市,但其所轉投資公司卻不一定。因為不同產業的特性都有所不同,必須有不同的發展路程,像是研究循環使用水的水科技公司,甚至是未來的台塑新智能,都不排除單獨上市掛牌的可能。
如今,台塑生醫創立已滿20周年,一共締造了生技界「三個第一」,分別是:洗髮精滿意度第一、益生菌網購市占率第一,以及獲得全國第一張流感快篩許可證。目前各類產品線及服務完備、在六大領域中已站穩腳步,將進行最重要的預防醫學推廣工作,未來除了增設i醫健康診所、持續透過台塑健康關懷團隊協助偏鄉以外,更會加強投入再生醫療研究達到治療及預防的雙重目標,讓全民得以透過新醫療技術活得老、活得健康,同時也將進軍海外市場。
台灣的生醫產業近期掀起了一股外泌體研究熱潮,這種被視為再生醫學重大發現的技術,預計將成為未來醫療及生技產業的關鍵。根據市場預測,外泌體相關應用市場將在2026年達到5.13億美元,並在2030年後有望突破30億美元的產值。這股熱潮的背後,有著前衛福部部長林奏延和台大教授沈湯龍的推動,他們去年上半年與台灣胞外體學會(TSEV)、台灣研發型生技新藥發展協會(TRPMA)以及台灣精準醫療產業協會(PMIA)共同成立了「台灣外泌體產學聯盟」,吸引了四家公家法人機構和58家生技公司的加入。 林奏延表示,外泌體的研究將涵蓋新藥、再生製劑、載體、檢測試劑、醫材、CDMO以及化妝品和保養等領域,範圍相當廣泛。實際上,許多台灣企業已經開始積極投入外泌體新藥開發,像是艾萬霖、台塑生醫、訊聯、順藥等公司;永立榮、聖安及樂迦再生等則取得了國際化妝品原料INCI認證;而台寶及永昕等公司則專注於外泌體製程的委託開發暨製造服務。 不過,外泌體技術的發展也面臨一些挑戰。目前,全球僅有美國、日本及南韓等少數國家允許使用人源細胞相關成分作為化妝品原料,而歐盟、中國大陸、東協等國家則還是禁止使用。這對台灣的生醫產業來說,是一個需要克服的難關。
看好外泌體未來在醫療及生技產業的發展潛力,前衛福部部長林奏延及台大教授沈湯龍在去年上半年發起,由台灣胞外體學會(TSEV)、台灣研發型生技新藥發展協會(TRPMA)以及台灣精準醫療產業協會(PMIA)共同推動成立「台灣外泌體產學聯盟」,吸引四家公家法人機構以及58家生技公司參與。
林奏延當時說明,外泌體的研究領域將涵蓋新藥、再生製劑、載體、檢測試劑、醫材、CDMO以及化妝品和保養等,相當廣泛。
在企業方面,艾萬霖、台塑生醫、訊聯、順藥等公司已投入外泌體新藥開發;而永立榮、聖安及樂迦再生等,已取得國際化妝品原料INCI認證;台寶及永昕等公司聚焦外泌體製程的委託開發暨製造服務訂單,為產業帶進新動能。
根據調查,全球外泌體相關應用市場估計到2026年可達5.13億美元,2030年之後產值有機會達到超過30億美元。只不過在化妝品原料的取得上,目前國際上開放「外泌體」取自人類的僅有美國、日本及南韓等少數國家,歐盟、中國大陸、東協等國家目前也都禁用人源細胞相關成分。
台塑生醫邁入20週年慶,董事長王瑞瑜表示,過去兩個十年已經完成扎根和市場擴張,未來將以更高端的醫療、醫材及藥品為目標,加速發展,並成立國外事業部,啟動國際化擴張計劃,目標是達到百億元營收規模。總經理劉慧啟則強調,過去20年,台塑生醫成功打造了FORTE、Dr’s Formula、DF美肌醫生、醫之方四大品牌,營業額從2004年的10.69億元成長至2022年的32.56億元。目前,新冠、流感二合一檢測出貨日本,訂單數量已超過85萬劑,農曆年前都要加班趕製。此外,台塑生醫也於去年7月組織改造,成立國外事業部,將透過全產線支援,前進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市場。
台塑生醫在慶祝20週年時,也分享了生技界「三個第一」的紀錄,分別是:洗发精滿意度第一、益生菌網購市佔率第一,以及獲得全國第一張流感快篩許可證、獲全國最多張體外診斷試劑許可證。王瑞瑜表示,產品線及服務均已完備,在台灣市場站穩腳步,並斥資30億元轉投資17家公司,將事業觸角擴張至新能源、綠色循環經濟等領域。未來,台塑生醫將增設i醫健康診所,並從再生醫學中的組織、細胞療法、基因療法等三領域努力,切入幹細胞、外泌體等高階領域,強化投入精準醫療、再生醫療,並啟動國際化擴張計劃。
劉慧啟補充說明,台塑生醫自2010年起便開始踏入國際市場,許多試劑銷往東南亞,流感與新冠二合一試劑更在10月4日日本上市。未來將擴及香港、印度、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市場。此外,台塑生醫還投資和康生技進行人工組織研究,投資長春藤生技對細胞療法進行研究,投資愛沛生醫研究基因療法,並整合長庚醫學團隊。台塑生醫將透過發展再生醫學、AI智慧醫療、高階醫材,達成預防醫學目標。
台塑生醫昨(23)日盛大慶祝20週年,董事長王瑞瑜親自出席並接受專訪,透露未來20年的發展策略。王瑞瑜強調,公司將聚焦提升營運與永續量能,並持續深化六大領域,包括生活、生化、生物、醫療、醫藥、醫材,預計在這六大領域中取得突破,並達成千億營收目標。 在專訪中,王瑞瑜透露,台塑生醫的宗旨是預防醫學,目標是讓所有人都能用得起細胞療法,享受健康生活。她提到,台塑生醫從台化旗下清潔劑專案組起家,經過20年的努力,已成功跨足美容保養品事業,並在市場上穩穩站穩腳跟。未來,台塑生醫將加速啟動「產、醫、學」策略結盟,與夥伴資源共同推動產業升級。 王瑞瑜還提到,台塑生醫在再生醫學、高階醫材及智慧醫療等領域均有布局。例如,與長春藤生命科學合作,加速再生醫學應用;在智慧醫療方面,則透過i醫健康診所推動新醫療輔助技術。 總結來說,台塑生醫未來將以六大領域為基礎,積極拓展再生醫學、高階醫材及智慧醫療等領域,為民眾帶來更健康的生活。
【台灣新聞報導】 在台灣的ESG(環境、社會、治理)領域,有一家企業不僅以身作則,更將這三個綱領融入企業文化,那就是台塑生醫。從成立之初,台塑生醫就堅持對環境的關懷,對社會的責任,以及企業治理的透明度。以下就讓我們來看看台塑生醫在這三個方面的具體作為。 首先,在環保方面,台塑生醫推動了「四減」政策,即減塑、減廢、減水和減碳排。這家公司在2021年啟動了「洗衣精智慧補充站」計劃,鼓勵消費者重複使用塑膠空瓶,減少一次性包裝的使用。目前,全台已經建置超過340座這樣的智慧補充站,還在研發「洗碗精智慧補充站」,希望提供更多環保選擇。台塑生醫的目標是未來在全台設置1,200座,每年預計可減碳1,706公噸,這相當於超過28座大安森林公園的吸碳量。 而在社會責任方面,台塑生醫也展現了領先的企業精神。自2018年起,公司啟動了「台塑健康關懷團隊」計劃,整合產、醫、學相關單位,並招募當地義工照顧長者,透過實際的陪伴和資源挹注,改善民眾的健康狀況。這項計劃在四年內已服務超過7.3萬人。 至於在微藻負碳技術方面,台塑生醫與台塑四寶共同投資成立台塑新智能,並於今年2月8日投資澄灝科技。澄灝科技的「微藻碳捕捉」技術非常獨特,一公斤的微藻可以消耗兩公斤二氧化碳。這項技術的效率是樹木的六倍,而且微藻內含40至50%的油脂,可以作為生質燃料,有助於生產負碳的生質燃料,進一步降低企業的排碳量。 總結來說,台塑生醫在ESG方面的努力不僅讓公司本身受益,也對整個社會環境產生了積極的影響。這家企業以實際行動展現了對環境、社會和治理的承諾,成為台灣ESG實踐的典範。
「夢想著人類不再受疾病折磨,這是我創辦台塑生醫的初衷。」台塑生醫董事長王瑞瑜在專訪中這樣說。她的夢想,從一瓶為父親特製的保濕凝膠開始。20多年前,王瑞瑜為了讓父親王永慶在寒冷的東北哈爾濱出差時,不至於因天氣乾燥而皮膚皸裂,特別請台化研發人員調製了這瓶凝膠。父親使用後讚不絕口,建議商品化。這個建議,成為王瑞瑜2003年創立保養品牌FORTE的契機,也標誌著台塑生醫的籌備開始。這瓶「為爸爸調製的保養品」,在台塑生醫成立後,甚至成為明星商品。 從小就有「救人」志願的王瑞瑜,對生物醫療領域情有獨鍾。1984年,她從國外學成歸來,投身於長庚醫院,親身體驗醫學救人的力量。這讓她萌生了一個念頭:在台塑集團內,能不能有一家能夠救人命的公司?這也成為她創辦台塑生醫的動力。另一方面,王永慶在規劃健保時,曾提出一個「治未病」的觀念,即未生病前就開始健康管理,避免醫療浪費和提升生活品質。這正是台塑生醫成立的初衷。 台塑生醫的第一階段是扎根,從保健食品、保養品做起,並與產、醫、學界合作,力求產品優質而不貴。王瑞瑜透露,未來她希望專注於醫材開發,因為隨著人口老化,醫院裡排隊看病的人愈來愈多,如果能在家就能進行熱敷、電療等治療,那將是極大的進步。 台灣人均壽命高於全球平均,但臨終前病痛臥床期卻長達八年,這是醫療資源浪費,也是生活品質的損失。王瑞瑜強調,台塑生醫實踐預防醫學,重視健康促進,期望讓國人都能享受健康樂齡生活。
台塑生醫慶祝20週年,昨日盛大舉辦慶生大會,董事長王瑞瑜親自現身,分享過去20年間該公司在生技產業取得的「三個第一」殊榮:洗髮精滿意度、益生菌網購市占率以及獲得全國第一張流感快篩許可證。為了慶祝這個重要里程碑,台塑生醫特別回到20年前創立第一個美容保養品牌FORTE的台北微風廣場,以「守護健康、永續人生」為主題,辦了一場熱鬧的歡慶派對。 當天,微風集團董事長廖鎮漢及夫人孫芸芸、長庚大學校長湯明哲、長庚醫院決策委員會主委程文俊等貴賓都前來共襄盛舉。王瑞瑜在會上提到,當年為了父親、台塑企業創辦人王永慶,她研發保濕凝膠,這個契機讓她有了創立FORTE的念頭。隨後,她帶領台化清潔劑組轉型,正式踏入高端美容保養市場。從一罐保濕凝膠開始,台塑生醫如今已發展成「生活、生物、生化、醫療、醫藥、醫材」六大專業領域,在20年內建立起完整的生技版圖。 目前,台塑生醫各類產品線及服務已經非常完善,在台灣市場上穩定發展。未來,台塑生醫將著眼於預防醫學的推廣,除了增設i醫健康診所、持續關懷偏鄉地區外,還將加強再生醫療研究,追求治療與預防的雙重目標,讓全民都能透過新醫療技術,健康地享受老齡生活。同時,台塑生醫也將進軍海外市場,拓展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總經理劉慧則透露,過去20年間,台塑生醫打造了FORTE、Dr’sFormula、DF美肌醫生、醫之方四大品牌,營業額從2004年的10.69億元成長至2022年的32.56億元。公司轉投資17家公司,將事業觸角擴張至新能源、綠色循環經濟等領域。未來,台塑生醫將持續發展基礎研究,包括再生醫學、AI智慧醫療、高階醫材、循環經濟新技術,以達成預防醫學及永續社會的目標。
台塑生醫昨日特別重回20年前設立第一個美容保養品牌FORTE專櫃的台北微風廣場,以「守護健康、永續人生」為主題舉辦歡慶派對。出席者微風集團董事長廖鎮漢及夫人孫芸芸、長庚大學校長湯明哲、長庚醫院決策委員會主委程文俊等貴賓。
王瑞瑜表示,當年她為了父親、台塑企業王永慶創辦人研發保濕凝膠才有了成立FORTE的契機,並進一步領導台化清潔劑組轉型為台塑生醫,正式進軍高端美容保養市場,從當年一罐保濕凝膠開始發展,如今延伸至「生活、生物、生化、醫療、醫藥、醫材」六大專業領域,在20年內建立了完整生技版圖。
目前台塑生醫各類產品線及服務均已完備,在台灣市場成功站穩腳步,現在將走向下一個發展階段,也就是台塑生醫視為最重要的預防醫學推廣工作,未來除了增設i醫健康診所、持續透過台塑健康關懷團隊協助偏鄉以外,更會加強投入再生醫療研究達到治療及預防的雙重目標,讓全民得以透過新醫療技術活得老、活得健康,同時也將進軍海外市場。
台塑生醫總經理劉慧啓表示,台塑生醫20年來打造FORTE、Dr’sFormula、DF美肌醫生、醫之方四大品牌,營業額從2004年10.69億元成長至2022年的32.56億元,轉投資17家公司將事業觸角擴張至新能源、綠色循環經濟等領域,未來將持續發展基礎研究,如再生醫學、AI智慧醫療、高階醫材、循環經濟新技術,達成預防醫學及永續社會目標。
六大領域包括「三生、三醫」,即生活、生化、生物、醫療、醫藥、醫材,除了生活領域要率先打國際盃外,在細胞治療、高階醫材、新藥科技方面也將有人突破。另外也會擴大「減塑、減廢、減水跟減碳排」,強化ESG作為。
強攻細胞療法 讓全民用得起
台塑生醫董事長、台塑管理中心常委王瑞瑜,在台塑內湖大樓14樓會客室接受本報專訪。她說:「台塑生醫成立的宗旨是預防醫學,而未來的目標之一,就是所有的人都可以用得起細胞療法,活到老都可以無病無痛。」
王瑞瑜表示,台塑生醫前身是台化旗下清潔劑專案組,經過一番整頓後順利轉虧為盈,並在2004年獨立成為台塑生醫。而在父親王永慶支持下,開始跨入美容保養品事業。經過20年的努力下,已經看到成果,五到十年內要拚千億營收量能。以下是王瑞瑜的專訪紀要。
問:台塑生醫的成立的宗旨與緣起。
答:台塑生醫初成立時,就是以「預防醫學」為宗旨,也是受到我父親所啟發。我們將創造更亮眼的下一個20年。
台塑生醫前身是台化旗下清潔劑專案組,經過一番整頓後順利轉虧為盈,並在2004年獨立。經過20年的努力下,台塑生醫在生活、生化、生物、醫療、醫藥、醫材等六大領域上小有成果,但深度都不夠,期許未來20年能加大深度與廣度。
第二階段擴展六大領域,特別是醫療、醫藥、醫材。
總歸來說,一個產品能否成功,產品力、創意及行銷是關鍵。對於產品力,台塑生醫很有自信,因為有堅強產醫學團隊做後盾,但從不滿意,因為可以更好。尤其是大家都很認真,但還需要一些創意與行銷,才能夠突破,比別人更好。
問:對台塑生醫未來發展期許目標。
答:台塑生醫的理念一直是推廣「預防醫學」到台灣每個角落,為民眾建立更健康、美好的生活,在20年的努力下,台塑生醫在保養品、健康養身、醫材、檢測等產品皆已完備,並且成功站穩市場,因此下一個階段是加速啟動「產、醫、學」策略結盟。
串聯夥伴資源 推動產業升級
例如,投資「和康生技」開發各類人工組織植入物、投資「長春藤生命科學」跨足再生醫學領域,也會串聯長庚醫院、普瑞博生技等夥伴資源,擴大布局i醫健康診所、AI應用及高階醫材、生物晶片廠等投資,並搭配宜蘭生技園區建置,推動生技醫療升級發展。
問:在再生醫學、高階醫材及智慧醫療等領域的布局為何?
答:在再生醫學方面,台塑生醫2022年投資長春藤生命科學,配合未來再生雙法通過,將有機會取得五年期臨時藥證,目前持續加速布局NK(自然殺手細胞)、CIK(細胞因子誘導的殺手細胞)等再生醫學應用,並延伸至其他基因治療與m-RNA應用技術領域。
其次在高階醫材部分,則以加強疾病預測、預防及精準檢測為主。這部分包括建立大數據資料庫,透過演算法來進行疾病預測,還有推出光療儀器,像是OLED微光眼鏡等。
至於智慧醫療,計畫透過i醫健康診所,推動新醫療輔助技術。像是,r-TMS對於腦部疾病、失智症、憂鬱症的改善治療研究;還有新陳代謝功效研究及外泌體提升身體機能的研究。
答:這是好問題,但必須強調,台塑集團乃至於台塑生醫從來不是因為ESG才做,而是從成立以來就不斷在做。隨著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健保總額連兩年突破8,000億元,而其中一大部分支出用於慢性病治療,造成健保和家庭沉重負荷,更凸顯預防醫學重要性。
台塑生醫不僅注重人的健康,台塑生醫對於環境議題也相當重視,推動四個減包括「減塑、減廢、減水跟減碳排」。自2021年起所推動的「洗衣精智慧補充站」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環,此外,台塑生醫旗下的黑瓶子洗髮精,也是全部採用回收塑料。
雖然很多的塑膠瓶、製品,在回收後都可以被熱裂解,然後再製成物品,但可以教育消費者,在塑膠回收前其實可以使用十遍、100遍,如此所減少的碳排將更為可觀。因此,希望藉由「洗衣精智慧補充站」的設立,鼓勵民眾多多重複使用塑膠空瓶,減少一次性包裝的使用。
近兩年,我們在全台已建置超過340座智慧補充站,此外也研發「洗碗精智慧補充站」,讓更多種類的清潔劑可以透過此種方式購買,提供消費者更環保的選擇。台塑生醫階段性目標是在全台設置1,200座智慧補充站,不僅可以減少更多塑膠垃圾,每年還可減碳1,706公噸,超過28座大安森林公園的吸碳量。
至於企業社會責任方面,台塑生醫也不落人後。因此我們投入偏鄉醫療,在2018年便啟動整合台塑企業產、醫、學相關單位,再搭配台塑生醫的專業人員,共同成立「台塑健康關懷團隊」,依著「在地人照顧在地人」的想法,招募當地義工來照顧長者,透過實際的陪伴協助和資源挹注,以改善民眾健康為最大目標,四年內服務觸及超過7.3萬人。
問:有關於微藻負碳技術目前的進展為何?
答:台塑生醫去年與台塑四寶共同投資成立台塑新智能,布局節能、儲能、新能源、循環再利用等四大領域。台塑新智能今年2月8日投資成大新創團隊澄灝科技,其獨特的「微藻碳捕捉」技術,一公斤的微藻可以消耗兩公斤二氧化碳。舉例而言,一棵樹一年固碳約10公斤,若用50公升管柱養殖微藻,體積比樹還小,但一年可以固碳60公斤,效率是樹的六倍。
而且微藻不僅生長速度快,其內含40至50%的油脂,之後還可以做生質燃料;兩者加成後,更有助於生產「負碳」的生質燃料,可大幅降低企業排碳量。
這還要從「一瓶保養品」說起。20多年前,有一次,王永慶要到大陸東北哈爾濱出差,由於時值冬季,王瑞瑜請台化的研發人員調製一瓶保濕凝膠,希望給父親帶在身上使用,以免天氣過乾造成皮膚皸裂。王永慶出差回台後,王瑞瑜問爸爸保養品使用情況,王永慶盛讚「這個東西很好,應該商品化」。
因為這個機緣,2003年王瑞瑜推動保養品牌FORTE成立,台塑生醫也進入籌備階段,而這瓶「為爸爸調製的保養品」,在隔年台塑生醫創立後,還成為該系列產品的明星商品。
除了爸爸給的鼓勵,王瑞瑜從小就有「救人」的志願,因此對生物醫療情有獨鍾。1984年,她從國外唸書畢業返台後,就投入長庚醫院工作。在醫院裡頭,她看到醫學救人的一面,她坦言「很喜歡這樣的感覺」,因此萌生一個念頭,希望台塑企業裡頭能有這樣(可以救人)的公司,這也是她創辦台塑生醫的重要動能。
另一方面,當年衛福部在規劃健保的時候,父親王永慶有過一個構想,即有沒有一種新制度,在身體檢查後、還沒有生病之前,就開始健康管理,而不是等到生病後才開始醫藥治療;也就是中醫所說「治未病」的觀念。
如果可以不要生病的話,就可以避免重複醫療的浪費支出,民眾也可享有更好的生活品質,也因此,台塑生醫的成立,就是為了幫民眾健康把關。第一階段是扎根,一定要先把產品做好,像是保健食品、保養品等,尤其還有產、醫、學、的資源在幫忙,總之我們要與眾不同,而且不能更貴。
王瑞瑜坦言「如果說未來的發展,我真的想做醫材。」因為現在銀髮族愈來愈多,看到人們為了解決病痛,在醫院裡掛號排隊、疲於奔命,心想如果可以在醫材上做得更多,不管是熱敷、電療等,居家就可以輔助處理的話,那該有多好。
隨著國人壽命愈來愈長,王瑞瑜指出,台灣男、女性平均壽命高出全球6.7歲及8.6歲,然國人臨終前平均病痛臥床期卻長達八年,遠高出北歐國家瑞典的二至八周,這不僅僅是醫療資源的浪費,臥床期間更是毫無生活品質可言。
因此,如何「活得好」值得重視,這就需要透過健康促進來達成。
王瑞瑜強調,我們實踐預防醫學的概念,源自於父親王永慶對養生的重視。健康來自於自我管理,了解自己的身體與健康狀態、給予身體真正所需要的,發揮「上醫醫於未病」精神,進一步預防疾病發生,期待讓國人都能自在面對健康老化的樂齡生活。
總經理劉慧啟指出,台塑生醫20年來打造FORTE、Dr’s Formula、 DF美肌醫生、醫之方四大品牌,營業額從2004年10.69億元成長至20 22年的32.56億元。目前新冠、流感二合一檢測出貨日本,訂單反應 超乎預期,接單數量已逾85萬劑,農曆年前都要加班趕製。去年7月 組織改造,成立國外事業部,將透過全產線支援,前進新加坡、馬來 西亞等東南亞市場。
台塑生醫邁入20週年,分享締造生技界「三個第一」紀錄,分別為 洗髮精滿意度第一、益生菌網購市佔率第一、以及獲得全國第一張流 感快篩許可證、獲全國最多張體外診斷試劑許可證。
王瑞瑜說,產品線及服務均已完備,在台灣市場站穩腳步,還斥資 30億元轉投資17家公司,將事業觸角擴張至新能源、綠色循環經濟等 領域。下一個階段除增設i醫健康診所,正從再生醫學中的組織、細 胞療法、基因療法等三領域努力,切入幹細胞、外泌體等高階領域, 加強投入精準醫療、再生醫療,並啟動國際化擴張計劃。
劉慧啟補充指出,台塑生醫在醫材2010年就開始踏入國際市場,許 多試劑銷往東南亞,流感與新冠二合一試劑更在10月4日日本上市。 下一階段將擴及香港、印度、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市場。
此外,台塑生醫投資和康生技進行人工組織研究,投資長春藤生技 對細胞療法進行研究,投資愛沛生醫研究基因療法,再進而整合長庚 醫學團隊。將透過發展再生醫學、AI智慧醫療、高階醫材,達成預防 醫學目標。
台灣的醫藥產業再掀一波新風潮!隨著全球對勝肽(月太)藥物的關注度不斷上升,台灣的杏輝、大江、正瀚、普生、全福以及台塑生醫等超過30家企業紛紛加入勝肽藥物的開發行列。這股勝肽熱潮,不僅每年有超過20種勝肽藥物開發進行,食品、美容產業也因勝肽的抗氧化、提升免疫力、促進新陳代謝等功效,吸引著國際大廠爭相布局。 近年來,勝肽藥物治療策略已成為全球趨勢,每年有超過20種勝肽藥物開發中,全球已開發超過400種勝肽類藥物。其中,德國拜耳的Refludan、英國AZ的Zoladex、美國輝瑞的Genotropin、瑞士諾華製藥的Sandimmune等都是知名的勝肽藥物。 在台灣,美時、中生生技的勝肽藥物已經上市,南光、神隆、中化生等企業也積極進行布局。普生擁有專利的P113抗菌勝肽,已與麗豐合作在兩岸推出全系列個人護理產品;全福則運用獨特的色素上皮衍生因子短勝肽鏈(PDSP)技術平台,開發出多項以促進幹細胞修復為機轉的創新候選新藥。 在保健食品和美妝廠商方面,日本三得利、DHC、美國NUSKIN和SKII、LANCOME、AVON、CHANEL、DIOR等均有相關產品上市。而在台灣,杏輝的苦瓜勝肽針對新陳代謝領域,杏補宜核桃勝肽則可提高傳導效率。大江的膠原勝肽則專注於養顏美容,永信的咪唑基雙勝肽則維持靈活敏捷。而台塑生醫和達爾膚則搶進美妝市場,開拓新商機。
全球大掀胜((((月太))))熱潮!不僅每年有超過20種以上 的胜(月太)
藥物開發在進行,食品、美容產業更因瞄準其具備的抗 衰老、提高免疫力、新陳
代謝等功效,吸引國際大廠爭相卡位,台廠 也有杏輝、大江、正瀚、普生、全
福、台塑生醫逾30家加入開發行列 。
近年胜((月太))藥物治療策略已成為全球的趨勢,每年有超過 20種的胜
(月太)藥物開發在進行,全球已有超過400種胜肽 類藥物正在開發中,德國拜
耳的Refludan、英國AZ的Zoladex、美國 輝瑞的Genotropin、瑞士諾華製藥的
Sandimmune都是胜肽藥物 。
國內除美時、中生生技的胜((月太))藥物上市外,南光、神隆 和中化生
也積極布局;普生具專利的P113抗菌胜肽,已攜手麗 豐在兩岸推出全系列個人護
理產品;全福更運用獨特的色素上皮衍生 因子短胜肽鏈(PDSP)技術平台,開發
出數項以促進幹細胞修 復為機轉的創新候選新藥。
另外,應用最廣泛的保健食品和美妝廠中,日本三得利、DHC、美 國NU
SKIN和SKII、LANCOME、AVON、CHANEL、DIOR等皆有相關產品上 市。
台廠專攻保健品廠商中,杏輝開發的苦瓜胜((月太)),針對的 是新陳代
謝領域、杏補宜核桃肽則可提高傳導效率。大江的膠 原胜肽主攻養顏美容;永信
的咪唑基雙胜肽,主要是維 持靈活敏捷。台塑生醫和達爾膚,則是搶進美妝商
機。